枣庄三中2015~2016学年度高二年级第一学期学情调查
化学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 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号、班级填写在答题纸和答题卡规定的位置。考试结束后,将答题纸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共44分)
注意事项: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在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涂在答题卡上,只答在试卷上不得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O 16 S 32 Cl 35.5 Cu 64 Fe 56 Ag 108 Pb 207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化学反应均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B.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
C.物质的化学能可以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热能、电能为人类利用
D.吸热反应中由于反应物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总能量,因而没有利用价值
2. 关于下列各装置图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用装置①精炼铜,则a极为粗铜,电解质溶液为CuSO4溶液
B.用装置①进行电镀,镀件接在b极上
C.装置②的总反应是:Cu+2Fe3+===Cu2++2Fe2+
D.装置③中的铁钉几乎没被腐蚀
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同温同压下,H2 (g)+Cl2(g)= 2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H相同
B.任何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 H2O的过程中,能量变化均相同
C.已知:①2H2(g) +O2(g) =2H2O(g) △H=-a kJ·mol-1,
- 10 -
②2H2(g)+O2 (g)= 2H2O(1) △H=-b kJ·mol-1,则a>b
D.已知:①C(s,石墨)+O2 (g)=CO2(g) △H=- 393.5kJ·mol-1,
②C(s,金刚石)+O2(g)=CO2 (g) △H=- 395.0 kJ·mol-1
则C(s,石墨)=C(s,金刚石) △H= -1.5 kJ·mol-1
4.右图为直流电源电解稀Na2SO4水溶液的装置。通电后在石墨电极a和b附近分别滴加一滴石蕊溶液。下列实验现象中错误的是
A.a电极附近呈蓝色,b电极附近呈红色
B.a电极附近呈红色,b电极附近呈蓝色
C.逸出气体的体积,a电极的大于b电极的
D.a、b两电极都逸出无色无味气体
5.在测定中和反应反应热的实验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向量热计中加入盐酸,搅拌后的温度为初始温度
B.实验中可使酸或碱略过量
C.向量热计中加碱液时,碱液的温度应与酸的温度相同
D.可以用氢氧化钾代替氢氧化钠,浓硫酸代替盐酸
6. 纽扣电池的两极材料分别为锌和氧化银,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放电时两个电极反应分别为:Zn+2OH-=Zn(OH)2 +2e-; Ag2O +H2O +2e- =2Ag +2OH-。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溶液中OH-向正极移动 B.锌发生氧化反应
C.氧化银是正极 D.在电池放电过程中,电解质溶液的碱性增强
7.如图为阳离子交换膜法电解饱和食盐水原理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从E口逸出的气体是H2
B.从B口加入含少量NaOH的水溶液以增强导电性
C.标准状况下每生成22.4 L Cl2,便产生2 mol NaOH
D.粗盐水中含Ca2+、Mg2+、Fe3+、SO等离子,精制时先加Na2CO3溶液
- 10 -
8.如图所示,装置中都盛有0.1mol·L-1 的NaCl 溶液,放置一定时间后,装置中的四块相同的锌片腐蚀速率由快到慢的正确顺序是: (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②①④③ D.③①④②
9.最新报道:科学家首次用X射线激光技术观察到CO与O在催化剂表面形成化学键的过程。反应过程的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CO和O生成CO2是吸热反应
B.在该过程中,CO断键形成C和O
C.CO和O生成了具有极性共价键的CO2
D.状态Ⅰ →状态Ⅲ表示CO与O2反应的过程
10.反应A+B→C(△H0),②X→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