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山东版】
说明:试题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试题答案请用2B铅笔或0.5mm签字笔填涂到答题卡规定位置上,书写在试题上的答案无效。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卷 (共42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42小题,每小题1分,共42分)
1.刘邦在位来年与众臣歃血为盟,特别诏令:“非刘氏而王者,若无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其目的在于
A.加强朝廷对地方的控制 B.禁止分封异姓王侯
C.鼓励臣民建立军功 D.安抚汉初以来的功臣
2.唐代中枢机构中书省、尚书省和门下省的精细分工体现了
A.施政观念上的民主追求 B.剥夺相权的创新设计
C.行政运作程序的有效制衡 D.弱化君权的重要进步
3.右图是一幅残缺的中国古代“地方机构示意图”,清依据留存信
息,判断该图反映的朝代是
A.唐代
B.宋代
C.元代
D.明代
4.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
A.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 B.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
C.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 D.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
5.1377年,明太祖设通政使司作为皇帝的“喉舌之司”,主管章奏出纳和封驳,后又下令凡奏不得先禀告中书省。明太祖的这些举措意在
A.弥补废除丞相出现的权力空白 B.进一步完善中央政权机构
C.提高中央政权机构的行政效率 D.大力加强君主的专制权力
6.明朝“折中书省之政归六部”。六部所掌主要是
A.决策 B.行政 C.监察 D.司法
7.有网友发表帖子讨论科举制时说:“自秦以来,科举兴于世,始以八股为试,学子彻夜秉读。然科举追求功禄,令学子神经麻木,岂真学识耶?”对该帖最恰当的评价是
A.对科举制的评价是完全正确的 B.仅从追求功禄评价科举制是片面的
c.关于科举制的史实和评价都有问题 D.关于科举制和八股取士产生时间都有错误
8.我国古代中央机构不断变革,曾出现三公九卿、三省六部、内阁、军机处等制度。这些变革反映的趋势是不断强化
A.专制皇权 B.中央集权 C.监察权力 D.对农民的控制
9.“极端的自由导致极端的奴役”,这是柏拉图批判雅典民主制的核心理念。此语体现了柏拉图的政治观点是
A.民主城邦里应一切自由 B.人人享有直接参政权利
C.直接民主存在体制危机 D.人人有拒绝参政的自由
10.中国隋唐科举制、罗马的万民法,其相似的作用是
A.拓宽了官吏选拔途径 B.扩大了统治基础
C.推动民主政治的发展 D.实现了选贤任能
11.《十二铜表法》第八表私犯中规定: “在夜间窃取耕地的庄稼或放牧的,如为适婚入,则处死以祭谷神”“夜间行窃,如当场被杀,应视将其杀死为合法”。 该条款体现的目的是
A.维护罗马贵族的利益 B.保障下层平民的权益
9
C.严厉惩处夜间行窃者 D.保护罗马公民财产权
12.“仍然留在贵族手中并且被贵族用来抵制新兴工业资产阶级野心的政治权力,已经同新的经济利益不能相容了。’’为改变这一状况,英国出现了
A.君主立宪制 B.第二次工业革命
C.1832年议会改革 D.责任内阁制
13.在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过程中,1701年颁布的嗣位法发挥了重要作用。该法规定,国王所作的任何决定必须由同意该决定的大臣签署方能生效。这一规定的目的在于
A.防止国王独断专行 B.扩大议会的权力
C.加强国王对内阁的控制 D.扩大国王的行政权
14.美国历史学家弗格森在《美国革命是(1763- 1790)》>中写道:“1776年革命派认为自由是保护个人权利,反对政府暴政的侵犯0 1787年联邦派所要保持的自由,按他们的理解,则是反对群众暴政的侵犯。、’’根据他的看法,创立美国联邦政府
A.背离了革命的原则 B.强化了全国性政府的权力
C.忽视了对个人自由的保护 D.维护了商入和农场主的利益
15.有学者指出f那些为17世纪的大部分欧洲人难于理解和在当时的大不列颠尚未获得全胜的原财 (自由与平等),已在新英格兰(英国在北美的殖民地)的法律上得到了全部承认,并被订于法律的条款之内。”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A.17世纪的新英格兰已是一个法制国家‘
B.17世纪的英国还处于封建势力的统治之下
C.美国的民主政治早在17世纪就开始孕育
D.欧洲在17世纪时并未受到文艺复兴的影响
16.1880年7月法国政府规定:“凡1880年7月6H以前,因政治犯罪和因违反新闻法行为而被判刑者,一律赦免。”被赦免者既有巴黎公社的战士,也有君主派人士。这表明:在当时的法国
A.政府力图借助工人阶级确立共和制
B.君主派重新获得对共和派的政治优势
C.政府欲通过缓和社会矛盾巩固共和制
D.左右两股政治力量严重危及共和制
17.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写道:“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这一观点
A.揭示了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源
B.抹杀了鸦片战争的实质
C.肯定了中国抗击英国侵略的正义性
D.从全球化角度正确分析了鸦片战争的原因
18.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到:在耶稣之下,太平天国的首义诸王一夜之间都成了上帝的众子,并按照各自的行序分别对应天象:洪秀全为日,杨秀清为风,萧朝贵为雨,冯云山为云,韦昌辉为雷,石达开为电。这实质上反映了太平天国
A.宣扬人人生而平等思想 B.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C.借助神权重建等级秩序 D.增强核心领导层凝聚力
19.20世纪初,孙中山先生当时公开号召同盟会员、革命志士宣传太平天国,宣传洪秀全,他首先以“洪秀全第二”自居,他又褒称太平天国诸领袖为“民族英雄”、“老革命党”,这是因为
A.二者革命对象上的一致性 B.二者革命前途上的共同性
C.二者革命纲领上的共同性 D.二者革命主体上的一致性
20.《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了
A.总统制 B. 联邦制 C. 君主立宪制 D. 责任内阁制
21.胡绳认为:“
9
列强支持清政府的政策包含着一个无法解决的矛盾:一方面要清政府保持腐败与懦弱……另一方面是清政府具有镇压人们的力量,以建立有利于侵略者的安定的秩序o"表现这一政策最为明显的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天津条约》 D.《辛丑条约》
22.1919年5月5日,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