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师大附中2014—2015学年八年级语文期中试题
一、积累和运用(共6小题,计21分)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2分)
A . 奔 丧 ( bēn ) 绥 靖 ( suí ) 寒 噤 ( jìn ) 锐不可 当 ( dàng )
B .取 缔 ( dì ) 荒 谬 ( niù ) 阻 遏 ( è) 触 目伤怀 ( chù )
C .箱 箧 ( qiè ) 滞 笨 ( zhì ) 愧 怍 ( zuò ) 长途 跋 涉 (bá )
D . 伛 偻 ( yǔ ) 克 扣 ( kè ) 接 济 ( jǐ ) 穷愁 潦 倒 ( liáo )
2.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2分)
A.佛晓 诘问 眼花缭乱 风尘苦旅
B.烦躁 健忘 大廷广众 月明风清
C.疏懒 蹋败 张皇失措 微不足道
D.瓦砾 霹雳 气势磅礴 连声诺诺
3.请从每句所给的三个词语中,选出一个最符合语境的填写在横线上。 (2分)
(1)《舌尖上的中国》是纪录频道推出的第一部高端美食类系列纪录片,也是国内第一次使用高清设备拍摄的大型美食类纪录片。它在国内拍摄的地方有60个,其中 (涵盖 蕴涵 蕴藏)港澳台。
(2)他在九旬的高龄俯视生命, (老当益壮 风烛残年 精神矍铄),发出微弱的光,用苍老的手在人间写下大爱。(2014年感动中国人物刘盛兰颁奖词)
4 .经 典诗文默写。(10分)
(1) ,皆出酒食。(陶渊明《桃花源记》)
(2)无丝竹之乱耳, 。(刘禹锡《陋室铭》)
(3) ,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呼啸状。( 魏学洢 《核舟记》)
(4)是故谋闭而不兴, ,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礼记《大道之行也》)
(5) ,决眦入归鸟。(杜甫《望岳》)
(6)常恐秋节至, 。(汉乐府《长歌行》)
14
(7)东皋薄暮望, 。(王绩《野望》)
(8) ,北风江上寒。(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9) ,端居耻圣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10)晴川历历汉阳树, 。(崔颢《黄鹤楼》)
5.阅读下面的语段,按要求答题。(3分)
①中国梦是追求和平的梦。②中国梦需要和平,只要和平才能实现梦想。③历经苦难,中国人民珍惜和平,希望同世界各国一道 、 、 。④中国梦是奉献世界的梦。⑤“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是中华民族始终崇尚的品德和胸怀。
(1) 第②句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1分)
(2) 第③句中横线处填入三个词语,依次是 (只填字母)(1分)
A.共护和平 B.共享和平 C.共谋和平
(3) 第⑤句中有标点使用错误,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1分)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2分)
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1)这段文字节选自鲁迅的散文集 《 》。
(2)文段中的“他”是 (人名)。
二、综合性学习 (共1小题,计7分)
7 . 近期,央视一档新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不仅激发了全民书写汉字的热情,也让人们意识到正确书写汉字方面存在的问题 。请参加以“别忘了笔尖上的美”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并完成下面的题目。(7分 )
(1)【同闯关】 听写大会现场,一个字挡住了师大附中初二年级某同学的晋级路,请你帮她闯过这一关。要求:书写正确、工整、规范。(1分)
吊(yàn )
(2)【猜字谜】汉字有无穷的趣味 . 请从下列字谜中选取一个 , 写出 它的 谜底。(1分)
14
①一点一横长,两点一横长,你若猜不出,站着想一想。
谜底:
② 一边是红,一边是绿,一边喜风,一边喜雨 。
谜底:
(3)【仿句子】围绕“别忘了笔尖上的美”这一主题,仿照例句写一个句子。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句式基本一致,字数不必完全相同。(2分)
例句:写着写着,一个个方块字像一个个活泼可爱的孩子在纸上嬉戏。
(4)【提建议】请结合下面的材料,就“如何提升国人的汉字书写能力”提出合理化建议(至少两点)。 (3分)
材料一:使用电子媒介后,特别是使用拼音输入后,手写汉字的机会大大减少,仔细记住汉字每个细节的需求也降低。对汉字个体的整体遗忘和细节印象的模糊化,久而久之,肯定会降低国人对汉字的认知度,进而影响其使用、传播和传承。
材料二:高雄举办的“好玩汉字节”上,汉字和孩子们亲密接触,并且变得好玩起来。一把“土”字形的座椅,两个人分别坐在椅子两侧,就可以构成一个“坐”字。孩子们还可以用七巧板在墙上拼贴汉字。
三、阅读(共15小题,计42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11分)
西安的冰窖巷
陈嘉瑞
①西安城内的西南角有一条巷子,名叫冰窖巷,因明代秦藩王宫和清代满族官僚夏季藏冰的地方而得名。这条巷子的北面,就有当时官府藏冰的冰窖。那时每到严寒的冬季,官府就开始组织人力采冰藏冰,到了来年夏季,大约是在端午节前后,则开窖用冰,这叫冬藏夏用。
②中国的北方夏季炎热、冬季寒冷,故有冬季藏冰以供来夏使用的条件和习俗。追溯这一风俗,则来历久远。夏朝历书《夏小正》“颁冰”中说:“颁冰也者,分冰以大夫也。”即说每到三伏天的时候,朝廷就会把藏冰当作珍贵礼物,赏赐给士大夫。颁冰仪式上,朝廷按照官员的级别,把不同分量的冰分给王族、臣僚,分到冰的人都把此当做一种荣耀。白居易在《谢冰状》中说:“伏以颁冰之仪,朝廷盛典;以其非常之物,来表特异之恩。”
14
可知那个时候,炎夏能得到藏冰是极少人才有的享受。故而《云仙杂记》中说,唐代时“长安冰雪,至夏日价等金壁。”
③从周朝开始,朝廷专门设立了负责藏冰的官吏,叫“凌人”。以后,历朝历代也都设立专门的官吏来管理藏冰事务。冰窖都建在比较阴凉的地方,深入地下。用新鲜的稻草和芦苇铺垫,将冰块放在上面以后,再覆盖稻草、锯末、树叶等隔热保温材料,以防融化。储藏好以后,密封窖口,待来年再打开来享用。尽管这样采用了保温措施,到了来年,还会有三分之二的藏冰会融化,所以,古人常常将藏冰量提高到所需使用量的三倍。
④古人藏冰,有两大用途,一是夏季消暑;二是在夏天制作冷饮冷食。唐时杨国忠得势,《开元天宝遗事》载:“杨氏子弟,每至伏中,取大冰使匠逐为山,周围于宴席间。”说他夏天在家里设宴,令匠人用大块的冰块雕成冰山,当作屏风围在宴席四周,冰雪融化时不断散发凉气,结果大伏天在里面喝酒都要穿薄棉衣,效果堪比今天之空调。至于宫廷御苑里,炎夏用冰消暑也自然成了皇亲国戚们的一大享受。在饮食上,宫廷夏季设宴时用冰,在周朝时已是常事了。古代的酒都是酒精度很低的原浆酒,夏季温度较高时,会继续发酵进而变酸,所以王公大臣在夏天设宴时饮的酒都要冰镇,也由此,在中国产生了最早的冰制冷饮。隋唐之后,市场上开始有冷饮售卖了。据说元代忽必烈的宫殿里出现了类似冰激凌的冻奶酪,后来马可波罗把这种食品介绍到西方,经过加工改造,逐渐演变成了如今的冰激凌。
⑤西安冰窖巷的藏冰,一是来源于渭河,还有绕城的八水,城南的太乙宫,也是采冰的去处。如今的太乙宫天池,夏季还有冰存在。二是在冰窖巷西边的白鹭湾、龙渠湾一带,明清时有一个大水池,每到冬季冰层很厚,正离藏冰的冰窖巷不远,也是冬季藏冰的主要来源之一。到了清末,西安冰窖的使用到了最后一段时间,而后便渐渐废弃了。其中时局、气候的因素都有影响。没有了冰窖之后,冰窖巷的名字却一直保留着。到了1966年,文革开始的时候,冰窖巷曾一度改名为红缨三巷,但到了1972年,又恢复了冰窖巷的原名。如今,这样的一条特色鲜明的巷子,就很有一些文化和历史的色彩了。
8.本文主要是从西安冰窖巷的 和概况、藏冰的来历习俗、藏冰的方法、藏冰的用途以及西安冰窖巷的 和发展变迁等方面来进行说明的。 ( 2 分)
9.文章第②自然段主要采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 3 分)
10.“从这些冰窖位置可见,当时冬季采冰的地点很大可能来源于渭河”一句中“很大可能”能否去掉,为什么? ( 3 分)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3 分)
A.冰窖巷的北面,有当时官府藏冰的冰窖。每到冬季采冰藏冰,来年夏季开窖用冰,这叫冬藏夏用。
B. 冰窖都建在比较阴凉的地方,深入地下。用稻草、锯末、树叶等隔热保温材料铺垫,将冰块放在上面以后,再覆盖新鲜的稻草、芦苇等,以防融化。
C.元代的忽必烈的宫殿里出现了冰激凌样的冻奶酪,后来马可波罗把这种食品介绍到西方,就是现在的冰激凌。
D.没有了冰窖之后,冰窖巷的名字也随之不存在了。到了1972年,又恢复了冰窖巷的原名。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6题。 ( 15 分)
14
鞋中鞋
张格娟
①父亲刚一进门,就急忙脱掉皮鞋,旁若无人地抠起了脚心,嘴里还不住地大声说“痒,真痒啊!”家里人都清楚,他的脚气病又犯了。父亲的脚气病折磨了他好几年了,四处求医问药,也只能是反反复复,不见有所好转的迹象。
②坐在沙发一旁的外婆发话了,她说,我有良方,保证药到病除。
③父亲哈哈大笑说:“我访遍了多少个名医了,都是于事无补,妈,您还是别开这个玩笑了。”外婆从里屋拿出一双麻鞋交给了父亲说,试试吧。父亲穿上那双笨重的麻鞋,在家里走了几圈说:“感觉还真是不一样啊!”
④在我幼小的记忆中,父亲从来都不爱穿麻鞋。
⑤这还得源于他疼痛的读书时代。那时候,爷爷去世的早,后来,奶奶不幸也走了。北方的冬天,是五岁的父亲记忆最深刻的季节了。那时候,一年四季穿着麻鞋。冬天,赤着双脚穿麻鞋,冻得两只脚像猪蹄,红红肿肿的,一到晚上,睡在炕头,奇痒无比。脚后跟上的裂纹,像一张张鱼嘴,密密地斜布着,时不时地还渗出血珠子。
⑥慢慢地,父亲也穿出了诀窍,将麦草秸秆揉软,用针线串起来,裹在脚上,再穿麻鞋就舒服多了。他们把这种鞋中鞋,也叫套鞋。父亲幼小的心里,就暗暗发誓,将来等他有了钱,他就穿最好的鞋。父亲讲着他的故事时,我看到他眼睛里蓄满了泪水。
⑦皮鞋成了父亲最初奋斗的目标。
⑧当年,大学毕业后的父亲,入赘到我母亲家,我的外婆,能做好多麻鞋和布鞋,但父亲却一双也没有穿过。后来,父亲也如愿以偿地当了县XX局的局长。他每天穿着皮鞋出入于各种大会小会场,说这是工作需要。
⑨记不清从哪一天起,家里的客人突然间多了起来,隔三差五地提着大包小包出现在我们家的客厅里,那时候,只有四岁的我,总会从皮鞋里翻出厚厚的一沓钱,拿给外婆看,坐在灯下纳鞋底的外婆,长长地叹一口气说:“妞妞,将钱放回原处吧!看来,你爸爸得穿草鞋了。”我总歪着脑袋,奇怪地问:“外婆,为什么呀?”外婆说,皮鞋不透气,穿着脚憋。麻鞋穿着舒服,心里踏实。
⑩还真应了外婆的话,一到夏天,父亲的脚就出现许多大大小小的水泡,还溃烂,医生说那是脚气,这可恶的脚气让父亲受了不少罪。后来,那些锃亮的皮鞋连同包裹被请出了我们家。父亲说,这些鞋不可怕,可怕的是鞋中鞋呀,分明是一个个鞋套嘛!外婆笑逐颜开地对我说:“妞妞啊,外婆没看错你爸爸。”
11外婆就用她干瘦的双手,纳了厚厚的布鞋底,做了一双麻鞋给父亲穿。说实在的,那双鞋丑极了,鞋底笨笨拙拙地厚实,加之,外婆眼神不好,针脚也歪歪扭扭。和专卖店里那些精巧的皮凉鞋相比,真是一个天鹅,一个是十足的丑小鸭了。
12被脚气折磨得痛苦不堪的父亲,这次却破例穿起了外婆做的麻鞋。说来也怪,从那以后,父亲的脚气,奇迹般地好了。每到夏天,外婆都会给父亲做好几双麻鞋。他们局机关的男同志都穿起了麻鞋。父亲还引领了一阵麻鞋的时尚潮。
14
13外婆临终前对父亲说:“儿呀,麻鞋虽丑,但那是娘纳的千层底,结实啊!人活着,心正脚跟才稳。不论什么时候都要管住自己的脚,不能伸太长了。鞋子小了,脚会夹伤;鞋子大了,脚也会受伤。更不要穿鞋中鞋啊!”父亲流着泪点了点头。
14在外婆的箱子里,父亲拿出了十多双崭新的麻鞋。
15后来,市场上兴起了一种机制的麻鞋,样子比外婆做的轻巧好看多了。可父亲还是喜欢外婆给他做的麻鞋。他说,穿着它,图得是一个心境敞亮!
(选文有删改)
12. 文章插叙了父亲读书时代穿麻鞋的经历,有何作用? ( 3 分 )
13.阅读文章,简要分析下面语句中父亲两次流泪的原因。 ( 2 分 )
(1)父亲讲着他的故事时,我看到他眼睛里蓄满了泪水。
(2)父亲流着泪点了点头。
14.赏析 第11段画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3分)
15. 请结合文章具体分析外婆的性格特点。 ( 4 分)
16. 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标题“鞋中鞋”的含义。 ( 3 分 )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12分)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 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 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咦!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原名敦实,避英宗讳改焉。以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为分宁 ① 主薄 ② 。有狱久不 决 ,敦颐至,一讯立辨。邑人惊曰:“老吏不如也。”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辩,不听,乃 委 手版 ③ 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乎! 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 ”逵悟,囚得免。
【注释】①分宁:地名。②主簿:官名。③手版:即笏板,是古代大臣上朝时手中所拿的下场板子,用以列出上奏的事项。
1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可爱者甚 蕃 ( ) (2) 濯 清涟而不妖( )
(3)有狱久不 决 ( ) (4)乃 委 手版归( )
18.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水陆草木 之 花 部使者荐 之
B.此人一一 为 具言所闻 为 宫室、器皿、人物
C. 乃 委手版归 乃 不知有汉
D.可远观 而 不可亵玩焉 而 计其长曾不盈寸
19.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14
(2)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
20.【甲】文以莲为托物言志的对象,表现了作者 的生活态度;【乙】文通过写一讯立辨久不能决的案件和辞官反对杀人以媚人两件事,体现了周敦颐才智过人和 的优秀品质。(2分)
(四)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21-22题。 (4分)
社日
王驾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桑柘影斜村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注: ① 社日:古时祭 土地神 、 五谷神 的日。②豚 : 小猪,亦泛指猪 。
③ 柘 : 柘木 。
21. 开头两句反映了农家怎样的生活情景?(2分)
22. 末句“扶得醉人归” 表达了 农人怎样的 思想感情? (2分)
四、作文(30分)
23.请以“我心底的好声音”为题,写一篇文章。
①写成记叙文;
②不少于600字;
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④不得透露真实的人名、校名等相关信息。
14
陕西师大附中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
期中考试八年级语文 答题纸
一、 1. 2.
3.(1) (2)
4 . (1) (2)
(3) (4)
(5) (6)
(7) (8)
(9) (10)
5.(1)
(2)
(3)
14
6. (1 ) (2)
二、7.(1)
(2)
(3) , 。
(4)
三、 8.
9.
10.
14
11.
12.
13.(1)
(2)
14.
15.
14
16.
17.(1) (2) (3) (4)
18.
19.(1)
(2)
20.
21.
22.
14
14
陕西师大附中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
期中考试八年级语文答案
1. (2分) C
2. (2分) D
3. (2分) (1) 涵盖 (2)风烛残年
4. ( 10 分) (1)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2)无案牍之劳形
(3)居右者椎髻仰面
(4)盗窃乱贼而不作
(5)荡胸生曾云
(6) 焜黄华叶衰
(7)徙倚欲何依
(8)木落雁南度
(9)欲济无舟楫
(10)芳草萋萋鹦鹉洲
5. (1分) (1)中国梦需要和平,只有和平才能实现梦想。
(1分) (2)C A B
(1分) (3)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是中华民族始终崇尚的品德和胸怀。(或: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 是中华民族始终崇尚的品德和胸怀。 )
6. (2分) (1)《朝花夕拾》 (2) 藤野严九郎(或: 藤野先生 )
7 . ( 7 分) (1) ( 1分 )唁
(2) ( 1分 ) ①立 ②秋
(3) ( 2分 )
【答案示例】 写着写着,一个个方块字像一匹匹纵横驰骋的骏马在原野上奔驰。写着写着,一笔笔遒劲的撇捺像一个个铁骨铮铮的硬汉在风中昂首。
(4) ( 3分 )
【答案示例】 ①增加手写汉字的机会;② 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和文化故事;③让 汉字和孩子们亲密接触;④ 用新的方式继承传统,而不是直接跟键盘对抗。
8. ( 2 分) 地理位置或得名原因 藏冰的来源
9. ( 3 分) 引用, 第③自然段引用大量的文献资料,如夏朝历书《夏小正》《谢冰状》《诗经》等,说明冬季藏冰夏季使用这一习俗由来已久,且只有少数人能在炎夏得到藏冰,增强了说明的权威性和趣味性。
14
10. ( 3 分) 不能去掉。“很大可能”表示不确定,只是人们根据现存的冰窖遗址对当时采冰地点的一种猜测,并没有权威的科学根据。如果去掉,就变成了肯定语气,与实际情况不符。这个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1. ( 3 分) A
12 . ( 3 分) 以父亲小时候穿麻鞋的痛苦经历来反衬如今穿上皮鞋的不易,为后文外婆的担忧、警醒、临终前的叮嘱作铺垫;也与后文父亲抵制诱惑,清廉为官,重新穿上麻鞋相呼应。
13. ( 2 分) (1)父亲回忆起了自己辛酸的读书经历,不由落泪。
(2)外婆临终前的叮嘱,让父亲明白了老人让自己穿麻鞋的用意。父亲被外婆的心意所感动而落泪。
14. ( 3 分)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对比的修辞方法,将“外婆做的麻鞋”比作成“丑小鸭”,将“专卖店里的皮凉鞋”比作成“天鹅”,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外婆做的麻鞋粗糙、丑陋的特点;将“外婆做的麻鞋”与“专卖店里的皮凉鞋”进行了对比,为下文父亲重新穿上麻鞋作铺垫,更能体现出父亲能吃苦、为官清廉、有原则的性格特点。
15. ( 4 分) “ 外婆就用她干瘦的双手,纳了厚厚的布鞋底,做了一双麻鞋给父亲穿。”从中可以看出外婆是一个淳朴善良的人;
“妞妞,将钱放回原处吧!看来,你爸爸得穿草鞋了。”外婆临终前叮嘱父亲“人活着,心正脚跟才稳”从中可以看出外婆是一个有原则,看问题透彻,时时提醒父亲抵制诱惑的正直的人。
16. ( 3 分) “鞋中鞋”表面上是说“ 将麦草秸秆揉软,用针线串起来,裹在脚上,再穿麻鞋就舒服多了。他们把这种鞋中鞋,也叫套鞋。”也指 一些人送来的藏在鞋子中的钱财,实际上是说一个又一个的诱惑。这些名利的诱惑就像鞋套一样,一旦套上,就很难全身而退。告诉人们做人最重要的是坚守本分,为官一方更应该以民为本,抵制诱惑,守住心中的那一方净土。表现了反腐倡廉的主题。
17. ( 4 分) (1) 多 (2) 洗
(3) 判决 (4) 扔掉
18. ( 2 分) D
19. ( 4 分) (1)我则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沾染。
(2)用杀人的做法来讨好别人,这样的事我不能做。
20.(2分) 洁身自好 刚正不阿
21.(2分) 村外田里庄稼长得很好,丰收在望;村内猪满圈,鸡栖 息 。反映了农家是一片富庶的景象,真可以说是五谷丰登、 六畜兴旺 。
22.(2分) 因为心里高兴,才不觉贪杯,而这种高兴又是与丰收的喜悦分不开的。 表达了 村民观社 高兴喜悦的心情。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