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师大附中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级历史(必修I)试题(理科)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题,计60分)
1.司马迁著《史记》时,文献关于黄帝的记述内容不一甚至荒诞,有人据以否
定黄帝的真实性。司马迁游历各地,常常遇到人们传颂黄帝的事迹。有鉴于此
他从文献中“择其言尤雅者”,编成黄帝的事迹列于本纪之首。这一撰述过程表
明
A.《史记》关于黄帝的记录准确可信
B.传说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历史真实
C.历史文献记录应当与口头传说相印证
D.最完整的历史文本记录的历史最真实
2.据新华社报道,自2008年1月1日起,清明、端午、中秋节纳入中国国家法定节假日,受到国人的追捧。追根溯源,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结与下列哪一政治制度有着密切关系
A.内外服制度 B. 分封制 C. 宗法制 D. 郡县制
3.追溯中国姓氏的起源,有的以官职为姓,如司马、司徒、司空等;有的以排行为姓,如孟、叔、季等;有的以技艺为姓,如陶、甄、屠等。据此推理,卫、许、陈等都是
A.以氏族为姓 B.以封地(国)为姓
C.以居住地为姓 D.以先人的字或名为姓
4. 下列史实符合西周确立的宗法制继承原则的是
A.唐太宗通过玄武门之变继位 B.宋太宗继承兄长宋太祖之位
C.明太祖因太子亡指定嫡长孙继位 D.清康熙帝死后皇四子继位
5.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历史三峡论”,将四千多年来中国政治形态变迁分为封建、帝制和民治三大阶段。其中“封建”阶段我国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
A.政权和族权互为表里[来 B.思想统一促进政治统一
C.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 D. 专制王权披上神权外衣
6.《墨子·告子》载:“诸侯朝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这段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春秋时期诸侯争霸 B.战国时期兼并战争
C.西周初分封制 D.西周末王室衰微
7.春秋时期,晋国国君将耿、魏两地分封给异姓大夫赵氏、毕氏,使赵魏两国得以建立。这种现象反映了①旧有的统治秩序被打乱②周王室逐渐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地位③宗法分封制度的原则遭到破坏④晋国国君已取代周王室成为天下共主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 8 -
8.《左传》记载,晋国赵鞅率军与郑国交战于铁,临战发表誓词:“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这反映出当时晋国
A.分封制度受到冲击 B.郡县制度全面推行
C.宗法等级秩序变动 D.国家政权趋向松散
9.“秦始皇设职授官,从一面看是官僚政治的开始,从另一面看却是政治权力等级世袭的中止。”中止了“政治权力等级世袭”的制度是
A.宗法制 B.皇帝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10.古人对秦朝短期而亡原因的分析,最接近事实的是
A.废先王之道,燔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B.所以殄灭而降辱者,(亡于)六王之后也
C.四维(礼又廉耻)不张,……故万民离叛
D.乃举措暴众而用刑太极故也
11.自秦汉至宋元,中国政治制度变革的总体趋势是
A.地方政府的自主性逐渐被削弱
B.国家行政权逐渐转移到君主手中
C.宰相逐渐退出权力中心
D.世卿世禄的贵族政治逐渐被打破
12.《贾谊·治安策一》载:“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贾谊这一主张后来发展成为
A.剥夺王国的封地 B.推恩令
C.夺取诸侯的爵位 D.继承西周的分封制
13.唐朝中央政府具有较高的行政效率,主要原因在于
A.增设机构,独立施政 B.分工明确,相互协调
C.一职多官,互相牵制 D.简化机构,总揽于上
14.史书记载,唐太宗正在把玩一只名贵的鸟,突然看到大臣魏征走过来,他赶紧把鸟藏在袖子里。魏征故意长时间和皇帝交谈,最后鸟给闷死了。这件事的结果体现了唐朝的制度功能。这一制度应是
A.三省六部制 B.科举制 C.察举制 D.谏议制
15.黄宗羲说:“唐之所以亡,由方镇之弱,非由方镇之强也。是故封建之弊,强弱吞并,天子之政教有所不加:郡县之弊,疆场之害苦无已时。欲去两者之弊,使其并行不悖,则沿边之方镇乎!”在此,黄宗羲
A.提出扩大地方权力以限制中央集权
B.着重分析了唐朝灭亡的根源
C.反对实行分封制
- 8 -
D.主张设方镇以克服分封制、郡县制弊端
16.唐宋时期,皇帝下达的诏令,原则上须宰相通过,加盖印章,方能成为一道合法的诏令而生效,皇帝自宫内直接发出批示,被认为是“灭裂纪纲”的源头,会受到臣僚的批评和抵制。这主要说明了
A.科举制使得官僚参政水平提高 B.君主失去了独裁地位
C.理学的纲常思想限制君权膨胀 D.最高决策程序的制度化
17.据《文献通考》记载:“太祖、太宗平一海内,惩累朝藩镇跋扈,尽收天下劲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内外相维,上下相制,等级相轧……是以天下晏然,逾百年而无犬吠之惊,此治兵得其道也。”下列各项与材料所反映的情况不符合的是
A.加强中央集权防止武将专权
B.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经济的发展
C.收回地方兵权达到“内外相制”
D.地方割据势力的威胁完全消失
18. 宋朝有一条规矩,“官员不入酒肆”,一旦发现官员在酒店吃喝,不管公款私
款,即刻遭到御史弹劾,重则罢官免职,轻则纪律处分。另一条规矩是:王公贵
族“不得取食味于四方”,即不得向各地索要特产和美味佳肴。这些规矩产生的
积极作用是
A.遏止了官吏横征暴敛 B.便于约束权力的滥用
C.君主有效控制了臣属 D.形成严密的反腐机制
19.反映我国君主专制制度发展趋势的排列是
①参知政事的设置②丞相制度的废除③军机处的设立④三省六部制的创立
A.①②③④ B.④②③① C.②④①③ D.④①②③
20.在谈到明朝内阁的作用时,有学者指出:“内阁成员犯不着为了皇帝去得罪其他文官,事实上他们也没有这个权力。没有宰相的权力和地位,却要承担宰相的罪责,去充当皇帝的挡箭牌、替罪羊,这是任何明智的人都不会去做的事情。”这意在说明内阁的设立
A.不利于政府机构间的协调与督察 B.加强了对百官的监察
C.弥补了明太祖废丞相带来的弊端 D.直接导致了皇权削弱
21.雅典著名政治家伯里克利在希腊阵亡将士国葬典礼上的演说中说:“我可断言,我们每个公民,在许多生活方面能够独立自主,并且在表现独立自主的时候,能够特别地表现温文尔雅和多才多艺”。这里的“公民”是指
A.全体国民
B.全体成年男子
C.所有的成年男子
D.祖籍本邦、拥有数量不等的财产的成年男子
- 8 -
22.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用“轮流统治与被统治”来阐释雅典民主政治的一个特点,指
A.人民主权 B.轮番而治 C.人人平等 D.等级分明
23.以下关于雅典民主特点评述正确的是 ①公民大会体制反映了人民主权的政治特点 ②“陶片放逐法”确立了民主监督体制 ③五百人议事会的行政特点是轮流执政 ④民众法庭的执法程序体现了公正的原则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24英国一历史学家说:“如今有个趋势,人民缅怀她的民主制度,并将其视为
所有现代民主制度的源头。”这里的“她”指的是
A.斯巴达 B.雅典 C.罗马共和国 D.罗马帝国
25.公元前399年,雅典民主法庭以荒唐的罪名处死了哲学家苏格拉底。这件事反映了雅典
A.贵族的政治权力被大大削弱
B.民主政治得到充分体现
C.所有公民都有机会参与国家政治事务
D.民主政治存在局限,导致国家权力误用
26.奥古斯都允许外出当兵的儿子,对他在服役期间取得的财物享有合法权利,如果该儿子在未立遗嘱的情况下死亡,其财产将转归其父。后来,这一原则也适用于在其他各种公务部门服务时获取的财物。此外,对不是来源于父亲的财产,同样也允许儿子享有一定程度的利益。材料说明在罗马帝国时期
A.积极鼓励儿子离家外出当兵
B.父亲的利益是执法的唯一标准
C.用法律来协调财产权的矛盾
D.父子关系是法律关注的核心
27. “法律条文没有作出规定的,法官就不能受理。譬如有公民的奴隶被人拐走或偷跑掉,此公民要求法律受理就要找法官,向他申明:根据某某法律,我认为此奴隶应归我所有。法官确认后才能受理。”这一材料主要说明罗马法
A.强调法官至上 B.侧重国家事务
C.倡导人人平等 D.重视法律程序
28.罗马帝国瓦解了,但罗马人却把他们的文明留给了欧洲人。这主要是
A.给予自由民和奴隶以公民权利
B.揭露和批判了私有制的罪恶
C.是近现代西方法律的先驱
D.建立了相对民主的政治制度
- 8 -
29. 一个铁匠,他向贵族卡西借了20个金币,并立契约30天以后归还。但30天过去了,布鲁图并没有能力还钱,贵族卡西因此告上法庭,要求布鲁图作他的奴隶。法官同意了卡西的要求。法官之所以这样判决主要是因为
A.布鲁图是铁匠,地位低下
B.罗马法保护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C.罗马法只保护贵族的利益
D.罗马法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30.约翰·古斯塔夫·德罗伊森在《历史知识理论》序言中指出:“过去的事,如果它不融化于现在某事之中,它就是真正过去了”。这也就是说
A.历史就是过去的一切
B.所有的历史都与现实相联系
C.有借鉴价值的历史才是有意义的
D.必须把历史融入现实之中
二、非选择题(第31题20分,第32分20分,共4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1)材料1、2、3分别是哪三个时期的形势图?(6分)
(2)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辖,材料1、2、3所代表的中央政府分别推行了什么行政制度?(6分)
(3)材料2、材料3与材料1相比,实行这些制度后,对政局发展的影响有什么不同?(4分)
(4)根据三幅图反映的史实,扼要指出我国古代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4分)
- 8 -
32. 列举秦朝、唐朝、北宋、明朝皇权与相权关系的有关史实,揭示其历史演变的总体趋势,并指出其影响。(20分)
陕西师大附中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
期中考试高一年级历史(必修I)答题纸(理科)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二、非选择题
31.(20分)
(1)(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
32.(20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
陕西师大附中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
期中考试高一年级历史(必修I)答案(理科)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B
C
B
C
A
C
B
A
D
D
A
B
B
D
D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D
D
B
D
A
D
B
A
B
D
C
D
C
B
C
二、非选择题
31.(20分)
(1)西周、秦朝、元朝。(6分)
(2)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度。(6分)
(3)不同影响:西周以后出现长期分裂割据和混战局面;秦、元朝始终维持国家统一的局面。(4分)
(4)中央集权不断加强;边疆得到开发,疆域得到开发,疆域扩大: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与发展。(4分)
32.(20分)
(1)秦: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在中央设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2分)唐: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的分工使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4分)北宋:在宰相下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把宰相的职权一分为三,便于皇帝总揽大权。(4分)明: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权分六部,直属皇帝。皇帝的权力空前加强。(2分)
(2)总体趋势:君权日益加强,相权日益削弱直至被废除。(4分)
(3)影响:君主专制制度走向极端,日趋腐败,严重阻碍中国社会的发展。(4分)
-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