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2016届高三物理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分光镜观测光谱是利用光折射时的色散现象
B.拍摄玻璃橱窗内的物品时,往往在镜头前加装一个偏振片以增加透射光的强度
C.光导纤维传输信号是利用光的干涉现象
D.门镜可以扩大视野是利用光的衍射现象
2.质点做直线运动的速度一时间图象如图所示,该质点( )
A.在第1秒末速度方向发生了改变
B.在第2秒末加速度方向发生了改变
C.在前2秒内发生的位移为零
D.第3秒末和第5秒末的位置相同
3.我国发射的“天富一号”和“神州八号”在对接前,“天寓一号”的运行轨道高度为350km,“神州八号”的运行轨道高度为343km。它们的运行轨道均视为圆周,则( )
A.“天声一号”比“神州八号”速度大 B.“天宫一号”比“神州八号”周期长
C.“天富一号”比“神州八号”角速度大 D.“天富一号”比“神州八号”加速度大
4.有一条两岸平直、河水均匀流动、流速恒为v的大河。小明驾着小船渡河,去程时船头指向始终与河岸垂直,回程时行驶路线与河岸垂直。去程与回程所用时间的比值为k,船在静水中的速度大小相同,则小船在静水中的速度大小为( )
A. B. C. D.
5.关手下列光学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水中蓝光的传播速度比红光快
B.光从空气射入玻璃时可能发生全反射
C.在岸边观察前方水中的一条鱼,鱼的实际深度比看到的要浅
D.分别用蓝光和红光在同一装置上做双缝干涉实验,用红光时得到的条纹间距更宽
6.如图所示’在两等量异种点电荷的电场中,MN为两电荷连线的中垂线,a、b、c三点所在直线乎行于两电荷的连线,且a与c关于MN对称,b点位于MN上,d点位于两电荷的连线上,以无穷远为电势零点。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a,c两点电势均大于零
B.b点场强大予d点场强
C.试探电荷+q在a点的电势能小于在c点的电势能
D.MN连线上任一点电势都等于零
7.取水平地面为重力势能零点,一物块从某一高度水平抛出,在抛出点其动能与重力势能恰好相等。不计空气阻力,该物块落地时的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 )
A. B. C. D.
8.14C测年法是利用14C衰变规律对古生物进行年代测定的方法。若以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m表示任意时刻14C的质量,m0为t=0时14C的质量。下面四幅图中能正确反映14
7
C衰变规律的是( )
9.如图所示,一个木箱原来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木箱内粗糙的底板上放着一个小木块。术箱和小木块都具有一定的质量。现使木箱获得一个向右的初速度v0,则( )
A.小术块和术箱最终都将静止
B.小木块最终将相对木箱静止,二者一起向右运动
C.小木块在木箱内壁将始终来回往复碰撞,而木箱一直向右运动
D.如果小木块与木箱的左壁碰撞后相对木箱静止,则二者将一起向左运动
10.如图所示,在水平传送带上有三个质量分别为m1、m2、m3的木块1、2、3,1和2及2和3间分别用原长为L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连接起来,木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现用水平细绳将术块1固定在左边的墙上,传送带按图示方向匀速运动,当三个木块达到平衡后,l、3两木块之间的距离是( )
A.2L+(m2+m3)g/k
B.2 L+(m2+2m3)g/k
C.2 L+(m1+m2+m3)g/k
D.2 L+m3g/k
11.氢原子能级如图,当氢原予从n=3跃迂到n=2的能级时,辐射光的波长为656nm。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氢原子从n=2跃迂到n=l的能级时,辐射光的波长大于656nm
B.氢原子从n=4跃迁到n=3的能级时,辐射光的波长小于656nm
C.一群处于n=3能级上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迂时最多产生2种谱线6
D.用波长为633nm的光照射,不能使氢原子从n=2跃迁到n=3的能级
12.匀强电场中有a、b、c三点,在以它们为顶点的三角形中,∠a=30o、∠c=90o。电场方向与三角形所在平面平行。已知a、b和c点的电势分别为(2)V、(2+)V和2V,则该三角形的外接圆上最低、最高电势分别为( )
A.(2)V、(2+)V B.0V、4V
C.、 D.0V、V
二、实验题(13题每空2分,14题每空3分,共14分)
13.在“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实验中(实验装置如下图)
7
(1)下列说法哪一个是错误的( )(填选项前的字母)
A.调节光源高度使光束沿遮光筒轴线照在屏中心时,应放上单缝和双缝
B.测量某条干涉亮纹位置时,应使测微目镜分划板中心刻线与该亮纹的中心对齐
C.为了减少测量误差,可用测微目镜测出n条亮纹间的距离a,求出相邻两条亮纹间
距△x=a/(n-1)
(2)实验时选用缝间距d=0.4mm的双缝,并从仪器注明的规格可知,像屏与双缝屏间的距离L=1m,已知测量头利用如图所示的螺旋测微器进行测萋。某同学调整手轮后,从测量头的目镜看去,第一次调整十字叉丝对准l条亮条纹的中央,以此条亮纹为第1条,如图所示,此时圈中千分尺上的读数x1=2.240mm;接着再转动手轮,使十字叉丝向右移动到第3条明条纹的中央,如图所示,此时图中螺旋测微器上的读数x2= mm;利用上述测量结果,经计算可得相邻条纹间距为△y= mm:这种单色光的波长 mm.(△y和的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14.用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动能定理的实验,实验时测得小车的质量为m,木板的倾角为。实验过程中,选出一条比较清晰的纸带,用尺测得各点与A点间的距离如图乙所示。已知打点计时器打点的周期为T,重力加速度为g,小车与斜面间摩擦可忽略不计。
若取BD段探究小车的动能定理是否成立,则此段过程中台外力做的功为 ,动能的变化量为 。
三、计算题(第15题10分,第16题10分,第17题14分,第18题16分。要求写出原始公式,写清解答过程,过程不合要求的不得分)
15.(11年高考北京卷改)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物块在粗糙水平桌面上做直线运动,经距离l
7
后以速度v飞离桌面,最终落在水平地面上。已知l=1.4m,v=3.0m/s,m=0.10kg,物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0.25,桌面高h=0.45m。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g取10m/s2。求:(1)小物块落地点距飞出点的水平距离x;
(2)小物块落地时的动能Ek;
(3)小物块在水平桌面上运动的初速度v0与时间t。
16.(14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2)假设地球可视为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已知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在两极的大小为go,在赤道的大小为g;地球自转的周期为T,引力常数为G,则地球的密度为多少?
17.如图所示,一传送皮带与水平面夹角为30o,以4m/s的恒定速度顺时针运行,现将一质量为l0kg的工件轻放于底端,经一段时间送到高2 m的平台上,工件与皮带间的动摩擦因数,求(l)工件被送到最高点所需时间;
(2)带动皮带的电动机由于传送该工件到最高点而多消耗的电能。(取g=10 m/s2)
18.如图所示的装置是在竖直平面内放置的光滑绝缘轨道,一小球从高h(大小未知)的A处由静止开始下滑.沿轨道ABC运动后进入圆环内,已知圆轨道半径为R,斜面倾角为53o,则(1)要使小球能在圆轨道内做完整的圆周运动,h至少多大;
7
(2)若使该轨道整体处于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中,并使一带负电小球从高H(大小未知)的D处由静止开始下滑,沿轨道ABC运动后进入圆环内。已知小球所受到电场力是其重力的3/4,且SBC=2R,要使小球在圆轨道内能作完整的圆周运动,H至少多少?
7
7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