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高二年级语文试卷
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
试卷说明:
1.本试卷共8页,计九道大题,31道小题;
2.本次考试卷面分值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3.试卷共三部分,第1~18题、21~24题的答案涂在机读卡上,其余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命题人:袁金楠 审题人:汪文龙
第Ⅰ卷(50分)
一、基础知识与语言运用(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召集(zhāo) 怯热(qiè) 拖累(lèi) 上蹿下跳(cuān)
B. 着慌(zhāo) 单薄(bó) 揩拭(kāi) 心拙口笨(zhuó)
C. 地壳(ké) 埋怨(mái) 气氛(fēn) 流水潺潺(chán)
D. 模样(mú) 膝盖(xī) 憎恶(zēnɡ) 天遂人愿(suì)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竹杆 场院 罪孽 文过是非 无精打彩
B. 树阴 家具 凑合 涎皮赖脸 寥若晨星
C. 喧染 捍卫 抱酬 势必躬亲 老羞成怒
D. 聒燥 犹其 倒霉 鸦鹊无声 莫名其妙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雷雨写了一个十分 的故事,却也讲了一个十分现代的故事,其中甚至 着作者对于现代性的忧虑和怀疑。所以,《雷雨》能够穿越几代人的心灵世界,是丝毫不奇怪的。那些曾经 着周朴园、蘩漪、周萍等人的问题,现代又何尝不使我们感到困惑呢?而鲁大海对社会不公正的抗议,周冲对自由、平等社会的憧憬,又 没有“现实意义”呢?
A.陈旧 包涵 骚扰 怎么 B.古朴 蕴含 搅扰 哪里
C.过时 涵盖 围绕 怎会 D.古老 包含 困扰 何尝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小说史上多有续书,但几乎没有一部续书的艺术质量可以与原书相媲美,这是不容置喙的。
B. 苏教授在讲坛上辛勤耕耘数十载,年近七旬的他治学严谨,勤奋敬业,对工作精益求精,锱铢必较,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C. 我国近几年拍摄的电影大片吸收了很多世界现代电影技术手法,但模仿的痕迹较为明显,创新的成分不多,有东施效颦之嫌。
D. 四合院是中国封建社会血缘制度的产物,在其背后反映的是社会、艺术与家庭结构的文化现象,并与世俗化的宗教和民俗有着藕断丝连的联系。
5.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联合
- 11 -
国一份调查报告指出,全世界产生的电子垃圾有70%以上通过各种渠道流向中国,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电子垃圾场。
B. 话剧通过其舞台性的特点,演员的姿态、动作、对话、独白都使观众能直接观赏到剧中人物的艺术形象,并向观众直接展现社会生活情景。
C. 近年来,部分中国游客在海外不讲卫生、乱涂乱画的不文明举止,遭到了当地人的批评指责,落下了素质低下、缺乏教养的坏名声。
D. “中国好歌曲”因原创特色而备受关注,尤其是霍尊的《卷珠帘》视频微博在不到24小时的时间里被转发超过了6万次以上,受欢迎度惊人。
6.下列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苏洵,北宋散文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三人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
B. 曹雪芹,清代作家,其代表作《红楼梦》又称《石头记》《风月宝鉴》《情僧录》等。
C. 孙犁,现代作家,其代表作《荷花淀》熔写景、叙事、抒情于一炉,充满诗情画意。
D. 海明威,英国作家,其作品有《太阳照常升起》《永别了,武器》《战地钟声》《父与子》等。
二、课内文言部分(本大题共11小题,每小题2分,共22分)
7.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秦人开关延敌(迎击) 六国互丧,率赂秦耶(全都)
B. 内立法度,务耕织(务必)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参加)
C. 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道歉) 隳名城,杀豪杰(毁坏)
D. 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傲慢) 副有罪,当相坐(治罪)
8.对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吝惜) 相如引车避匿(调转)
B. 秦贪,负其强(倚仗) 会其怒,不敢献(恰逢)
C. 后秦击赵者再(第二次) 始速祸焉(加速)
D. 此五霸之伐也(功业) 臣所过屠者朱亥(拜访)
9.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
A. 君臣固守以窥周室 / 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
B. 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 / 无一言半辞送我
C. 独不怜公子姊邪 / 独畏廉将军哉
D. 南取汉中,西举巴蜀 / 举所佩玉珏以示者三
10.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组是
A. 暴秦之欲无厌 召有司案图
B. 而倔起阡陌之中 距关,毋内诸侯
C. 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旦日飨士卒
D. 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11.下列加点的词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组是
A. 北收要害之郡 今入关,财物无所取
B. 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 璧有瑕,请指示王
C. 公子颜色愈和 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
D.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12.分别比较下面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②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
③因击沛公于坐 ④蒙故业,因遗策
- 11 -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13.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
B.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 为击破沛公军
C.以勇气闻于诸侯 /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
D.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 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14.下列句中“之”字的意义和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⑴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 ⑵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⑶吾得兄事之 ⑷为之奈何
⑸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⑹此五霸之伐也
⑺斯用兵之效也 ⑻今日嬴之为公子亦足矣
⑼何功之有哉 ⑽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
⑾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⑿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A. ⑴⑹⑺⑽⑿/⑵⑸⑻/⑶⑷/⑼/⑾ B. ⑴⑿/⑵⑸⑻/⑶⑷/⑹⑺⑽/⑼/⑾
C. ⑴⑾⑿/⑵⑸⑻⑼/⑶⑷/⑹⑺⑽ D. ⑴⑹⑺/⑽⑿/⑵⑸⑻/⑶⑷⑼/⑾
15.下列各组句子加点词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⑴会盟而谋弱秦 ⑵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⑶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⑷常以身翼蔽沛公
⑸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⑹沛公欲王关中
⑺左右欲刃相如 ⑻单于壮其节
⑼籍吏民,封府库 ⑽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⑾为能急人之困 ⑿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A. ⑴/⑵⑹⑺/⑶⑸/⑷⑼⑿/⑻⑽⑾ B. ⑴⑽ /⑵⑹⑺⑼/⑶⑸⑻⑾/⑷⑿
C. ⑴/⑵⑹⑺⑼/⑶⑸/⑷⑿/⑻⑾/⑽ D. ⑴⑵⑹/⑺⑼/⑶⑷⑸⑿/⑻⑾/⑽
16.下列句子的句式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A. 使不辱于诸侯,拜为上大夫 B. 大王来何操
C.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 D. 见犯乃死,重负国
17.对以下文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六国)到了被颠覆灭亡的地步,从道理上来说本来就应该这样
B.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天下百姓像乌云一样聚集,像回声一样应和,担着粮食如影随形地跟着(陈涉)
C.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
因此燕国虽然是个小国,却灭亡在后,这是用兵抵抗的效果啊
D.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不这样做的话,你的下属们都暂且被他俘虏
三、课内现代文阅读(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很晚丈夫才回来了。这年轻人不过二十五六岁,头戴一顶大草帽,上身穿一件洁白的小褂,黑单裤卷过了膝盖,光着脚。他叫水生,小苇庄的游击组长,党的负责人。今天领着游击组到区上开会去了。
女人抬头笑着问:“今天怎么回来的这么晚?”站起来要去端饭。
水生坐在台阶上说:“吃过饭了,你不要去拿。”
- 11 -
女人就又坐在席子上。她望着丈夫的脸,她看出他的脸有些红胀,说话也有些气喘。她问:“他们几个呢?”
水生说:“还在区上。爹哩?”
“睡了。”
“小华哩?”
“和他爷爷去收了半天虾篓,早就睡了。他们几个为什么还不回来?”
水生笑了一下。女人看出他笑的不像平常,“怎么了,你?”
水生小声说:“明天我就到大部队上去了。”
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甲】。
水生说:“今天县委召集我们开会。假若敌人再在同口安上据点,那和端村就成了一条线,淀里的斗争形势就变了。会上决定成立一个地区队。我第一个举手报了名的。”
女人低着头说:“你总是很积极的。”【乙】
18.对文中【甲】处划线句子的细节描写理解最为恰当的一项是(2分)
A. 水生嫂听说丈夫明天就要到大部队去,心情特别高兴,不小心叫苇眉子划破了手,为控制自己的心理活动,把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
B. 水生嫂听说丈夫明天就要到大部队去,心里有点压抑,不小心叫苇眉子划破了手,为掩饰自己的情绪,把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
C. 只顾与丈夫说话,注意力不集中,不小心,叫苇眉子划破了手,怕被水生发现,赶快放在嘴里吮了一下。
D. 水生嫂听说丈夫明天就要到大部队去,心灵受到“震动”,不小心叫苇眉子划破了手,为平衡自己的情绪,把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
19.文中【乙】处“你总是很积极的”表现了水生嫂怎样的心情?(2分)
四、背默(共12分,每小题1分)
20.在空格中填入相应句子。
(1)履至尊而制六合, ,威振四海 (《过秦论》)
(2)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过秦论》)
(3)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 , ,则不可同年而语矣 (《过秦论》)
(4)思厥先祖父, , ,以有尺寸之地 (《六国论》)
(5)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 , (《六国论》)
(6)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 (《六国论》)
(7)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 , 。” 《鸿门宴》)
(8) , ?臣等不肖,请辞去 (《廉颇蔺相如列传》)
(9)(武)仗汉节牧羊, , 。 (《苏武牧羊》)
(10)苏洵写《六国论》实为借古讽今,劝诫当朝统治者勿重蹈六国灭亡覆辙,这从文中最后一句话可以看出:“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
(11)《过秦论》在用占全文大半篇幅叙述秦国由弱而盛,又由盛而亡的史实后,在篇末点明论点: 。论点的出现不仅水到渠成,势成必然,而且在以上史实的对比中更加清晰、突出。
(12)《信陵君窃符救赵》中,侯嬴认为“ , ,以便国家”,指出如果晋鄙不授予公子兵权,可使朱亥击杀晋鄙,后来事态的发展果真如此,而这也成为最终救赵成功的关键。
- 11 -
第Ⅱ卷(50分)
五、课外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4小题,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1~24题。
论贵粟疏(节选) 西汉· 晁错
民贫,则奸邪生。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不农则不地著,不地著则离乡轻家,民如鸟兽。虽有高城深池,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夫寒之于衣,不待轻暖;饥之于食,不待甘旨;饥寒至身,不顾廉耻。人情一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夫腹饥不得食,肤寒不得衣,虽慈母不能保其子,君安能以有其民哉?明主知其然也,故务民于农桑,薄赋敛,广畜积,以实仓廪,备水旱,故民可得而有也。
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无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虐,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当具有者半贾而卖,无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矣。而商贾大者积贮倍息,小者坐列贩卖,操其奇赢,日游都市,乘上之急,所卖必倍。故其男不耕耘,女不蚕织,衣必文采,食必粱肉;无农夫之苦,有阡陌之得。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吏势,以利相倾;千里游遨,冠盖相望,乘坚策肥,履丝曳缟。此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流亡者也。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上下相反,好恶乖迕,而欲国富法立,不可得也。
方今之务,莫若使民务农而已矣。欲民务农,在于贵粟;贵粟之道,在于使民以粟为赏罚。今募天下入粟县官,得以拜爵,得以除罪。如此,富人有爵,农民有钱,粟有所渫。夫能入粟以受爵,皆有余者也。取于有余,以供上用,则贫民之赋可损,所谓损有余、补不足,令出而民利者也。顺于民心,所补者三:一曰主用足,二曰民赋少,三曰劝农功。今令民有车骑马一匹者,复卒注三人。车骑者,天下武备也,故为复卒。神农之教曰:“有石城十仞,汤池百步,带甲百万,而无粟,弗能守也。”以是观之,粟者,王者大用,政之本务。令民入粟受爵,至五大夫以上,乃复一人耳,此其与骑马之功相去远矣。爵者,上之所擅,出于口而无穷;粟者,民之所种,生于地而不乏。夫得高爵也免罪,人之所甚欲也。使天下人入粟于边,以受爵免罪,不过三岁,塞下之粟必多矣。
注释:复卒,免除兵役。
2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 治 :修理
B.尚复被水旱之灾 被:遭受
C.因其富厚,交通王侯 交通:交结往来
D.三曰劝农功 劝:劝说
22.下列各组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因其富厚,交通王侯 不如因而厚遇之
B.此商人所以兼并农人 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
C.薄赋敛,广畜积,以实仓廪 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D.至五大夫以上,乃复一人耳 今君乃亡赵走燕
2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人情一日不再食则饥
人之常情是一天不吃两顿饭就要挨饿
B.衣必文采,食必粱肉
穿的必定是华美的衣服,吃的必定是上等米和肉
- 11 -
C.欲民务农,在于贵粟
而要想使百姓从事农业,关键在于抬高粮价
D.此其与骑马之功相去远矣
这与骑马去打仗立下汗马功劳相比差得太远了
24.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在文中告诫统治者要重视发展农业生产,提醒国家要重视积蓄粮食,这样人民才能生活安定,国家才能长久稳定。
B.作者指出,人民无粮则饥,无衣则寒,人民若处于饥寒之中,慈母也不能保有其子,统治者更是不可能保有其民。
C.文中提出“贵粟”是让人民重视农业的根本途径,文中提出的“贵粟”途径包括富人纳粮封爵、减轻贫民赋税等方式。
D. 作者陈述了当时农民勤苦而艰难的生活,借此含蓄地向当时的统治者指出了国家潜在的危机,希望引起统治者的注意。
六、文言断句(5分)
25.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柳 贵 乎 垂 不 垂 则 可 无 柳 柳 条 贵 长 不 长 则 无 袅 娜 之 致 徒 垂 无 益 也 此 树 为 纳 蝉 之 所 诸 鸟 亦 巢 长 夏 不 寂 寞 得 时 闻 鼓 吹 者 是 树 皆 有 功 而 高 柳 为 最 (选自李渔《闲情偶寄》)
七、古诗鉴赏(7分)
26.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过野人家有感①
陆游
纵辔江皋送夕晖,谁家井臼②映荆扉。
隔篱犬吠窥人过,满箔③蚕饥待叶归。
世态十年看烂熟,家山万里梦依稀。
躬耕本是英雄事,老死南阳未必非。
【注】①本诗于淳熙三年(1176)三月作于成都,其时陆游已被免去成都府安抚司参议官兼四川制置使司参议官之职。②臼:舂米的器具。③箔:养蚕用的竹筛子或竹席,也叫蚕簸。
(1)这首诗一二联描绘出了一幅怎样的农家生活场景?试简要分析。(3分)
(2)诗的最后两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分析。(4分)
八、课外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4道小题,26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27~30题。
青龙偃月刀 韩少功
何爹剃头几十年,是个远近有名的剃匠师傅。无奈村里的脑袋越来越少,包括好多脑袋打工去了,好多脑袋移居山外了,好多脑袋入土了,算一下,生计越来越难以维持——他说起码要九百个脑袋,才够保证他基本的收入。这还没有算那些一头红发或一头绿发的脑袋。何爹不愿趋时,说年青人要染头发,五颜六色地染下来,狗不像狗,猫不像猫,还算是个人?他不是不会染,是不愿意染。师傅没教给他的,他绝对不做。结果,好些年青人来店里看一眼,发现这里不能焗油和染发,更不能做负离子和爆炸式,就打道去了镇上。
何爹的生意一天天更见冷清。我去找他剪头的时候,在几间房里寻了个遍,才发现他在竹床上睡觉。
“今天是初八,估算着你是该来了。”他高兴地打开炉门,乐滋滋地倒一盆热水,大张旗鼓进入第一道程序:洗脸清头。
- 11 -
“我这个头是要带到国外去的,你留心一点剃。”我提醒他。
“放心,放心!建伢子要到阿联酋去煮饭,不也是要出国?他也是我剃的。”
洗完脸,发现停了电。不过不要紧,他的老式推剪和剃刀都不用电——这又勾起了他对新式美发的不满和不屑:你说,他们到底是人剃头呢,还是电剃头呢?只晓得操一把电剪,一个吹筒,两个月就出了师,就开得店,那也算剃头?更好笑的是,眼下婆娘们也当剃匠,把男人的脑壳盘来拨去,耍球不是耍球,和面不是和面,成何体统?男人的头,女子的腰,只能看,不能挠。这句老话都不记得了么?
我笑他太老腔老板,劝他不必过于固守男女之防。
好吧好吧,就算男人的脑壳不金贵了,可以由婆娘们随便来挠,但理发不用剃刀,像什么话呢?他振振有词地说,剃匠剃匠,关键是剃,是一把刀。剃匠们以前为什么都敬奉关帝爷?就因为关大将军的工夫也是在一把刀上,过五关,斩六将,杀颜良,诛文丑,于万军之阵取上将军头颅如探囊取物。要是剃匠手里没有这把刀,起码一条,光头就是刨不出来的,三十六种刀法也派不上用场。
我领教过他的微型青龙偃月。其一是“关公拖刀”:刀背在顾客后颈处长长地一刮,刮出顾客麻稣稣的一阵惊悚,让人十分享受。其二是“张飞打鼓”:刀口在顾客后颈上弹出一串花,同样让顾客特别舒服。“双龙出水”也是刀法之一,意味着刀片在顾客鼻梁两边轻捷地铲削。“月中偷桃”当然是另一刀法,意味着刀片在顾客眼皮上轻巧地刨刮。至于“哪叱探海”更是不可错过的一绝:刀尖在顾客耳朵窝子里细剔,似有似无,若即若离,不仅净毛除垢,而且让人痒中透爽,整个耳朵顿时清新和开阔,整个面部和身体为之牵动,招来嗖嗖嗖八面来风。气脉贯通和精血涌跃之际,待剃匠从容收刀,受用者一个喷嚏天昏地暗,尽吐五腑六脏之浊气。
何师傅操一杆青龙偃月,阅人间头颅无数,开刀,合刀,清刀,弹刀,均由手腕与两三指头相配合,玩出了一朵令人眼花缭乱的花。一把刀可以旋出任何一个角度,可以对付任何复杂的部位,上下左右无敌不克,横竖内外无坚不摧,有时甚至可以闭着眼睛上阵,无需眼角余光的照看。
一套古典绝活玩下来,他只收三块钱。
尽管廉价,尽管古典,他的顾客还是越来越少。有时候,他成天只能睡觉,一天下来也等不到一个脑袋,只好招手把笑花子那流浪崽叫进门,同他说说话,或者在他头上活活手,提供免费服务。但他还是决不焗油和染发,宁可败走麦城也决不背汉降魏。大概是白天睡多了,他晚上反而睡不着,常常带着笑花子去邻居家看看电视,或者去老朋友那里串门坐人家。从李白的“床前明月光”,到白居易的“此恨绵绵无绝期”,他诗兴大发时,能背出很多古人诗作。
三明爹一辈子只有一个发型,就是刨光头,每次都被何师傅刨得灰里透白,白里透青,滑溜溜地毫光四射,因此多年来是何爹刀下最熟悉、最亲切、最忠实的脑袋。虽然不识几个字,三明爹也是他背诗的最好听众。有一段,三明爹好久没送脑袋来了,让何爹算着算着日子,不免起了了疑心。他翻过两个岭去看望老朋友,发现对方久病在床,已经脱了形,奄奄一息。
他含着泪回家,取来了行头,再给对方的脑袋上刨一次,包括使完了他全部的绝活。三明爹半躺着,舒服得长长吁出一口气:“贼娘养的好过呀。兄弟,我这一辈子抓泥捧土,脚吃了亏,手吃了亏,肚子也吃了亏呵。搭伴你,就是脑壳没有吃亏。我这个脑壳,来世……还是你的。”
何爹含着泪说:“你放心,放心。”
光头脸上带着笑,慢慢合上了眼皮,像睡过去了。
何爹再一次张飞打鼓:刀口在光亮亮的头皮上一弹,弹出了一串花,由强渐弱,余音袅袅,算是最后一道工序完成。他看见三明爹眼皮轻轻跳了一下。
那一定是人生最后的极乐。
27.结合文本,简要概括何爹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4分)
28. 小说中详细描述“我”领教何爹的剃头刀法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29.小说为何把何爹的剃刀比为关帝爷的“青龙偃月刀”?(4分)
30.文中说何爹的顾客越来越少,但他还是“宁可败走麦城也绝不背汉降魏”。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对于何爹的做法,你怎么看?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认识与感悟。(12分)
- 11 -
第Ⅲ卷(50分)
九、作文(50分)
3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电影《天堂电影院》中有一句经典台词:“如果你不出去走走,你就会以为这就是全世界。”
法国思想家罗曼·罗兰说:“人生不发行往返车票,一旦出发了就再也不会归来了。”
读了上面这段文字,你有什么感悟和思考?请以“出发”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2016届高二上期末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15.1
一、基础知识与语言运用(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1. 答案: D 【A 召zhào 累lěi B着zháo 拙zhuō C 壳qiào 埋mán 】
2. 答案:B 【A竹竿 文过饰非 无精打采 C渲染 报酬 事必躬亲 D聒噪 尤其 鸦雀无声】
3. 答案:D 【“陈旧”,意为旧的,过时了的。“古朴”,意为古老而质朴。“古老”,意为古雅而不同时俗。“过时”,意为陈旧、超过约定时间等。“包涵”有包括、含有的意思。“蕴含”有蕴藏、包含的意思。“涵盖”是一个专有名词,指的是包容、覆盖。“骚扰”,意指扰乱他人,使之不得安宁。“搅扰”,打扰,使人讨厌。“困扰”,搅扰,使感到难办;困难的处境;难办的事。“何尝”,用在肯定形式前表示否定,有“未尝”“哪里”“并不是”的意思;用在否定形式前表示肯定】
4. 答案:C 【A不容置喙:指不容许别人插嘴说话。B 锱铢必较:形容非常小气,很少的钱也一定要计较。也比喻气量狭小,很小的事也要计较。C东施效颦:比喻盲目模仿,效果很坏。 D藕断丝连:藕已折断,但还有许多丝连接着未断开。比喻没有彻底断绝关系。多指男女之间情思难断。】
5. 答案:A 【B.中途易辙,暗换主语C.主宾搭配不当D.不合逻辑】
6. 答案:D 【海明威是美国作家,《父与子》不是其作品】
二、课内文言部分(本大题共11小题,每小题2分,共22分)
7. 答案: B 【务:致力于,努力从事。与:亲近,交好。】
8. 答案: C 【再:两次。速:招致。】
9. 答案: C 均为“难道”之意 【A牢牢地/险固 B拒绝,推辞/话语,言辞 D攻取/举起】
10. 答案:C 【A厌-餍 案-按 B倔-崛 距-拒 内-纳 D郤-隙 畔-叛】
11. 答案:A 【B“相当”古义为“相抵偿”,“指示”古义为“指点给……看”C“颜色”古义为“脸色”,“货物”古义为“财物、礼品” D“非常”古义为“意外变故”,“其实”古义为“它/那实际上”】
12. 答案:A 【①②通过,介词 ③趁机,介词④沿袭,沿用,动词】
13. 答案:A 【A均为“比”之意 B呢,语气词/替,给,介词 C凭着,介词/用来,连词 D……的人,代词/……的时候,代词】
14. 答案:B 【⑴⑿这,这些,代词⑵⑸⑻取独,助词⑶⑷代词,他(它)⑹⑺⑽的,助词⑼提宾标志,助词⑾去,前往,动词】
15. 答案:C 【⑴形做使动⑵⑹⑺⑼名作动⑶⑸形作动⑷⑿名作状⑻⑾形作意动⑽动作使动】
16. 答案:B 【B为宾语前置句,其他为被动句】
17. 答案:D 【否则,你们这些人都将要被他俘虏】
三、课内现代文阅读(4分)
18. 答案:D
- 11 -
19. 参考答案:水生嫂此时的心情是十分复杂的,她爱丈夫,爱自己的家,但更恨鬼子。丈夫第一个报名参军,她为自己有这样一个丈夫而感到自豪,所以,对丈夫的责怪中暗含着赞扬。【“责怪”1分,“赞扬”1分】
四、背默(共12分,每小题1分)
20.在空格中填入相应句子。
(1)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过秦论》)
(2)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过秦论》)
(3)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 (《过秦论》)
(4)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六国论》)
(5)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六国论》)
(6)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六国论》)
(7)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鸿门宴》)
(8)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 (《廉颇蔺相如列传》)
(9)(武)仗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苏武牧羊》)
(10) “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11)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
(12) “将在外,主令有所不受,以便国家”
五、课外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4小题,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21. 答案:D 【劝勉,勉励】
22. 答案:C 【凭借/趁着 B表原因,……的原因/表凭借,用来……的办法 D才/却,竟】
23. 答案:D 【这与一匹战马的功用相比差得太远了】
24. 答案:C 【“减轻贫民赋税”不是“贵粟”的途径】
六、文言断句(5分)
25.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答案:柳贵乎垂 /不垂则可无柳 / 柳条贵长 / 不长则无袅娜之致 / 徒垂无益也 / 此树为纳
蝉之所 / 诸鸟亦巢 / 长夏不寂寞 / 得时闻鼓吹者 / 是树皆有功 /而高柳为最。
【断错1-2处扣1分,3-4处扣2分,以此类推,扣完为止。】
七、古诗鉴赏(7分)
26.(1)选取“井臼”“荆扉”“隔篱犬吠”“蚕饥待叶”等乡野人家特有的意象(1分),描绘出了一幅静谧祥和的村野农家生活场景。(2分)(意思相近即可)
(2)表达了诗人遭贬后归耕田园(或归隐)的愿望和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无奈与愤懑。(2分)颈联中诗人因看透了世态而想归去万里故乡躬耕;(1分)尾联借诸葛亮隐居南阳的典故,表达了英雄怀才不遇、壮志难酬而归耕的无奈与愤懑。(1分)(意思相近即可)
八、课外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3道小题,15分)
- 11 -
27.参考答案:①想法有些落后和封闭,但是有着一种坚守和执着。如文中他固守男女之防,不焗油和染发,“师父没教给他的,他绝对不做”等。②剃头技艺精湛娴熟。“青龙偃月刀法”让人叹服,可从作者对他的刀法描写中看出。③喜爱古典文化。比如敬奉关帝爷和“诗兴大发时,能背出很多古人诗作”。④为人重情重义。如翻两个岭去看望老友,发现老友病笃,含泪回家取行头为老友最后剃一次头。⑤质朴、平等待人。【每个要点1分,写出4点即可】
28. 参考答案:①具体表现了何爹剃头技艺的精湛;②表明了传统手艺的古典美;③照应标题,使“青龙偃月刀”的内容得以丰富;④呼应下文何爹为三明爹剃头的情节。【每个要点2分,答对3点即可】
30. 参考答案: ①因为何爹用剃刀居然有三十六种刀法,跟关羽耍大刀一样用得出神入化,堪称微型青龙偃月刀。 ②因为何爹推崇关帝爷,不但赞赏关帝爷的刀上功夫,而且也学习关帝爷,为人讲信义,重感情,所以小说把何爹的剃刀比作青龙偃月刀。【每个要点2分,共4分】
31. 参考答案:
(1)何爹的这句话是说,他宁可不做剃头的生意,也不愿意趋时做时髦的焗油和染发,也要守住这份传统的手艺。
(2)应该辩证地看待何爹的坚持。何爹传承传统的剃头技艺,不愿趋时随变,不肯敷衍应付,坚守自己的信念,保有对传统文化的无限热爱,这种精神是十分可贵的。但是他墨守成规,不能将传统技艺与时代需求相结合,以适应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需要,导致生意一天天冷清,生计都难以维持,面临衰落也是历史的必然,仍然不知变通则是不可取的。
要热爱传统文化,必须给予它更多的关注和爱护,以使其中的优秀元素得以传承。要扬长避短,去粗取精,发展创新,与时俱进,将传统文化精髓发扬光大,使之适应当代社会的文化需求。(联系实际,言之成理即可)
九、作文(50分) 作文评分参考
类别
评分要求
评分说明
一类卷
(42~50分)
紧扣题意、中心突出
内容充实、感情真挚
语言流畅、表达得体
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以42分为基准分,向上浮动。
符合一类卷的基本要求,有创意、有文采的文章可得46分以上。
二类卷
(33~41分)
符合题意、中心明确
内容较充实、感情真实
语言通顺、表达大致得体
结构完整、条理清楚
以33分为基准分,向上浮动。
符合二类卷的基本要求,其中某一方面比较突出的文章可得37分以上。
三类卷
(25~32分)
基本符合题意、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较充实、感情真实
语言基本通顺、有少量语病
结构基本完整、条理基本清楚
以25分为基准分,向上浮动。
符合三类文的基本要求,其中某一方面较好的文章可得29分以上。
四类卷
(24~0分)
偏离题意、立意不当
中心不明确、内容空洞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结构不完整、条理混乱
以24分为基准分,向下浮动。
【说明】错别字每3个减1分,重复的、非知识性的错误不计。最高减3分。
字数不足,每少50字减1分。最高减5分。
【附】古文参考译文
- 11 -
百姓生活贫困了,就会去做邪恶的事。贫困是由于不富足,不富足是由于不务农,不从事农业就不能在一个地方定居下来,不能定居就会离开乡土,轻视家园,象鸟兽一样四处奔散。这样的话,国家即使有高大的城墙,深险的护城河,严厉的法令,残酷的刑罚,还是不能禁止他们。人在寒冷的时候,不会等有了轻暖的皮衣才穿;饥饿的时候,也不会等有了美味才吃;饥寒交迫,就顾不上廉耻了。人之常情是:一天不吃两顿饭就要挨饿,整年不做衣服穿就会受冻。那么,肚子饿了没饭吃,身上冷了无衣穿,即使是慈母也不能留住她的儿子,国君又怎能保有他的百姓呢?贤明的君主懂得这个道理,所以让人民从事农业生产,减轻他们的赋税,大量贮备粮食,以便充实仓库,防备水旱灾荒,因此也就能够拥有人民。
现在农夫中的五口之家,家里可以参加劳作的不少于二人,能够耕种的土地不超过百亩,百亩的收成,不超过百石。他们春天耕地,夏天耘田,秋天收获,冬天储藏,还得砍木柴,修理官府的房舍,服劳役;春天不能避风尘,夏天不能避署热,秋天不能避阴雨,冬天不能避寒冻,一年四季,没有一天休息;在私人方面,又要交际往来,吊唁死者,看望病人,抚养孤老,养育幼儿,一切费用都要从农业收入中开支。农民如此辛苦,还要遭受水旱灾害,官府又要急征暴敛,随时摊派,早晨发命令,晚上就要交纳。交赋税的时候,有粮食的人,半价贱卖后完税;没有粮食的人,只好以加倍的利息借债纳税;于是就出现了卖田地房屋、卖子孙来还债的事情。而那些商人们,大的囤积货物,获取加倍的利息;小的开设店铺,贩卖货物,牟取利润。他们每日都去集市游逛,趁政府急需货物的机会,所卖物品的价格就成倍抬高。所以商人家中男的不必耕地耘田,女的不用养蚕织布,穿的必定是华美的衣服,吃的必定是上等米和肉;没有农夫的劳苦,却占有农桑的收获。依仗自己富厚的钱财,与王侯接交,势力超过官吏,凭借资产相互倾轧;他们遨游各地,车乘络绎不绝,乘着坚固的车,赶着壮实的马,脚穿丝鞋,身披绸衣。这就是商人兼并农民土地,农民流亡在外的原因。当今虽然法律轻视商人,而商人实际上已经富贵了;法律尊重农民,而农民事实上却已贫贱了。所以一般俗人所看重的,正是君主所轻贱的;一般官吏所鄙视的,正是法律所尊重的。上下相反,好恶颠倒,在这种情况下,要想使国家富裕,法令实施,那是不可能的。
当今的迫切任务,没有比使人民从事农业生产更为重要的了。而要想使百姓从事农业,关键在于抬高粮价;抬高粮价的办法,在于让百姓拿粮食来求赏或免罚。现在应该号召天下百姓交粮给政府,纳粮的可以封爵,或赎罪;这样,富人就可以得到爵位,农民就可以得到钱财,粮食就不会囤积而得到流通。那些能交纳粮食得到爵位的,都是富有产业的人。从富有的人那里得到货物来供政府用,那么贫苦百姓所担负的赋税就可以减轻,这就叫做拿富有的去补不足的,法令一颁布百姓就能够得益。依顺百姓心愿,有三个好处:一是君主需要的东西充足,二是百姓的赋税减少,三是鼓励从事农业生产。按现行法令,民间能输送一匹战马的,就可以免去三个人的兵役。战马是国家战备所用,所以可以使人免除兵役。神农氏曾教导说:“有七八丈高的石砌城墙,有百步之宽贮满沸水的护城河,上百万全副武装的兵士,然而没有粮食,那是守不住的。”这样看来,粮食是君王最需要的资财,是国家最根本的政务。现在让百姓交粮买爵,封到五大夫以上,才免除一个人的兵役,这与一匹战马的功用相比差得太远了。赐封爵位,是皇上专有的权力,只要一开口,就可以无穷无尽地封给别人;粮食,是百姓种出来的,生长在土地中而不会缺乏。能够封爵与赎罪,是人们十分向往的。假如叫天下百姓都献纳粮食,用于边塞,以此换取爵位或赎罪,那么不用三年,边地粮食必定会多起来。
【文言断句参考译文】柳树贵在柳枝下垂,柳枝不下垂就宁可没有柳树。柳枝贵在长,柳枝不长就没有袅娜的景致,只是下垂没有什么益处。这种树是招纳蝉的处所,各种鸟也往往栖息在上面。漫长的夏天不让人感到寂寞,能时时听到虫唱鸟鸣,这树都有功劳,而高高的柳树是功劳最大的。
-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