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河北省衡水市枣强中学高一(上)期中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1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50分)
1.“垃圾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应该分类回收.生活中废弃的铁锅、铝制的易拉罐、铜导线等可以归为一类加以回收,它们属于( )
A.氧化物
B.盐
C.金属或合金
D.碱
2.进行化学实验必须注意安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不慎将酸溅到眼中,应立即用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
B.不慎将浓碱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硼酸溶液
C.实验室中进行可燃性气体燃烧性质实验时,必须先验纯,后点燃
D.配制稀硫酸时,可先在量筒中加一定体积的水,再在搅拌下慢慢加入浓硫酸
3.下列方法能达到实验要求的是( )
A.用100mL量筒取5.0mL稀硫酸
B.用托盘天平称取2.50gNaCl固体
C.读数时,视线与溶液的凹液面最低点相切
D.在250mL容量瓶中配制240mL0.1mol/LNaOH溶液
4.某溶液中滴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滴入稀硝酸,沉淀不溶解,则该溶液中( )
A.一定有SO42﹣
B.可能有SO42﹣或Ag+
C.一定无Ag+
D.还可能有CO32﹣
5.用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34 -
A.0.2NA个CO分子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是4.48 L
B.0.1mol/L BaCl2溶液中Cl﹣数目是0.2 NA
C.4℃时,22.4 L水中含有的电子数目为10NA个
D.使23g钠变为 Na+,需失去0.1NA个电子
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固体氯化钠不导电,所以氯化钠是非电解质
B.铜丝能导电,所以铜是电解质
C.氯化氢水溶液能导电,所以氯化氢是电解质
D.SO3溶于水能导电,所以SO3是电解质
7.在下列化学方程式中,能够用离子方程式Ba2++SO42﹣═BaSO4↓表示的是( )
A.3Ba(OH)2+Al2(SO4)3═3BaSO4↓+2 Al(OH)3
B.BaCO3+H2SO4═BaSO4↓+CO2↑+H2O
C.Ba(NO3)2+H2SO4═BaSO4↓+2HNO3
D.Ba(OH)2+2KHSO4═BaSO4↓+K2SO4+2H2O
8.为了除去粗盐中的Ca2+、Mg2+、S及泥沙,可将粗盐溶于水,然后进行下列五项操作.其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①过滤
②加过量的NaOH溶液
③加适量盐酸
④加过量Na2CO3溶液
⑤加过量BaCl2溶液.
A.①④②⑤③
B.④①②⑤③
C.④②⑤①③
D.⑤②④①③
- 34 -
9.下列关于agH2和bgHe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同温同压下,H2和He的体积比是a:2b
B.同温同压下,若a=b,则H2与He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1
C.体积相同时,He的质量一定大于H2的质量
D.同温同压下,若二者的物质的量相等,其体积也相等
10.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一般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①称量(或量取)②计算溶质的量③溶解④摇匀⑤转移溶液(包括洗涤)⑥定容⑦注入试剂瓶贴标签.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②①③⑤④⑥⑦
B.②①③⑤⑥④⑦
C.②①⑤③⑥④⑦
D.①②③⑤⑥④⑦
1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能电离出氢离子的化合物叫做酸
B.能电离出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碱
C.盐电离出的阳离子只能是金属阳离子
D.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
12.在VL硫酸铝溶液中,含有WgAl3+离子,这种溶液中SO42﹣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
A.mol/L
B. mol/L
C.mol/L
D.mol/L
13.将钠、镁、铝各0.3mol,分别放入100mL 1mol•L﹣1的硫酸中,同温同压下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是( )
- 34 -
A.1:2:3
B.6:3:2
C.3:2:2
D.3:1:1
14.既能与酸(H+)反应,又能与碱(OH﹣)反应的是( )
①MgO ②Al ③NaHSO4 ④NaHCO3 ⑤CaCO3.
A.②④
B.②③④
C.②④
D.②④③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碘水不可用于鉴别苯、四氯化碳、乙醇三种无色液体
B.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先加热再通氢气
C.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硫酸溶液时.只需使用1次玻璃棒
D.欲从碘水中分离出I2,可将适量的CCl4加入碘水中振荡静置分层后分液
16.由硫酸钾、硫酸铝和硫酸组成的混合溶液,其c(H+)=0.1mol•L﹣1,c(K+)=0.6mol•L﹣1,c( SO42﹣)=0.8mol•L﹣1,则c(Al3+)为( )
A.0.1 mol•L﹣1
B.0.3mol•L﹣1
C.0.6mol•L﹣1
D.0.9mol•L﹣1
17.某溶液中加入铝粉,有H2放出,在该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K+、Mg2+、Cl﹣、SO42﹣
B.Na+、NH4+、SO42﹣、HCO3﹣
C.Na+、K+、SO42﹣、Cl﹣
D.K+、Na+、NO3﹣、AlO2﹣
- 34 -
18.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Fe+Cu2+═Fe2++Cu
B.向氢氧化钡中滴加硫酸溶液H++OH﹣═H2O
C.Mg与盐酸的反应:2Mg+2H+═2Mg2++H2↑
D.石灰石与稀HCl反应制备CO2:CO32﹣+2H+═H2O+CO2↑
19.在标准状况下,与8.8gCO2的体积相等的N2O,下列不相符的是( )
A.质量为8.8g
B.物质的量为2mol
C.体积为4.48L
D.分子数目为1.204×1023
20.除去下列溶液中的杂质(括号内是杂质)所用试剂不正确的是( )
A.NaOH溶液:用Na2SO4溶液
B.KOH溶液:用Ca(OH)2溶液
C.NaCl溶液:用Ba(NO3)2溶液
D.HNO3溶液:用AgNO3溶液
21.实验室里需用480mL 0.1mol•L﹣1的硫酸铜溶液,现选取500mL容量瓶进行配制,以下操作正确的是( )
A.称取7.68g硫酸铜,加入500mL水
B.称取12.0g胆矾配成500mL溶液
C.称取8.0g硫酸铜,加入500mL水
D.称取12.5g胆矾配成500mL溶液
22.标准状况下,①6.72L NH3 ②1.204×1023个 H2S ③6.4g CH4 ④0.5mol HCl,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体积大小:④>③>②>①
B.密度大小:④>②>③>①
- 34 -
C.原子数目:③>①>④>②
D.质量大小:④>③>②>①
23.在反应5NH4NO3═2HNO3+4N2+9H2O中,发生氧化反应与发生还原反应的氮原子个数之比是( )
A.2:8
B.5:3
C.5:8
D.5:4
24.将标准状况下的a L HCl(g)溶于1000g水中,得到的盐酸密度为b g•cm﹣3,则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
A.mol•L﹣1
B.mol•L﹣1
C.mol•L﹣1
D.mol•L﹣1
25.w g铁粉和铝粉的混合物,和过量的NaOH反应,然后过滤,将沉淀完全收集后,放蒸发皿中加热,直至被加热的物质质量不再变化,取出蒸发皿中的物质称量仍为w g.求原混合物中铝粉的质量分数是( )
A.30%
B.50%
C.70%
D.90%
二、解答题(共50分)
- 34 -
26.(1)胶体粒子的大小在__________ 之间,丁达尔效应是由于胶体粒子对__________形成的;
(2)下列物质:①Na ②Br2 ③Na2O ④NO2 ⑤CO2 ⑥SO3 ⑦NH3 ⑧H2S ⑨HCl ⑩H2SO4⑪Ba(OH)2⑫NaCl⑬蔗糖⑭NaCl溶液.
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能导电的是__________;
(3)9.2g氮的氧化物NOx中含有N原子数为0.2mol,则NOx的摩尔质量为__________,x数值为__________,这些质量的NOx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__________L.
27.(1)用“双线桥法”分析下面氧化还原反应电子转移情况,并填空.K2Cr2O7+14HCl═2KCl+2CrCl3+3Cl2↑+7H2O.氧化剂:__________,还原剂:__________,二者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
(2)把2mol钠和1mol铝的混合物小心地投入932克水中,充分反应,生成的氢气的质量为__________g.
28.一瓶溶液里可能含有Mg2+、Na+、OH﹣、Cl﹣、CO32﹣ 和SO42﹣某几种.现分别取该溶液少量装于两支试管,进行以下实验:
①向第一支试管中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变红.
②向第二支试管中加入足量BaCl 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过滤,并将滤液移入第三支试管,在沉淀中加入稀硝酸,沉淀逐渐消失并有无色无味气体产生,该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
③向第三支试管中先加入硝酸酸化,再加入硝酸银溶液,出现白色沉淀.
通过以上实验可判断溶液中含有的离子为__________,不含有的离子为__________,无法确定是否含有的离子为__________.写出实验②、③中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
29.实验室配制0.1mol/L的NaOH溶液500mL,回答下列问题:
(1)需称量NaOH__________g;
(2)有以下仪器和用品:①烧杯 ②药匙 ③1000mL容量瓶 ④500mL容量瓶 ⑤玻璃棒 ⑥托盘天平
配制时,必须使用的仪器或用品有__________(填序号),还缺少的仪器是__________;
(3)下列称量NaOH的操作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
- 34 -
①把NaOH直接放在托盘上称量 ②把NaOH放在纸上称量 ③NaOH放入小烧杯称量
(4)使用容量瓶前必须进行的一步操作是__________;
(5)配制过程中,下列操作会引起结果偏高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
①未洗涤烧杯和玻璃棒;②NaOH溶液未冷却至室温就转移到容量瓶中;③容量瓶不干燥,含有少量蒸馏水;④称量NaOH的时间太长;⑤定容时俯视刻度.
30.某学习小组用如图装置测定铝镁合金中铝的质量分数和铝的相对原子质量.
(1)A中试剂为__________.
(2)实验前,先将铝镁合金在稀硝酸中浸泡片刻,其目的是__________.
(3)检查气密性,将药品和水装入各仪器中,连接好装置后,需进行的操作还有:①记录C的液面位置;②将B中剩余固体过滤、洗涤、干燥,称重;③待B中不再有气体产生并恢复至室温后,记录C的液面位置;④由A向B中滴加足量试剂;⑤检查气密性.上述操作的顺序是__________(填序号);记录C的液面位置时,除视线平视外,还应__________.
(4)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5)若实验用铝镁合金的质量为a g,测得氢气体积为b mL (已换算为标准状况),B中剩余固体质量为c g,则铝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__.
(6)实验过程中,若未洗涤过滤所得的不溶物,则测得铝的质量分数将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不受影响”).
2014-2015学年河北省衡水市枣强中学高一(上)期中化学试卷
- 34 -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1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50分)
1.“垃圾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应该分类回收.生活中废弃的铁锅、铝制的易拉罐、铜导线等可以归为一类加以回收,它们属于( )
A.氧化物
B.盐
C.金属或合金
D.碱
考点: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金属和非金属.
专题:物质的分类专题.
分析:生活中废弃的铁锅、铝制的易拉罐、铜导线等是金属的单质或合金,应回收再利用.
解答: 解:A、氧化物中含有两种元素,且一定含有氧元素,显然Cu导线不含氧元素,则不属于一类,故A错误;
B、盐是由阳离子和酸根离子形成的化合物,显然Cu导线是单质,则不属于一类,故B错误;
C、生活中废弃的铁锅、铝制的易拉罐、铜导线等是金属的单质或合金,则属于一类,故C正确;
D、碱是由金属阳离子与氢氧根离子形成的化合物,显然Cu导线是单质,则不属于一类,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组成和分类,明确信息中的垃圾的组成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并熟悉物质的分类来解答即可.
2.进行化学实验必须注意安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不慎将酸溅到眼中,应立即用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
B.不慎将浓碱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硼酸溶液
C.实验室中进行可燃性气体燃烧性质实验时,必须先验纯,后点燃
D.配制稀硫酸时,可先在量筒中加一定体积的水,再在搅拌下慢慢加入浓硫酸
考点:化学实验安全及事故处理.
分析:A.不慎将酸溅到眼中,应立即用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
B.酸、碱都具有腐、蚀性;
C.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易爆炸;
- 34 -
D.由量筒不能用于配制溶液拌.
解答: 解:A.不慎将酸溅到眼中,应立即用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以最大程度减小对眼睛的危害,故A正确;
B.碱液沾到皮肤上,要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不能用硫酸或盐酸冲洗,硫酸和盐酸也有腐蚀性,会造成二次伤害,故B正确;
C.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易爆炸,必须先验纯、后点燃,故C正确;
D.量筒不能用于配制溶液,应改为烧杯中进行,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题目难度不大,注意相关基本实验操作的实验注意事项,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
3.下列方法能达到实验要求的是( )
A.用100mL量筒取5.0mL稀硫酸
B.用托盘天平称取2.50gNaCl固体
C.读数时,视线与溶液的凹液面最低点相切
D.在250mL容量瓶中配制240mL0.1mol/LNaOH溶液
考点: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
分析:A.100mL量筒精确到1ml;
B.托盘天平能准确到0.1g;
C.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D.容量瓶只有一个刻度.
解答: 解:A.100mL量筒精确到1ml,无法量取5.0mL稀硫酸,故A错误;
B.托盘天平能准确到0.1g,用托盘天平不能称取2.50gNaCl固体,故B错误;
C.读数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故C正确;
D.容量瓶的规格和所配制的溶液的体积相符,没有240mL的容量瓶,必须采用稍大一点的25mL的容量瓶,故D正确.
故选CD.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为高频考点,涉及常用仪器在使用中读数的问题,题目难度不大,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
- 34 -
4.某溶液中滴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滴入稀硝酸,沉淀不溶解,则该溶液中( )
A.一定有SO42﹣
B.可能有SO42﹣或Ag+
C.一定无Ag+
D.还可能有CO32﹣
考点: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专题:离子反应专题.
分析:在检验是否含有硫酸根离子时,则需要排除可能存在的其他微粒如碳酸根离子、银离子等的干扰;能够与氯化钡反应生成沉淀,加入稀硝酸后沉淀可能为氯化银或硫酸钡,原溶液中可能含有银离子、硫酸根离子、亚硫酸根离子,据此进行解答.
解答: 解:向该溶液滴加BaCl2溶液,当不加稀硝酸时,沉淀可能是由于Ba2+造成的BaCO3或者是BaSO4,也可能是由于Cl﹣生成的AgCl沉淀,
滴加稀硝酸后,沉淀不溶解,所以该沉淀可能是BaSO4或者是AgCl,
所以原溶液中可能存在SO42﹣或Ag+,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离子的检验,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掌握常见离子的化学性质及检验方法,明确离子检验时需要排除干扰离子,确保检验方案的严密性.
5.用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2NA个CO分子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是4.48 L
B.0.1mol/L BaCl2溶液中Cl﹣数目是0.2 NA
C.4℃时,22.4 L水中含有的电子数目为10NA个
D.使23g钠变为 Na+,需失去0.1NA个电子
考点:阿伏加德罗常数.
分析:A、根据体积V=来计算;
B、溶液体积不明确;
C、求出水的质量和物质的量,然后根据水为10电子微粒来分析;
D、求出钠的物质的量,然后根据反应后钠变为+1价来计算.
- 34 -
解答: 解:A、CO的体积V===4.48L,故A正确;
B、溶液体积不明确,故溶液中的氯离子的个数无法计算,故B错误;
C、4℃时,水的密度为1g/mL,故22.4L水的质量为2.24×104g,其物质的量n==1244.4mol,而水为10电子微粒,故1244.4mol水中含12444mol电子,故C错误;
D、23g钠的物质的量为1mol,根据反应后钠变为+1价,故1mol钠失去1mol电子即NA个,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有关计算,熟练掌握公式的使用和物质的结构是解题关键,难度不大.
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固体氯化钠不导电,所以氯化钠是非电解质
B.铜丝能导电,所以铜是电解质
C.氯化氢水溶液能导电,所以氯化氢是电解质
D.SO3溶于水能导电,所以SO3是电解质
考点: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专题:物质的分类专题.
分析: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称为电解质,酸、碱、盐都是电解质;在上述两种情况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称为非电解质,蔗糖、乙醇等都是非电解质.大多数的有机物都是非电解质;单质,混合物不管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与否,都不是电解质或非电解质.
解答: 解:A、氯化钠固体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所以不导电,但氯化钠的水溶液能导电,所以氯化钠是电解质,故A错误.
B、无论电解质还是非电解质都必须是化合物,铜丝是单质不是化合物,所以铜丝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B错误.
C、氯化氢的水溶液能导电,所以氯化氢是电解质,故C正确.
D、三氧化硫的水溶液导电,电离出自由移动离子的物质是硫酸不是三氧化硫,所以二氧化硫是非电解质,故D错误.
- 34 -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判断,难度不大,易错题是D,注意能导电的不一定是电解质,如金属;电解质不一定导电,如氯化钠固体.
7.在下列化学方程式中,能够用离子方程式Ba2++SO42﹣═BaSO4↓表示的是( )
A.3Ba(OH)2+Al2(SO4)3═3BaSO4↓+2 Al(OH)3
B.BaCO3+H2SO4═BaSO4↓+CO2↑+H2O
C.Ba(NO3)2+H2SO4═BaSO4↓+2HNO3
D.Ba(OH)2+2KHSO4═BaSO4↓+K2SO4+2H2O
考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分析:A.氢氧化铝为难溶物,离子方程式中不能拆开;
B.碳酸钡为难溶物,离子方程式中需要保留化学式;
C.硝酸钡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和硝酸,反应实质为钡离子与硫酸根离子反应生成硫酸钡;
D.该反应中还有水生成,水不能忽略.
解答: 解:A.3Ba(OH)2+Al2(SO4)3═3BaSO4↓+2 Al(OH)3的离子反应为:2Al3++6OH﹣+3Ba2++3SO42﹣=3BaSO4↓+2 Al(OH)3,不能用离子方程式Ba2++SO42﹣═BaSO4↓表示,故A错误;
B.BaCO3+H2SO4=BaSO4↓+CO2↑+H2O的离子反应为:BaCO3+2H++SO42﹣=BaSO4↓+CO2↑+H2O,不能用离子方程式Ba2++SO42﹣═BaSO4↓表示,故B错误;
C.Ba(NO3)2+H2SO4=BaSO4↓+2HNO3的离子反应为:Ba2++SO42﹣=BaSO4↓,故C正确;
D.Ba(OH)2+2KHSO4=BaSO4↓+K2SO4+2H2O的离子反应为:Ba2++2OH﹣+2H++SO42﹣=BaSO4↓+2H2O,不能用离子方程式Ba2++SO42﹣═BaSO4↓表示,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题目难度中等,明确发生的化学反应即可解答,熟悉常见物质的溶解性是解答的关键,注意掌握离子方程式与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
8.为了除去粗盐中的Ca2+、Mg2+、S及泥沙,可将粗盐溶于水,然后进行下列五项操作.其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①过滤
- 34 -
②加过量的NaOH溶液
③加适量盐酸
④加过量Na2CO3溶液
⑤加过量BaCl2溶液.
A.①④②⑤③
B.④①②⑤③
C.④②⑤①③
D.⑤②④①③
考点:粗盐提纯.
专题: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溶液中的杂质离子为钙离子、镁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根据镁离子用氢氧根离子沉淀,硫酸根离子用钡离子沉淀,钙离子用碳酸根离子沉淀,过滤要放在所有的沉淀操作之后,加碳酸钠要放在加氯化钡之后,可以将过量的钡离子沉淀最后再用盐酸处理溶液中的碳酸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进行分析.
解答: 解:首先要把粗盐溶于水形成溶液,然后硫酸根离子用⑤钡离子沉淀,加入过量的氯化钡可以将硫酸根离子沉淀,
镁离子用②氢氧根离子沉淀,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可以将镁离子沉淀,至于先除镁离子,还是先除硫酸根离子都行,
钙离子用④碳酸根离子沉淀,除钙离子加入碳酸钠转化为沉淀,但是加入的碳酸钠要放在加入的氯化钡之后,这样碳酸钠会除去反应剩余的氯化钡,
再进行①过滤,分离出生成的氢氧化镁、碳酸钡、碳酸钙沉淀,
最后再加入③盐酸除去反应剩余的氢氧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经蒸发操作可得到较纯净的氯化钠,
所以正确的顺序为:⑤②④①③,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粗盐提纯过程中的除杂方面的知识,综合性强,要注意除杂质的顺序,本题难度中等.
9.下列关于agH2和bgHe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同温同压下,H2和He的体积比是a:2b
- 34 -
B.同温同压下,若a=b,则H2与He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1
C.体积相同时,He的质量一定大于H2的质量
D.同温同压下,若二者的物质的量相等,其体积也相等
考点: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
专题:阿伏加德罗常数和阿伏加德罗定律.
分析:A、根据n=计算气体的物质的量,同温同压下,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据此判断.
B、根据n=计算判断.
C、体积相同时,气体的物质的量与压强、温度有关.
D、同温同压下,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据此判断.
解答: 解:A、agH2的物质的量为=0.5amol,bgHe的物质的量为=0.25mol,同温同压下,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所以H2和He的体积比为0.5amol:0.25bmol=2a:b,故A错误;
B、由A可知H2和He的物质的量之比为0.5amol:0.25bmol=2a:b,如a=b,则2a:b=2:1,故B错误;
C、氦的摩尔质量比氢气大,体积相同时,若温度、压强相同,则He的质量一定大于H2的质量,但体积相同时,气体的物质的量与压强、温度有关,无法确定气体的物质的量,故无法判断其质量关系,故C错误;
D、同温同压下,气体摩尔体积为定值,二者的物质的量相等,其体积也相等,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考查学生对阿伏伽德罗定律及推论的理解,难度不大,注意可以通过PV=nRT理解阿伏伽德罗定律及推论.
10.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一般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①称量(或量取)②计算溶质的量③溶解④摇匀⑤转移溶液(包括洗涤)⑥定容⑦注入试剂瓶贴标签.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②①③⑤④⑥⑦
B.②①③⑤⑥④⑦
C.②①⑤③⑥④⑦
- 34 -
D.①②③⑤⑥④⑦
考点: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分析:根据配制步骤是计算、称量(或量取)、溶解(或稀释)、冷却、移液、洗涤、定容、摇匀、装瓶来对操作顺序进行排序.
解答: 解: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操作步骤有计算、称量(或量取)、溶解(或稀释)、移液、洗涤、定容、摇匀等操作,一般用托盘天平称量(或用量筒量取),用药匙取用药品,在烧杯中溶解(或稀释),并用玻璃棒搅拌,加速溶解.冷却后转移到500mL容量瓶中,并用玻璃棒引流,洗涤烧杯、玻璃棒2﹣3次,并将洗涤液移入容量瓶中,加水至液面距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最后定容颠倒摇匀.故正确的操作顺序为:②①③⑤⑥④⑦,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过程操作顺序,属于基础型题目,难度不大.
1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能电离出氢离子的化合物叫做酸
B.能电离出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碱
C.盐电离出的阳离子只能是金属阳离子
D.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
考点: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分析:根据物质的组成进行分析,酸是指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碱是指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盐是指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解答: 解:A.酸是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电离出氢离子的化合物不一定是酸,如NaHSO4溶液中电离出氢离子,但属于盐,故A错误;
B.碱是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能电离出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碱,如Ba(OH)Cl能电离出氢氧根离子,故B错误;
C.化合物电离时生成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的为盐,如:NaCl、NH4Cl,故C错误;
D.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符合盐的概念,故D正确;
故选D.
- 34 -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类别,酸碱盐概念的理解应用是解题关键,可以依据物质的组成进行,题目较简单.
12.在VL硫酸铝溶液中,含有WgAl3+离子,这种溶液中SO42﹣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
A.mol/L
B. mol/L
C.mol/L
D.mol/L
考点:物质的量浓度的相关计算.
分析:根据n=计算出Wg铝离子的物质的量,结合硫酸铝的化学式计算出VL该溶液中含有硫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最后根据c=计算出该溶液中SO42﹣的物质的量浓度.
解答: 解:Wg铝离子的物质的量为:n(Al3+)==mol,
该溶液中含有磷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为:n(SO42﹣)=n(Al3+)=mol×=mol,
该溶液中硫酸根离子的浓度为:c(SO42﹣)==mol/L,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题目难度中等,明确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及表达式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物质的量与物质的量浓度、摩尔质量等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13.将钠、镁、铝各0.3mol,分别放入100mL 1mol•L﹣1的硫酸中,同温同压下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是( )
A.1:2:3
B.6:3:2
C.3:2:2
D.3:1:1
考点: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
- 34 -
分析:钠和稀硫酸、水都反应,镁和铝分别与稀硫酸反应方程式为Mg+H2SO4=MgSO4+H2↑、4Al+3H2SO4=2Al2(SO4)3+3H2↑,0.3molMg、Al完全反应需要硫酸的物质的量分别是0.3mol、0.45mol,实际上n(H2SO4)=1mol/L×0.1L=0.1mol,所以镁和铝都剩余.
解答: 解:钠和稀硫酸、水都反应,镁和铝分别与稀硫酸反应方程式为Mg+H2SO4=MgSO4+H2↑、4Al+3H2SO4=2Al2(SO4)3+3H2↑,0.3molMg、Al完全反应需要硫酸的物质的量分别是0.3mol、0.45mol,实际上n(H2SO4)=1mol/L×0.1L=0.1mol,所以镁和铝都剩余.
根据2Na~H2↑可知,0.3molNa完全反应,生成氢气的物质的量=0.3mol×=0.15mol,
镁和铝都剩余,所以二者与酸反应生成氢气的量相等,生成根据氢原子守恒得生成氢气的量==0.1mol,
所以同温同压下产生的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0.15mol:0.1mol:0.1mol=3:2:2,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为高频考点,把握反应中电子守恒为解答的关键,注意Na过量可与水反应生成氢气,侧重分析与计算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14.既能与酸(H+)反应,又能与碱(OH﹣)反应的是( )
①MgO ②Al ③NaHSO4 ④NaHCO3 ⑤CaCO3.
A.②④
B.②③④
C.②④
D.②④③
考点:两性氧化物和两性氢氧化物.
分析: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的物质有:弱酸弱碱盐、弱酸的酸式盐、两性氧化物、两性氢氧化物、金属铝、蛋白质和氨基酸等物质,以此解答本题.
解答: 解:①MgO和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故①错误;
②铝和盐酸或氢氧化钠溶液反应都生成盐和氢气,故②正确;
③NaHSO4能与氢氧化钠反应,但不能与盐酸反应,故③错误;
④NaHCO3属于弱酸酸式盐,既能与盐酸反应生成CO2气体,又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故④正确;
- 34 -
⑤CaCO3和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故⑤错误;
故选AC.
点评:本题考查了元素化合物的性质,难度不大,明确物质的性质是解本题的关键,注意归纳总结中学常见的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的物质.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碘水不可用于鉴别苯、四氯化碳、乙醇三种无色液体
B.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先加热再通氢气
C.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硫酸溶液时.只需使用1次玻璃棒
D.欲从碘水中分离出I2,可将适量的CCl4加入碘水中振荡静置分层后分液
考点: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氧化还原反应;溶液的配制;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除杂.
分析:A.碘水与苯混合有机层在上层,与四氯化碳混合有机层在下层,与乙醇不分层;
B.氢气不纯,加热易发生爆炸;
C.在烧杯中稀释、转移液体均需要玻璃棒;
D.碘易溶于四氯化碳,不易溶于水.
解答: 解:A.碘水与苯混合有机层在上层,与四氯化碳混合有机层在下层,与乙醇不分层,现象不同,可鉴别,故A错误;
B.氢气不纯,加热易发生爆炸,则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先通氢气再加热,故B错误;
C.在烧杯中稀释、转移液体均需要玻璃棒,则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硫酸溶液时.需使用2次玻璃棒,故C错误;
D.碘易溶于四氯化碳,不易溶于水,则可将适量的CCl4加入碘水中振荡静置分层后分液分离出碘,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为高频考点,涉及物质的鉴别、性质实验、配制溶液及混合物分离提纯等,把握物质的性质、性质差异及实验技能为解答的关键,注意实验的评价性分析,题目难度不大.
16.由硫酸钾、硫酸铝和硫酸组成的混合溶液,其c(H+)=0.1mol•L﹣1,c(K+)=0.6mol•L﹣1,c( SO42﹣)=0.8mol•L﹣1,则c(Al3+)为( )
A.0.1 mol•L﹣1
- 34 -
B.0.3mol•L﹣1
C.0.6mol•L﹣1
D.0.9mol•L﹣1
考点:物质的量浓度的相关计算.
分析:溶液为中满足:3c(Al3+)+c(K+)+c(H+)=2c(SO42﹣)+c(OH﹣),氢氧根离子可以忽略不计,则:c(Al3+)=,结合题干数据进行计算即可.
解答: 解:根据溶液电荷守恒,溶液中存在3c(Al3+)+c(K+)+c(H+)=2c(SO42﹣)+c(OH﹣),而溶液中c(OH﹣)很小,可以忽略不计,
则有3c(Al3+)+c(K+)+c(H+)=2c(SO42﹣),
所以:c(Al3+)===0.3mol/L,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量浓度有关计算,题目难度不大,明确电荷守恒为解答本题关键,注意掌握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方法,试题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及化学计算能力.
17.某溶液中加入铝粉,有H2放出,在该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K+、Mg2+、Cl﹣、SO42﹣
B.Na+、NH4+、SO42﹣、HCO3﹣
C.Na+、K+、SO42﹣、Cl﹣
D.K+、Na+、NO3﹣、AlO2﹣
考点:离子共存问题.
专题:离子反应专题.
分析:溶液中加入铝粉,有H2放出,该溶液为酸性或者碱性溶液,溶液中存在大量的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
A.镁离子能够与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
B.碳酸氢根离子能够与氢离子、氢氧根离子反应,铵根离子能够与氢氧根离子反应;
C.Na+、K+、SO42﹣、Cl﹣离子之间不反应,且都不与氢离子、氢氧根离子反应;
D.偏铝酸根与氢离子反应,硝酸根离子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无法生成氢气.
解答: 解:加入铝粉能够产生氢气,溶液中可能存在大量的H+或OH﹣,
A.Mg2+与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难溶物氢氧化镁,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A错误;
- 34 -
B.HCO3﹣能够与H+和OH﹣发生反应,NH4+与氢氧根离子反应,在溶液中一定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
C.Na+、K+、SO42﹣、Cl﹣离子之间不发生反应,都不与H+和OH﹣反应,在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故C正确;
D.AlO2﹣与H+发生反应,NO3﹣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加入铝粉不会生成氢气,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离子共存的正误判断,为中等难度的试题,注意明确离子不能大量共存的一般情况,如: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离子之间; 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之间等;还应该注意题目所隐含的条件,如:溶液的酸碱性,据此来判断溶液中是否有大量的 H+或OH﹣;溶液的具体反应条件,如“氧化还原反应”、“加入铝粉产生氢气”;是“可能”共存,还是“一定”共存等;试题侧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训练和检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提高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8.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Fe+Cu2+═Fe2++Cu
B.向氢氧化钡中滴加硫酸溶液H++OH﹣═H2O
C.Mg与盐酸的反应:2Mg+2H+═2Mg2++H2↑
D.石灰石与稀HCl反应制备CO2:CO32﹣+2H+═H2O+CO2↑
考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分析:A.Fe的活泼性大于Cu,所以铁能置换出Cu;
B.二者反应还生成硫酸钡沉淀;
C.电荷不守恒;
D.石灰石不溶于水,应该写化学式.
解答: 解:A.Fe的活泼性大于Cu,所以铁能置换出Cu,离子方程式为Fe+Cu2+═Fe2++Cu,故A正确;
B.二者反应还生成硫酸钡沉淀,离子方程式为2H++Ba2++SO42﹣+2OH﹣═2H2O+BaSO4↓,故B错误;
C.电荷不守恒,离子方程式为Mg+2H+═Mg2++H2↑,故C错误;
D.石灰石不溶于水,应该写化学式,离子方程式为CaCO3+2H+═H2O+CO2↑+Ca2+,故D错误;
- 34 -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明确物质的性质及离子方程式书写规则即可解答,单质、气体、沉淀、弱电解质、氧化物、络合物等都写化学式,离子方程式还要遵循客观事实、原子守恒、电荷守恒、转移电子守恒.
19.在标准状况下,与8.8gCO2的体积相等的N2O,下列不相符的是( )
A.质量为8.8g
B.物质的量为2mol
C.体积为4.48L
D.分子数目为1.204×1023
考点: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
分析:根据n===解答该题.
解答: 解:n(CO2)==0.2mol,则与8.8gCO2的体积相等的N2O的物质的量应为0.2mol,
所以m(N2O)=0.2mol×44g/mol=8.8g,
V(N2O)=0.2mol×22.4L/mol=4.48L,
N(N2O)=0.2mol×6.02××1023/mol=1.204×1023.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量的计算,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计算能力的考查,注意把握相关计算公式的运用,难度不大.
20.除去下列溶液中的杂质(括号内是杂质)所用试剂不正确的是( )
A.NaOH溶液:用Na2SO4溶液
B.KOH溶液:用Ca(OH)2溶液
C.NaCl溶液:用Ba(NO3)2溶液
D.HNO3溶液:用AgNO3溶液
考点: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除杂.
专题:实验评价题.
- 34 -
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解答: 解:A.Na2SO4溶液和Ba(OH)2反应生成NaOH和硫酸钡沉淀,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A正确;
B.Ca(OH)2溶液能与K2CO3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钾,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气体,符合除杂原则,故B正确;
C.Ba(NO3)2溶液与Na2SO4发生反应,生成硫酸钡和硝酸钠,能把杂质除去,也同时引入了新杂质,不符合除杂原则,故C错误;
D.AgNO3溶液能与HCl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除杂,难度不大,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21.实验室里需用480mL 0.1mol•L﹣1的硫酸铜溶液,现选取500mL容量瓶进行配制,以下操作正确的是( )
A.称取7.68g硫酸铜,加入500mL水
B.称取12.0g胆矾配成500mL溶液
C.称取8.0g硫酸铜,加入500mL水
D.称取12.5g胆矾配成500mL溶液
考点:物质的量浓度的相关计算.
专题: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解度专题.
分析:需用480mL 0.1mol•L﹣1的硫酸铜溶液,配制500ml 0.1mol•L﹣1的硫酸铜溶液,溶液中硫酸铜的物质的量为0.5L×0.1mol•L﹣1=0.05mol,需要称取硫酸铜的质量为0.05mol×160g/mol=8g,如称取胆矾,则质量为0.05mol×250g/mol=12.5g,以此解答题中各问.
解答: 解:A、称取硫酸铜的质量为0.05mol×160g/mol=8g,加入500mL水,最后溶液的体积不止500mL,水的体积不等于溶液的体积,故A错误;
- 34 -
B、胆矾的化学式为CuSO4•5H2O,如称取胆矾,则质量为0.05mol×250g/mol=12.5g,故B错误;
C、加入500mL水,最后溶液的体积不止500mL,水的体积不等于溶液的体积,应为加水配成500ml溶液,故C错误;
D、胆矾的化学式为CuSO4•5H2O,质量为0.05mol×250g/mol=12.5g,加水配成500ml溶液,符合实验操作,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配制,本题难度不大,注意硫酸铜和胆矾的区别,另外注意水的体积不等于溶液的体积.
22.标准状况下,①6.72L NH3 ②1.204×1023个 H2S ③6.4g CH4 ④0.5mol HCl,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体积大小:④>③>②>①
B.密度大小:④>②>③>①
C.原子数目:③>①>④>②
D.质量大小:④>③>②>①
考点: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
专题:计算题.
分析:利用n===,及物质的构成来分析.
解答: 解:①氨气的物质的量为=0.3mol,②H2S的物质的量为=0.2mol,
③甲烷的物质的量为=0.4mol,④HCl的物质的量为0.5mol,
A、标准状况下,Vm相同,物质的量越大,体积越大,则体积大小为④>③>①>②,故A错误;
B、由ρ=可知,标准状况下,Vm相同,摩尔质量越大,则密度越大,密度大小为④>②>①>③,故B错误;
C、①中原子的物质的量为0.3mol×4=1.2mol,②中原子的物质的量为0.2mol×3=0.6mol,
- 34 -
③中原子的物质的量为0.4mol×5=2mol,④中原子的物质的量为0.5mol×2=1mol,则原子数目③>①>④>②,故C正确;
D、①中质量为0.3mol×17g/mol=5.1g,②中质量为0.2mol×34g/mol=6.8g,③中质量为6.4g,④中质量为0.5mol×36.5g/mol=18.25g,
则质量大小为④>②>③>①,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明确质量、体积、微粒数目、摩尔质量、摩尔体积与物质的量的关系即可解答.
23.在反应5NH4NO3═2HNO3+4N2+9H2O中,发生氧化反应与发生还原反应的氮原子个数之比是( )
A.2:8
B.5:3
C.5:8
D.5:4
考点: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
专题:氧化还原反应专题.
分析:先根据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判断氧化剂和还原剂,还原剂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氧化剂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解答: 解:5NH4NO3═2HNO3+4N2+9H2O,该反应中NH4+→N2,氮元素的化合价﹣3价→0价,一个铵根离子失去3个电子发生氧化反应;NO3﹣→N2,氮元素的化合价+5价→0价,一个硝酸根离子得5个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其最小公倍数是15,
该反应需要5mol铵根离子发生氧化反应,需要3mol硝酸根离子发生还原反应,
所以发生氧化反应与发生还原反应的氮原子个数之比是5:3,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计算,难度不大,明确发生氧化反应的微粒和发生还原反应的微粒是解本题的关键,注意该题中部分硝酸根离子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24.将标准状况下的a L HCl(g)溶于1000g水中,得到的盐酸密度为b g•cm﹣3,则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
- 34 -
A.mol•L﹣1
B.mol•L﹣1
C.mol•L﹣1
D.mol•L﹣1
考点:物质的量浓度的相关计算.
专题: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解度专题.
分析:根据n=计算a L HCl的物质的量,根据m=nM计算HCl的质量,溶液的质量=1000g+m(HCl),根据V=计算溶液的体积,再根据c=计算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解答: 解:标准状况下的aL HCl(气)的物质的量为=mol.
氯化氢的质量为mol×36.5g/mol=g.
所以溶液质量为1000g+g=(1000+)g.
所以溶液的体积为=mL.
所以溶液浓度为=mol/L.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量浓度的相关计算与理解,难度不大,正确计算溶液的体积是解本题的关键,注意不能把溶剂的体积当做溶液的体积.也可计算质量分数,利用c=计算.
25.w g铁粉和铝粉的混合物,和过量的NaOH反应,然后过滤,将沉淀完全收集后,放蒸发皿中加热,直至被加热的物质质量不再变化,取出蒸发皿中的物质称量仍为w g.求原混合物中铝粉的质量分数是( )
A.30%
B.50%
C.70%
D.90%
- 34 -
考点:有关混合物反应的计算;铝的化学性质.
专题:等量代换法.
分析:wg铁粉和铝粉的混合物,和过量的NaOH反应,然后过滤,滤渣为Fe,放入蒸发皿中完全灼烧后最终应生成Fe2O3,取出蒸发皿中的物质称量仍为wg,则铝粉的质量等于Fe2O3中O元素的质量,以此计算原混合物中铝粉的质量分数.
解答: 解:wg铁粉和铝粉的混合物,和过量的NaOH反应,然后过滤,滤渣为Fe,
放入蒸发皿中完全灼烧后最终应生成Fe2O3,
取出蒸发皿中的物质称量仍为wg,
则铝粉的质量等于Fe2O3中O元素的质量,
则有原混合物中铝粉的质量分数为:=30%,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混合物的计算,题目难度不大,本题注意分析金属混合物反应前后物质的成分的变化.
二、解答题(共50分)
26.(1)胶体粒子的大小在1﹣100nm 之间,丁达尔效应是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的散射形成的;
(2)下列物质:①Na ②Br2 ③Na2O ④NO2 ⑤CO2 ⑥SO3 ⑦NH3 ⑧H2S ⑨HCl ⑩H2SO4⑪Ba(OH)2⑫NaCl⑬蔗糖⑭NaCl溶液.
属于电解质的是③⑧⑨⑩⑪⑫,属于非电解质的是④⑤⑥⑦⑬,能导电的是①⑭;
(3)9.2g氮的氧化物NOx中含有N原子数为0.2mol,则NOx的摩尔质量为46g/mol,x数值为2,这些质量的NOx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4.48L.
考点: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胶体的重要性质.
分析:(1)胶体离子直径在1﹣100nm之间,胶体的丁达尔现象是由于光发生散射形成的;
(2)根据导电原因、电解质、非电解质的定义判断.
能导电的物质必须含有自由电子或自由离子;
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 34 -
(3)氮原子物质的量与NOx的相等,据此计算NOx的物质的量,再根据M=计算NOx的摩尔质量,进而计算x的值,计算9.2gNOx的物质的量,从而计算标况下的体积.
解答: 解:(1)胶粒直径介于 1~100nm之间,小于可见光光波长,对光散射形成丁达尔效应,故答案为:1﹣100nm;光的散射;
(2)①Na属于金属单质,能导电不是化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②Br2 不能导电,属于非电解质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③Na2O不能导电,熔融状态下能导电,属于电解质; ④NO2 本身不能电离,属于非电解质;⑤CO2 本身不能电离,属于非电解质;⑥SO3 本身不能电离,属于非电解质;⑦NH3 本身不能电离,属于非电解质;⑧H2S不能导电,溶于数能导电,属于电解质;⑨HCl不能导电,溶于水能导电,属于电解质; ⑩H2SO4不能导电,溶于水能导电,属于电解质;⑪Ba(OH)2不能导电,溶于水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属于电解质;⑫NaCl不能导电,溶于水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属于电解质;⑬蔗糖不能导电,属于非电解质;⑭NaCl溶液,能导电,属于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答案为:③⑧⑨⑩⑪⑫;④⑤⑥⑦⑬;①⑭;
(3)由于氮原子物质的量与NOx的相等,9.2g氮的氧化物NOx中含有N原子数为0.2mol,即NOx的物质的量为0.2mol,故NOx的摩尔质量M==46g/mol;
由于14+16X=46,解得X=2;这些质量的NOx的物质的量为0.2mol,在标况下的体积V=nVm=0.2mol×22.4L/mol=4.48L;故答案为:46g/mol;2;4.48.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胶体的性质、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明确概念的要点即可解答,抓住化合物来分析是解答的关键,并注意导电的原因来解答.
27.(1)用“双线桥法”分析下面氧化还原反应电子转移情况,并填空.K2Cr2O7+14HCl═2KCl+2CrCl3+3Cl2↑+7H2O.氧化剂:K2Cr2O7,还原剂:HCl,二者物质的量之比为1:6;
(2)把2mol钠和1mol铝的混合物小心地投入932克水中,充分反应,生成的氢气的质量为5g.
考点:氧化还原反应;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
- 34 -
分析:(1)反应中Cr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K2Cr2O7具有氧化性,Cl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HCl具有还原性,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之间得失电子的数目相等,表现为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以此来解答;
(2)把2mol钠和1mol铝的混合物小心地投入932克水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H2O═2NaOH+H2↑,2Al+2NaOH+2H2O═2NaAlO2+3H2↑,据此计算.
解答: 解:(1)反应中Cr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K2Cr2O7具有氧化性,为氧化剂,对应还原产物为CrCl3;Cl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HCl为还原剂,对应氧化产物为Cl2,Cr元素化合价由+6价降低为+3价,化合价变化3价,电子转移的总数为6e﹣,用双线桥法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可表示为,HCl在反应中生成盐表现其酸性,生成氯气表现其还原性,所以氧化剂与还原剂之比为1:6;
故答案为:;K2Cr2O7;HCl;1:6;
(2)把2mol钠和1mol铝的混合物小心地投入932克水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2H2O═2NaOH+H2↑,
2mol 2mol 1mol
2Al+2NaOH+2H2O═2NaAlO2+3H2↑,
1mol 2mol 1.5mol
所以生成氢气的质量为(1+1.5)×2=5g,故答案为:5.
点评: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以及方程式的计算,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注意从元素化合价的角度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概念,注意能熟练用双线桥法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28.一瓶溶液里可能含有Mg2+、Na+、OH﹣、Cl﹣、CO32﹣ 和SO42﹣某几种.现分别取该溶液少量装于两支试管,进行以下实验:
①向第一支试管中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变红.
- 34 -
②向第二支试管中加入足量BaCl 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过滤,并将滤液移入第三支试管,在沉淀中加入稀硝酸,沉淀逐渐消失并有无色无味气体产生,该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
③向第三支试管中先加入硝酸酸化,再加入硝酸银溶液,出现白色沉淀.
通过以上实验可判断溶液中含有的离子为Na+、OH﹣、CO32﹣,不含有的离子为Mg2+、SO42﹣,无法确定是否含有的离子为Cl﹣.写出实验②、③中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O32﹣+Ba2+=BaCO3↓、BaCO3+2H+=Ba2++CO2↑+H2O、Ag++Cl﹣=AgCl↓.
考点: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分析:①向第一支试管中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说明溶液呈碱性,一定存在大量的OH﹣,结合离子共存可知一定不存在Mg2+;
②向第二支试管中加入足量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可能含有CO32﹣、SO42﹣;过滤,并将滤液移入第三支试管,在沉淀中加入稀硝酸,沉淀逐渐消失并有无色无味气体产生,该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则白色沉淀为碳酸钡,一定存在CO32﹣,一定不存在SO42﹣;
③向第三支试管中先加入硝酸酸化,再加入硝酸银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该白色沉淀为AgCl,由于②中加入了氯化钡溶液,则无法确定原溶液中是否含有Cl﹣;
由于溶液为电中性,则一定存在Na+,据此进行解答.
解答: 解:根据①向可知溶液呈碱性,一定存在大量的OH﹣,结合离子共存可知一定不存在Mg2+;
根据②可知溶液中可能含有CO32﹣、SO42﹣;过滤,并将滤液移入第三支试管,在沉淀中加入稀硝酸,沉淀逐渐消失并有无色无味气体产生,该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则白色沉淀为碳酸钡,一定存在CO32﹣,一定不存在SO42﹣;
③由于②中加入了氯化钡溶液,则无法确定原溶液中是否含有Cl﹣;
由于溶液为电中性,则一定存在Na+,
根据分析可知,原溶液中一定存在的离子为:Na+、OH﹣、CO32﹣,一定不存在的离子为:Mg2+、SO42﹣,无法确定是否含有Cl﹣;
②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O32﹣+Ba2+=BaCO3↓、BaCO3+2H+=Ba2++CO2↑+H2O,
反应③中银离子与氯离子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离子方程式为:Ag++Cl﹣=AgCl↓,
故答案为:Na+、OH﹣、CO32﹣;Mg2+、SO42﹣;Cl﹣;CO32﹣+Ba2+=BaCO3↓、BaCO3+2H+=Ba2++CO2↑+H2O、Ag++Cl﹣=AgCl↓.
- 34 -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离子的检验、离子共存的应用,题目难度中等,明确常见离子的性质及检验方法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离子反应发生条件及应用方法,试题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及逻辑推理能力.
29.实验室配制0.1mol/L的NaOH溶液500mL,回答下列问题:
(1)需称量NaOH2.0g;
(2)有以下仪器和用品:①烧杯 ②药匙 ③1000mL容量瓶 ④500mL容量瓶 ⑤玻璃棒 ⑥托盘天平
配制时,必须使用的仪器或用品有①②④⑤⑥(填序号),还缺少的仪器是胶头滴管;
(3)下列称量NaOH的操作中,正确的是③(填序号);
①把NaOH直接放在托盘上称量 ②把NaOH放在纸上称量 ③NaOH放入小烧杯称量
(4)使用容量瓶前必须进行的一步操作是查漏;
(5)配制过程中,下列操作会引起结果偏高的是②⑤(填序号).
①未洗涤烧杯和玻璃棒;②NaOH溶液未冷却至室温就转移到容量瓶中;③容量瓶不干燥,含有少量蒸馏水;④称量NaOH的时间太长;⑤定容时俯视刻度.
考点: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分析:(1)根据配制的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和体积计算出氯化钠的物质的量及质量;
(2)根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使用的仪器分析必须使用和还缺少的仪器;
(3)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必须防止烧杯中称量;
(4)容量瓶使用前必须查漏;
(5)根据c=,误差分析时,关键要看配制过程中引起n和V怎样的变化,若n比理论值小或V比理论值大时,都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小;若n比理论值大或V比理论值小时,都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大.
解答: 解:(1)配制0.1mol/L的NaOH溶液500mL,需要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0.1mol/L×0.5L=0.05mol,需要氢氧化钠的质量为:40g/mol×0.05mol=2.0g,
故答案为:2.0;
- 34 -
(2)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使用的仪器有: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药匙、5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等,所以配制时,必须使用的仪器或用品有:①②④⑤⑥,还需要的仪器有:胶头滴管,
故答案为:①②④⑤⑥;胶头滴管;
(3)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还容易潮解,称量时必须在烧杯中进行,所以③正确,
故选③;
(4)容量瓶使用前必须查漏,故答案为:查漏;
(5)①未洗涤烧杯和玻璃棒,导致配制的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小,溶液的浓度偏低,故①错误;
②NaOH溶液未冷却至室温就转移到容量瓶中,热的溶液体积偏大,冷却后体积变小,导致配制的溶液体积偏小,根据c=可知,溶液浓度偏高,故②正确;
③容量瓶不干燥,含有少量蒸馏水,后面还需要定容,容量瓶中有蒸馏水不影响配制结果,故③错误;
④称量NaOH的时间太长,导致氢氧化钠潮解、部分变质,配制的溶液中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偏小,根据c=可知,溶液浓度偏低,故④错误;
⑤定容时俯视刻度,导致加入的蒸馏水的体积偏小,根据c=可知,配制的溶液的浓度偏高,故⑤正确;
故选②⑤.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过程中的仪器的选择和所需的固体的质量的计算,难度不大.
30.某学习小组用如图装置测定铝镁合金中铝的质量分数和铝的相对原子质量.
(1)A中试剂为NaOH溶液.
(2)实验前,先将铝镁合金在稀硝酸中浸泡片刻,其目的是除去铝镁合金表面的氧化膜.
(3)检查气密性,将药品和水装入各仪器中,连接好装置后,需进行的操作还有:①记录C的液面位置;②将B中剩余固体过滤、洗涤、干燥,称重;③待B中不再有气体产生并恢复至室温后,记录C的液面位置;④由A向B中滴加足量试剂;⑤检查气密性.上述操作的顺序是⑤①④③②(填序号);记录C的液面位置时,除视线平视外,还应使D和C的液面相平.
- 34 -
(4)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2NaOH+2H2O=2NaAlO2+3H2↑.
(5)若实验用铝镁合金的质量为a g,测得氢气体积为b mL (已换算为标准状况),B中剩余固体质量为c g,则铝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6)实验过程中,若未洗涤过滤所得的不溶物,则测得铝的质量分数将偏小(填“偏大”、“偏小”、“不受影响”).
考点:铝的化学性质;镁的化学性质;探究物质的组成或测量物质的含量.
专题:几种重要的金属及其化合物.
分析:(1)Mg、Al均可以和酸反应,因此不可以用酸来实验,由于Al可以和碱反应而不和Mg反应,则可以用NaOH与Al反应制得H2,然后用排水法收集H2,以计算Al的量;
(2)由于Al表面容易生成氧化膜,因而要用酸处理;
(3)整个操作过程及原理是:检查气密性;记录起始液面;加入碱反应;不产生气体后,记录C中的液面,两者相减即为产生H2的量;最后称得的固体即为Mg的质量.在读数时要注意D、C液面相平,否则气体将受压,造成读数不准;
(4)B中发生的是Al与碱的反应;
(5)(a﹣c)即为铝的质量,再除以Al的物质的量即为铝的摩尔质量,而n(Al)可以由产生的H2获得;
(6)未洗涤,则造成(a﹣c)变小,则由(5)的结果可进行判断.
解答: 解:(1)根据铝镁的化学性质,铝镁都能与酸反应放出氢气,但铝还能与碱(如NaOH溶液)反应放出氢气,而镁不能,要测定铝镁合金中铝的质量分数,应选择NaOH溶液,
故答案为:NaOH溶液;
(2)铝镁的表面都容易形成一层氧化膜,在实验前必须除去,故答案为:除去铝镁合金表面的氧化膜;
- 34 -
(3)实验时首先要检查气密性,记下量气管中C的液面位置,再加入NaOH溶液开始反应,待反应完毕并冷却至室温后,记录量气管中C的液面位置,最后将B中剩余固体过滤,洗涤,干燥,称重;量气管读数时为使里面气体压强与外界大气压相等,必须使D和C两管中液面相平,
故答案为:⑤①④③②;使D和C的液面相平;
(4)B管中发生铝与NaOH溶液的反应:2Al+2NaOH+2H2O=2NaAlO2+3H2↑,故答案为:2Al+2NaOH+2H2O=2NaAlO2+3H2↑;
(5)铝镁合金的质量为a g,B中剩余固体镁的质量为c g,则参加反应的铝的质量为(a﹣c)g,设铝的相对原子质量为M,则
2Al+2NaOH+2H2O=2NaAlO2+3H2↑
2M 3×22400ml
(a﹣c)g bml
解之得:M=,故答案为:;
(6)铝的质量分数为:,实验过程中,若未洗涤过滤所得的不溶物,c值偏大,铝的质量分数偏小,
故答案为:偏小.
点评:本题考查混合物的计算和测定,题目难度中等,建议加强元素化合物的学习,学会分析实验中的每一个关键点.
- 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