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七中实验学校高一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
分值:100分 时间:40分钟
一、选择题:(25题,每题3分共75分)
1.据史书记载,奄国(今山东曲阜)曾随武庚叛周。平叛后,成王封周公长子伯禽于奄国称鲁,并辖“殷民六族”。“殷民”指
A.夏人后裔 B.商代遗民 C.周朝百姓 D.少数民族
2. 下图是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示意图,以下选项是关于分封制与宗法制关系的说明,其中最为适当
A.周天子为晋国大宗,晋国内部再分封诸国也以周天子为大宗
B.齐国国君是齐国内部诸国的大宗,周天子则为其小宗
C.周天子是包括鲁国在内各封国的大宗,燕国国君则是燕国内部诸国的大宗
D.周天子为一族,燕国另为一族,在宗法上,二者并无关系
3. 右图是我国某一时期的部分行政区域图,这一时期管理A区域的机构是
A.宣政院 B.中书省
C.行中书省 D.枢密院
4. 下图是我国某一时期的部分行政区域图,该时期
A.汉 B.秦 C.唐 D.宋
5、据说周公东征以后,“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其中的“封建”指的是
A.分封诸侯国 B进行封建改革
C实行宗法制 D.任人唯亲
6.中国古代以干支纪年,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甲午战争发生于1894年,去年是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也是甲午年,那今年2015年应该是
A、己亥年 B、庚子年 C、乙未年 D、壬寅年
7.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从政治上看“
- 6 -
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A.统一度量衡、货币 B.开创皇帝制度
C.建立统一国家和中央集权制 D.建立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
8.从汉至元,中央由三公九卿到三省六部再到中书省、枢密院二府并重,地方由郡国并行到州县两级制,再到文臣、通判、转运使的设置,反映了
A.中央政治制度发生了根本变化
B.中央集权制度不断民主化的趋势
C.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强化的趋势
D.中央与地方权力日益增大的趋势
9. 公元前 782 年,周幽王继位,宠幸褒姒。“褒姒不好笑,……幽王为烽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这段材料表明
A.周幽王荒淫无道,诸侯联合起兵反叛
B.宗法制下,小宗有随时朝贡大宗的义务
C.分封制下,各诸侯王对周王承担军事义务
D.西周末年诸侯势力强大,大国争霸频繁
10.商鞅一人多姓。据《姓纂》载:“秦有卫鞅,受封于商,子孙氏焉。”其中“商”姓来源于
A.所任官职名 B.所在地方的地名
C.母亲的族姓 D.因功得到的封地
11.假设你是唐太宗时的一名中书省的长官,为挫败突厥贵族对内地的侵扰,起草了一份关于如何出兵防御的诏令,接下来你会怎样做
A.交唐太宗裁定 B.交门下省审议
C.交兵部出兵 D交内阁处理
12.“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对这一材料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奉天承运,皇位永继 B.控制言论,维护统治
C.严刑峻法,钳制思想 D.废除丞相,确保皇权
13.中国古代历史上,君权与相权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下列选项中,体现封建君主直接削弱宰相权力的措施有
①秦朝设置御史大夫 ②唐朝实行三省制 ③元朝实施行省制
④明朝设立内阁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
14. 老周王已70岁高龄,他决定在去世前将王位传给下一代,依据当时的制度他应将王位传给
妻室
后代
正妻
4弟(26岁)、5第(24岁)、9妹(18岁)
众妾
大哥(54岁)、二哥(46岁)、3姐(32岁)
A.5弟 B.大哥 C.二哥 D.4弟
15.西方学者马克斯•韦伯认为,“秦王当了皇帝以后……建立了一个真正的专制制度,取代了 古代的神权封建秩序”。其中“封建秩序”对应的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16. 史载明代内阁“掌献体可否,率陈规海,点检题奏,票拟批答,以平允庶政”,清代军机处“名臣贤相不胜屈指,类皆小心敬慎,奉公守法。其弊不过有庸臣,断不至有权臣”
- 6 -
,这说明两者都
①协助皇帝处理国政 ②代行丞相职权,正式统率六部
③防止大臣专权,强化君主专制 ④扩大了统治基础
A.①② B.①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17.请根据下列图示判断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映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势力不断削弱
B.反映的趋势是皇权逐渐加强,相权逐渐削弱,最终被废止
C.反映的发展趋势易形成暴政,压抑民主政治
D.反映了秦朝、唐朝、明朝,清朝四朝的情况
18、从西周至秦朝政治制度的演变来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封现象至此不复出现
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到顶峰
C.地方对中央威胁已经消除
D.官僚政治逐渐取代贵族政治
19.皇,古为上天,光明之意;帝,生物之主,兴益之宗。秦始皇统一全国后,自以“德兼三皇,功过五帝”,将皇帝为自己的帝号,这就是皇帝称谓的由来。其主观目的是
A.炫耀文治武功 B.树立专制权威
C.制造暴政依据 D.宣扬君权神授
20.春秋时期,秦国有“伐邦、冀戎,初县之”、“初县杜、郑”;晋国有“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等资料。这说明
A.郡县设置与军事有关 B.郡的地位远远高于县
C.郡和县的设置在各国推广 D.分封制已退出历史舞台
21. “(清代)军机处值日章京……凡本日所奉谕旨,所递片单,均钞钉成册,按日递添,月一换。凡发交之折片,由内阁等处交还及汇存本处者,每日为一束,每半月为一包……均责成章京检覆无讹,按季清档,月折及各种存贮要件,收入柜中,值日者亲手题封,渭之‘封柜’也”。这说明军机处实质上
A.防止了大臣专权 B.强化了君主专制
C.取代了内阁权力 D.扩大了统治基础
22.在当今社会有这么一种现象:把男、女的结婚叫做男婚女嫁;家庭的孩子继承父亲的“姓氏”;把父亲的父母称为“家公”“家婆”,却把母亲的父母称呼为“外公”“外婆”。 与这种现象相关的古代政治制度是
A.分封制 B.礼乐制度 C.郡县制 D.宗法制
- 6 -
23.观察下图,两汉时官员上朝可以坐着奏事,到宋朝时官员须站着奏事,明清时期大臣奏事必须跪着。官员上朝礼仪的变化说明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
A.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B.皇权不断加强
C.封建等级制度不断强化 D.古代礼仪不断发展完善
24. 关于秦朝设郡的数目,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如王国维《秦郡考》考证共有48郡,谭其骧《秦郡新考》推定为46郡。某同学在考证秦朝设郡的具体数目时,收集到以下几个方面的资料,其中最可信的应是
A.《汉书》的记载 B.民间的传说
C.史学家的研究论文 D.秦简的记载
25. 清朝在东北、西北、西南的边疆地区广泛建立了台站、卡伦、哨所、塘汛,派兵驻守, 并以驿站连接,形成遍布边疆的交通网络。其深远意义是
A.这些地区开始纳入中央政府的有效管理
B.推动了“改土归流”
C.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D.巩固了专制主义中央
二、非选择题(25分)
26.材料1 周人以西方的一个小国代商而有天下,苦于兵力单薄,不足以统治东方各族人民,于是大封同姓、异姓及古帝王之后于东方,以为周室的“藩屏”。
——赵光贤《周代社会辨析》
材料2 廷尉李斯议曰:“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3 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
- 6 -
立二等之爵。功臣侯者,百有余邑;尊王子弟,大启九国,国大者,跨州兼郡,连城数十,然诸侯原本以大,末流滥以致溢,小者淫荒越法,大者睽孤横逆,以害身丧国。
材料4 若元(元朝),则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故其地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有难以里数限者矣。
——《元史·地理志》
(1) 材料1反映西周实行分封制度的原因是什么?并依据材料指出分封的主要对象。(6分)
(2) 材料2中秦朝实行了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制度在当时的主要作用。(5分)
(3) 根据材料3指出汉初又分封王侯的原因及影响。(6分)
(4) 据材料4概括元朝疆域的特点。为此,统治者实行了怎样的地方管理制度? (5分)
(5)上述材料概括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哪一特征?(3分)
- 6 -
高一历史第一次月考答案
1——5 B C B A A 6——10CCCC D 11——15 B D D DA
16——20BADBA 21——25BDBDC
(1)原因:西周疆域广大、兵力单薄,不足以统治东方各族。(3分)
对象:姬姓王族、功臣、先代贵族。(3分)
(2)制度:郡县制。(2分)
作用:加强了中央集权、实现了对地方有效的控制,有利于巩固统一。(3分)
(3)原因:惩戒亡秦孤立之败(或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3分)
影响:形成与中央抗衡的地方割据势力、影响中央集权。(3分)
(4)特点:疆域辽阔。(3分)
制度:行省制度。(2分)
(5)特征:不断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强化中央集权。(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不断加强)(3分)
-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