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海头高级中学第一学期第一次学情检测
高二地理
说明:本试卷分选择题和综合题两部分。总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一、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图,回答1~2题。
1.图甲能正确表达出的区域内涵是 ( )
A.区域之间具有一定的联系性 B.区域内部的特性相对一致
C.区域可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D.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
2.地处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上的淮安市于2008年8月正式开工建设南北地理分界线标志园,图乙为标志园内分界线标志物模型。该标志物应位于图甲中的 ( )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3.华北地区是我国最缺水的地区之一,其水资源紧张的原因不是因为 ( )
A.工农业发达、人口众多 B.水资源浪费严重
C.降水量较少,耕地面积大 D.深处大陆内部,蒸发旺盛
4.下列解决华北地区缺水问题的措施不合理的是 ( )
A.开采地下水 B.发展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
C.南水北调 D.推广污水净化技术,提高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
5.2011年10月31日,第70亿位地球居民降生在菲律宾,地球人口已突破70亿,“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人类无法逃避的问题。下列关于“可持续发展”的认识,正确的是( )
A.停止开采不可再生资源,为子孙后代积累巨大财富
B.加大加快各类可再生资源的开采力度
C.控制人口增长,使人口数量维持在目前的水平不再增长
D.在资源开发利用时,不能危害未来人类的生活需求
采用小流域为单位的整体模型试验,检验黄土高原小流域综合治理水土保持规划的合理性。据下表数据完成6~7题。
不同植被覆盖率林草措施减流减沙效益表
植被覆
盖率(%)
降水量
(mm/
30 min)
径流产生量(mm/
30 min)
入渗量
(mm/
30 min)
产沙总
量(g)
减流效
益(%)
减沙效
益(%)
100
60
9.77
50.23
0.85
80.78
99.3
85
60
20.46
39.54
1.52
59.75
98.77
70
60
27.31
32.69
4.34
46.27
96.48
- 8 -
60
60
38.24
21.76
24.11
24.77
80.41
40
60
41.91
18.09
57.29
17.53
53. 45
20
60
42.44
17.56
88.75
16.51
27.89
0
60
50.83
9.17
123.07
0
0
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径流产生量随植被覆盖率增大而增大 B.入渗量随植被覆盖率减少而增大
C.径流产生量随入渗量减少而增大 D.产沙总量随入渗量增大而增大
7.下列关于黄土高原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采用轮荒耕作,有利于提高土地生产力 B.治理重点是保持水土,合理利用水土资源
C.植树造林是重要的工程措施 D.生物措施的功能在于充分利用光热资源
下图为“鲁尔工业区示意图”,读图回答8~9题。
8. 下列有关鲁尔区发展的有利区位条件中,不正确的是 ( )
A. 丰富的煤炭资源 B. 丰富的铁矿资源
C. 广阔的消费市场 D. 丰富的水源及便利的水陆运输
9. 有关鲁尔区实施可持续发展策略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调整产业结构,改造传统产业 B. 重视完善环境保护,营造绿色空间
C. 普遍缩减煤、铁企业的规模 D. 改善投资环境,鼓励新兴产业迁入
读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示意图,回答10~11题。
10.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能实现自流的是 ( )
A. a、b段 B.b、c段 C. a段 D.c段
11.实施南水北调工程的主要目的是 ( )
A.解决长江流域的洪涝问题
B.连通长江、淮河、黄河和海河四大水系,发展航运
C.利用流域间的落差发电
D.缓解北方地区水资源不足的矛盾
12.下列有关“数字地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数字地球”是将地球上的相关信息,按地理坐标加以整理后构成的信息模型
B.“数字地球”是信息化的地球
C.数字地球”可以让人们实现“信息就在指尖上”的梦想
D.数字地球”的核心是可以让人们做任何想做的事
为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循环经济即是其中的一项重要措施。读某地循环经济示意图,回答13~14题。
13.下列对可持续发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 8 -
A.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
B.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人类应形成一种环境伦理意识
C.社会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D.可持续发展主要目标是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的协调发展
14.我国下列省区中,最适宜推广图示循环经济模式的是( )
A.青海省 B.云南省 C.海南省 D. 河南省
下图为“我国局部地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5~16题。
15.当前,甲、乙、丙三地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可能分别是( )
A.森林减少、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
B.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森林减少
丁
C.森林减少、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D.土地荒漠化、森林减少、水土流失
16.丁地区成为我国最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
①地广人稀,人均土地面积多 ②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③农业机械化程度高 ④土地广阔平坦,黑土肥沃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如图所示,“双转移”指的是珠三角的产业向东西两翼、粤北转移(图中箭头①);而东西两翼、粤北的劳动力,一方面向当地第二、三产业转移(图中箭头③),另一方面其中的一些素质较高的劳动力,向发达的珠三角地区转移(中箭头②)。读图回答17~18题。
17.造成图中箭头①转移的重要原因是 ( )
A.珠三角劳动力成本下降 B.珠三角建设用地宽松,土地成本下降
C.珠三角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的推动 D.珠三角资源、能源供应不再紧张
18.下列对于图中箭头①和箭头③对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减少当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机会
B.促进地区间经济、文化的交流,为当地带来更多的发展资金和更高的技术
C.对珠三角的企业来说弊大于利 D.导致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劳动力的严重短缺
(二)双项选择题
- 8 -
(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选两项且全选对者得3分,选错、少选或不选均不得分。)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区域的规模有大有小,区域之间常发生物质、能量、信息等流动。读甲、乙两个不同区域图,回答19~20题。
19.若甲、乙分别对应我国目前的农村地区和城市地区,则沿
箭头②方向在区域间调配的是 ( )
A.农产品 B.劳动力 C.信息 D.技术
20.若甲表示发展中国家,乙表示发达国家,则沿箭头①方向
(按传统贸易模式)在区域间调配的主要是 ( )
A.矿产品 B.粮食 C.工业制成品 D.廉价劳动力
21.下列可持续发展原则与相关内容的组合,正确的是( )
A.公平性原则—把消除贫困作为优先考虑的问题
B.持续性原则—发达国家在环境保护方面应承担更多的责任与义务
C.共同性原则—解决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必须进行国际合作
D.阶段性原则—人类经济和社会发展不超越资源与环境承载力
近 100 年来,世界造船产业转移的趋势是,从以英国为主的欧洲转移至日本,然后到韩国, 2012年中国将成为造船业第一大国。读图回答22-23 题。
22.导致造船业转移的因素有 ( )
A.承接国发达的科技 B.投入要素的比较优势
C.承接国的优惠政策 D.靠近原料产地
23.当前造船业转移对我国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对沿海地区不会产生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B.促进我国中部地区产业升级
C.有利于我国外贸发展
D.促进我国由造船大国向造船强国转变
读我国北方某地区的部分资料,回答24题。
年份
森林覆盖率(%)
耕地面积(KM2 )
年降水量(mm)
气温年较差(℃)
河流含沙量(%)
粮食平均亩产(kg)
粮食总产量(亿kg)
1985
19
333
520
38
10
205
1.025
1995
10
478
450
42
35
135
0.975
24.依据上述资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导致该地区近十年来粮食平均亩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可能是毁林开荒现象严重
B.导致该地区近十年来粮食平均亩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退耕还牧的面积增大
C.目前,该地区生态环境的主要问题是光照条件变差
D.该地区为了转变该局面,可以实施退耕还林,发展农业技术,提高粮食单产的策略
右图为“我国东北地区和美国东北部简图”,读图回答25~26题。
25.为发挥自然资源优势,两地均适宜发展的工业部门是 ( )
A.石油化学工业 B.钢铁工业
C.机械工业 D.有色冶金工业
26.两地工业地域集聚的主要原因是( )
A.共用基础设施,缓解交通压力
- 8 -
B.接近原料、燃料基地,节省运输成本
C.利于集中治污,提高环境容量
D.便于生产协作,提高生产效率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60分,答案必须填写在答题纸上,否则不得分。)
27.阅读下述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1 东北黑土地以其耕作层有机质含量高、土壤肥沃、土质疏松、最适宜耕作而闻名于世。但是经过近百年的过度开发,作为耕作层的黑土层已流失三分之二以上,按现在的耕作强度和方式,黑土耕作层再过几十年有流失殆尽、成为不毛之地的危险。
材料2 东北地区和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均耕地面积及谷物单产的比较(2002年)
黑龙江
吉林
辽宁
上海
江苏
浙江
全国
人均耕地面积(hm2)
0.31
0.21
0.10
0.02
0.07
0.05
0.10
单位面积谷物产量(kg/hm2)
4916
5872
5870
7044
6207
6175
4885
(1)东北地区主要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 是东北地区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2分)
(2)东北地区可以划分为三大农业生产区域,图中 为耕作农业区, 为林业和特产区, 为畜牧业区(填图中的数码序号)。(3分)
(3)对东北商品粮基地建设有利的社会经济条件有哪些?(2分)
(4)东北地区粮食单位面积产量 (高或低)于长江三角洲地区,从自然条件分析其主要原因 。(3分)
(5)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长江三角洲地区对全国粮食生产的贡献率持续下降,请简述产生该变化的原因。(2分)
- 8 -
(6)图中右侧的①区域为 平原,有“北大荒”之称,建国以后该地区大量开垦荒地,发展粮食生产,成为“北大仓”。现在北大荒不再开垦荒地,这是为什么?(3分)
28.读“塔里木盆地”和“长江三角洲局部地区”图,完成下列要求:(10分)
塔里木盆地
长江三角洲局部地区
(1)完成两个区域基本特征比较表:(5分)
项目
塔里木盆地
长江三角洲
气候类型
植被类型
温带荒漠
矿产资源
等矿物能源丰富。
矿产资源贫乏
农业生产
主要经济作物有棉花。
种植业为主
(2)连接塔里木盆地和长江三角洲地区能源调配的工程是: 。请简述这一工程的重要意义。(5分)
对输出区:
对输入区:
29.读长江水系图完成下列问题:(15分)
- 8 -
(1)长江发源地位于青海省南部的“三江源地区”,除了长江以外,此处还是我国著名的河流 、 。(2分)
(2)写出图中数码所代表的城市名称:1 、2 、3 。(3分)
(3)图中a是我国最大的水利工程 工程,这里水能丰富的原因是: ;
。但其首要的功能却是 _。(4分)
(4)长江中游最大的威胁是 ,形成该威胁的自然原因是
。(3分)
(5)综合治理环境污染是长江下游地区的重要任务,试提出合理化建议。(3分)
高二地理月考答案
- 8 -
-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