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店2015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二次质检试卷(带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驻马店2015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二次质检试卷(带解析)》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4-2015学年河南省驻马店市正阳高中高三(上)第二次质检生物试卷 ‎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6分)‎ ‎1.某蛋白质分子有A、B、C三条多肽链,A链有22个氨基酸,B链有27个氨基酸,C链有31个氨基酸,该蛋白质分子中肽键的数目是( )‎ A.78个 B.79个 C.80个 D.77个 ‎2.在人体中,既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还参与血液中脂质运输的物质是( )‎ A.磷脂 B.胆固醇 C.脂肪 D.维生素 D ‎3.下列哪种物质合成过程中需要供给氮元素( )‎ A.脂肪 B.纤维素 C.淀粉 D.淀粉酶 ‎4.用光学显微镜的高倍镜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期图象,清晰可见的细胞结构是( )‎ A.染色体、纺缍体、细胞壁 B.染色体、赤道板、细胞壁 C.纺缍体、核仁、细胞壁 D.纺缍体、细胞壁、细胞膜 ‎5.关于马铃薯块茎细胞呼吸中[H]的来源和用途的叙述,最准确的是( )‎ ‎①只来源于葡萄糖 ②只来源于丙酮酸 ③来源于葡萄糖、丙酮酸和水 ‎④用于生成水 ⑤用于生成酒精 ⑥用于生成乳酸.‎ A.无氧呼吸为①④‎ B.无氧呼吸为②⑥‎ C.有氧呼吸为①⑤‎ D.有氧呼吸为③④‎ ‎6.人体细胞在有氧呼吸过程中释放CO2的过程发生在( )‎ A.细胞质基质 B.线粒体内膜 C.线粒体基质 D.细胞膜 - 25 -‎ ‎7.如图是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①一③表示构成细胞膜的物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①所表示的成分在细胞膜上能执行多种功能 B.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与②有关系 C.细胞膜的流动性与②有关而与③无关 D.由②参加的跨膜运输方式不一定为主动运输 ‎8.如图是[H]随化合物在生物体内转移的过程,下面是对其分析不正确的是( )‎ A.①产生的[H]可在②过程中将三碳化合物还原 B.[H]经⑤转移到水中,其过程需氧气参与 C.能形成ATP的过程中①②④⑤⑥⑦‎ D.长在向阳坡上的小麦比背阳坡上的小麦①过程旺盛 ‎9.下列有关呼吸作用原理应用的分析,错误的是( )‎ A.对于板结的土壤及时进行松土透气,可以使根细胞进行充分的有氧呼吸,从而有利于根系的生长和对无机盐的吸收 B.包扎伤口时需要选用松软的创可贴,否则破伤风杆菌容易感染伤口表面并大量繁殖 C.人体剧烈运动后会感到肌肉酸痛,因为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在细胞中积累 D.为保存水果和蔬菜,应当将其放入低温、低氧的条件下储藏,这样能够降低细胞呼吸的速率,减少细胞内有机物的损耗 ‎10.研究发现,癌细胞中许多酶的活性与正常细胞相比明显偏高,但这些活性偏高的酶一般不包括( )‎ A.与DNA复制有关的酶 B.与RNA合成有关的酶 C.与多肽链延伸有关的酶 D.与糖蛋白合成有关的酶 ‎11.下列有关对细胞化合物及其生命活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原癌基因发生突变会导致细胞癌变,抑癌基因突变则能抑制细胞癌变 B.糖类是癌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 C.细胞内的有机物都是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 - 25 -‎ D.酶和激素都是由活细胞产生的,能产生酶的细胞都能产生激素 ‎12.将经处理后的胚胎干细胞,移植到因胰岛受损而患糖尿病的小白鼠体内后,该鼠血糖浓度趋近正常.上述事实说明( )‎ A.该过程体现了胚胎干细胞的全能性 B.胚胎干细胞经处理后进行了定向分化 C.移植的细胞中所有的基因都得到了表达 D.移植的细胞具有无限增殖的能力 ‎13.如图表示细胞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中核DNA含量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据图分析可得出( )‎ ‎①a阶段为有丝分裂、b阶段为减数分裂;‎ ‎②②M点所示过程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 ‎③GH段和OP段,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数是相等的;‎ ‎④MN段发生了核DNA含量的加倍.‎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①③④‎ ‎14.关于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植物细胞的胞间连丝具有物质运输的作用 B.动物细胞间的粘着性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有关 C.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D.哺乳动物的细胞能合成蔗糖,也能合成乳糖 ‎15.在细胞生命活动中,不可能发生的过程是( )‎ A.神经递质由突触小泡分泌到胞外 B.mRNA从细胞核进入细胞质 C.老化受损的细胞器融入溶酶体中 D.O2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线粒体 ‎16.下列细胞中物质运输的途径,可能存在的是( )‎ A.内环境中葡萄糖:细胞膜→细胞溶胶→线粒体 B.胰岛素: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上载体→内环境 C.DNA:细胞核→核孔→细胞质 D.RNA聚合酶:核糖体→核孔→细胞核 - 25 -‎ ‎17.PCNA是一类只存在于增殖细胞中的蛋白质,其浓度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 A.抑制PCNA的合成,细胞不能分裂 B.只有增殖细胞中含有PCNA的基因 C.PCNA经核糖体合成,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发挥作用 D.检测PCNA的浓度变化,可以推测细胞周期的时间 ‎18.将某绿色植物的叶片放在特定的装置中,用红外线测量仪进行测量,测定的条件和结果见下表:‎ 若将该叶片先置于20℃、6 000勒克斯光照条件下10小时,然后置于10℃黑暗条件下,则该叶片一昼夜葡萄糖积累的量为( )mg.‎ A.2.91‎ B.11.25‎ C.22.5‎ D.33.75‎ ‎19.比较某一癌症患者体内的癌细胞、造血干细胞和神经细胞,这三种细胞( )‎ A.细胞核中DNA含量始终相同 B.始终在进行蛋白质的合成 C.具有长短不一的细胞周期 D.核基因的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是相同的 ‎20.图示某二倍体生物不同时期的正常细胞分裂图.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图①表示该生物体细胞的有丝分裂后期图象 B.图②细胞中染色体、染色单体、核DNA之比为1:2:2‎ C.图③所示时期最适合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观察 - 25 -‎ D.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发生在图④时期 ‎21.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是一种遗传病,杂合体约活到50岁就常患心肌梗塞,纯合体常于30岁左右死于心肌梗塞,不能生育.一对患有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夫妻,已生育一个完全正常的孩子,如果再生一个男孩,那么这个男孩能活到50岁的概率是( )‎ A.‎ B.‎ C.‎ D.‎ ‎22.已知一批豌豆种子中胚的基因型为AA与Aa的种子数之比为1:2,将这批种子种下,自然状态下(假设结实率相同)其子一代中胚的基因型为AA、Aa、aa的种子数之比为( )‎ A.3:2:1‎ B.4:4:1‎ C.3:5:1‎ D.1:2:1‎ ‎23.在阿拉伯牵牛花的遗传实验中,用纯合体红色牵牛花和纯合体白色牵牛花杂交,F1全是粉红色牵牛花.将F1自交后,F2中出现红色、粉红色和白色三种类型的牵牛花,比例为1:2:1,如果取F2中的粉红色的牵牛花与红色的牵牛花均匀混合种植,进行自由传粉,则后代表现型及比例应该为( )‎ A.红色:粉红色:白色=4:4:1‎ B.红色:粉红色:白色=3:3:1‎ C.红色:粉红色:白色=1:2:1‎ D.红色:粉红色:白色=1:4:1‎ 二、非选择题(44分)‎ ‎24.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A是__________,物质B是__________.‎ ‎(2)结构E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其功能特性是__________.‎ ‎(3)具有双层E结构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填图中的序号).动、植物细胞都有,但是功能不同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效应T细胞能激活靶细胞,并使其裂解必须依靠[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5)细胞内具有E结构的除了上述6种细胞器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 ‎(6)参与图中①的生物膜是__________.‎ - 25 -‎ ‎25.某植物的体细胞染色体数为6对,其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分裂间期、分裂期时间所占比例为4:1,且分裂期时间为3小时.‎ ‎(1)该植物根尖细胞分裂的细胞周期的总时长约为__________小时.‎ ‎(2)假设该植物根尖细胞正处于分裂期前期的细胞,放入培养液中培养,经过15小时后,培养液中单个细胞内染色单体有__________条.若培养过程中发生烂根情况,原因是__________.‎ ‎(3)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在赤道面上会出现一些囊泡,囊泡将彼此融合,囊泡内的物质被用来形成新的细胞壁,囊泡的膜将在新的细胞壁两侧形成新的__________.‎ ‎(4)可用于对染色体进行染色的试剂是__________.‎ A.甲基绿 B.苏丹ⅢC.龙胆紫 D.健那绿 ‎(5)植物根尖细胞进行组织培养获得试管苗的过程__________(填不遵循、遵循)基因分离定律,原因是__________.‎ ‎(6)孟德尔的假说合理的解释了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出现的性状分离现象.为了验证此假说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了__________实验来验证.‎ ‎26.(1)对某品种茶树在恒温25℃时的有关研究结果如图所示(假设该品种茶树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 ‎①该研究探讨了__________对该品种茶树净光合速率的影响.该品种茶树达到最大光合速率所需的最低光照强度为__________klx.‎ ‎②研究结果显示,恒温25℃时,一昼夜中(假定白天、黑夜各12h),该品种茶树白天平均净光合速率应大于__________μmol•g﹣1•h﹣1 才会积累有机物.C点时该品种茶树实际光合速率为__________μmol•g﹣1•h﹣1.‎ ‎③B点时该品种茶树根尖细胞形成ATP的场所有__________.‎ ‎④若将温度调节到30℃(其他条件不变),则A点将会向__________移动,B点将会向__________移动.‎ ‎(2)为了确定茶树栽培的合适密度,研究者对密度从10000株/公顷到20000株/公顷的处理进行产量(万千克/公顷)测定,其密度梯度为2000株/公顷.请你为该实验设计一个产量测定记录表.__________.‎ - 25 -‎ ‎27.图1表示某高等动物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变化的曲线图,图2表示该动物体内细胞分裂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1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该过程发生于细胞分裂间期的__________期,图1中CD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 ‎(2)图2中__________细胞处于图1中的BC段,图2中__________细胞处于图1中的DE段.‎ ‎(3)图2乙细胞含有__________条染色单体,染色体数与DNA分子数之比为__________,该细胞处于__________分裂的__________期,其产生的子细胞名称为__________.‎ ‎28.玉米是雌雄同株植物,顶生雄花序,侧生雌花序.玉米粒的颜色有黄色和紫色,这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Y和y控制.一株由紫色玉米粒发育而成的植株A和一株由黄色玉米粒发育而成的植株B相邻种植,发现A植株玉米穗上的籽粒均为紫色,而B植株玉米穗上的籽粒有黄色和紫色两种.取B植株玉米穗上的紫粒玉米单独种植,发育成植株C.如图表示植株C上所结的玉米穗一面.‎ ‎(1)根据图中紫色粒和黄色粒的数目,写出两者之间大致的比例:__________.‎ ‎(2)据图中的玉米粒色及数量比例,推测玉米植株C的基因型:__________.‎ ‎(3)为检验A植株所结紫色玉米粒的遗传因子组合类型,任意选取A穗上紫色玉米粒两粒,单独种植,长成后的两个植株所结的全是紫色玉米粒.由此推断:A植株上的紫色玉米粒均为纯种.这个结论是否正确?__________请予以解释:__________.‎ ‎2014-2015学年河南省驻马店市正阳高中高三(上)第二次质检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6分)‎ ‎1.某蛋白质分子有A、B、C三条多肽链,A链有22个氨基酸,B链有27个氨基酸,C链有31个氨基酸,该蛋白质分子中肽键的数目是( )‎ A.78个 B.79个 C.80个 D.77个 考点:蛋白质的合成——氨基酸脱水缩合. ‎ - 25 -‎ 分析:1、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其结构通式是,即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和一个R基,氨基酸的不同在于R基的不同.‎ ‎2、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多肽链,而脱水缩合是指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相连接,同时脱出一分子水的过程;氨基酸形成多肽过程中的相关计算:肽键数=脱去水分子数=氨基酸数一肽链数.‎ 解答: 解:由题干“某蛋白质分子有A、B、C三条多肽链,A链有22个氨基酸,B链有27个氨基酸,C链有31个氨基酸”,可知该蛋白质含有3条肽链、共有22+27+31=80个氨基酸,根据氨基酸的脱水缩合过程,该蛋白质分子中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条数=80﹣3=77个.‎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蛋白质结构的合成﹣﹣氨基酸脱水缩合的相关知识,考生明确氨基酸脱水缩合的过程、掌握氨基酸脱水缩合过程中的相关计算是解题的关键.‎ ‎2.在人体中,既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还参与血液中脂质运输的物质是( )‎ A.磷脂 B.胆固醇 C.脂肪 D.维生素 D 考点:脂质的种类及其功能. ‎ 分析:常见的脂质有脂肪、磷脂和固醇.‎ ‎(1)脂肪是最常见的脂质,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还是一种良好的绝热体,起保温作用,分布在内脏周围的脂肪还具有缓冲和减压的作用,可以保护内脏器官.‎ ‎(2)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也是构成多种细胞器膜的重要成分.‎ ‎(3)固醇类物质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胆固醇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性激素能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以及生殖细胞的形成;维生素D能有效地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 解:A、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但不参与血液中脂质运输,A错误;‎ B、胆固醇既是在人体中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还是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B正确;‎ C、脂肪的主要功能是储能,此外还有保温、缓冲和减压的作用,C错误;‎ D、维生素D能有效的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脂质中胆固醇的功能,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3.下列哪种物质合成过程中需要供给氮元素( )‎ A.脂肪 B.纤维素 C.淀粉 D.淀粉酶 考点:蛋白质分子的化学结构和空间结构;糖类的种类及其分布和功能. ‎ 分析:构成细胞的化合物的元素组成:‎ - 25 -‎ ‎(1)蛋白质是由C、H、O、N元素构成,有些含有P、S;‎ ‎(2)核酸是由C、H、O、N、P元素构成; ‎ ‎(3)脂质是由C、H、O构成,有些含有N、P; ‎ ‎(4)糖类是由C、H、O组成.‎ 解答: 解:A、脂肪的组成元素只有C、H、O三种,不含有N元素,A错误;‎ B、纤维素的元素组成是C、H、O,不含有N元素,B错误;‎ C、淀粉的元素组成是C、H、O,不含有N元素,C错误;‎ D、淀粉酶的本质是蛋白质,元素组成是C、H、O、N,含有N元素,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生物体的化合物和元素组成,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的能力.‎ ‎4.用光学显微镜的高倍镜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期图象,清晰可见的细胞结构是( )‎ A.染色体、纺缍体、细胞壁 B.染色体、赤道板、细胞壁 C.纺缍体、核仁、细胞壁 D.纺缍体、细胞壁、细胞膜 考点: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 分析:有丝分裂中期的特点是: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这个假象的板上,染色体的形态最清晰,数目最稳定.有丝分裂前期核膜、核仁消失,染色体、纺锤体出现.‎ 解答: 解:A、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期图象可观察到染色体、纺锤体、细胞壁,A正确;‎ B、赤道板是一个假象的板,实际上并不存在,所以有丝分裂中期以及任何其它时期都不可能看到赤道板,B错误;‎ C、在有丝分裂的前期核膜、核仁就逐渐解体消失了,所以不可能在有丝分裂中期看到核仁,C错误;‎ D、植物的细胞膜紧贴着细胞壁,在显微镜下只能看到细胞壁而看不到细胞膜,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题意、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适中.‎ ‎5.关于马铃薯块茎细胞呼吸中[H]的来源和用途的叙述,最准确的是( )‎ ‎①只来源于葡萄糖 ②只来源于丙酮酸 ③来源于葡萄糖、丙酮酸和水 ‎④用于生成水 ⑤用于生成酒精 ⑥用于生成乳酸.‎ A.无氧呼吸为①④‎ B.无氧呼吸为②⑥‎ C.有氧呼吸为①⑤‎ D.有氧呼吸为③④‎ 考点: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 分析:1、马铃薯细胞有氧呼吸过程:‎ 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C6H12O62丙酮酸+2ATP+4[H]; ‎ 第二阶段(线粒体基质中):2丙酮酸+6H2O6CO2+20[H]+2ATP; ‎ - 25 -‎ 第三阶段(线粒体内膜上):24[H]+6O212H2O+34ATP.‎ ‎2、马铃薯块茎细胞无氧呼吸过程:‎ 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C6H12O62丙酮酸+2ATP+4[H];‎ 第二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2丙酮酸+4[H]2C3H6O3(乳酸).‎ 解答: 解:(1)根据无氧呼吸的具体过程可知,无氧呼吸过程中,马铃薯块茎细胞呼吸中[H]只来自葡萄糖,用于生成乳酸,即①⑥;‎ ‎(2)根据有氧呼吸的具体过程可知,有氧呼吸过程中,马铃薯块茎细胞呼吸中[H]来自来源于葡萄糖、丙酮酸和水,用于生成水,即③④.‎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具体过程,能根据题干要求选出正确的答案;需要注意的是马铃薯块茎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不是酒精和二氧化碳.‎ ‎6.人体细胞在有氧呼吸过程中释放CO2的过程发生在( )‎ A.细胞质基质 B.线粒体内膜 C.线粒体基质 D.细胞膜 考点: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 分析:人体有氧呼吸的过程:‎ ‎1、C6H12O62丙酮酸+4[H]+能量 (细胞质基质)‎ ‎2、2丙酮酸+6H2O6CO2+20[H]+能量 (线粒体基质)‎ ‎3、24[H]+6O212H2O+能量 (线粒体内膜)‎ 人体肌细胞无氧呼吸的过程:‎ ‎1、C6H12O62丙酮酸+4[H]+能量 (细胞质基质)‎ ‎2、2丙酮酸+4[H]2乳酸 (细胞质基质)‎ 解答: 解:人体细胞在呼吸过程中产生CO2的过程发生在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场所是线粒体基质.‎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有氧呼吸、无氧呼吸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7.如图是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①一③表示构成细胞膜的物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25 -‎ A.①所表示的成分在细胞膜上能执行多种功能 B.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与②有关系 C.细胞膜的流动性与②有关而与③无关 D.由②参加的跨膜运输方式不一定为主动运输 考点:细胞膜的结构特点;细胞膜的成分;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 ‎ 分析:1、分析题干和题图可知,该题的知识点是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图中①是糖蛋白质,②是蛋白质分子,③磷脂双分子层;‎ ‎2、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是可以运动的,蛋白质分子大都是可以运动的,因此细胞膜在结构上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3、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分为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都需要载体的协助,主动运输还需要消耗能量.‎ 解答: 解:A、糖蛋白具有润滑、保护、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传递等功能,A正确;‎ B、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与细胞膜上载体蛋白的种类和数量有关,B正确;‎ C、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的原因是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是可以运动的,蛋白质分子大都是可以运动的,C错误;‎ D、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过程都需要载体蛋白质的协助,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异同点的理解,把握这使的内在联系形成这使网络的能力.‎ ‎8.如图是[H]随化合物在生物体内转移的过程,下面是对其分析不正确的是( )‎ A.①产生的[H]可在②过程中将三碳化合物还原 B.[H]经⑤转移到水中,其过程需氧气参与 C.能形成ATP的过程中①②④⑤⑥⑦‎ D.长在向阳坡上的小麦比背阳坡上的小麦①过程旺盛 考点: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过程;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 分析:据图分析,①表示水的光解,②表示暗反应阶段,③表示合成多糖,④表示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⑤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⑥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⑦表示多糖的水解.‎ 光反应:(1)水的光解2H2O→4[H]+O2(2)ATP的形成ADP+Pi+能量→ATP 有氧呼吸的过程:‎ - 25 -‎ ‎1、C6H12O6→2丙酮酸+4[H]+能量 (细胞质基质)‎ ‎2、2丙酮酸+6H2O→6CO2+20[H]+能量 (线粒体基质)‎ ‎3、24[H]+6O2→12H2O+能量 (线粒体内膜)‎ 无氧呼吸的过程:‎ ‎1、C6H12O6→2丙酮酸+4[H]+能量 (细胞质基质)‎ ‎2、2丙酮酸→2酒精+2CO2 (细胞质基质)‎ ‎ 或C6H12O6→2乳酸 (细胞质基质)‎ 解答: 解:A、①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可在暗反应过程中将三碳化合物还原,故A正确;‎ B、在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H]和氧气结合形成水,故B正确;‎ C、ATP形成的过程是光反应、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即①⑤⑥,暗反应和多糖的水解需要消耗ATP,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不产生能量,故C错误;‎ D、长在向阳坡上的小麦比背阳坡上的小麦光照强度较强,光反应速率较快,光合作用速率较快,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葡萄糖的转化、ATP的合成等相关知识,比较综合,难度较大,考查学生的辨别和推理能力.‎ ‎9.下列有关呼吸作用原理应用的分析,错误的是( )‎ A.对于板结的土壤及时进行松土透气,可以使根细胞进行充分的有氧呼吸,从而有利于根系的生长和对无机盐的吸收 B.包扎伤口时需要选用松软的创可贴,否则破伤风杆菌容易感染伤口表面并大量繁殖 C.人体剧烈运动后会感到肌肉酸痛,因为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在细胞中积累 D.为保存水果和蔬菜,应当将其放入低温、低氧的条件下储藏,这样能够降低细胞呼吸的速率,减少细胞内有机物的损耗 考点:细胞呼吸原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 分析:1、土壤松土 ‎①促进根细胞呼吸作用,有利于主动运输,为矿质元素吸收供应能量;‎ ‎②促进土壤中硝化细菌活动,有利于NH3→NO从而提高土壤肥力;‎ ‎③抑制反硝化细菌活动,防止NO→N2,导致土壤氮元素流失.‎ ‎2、用透气纱布或“创可贴”包扎伤口:增加通气量,抑制破伤风杆菌的无氧呼吸.‎ ‎3、提倡慢跑:促进肌细胞有氧呼吸,防止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使肌肉酸胀.‎ 解答: 解:A、土壤板结应及时进行松土透气,促进根细胞呼吸作用,有利于主动运输,为矿质元素吸收供应能量,A正确;‎ B、破伤风杆菌为厌氧菌,伤口深处大量繁殖,选用松软的创可贴,增加通气量,抑制破伤风杆菌的无氧呼吸,不能大量繁殖,B错误;‎ C、人体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人体剧烈运动后会感到肌肉酸痛,C正确;‎ D、保存水果和蔬菜时,应将其放入低温(抑制酶的活性)、低氧(抑制无氧呼吸)和一定二氧化碳(抑制有氧呼吸)的条件下储藏,降低细胞呼吸的速率,减少细胞内有机物的消耗,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呼吸作用原理,意在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是明确呼吸作用的原理.‎ - 25 -‎ ‎10.研究发现,癌细胞中许多酶的活性与正常细胞相比明显偏高,但这些活性偏高的酶一般不包括( )‎ A.与DNA复制有关的酶 B.与RNA合成有关的酶 C.与多肽链延伸有关的酶 D.与糖蛋白合成有关的酶 考点:癌细胞的主要特征. ‎ 分析:癌细胞的主要特征是能够无限增殖,形态结构发生了变化,细胞表面发生了变化.细胞增殖过程中有DNA复制和蛋白质合成,这些过程需要酶参与.‎ 解答: 解:A、癌细胞的主要特征是能够无限增殖,分裂间期进行DNA复制,这过程需要酶参与,故A错误;‎ B、蛋白质的合成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转录是指以DNA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需要相关的酶催化,故B错误;‎ C、蛋白质是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肽链,肽链盘曲折叠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这过程需要有关的酶,故C错误;‎ D、癌细胞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数量减少,是黏着性降低,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癌细胞的特征和细胞分裂的特征相关内容,癌细胞是无限增值的细胞,新陈代谢旺盛.‎ ‎11.下列有关对细胞化合物及其生命活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原癌基因发生突变会导致细胞癌变,抑癌基因突变则能抑制细胞癌变 B.糖类是癌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 C.细胞内的有机物都是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 D.酶和激素都是由活细胞产生的,能产生酶的细胞都能产生激素 考点:糖类的作用;酶的概念;细胞癌变的原因. ‎ 分析:1、在致癌因子的作用下抑癌基因和原癌基因发生突变,使细胞发生转化而引起癌变.‎ ‎2、糖类的功能:①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②是细胞的组成成分.‎ ‎3、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有机物,其中大部分是蛋白质、少量是RNA.‎ ‎4、激素是由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分泌的具有高效生物活性的物质.‎ 解答: 解:A、原癌基因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过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抑癌基因突变则能导致细胞癌变,A错误;‎ B、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B正确;‎ C、植物细胞内糖类等有机物是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而动物体内的有机物来源于消化吸收,C错误;‎ D、酶来源于活细胞,激素来源于内分泌细胞,因此能产生激素的细胞能产生酶,而产生酶的细胞不一定能产生激素,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癌变、糖类的功能、有机物的来源、酶和激素的关系,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12.将经处理后的胚胎干细胞,移植到因胰岛受损而患糖尿病的小白鼠体内后,该鼠血糖浓度趋近正常.上述事实说明( )‎ - 25 -‎ A.该过程体现了胚胎干细胞的全能性 B.胚胎干细胞经处理后进行了定向分化 C.移植的细胞中所有的基因都得到了表达 D.移植的细胞具有无限增殖的能力 考点:胚胎干细胞的研究与应用. ‎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胚胎干细胞的知识.‎ ‎1、哺乳动物的胚胎干细胞简称ES或EK细胞,来源于早期胚胎或从原始性腺中分离出来.‎ ‎2、具有胚胎细胞的特性,在形态上表现为体积小,细胞核大,核仁明显;在功能上,具有发育的全能性,可分化为成年动物体内任何一种组织细胞.另外,在体外培养的条件下,可以增殖而不发生分化,可进行冷冻保存,也可进行遗传改造.‎ 解答: 解:A、该过程胚胎干细胞没有发育成个体,故没有体现胚胎干细胞的全能性,A错误;‎ B、将经处理后的胚胎干细胞,移植到因胰岛受损而患糖尿病的小白鼠体内后,该鼠血糖浓度趋近正常.上述事实说明胚胎干细胞经处理后进行了定向分化,B正确;‎ C、移植的细胞中基因选择性表达,C错误;‎ D、移植的细胞不具有无限增殖的能力,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能力.胚胎干细胞克隆出的组织或器官,使得血细胞、脑细胞、骨骼和内脏器官都可以更换,这将给白皿病、心脏病和癌在患者带来新的希望.治疗性克隆和克隆人是有严格区别的,若把胚胎干细胞形成的胚胎移植至人的子宫内继续发育,那就是克隆人.我们要反对克隆人.‎ ‎13.如图表示细胞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中核DNA含量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据图分析可得出( )‎ ‎①a阶段为有丝分裂、b阶段为减数分裂;‎ ‎②②M点所示过程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 ‎③GH段和OP段,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数是相等的;‎ ‎④MN段发生了核DNA含量的加倍.‎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①③④‎ 考点: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规律性变化. ‎ 分析:分析曲线图:图示细胞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中,核DNA含量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其中a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含量的变化规律;b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含量变化规律;c表示受精作用和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规律.‎ 解答: 解:①a阶段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核DNA含量变化,b阶段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核DNA含量变化,①正确;‎ - 25 -‎ ‎②M点所示为受精过程,该过程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②正确;‎ ‎③GH段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此阶段细胞中所含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OP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此时细胞中所含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2倍,③错误;‎ ‎④MN段表示受精作用,该过程中核DNA含量发生了加倍,④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能正确分析题图,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14.关于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植物细胞的胞间连丝具有物质运输的作用 B.动物细胞间的粘着性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有关 C.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D.哺乳动物的细胞能合成蔗糖,也能合成乳糖 考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 ‎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细胞膜的知识.‎ ‎1、脂质: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骨架.‎ ‎2、蛋白质:膜的功能主要由蛋白质承担,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其蛋白质的含量越高,种类越多.‎ ‎①蛋白质的位置:有三种.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嵌入磷脂双分子层;贯穿于磷脂双分子层. ‎ ‎②种类:a.有的与糖类结合,形成糖被,有识别、保护、润滑等作用. b.有的起载体作用,参与主动运输过程,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c.有的是酶,起催化化学反应的作用.‎ ‎3、特殊结构﹣﹣糖被:①位置:细胞膜的外表.②本质: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与糖类结合形成的糖蛋白.③作用:与细胞表面的识别有关;在消化道和呼吸道上皮细胞表面的还有保护和润滑作用.‎ ‎4、细胞膜的功能:①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②控制物质进出细胞;③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解答: 解:A、胞间连丝是贯穿细胞壁沟通相邻细胞的细胞质连线,为细胞间物质运输与信息传递的重要通道,A正确;‎ B、细胞膜的外表的糖蛋白对于动物用保护润滑的作用,动物细胞间的粘着性也和其有关,因此癌细胞易扩散主要就是其表面的糖蛋白减少,B正确;‎ C、细胞核里面有控制遗传和代谢的DNA,故其是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C正确;‎ D、蔗糖是植物细胞特有与合成的,乳糖是动物细胞特有与合成的,比如哺乳动物的乳汁,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糖类的分类,植物细胞的胞间连丝,细胞膜的功能以及线粒体的分布、功能等有关知识.‎ ‎15.在细胞生命活动中,不可能发生的过程是( )‎ A.神经递质由突触小泡分泌到胞外 B.mRNA从细胞核进入细胞质 C.老化受损的细胞器融入溶酶体中 D.O2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线粒体 - 25 -‎ 考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突触的结构. ‎ 分析:神经递质通过突触小泡和突触前膜融合,将其分泌到胞外,属于胞吐.溶酶体内含有许多种水解酶,能够分解很多种物质以及衰老、损伤的细胞器,被比喻为细胞内的“酶仓库”“消化系统”.自由扩散的特点是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不需要载体和能量,如水,CO2,甘油.‎ 解答: 解:A、兴奋在神经元间传递的过程中,当兴奋传到上一个神经纤维末梢时,神经递质通过突触小泡和突触前膜的融合被分泌到细胞外,A正确;‎ B、真核细胞核基因表达过程中,转录发生在细胞核中,翻译发生在细胞质的核糖体上,转录形成mRNA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B正确;‎ C、溶酶体中含有很多水解酶,分解各种外源和内源的大分子物质及衰老的细胞器,C正确;‎ D、O2属于非极性小分子物质,可以直接通过磷脂双分子层,即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线粒体,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神经调节过程、细胞器、基因表达和物质的跨膜运输等相关知识,属于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属于中档题.‎ ‎16.下列细胞中物质运输的途径,可能存在的是( )‎ A.内环境中葡萄糖:细胞膜→细胞溶胶→线粒体 B.胰岛素: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上载体→内环境 C.DNA:细胞核→核孔→细胞质 D.RNA聚合酶:核糖体→核孔→细胞核 考点: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细胞的生物膜系统;内环境的组成. ‎ 分析:本题是细胞代谢中物质运输的途径,回忆有氧呼吸过程、胰岛素的合成分泌过程、核孔的功能,然后结合选项分析解答.‎ 解答: 解:A、葡萄糖不能进入线粒体,葡萄糖酵解的产物丙酮酸进入线粒体,A错误;‎ B、胰岛素的分泌过程是胞吐过程,不需要细胞膜上的载体,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B错误;‎ C、核孔是大分子物质运输的通道,具有选择性,DNA不能通过核孔进出细胞核,C错误;‎ D、RNA聚合酶的本质是蛋白质,在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上合成,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在转录过程中发挥作用,D正确.‎ 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有氧呼吸的过程中各阶段的反应物、产物和场所,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核孔的功能的选择性,RNA聚合酶的本质、合成场所和作用场所及运输途径,C选项往往因对核孔功能理解不透彻而错选.‎ ‎17.PCNA是一类只存在于增殖细胞中的蛋白质,其浓度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 A.抑制PCNA的合成,细胞不能分裂 B.只有增殖细胞中含有PCNA的基因 C.PCNA经核糖体合成,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发挥作用 D.检测PCNA的浓度变化,可以推测细胞周期的时间 考点: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 - 25 -‎ 分析:分析题图:PCNA浓度在DNA复制时期(S期)达到最高峰,随着DNA复制完毕,其浓度又下降,说明PCNA与DNA复制相关,即PCNA能促进DNA的复制.DNA复制主要在细胞核进行,所以PCNA主要在细胞核内发挥作用.‎ 解答: 解:A、PCNA浓度在DNA复制时期(S期)达到最高峰,随着DNA复制完成,PCNA浓度快速下降,说明PCNA与DNA的复制有关,可能辅助DNA复制,所以抑制PCNA的合成,细胞不能分裂,A正确;‎ B、每个细胞都含有PCNA的基因,只有增殖细胞中PCNA基因才进行表达,B错误;‎ C、PCNA是蛋白质,属于大分子物质,PCNA经核糖体合成,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发挥作用,C正确;‎ D、PCNA只有在S期含量最高,所以检测PCNA的含量变化,可以推测细胞周期的时间,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含量变化特点,首先要求考生识记有丝分裂过程不同时期的特点,能准确判断图中各段发生的主要变化;其次根据PCNA含量变化曲线图,判断出PCNA于DNA复制相关,再对选项作出准确的判断.‎ ‎18.将某绿色植物的叶片放在特定的装置中,用红外线测量仪进行测量,测定的条件和结果见下表:‎ 若将该叶片先置于20℃、6 000勒克斯光照条件下10小时,然后置于10℃黑暗条件下,则该叶片一昼夜葡萄糖积累的量为( )mg.‎ A.2.91‎ B.11.25‎ C.22.5‎ D.33.75‎ 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 ‎ 分析:本题需要掌握:1、净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2、白天既能进行光合作用,又能进行呼吸作用.3、黑暗条件下只能进行呼吸作用.4、光合作用中消耗6molO2产生1mol葡萄糖.‎ 解答: 解:1、叶片置于20℃、6 000勒克斯光照条件下10小时,O2的净释放量=3.1×10=31mg.‎ ‎2、叶片置于10℃黑暗条件下(24﹣10)小时,O2的吸收量=0.5×(24﹣10)=7mg.‎ ‎3、叶片一昼夜O2的净释放量=31﹣7=24mg.‎ ‎4、根据光合作用反应式中消耗6molO2产生1mol葡萄糖,得知该叶片一昼夜葡萄糖积累的量=180×24÷(32×6)=22.5mg.‎ 本题选正确的,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发生的条件和实质相互联系.考查了学生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关系的理解和相关的计算.要求学生要具备一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要注意:光照条件下10小时,而黑暗条件下则是(24﹣10)小时,容易做看错.‎ - 25 -‎ ‎19.比较某一癌症患者体内的癌细胞、造血干细胞和神经细胞,这三种细胞( )‎ A.细胞核中DNA含量始终相同 B.始终在进行蛋白质的合成 C.具有长短不一的细胞周期 D.核基因的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是相同的 考点:细胞的分化;癌细胞的主要特征. ‎ 分析:1、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所经历的全过程.真核生物连续分裂的体细胞才具有细胞周期.‎ ‎2、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癌细胞的主要特征:无限增殖;细胞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变;细胞表面发生变化.‎ 解答: 解:A、造血干细胞和癌细胞能进行有丝分裂,在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细胞中DNA含量不一定相同,A错误;‎ B、人体内几乎所有的细胞都在不断合成蛋白质,B正确;‎ C、神经细胞已经高度分化,不再分裂,不具有细胞周期,C错误;‎ D、癌细胞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因此其核基因的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与造血干细胞、神经细胞不同,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癌变、细胞分化及细胞周期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周期的概念,明确只有连续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才有细胞周期;识记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及癌细胞的主要特征,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20.图示某二倍体生物不同时期的正常细胞分裂图.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图①表示该生物体细胞的有丝分裂后期图象 B.图②细胞中染色体、染色单体、核DNA之比为1:2:2‎ C.图③所示时期最适合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观察 D.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发生在图④时期 考点: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细胞的减数分裂. ‎ 分析:分析题图:①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②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成对地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③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④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解答: 解:A、由以上分析可知,图①表示该生物体细胞的有丝分裂后期图象,A正确;‎ B、图②细胞中染色体、染色单体、核DNA之比为 1:2:2,B正确;‎ C、图③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此时染色体形态稳定、数目清晰,是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C正确;‎ D、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而图④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不会发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D错误.‎ - 25 -‎ 故选:D.‎ 点评: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细胞分裂图象的识别,要求学生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特点,能正确区分两者,准确辨别图示细胞的分裂方式及所处时期.细胞分裂图象辨别的重要依据是同源染色体,要求学生能正确识别同源染色体,判断同源染色体的有无,若有同源染色体,还需判断同源染色体有无特殊行为.‎ ‎21.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是一种遗传病,杂合体约活到50岁就常患心肌梗塞,纯合体常于30岁左右死于心肌梗塞,不能生育.一对患有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夫妻,已生育一个完全正常的孩子,如果再生一个男孩,那么这个男孩能活到50岁的概率是( )‎ A.‎ B.‎ C.‎ D.‎ 考点: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和验证. ‎ 分析:通过题意可知,高胆固醇血症属于常染色体上显性遗传病,患病双亲有一个正常的小孩,说明双亲为杂合子,显性纯合子不能活到50岁,所以能活到50岁的概率是3/4.‎ 解答: 解:一对患有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夫妻,已生育一个完全正常的孩子,是“有中生无为显性”,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所以不能活到50岁的是显性纯合子.杂合子自交后代中显性纯合:显性杂合:隐性纯合=1:2:1,所以能活到50岁的概率为3/4.‎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人类遗传病及基因分离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2.已知一批豌豆种子中胚的基因型为AA与Aa的种子数之比为1:2,将这批种子种下,自然状态下(假设结实率相同)其子一代中胚的基因型为AA、Aa、aa的种子数之比为( )‎ A.3:2:1‎ B.4:4:1‎ C.3:5:1‎ D.1:2:1‎ 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 分析:1、豌豆是严格的自花闭花授粉植物,在自然状态下只能进行自交,一般为纯种.‎ ‎2、一批豌豆种子中,基因型为AA:Aa=1:2,即AA占,Aa占.‎ 解答: 解:这批豌豆中,AA占,Aa占,其中AA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基因型均为AA;Aa自交后发生性状分离,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因此,所结种子中,基因型AA、Aa、aa的数量之比为:()::=3:2:1.‎ 故选:A.‎ - 25 -‎ 点评: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首先要求考生明确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自然状态下只能进行自交;其次要求考生掌握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熟练掌握AA和Aa自交后代的情况,再答题.‎ ‎23.在阿拉伯牵牛花的遗传实验中,用纯合体红色牵牛花和纯合体白色牵牛花杂交,F1全是粉红色牵牛花.将F1自交后,F2中出现红色、粉红色和白色三种类型的牵牛花,比例为1:2:1,如果取F2中的粉红色的牵牛花与红色的牵牛花均匀混合种植,进行自由传粉,则后代表现型及比例应该为( )‎ A.红色:粉红色:白色=4:4:1‎ B.红色:粉红色:白色=3:3:1‎ C.红色:粉红色:白色=1:2:1‎ D.红色:粉红色:白色=1:4:1‎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 分析:据题意可以看出该遗传为不完全显性遗传,又由于F2中出现1:2:1的比例,因此可确定该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由此解题即可.‎ 解答: 解:根据基因的分离定律:假设红色牵牛花基因型为AA、粉红色牵牛花基因型为Aa,F2中红色、粉红色牵牛花的比例(AA:Aa)为1:2,即A的基因频率为AA+=,a的基因频率为,子代中AA占×=,Aa占2××=,aa占×=,则红色(AA):粉红色(Aa):白色(aa)=4:4:1.‎ 故选:A.‎ 点评:本题以“牵牛花”作为信息的素材,考查基因分离定律应用、基因频率计算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中的应用层次.‎ 二、非选择题(44分)‎ ‎24.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A是蛋白质,物质B是磷脂.‎ ‎(2)结构E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其功能特性是具有选择透过性.‎ ‎(3)具有双层E结构的细胞器是①②(填图中的序号).动、植物细胞都有,但是功能不同的是[④]高尔基体.‎ ‎(4)效应T细胞能激活靶细胞,并使其裂解必须依靠[⑥]溶酶体的作用.‎ ‎(5)细胞内具有E结构的除了上述6种细胞器外,还有细胞膜、核膜.‎ ‎(6)参与图中①的生物膜是叶绿体类囊体膜.‎ 考点:细胞膜的成分;生物膜的功能特性;线粒体、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器中其他器官的主要功能. ‎ - 25 -‎ 分析:阅读题干和题图可知,本题的知识点是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和结构,不同具膜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梳理相关知识点,然后结合题图解答问题.‎ 解答: 解:(1)分析题图可知,A物质的组成元素是C、H、O、N,为蛋白质,B物质的组成元素是C、H、O、N、P,为磷脂.‎ ‎(2)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功能特性是选择透过性.‎ ‎(3)具有双膜结构的细胞器是线粒体和叶绿体,即图中①②;高尔基体存在于动植物细胞中,动物细胞的高尔基体与分泌功能有关,植物细胞的高尔基体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因此动、植物细胞都有,但是功能不同的是高尔基体,即图中④.‎ ‎(4)效应T细胞的作用是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使靶细胞裂解死亡,溶酶体即图中的⑥.‎ ‎(5)生物膜系统由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组成.‎ ‎(6)光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膜.‎ 故答案为:‎ ‎(1)蛋白质磷脂 ‎ ‎(2)具有选择透过性 ‎ ‎(3)①②④高尔基体 ‎ ‎(4)⑥溶酶体 ‎ ‎(5)细胞膜核膜 ‎ ‎(6)叶绿体类囊体膜 点评:对于生物膜的组成成分、生物膜结构的流动镶嵌模型、具膜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的综合理解应用,把握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是解题的关键.‎ ‎25.某植物的体细胞染色体数为6对,其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分裂间期、分裂期时间所占比例为4:1,且分裂期时间为3小时.‎ ‎(1)该植物根尖细胞分裂的细胞周期的总时长约为15小时.‎ ‎(2)假设该植物根尖细胞正处于分裂期前期的细胞,放入培养液中培养,经过15小时后,培养液中单个细胞内染色单体有24条.若培养过程中发生烂根情况,原因是没有及时换水导致根进行了长时间的无氧呼吸产生大量洒精.‎ ‎(3)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在赤道面上会出现一些囊泡,囊泡将彼此融合,囊泡内的物质被用来形成新的细胞壁,囊泡的膜将在新的细胞壁两侧形成新的细胞膜.‎ ‎(4)可用于对染色体进行染色的试剂是C.‎ A.甲基绿 B.苏丹ⅢC.龙胆紫 D.健那绿 ‎(5)植物根尖细胞进行组织培养获得试管苗的过程不遵循(填不遵循、遵循)基因分离定律,原因是基因分离定律发生在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 ‎(6)孟德尔的假说合理的解释了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出现的性状分离现象.为了验证此假说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了测交实验来验证.‎ 考点: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测交方法检验F1的基因型. ‎ 分析: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是一个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在分裂间期,完成组成染色体的DNA分子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在分裂期,染色质螺旋化,缩短变粗.‎ 解答: 解:(1)根据题意可知,有丝分裂的分裂间期、分裂期时间所占比例为4:1,且分裂期时间为3小时,而细胞周期=分裂期+分裂间期=(4+1)×3=15小时.‎ - 25 -‎ ‎(2)根据题意可知,该植物的体细胞染色体数为6对即12条.假设该植物根尖细胞正处于分裂期前期的细胞,放入培养液中培养,经过15小时后,即经过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的长度,细胞又处于前期,此时细胞中仍是12条染色体,24条染色单体.若培养过程中发生烂根情况,原因是没有及时换水导致根进行了长时间的无氧呼吸产生大量洒精.‎ ‎(3)高尔基体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在赤道面上会出现一些囊泡,囊泡将彼此融合,囊泡内的物质被用来形成新的细胞壁,囊泡的膜将在新的细胞壁两侧形成新的细胞膜.‎ ‎(4)染色体可以用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包括醋酸洋红或龙胆紫等.‎ ‎(5)植物根尖细胞进行组织培养获得试管苗的过程不遵循基因分离定律,原因是基因分离定律发生在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 ‎(6)孟德尔的假说合理的解释了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出现的性状分离现象.为了验证此假说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了测交实验来验证.‎ 故答案为:‎ ‎(1)15 ‎ ‎(2)24 没有及时换水导致根进行了长时间的无氧呼吸产生大量洒精 ‎(3)细胞膜 ‎ ‎(4)C ‎ ‎(5)不遵循 基因分离定律发生在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 ‎(6)测交 点评:本题结合图表,考查细胞周期和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要求考生识记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含量变化规律,并能绘制相应的曲线图;还要求考生能结合题干中的数据,解答细胞周期的相关问题,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26.(1)对某品种茶树在恒温25℃时的有关研究结果如图所示(假设该品种茶树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 ‎①该研究探讨了光照强度对该品种茶树净光合速率的影响.该品种茶树达到最大光合速率所需的最低光照强度为12.5klx.‎ ‎②研究结果显示,恒温25℃时,一昼夜中(假定白天、黑夜各12h),该品种茶树白天平均净光合速率应大于8μmol•g﹣1•h﹣1 才会积累有机物.C点时该品种茶树实际光合速率为33μmol•g﹣1•h﹣1.‎ ‎③B点时该品种茶树根尖细胞形成ATP的场所有细胞基质和线粒体.‎ ‎④若将温度调节到30℃(其他条件不变),则A点将会向下移动,B点将会向右移动.‎ ‎(2)为了确定茶树栽培的合适密度,研究者对密度从10000株/公顷到20000株/公顷的处理进行产量(万千克/公顷)测定,其密度梯度为2000株/公顷.请你为该实验设计一个产量测定记录表.如下.‎ - 25 -‎ 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有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 分析:(1)甲图中显示光照强度为自变量,植物净光合作用速率氧气的释放量为因变量,B点为补偿点;图乙中C点到达饱和点.白天净光合作用的积累量要大于夜间有机物的分解消耗,才能有有机物的积累.‎ ‎(2)对密度从10000株/公顷到20000株/公顷的处理进行产量(万千克/公顷)测定,实际上就是根据对照原则对实验组的设定.‎ 解答: 解:(1)①据图分析,实验的自变量是光照强度,因变量是净光合速率.图乙分析,光照强度为12.5 klx光合速率达到最大即到达饱和点.‎ ‎②图甲分析,光照强度为0时,净光合速率为﹣8μmol•g﹣1•h﹣1,即呼吸作用速率为8μmol•g﹣1•h﹣1.一昼夜有机物的积累量=日间净光合量﹣黑夜呼吸作用量,则日间净光合作用量=8×12μmol•g﹣1,则平均净光合速率应大于8μmol•g﹣1•h﹣1才会积累有机物.据图乙分析,C点时净光合量为25μmol•g﹣1•h﹣1,则实际光合作用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作用速率=25+8=33μmol•g﹣1•h﹣1.‎ ‎③根尖细胞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则形成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④A点代表呼吸作用速率,温度由25℃上升到30℃,呼吸作用速率升高,CO2的释放量增加,则A点将会向下移动.B点代表光补偿点,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温度由25℃上升到30℃,光合作用速度降低,要达到与呼吸作用相等,需要增加光照强度,B点将会向右移动.‎ ‎(2)根据题意,实验目的是“确定茶树栽培的适宜密度”,则实验的单一变量是密度,密度从10000株/公顷到20000株/公顷,其密度梯度间隔为2000株/公顷,则可确定密度范围;实验组应该是10000﹣20000有6组,因变量是产量.‎ 综上答案:(1①光照强度 12.5 ②8 33 ③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④下 右 ‎(2):‎ 密度(株/公顷) 10000 12000 14000 16000 18000 20000‎ 产量(万千克/公顷) ‎ 点评:以曲线为信息载体考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关系,理解曲线中补偿点饱和点的含义是关键;实验的考查主要根据实验变量的设定如何设计实验组.‎ ‎27.图1表示某高等动物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变化的曲线图,图2表示该动物体内细胞分裂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1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DNA分子复制,该过程发生于细胞分裂间期的S期,图1中CD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粒分裂.‎ ‎(2)图2中乙、丙细胞处于图1中的BC段,图2中甲细胞处于图1中的DE段.‎ ‎(3)图2乙细胞含有8条染色单体,染色体数与DNA分子数之比为1:2,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其产生的子细胞名称为次级卵母细胞和(第一)极体.‎ - 25 -‎ 考点: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细胞的减数分裂. ‎ 分析:分析图1:图示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与每条染色体DNA含量变化的关系.AB段表示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进行染色体的复制;BC段表示有丝分裂前期、中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DE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末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末期.‎ 分析图2:甲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乙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丙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解答: 解:(1)图1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DNA复制(染色体复制),该过程发生于细胞分裂间期的S期;图1中CD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2)图1BC段表示每条含有2个DNA分子,对应于图2中的乙、丙细胞;图1中DE段表示每条染色体含有1个DNA分子,对应于图2中甲细胞.‎ ‎(3)图2乙细胞细胞含有8条染色单体,染色体数与DNA分子数之比为1:2;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不均等分裂,称为初级卵母细胞,该其产生的子细胞为次级卵母细胞和极体.‎ 故答案为:‎ ‎(1)DNA分子复制 S 着丝粒分裂 ‎(2)乙、丙 甲 ‎(3)8 1:2 减数第一次 后 次级卵母细胞和(第一)极体 点评:本题结合曲线图和细胞分裂图,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能准确判断图中各区段代表的时期及各细胞的分裂方式和所处的时期,再结合所学的知识答题.‎ ‎28.玉米是雌雄同株植物,顶生雄花序,侧生雌花序.玉米粒的颜色有黄色和紫色,这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Y和y控制.一株由紫色玉米粒发育而成的植株A和一株由黄色玉米粒发育而成的植株B相邻种植,发现A植株玉米穗上的籽粒均为紫色,而B植株玉米穗上的籽粒有黄色和紫色两种.取B植株玉米穗上的紫粒玉米单独种植,发育成植株C.如图表示植株C上所结的玉米穗一面.‎ ‎(1)根据图中紫色粒和黄色粒的数目,写出两者之间大致的比例:紫粒:黄粒≈3:1.‎ ‎(2)据图中的玉米粒色及数量比例,推测玉米植株C的基因型:Yy.‎ ‎(3)为检验A植株所结紫色玉米粒的遗传因子组合类型,任意选取A穗上紫色玉米粒两粒,单独种植,长成后的两个植株所结的全是紫色玉米粒.由此推断:A植株上的紫色玉米粒均为纯种.这个结论是否正确?不正确请予以解释:选取的样本太少,有一定偶然性,不可能代表全部籽粒的遗传因子组合类型.‎ 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中是B植株玉米穗上的紫粒玉米单独种植,发育成植株C所结种子的情况,其中紫色种子有53粒,黄色种子有18粒,比例约为3:1.‎ 解答: 解:(1)由图可知,紫色粒:黄色粒=53:18≈3:1.‎ - 25 -‎ ‎(2)植株C所结种子中,紫色粒:黄色粒=53:18≈3:1,说明其基因型为Yy.‎ ‎(3)A、B两植株相邻种植,既可能同株异化传粉,也可能相互传粉.A株玉米籽粒均为紫色,说明紫色对黄色呈显性,且A株为纯种.如果A、B相互传粉,则A上所结籽粒为杂合子;如果A株玉米同株异花传粉,则所结籽粒为纯合子,两种不同基因型的紫色籽粒生于同一玉米穗上.任取穗上的两个籽粒种植自交以测定基因型,有一定的偶然性,不可能代表全部籽粒的基因型.因此这个结论不正确.‎ 故答案为:‎ ‎(1)紫粒:黄粒≈3:1 ‎ ‎(2)Yy ‎ ‎(3)不正确 选取的样本太少,有一定偶然性,不可能代表全部籽粒的遗传因子组合类型 点评:本题结合图解,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掌握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能根据题干中和图中信息准确判断亲本和子代的基因型,属于考纲理解层次的考查.‎ - 25 -‎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