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一高高一第一次月考
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鼎被视为传国重器、国家和权力的象征,鼎又是旌功记绩的礼器。周代的国君或王公大臣在重大庆典或接受赏赐时都要铸鼎,以记载盛况,这种礼俗至今仍然有一定影响。周礼记载:“天子用九鼎”,但考古人员在春秋时期的诸侯墓中发现也有九鼎,这说明当时( )
A.诸侯争霸,胜者为王 B.分封制崩溃,周王室衰微
C.尊王攘夷,号令诸候 D.大国诸侯饮马黄河,问鼎中原
2.下列关于西周宗法制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它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 ②它用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办法来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中的地位 ③其核心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制 ④它与分封制互为表里关系(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史载,微子是殷商后裔,周武王的儿子成王封微子启到商族的发祥地商丘,封国号为宋,爵位为公,成王特准其用天子礼乐祭祀祖先。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 )
A.保护贵族的世袭血统,打破旧附属国的界限 B.调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C.加强对奴隶和平民的控制 D.巩固刚建立的西周政权
4.中国古代有一位大臣向皇帝进言:“臣闻殷、周之王千馀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此大臣( )
A.反对郡县制 B.主张郡县制
C.反对中央集权 D.主张中央集权
5.“陛下”本是对他人的尊称。“陛”是台阶,称人“陛下”表示谦卑,意思是我不敢直接靠近你,只能站在台阶下和你说话。但秦以后,“陛下”一词只能专称皇帝。这体现了皇帝制度的哪一特点( )
A.皇位世袭 B.皇帝独尊 C.君权神授 D.家天下
6. 在秦朝,采取丞相、御史大夫与诸卿”朝议”的方式讨论国家军政要务,这对于政治决策的重大意义是( )
A.安抚群臣,为君主效力 B.集思广益,减少决策失误
C.展现民主,体现君主关怀 D.进行廷辩,显示大臣才能
- 8 -
7. 美籍华人史学家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一书中写道:“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史上的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这次大“转型”的主要表现是( )
A.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B.郡县制代替分封制
C.行省制代替郡国制 D.内阁制代替三省制
8.西汉初年实行郡国并行制度,然而“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这说明( )
A.分封制有利于国家统一 B.分封制有利于加强王权
C.郡国并行有利于消除内乱 D.郡县制有利于国家统一
9.黄仁宇在其著作《中国大历史》中说:“新朝代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帝国跨地过广-----于是采用一种“斑马式”的管理,就是有些地区秦朝所设置郡县原封不动地任其存在,其他地区则派遣新任命的王侯,世守为业”。文中的“斑马式”管理应该对应的制度是( )
A.分封制 B.郡国并行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10.下面是某电视专题片中出现的三组镜头,分别反映了不同朝代为解决洪水灾害,中央政府的运作情况:①蜀郡洪水为患,丞相与诸卿拿出治理方案,交给皇帝裁决②渝州发生洪灾,中书省按皇帝旨意起草文件,交门下省审核后,再交尚书省,尚书省交工部、户部办理③徐州府爆发洪灾,阁臣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直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据所学知识判断,上述历史场景最早出现的朝代分别是( )
A.秦、唐、元 B.汉、宋、明 C.秦、元、清 D.秦、唐、明
11. 余秋雨在《十万进士》中认为,科举制度选拔的“十万进士”,“其中包括着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这说明科举制度( )
A.是行之有效的选官用人制度 B.导致了“重文轻武”的现象
C.已经成为束缚人们思想的工具 D.有利于维护官僚队伍的廉洁高效
12.下图是秦与隋唐时期的中央官制示意图,比较两图最能说明的是( )
- 8 -
A.唐代中央官吏日渐增多 B.唐代以分散相权而保障君权
C.唐代尚书省权力最大 D.太尉与御史大夫的权力下放到兵部与吏部
13.唐朝元和年间(806~820年),主管财政的宰相皇甫镈奏请减少内外官俸,诏书下达后被给事中崔祐驳回,皇帝最终采纳了崔祐的意见。根据所学知识推论崔祐所属的部门应是 ( )
A.中书省 B.门下省 C.尚书省 D.参知政事
14、北宋时,“状元登第,虽将兵数十万,恢复幽蓟,凯歌而还,献捷太庙,其荣亦不能及矣。”这反映的实质是 ( )
A.渴望收回幽云地区 B.崇武抑文
C.重文轻武加强中央集权 D.委派文官主持军务
15、中国古代长期存在着“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和冲突。以下各个朝代采取的措施中,不能起到有利于这一矛盾解决的是( )
A、汉武帝重用身边的侍从、秘书任尚书令、侍中等
B、元代设置中书省,其长官行使宰相职权
C、宋代设置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
D、隋唐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都是宰相
16、 内阁制度的创立,虽属无奈中的创新,但有其必然,那么它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地方职能的健全 B.思想控制的加强
C.中国社会的进步 D.君主专制的强化
17.秦灭六国后,嬴政自称“赖宗庙之灵”,进而又采用邹衍“五德之运”的学说,利用天人感应论,“以为周得火德,秦代周,从所不胜,为水德”。这反映出( )
A.礼乐制度被进一步强化利用 B.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C.全体官僚都是皇帝的臣仆 D.神权被皇权进一步利用
18.英国人杜麦斯在《中国札记》一书中,以近乎狂热的态度呼吁建立起一种向全体英国臣民开放的竞争性的制度,从而提高英国行政官员的水平,并促进大英帝国的团结。杜麦斯的呼吁是有感于中国( )
A.察举制的实行 B.内阁大学士的选拔
C.科举制的推行 D.军机处的设置
19、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指出:“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材料中两次“大变动”分别指的是( )
A.九品中正制、科举制 B.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
- 8 -
C.郡县制、行省制 D.三省六部制、内阁制
20. 下列选项中,通过限制地方来加强中央的措施有( )
①西汉“推恩令”、刺史制度 ②唐朝三省六部制 ③宋朝设立文臣知州、通判 ④明朝废丞相、设内阁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 ②③
21. 据史料记载,明太祖有一天问大臣:“天下谁人最快活?”。有的人回答“金榜题名”,有的人回答“功成名就”,有的人回答“子孙满堂”。 明太祖听了都不以为然,当听到一位叫万钢的大臣说“畏法度者快活”时,却极为赞赏地点点头,随后对其委以重任。明太祖赞赏万钢并委以重任的主要原因是( )
A.其他大臣的回答自相矛盾 B.万钢的回答强调了对专制统治的服从
C.万钢的回答揭示了快乐的源泉 D.其他大臣的回答背离了主题
22.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君臣关系从坐到站再到跪,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 )
A.等级制度越加严格 B.君臣关系越加紧张
C.皇权不断加强 D.对地方控制越加规范
23.在某校一次公开课教学中,有这样一道题:谈谈你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认识。某学生答题要点如下,你认为表述不准确的是( )
A.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
B.春秋时期,分封制瓦解,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
C.唐朝统治者运用中央机构的权力制衡来维护自己的专制统治
D.内阁的设置实质上恢复了丞相的职权,是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重要内容
24.“从理论上讲,秦汉以后的皇帝跟西周和西周之前的王有着本质的区别,他不是天下的共主而是独主,是国家所有人惟一的君主。”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共主说明周王实现了高度集权 B.独主是指皇帝实行地方长官任命制
C.本质上都以血缘亲疏分配权力 D.两者在统治方式上并无实质性区别
25、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中说:“皇室的权,总是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逐步降。这也是中国传统政治上的大毛病。”以下各项表述中,最能体现钱穆这一观点的是 ( )
A.秦朝创立皇帝制度和郡县制 B.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
- 8 -
C.隋唐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 D.清朝雍正时期军机处的设置
26、 “公民大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负责审议并解决一切国家大事。所有合法的公民均有参与权、知情权、发言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所有公职人从30岁以上的公民中选举产生,各机构内部实行集体负责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这反映了雅典民主制的特点是 ( )
A.人民主权 B.轮番而治 C.君主专制 D.代议制
27、古希腊和古代中国在政治制度和社会习惯方面有共同性,也有不同点。那么其共同的特征不包括 ( )
A.都不重视妇女的地位 B.都曾经经历过君主制
C.都曾注重民众参与政治 D.都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28、“公元前6世纪早期,许多经济状况相同的(希腊)城邦都经历了贵族和平民之间的残酷内战,往往长达数十年。然而,在雅典,一个名叫梭伦的贵族以各阶级调停人的身份出现,为阶级纷争设计了一个出路。”下列属于梭伦改革内容的是:( )
A.废除债务奴隶制 B.铲除贵族的政治特权
C.剥夺贵族的土地 D.各级官职向所有公民开放
29、有学者认为:“古代雅典政治建立在一种非常不民主的基础之上。” 下列雅典民主政治鼎盛时期的史实,可以支持该论断的是:( )
A.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
B.有不少功勋卓著的公民经陶片放逐法被流放国外
C.居民中奴隶数量多于自由民
D.五百人议事会的成员以抽签方式从10个选区中选出
30、在古代雅典,Astos一词是指那些仅在身体意义上属于这个城邦,但被排除在公民组织之外的自由民。下列人员可以归为Astos的有( )
①法庭陪审员 ②被放逐的执政官 ③首席将军的妻子 ④家庭奴隶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31题18分,32题22分)
31.(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朱熹说:“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异,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朱子语类》
材料二 自明太祖认为:“
- 8 -
昔秦皇去封建、异三公,以天下诸国合为郡县,朝廷设上、次二相,出纳君命,总理百僚。当是时,设法制度,皆非先圣先贤之道,为此设相。之后,臣张君之威福,乱自秦起,宰相权重,指鹿为马。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朱元璋《明太祖集》卷10《敕问文学之士》
问题:
(1)材料一中北宋“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的具体措施有哪些?
(6分)你如何看待材料中的观点?(4分)
(2)材料二中明朝为防丞相“擅专威福”采取了什么措施?(4分)
(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4分)
32.(2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十有五人,姬姓之国四十八人。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荀子·儒效》
材料二 人道亲亲也。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收族故宗庙严,宗庙严故重社稷,重社稷故爱百姓……
——《礼记·大传》
材料三 关于设郡的数目,史学界有不同的看法。王国维《秦郡考》考证共有48郡。但新近出土的湘西里耶秦简中,出现了“洞庭郡”的文字记载。明代思想家李贽曾经赞扬李斯推行的制度的主张是“千古创论”。他还称李斯等秦始皇得力的政治助手们“皆是应运豪杰、因时大臣”。
材料四:(右图)
- 8 -
问题: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周初实行的政治制度中,周王手下的诸侯有什么权利?有什么义务?这一制度对后来的历史造成什么恶劣影响?(10分)
(2)材料二反映的制度与材料一的制度有什么共同作用?(2分)这种制度的特征怎样?(2分)
(3)材料三中王国维和李贽所提到的这种制度的主要历史作用如何?(2分)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四这个中央机构在历史上有什么影响?(6分)
- 8 -
洛阳一高高一年级上学期
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答案
一、 选择题
1、B 2、D 3、D 4、A 5、B 6、B 7、B
8、D 9、B 10、D 11、D 12、B 13、B 14、C
15、B 16、D 17、D 18、C 19、B 20、C 21、B
22、C 23、D 24、B 25、D 26、A 27、C 28、A
29、C 30、C
二、非选择题
31、
(1)措施:①收兵权,建禁军;②中央派文官管理地方行政;③地方赋税中央掌控。(6分)
看待:有一定道理,朱熹的认识基本上符合实际。北宋初年过分集权,确实使地方财政困难,给北宋积贫积弱埋下了祸根。(4分)
(2)①废除丞相,并且规定此后各代不得再立丞相。②裁撤中书省,由皇帝亲自掌管六部,直接管理国家政事。(4分)
(3)①中央集权越来越加强,地方权力越来越被削弱;②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被削弱直至被废除。(4分)
32、
(1)权利:①在自己的诸侯国内可再行分封;②在自己的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如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4分)
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4分)
恶劣影响:诸侯割据,争夺土地人民,春秋战国战乱连绵。(2分)
(2)作用:二者互为表里,共同维护西周的统治秩序。(2分)
特征: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嫡长子继承制。(2分)
(3)
作用:实现了对地方直接有效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为后世所沿用(2分)
(4)
影响: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相权分散。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相权,保证了皇权。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为历朝沿袭。(6分)
-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