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中学201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政治试卷(理科)
一、选择题Ⅰ(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科学要是没有哲学,就是原始的混乱的东西。”这是指
A. 各门具体科学的产生以哲学为基础 B. 哲学是科学的科学,凌驾于具体科学之上
C. 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是没有区别的 D. 哲学对各门具体科学的研究起着指导作用
2. 中国古代哲学家探讨形与神、心与物、理与气等关系问题,都必须首先弄清
A.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分歧 B.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C.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3. 叶适认为道在物中、理为物之理;把万物归结为“五行”,又把“五行”归结为“气”。叶适的观点
A.属于客观唯心主义 B.具有形而上学性的局限性
C.属于主观唯心主义 D.坚持了唯物主义根本方向
4. 被古人称为“玉轮”、“桂宫”的月球,随着航天观测的不断深入,确认其组成物质和地球基本相同。这有力地证明了
A.神话的产生是缺乏客观依据的 B.月球和地球具有相同的物质结构
C.各种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科学性 D.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正确性
5. 李克强总理用“骑自行车”来比喻中国经济的发展方向:“稳”不意味着不动,“不动就会像骑自行车,会摔下来,所以我们要稳中求进,稳中有为。”这一比喻表明
A.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B. 动者恒动,静者恒静
C. 动即是静,静即是动 D. 方静方动,方动方静
6. “脑子决定步子”、“思路决定出路”是许多成功者的经验之谈。这主要强调了
A.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B.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C.意识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 D.意识可以决定物质
7. 歌德说:“知之尚需用之,思之尤应为之。”其中的“知之尚需用之”强调
A.用是知的源泉 B.知以用为动力 C.用是知的目的 D.知是用的结果
8. 近年,各级政府部门为了加强与群众的密切联系和沟通,利用互联网开设了“政务微博”,即时、广泛地发布政务信息,积极回应民众关切的问题。这一做法体现了
A. 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不具备客观性
B. 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C. 事物之间的联系构成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
D. 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9.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指出,养成勤正衣冠的习惯,能有效避免“积羽沉舟,群轻折轴”。和“积羽沉舟,群轻折轴”蕴含相同哲理的是
A. 自高必危,自满必溢 B. 堤溃蚁穴,气泄针芒
C. 刮骨疗毒,壮士断腕 D.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10. 人人渴望公平,但是,在现实世界中找不到绝对的公平。因此,有人说,公平是理性,不公平是训练场。“只有经过训练才能努力争取从不公平到公平”的观点主要体现
A. 矛盾双方总是向各自对立面转化 B. 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是绝对的
- 5 -
C. 矛盾统一性是对立性的前提 D. 矛盾双方的转化是有条件的
11. 五四运动孕育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这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这句话蕴涵的哲理是
A.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B.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
D.矛盾的特殊性通过普遍性表现出来
12. 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不会改变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性质。这一论断的哲学依据是
A.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决定的 B.事物的性质主要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
C.矛盾的次要方面影响事物的性质 D.矛盾双方是相互依赖、相互贯通的
13. 观念变革是改革的先导,改革的第一步应该是转变观念。这一认识的依据是
A.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B.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C.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 D.社会历史由社会发展规律决定
14. “宁要不完美的改革,不要不改革的危机”,这是因为
A.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B.改革作为实践活动可以解决所有社会矛盾
C.只要改革就能促进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D.改革使生产力适应生产关系,经济基础适应上层建筑
15.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亿万农民完成六大创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村民自治、农民工进城、专业合作社、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这说明人民群众是
A.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B.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C.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D.改革开放的领导力量
16.奥运会是整个世界人民共同的伟大节日,这不仅仅因为奥运会是展现人们体能的舞台,更主要的是产生了伟大的奥运精神,并不断地赋予它新的内容,由此可见
A. 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文化和发展文化 B. 体育活动和文化活动是没有区别的
C. 文化包括语言、文字等非意识形态部分 D. 文化是体育活动的派生物和附属品
17. 有人把知识经济时代的国家划分为“脑袋国家”和“躯干国家”。“脑袋国家”通过生产和输出知识支配“躯干国家”,“躯干国家”受“脑袋国家”的控制与盘剥。这启示我们
A. 我国的文化已成为物质的一个重要方面
B. 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心
C. 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相互决定
D. 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
18. “竖大拇指”在北美一般被认为是“做得好”的意思,但在澳大利亚成了无礼的肢体语言;吃面条时发出声音,日本人和韩国人觉得很正常,而英国人可能感到不舒服。这类现象表明
A.各地的文化几乎没有共同性 B.不同国家的文化的优劣高下十分明显
C.发达国家的文化优于发展中国家 D.同一行为在不同文化中会有不同含义
19. 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这突出表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是
A.深远持久的 B.永恒不变的 C.积极主动的 D.消极被动的
20.文化氛围看不见、摸不着,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人们。下列这首诗中体现的道理与之相对应的一句是
A.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B.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 5 -
C.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D.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二、选择题Ⅱ(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21. 列宁把唯心主义哲学称为“不结果实的智慧之花”,是因为
①唯心主义不包含任何合理的思想 ②唯心主义夸大了意识的作用
③唯心主义不能正确指导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 ④唯心主义总与形而上学结合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③④
22.荀子指出:“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①改造客观规律受主观因素制约 ②要尊重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③自然界先于人类社会而存在 ④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23.中国的时空观念与古代农民的农舍和劳作有关,农舍是他们的生活世界,他们从农舍得到空间观念。“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他们由农舍中出入而得到时间观念。这表明
①中国早期的时空观念来源于主观想象 ②中国早期的时空观念是农业文明的产物
③时空观念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④时空观念对社会生活起了决定性作用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24. 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认识永无止境”主要是因为
①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的特点 ②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
③作为认识的基础实践是不断发展的 ④认识的对象是无限变化着的物质世界
A. 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25. “幸福指数”是一个综合的主体感受反应的集束指标,其中单一元素的突进,也许在提升幸福感上的作用并不明显,而某单一元素的塌陷却常会给幸福感带来滑坡效应。这表明
①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②整体功能一定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③关键部分一定条件下对整体起决定作用 ④部分的变化必然推动整体的发展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26. 右图漫画《救援》(作者:范军)中的失败结果说明
①被救者忽视了救援者之间矛盾的斗争性
②被救者忽视了“救与被救”之间矛盾的同一性
③救援者要着眼于整体,立足全局
④救援者要重视局部,抓关键环节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7.科学理论并非一成不变:一旦有了更好的解释,旧理论就需要修正。科学家随时准备改变自己的信念,并与观察、实验中获取的数据保持一致,这并不是他们的弱点,相反,这正是他们的力量所在。这说明
①科学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②旧的科学认识对科学发展没有借鉴作用
③科学家的信念是科学发展的根本动力 ④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8. 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对我国
- 5 -
①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导向作用 ②人民群众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引导作用
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指导作用 ④深化改革开放具有决定性作用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29. “重男轻女”本来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思想意识,是生产资料私有制财产继承关系的反映,但是到今天,这种思想依然残留在一些人的头脑里。这说明
①文化的发展总是落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②文化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并不完全同步
③文化可以脱离经济而存在 ④文化具有其自身的相对独立性、传承性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30. 清华大学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南京大学的“诚朴雄伟,励学敦行”、北京师范大学的“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等校训影响着一代代莘莘学子。这说明优秀文化能够
①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②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③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④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三、综合题(共3小题,共30分)
3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我国正处在转型期,经济社会发展中仍有不少薄弱环节,民生领域欠账很多,人均财政收入少,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一定差距。这就要求更需合理安排财政支出,让老百姓更多地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
运用系统优化的观点,说明我国政府应如何合理安排财政支出。(10分)
3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年来,钢铁、水泥、电解铝等高消耗、高排放行业产能严重过剩,且呈加剧之势。这不仅加大了资源环境压力,更是严重阻碍了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此,国务院要求:把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根据不同行业特点,分业施策,切实“消化一批、转移一批、整合一批、淘汰一批”过剩产能。
简要说明材料中国务院的要求是怎样做到“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的?(8分)
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某快递公司在大学校园发布了“梦想速达未来”校园招聘简章。岗位要求: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优秀的学习能力、良好的团队协作意识与沟通能力,英语四级以上,服从全国分配优先,坚持尊重、团结、认真、奉献的核心价值观。
结合材料,分析该公司岗位要求对大学生实现人生价值的启示。(12分)
命题老师:金涛 审题老师:朱海亮
- 5 -
温州中学201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政治答案(理科)
一、选择题Ⅰ(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D
D
D
D
A
C
C
B
B
D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C
B
A
A
B
A
D
D
A
B
二、选择题Ⅱ(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B
C
C
A
B
A
B
D
D
D
三、综合题(共3小题,共30分)
31.
①综合考虑财政支出,着眼于财政支出的整体性,统筹财政各环节各领域的支出;②注重遵循财政支出内部的有序性,促使财政支出向薄弱环节和民生领域倾斜,形成良好的经济运行秩序;③注重财政支出内部结构的优化走向,不断优化组合影响财政支出的各要素,以实现财政支出的更大功能。
(注:回答出一点得3分,两点得6分,三点得10分)
32.
①把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坚持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4分)②根据不同行业特点分业施策,切实“消化一批、转移一批、整合一批、淘汰一批”过剩产能,坚持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4分)
33.
①该公司岗位要求坚持奉献的核心价值观,表明人只有在奉献社会的实践中才能创造价值和实现价值。(4分)②该公司岗位要求良好的团队协作意识、服从全国分配优先等,表明人的价值只能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4分)③该公司岗位要求较高的学历、较强的学习努力和沟通努力等,坚持尊重、团结、认真、奉献的核心价值观,说明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正确价值观的指引,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全面提高个人素质。(4分)
-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