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六中2015-2016高二语文10月月考试题(有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哈六中2015-2016高二语文10月月考试题(有答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7届10月月考 语文试题 ‎ ‎ 时间:80分钟 分值:100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关于月饼的起源,有一种说法,早在殷、周时期,江浙一带就有一种纪念太师闻仲的边薄心厚的“太师饼”,这是我国月饼的始祖。但中秋吃月饼的习俗究竟源于何时?至今仍有不同观点。比较流行的说法有祝捷说、杨贵妃说和抗元说。‎ 一种说法是,月饼起源于唐朝军队祝捷食品。唐朝初年,大将军李靖征讨突厥,八月十五凯旋而归。当时有经商的西域商人向唐朝皇帝献饼祝捷。高祖李渊接过华丽的饼盒,拿出圆饼,笑指空中明月说:“应将胡饼邀蟾蜍。”说完把饼分给群臣一起吃。此后,吃月饼成为每年的习俗。‎ 还有一种说法,把杨贵妃也牵扯了进来。有一年中秋之夜,唐玄宗和杨贵妃赏月吃胡饼时,唐玄宗嫌“胡饼”名字不好听,杨贵妃仰望皎洁的明月,心潮澎湃,随口而出“月饼”,从此“月饼”的名称便在民间逐渐流传开来。‎ 而带有神秘色彩的当属抗元说。元代,朱元璋领导汉族人民反抗元朝暴政,约定在八月十五日这天起义,以互赠月饼的办法把字条夹在月饼中传递消息。后来,朱元璋终于推翻元朝政权,成为明朝的开国皇帝。此后,吃月饼便成为一种官方倡导的民俗。‎ 实际上,南宋的吴自牧《梦粱录》一书中,已有“月饼”一词。在此前的北宋,皇家中秋节的食谱中记载一种“宫饼”,民间俗称为“小饼”、“月团”,苏东坡有诗云:“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怡。”这是否就是月饼,现在已难以考证。‎ 到明代,民间中秋吃月饼的记载不少,这表明了当时的一种流行。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览记》记载:“八月十五日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当时,心灵手巧的饼师,把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作为食品艺术图案印在月饼上,使月饼成为更受人们青睐的中秋佳节的必备食品。‎ 清代,关于月饼的记载就多起来了,月饼的制作工艺有了较大提高,品种也不断增加。清代诗人袁景澜有一首颇长的《咏月饼诗》,其中有“入厨光夺霜,蒸釜气流液。揉搓细面尘,点缀胭脂迹。戚里相馈遗,节物无容忽……儿女坐团圆,杯盘散狼藉”等句,从月饼的制作、亲友间互赠月饼到设家宴及赏月,叙述无遗。‎ 历经上千年的积淀,今天的月饼,通过材料、皮质的选择,使月饼具有特殊的地域风味,已经形成了广式、京式、苏式、潮式等不同风味的月饼。‎ 有专家指出,真正的传统中国月饼,能够从八月十五保存到正月初一还不腐坏。这是为了让八月十五不能及时赶回家的亲人吃上月饼,并且制作过程中还要用到十年以上的陈猪油等,有一系列复杂的方法,所以月饼久放不坏并不是常人所理解的防腐剂超标。‎ 除了传统的月饼,冰皮月饼、水晶月饼、冰淇淋月饼等新花样和口味则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市场上,并更多地被年轻人所接受。‎ ‎(节选自《北京日报》)‎ ‎1.关于中秋吃月饼起源的传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初大将军李靖征讨突厥,八月十五凯旋而归,一位商人送来圆饼庆祝,高祖李渊分给众人吃,并笑指空中明月说了一句话,中秋吃月饼的习俗由此开始。‎ B.唐玄宗和杨贵妃赏月吃胡饼时,唐玄宗嫌“胡饼”名字不好听,杨贵妃见月而改名“月饼”。‎ C.朱元璋抗元朝起义,约定在八月十五日这天,以互赠月饼来传递消息。后来朱元璋推翻元朝,吃月饼的习俗也由此流传开来。‎ D.早在殷、周时期,江浙一带就有一种纪念太师闻仲的边薄心厚的“太师饼”,这是中秋吃月饼的一种说法。‎ ‎2.下列各项的表述和原文不符的一项是 - 8 -‎ A.清代诗人袁景澜的《咏月饼诗》中的一些诗句详细地记叙了月饼制作、亲友间互赠,以及设家宴及赏月的全过程。‎ B.关于中秋吃月饼的习俗究竟源于何时的问题,人们还没有统一的认识,现在比较流行的说法有三种。‎ C.月饼在北宋宫廷食谱中就有记载,而且苏轼的诗词中也提到了月饼,可见月饼一词在当时已非常流行。‎ D.现在除了传统的月饼,冰皮月饼、水晶月饼、冰淇淋月饼等新花样的月饼不断出现,并更多地受到年轻人的青睐。‎ ‎3.下列各项对原文所做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专家指出,真正的传统中国月饼,能够从八月十五保存到正月初一还不腐坏。这是由于月饼中使用了陈猪油的缘故。‎ B.南宋的吴自牧《梦粱录》一书中,已有“月饼”一词。由此可以推知,“月饼”一词应该出现在《梦梁录》一书写成之前。‎ C.现在的月饼,由于材料、皮质选择的不同,使月饼具有特殊的地域风味,已经形成了广式、京式、苏式、潮式等不同风味的月饼。‎ D.在明朝,关于民间中秋吃月饼的记载有很多,这表明中秋吃月饼这种习俗在当时已开始流行。‎ 二、文言文阅读(共计19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4~7题 终军,字子云,济南人也。少好学,以辩博能属文闻于郡中。年十八,选为博士弟子。至府受遗,太守闻其有异材,召见军。甚奇之,与交结。军揖太守而去,至长安上书言事。武帝异其文,拜军为谒者给事中。‎ ‎ 元鼎中,博士徐偃使行风俗。偃矫制①,使胶东、鲁国鼓铸盐铁。还,奏事,徙为太常丞。御史大夫张汤劾偃矫制大害,法至死。偃以为春秋之义,大夫出疆,有可以安社稷存万民,专之可也。汤以致其法,不能诎其义。有诏下军问状,军诘偃日:“古者诸侯国异俗分,百里不通,时有聘会之事,安危之势,呼吸成变,故有不受辞造命专己之宜;今天下为一,万里同风。偃巡封域之中,称以出疆,何也?且盐铁,郡有余臧,国家不足以为利害,而以安社稷存万民为辞,何也?”又诘偃:“胶东南近琅邪,北接北海,鲁国西枕泰山,东有东海,受其铁盐。偃度四郡口数田地,率其用器食盐,不足以并给二郡也?而直矫作威福,以从民望,干名采誉,此明圣所必加诛也。”偃穷诎,服罪当死。上善其诘。‎ ‎ 初,军从济南步入关,关吏予军编②。军问:“以此何为?”吏曰:“为复传③,还当以合符。”军曰:“大丈夫西游,终不复传还。”弃繻而去。军行郡国,所见便宜④以闻,还奏事。上甚悦。‎ ‎ 当发使匈奴,军自请曰:“军无横草⑤之功,得列宿卫,食禄五年。边境时有风尘之警,臣宜被坚执锐,当矢石,启前行。驽下不习金革之事,今闻将遣匈奴使者,臣愿尽精厉气,奉佐明使,画吉凶于单于之前。臣年少材下,孤于外官⑥,不足以亢一方之任,窃不胜愤懑。”上奇军对,擢为谏大夫。南越与汉和亲,乃遣军使南越,说其王,欲令入朝,比内诸侯。军自请:“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军遂往说越王,越王听许,请举国内属。越相吕嘉不欲内属,发兵攻杀其王及汉使者,皆死。军死时年二十余,故世谓之“终童”。‎ ‎ (选自《汉书》)‎ 注:①制,帝王的命令。②编,用作通行证的帛。③传,凭证。④便宜,利益、好处。⑤横草,使草倒下。⑥孤于外官。孤,远;外官,指使者之职。‎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以辩博能属文闻于郡中 属:写作 ‎ B.还,奏事,徙为太常丞 徙:提拔 - 8 -‎ ‎ C.而以安社稷存万民为辞 辞:托辞 ‎ D.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 致:送达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 A.军揖太守而去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 B.且盐铁,郡有余臧 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 C.为复传,还当以合符 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 D.乃遣军使南越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A.终军年少时以好的口才闻名,武帝认为他的文章写得不同一般,他的能言善辩在驳斥徐偃狡辩时得到了充分体现。‎ ‎ B.徐偃假托皇帝的命令,让胶东、鲁国一带熬盐炼铁,对张汤的弹劾巧言狡辩。终军审理此案,接连几次诘问.使徐偃理屈词穷。‎ ‎ C.皇上要派使者出使匈奴,终军阐述了自己的情况,表达了出使匈奴的愿望。皇上觉得他的话很不一般,就提拔他为谏大夫。‎ ‎ D.南越和汉朝和亲,终军请缨前往,由于越相吕嘉弑君篡位,越王以及汉朝使者,均被杀害,年仅二十多岁的终军也未能幸免。‎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军自请曰:“军无横草之功,得列宿卫,食禄五年。边境时有风尘之警,臣宜被坚执锐,当矢石,启前行。(5分)‎ ‎ ‎ ‎(2)臣年少材下,孤于外官⑥,不足以亢一方之任,窃不胜愤懑。”上奇军对,擢为谏大夫(5分)‎ ‎ ‎ 三、诗歌鉴赏(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①一水:亦作“二水”。‎ ‎8、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5分)‎ ‎ ‎ ‎9、“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6分)‎ ‎ ‎ 四、默写(12分)‎ ‎(1) ,鸟倦飞而知还。 ,抚孤松而盘桓。‎ ‎(2) ,彩彻区明, ,秋水共长天一色。‎ ‎(3)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 ,形影相吊。‎ ‎(4)《庄子,逍遥游》指出“ , ”就像倒在堂前洼地的一杯水,无法浮起一个杯子一样。‎ ‎(5)文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 , 。‎ - 8 -‎ ‎(6)《庄子·逍遥游》中举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共25分,共4小题)。‎ 喜事 契诃夫 那是夜里十二点钟。‎ 米佳•库尔达罗夫神色激动,披头散发,飞也似的跑进他父母的住宅,急急忙忙在各个房间里跑进跑出。他的父母已经躺下睡觉了。他的妹妹躺在床上,正好读到一本长篇小说的最后一页。他那些在中学里读书的弟弟们已经睡着了。‎ ‎“你从哪儿来?”父亲惊讶地说,“你怎么了?”‎ ‎“哎呀,你们别问了!我可再也没有料到!是啊,我再也没有料到!这……这简直叫人没法相信!你们再也意想不到!你们睁开眼睛看看吧!”‎ 他妹妹从床上跳下地,把被子裹在身上,走到哥哥跟前。‎ 那几个中学生醒过来了。‎ ‎“你怎么啦?你脸色都变了!”‎ ‎“我这是因为高兴,妈妈!要知道,现在全俄国都知道我了!全俄国呀!以前只有你们知道世界早有个十四品文官德米特里•库尔达罗夫,可是现在全俄国都知道了!妈妈!啊,天主!”‎ 米佳跳起来,在各处房间里跑来跑去,然后又坐下。‎ ‎“可是到底出了什么事呢?你说清楚呀!”‎ ‎ “你们生活得像野兽一样,可是报纸上有那么多值得注意的东西!要是发生一件什么事情,马上大家就都知道了,没有一件事能瞒住!我多么幸福啊!啊,天主!要知道,报纸上只登有名的人物的事情,可是现在一下子把我的事情也登出来了!”‎ ‎“你说什么呀?登在哪儿了?”‎ 父亲脸色发白。母亲看一眼圣像,在胸前画十字。中学生们跳下床,衣服也没披,只穿着短短的睡衣,走到他们哥哥跟前。‎ ‎“是啊!报纸上把我登出来了!现在全俄国都知道我了!妈妈,您把这张报纸留起来做个纪念!以后我们有空的时候把它拿出来读一下。您看看!”‎ 米佳从口袋里取出一张报纸来,递给父亲,伸出手指头戳一戳用蓝色铅笔勾出来的地方。‎ ‎“您念吧!”‎ 父亲戴上眼镜。‎ ‎“您倒是念啊!”‎ 妈妈看一眼圣像,在胸前画十字。爸爸嗽一嗽喉咙,开始念道:“十二月二十九日夜间十一时十四品文官德米特里•库尔达罗夫……”“你们看见了吧,看见了吧?往下念!”‎ ‎“……十四品文官德米特里•库尔达罗夫从小布龙纳亚街考齐兴大楼的酒店走出,业已喝醉……”‎ ‎“这就是我同谢敏•彼得罗维奇一起刚喝完酒。……一切都写得很细致!您继续念吧!往下念!你们听着!”‎ ‎“……业已喝醉,失足滑倒。当时有尤赫诺甫斯基县杜雷金诺耶村农民伊凡•德罗托夫赶雪橇一辆,停在附近。该文官恰巧倒在马旁,马即受惊,跳过库尔达罗夫身上,并拖住雪橇从该人身上轧过,沿街奔驰,雪橇上有乘客一名,乃莫斯科二等商人斯捷潘•路科夫也。后来该马由看门人拦住,库尔达罗夫起初不省人事,当即送往警察分局,由医师验伤。该人脑后撞伤……”‎ ‎“这是车杆碰了我的后脑壳,爸爸。往下念!您再往下念!”‎ ‎“……该人脑后撞伤,惟不严重。该项事故业已具文呈报,受伤人已予以治疗。”‎ ‎“医师叮嘱我用浸过凉水的毛巾压在我的后脑壳上。现在您念完了吧?啊?就是这样的!现在全俄国都传遍了这件事!您把报纸还给我!”‎ 米佳抓住那张报纸,把它叠起来,塞在口袋里。‎ ‎“我要跑到玛卡罗夫家去,拿给他们看一看。……‎ - 8 -‎ 另外还得拿给伊凡尼茨基一家人看一看,拿给娜达丽雅•伊凡诺芙娜、阿尼西米看一看。……我要去了!再见!”‎ 米佳戴上有帽章的制帽,神色得意,喜气洋洋,跑出门外,到街上去了。‎ ‎10(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父亲不是小说的主角,着墨不多,主要采用了神态描写和语言描写,体现了父亲对儿子的深切关心,也表达了父亲和儿子同样地无比激动喜悦的心情。‎ B.米佳将报纸上刊登自己的信息的地方用蓝色铅笔勾画出来,这是一个重要的细节描写,刻画了主人公的心理,突出了主人公的形象。‎ C.夜里十二点,父母及弟弟们已经睡觉了,而此时米佳还神色激动地来到父母的住宅,这足以表现米佳的亢奋之极的心情,也很巧妙地点题“喜事”。‎ D.“父亲脸色发白。母亲看一眼圣像,在胸前画十字。中学生们跳下床,衣服也没披,只穿着短短的睡衣,走到他们哥哥跟前”这一段描写,既表现了他们对米佳登报的惊喜,又为塑造主人公的形象起到了正衬的作用。‎ E.家里人都想知道事情的原委,但米佳迟迟不说,这里的情节设计对后文揭示谜底起到了张本的作用。‎ ‎(2).短篇小说大师契诃夫为这篇小说命名为“喜事”,有哪些含义及用意?(6分)‎ ‎(3).用简明的语言对小说的故事情节加以概括。(6分)‎ ‎(4).“文学是人学”即曹雪芹所言“人情练达即文章”。经典小说皆有经典人物,如“卡西莫多”“堂吉诃德”“高老头”“孙悟空”“林黛玉”“王熙凤”这些经典人物是经久不衰的,是能超越时空的。请根据上述观点,具体分析“米佳”这一人物形象,并说说这一形象在现实社会中的价值。(8分)‎ 六、基础知识(11——18题,每题3分,共计24分)‎ ‎11、下列各句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对这个问题,你说应这样,他说应那样,我真是莫衷一是。‎ B、凌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响起穿云裂石般的爆炸声,随着浓烟滚滚,火光映天。‎ C、孩子应该干可以干的事,要让他们自己去干,父母不要越俎代庖。‎ D、随着移动通讯的迅猛发展,手机单向收费政策呼之欲出 ‎1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哈尔滨承办过多届冰雪节,集比赛、旅游、经贸于一体,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成为国内外颇具影响的大型活动。 ‎ B.通过了高校的自主招生考试,是否就意味着可以十拿九稳地走入大学,王校长近日在学校接受采访时对此予以坚决否定。 ‎ C.当然,这出戏在展现了它艺术魅力的同时,也宣扬了因果报应等封建思想,因此,谁能否认这出戏也有消极影响呢? ‎ D.于丹自从在《百家讲坛》上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读了《论语》之后,民间掀起了阅读经典著作的高潮。 ‎ ‎1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灯笼与中国人生活息息相连, 。 。 。 。 ‎ ‎ 。 。花灯风气至此广为流行。 ‎ ‎①所以,过去每家每户都有姓氏灯,悬挂在屋檐下或客厅中,借以讨个口彩 ‎ ‎②不过,灯笼最让人遐思、期盼的,恐怕还是元宵节的花灯 ‎ ‎③庙堂中、房宇外,处处都有灯笼张挂。仔细推算,中国有灯是秦汉以后的事,有纸灯笼又可能是在东汉纸发明之后 ‎ ‎④元宵观灯的习俗起源汉朝初年,至唐开元年间,为庆祝国泰民安,乃扎结花灯,象征“彩龙兆祥,民阜国强” ‎ ‎⑤今天迎神赛会上,神明的阵头前仍有两盏大灯笼,就是这种习俗的延续 ‎ - 8 -‎ ‎⑥中国的灯笼,不仅是用以照明,它往往也是一种象征,因“灯”与“丁”语音相同,故灯意味着人丁兴旺 ‎ A.③⑥①⑤②④ B.①⑥③⑤②④ C.③⑤⑥①②④ D.①④⑥⑤②③‎ ‎14、下列各句中加线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帝乡不可期 期: 日期 B、今兹捧袂 捧袂:举起双袖作揖,指谒见阎公 C、腹犹果然 果然:很饱的样子 D、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夺: 强行改变 ‎15、下列各句中都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① 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② 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 ‎ ③ 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 ④ 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⑤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辨 ⑥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A、①②⑤⑥ B、②③④⑤‎ C、②④⑤⑥ D、③④⑤⑥‎ ‎16、下列各句中,加线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B、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 C、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D、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17、下列加横线词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或棹孤舟 ②乐琴书以消忧 ‎ ‎ ③目吴会于云间 ④屈贾谊于长沙 ⑤襟三江而带五湖 ⑥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⑦历职郎署 ⑧臣具以表闻 A ①③⑤/ ②④/ ⑥⑦⑧ B ①②/ ③⑤⑥/④⑦⑧‎ C ①②⑧/③⑤/④⑥⑦ D ①③⑦/②⑤/④⑥⑧‎ ‎18、下列文言句式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 例句:复驾言兮焉求 A、 奉晨昏于万里 B、 乐夫天命复奚疑 C、彼且奚适也 D、 之二虫又何知 - 8 -‎ ‎10月月考答案 ‎1.D ‎2.C ‎3.A ‎【解析】试题分析:‎ ‎1.这是讲月饼的起源,而非中秋吃月饼的起源。‎ ‎2.由“这是否就是月饼,现在已难以考证”可知“月饼”一词在当时并不一定真的出现过,更别说流行了。‎ ‎3.不腐坏的原因很多,不能只归于陈猪油,原文在用陈猪油前加了“并且”。‎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归纳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B(调动官职)‎ ‎5.C(均为介词.拿,用。A.连词,表承接/连词,表转折。 B.连词,表递进,况且/副词,将要。D.副词,于是,就/副词,乃今/如今。)‎ ‎6.D(“越壬以及汉朝使者,均被杀害”不是“由于越相吕嘉弑君篡位”,而是由于“吕嘉不欲内属”。)‎ ‎7.军自请曰:“军无横草之功,得列宿卫,食禄五年。边境时有风尘之警,臣宜被坚执锐,当矢石,启前行。‎ ‎(1)终军主动请求出使说:“我没有点滴之功,却能够供职宫禁,值宿警卫,领取了五年的俸禄。边境不时有警报,臣子应当披上战甲,拿起武器,冲锋陷阵,在前面开路 ‎ ‎(2)臣年少材下,孤于外官,不足以亢一方之任,窃不胜愤懑。”上奇军对,擢为谏大夫。 ‎ ‎ 我年纪轻,才能低,不熟悉侍从官员以外的事,不能担当一方重任,私下很怨恨自己。”皇上认为终军的回答很出色,提拔他为谏大夫。‎ 附文言文译文:‎ ‎ 终军,字子云,济南人。年轻时喜好学习,凭着博阉善辩、会写文章,在郡中闻名。十八岁时,选为博士弟子。到郡府接受遣送,太守听说他有奇才,召见了终军,认为他确实奇异,与他结交。终军告别大守离郡,到长安上书论事。武帝认为他的文章很特别,拜终军为谒者,供职宫禁中。‎ ‎ 元鼎年间,朝廷派博士徐偃到国巡视风俗。徐偃假称受诏,让胶东、鲁固煮盐铸铁。返京后,汇报情况,调为太常丞。御史大夫张汤弹动徐偃假称受诏的大危害,按法是死罪。徐偃认为,《春秋》经义,大夫出国境,如果有可以安定国家保存万民的事情,可以自作主张。张汤能施加法律,却无法驳倒他。皇上有令让终军去审讯,终军反问徐- ri说:“古时候,各个诸侯国习俗不同,百里之外.消息不通,不时有朝见天子和参加盟会之类的事情,安危形势,瞬息万变,所以有未得到君主诏令允许就自作主张的道理;现在天下统一,万里风俗栩同,你在汉朝的国境内巡视,却说是出疆,什么道理?再说盐铁,各郡均有储蓄,你让二国煮盐铸铁,国家不值得当作大事,你却用安定国家保存万民为托辞,为什么?”又反问徐偃说:“胶东南近琅琊,北接北海,鲁国西靠泰山,东有东海,从四郡得到盐铁,徐偃你估计四郡的人口田地数目,日常的用具器物食盐,不够用来同时供给二郡国吗?竟然假称受诏,自作主张,作威作福,顺从百姓心愿,沽名钓誉,这是圣明天子.须加以严惩的。”徐偃理屈辞穷,承认有罪该死。皇上认为他的反驳很好。‎ ‎ 当初,终军从济南出发,到长安为博士弟子时,进入函谷关,守关官吏给终军一个帛边做的符信。终军问:“要这干什么?”官吏说:“作为返回时的符信,回来要用这来合符的。”终军说:“大丈夫西游进京,最终也不会返回合符的。”丢下符信离开。终军巡视郡国,把他见到的对国家有好处的事情记下来,返回后上奏皇上,皇上很高兴。‎ - 8 -‎ ‎ 朝廷要派遣使者出使匈奴,终军主动请求出使说:“我没有点滴之功,却能够供职宫禁,值宿警卫,领取了五年的俸禄。边境不时有警报,臣子应当披上战甲,拿起武器,冲锋陷阵,在前面开路。但因我能力低下,不会打仗,不能为国驰骋疆场。现在听说要派遣使者出使匈彀,我希望竭尽智谋精力,辅助使者,针对单于出谋划策,趋吉避凶。我年纪轻,才能低,不熟悉侍从官员以外的事,不能担当一方重任,私下很怨恨自己。”皇上认为终军的回答很出色,提拔他为谏大夫。‎ ‎ 南越与汉朝和亲,朝廷就派终军出使南越,说服南越王,想让他入朝,与境内诸侯同等看待。终军主动请求说:“希望领取长绳子,一定要把南越王捆绑起来,带到朝廷。”终军于是前往说服南越王,南越王听从,请求将全国归属汉朝。南越的丞相吕嘉不想归属汉朝,出动军队攻杀南越王,南越王与汉使臣都被害。终军死时,才二十多岁,所以世人称为他“终童”。‎ ‎8、【答案】(1)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寄寓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废的感慨。 9、比喻。①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②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忧国忧君忧民。 【解析】(1)颔联“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抓住关键词“吴宫、晋代”,可知写的是南京作为六朝古都时的情况。颈联“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抓住关键词“山、青天、水、白鹭洲”可知写的是南京的自然景色。前一句是昔,后一句是今,目的显而易见,古今对比,抒发作者古今兴亡盛衰之感。(2)结合作者经历及诗歌内容,可以推知是比喻的修辞手法,“浮云”比成那些蒙蔽君王的奸邪小人,遮住了自己望长安,自己不得见长安,自然不会被统治者所重用。‎ 文学类文本10(1)、AD(A父亲应为惊呆,D应为反衬,家人的心理是惊恐,情感跟米佳是相反的。)‎ ‎(2)、含义:一是以主人公米佳的身份,自己登报为全俄国所知,视为喜事。二是以旁观者的身份视之为丑事。(2分)‎ 用意:前者为点题和小说的中心事件(“线索”亦可),后者为反衬,与之形成鲜明的对比。(4分)‎ ‎(3)、开端:米佳深夜因极度亢奋闹腾家人。‎ 发展:米佳向家人炫耀自己登报了。‎ 高潮:米佳的父亲读报。‎ 结局:米佳不顾夜深跑向大街。‎ ‎(4)、要点:作者塑造的米佳是虚荣心强,急于出名,不知自尊的人。(2分)‎ 联系点:这种人在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有,你重联系今天那些为了出名而不知自尊甚至卑鄙者,还要指出这种人对社会风尚的影响。(6分)‎ ‎11、C ‎12、C(A.搭配不当,“集比赛、旅游、经贸于一体”前补上“冰雪节”;B.表意不明,前面提及“是否”两点,“对此予以坚决否定”,“此”指代不明;D.另起炉灶,把“于丹”放在“自从”后。)‎ ‎13、A(③中的“处处”对应首句“息息相关”;⑥与①构成因果关系,①中的“口彩”对应⑥中的“人丁兴旺”;①的“过去”和⑤的“今天”按照时间顺序排列,⑤中的“这种习俗”指代前文;②是在灯笼中突出“元宵节的花灯”的特殊地位;④承接上句的“元宵花灯” 加以展开。)‎ ‎14——18 ACADA - 8 -‎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