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师大附中2013-2014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附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陕师大附中2013-2014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附答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陕西师大附中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年级语文《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试题 ‎ ‎(满分120分,时间120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21分)‎ ‎1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3分)‎ A. 彭蠡口(lí)   扁舟(piān)   涕泗(sì)     烽燧(suí)‎ B. 烽火矶(jī)   碣石(jié)    皓腕(hào)    葭苇(jiā)‎ C. 燎 沉香(lǎo)  剡溪(shàn)   澹澹(dàn)    小楫(jí)‎ D. 玉簟秋(diàn) 天台山(tái)  北渚(zhǔ)    垓下(hài)‎ ‎2 、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都正确的是(    )(3分)‎ A. 箜候      上溯     雕栏玉砌     疱丁解牛 B. 花钿      瀛洲     云销雨霁     钟鼓撰玉 C. 城阙      修茸     捣衣砧上     訇然中开 D. 衰鬓      踯躅     渔阳鼙鼓     轻歌曼舞 ‎3 、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信造化之尤物也     造化:自然界 B. 李凭中国弹箜篌     中国:国都之中 C. 我欲因之梦吴越       因:依据 D. 燎沉香,消溽暑     溽暑:酷暑 ‎4 . 下列各句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 A .幸福村拆迁改造工程 进行正酣,挖掘机昼夜不停工作,整个村庄石破天惊。‎ B .如果一般读者不认为我的这本小册子言不及义,编辑出版工作者又觉得它有可借鉴之处,那么我就心满意足了。‎ C. 几年前,学界几乎没有人不对他的学说大加挞伐,可现在当他被尊奉为大师之后,移樽就教的人简直要踏破他家的门槛。‎ D. 有人认为天才之作总是合天地之灵气,妙手偶得,据说《蓝色多瑙河》就是作者在用餐时灵感一来随手写在袖口上的。‎ ‎5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 .新婚姻法对房产权属这样解释:不管婚前婚后,如果由父母出资买的房子,登记在自己子女名下的,则认定为个人财产,不属于夫妻共同财产。‎ B .曾经的冠军球队居然屡遭败绩,直到科比连续四场砍下40+的疯狂得分,开赛以来一直受伤病困扰下的湖人队才逐渐找到了往日总冠军的感觉。‎ C .荞麦具有降低毛细血管脆性、改善微循环、增加免疫力的作用,可用于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中风发作等疾病的辅助治疗。‎ D .马克·扎克伯格,Facebook的创始人,被人们冠以“盖茨第二”。他拥有135亿美元的身家,也是全球最年轻的自行创业亿万富豪。‎ ‎6 、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3分)‎ 北京2008年奥运会会徽的正式名称是“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中国印既是中国的,又是世界的;既是传统的,又是创新的。              把庄严和浪漫的情感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① 它以端庄的“中国红”为底色 ‎ - 15 -‎ ‎② 配以拉丁字母、阿拉伯数字和奥运五环图 ③ 富有新意地运用这套中国笔墨写出古朴与现代气息相融合的“Beijing2008” ④ 它采用中国特有的印章形式 ‎⑤ 融合了中国传统的书法、绘画、篆刻等古老艺术 A.④②①⑤③     B.①⑤③④②     C.①②⑤④③    D.④①⑤③②‎ ‎7 、下面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李贺,唐代诗人。其诗作想象丰富,立意新奇,用词瑰丽, 世人称他为 “ 诗鬼”。《李凭箜篌引》《雁门太守行》都是他的作品。‎ B .欧阳修是宋代散文文风的创立者。他提倡学习韩愈的文章,但不刻意模仿。他的创作代表了宋代散文的最高成就。‎ C .李煜,南唐中主李璟之子,史称“李后主”。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词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其感怀故国的名词《虞美人》作于南唐覆亡之前。‎ D .“词”,原名“曲子词”。起源于唐初,所配的音乐是燕乐,是一种供宴会演奏的音乐。它在体制上和诗有很大的区别。‎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 严助,会稽吴人,严夫子子也,或言族家子也。郡举贤良,对策百余人,武帝善助对,由是独擢助为中大夫。后得朱买臣、吾丘寿王、司马相如、主父偃、徐乐、严安、东方朔、枚皋、胶仓、终军、严葱奇等,并在左右。是时,征伐四夷,开置边郡,军旅数发,内改制度,朝廷多事,屡举贤良文学之士。公孙弘起徒步,数年至丞相,开东阁,延贤人与谋议,朝觐奏事,因言国家便宜。上令助等与大臣辩论,中外相应以义理之文,大臣数诎。其尤亲幸者,东方朔、枚皋、严助、吾丘寿王、司马相如。相如常称疾避事。朔、皋不根持论①,上颇俳优②畜之。唯助与寿王见任用,而助最先进。‎ ‎    建元三年,闽越举兵围东瓯,东瓯告急于汉。时,武帝年未二十,以问太尉田 蚡 。 蚡 以为越人相攻击,其常事,又数反复,不足烦中国往救也,自秦时弃不属。于是助诘 蚡曰:“患力不能救,德不能覆,诚能,何故弃之?且秦举咸阳而弃之,何但越也!今小国以穷困来告急,天子不振,尚安所诉,又何以子万国乎?{C}{C}{C}”上曰:“太尉不足与计。吾新即位,不欲出虎符发兵郡国。”乃遣助以节发兵会稽。会稽守欲距法,不为发。助乃斩一司马,谕意指,遂发兵浮海救东瓯。未至,闽越引兵罢。‎ ‎    助侍燕从容,上问助居乡里时,{C}{C}{C}助对曰:“家贫,为友婿富人所辱。”上问所欲,对愿为会稽太守。于是拜为会稽太守。数年,不闻问。赐书曰:“制诏会稽太守:君厌承明之庐,劳侍从之事,怀故土,出为郡吏。会稽东接于海,南近诸越,北枕大江。间者,阔焉久不闻问,具以《春秋》对,毋以苏秦从横。”助恐,上书谢称:“《春秋》天王出居于郑,不能事母,故绝之。臣事君,犹子事父母也,臣助当伏诛。陛下不忍加诛,愿奉三年计最③。”诏许,因留侍中。有奇异,辄使为文,及作赋颂数十篇。 (节选自《汉书 • 严助传》)‎ ‎【注释】①不根持论:不能坚持根本原则。②俳(pái)优:演滑稽戏的艺人。③计最:地方政府上报朝廷的官员考核。‎ ‎8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  一 项是 (    )(3分)‎ ‎   A .上颇俳优畜之        畜:通“蓄”,储备   ‎ ‎   B .于是助诘蚡曰        诘:责问,反问 ‎   C .自秦时弃不属        属:隶属   ‎ ‎   D .阔焉久不闻问        阔:阔气,富裕 - 15 -‎ ‎9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严助“贤良”的 一组是(    )(3分)‎ ‎   ①郡举贤良,对策百余人 ‎②武帝善助对,由是独擢助为中大夫 ‎   ③征伐四夷,开置边郡 ‎④上令助等与大臣辩论,中外相应以义理之文,大臣数诎 ‎   ⑤会稽守欲距法,不为发 ‎   ⑥有奇异,辄使为文,及作赋颂数十篇 ‎   A .①②⑤    B.②④⑥    C.①③⑥    D.③④⑤‎ ‎10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   A .严助在人才选拔中因善于对策而受到皇上的信任和重用,在当时,严助是特别被皇上看重的贤良人士之一。‎ ‎   B .东方朔、枚皋因不能坚持根本原则,皇上有点把他们当作俳优看待。这正与严助的被重用形成鲜明对照。‎ ‎   C .在救援东瓯问题上,严助与太尉发生了分歧。皇上派严助调来会稽之兵,闽越之兵猝不及防纷纷撤退。‎ ‎   D .严助向武帝申请回乡做了会稽太守,因几年没有他的消息,武帝有所责备。严助惶恐谢罪,得到武帝宽饶,且被留在武帝身边。‎ ‎11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  (1) 唯助与寿王见任用,而助最先进。(4分)                                                                ‎ ‎  (2) 今小国以穷困来告急,天子不振,尚安所诉,又何以子万国乎?(6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0分)‎ ‎12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2题。‎ 京口月夕书怀旅夜书怀②‎ ‎(南宋)林景熙①     (唐)杜甫 山风吹酒醒,秋入夜灯凉。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万事已华发,百年多异乡。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远城江气白,高树月痕苍。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忽忆凭楼处,淮天雁叫霜。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注】①作者老家在温州平阳,此诗是他转徙京口时的感怀之作,当作于宋亡之后。②这首诗是作者离开成都草堂后在渝州(今重庆)一带飘泊时所写。‎ ‎(1)结合诗句分析《京口月夕书怀》是如何表现“凉”的?(4分)‎ ‎(2)请结合诗句分析《京口月夕书怀》和《旅夜书怀》两诗中作者情感的相似之处。(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8分)‎ ‎13 、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江流宛转绕芳甸,               ;空里流霜不觉飞,                。(《春江花月夜》)‎ ‎(2)熊咆龙吟殷岩泉,________________。(《梦游天姥吟留别》)‎ ‎(3)问君能有几多愁,                。(《虞美人》)‎ ‎(4)               ,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5)               ,千金散尽还复来。(《将进酒》)‎ ‎(6)               ,天涯霜雪霁寒宵。(《阁夜》)‎ - 15 -‎ 三、现代文阅读(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林肯心中的鼓声   ‎ 木心 ‎①搬到曼哈顿,与林肯中心几乎接邻,听歌剧,看芭蕾,自是方便,却也难得去购票。‎ ‎    ②开窗,就可望见林肯中心露天剧场之一的贝壳形演奏台,那里每天下午、晚上,各有一场演出。废了室内的自备音响,乐得享受那大贝壳中传来的精神海鲜。节目是每天和每晚更换的:铜管乐、摇滚乐、歌剧清唱、重奏,还有时髦得名称也来不及定妥又变了花样的什么音乐。我躺着听,边吃边喝听,比罗马贵族还惬意。但夏季没过完,我已经非常厌恶那大贝壳中发出来的声音了:不想“古典”的日子,偏偏是柔肠百转地惹人腻烦;不想摩登的夜晚,硬是以火爆的节奏乱撞耳膜。不花钱买票,就这样受罚了。所以每当雷声起,电光闪,阵雨沛然而下,我开心,看你们还演奏不!‎ ‎    ③可惜不是天天都有大雷雨,只能时候一到,关紧窗子。如果还是隐隐传来,便开动自己的音响与之抗衡,奇怪的是,但凡抱着这样心态的当儿,就也听不进自选的音乐。可见行事必得出自真心,强求是不会快乐的。‎ ‎     ④某夜晚,灯下写信,那大贝壳里的频率叉发作了,看看窗外的天,不可能下雨,窗是关紧的,别无良策,管自己继续写吧……乐器不多,鼓、圆号、低音提琴,不三不四的配器……管自己写吧……‎ ‎    ⑤写不下去了——鼓声,单是鼓声,由徐而疾,疾更疾,忽沉忽昂,渐渐消失,突然又起翻腾,恣肆癫狂,石破天惊,戛然而止。再从极慢极慢的节奏开始,一程一程,稳稳地进展……终于加快……又回复严峻的持续,不徐不疾,永远这样敲下去,永远这样敲下去了,不求加快,不求减慢,不求升强降弱,唯一的节奏,唯一的音量……其中似乎有微茫的变化,变化太难辨识,却使听觉出奇地敏感,出奇的敏感的绝望者才能感觉到它。之后鼓声似乎有所加快,有所升强……后又加快升强,渐快,更快,越来越快,越来越快……快到不像是人力击鼓,但机械的鼓声绝不会有这“人”味,是人在击鼓,是个非凡的人,否定了旋律、调性、音色,各种记谱符号。这鼓声引醒的不是一向由管乐、弦乐、声乐所引醒的因素。人,除了历来习惯于被管乐、弦乐、声乐所引醒的因素之外,还却有非管乐、弦乐、声乐所能引醒的因素,它们一直沉睡着,淤积着,荒芜着,原始而古老。在尚无管乐、弦乐、声乐伴随时,这些因素出现于打击乐,在漫长的遗弃废置后,被今晚的鼓声所引醒,显得陌生新鲜。这非音乐的鼓声使我回到古老的蛮荒状态,更接近宇宙的本质。这鼓声接近于无声,最后仿佛只剩下鼓手一个人,而这人必定是遒强美貌、粗犷与秀丽浑然一体的无年龄的人——真奇怪,单单鼓声就可以这样顺遂地把一切欲望击退,把一切观念敲碎,不容旁骜,不可方物,把它们粉碎得像基本粒子一样分裂飞扬在宇宙中……‎ ‎    ⑥我扑向窗口,猛开窗子,鼓声已经在圆号和低音提琴的抚慰中作激战后的喘息,低音提琴为英雄拭汗,圆号捧上了桂冠,鼓声也就息去--我心里发急,鼓掌呀!为什么不鼓掌,涌上去,把鼓手抬起来,抛向空中,摔死也活该,谁叫他击得这样好啊!‎ ‎    ⑦我激动过分,听众是在剧烈鼓掌,尖叫……我望不见那鼓手,只听得他在扬声致谢……掌声不停……但鼓声不起,他一再致谢,终于道晚安了,明亮的大贝壳也转为暗蓝,人影幢幢,无疑是散场。‎ ‎    ⑧我懊丧地伏在窗口,开窗太迟,没有全部听清楚,还能到什么地方去听他击鼓,冒着大雨我也步行而去的。‎ ‎     ⑨ 我不能荏弱 ① 得像个被遗弃的人。‎ - 15 -‎ ‎    ⑩又不是从来没有听见过鼓声,我是向来注意各种鼓手的,非洲的,印度的,中国的……然而这个鼓手怎么啦,单凭一只鼓就使人迷乱得如此可怜!我承认他是个幸福的人,我分不到他的幸福。‎ ‎【注释】①荏弱:柔弱、怯弱。‎ ‎14. 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分)‎ ‎(1)我不能荏弱得像个被遗弃的人。‎ ‎(2)我承认他是个幸福的人,我分不到他的幸福。‎ ‎15. 文章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来描写鼓声?请简要分析。(6分)‎ ‎16 .林肯中心的鼓声唤起了“我”的哪些感性?请简要分析。(6分)‎ ‎17 .对林肯中心的演出,“我”表现出哪些情感变化?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四、作文(40分)‎ ‎1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 ‎    农夫养了一群羊。放牧时,他总是放声高唱:“我雪白的羊群啊,多么可爱……”可是,他的羊群里有一只黑羊。农夫为此感到遗憾,盘算着要卖掉黑羊:“这样我的羊群里就都是可爱的白羊了。”一天,在一场暴风雪中,农夫与羊群走散了。当暴风雪停息的时候,漫山遍野银装素裹,哪里还有羊群的影子?这时,四处寻找的农夫看到远处有一个晃动的小黑点,跑过去,果然是那只黑羊!其他的白羊也在那里。‎ 要求:1、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含意,选准角度,明确立意;2、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3、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 15 -‎ 陕西师大附中2013—2014学年度第 一 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年级语文《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答题纸:‎ ‎1 —10:选择题(3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选项 ‎ ‎ ‎ ‎ ‎ ‎ ‎ ‎ ‎ ‎ ‎ ‎ ‎ ‎ ‎ ‎ ‎ ‎ ‎ ‎ ‎11 、文言文翻译(10分)‎ ‎(1)                                                                 ‎ ‎                                                                     ‎ ‎(2)                                                                 ‎ ‎                                                                     ‎ ‎12 、 古代诗歌阅读(10分)‎ ‎(1)(4分)                                                          ‎ ‎                                                                      ‎ ‎                                                                     ‎ - 15 -‎ ‎(2)(6分)                                                          ‎ ‎                                                                     ‎ ‎                                                                      ‎ ‎                                                                     ‎ ‎13. 名篇名句默写(8分)‎ ‎( 1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17:现代文阅读(22分)‎ ‎14 、(4分)(1)                                                        ‎ ‎                                                                      ‎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6分)                                                            ‎ ‎                                                                       ‎ ‎                                                                     ‎ ‎                                                                       ‎ - 15 -‎ ‎17 、(6分)                                                            ‎ ‎                                                                     ‎ ‎                                                                     ‎ ‎                                                                     ‎ ‎                                                                      ‎ ‎18 、作文(40分)‎ - 15 -‎ 陕西师大附中2013—2014学年度第 一 学期 期末考试高二年级语文《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每题3分,共21分)‎ ‎1 、B ( A 彭蠡lǐ口、烽燧suì;C燎liǎo沉香D.天台(tāi)山垓gài下)‎ ‎2 、D( A 候—篌 疱—庖 B撰—馔 C.茸—葺)‎ ‎3 、D(溽暑:潮湿的暑气)‎ ‎4 、 A (A 原形容乐器声音,忽而高亢,忽而低沉,出人意外,有难以形容的奇境。后多比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用在此处对象不当;B及:涉及;义:正经的道理。指净说些无聊的话,没有一句正经的;C樽:古代盛酒器;就:凑近。端着酒杯离座到对方面前共饮,以便请教。比喻主动去向人请教。D 妙手偶得:技术高超的人,偶然间即可得到也用来形容文学素养很深的人,出于灵感,即可偶然间得到妙语佳作。)‎ ‎5 、A(B.句式杂糅,“被……困扰的”与“在困扰下的”杂糅;  C 项 搭配不 当 和 赘余,要 么 “ 具有……功能”,要 么 “ 有……作用” ,“增加”改 为 “增 强 ”, 删 掉“发 作 ”; D 项“冠以”缺少对应的中心宾语 )‎ ‎6 、A(这五个分句,依上下语境应先表现地域属性,即“中国的”、“世界的”,这便形成了④②的序列;再表现时代属性,即“传统的”、“现代的”、“创新的”,这便形成了①⑤③的序列;最后与下文的“庄严”、“浪漫”相承,表意连贯。)‎ ‎7 、A(B代表最高成就的是苏轼;C作于南唐覆亡之后。D词起源于隋代)‎ ‎ ‎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8 .D(阔:阔别,分别久)‎ ‎9 .B(①是说郡国荐举贤良,参加对策的有一百多人;③是说朝廷征伐四夷,开置边郡;⑤是说会稽太守想按法规拒绝(严助调兵)而不派兵。)‎ ‎10 .C(“皇上派严助调来会稽之兵,闽越之兵猝不及防纷纷撤退”不合文意。应该是会稽之兵还没到,闽越就引兵撤退了。原文“未至,闽越引兵罢”之句可作依据)‎ ‎11 .(1)只有严助与吾丘寿王被任用,而且严助最先被任用。(采分点:“唯”、“见”、“进”各1分,句意通顺1分)‎ ‎  (2) 现在小国因走投无路来告急求救,(如果)天子不救助,他们还能到哪里去求助,天子又凭什么来统治万国呢?(采分点:“穷困”、“振”、“安”、“子”各1分,句意通顺2分)‎ ‎【参考译文】‎ ‎    ‎ - 15 -‎ 严助是会稽吴县人,严忌的儿子,也有人说是严忌同族人的子弟。郡国荐举有才德的人,对答皇帝策问的有一百多人,武帝认为严助的对策好,因此只提拔严助一人为中大夫。后来又选拔了朱买臣、吾丘寿王、司马相如、主父偃、徐乐、严安、东方朔、枚皋、胶仓、终军、严葱奇等人,他们同在武帝身边。这时征伐周边少数民族,开置边郡,军队多次出动,对内改革制度,朝廷事务繁多,因此屡次选举有贤良文学之士。公孙弘起于平民(平民出身),几年官至丞相,开东阁,延请贤士同他一起商议国家事务,朝见到天子,乘便谈论对国家有利之事。皇上命严助等人与大臣{C}{C}{C}辩论,天子门客与公卿大夫彼此用义理文章互相对答,大臣们多次被驳倒。其中特别受皇上信任宠幸的是东方朔、枚皋、严助、吾丘寿王、司马相如。司马相如常常称病回避事情。东方朔、枚皋不能坚持根本原则,皇上有些把他们当作优伶进行储备的意思。只有严助与吾丘寿王被任用,而且严助最先被任用。‎ ‎    建元三年(前138),闽越出动军队围攻东瓯,东瓯向汉朝告急求救。当时武帝不到二十岁,就此事问太尉田 蚡 。田 蚡 认为,越人互相攻击,对他们来说是经常的事,而且他们对汉朝态度反复无常,不值得烦劳中国前去救援,从秦朝时就抛弃了那里,不隶属于中国。于是严助反问田 蚡 说:“只是担忧力量不够救援,德行不够覆盖,如果能够,为什么抛弃那里呢?况且秦朝连国都咸阳都抛弃了,哪里只是越地!现在小国因走投无路来告急求救,如果天子不救助,他们还能到哪里去求助,天子又凭什么来统治万国呢?”皇上说:“不值得与太尉商议。我刚即位,不想拿出虎符到郡国调兵。”于是派遣严助凭节杖到会稽调兵。会稽太守以严助没有调兵的虎符,想根据汉朝的法律拒绝,不派兵。严助就杀了一个司马,宣告汉武帝的意旨,于是出动军队从海上前往救援东瓯。还没到,闽越就引兵撤退了。‎ ‎    严助陪侍皇上闲谈,皇上问严助居住在家乡时的情况,严助回答说:“家里很穷,被富有的连襟欺辱。”皇上问他想要什么,回答说,希望当会稽太守。于是皇上授予他会稽太守的官职。过了好几年,武帝都没有听到称赞严助政绩的报告。皇上赐书说:“诏令会稽太守:你厌倦了宫廷,认为侍从之事劳累,思念故土,出京当了郡官。会稽东面连接大海,南面靠近诸越,北面靠长江。近来,阔别许久没有听到你的消息,把你的情况全部根据《春秋》经{C}{C}{C}义禀告我,不要使用苏秦的纵横之术。”严助非常害怕,上书谢罪说:“《春秋》载,天子出居郑国,是因为不能孝顺母亲,所以失去天子位。臣子侍奉君主,就好像子女侍奉父母一样,臣严助应该接受惩罚。陛下不忍心杀我,我希望亲自进京奉上三年的考绩。”诏令同意,他于是留在京城担任侍中。遇到奇异的事情,武帝就让严助写成文章,写成的赋颂有几十篇。‎ ‎ ‎ ‎(二)古代诗歌阅读(10分)‎ ‎(1) 此诗采用了双关(或虚实结合)的手法来写“凉”(2分):用“秋夜”、“山风”、江气写天气之凉(这是实写);用生白发、居他乡、忆霜天写心境之凉(这是虚写)。 (2分)‎ ‎(2)情感相似之处有:①都抒发了异乡飘泊沦落的悲凄之情,林诗中感叹自己“异乡”飘泊,杜诗用“天地一沙鸥”自况,自伤飘零;②都抒发了自己年老孤独的伤感之情,林诗中感怀自己“百年”之身独对夜灯,杜诗中以“平野阔”“大江流”反衬自己一叶小舟的孤苦伶仃;③都抒发了时光流逝的悲哀之情,林诗中有“华发”“百年”的哀伤,杜诗中以江水的奔流令人感受到时光的迅速消逝;④都抒发国家残破、自己一事无成的郁闷之情,林诗写在宋亡后,“万事已华发”‎ - 15 -‎ 流露了事事不如意的悲伤,这也是借酒浇愁的原因,杜诗结合兵荒马乱的时代背景,“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流露了未能施展政治抱负的不平。(1点2分,3点即可,须结合诗句解说)‎ ‎【诗歌鉴赏】‎ 第一首: 年老漂泊,是人生途中最难堪的境遇之一,尤其是在自己功业无成,国破家残之后,如果再碰上衰飒的秋天,面对衰败的景象,凄凉酸楚的情怀就难以抑制了。杜甫有句云:“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登高》)便是这种特殊的感情和典型环境相统一的范例。林景熙此诗在景物的描写上,颇有杜意。‎ 诗以“山风吹酒醒”开端,用“淮天雁叫霜”煞尾,略去了饮酒前的苦恼,也不写借酒浇愁的衷肠,只用酒醒后一刹那间的所见、所想、所忆来抒发郁结在胸中的愁绪,深得含蓄蕴藉之致。首联写初醒,山风、秋、夜、灯、凉都是室内所感觉到的。在这两句诗的背后,可以清晰地看见一位深夜对孤灯而闷坐的诗人形象。颔联是初醒时所想:“万事”而使生白发,可见事事皆不如意;百年又“多”在异乡,可见长期漂泊生涯之艰苦——这是全诗中最为明确地披露了作者心迹的两句,于此读者可以体会到诗人把含而不露的艺术手法运用得非常成功。颈联是所见。上句写平视,由于在夜晚,因而远城的方向只有一片“江气”;下句写仰望,因为天空云遮雾罩,所以树梢头唯存一点“月痕”——这里,作者用“江”、“白”、“痕”、“苍”等字把左右上下写得混沌一片,既符合当时的时令天气,又符合诗人酒方醒时朦胧的视觉,更符合他苍凉迷茫的内心世界,显示了作者驾驭语言的功力。尾联写所忆,是对白天登楼情景的回想。“雁”和“霜”同样是牵惹情思之物,末句以“雁叫霜”戛然而止,一方面是对饮酒前情绪的暗示,另一方面,这种“欲说还休”的写作方法可以启发读者不尽的遐想。‎ 这首诗以酒微醒时身边事物发端,继写清醒后对灯感怀,再写为摆脱苦闷而抬头时所见,又由仰首望天联想到入醉前登楼所见的水天一色的长淮,写得自然连贯、首尾完整。在手法的运用上,此诗采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来写“凉”:用“秋夜”、“山风”、江气写天气之凉,这是实写;用生白发、居他乡、忆霜天写心境之凉,这是虚写。此外,诗句结构特殊,也是这首诗的一个显著特点。比如第二、三、四、八各句,就都不是按照汉语句于的通常结构方式组成的。这种特殊句型的采用,不但能在有限的字句中汇入丰富的事物,使这些事物间产生各种巧妙的联系,而且使诗句摇曳多姿,形成一种峭拔清隽的风格。‎ ‎ ‎ 第二首 :首联用对起格,写自己夜晚独自行舟的孤苦之状。在细草绵延、微风吹拂的岸边,诗人独系高帆夜行之舟。在静夜停舟的寂寥江天里,羁旅之怀油然而生,不可遏止,不言愁而愁自见。‎ 颔联二句分承首联:岸上平野茫茫,群星遥挂如垂;舟前江涛滚滚.月影流动如涌。这两句气魄雄大,境界宏阔,与李白“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句法略同而工力悉敌。李诗只形容山与江,此二句则野阔星垂,江流月涌,共写四事,画面景物交织的多层次之感似更突出一些。这里不但对于人对景物的感觉的描写十分真切,而且通过这种描写突出了自然景观的鲜明特征。具体说来,因为“平野阔”,才显得星斗遥挂如垂,而用此“垂”‎ - 15 -‎ 字,又反衬出乎野之广阔;因“大江流”,所以江中月色似也滚滚如涌,而用“涌”字,又烘托出大江澎湃向前浪起千叠的气派。‎ 颈联二句,因夜景之广漠寂寥而起身世之深悲。第五句自谦,实乃自负。说名岂因文章而著,与作者另一首赠严武诗中“岂有文章惊海内”之句同慨。第六句自解,实乃牢骚。说自己失去官职是因为既老且病,似乎婉转自恨,其实是恨世。真正的情况是与时与事多忤。此意不直接说出,显得悲愤更深。仇兆鳌《杜诗详注》引旧注云:“名实因文章而著,官不为老病而休,故用岂、应二字。反言以见意,所云书怀也。”说得颇为中肯,可参考。‎ 末联即景自况,以沙鸥自比,自伤飘泊。自问自答,老怀悲凉之状愈加突出。广阔的“天地”,映衬一微小的“沙鸥”,愈显出自己飘零不遇的身世的可悲与可叹。这个比喻,与开篇的自白首尾相顾。“一沙鸥”呼应“独夜舟”,抒情主人公孤独流浪的形象完全凸现出来了。‎ ‎(三)名篇名句默写(8分)‎ ‎13 、(1) 月照花林皆似霰   汀上白沙看不见 ‎(2)栗深林兮惊层巅 ‎(3)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4)梦入神山教神妪   老鱼跳波瘦蛟舞 ‎(5)天生我材必有用 ‎(6)岁暮阴阳催短景 ‎ ‎ 三、现代文阅读(22分)‎ ‎14 、(1)①现场鼓手的演奏结束了,我因不能再次听到鼓声和听众一起疯狂而失落;②受到鼓声的鼓舞,我希望能过上一种新鲜有力的生活。( 每答出一点给1分,共2分。意思答对即可)‎ ‎(2)①鼓声让我相信,这个鼓手近于自然的,因而也是幸福的;②作为听众,我被鼓手的鼓声吸引,却不能分享他击鼓时的愉悦,这让我感到有些遗憾。( 每答出一点给1分,共2分。意思答对即可 )‎ ‎15 、①用排比的手法,表现鼓声的节奏和声音由缓转急、不断强化的过程;②用夸张的手法,表现鼓手技艺的高超,极大地渲染鼓声非凡的感染力;③用对比的手法,表现“我”的感情激动和失落的变化,以此突出对“我”的影响。( 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 ‎16 .①鼓声打破了“我”所习惯的管弦乐和声乐的表现方法,让“我”重新感受到打击乐的原始魅力;②鼓声唤醒了“我”精神中一直沉睡着、淤积着和荒芜着的因素,让“我”认识到它们的陌生和新鲜;③鼓声打破了欲望和观念的束缚,让“我”体会到重回自然的自由和幸福,表达了“我”寻求精神动力的愿望。( 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 - 15 -‎ ‎17 .① 初来曼哈顿,“我”对能够免费享受林肯中心丰富多样的音乐而感到舒心惬意;②不久,“我”对从林肯中心传出的、不合意愿却又不得不听的音乐感到痛苦和厌恶;③最后,“我”被林肯中心的鼓声所吸引,震撼,甚至为之疯狂。‎ ‎( 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 ‎【试题解析】‎ ‎14 、第一句话出现于文章的倒数第二段。这句话独立成段,蕴涵丰富,具有非常强的抒情色彩,只有从上下文的关系中才能体会其中的含意。理解这句话含意,首先要抓住其中的两个关键词语:一个是荏弱,一个是遗弃。为什么“我”会有荏弱和被遗弃的感觉?从字面上来看,前面并未涉及荏弱和被遗弃的问题,所以只能从上下文的文意来推断作者说这句话的意思。前文提供的线索有两个,一个是自己远远听到林肯中心鼓手现场演出时的情景,在倒数第四、第五段,作者详细地描写了自己听到鼓声时激动兴奋、难以自抑的心情,而当鼓声结束时,“我”懊丧地伏在窗口,甚至有了要冒雨追随鼓手的想法。这些关于情绪的描写表明鼓声对“我”的影响力是极其强大的。在第五段中,作者对鼓声印象的详细描述,表明“我”已经被鼓声所吸引,甚至忘却了自身的存在,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自由和幸福。鼓声给了“我”以强大的力量,也把我和宇宙自然融合为一体。作者说“我”的“荏弱”和“被遗弃”,是对“我”在鼓手演出结束之后的感觉的描述。“我”的荏弱和被遗弃,只能是相对于听鼓时的感觉而言的。这意味着,“我”刚才在鼓声中获得的新鲜力量,随着鼓手演出的结束,鼓声的停止而失去,经由听鼓前后的感觉对比,从而显现出“我”的荏弱和被遗弃。而结合前面作者所说的懊丧之情,表明他在感受到自身软弱的同时,也为失去刚被唤起的新鲜力量而深感失落和遗憾。结合自己对鼓声、鼓手的极尽赞美之意,对原始而古老的力量的极尽膜拜之情,这句话第二个难点在于理解“我不能”这个说法。“我不能”尽管在字面上是否定句式,但从具体的使用语境上来看,它表达的则是相反 的意思,它表达的不是“不能”,而是与“荏弱”和“被遗弃”相对而言的,一种经由鼓声鼓舞之后产生的对未来人生的期盼之情,蕴含着“应然”之意。所以,这句话需要从体验和价值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方面表达了“我”在听鼓前后的真实感受;一方面通过一种肯定性的语气表达出“我”对未来生活的盼望之情。‎ 第二句出现于文章最后一段最后一句,在文章中具有总结文章主题、提升思想的作用。理解这一句的难度在于对幸福的理解。幸福在这句话中有两个层面的意思:一个是击鼓者的幸福。第五段提供的信息表明,鼓手在击鼓时因为接近宇宙本质,接近自然而感受到幸福;一个是作为听鼓者的我的幸福。幸福是体验性的,每个人对幸福的感受和理解都是独特的,我听鼓声的幸福和鼓手击鼓时所感受到的幸福是不同的。在这种情况下,我只能从鼓声中感受到听觉的愉悦,而感受不到击鼓者击鼓时身心合一的幸福,所以“我分不到他的幸福”就是可以理解的了。幸福的两重含意决定了这句话的含意,“我承认他的幸福”,表明的是鼓手因接近宇宙本质而幸福的事实,而“我分不到他的幸福”则在表明听鼓和击鼓的幸福感不同的同时,也表明自己因无法分享鼓手击鼓的愉悦而深感遗憾,从而反衬出鼓手的魅力。‎ - 15 -‎ ‎15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语言表达技巧的分析和概括能力,考查内容主要出现在文章的第五段。掌握文章的修辞手法,主要看考生是否能够从文段中分析出最具有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法,按照大纲的要求进行归纳总结。修辞手法不是孤立的,它是配合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的需要来使用的。对于文段修辞手法的考查,可以遵循着思想由浅入深的规律进行梳理和总结。按照第五段描写鼓声的先后顺序,作者用了比较明显的排比手法,先是通过一组四字词语的使用,如“恣意癫狂,石破天惊,戛然而止”,表达了鼓声的震撼力,继之又重复运用“永远这样敲下去,永远这样敲下去了,不求加快,不求减慢,不求升强降弱,唯一的节奏,唯一的音量”的句式,强调鼓声的节奏感和纯粹感。作者运用排比,但同时又突出鼓声由缓转急的变化过程,强调鼓声加快升强的进程。作者对于鼓声的描写,不仅通过排比的方法,表达了鼓声的客观的声音效果,也表现了听鼓者的感情色彩,而为了进一步突出这个感情色彩,作者接着使用夸张的手法,表达了鼓声对“我”精神上的作用。作者想象这个鼓手是一个非凡的人,他用自己的技艺否定了人们习惯的音乐表达方式,使听众感受到了原始而古老的力量,想象着自己的精神和宇宙融为一体。作者甚至想象鼓手是一个无年龄的完美的人,他的力量可以把一切欲望和观念击碎。鼓手的非凡力量只有用在和平凡的对比中才能显现其超越性的力量,为了证明鼓声的这种超凡入化的能力,作者又在夸张的手法中加入了对比的手法,把鼓声视为无声,和人们习惯的音乐形式相对比,把鼓手的表演和一般演出相对比,表现了鼓手技艺的超绝和大音稀声之美。从鼓声到对鼓手击鼓的想象,再到宇宙本质的思考,作者沿着这个思路运用了上述手法,成功地表达了作者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整个认知过程。‎ ‎16 、本题考查的内容主要集中于第五段。与第 15 题不同的是,尽管材料同是源于第五段,但该题考查的重心不在形式上,而在考生对文段思想内容的分析、理解和归纳能力。该题的重心是感悟,其中既包括感受,也包括认识。感悟表达的只能是相对而言的东西,因此,回答该题的重心在于找到能够发现与人们习惯的感受和认识的不同之处。在第五段的后半部分提供了“我”的感悟内容。在这一部分,作品按照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的逻辑,表达了鼓声对自己精神上的影响。首先从音乐认知层面上,鼓声打破了“我”所熟悉的音乐形式,不经意间就吸引了“我”的注意,让“我”感受到了打击乐的原始魅力。其次从心理层面,鼓声让“我”感受到了习惯意识层面之下被埋藏着的因素,尽管这些因素很难用语言表达出来,但这却让“我”认识到这些因素的实际存在,与现代人充满欲望的现实相比,这种力量显得陌生而新鲜。最后,在科学的层面,作者运用了现代量子力学的理论,或者是佛教的认识论,把人的经验现象视为观念和欲望的表现形式,鼓声打破了古典物理学观念,打破了心理和物理之间的界限,使人意识到超越经验现象的宇宙本质,这个本质既是真,是善,也是美。在鼓声的实际体验中,作者经历了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逐渐深化的过程,也抒发了自己深受鼓声鼓舞的情感,表达了“我”超越现实,对鼓声所象征的自然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17 ‎ - 15 -‎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归纳和概括思想感情线索的能力。考生需要从全文整体出发,发现情感发展的不同阶段和贯穿文章始终的情节线索。从文章整体来看,作者是以自己听林肯中心音乐演出经验的先后顺序来抒情叙事的。全文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分别表现了自己从喜欢到厌倦,再到被鼓声震撼的情感经历。第一个阶段的内容,出现于文章的第二段前半部分。在这部分中,作品描写了他初次来到曼哈顿的经历。“我”为能够免费欣赏到丰富的音乐而颇感惬意。第二个阶段的内容出现于文章的第二段后半部分,以及第三、四两段。在这些段落中,作者开始表现出对林肯中心音乐演出的厌倦和对抗的情绪,以至于希望下暴雨使演出停止,或者关紧窗户,放自选音乐来寻求平衡,然而事与愿违。这部分的情感色彩与初到曼哈顿时显得截然不同。第三个阶段来自一次偶然的听鼓经历。对这个经历的描写出现在文章的第五段,且情感的余韵一直延续到文章结束。作为文章最重要的一部分,作品给予鼓声以极其详细的描写,并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来表现“我”的情感力度,点明了整个文章的主旨。整个文章的情感内涵丰富,从新鲜到厌倦到亢奋,文章情绪的转换给人以跌宕起伏、富于变化的美感。‎ ‎ ‎ 四、作文(40分)‎ 参考立意:‎ ‎(1)接纳差异,宽容差异,认识差异的价值。‎ ‎(2)单调的整齐划一不一定就是完美;事物本应丰富多彩。‎ ‎(3)思维定势会影响人们对事物的判断。‎ ‎(4)特定环境下,人们常认为的“优势”也能成为“劣势”。(“劣势”也许就是“优势”)‎ ‎(5)更全面地看问题;不同角度看问题;一分为二地看问题。‎ - 15 -‎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