郏县一高2014-2015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有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郏县一高2014-2015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有答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郏县一高2014-2015学年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 高一语文 ‎ ‎ 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计150分。‎ ‎2.第Ⅰ卷、第Ⅱ卷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卡上,否则不得分。‎ 第I卷(阅读题 )‎ 一、现代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宋王朝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三百余年。这段时期的文学以词为极盛,其艺术成就亦最突出,因而被誉为“时代文学”。词调今存八百余调,其中百分之八十是宋人创制和使用的。宋代词人一千四百余家,词存两万余首。宋词的作家作品的数目与唐诗相比约少一半,若与宋诗相比则少得更多。这是因为词体文学样式的“调有定格,字有定数,韵有定声,法严而义备”,故创作起来比诗困难得多。它是倚声而作的,要求作者精通音律,否则便可能遭到“不当行”之讥,而那种不谐音律的作品就被视为“句读不葺之诗”了。所以像词这样精巧严密的古典格律诗体能有如此众多的作家作品,在世界文学史上都属罕见的文学现象。‎ 词之为时代文学,虽然因体性的局限,不可能像宋诗那样反映广阔的社会现实生活而获得重大的意义,但仍有不少言志遣怀、登临怀古、感时伤世或歌颂升平的题材,也有表达林泉逸兴、善良祝愿、情操高尚、人格伟大的作品,尤其当汉民族国家处于危难之时,词人发出了悲壮激烈的时代强音,汇为一股振奋人心的爱国思想的潮流。凡此种种,我们都易于认识,亦易于见到它们深刻的意义。‎ 在宋词里,估计最少有百分之六十的作品都属艳科,即涉及恋情的。我们对于这部分作品应当怎样认识呢?我以为应从文化的意义去理解。爱情是文学中的永恒主题,各个时代的人们却赋予它特定的内容与色彩,因此我们可以从中见到那个时代人们情感的一般历史,还可以见到一种很真实的时代精神。‎ 宋人相信“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时常流露“天涯海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的想念,表现“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执著,流连“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的情致,当壮志未酬而期待“红巾翠袖揾英雄泪”。自然,宋人多在词里赞赏女性的形态之美,大胆地描述男欢女爱,表现心灵的颤动,歌颂甜蜜的幸福。正因宋人在词里写出了个体生命的真实,服从了新的规律,词才成为时代文学的。在艳科题材里,作者流露了真实情感,于是往往不自觉地表现了主体的精神品格。因此这类作品就其品格而言,是存在各种等级的。‎ 宋人许多春愁闺怨与离别相思之作,虽然表现了蔑视礼法,冲破传统道德观念的束缚,争取爱情自由,敢于向阻碍获取幸福的社会因素斗争的反抗精神,但他们并不坚决,没有付出最大的代价,结成的是苦涩的果实,留下了永生的遗憾。他们幽会时总是“落絮无声春堕泪,行云有影月含羞”;他们注定缘悭分浅,“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他们魂牵梦绕,再见无期,“系我一生心,负你千行泪”,只得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作为慰藉;他们往往辛酸地饮下人生这杯苦酒,“到头难灭景中情”,未了今生,亦不希望于来生,因为“欲将恩爱结来生,只恐来生缘又短”。 从这里可见到我们民族曾经遭受过的精神生活的压抑与不幸。因社会性的制约势力过于强大,宋代词人是不能充分展示个人的本质力量而高唱胜利之歌的。‎ - 13 -‎ 词为艳科,这是由词体文学产生的社会环境与传播的文化条件所决定的,表明它就体性而言最适于表达爱情题材,而且概括了宋词题材内容的基本情形。宋人思想的活跃与欲望的增强,尤其受到新兴市民思潮的影响而具有鲜明的个体生命意识,这在词体文学里表现得鲜明而深刻。‎ ‎1.下列关于“宋词”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宋词是宋朝最为兴盛的文学样式,无论内容还是形式都非常丰富,对后世的影响力甚至超过了唐诗和宋诗。‎ B.作为精巧严密的古典格律诗体,宋词拥有众多的作家作品,这在世界文学史上是绝无仅有的文学现象。‎ C.在宋词里,有相当一部分作品都属艳科,即涉及男女恋情的,这是由词产生的社会环境和传播的文化条件所决定的。‎ D.因为受自身体性的局限,宋词没有出现像宋诗那样反映广阔的社会现实生活的作品。‎ ‎2.下列不属于宋词“被誉为‘时代文学’”的原因的一项是( )‎ A.词在宋代发展到了顶峰,其艺术成就最为突出,现存的八百余种词调,有百分之八十都是宋人创制和使用的。‎ B.当汉民族国家处于危难之时,词人能发出悲壮激烈的时代强音,汇聚成振奋人心的爱国思想潮流。‎ C.宋词描绘出了那个时代人们情感的一般历史,体现出很真实的时代精神,也反映了民族遭受过的精神压抑与不幸。‎ D.爱情是文学中的永恒主题,而在宋词里,最少有百分之六十的作品都涉及恋情。但就其品格而言,是存在各种等级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宋词音韵格律苛严,创作起来比较困难,但仍出现了多样化的题材,反映出人们的不同愿望,并产生了情操高尚、人格伟大的作品。‎ B.因为宋词是当时的“时代文学”,所以宋人敢于在词里赞赏女性的形态之美,敢于大胆地描述男欢女爱,从而写出了个体生命的真实。‎ C.宋词表现了蔑视礼法,冲破传统道德观念束缚的愿望,但因为社会性的制约势力过于强大,词人写下的多为哀怨缠绵之曲,无法高唱胜利之歌。‎ D.宋人思想活跃,欲望增强,受到新兴市民思潮的影响,具有鲜明的个体生命意识,这些在宋词中都有鲜明而深刻的表现。‎ 二、古代诗文阅读(38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4-8题 王翦者,频阳东乡人也。少而好兵,事秦始皇。秦始皇既灭三晋,走燕王,而数破荆师。秦将李信者,年少壮勇,尝以兵数千逐燕太子丹至于衍水中,卒破得丹,始皇以为贤勇。于是始皇问李信:“吾欲攻取荆,于将军度用几何人而足?”李信曰:“不过用二十万人。”始皇问王翦,王翦曰:“非六十万人不可。”始皇曰:“王将军老矣,何怯也!李将军果势壮勇,其言是也。”遂使李信及蒙恬将二十万南伐荆。王翦言不用,因谢病,归老于频阳。李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信又攻鄢郡,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秦军走。‎ 始皇闻之,大怒,自驰如频阳,见谢王翦曰:“寡人以不用将军计李信果辱秦军今闻荆兵日进而西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王翦谢曰:“老臣罢病悖乱,唯大王更择贤将。”始皇谢曰:“已矣,将军勿复言!”王翦曰:“大王必不得已用臣,非六十万人不可。”始皇曰:“唯听将军计耳。”于是王翦将兵六十万人,始皇自送至灞上。王翦行,请美田宅园池甚众。始皇曰:“将军行矣,何忧贫乎?”王翦曰:“为大王将,有功终不得封侯,故及大王之向臣,臣亦及时以请园池为子孙业耳。”始皇大笑。王翦既至关,使使还请善田者五辈。或曰:‎ - 13 -‎ ‎“将军之乞贷,亦已甚矣。”王翦曰:“不然。夫秦王怚暴而不信人。今空秦国甲士而专委于我,我不多请田宅为子孙业以自坚,顾令秦王坐而疑我邪?”‎ 王翦果代李信击荆。荆闻王翦益军而来,乃悉国中兵以拒秦。王翦至,坚壁而守之,不肯战。荆兵数出挑战,终不出。王翦日休士洗沐,而善饮食抚循之,亲与士卒同食。久之,王翦使人问军中戏乎?对曰:“方投石超距。”于是王翦曰:“士卒可用矣。”荆数挑战而秦不出,乃引而东。翦因举兵追之,令壮士击,大破荆军。至蕲南,杀其将军项燕,荆兵遂败走。秦因乘胜略定荆地城邑。岁余,虏荆王负刍,竟平荆地为郡县。因南征百越之君。而王翦子王贲,与李信破定燕、齐地。‎ 秦始皇二十六年,尽并天下,王氏、蒙氏功为多,名施于后世。‎ ‎(注)超距:跳跃。古代的一种游戏,用于习武。‎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A.于是引兵而西 引:率领。 ‎ B.王翦言不用,因谢病 谢:道歉,谢罪 C.老臣罢病悖乱 罢:通“疲” ‎ D.李信果辱秦军 辱:使……受辱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 A.翦言不用,因谢病           不如因善遇之 B.寡人以不用将军计           以其无礼于晋 C.归老于频阳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D.荆数挑战而秦不出          荆轲知事不就,倚柱而笑 ‎6.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寡人以不用将军/计李信果辱/秦军今闻荆兵日进/而西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 ‎ B.寡人以不用将军计/李信果辱秦军/今闻荆兵日进而西/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 C.寡人以不用将军计李信/果辱秦军/今闻荆兵日进/而西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 D.寡人以不用将军计/李信果辱秦军/今闻荆兵日进/而西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王派李信攻打楚国,开始频频胜利,却不知道楚军正在跟踪追击他们,结果楚军大败李信部队,并杀死秦七个都尉。‎ B.秦军大败后,秦王亲自找王翦,请他出任统帅。王翦认为,虽然自己老糊涂了,但他相信只有秦王能再次任用像他这样的良将。‎ C.王翦临出发时,请求秦王赐予许多良田、美宅、园林池苑等,目的是表示自己出征的坚定意志,不让性情粗暴对人多疑的秦王对他产生怀疑。‎ D.王翦抵达战场,不肯出兵交战,而是每天让士兵休息,供给好的饭食;荆军屡次挑战,秦军就是不肯应战,荆军就向东去了,王翦趁机追击他们,大败荆军。‎ ‎8.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秦始皇既灭三晋,走燕王,而数破荆师。(3分)‎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荆轲刺秦王》(2分)‎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3 )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鸿门宴》(2分)‎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9~10题。‎ 夜泊钱塘 - 13 -‎ 茅 坤 江行日已暮,何处可维舟?树里孤灯雨,风前一雁秋。‎ 离心迸落叶,乡梦入寒流。酒市哪从问,微吟寄短愁。‎ ‎9.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第二联。(5分)‎ ‎10.结合全诗分析“微吟寄短愁”的“愁”的内涵。(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 (1)《氓》诗中以桑叶起兴,从女主人公的年轻貌美写到体衰色减,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弃。‎ ‎(2)《氓》诗中“不见复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分别写出女子见不到心上人的伤心难过和见到心上人的高兴喜悦。‎ ‎(3)_____________,余不忍为此态也! 《离骚》‎ ‎(4)民生各有所乐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岂余心之可惩? 《离骚》‎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4)题。‎ 负暄琐话——忆朱自清 张中行 朱自清先生的大名和成就,连年轻人也算在内,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因为差不多都念过他的散文名作:《背影》和《荷塘月色》。我念他的《背影》,还是在中学阶段,印象是:文富于感情,这表示人纯厚,只是感伤气似乎重一些。一九二五年他到清华大学以后,学与文都由今而古,写了不少值得反复诵读的书。一九三七年以后,半壁江山沦陷,他随着清华大学到昆明,以及一九四六年回到北京以后,在立身处世方面,许多行事都表现了正派读书人的明是非、重气节。不幸的是天不与以寿,回北京刚刚两年,于一九四八年十月去世,仅仅活了五十岁。‎ 我没有听过朱先生讲课,可是同他有一段因缘,因而对他的印象很深。这说起来难免很琐碎,反正是“琐话”,所以还是决定说一说。‎ 我的印象,总的说,朱先生的特点是,有关他的,什么都协调。有些历史人物不是这样,如霍去病,看名字,应该长寿,却不到三十岁就死了;王安石,看名字,应该稳重,可是常常失之躁急。朱先生名自清,一生自我检束,确是能够始终维持一个“清”字。他字佩弦,意思是本性偏于缓,应该用人力的“急”补救,以求中和。但他终归是秉性难移,多情而宽厚,“厚”总是近于缓而远于急的。他早年写新诗,晚年写旧诗,古人说:“温柔敦厚,诗教也。”这由学以致用的角度看,又是水乳交融。文章的风格也是这样,清秀而细致,总是真挚而富于情思。甚至可以扯得更远一些,他是北京大学一九二0年毕业生,查历年毕业生名单,他却不是学文学的,而是学哲学的。这表面看起来像是不协调,其实不然,他的诗文多寓有沉思,也多值得读者沉思,这正是由哲学方面来的。‎ 泛泛的谈了不少,应该转到个人的因缘了。是一九四七年,我主编一个佛学月刊名《世间解》,几乎是唱独角戏,集稿很难,不得已,只好用书札向许多饱学的前辈求援,其中之一就是朱先生。久做报刊编辑工作的人都知道,在稿源方面有个大矛盾,不合用的总是不求而得,合用的常是求之不得。想消灭求之不得,像是直到今天还没有好办法,于是只好碰碰试试,用北京的俗语说是“有枣没枣打一竿子”,希望万一会掉下一两个。我也是怀着有枣没枣打一竿子的心情这样做的,万没有想到,朱先生真就写了一篇内容很切实的文章,并很快寄来,这就是刊在第七期的《禅家的语言》。当时为了表示感激,我曾在“编辑室杂记”里写:“‎ - 13 -‎ 朱自清教授在百忙中赐予一篇有大重量的文章,我们谨为本刊庆幸。禅是言语道断的事,朱先生却以言语之道道之,所以有意思,也所以更值得重视。”这一期出版在一九四八年一月,更万没有想到,仅仅九个月之后,朱先生就作古了。‎ 大概是这一年的五月前后,有一天下午,住西院的邻居霍家的人来,问我在家不在家,说他家的一位亲戚要来看我。接着来了,原来是朱先生。这使我非常感激,用古人的话说,这是蓬户外有了长者车辙。他说,霍家老先生是他的表叔,长辈,他应该来问安。其时他显得清瘦,说是胃总是不好。谈一会闲活,他辞去。依旧礼,我应该回拜,可是想到他太忙,不好意思打搅,终于没有去。又是万没有想到,这最初的一面竟成了最后一面。‎ 死者不能复生,何况仅仅一面,但我常常想到他。朱先生学问好,古今中外,几乎样样通。而且缜密,所写都是自己确信的,深刻而稳妥。文笔尤其好,清丽,绵密,细而不碎,柔而不弱。他代表“五四”之后散文风格的一派,由现在看,说是广陵散也不为过。可是我推重他,摆在首位的却不是学和文,而是他的行。《论语》有“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话,这里无妨断章取义,说:与他的行相比,文可以算作余事。行的可贵,具体说是,律己严、待人厚都超过常格,这二者之中,尤其超过常格的待人厚,更是罕见。这方面,可举的证据不少,我感到最亲切的当然是同自己的一段交往。我人海浮沉,认识人不算少,其中一些,名声渐渐增大,地位渐渐增高,空闲渐渐减少,因而就“旧雨来,今雨不来”。这是人之常情。朱先生却相反,是照常情可以不来而来。如果说学问文章是广陵散,这行的方面就更是广陵散了。‎ 说来也巧,与朱先生告别,一晃过了二十年,一次在天津访一位老友,谈及他的小女儿结了婚,问男方是何如人,原来是朱先生的公子,学理科的。而不久就看见他,个子比朱先生高一些,风神却也是谦恭而恳挚。其时我老伴也在座,事后说她的印象是:“一看就是个书呆子。”我说:“能够看到朱先生的流风余韵,我很高兴。”‎ ‎(1)下列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作者了解、熟悉朱自清,是从求学阶段学习他的散文名作《背影》《荷塘月色》开始的,在作者看来,他的散文情感丰富,只不过失之于感伤气重了一些。‎ B.朱自清先生给本文作者的总体印象是,“有关他的,什么都协调”,例如人如其名,他一生自我约束,清廉温厚,堂堂正正做人,能够始终维持名字中一个“清”字。‎ C.文章名为“琐话”,选材琐碎但不多余。比如文中霍去病、王安石是为了反衬朱自清先生的性格,而结尾处写朱公子,则直接映衬出朱先生谦恭而恳挚的性格。‎ D.朱自清先生的品行、学问和文采都很出众,但作者最推崇朱自清先生的还是其“行”,和他律己严、待人厚的“行”相比,他的“学”和“文”就显得无关紧要了。‎ E.本文作者虽然与朱自清先生只谋一面,交往不多,但用质朴平实的语言写了些零星的回忆,全面表现了朱自清先生的性格,表达了对朱自清先生的敬仰之情。‎ (2) 结合全文,分别概括朱自清先生行、学、文的主要特征。(6分).‎ (3) 请从作者与朱先生的交往中举两例说明朱先生“待人厚超过常格”。(6分)‎ (4) 你认为“德”与“才”之间应是怎样的关系?结合文中对朱自清先生的回忆,谈谈你对“德”与“才”关系的理解。(8分)‎ 第Ⅱ卷 四、语言文字运用 ‎13.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3分)‎ A.脉脉(mò) 颤(zhàn)栗 陆蠡(lí) 瞠(chēn)目结舌 B.窈(yǎo)窕 靡(mí)费 瞥(piē)见 西学东渐(jiān)‎ C.敛裾 (jū) 梵(fán)文 氛(fēn)围 将(qiāng)子无怒 D.踯躅(zhú) 葳蕤(ruǐ) 潜(qián)力 混(hùn)水摸鱼 - 13 -‎ ‎1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经过一个月的连续奋战,工程终于如期完成,作为总工程师的他,终于可以夙兴夜寐,好好休息一下了。‎ B.一些人在西方文化面前迷失了自我,以为西方的就是现代的,现代的就是科学的,科学的就是正确的,正确的就是唯一的,唯西方马首是瞻,视中国一无是处。‎ C.新产品的试验已到了关键时刻,大家做好增压准备,功败垂成就在此一举了。‎ D.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救灾物资络绎不绝地到达灾区,灾民们终于有了欢声和笑语。‎ ‎1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3分)‎ A、省国资委围绕以做强做大优势企业为目标,以加快企业改革发展步伐、深化国有企业 改革、转变发展方式为重点,简化审批手续,提高工作效率。‎ B、如何在肯定草根文化的同时,不过分鼓吹偶像崇拜,而是放大草根中“励志”的因素, 把社会主流价值观传递给大众,是值得娱乐媒体深思的问题。‎ C、北京治堵新规发布,12月24日起购买车辆必须参加明年的摇号。之前已购买、暂未 到货的车辆,须在明年3月底前去注册登记。‎ D、“嫦娥一号”已向地球传回月面图像。试问当今世界,谁能否认中国没有进入具有深空 探测能力的国家行列?‎ ‎1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读朱自清的散文, , 。 , ,‎ ‎ , 。‎ ‎①以及由于执著人生而产生的“沉痛隐忧”‎ ‎②他不论是抒情,是叙事,是写景,或是说理 ‎③处处可见其诚挚、美好之襟怀,严谨、认真之作风 ‎④颇有一些“温、柔、敦、厚”之风 ‎⑤都使人感到是那么实在、平易、纯正、透彻 ‎⑥没有丝毫的虚、浮、躁、厉之气 A.⑤⑥③①②④ B.③①②⑤④⑥ C.③①②⑤⑥④ D.④⑥⑤②③①‎ ‎17、按照下面一段文字中划线部分仿造一个句子。要求,①句式与划线的句子相同;②要生动地阐明本体;③至少写出两句,每句字数不超出8个字。(3分)‎ 例句:游子离开了祖国,就像巨轮离开了海洋,白云离开了天空; ‎ 人生离开了友爱,就像 , 。‎ ‎18.阅读下面一段话,用一句话概括这段话的意思。(不超过15字)(3分)‎ 中国是美国的债权大国,总价值超过2万亿美元。美元的国际汇率很大程度上受到中国的限制,而汇率直接影响到美国经济危机后的恢复情况。美国希望中国增加进口,使美国的产品可以自由地进入中国市场,从而减少贸易顺差。中国目前经济发展对美国仍有一定依赖性,中国内需水平还不是很高,消费质量远远落后于美国,中国希望作为世界货币的美元能够保持稳定,不要出现通胀和贬值的问题,以便保护在美国的金融资产。‎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五、 写作(60分)‎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小鸡看见一只苍鹰在高高的蓝天上飞过,十分羡慕,于是问母鸡:“妈妈,我们也有一对大翅膀,为什么不能像鹰那样高飞呢?”‎ ‎“真是个小傻瓜,”母鸡回答说,“飞得高有什么用处,蓝天上没有谷粒,也不会有虫子啊!”‎ ‎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高一语文答题卷 ‎ ‎ 座号__‎ - 13 -‎ ‎8.文言翻译(9分)‎ ‎ ⑴(3分) ‎ ‎ ‎ ‎ ⑵(2分) ‎ ‎ ‎ ‎(3)(2分) ‎ ‎ ‎ ‎9.(5分) ‎ ‎ ‎ ‎ ‎ ‎ ‎ ‎10.(6分) ‎ ‎ ‎ ‎ ‎ ‎ ‎ ‎11.名句默写(8分)‎ ‎(1) , 。‎ ‎(2) ; , 。‎ ‎(3) 。‎ ‎(4) , ‎ 三、 实用类文本阅读 ‎12、(1)(5分) ‎ ‎(2)(6分) ‎ ‎ ‎ ‎ ‎ ‎ ‎ ‎ ‎ ‎(3)(6分) ‎ ‎ ‎ - 13 -‎ ‎ ‎ ‎ ‎ ‎(4)(8分) ‎ ‎ ‎ ‎ ‎ ‎ ‎ ‎ ‎ ‎ ‎ ‎ ‎ ‎17.(3分)‎ ‎ ‎ ‎ ‎ ‎18.(3分) ‎ 作文题目: ‎ ‎200‎ - 13 -‎ ‎400‎ ‎600‎ ‎700‎ ‎800‎ - 13 -‎ ‎900‎ 第二次月考高一语文 参考答案 1、 C 2、 D 3、 B ‎4. B B项:谢:辞官。后文语境是“老臣罢病悖乱,唯大王更择贤将。”,意思是“老臣病弱疲乏,昏聩无能,希望大王另择良将。”因此,此处应是“辞官”的意思。‎ ‎5.B. A项:于是/趁 B项:因为 C项:在/对 D项:转折连词/修饰连词 ‎6.B ‎7.B(关键是对“唯大王更择贤将”理解错误,“唯”不是“只有”,而是“希望”的意思,“更”不是“再次”而是“更换”“另外”的意思。)‎ ‎8.(1)秦始皇已经灭掉了韩、赵、魏三国,赶跑了燕王,同时多次战败楚军。(3分)(“既““走” “数”各1分)‎ ‎(2)将军的仇报了,燕国被欺侮的耻辱也除掉了。(2分)(重点词语 “见”“陵”各1分)。‎ ‎(3)(刘邦)现在进了关,不掠取财物,不迷恋女色,这说明他的志向不在小处(2分)(“小”1分,大意1分)‎ 译文 王翦,是频阳东乡人。少年时就喜好军事,后来奉事秦始皇。秦始皇灭掉了韩、赵、魏三国,赶跑了燕王喜,同时多次战败楚军。秦国将领李信,年轻气盛,英勇威武,曾带着几千士兵把燕太子丹追击到衍水,最后打败燕军捉到太子丹,秦始皇认为李信贤能勇敢。一天,秦始皇问李信:“我打算攻取楚国,由将军估计调用多少人才够?”李信回答说:“最多不过二十万人。”秦始皇又问王翦,王翦回答说:“非得六十万人不可。”秦始皇说:“王将军老喽,多么胆怯呀!李将军真是果断勇敢,他的话是对的。”于是 - 13 -‎ 就派李信及蒙恬带兵二十万向南进军攻打楚国。王翦的话不被采用,就推托有病,回到频阳家乡养老。李信攻打平与,蒙恬攻打寝邑,大败楚军。李信接着进攻鄢郢,又拿了下来,于是带领部队向西前进,要与蒙恬在城父会师。其实,楚军正在跟踪追击他们,连着三天三夜不停息,结果大败李信部队,攻入两个军营,杀死七个都尉,秦军大败而逃。 ‎ 秦始皇听到这个消息,大为震怒,亲自乘快车奔往频阳,见到王翦道歉说:“我由于没采用您的计策,李信果然使秦军蒙受了耻辱。现在听说楚军一天天向西进军,将军虽然染病,难道忍心抛弃了我吗!”王翦推辞说:“老臣病弱疲乏,昏聩无能,希望大王另择良将。”秦始皇再次表示歉意说:“好啦,将军不要再说什么了!”王翦说:“大王一定不得已而用我,非六十万人不可。”秦始皇满口答应说:“就只听将军的谋划了。”于是王翦率领着六十万大军出发了,秦始皇亲自到灞上送行。王翦临出发时,请求赐予许多良田、美宅、园林池苑等。秦始皇说:“将军尽管上路好了,何必担忧家里日子不好过呢?”王翦说:“替大王带兵,即使有功劳也终究难以得到封侯赐爵,所以趁着大王特别器重我的时候,我也得及时请求大王赐予园林池苑来给子孙后代置份家产吧。”秦始皇听了哈哈大笑起来。王翦出发后到了函谷关,又连续五次派使者回朝廷请求赐予良田。有人说:“将军请求赐予家业,也太过分了吧。”王翦说:“这么说不对。秦王性情粗暴对人多疑。现在大王把全国的武士调光特地委托给我,我不用多多请求赏赐田宅给子孙们置份家产来表示自己出征的坚定意志,竟反而让秦王平白无故地怀疑我吗?”‎ 王翦终于代替李信进击楚国。楚王得知王翦增兵而来,就竭尽全国军队来对抗秦兵。王翦抵达战场,构筑坚固的营垒采取守势,不肯出兵交战。楚军屡次挑战,始终坚守不出。王翦让士兵们天天休息洗浴,供给上等饭食抚慰他们,亲自与士兵同饮同食。过了一段时间,王翦派人询问士兵中玩什么游戏?回来报告说:“正在比赛投石看谁投得远。”于是王翦说:“士兵可以派用了。”楚军屡次挑战,秦军不肯应战,就领兵向东去了。王翦趁机发兵追击他们,派健壮力战的兵丁实施强击,大败楚军。追到蕲南,杀了他们的将军项燕,楚军终于败逃。秦军乘胜追击,占领并平定了楚国城邑。一天后,俘虏了楚王负刍,最后平定了楚国各地设为郡县。又乘势向南征伐百越国王。与此同时,王翦的儿子王贲,与李信攻陷平定了燕国和齐国各地。‎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兼并了所有的诸侯国,统一了天下,王将军和蒙将军的功劳最多,名声流传后世。‎ 9. 第二联用了六个名词性意象,描写了沉沉树林,茫茫秋雨中,一点灯火于风雨中摇曳,失群的大雁于风中振翅疾飞的景象。 “孤灯”与“一雁”相对,摇曳的灯火恰如诗人漂泊不定的旅途,失群的孤雁恰如诗人孤独的身影,这两个惫象深刻揭示了诗人的心境,明是写景,实则诉状抒情,表达了诗人羁旅不定,凄苦悲凉的情感,寓情于景,景中含情。‎ 10. 一愁羁迟途中,漂泊孤苦,孤独悲凉,从“日已暮”“何处可维舟”“孤灯”“一雁”可以看出;二愁背井离乡,欲归不得,思念家乡,从“离心”“乡梦”可以看出;三愁各般愁绪萦绕心头,难以驱散,剪不断,理还乱的痛苦之情,从“问”“微吟”“寄”看出。(答到前两点可给满分)‎ ‎11、(1)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2)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 载笑载言 ‎(3)宁溘死以流亡兮 ‎(4)余独好修以为常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 - 13 -‎ ‎12.(1)【选B给3分,选E给2分,选A给1分】(A项“只不过失之于感伤气似乎重一些”不当;C项“比如文中霍去病、王安石是为了反衬朱自清先生的性格”错,“比如文中霍去病”是为了反衬“朱先生的特点是,有关他的,什么都协调”;“他的“学”和“文”就显得无关紧要了”错。‎ ‎(2)①朱自清先生品行高洁,待人厚,律己严,性格敦厚,明是非,重气节。②朱自清先生学问好,古今中外,几乎样样通,文思缜密,有值得人反复诵读的专著。ƒ朱自清先生散文风格自成一派,文笔清丽绵密,真挚而富于情思。(6分。每条2分)‎ ‎(3)①1947年,作者主编佛学月刊《世间解》,几乎是唱独角戏,集稿很难,不得已只好用书札向包括朱先生在内的饱学之士求援,朱先生很快写了一篇内容切实的文章寄来,让本不抱希望的作者大为感动,足见其待人厚超过常格。(3分)②随着名声增大,地位增高,空闲减少,名人与旧交不再走动也是人之常情。但1947年五月前后的一天下午,作为著名学者的朱自清先生居然亲自登门看望作者,其待人厚超过常格可见一斑。(3分)‎ ‎(4)参考示例:‎ ‎ 司马光曾说:“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意思是说,才是德的辅助,德是才的统帅,用“德”来统帅“才”,才能保证“才”的正当发挥,以“才”支撑“德”,才能真正有益于社会。文中的朱自清先生行、学、文皆出众,而让作者感受最深也最为感动的是先生一生正派,明是非,重气节,待人厚,律己严的“行”,也即是“德”,正是其高尚的品德让人们对其学养文采感佩至深。朱先生给我们的启示是,一名知识分子理应“德才兼备,以德为先”。 (8分。要有鲜明正确的观点,能辩证思考,并结合文中实例进行适度延伸拓展,酌情给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 ‎13.B(A项应为lǐ、chēng;C项应为fàn;D项应为ruí、hún)‎ ‎14.B(马首是瞻:古代作战时士兵看着主将的马头决定进退,泛指跟随别人行动或听从别人指挥。A 项夙兴夜寐:指早起晚睡,形容勤劳,故与句意相反。C 项“功败垂成”指快到成功时失败了;D项“络绎不绝”指人,不能用于物资。)‎ ‎15.B(A项句式杂糅;C项歧义;D项否定不当)‎ ‎16. C(②⑤句是无条件复句“不论……都……”,⑥句承⑤句从反面说其风格,且煞尾字是仄声,④句再从正面收束,小结全文,用词较⑥句概括度更高,且煞尾是平声,这样,“没有……之气,颇有……之风”也符合对举句的音韵美)‎ ‎17、本题的解答关键在于调动我们知识和语言积累,找出两个能生动地阐明本体的喻体,并组成和例句中划线的句子结构相类的句子。需要注意的是,它的本体“人生离开了友爱”是一个句子,因此,其喻体也必须分别都是句子。根据上面的解题思路,我们可作出如下的解答:㈠(就像)庄稼离开了雨露,婴儿离开了乳汁;㈡(就像)树木离开了沃土,幼子离开了慈母。(一小句1分,整体协调1分)‎ ‎18.【答案】中国希望美元保持稳定。‎ ‎19、【写作提示】 这道新材料作文题的材料中有一对“人物”——‎ - 13 -‎ 小鸡和母鸡,它们的对话反映了各自的思想认识。从小鸡的角度看,它羡慕苍鹰,表明它不满足于现状,有更高的追求;从母鸡的角度看,它否定了小鸡希望像鹰那样高飞的愿望,它认为对鸡来说,只需要地上的谷粒、虫子来填饱肚子就行了,飞得高没用。母鸡的话,既有其道理,也有其局限性。说它的话有道理,是因为它立足于自身,符合实际;说它的话有局限性,是因为只满足于吃饱饭的物质追求是不行的,还应该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和生命的拓展。就这则材料而言,我们可以肯定小鸡有所追求,也可以否定它考虑问题不切实际;可以肯定母鸡注重实际,也可以否定它扼杀了小鸡的理想和追求。 下面的立意可供参考:①想问题、做事情要考虑自己的实际,不要好高骛远;②别人的风光不一定适合自己;③不能满足于现状,要有更高的追求;④如果活着只是为了吃饭,就失去了生命的价值;⑤物质追求不可少,精神追求岂可抛;⑥不要扼杀别人的理想。‎ ‎ 文体可以根据自己擅长的来选定,可以记述自己的经历、见闻,也可以论述自己的观点,还可以抒发自己的情感。无论写何种文体,文体特征要鲜明,不要写成“四不像”。‎ - 13 -‎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