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江一中2015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附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曲江一中2015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附答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西安市曲江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度第 一 学期 期中考试高三年级语文试题 ‎ 一、现代文阅读 (9 分 , 每小题 3 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 3题。‎ 我们所说的姓氏,包含了“姓”和“氏”两个概念。姓,代表了氏族血统,最早来源于氏族的图腾。氏族在交往中通过展示氏族图腾的徽记来表明其身份,区别不同的氏族和方位,氏族徽记就是姓的最早雏形。氏,是古代贵族标志宗族系统的称号。从夏朝中期开始,氏成为姓的支系,是私有制社会的特种产物,表示功勋和地位。‎ 一般认为中国人是先有姓,后有氏。事实上,姓和氏一直混合使用,其关系也在互相转变。在夏朝之前,氏为大氏族、部落、国家、氏族联盟的称呼,这时姓是氏的分支。比如:中国最早的姓就产生在伏羲氏时期,伏羲氏的后代姓风,是中国第一个姓。夏朝时,氏的本意发生了变化,氏可以代表姓族中重要的分支。‎ 周武王灭商后,重新确立了姓、氏的关系:姓明婚姻,同姓不婚;氏辨贵贱,随时更移。由于分封制分出的诸侯都有自己的氏,而姓不变,导致先秦时保留下来的姓仅仅在三十个左右,而保留下来的氏却有近千个。到秦并六国,建立了中国第一个中央集权政权,姓、氏也混而为一,汉朝以后姓和氏也就不再进行严格区分了。‎ ‎    考察一个地区姓氏数量的多少以及分布的集中程度如何,可以用同姓率这个量来表示。一个地区的同姓率就是在这个地区随机抽取两个人,他们具有相同姓氏的概率,这个值的大小能大致反映一个地区姓氏多样性的状况。如果一个地区姓氏数量多,且分布不集中,则同姓率低,说明姓氏的多样性好。‎ ‎    分析结果显示,长江中下游地区是同姓率最低的地区。这是因为在南北宋时期,特别是在南宋,由于蒙古人入侵,人们向南迁移,以躲避战争,逃至长江受到阻隔,而长江流域又很适合人类生活,便定居下来,与原有的居民混居在一起;同时,长江以南的人也经常会往北方迁移,最终导致这些地区的人口比较混杂,姓氏的多样性比较好。相反,在某些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由于少数民族的姓氏比较单一,又和外界比较隔绝,导致这些地区的同姓率很大。‎ ‎    少数民族聚集地区并不总是有较高的同姓率。甘肃的嘉峪关等就是例外。嘉峪关作为丝绸之路上的一个城市,历史上周边民族不断进入,外来人口很多,姓氏也很多。因此,一个地区的同姓率能反映出这个地区的文化和历史。‎ ‎    不同地区之间也可以定义同姓率。两个地区间的同姓率就是两个地区各取一个人,他们具有相同姓氏的概率。显然,两个地区姓氏分布越接近,同姓率就越大。因此,地区间的同姓率能衡量这两个地区姓氏分布的相似性。对同姓率做简单变换就能得到衡量两个地区姓氏分布差异的姓氏距离,也可以叫遗传距离。‎ ‎    一般来说,两个地区之间的距离越远,遗传距离越大。这是因为空间的隔离使得人们不能充分混杂,姓氏分布的差异就越大。通过计算两个地区的遗传距离,我们再次印证了近现代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闯关东现象。东北三省和山东虽然隔着北京、天津、河北等地区,但是他们的遗传距离却是最小的。事实上,清朝中晚期以后,大约有两千万人从山东、河南等地迁移到了东北地区。所以,研究不同地区间的同姓率能发现历史上的大规模人口迁移事件。‎ ‎                                     (选自《百科知识》2012年第7期下)‎ ‎1.下列対 “姓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15 -‎ A. 姓氏中包含了 “ 姓 ” 和 “ 氏 ” 两个概念 。姓,代表民族血统,来源于氏族徽记。氏,始终是贵族标志宗族系统的称号。‎ B.姓和氏一直混合使用,其关系也在相互转变 。从夏朝中期开始,氏就成了姓的支系。‎ C.周朝建立后,重新明确了姓氏关系:姓明婚姻,氏辨贵贱。由此可知在当时,氏同姓不同者,可通婚;姓同氏不同者,不可通婚。‎ D.到秦并六国,由于中央集权取代了分封制,这时用来区分不同封地诸侯的“氏”,也就失去了它的历史价值而与代表血缘关系的姓渐渐混为一谈了。‎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 的一项是  (3分)                         ‎ A .同姓率可以反映一个地区姓氏数量的多寡 , 它是一个地区随机抽取两个人 ,他们具有相同姓氏的概率。‎ B.如果一个地区姓氏数量多,且分布不集中,则同姓率低,比如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这说明该地区姓氏分布的多样性好。‎ C.不同地区的同姓率有高有低,比如甘肃嘉峪关地区的同姓率较低、有些少数民族聚居区同姓率较高,这和这些地区的文化历史有着密切关系。‎ D.研究两个地区的同姓率,如果这两个地区的同姓率比较接近就说明这两个地区姓氏分布差异小,也可以说他们之间的遗传距离小。‎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中国最早的姓就产生在伏羲氏时代 , 伏羲氏的后代姓风 , 是中国第一个姓 , 这说明在夏朝之前 ,姓 是 氏 的分支 。‎ B.秦并六国之前,帝王分封诸侯,姓是他们的血统,并且他们都有自己的氏。由此可见,先秦时的姓与氏,既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又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C.遗传距离是两个地区姓氏分布差异,两个地区间的同姓率是反映不同地区的姓氏分布相似性的主要参数,一般来说,空间距离越大,遗传距离越大。‎ D.一个地区的同姓率能反映该地区的文化和历史,而两个地区之间的同姓率则不能反映他们的历史文化,是研究人口迁移的手段之一。‎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    陆贾从高祖定天下,名为有口辩士,居左右,常使诸侯。及高祖时,中国初定,尉佗平南越,因王之。高祖使陆贾赐尉佗印,为南越王。陆生至,尉佗椎结 ① 箕踞见陆生。陆生因说佗曰:“足下中国人, 亲戚 昆弟坟墓在真定。 今足下弃反天性捐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 且夫秦失其政,诸侯豪杰并起,惟汉王先入关,据咸阳。项籍背约,自立为西楚霸王,诸侯皆属,可谓至强。然汉王起巴蜀,鞭笞天下,劫诸侯,遂诛项羽灭之。五年之间,海内平定,此非人力,天下所建也。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下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剖符通使。君王宜郊迎,北面称臣。乃欲以新造未集之越,屈强于此。汉诚闻之,掘烧郡王先人冢墓,夷种宗族,使一偏将将十万众临越,越则杀王已降汉,如 反覆 手耳。”于是尉佗乃蹶然起坐,谢陆生曰:“居蛮夷中久,殊失礼仪。”因问陆生曰:“我孰与萧何、曹参、韩信贤?”陆生曰:“王似贤。”复问:“我孰与皇帝贤?”陆曰:“皇帝起丰、沛,讨暴秦,诛强楚,为天下兴利除害,继五帝、三王之业,统理中国,中国之人以亿计,地方万里,居天下之膏腴,人众车 舆 ,万物殷富,政 由 一家,自天地剖判,未尝有也。今王众不过数十万,皆蛮夷, 踦  区 山海之间,譬若汉一郡,何可乃比于汉王!”尉佗大笑曰:“‎ - 15 -‎ 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遣不若汉!”乃大悦陆生,留与饮数月。曰:“ 越中无足与语,至生来,令我日闻所不闻。 ”陆生拜味佗为南越王,令称臣奉汉约。归报,高祖大悦,拜为太中大夫。‎ ‎(节选自《 说苑·奉使 》)‎ 南越王尉佗者,真定人也,姓赵氏。秦时已并天下。至二世时,南海尉任嚣病且死,召龙川令赵佗。即被佗书,行南海尉事。 嚣死,佗因稍以法诛秦所置长史,以其党为假守。 秦已破灭,佗即击并桂林、象郡,自立为南越武王。高帝已定天下,为中国劳苦,故释佗弗猪。汉十一年,谴陆贾因立佗为南越王。‎ ‎(节选自《 史记·南越前传 》)‎ ‎【注】①椎结:同“椎髻”,发髻梳成一撮,形状如椎,② 踦    区 :同“崎岖”。‎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亲戚 昆弟坟墓在真定          亲戚:父母 B.如 反覆 手耳                  反覆:翻转 C.人众车 舆                     舆:众多 D.政 由 一家                    由:如同 ‎5.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今足下弃反天性捐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 A. 今足下 / 弃反天性 / 捐冠带 / 欲以区区之越 / 与天子抗衡 / 为敌 / 国祸且及身矣 B. 今足下弃反天性 / 捐冠带 / 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 / 敌国 / 祸且及身矣 C. 今足下 / 弃反天性 / 捐冠带 / 欲以区区之越 / 与天子抗衡为敌国 / 祸且及身矣 D. 今足下弃反天性 / 捐冠带 / 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 / 祸且及身矣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陆贾极具政治才干。他深受高祖信任,跟随高祖平定天下;代表朝廷出使南越,成功游说尉佗归顺汉王朝,得到高祖的肯定,被任命为太中大夫。‎ B.尉佗原本自傲自大。与陆贾会面时,他举止无礼,态度轻慢;认为自己既有将相之才,亦有帝王之能,且南越君民同心,足以与汉王朝分庭抗礼。‎ C.委托亦能审时度势。他本为龙川令,受命于任嚣,带任南海尉,趁天下大乱统一了南越;后听从陆贾的劝导与建议,接受朝廷封赏,臣服于汉王朝。‎ D.陆贾游说技巧高超。为说服尉佗,他从国力、军事等方面分析了对方可能面临的情势,进而使其醒悟到只有遵从朝廷的约束才能保住切身利益。‎ ‎7 .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越中无足与语,至生来,令我日闻所不闻。‎ ‎(2)嚣死,佗因稍以法诛秦所置长史,以其党为假守。‎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 完成8—9题。‎ 泊平江百花洲   ①‎ ‎(宋)杨万里 ‎  吴中好处是苏州,却为王程②得胜游。‎ 半世三江五湖棹,十年四泊百花洲。‎ 岸旁杨柳都相识,眼底云山苦见留。‎ 莫怨孤舟无定处,此身自是一孤舟。‎ - 15 -‎ ‎【注释 】①平江,府名,治所在江苏苏州,百花洲是当地的一个沙洲。这首诗是诗人从临安赴建康(今南京)江东转运副使的途中所作。②王程:为王事奔走的旅程。‎ ‎8 .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 ‎9.后人在评价这首诗的 颈联 时说它“无理却有趣”,结合该联,谈谈你对“无理却有趣”这一评价的理解。(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           ,不尽长江滚滚来。          ,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 登高 》)(2)桑之未落,           。           !无食桑葚。 (《诗经•氓》》)‎ ‎(3)            ,檐牙高啄;各抱地势,            。 (杜牧《阿房宫赋》)‎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一条绳索 ‎[秘鲁]弗朗西斯科·埃斯卡特 ‎①胡安发现了一条从天上垂下来的绳索。‎ ‎②那条长得令人难以置信的绳索一直往上延伸,延伸,直至消失在冬日的云层里,胡安一边看着它一边想身边没有人会相信他看到的这一幕。‎ ‎③“这孩子太孤独,出现幻觉了。”听到胡安的故事,他姑姑会这么说。“应该带他去看心理医生!”最后她会得出这样的结论。‎ ‎④于是胡安一直跑回了家,看见他爸爸正坐在门口的那段老树干上。“有一条绳子从天上垂下来!”胡安喊道。‎ ‎⑤父亲沉默地看了他一眼,好像胡安说的是一种奇怪的无法理解的方言。‎ ‎⑥胡安痛恨没有人认真地对待这件事,然而他已经习惯了,人们总是把他当成一个小孩子,尽管他都快十岁了,在大草原上可以骑着自行车到处来去。‎ ‎⑦“爸爸,你得看看,我发现的那条绳子非常粗大,我一个人没法把它运回家。”胡安试着用父亲的语言表达,想让他别再像平时那样用轻蔑的表情看着自己。‎ ‎⑧“请您跟我来一下吧,爸爸,就一会儿。”胡安哀求道。‎ ‎⑨但这仍是徒劳,父亲不喜欢胡安求他玩耍,就像不喜欢玩耍本身,于是那孩子决定再次消失,重新向发现那条绳索的地方跑去。‎ ‎⑩他很快又看到了它,在大草原中央,纹丝不动,风吹拂着,但那条绳索仍定定地悬在那里,并不是绷紧了,只是静静的。胡安看了它一会儿,又向天上望去,寻找一种解释,但是同样一无所获,这时他想到直到现在他还没有碰过那条绳索,就决定碰碰看,好证明那是真实的,而不仅仅是一种幻觉,或是海市蜃楼,就像那些在沙漠里迷路的旅行者所看到的。‎ ‎⑪ 胡安重新看了一下绳索,决定走过去。但因为某种原因,他又想起了搂着绳索渴死的旅行者,不敢向前走一步。考虑了几秒钟后,他吸了一口气,向前迈出了第一步,然后,又一步,又一步,直到剩下不到一米的距离,他伸出胳膊,用指尖轻轻地碰了一下绳索。“很软。”他想。‎ ‎⑫ 胡安决定拉一下那条绳索。他用双手抓住绳索,使劲向下一拉,但是什么也没发生,绳索顶住了他的全部力量,于是他决定全身吊上去,他助跑,牢牢地搂着绳索纵身一跳,就像一个九岁的人猿泰山一样吊在了绳索上。‎ ‎⑬ ‎ - 15 -‎ 胡安想起了一个小孩和三颗菜豆的故事,那个小孩在他家院子里种下了三颗菜豆,最后菜豆长成了一棵巨大的爬蔓植物,一直长到了天上,那孩子顺着它爬上去,在顶端发现了一座城堡,里面满是财宝。但是真的是菜豆吗?菜豆不会长成爬蔓植物呀,真是个奇怪的故事……‎ ‎⑭ 胡安学校的作业本上总是写满了老师的评语,说他是个非常不专心的孩子,喜欢在课堂上想入非非。现在胡安可给了所有那些老师一个理由了,在他眼前出现了一条悬空的神奇的绳索。“我应该爬上去,我得看看这是什么。”他这样想着,开始攀着绳索向上爬。‎ ‎⑮ 胡安爬到了十米高的时候,就害怕得不敢继续了,但是也没有勇气松开手,于是就停在了那里,不知道该怎么办,他的小手很疼,胳膊开始颤抖,他决定慢慢地滑到地面上去,然后从家里随便找个人来,让他看看这条绳索。但是他刚准备动一下,就感到绳索开始下降。‎ ‎⑯ 突然,从很高的地方传来一声:砰……胡安一下子掉在了地面上,绳索开始往他身上落,好像终于从固定它的地方松开了。‎ ‎⑰ 绳索不停地往胡安身上落,把胡安埋在里面形成了一座小山;胡安绝望地挪动着胳膊,这时他感到绳索湿透了……他终于从里面钻了出来,一溜烟跑回了家。‎ ‎⑱ 父母不想听胡安解释,他到家的时候天已经黑了,开始下着细雨;一顿惩罚后,他上楼回到自己的房间,透过窗户看着雨,无法讲述自己的奇遇。雨不停地下了三天三夜,胡安的父母决定停止度假回城去;胡安无法回到发现绳索的地方了,全家人都监视着他,同时全家人都受够了那场绵绵不绝的雨。似乎所有人都认为他是那场雨的罪魁祸首……‎ ‎⑲ 在绳索落地的地方,大雨形成了一个湖;随着时间的流逝,湖带来了植物,植物引来了动物,大草原变成了一个山谷;七十年后,那个被称为“拉坎提亚”的山谷里的湖成了当地河鳟最多的地方。最近一次我去那里,一些东西引起了我的注意,湖里的所有小艇上只有一个人没有在垂钓,那是一个老人,他看着沁凉的湖水,似乎在思念着什么,看了他好一会儿,我禁不住好奇心驱使,上前问他在找什么。‎ ‎⑳ “我的绳索。”他回答道。‎ ‎(《译林》2010年第2期,有删改)‎ ‎(1)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小说生动形象地塑造了胡安这个人物,运用了语言和心理描写表现他的性格特点。‎ ‎    B. 小说 通过细节描写,将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的“ 绳索 ”写得充满 真实感,比如绳索从空中垂下来的样子, 对 胡安爬绳索的过程描写也 很 真实 。‎ ‎    C. 小说主要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手法,这样可以 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使故事更具有真实感 , 留给读者更多的 想象 空间。‎ ‎  D. 对比鲜明是这篇小说最突出的特色,看起来不可能发生的行为,就是通过胡安和“我”的对比表现出来的。‎ E. 小说中的“绳索”象征意义丰富,象征着成人缺失的童年好奇本能、 象征人们向往的某种奇迹 或理想等内容 。‎ ‎(2)第 ⑬⑭ 段的插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6分)‎ ‎(3)小说主人公胡安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4)小说最后两段安排七十年后寻找绳索的情节,结合文本和补充材料,探究这样写的作用。(8分)‎ 四 、实用类文本阅读( 25 分)‎ ‎1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莫言:把中国乡村的故事讲给世界 格林 ‎① “八月深秋,无边无际的高粱红成汪洋的血海。秋风苍凉,阳光很旺,瓦蓝的天上游荡着一朵朵丰满的白云……”随着10月11日,莫言因其作品“很好地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和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他笔下神奇瑰丽的“‎ - 15 -‎ 高密东北乡”也一夜之间成为世界文坛最辉煌的地理名词之一。‎ ‎② 童年的莫言是苦难的.饥饿是一生的噩梦。五六岁时,赶上“三年自然灾害”,为了填饱肚子,莫言吃野草、啃树皮,甚至抢煤吃。  1961年春,村里的小学拉来一车亮晶晶的煤块,莫言和小伙伴一拥而上,每人抢起一块煤,  “咯嘣咯嘣”啃起来。‎ ‎③ 极端饥饿的日子里莫言曾听邻村的右派大学生说过,他认识一个作家写了本书,得了成千上万的稿费,每天能吃三顿饺子,还是肥肉馅的,咬一口肥油就“唧唧”地往外冒……神仙的生活也不过如此!为了吃上肥肉馅的饺子,莫言决心长大后一定要当个作家。‎ ‎④ 成名后的莫言时常怀着感恩之心回望童年,“我当然希望童年能过得好一些,但从文学的角度讲,没有受完整的教育,吃不饱,穿不暖,15岁前光着屁股,干着不应该是弦子干的农活,这些独特的经历,成为了我创作的财富。”‎ ‎⑤ 高密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丰厚的古城,流传着许多诡谲的传说、神秘的风俗,还有老人们讲的改朝换代的历史和神仙鬼怪故事,这些都是莫言文学生命的最早启蒙。‎ ‎⑥ 祖父曾说过,村后的小桥上有个“嚷噪鬼”,夜晚一人过桥,它会在背后拍你的肩,  发出“嚷噪”的冷笑声。有一次,莫言晚上经过小石桥,不由得放声歌唱。母亲问他,深更半夜为什么要唱?“我帕那个‘嚷噪鬼’”他惊魂未定地回答。这些都润物无声地滋养着莫言,并成为他日后不竭的创作源泉。‎ ‎⑦ 除了听来的故事,莫言也如饥似渴地从书籍中汲取着养分。那时的农村,书籍还是稀罕物。莫言就一家一户地去借,周围十几个树子,谁家有本什么书他都了如指掌。为了阅读石匠家那套带插图的《封神演义》),莫言要给石匠家推磨磨面一上午。‎ ‎⑧ 在《白狗秋千架》中,莫言第一次使用了  “高密东北乡”。而《红高粱》蜚声海内外,让莫言和异彩斑斓的“高密东北乡”进入了西方的视野。‎ ‎⑨ 在《红高粱》诞生后的20多年里,莫言一直忠实地延续着“高密东北乡”的故事。《红高梁家族》写了  “我爷爷我奶奶”;20世纪90年代中期,《丰乳肥臀》写了 “我爹我娘”;2006年的《生死疲劳》写了“我”这代人,高密东北多这个地处胶东平原边缘默默无闻的中国乡村,逐渐成为一个足以媲美福克纳的“约克纳帕塔法镇”和马尔克斯的“马孔多小镇”的独立文学王国。‎ ‎⑩ 莫言的作品内容丰富、想象狂放、语言犀利、叙事磅礴,具有狂欢化的风格。《纽约时报》书评认为:莫言是一位世界级的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大江健三郎曾说,莫言的创作代表了亚洲的最高水平。‎ ‎⑪ 然而,光环与盛名并未让莫言满足。近年来,他逐渐结束了高密东北乡家族系列的创作,转而精心对小说进行着各种探索和创新,在莫言看来,“重复自己比抄袭别人还 要可耻”。 2009年,闭关三年的莫言推出了创新之作《蛙》 ,内容以“乡村医生姑”一 生的经历为主线,关注的是计划生育政策在民间的影响,是极少有人涉猎的题材,表现手法和语言风格也迥异于以往。2011年,《蛙》问鼎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⑫ 举国为“诺奖”欢腾之际,莫言依然低调而谦逊,  “兴奋五分钟可以了,不要把这当成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作家重要的是作品而非奖项.我要尽快从当前的热闹与喧嚣中走出,谊干什么干什么,”当问起他会用什么样的方式庆祝获奖时他的回答不过是和家人一起包一顿饺子吃.‎ ‎                              (选自《青年文摘》 2012年第22期,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   A.传记开篇引用莫言作品《红高粱》中的语句,目的在于营造苍凉壮阔的意境,引出传主,让读者对莫言的文字有直观的印象。‎ ‎   ‎ - 15 -‎ B.苦难磨砺了莫言,也成为了他创作的财富,正是因为童年时期的饥饿促使他走上了文学创作之路,可见苦难是作家成功的必由之路。‎ C.莫言所写的“高密东北乡”是典型的中国北方乡土,书写的是乡土中国的传统,具有地域特色。这是他文学创作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也印证了“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这句话。‎ D.莫言的作品《蛙》问鼎第八届茅盾文学奖,源自于他对小说进行的各种探索和创新以及在表现手法和语言风格方面所做的突破,但题材极少有人涉猎是主要的原因。‎ E.本文多处引用了莫言的原话和他人对莫言的评价,内容丰富,增强了传记的客观真实性,也有助于读者全面了解莫言以及他的作品。‎ ‎(2)文中第 ⑥ 、 ⑦ 段分别写了莫言小时“经过小石桥”和“给石匠家推磨”两件事,主要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3)作为作家,莫言有哪些优秀的品质?请结合文本加以概括。(6分)‎ ‎(4)托尔斯泰说:“写你的村庄,你就写了世界。”莫言几十年如一日扎根于乡土,创造了瑰丽的“高密东北乡”这一文学王国,最终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成为“世界级的作家”。这对作家的文学创作有什么启示?请结合文本,联系一位你熟悉的作家,谈谈你的理解。(8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 下列各句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对严复提出的 “ 信、雅、达 ” 的翻译标准,有学者     为: “ 信 ” 是忠于原作,“ 达 ” 是忠于读者, “ 雅 ” 是对于文学语言的忠诚。‎ ‎②走在大街上,天色微暗,行人稀少,        几片雪花飘落,更平添了几分寒意。‎ ‎③ “ 天生我材必有用 ” ,这不是诗人        ,而是在怀才不遇的情况下,仍希望终有一日能大展宏图。‎ A. 解释    偶然    妄自尊大         ‎ B. 解读    偶然    夜郎自大   ‎ ‎ C. 解释    偶尔    妄自尊大           ‎ D. 解读    偶尔    夜郎自大 ‎1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 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把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模式作为一项重大战略,是破解种地困局的关键所在。‎ B. 据气象资料显示,从18日下午开始,关中的西北部和陕北出现了小到中雪和雨夹雪,降水量最大的是米脂县,达5.1毫米;关中大部和陕南出现了小雨,最大降水量在蓝田,为2.9毫米 。‎ C. 面对上涨的物价,广大中低收入者感到手头的钱不禁花,家里的开支与消费的底气难成正比。财富焦虑逐渐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心态。 ‎ D. 从“棱镜门”以来美方的言行看,美国政府正急于“灭火”以及考虑如何吸取教训,防止类似事件不要再次发生,并没有对“棱镜”计划反映出的本质问题进行反思的打算。‎ ‎15.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人生乐趣一半得之于活动,也还有一半得之于感受。所谓感受是被动的,是容许自然界事物感动我的感官和心灵,       :       。      。        ;        ;       。这几个人反应不同,和感受力的强弱有很大关系。‎ ‎①眼见颜色,耳闻声音,是感受;见颜色而知其美,闻声音而知其和,也是感受 ‎②旁人也许说它很宜于入画,或者说它是高风亮节的象征 ‎③比方路边有一棵苍松,你看见它只觉得可以砍来造船 ‎④这两个字涵义极广 ‎⑤同一美颜,同一和声,而各个人所见到的美与和的程度又随天资境遇而不同 - 15 -‎ ‎⑥我见到它可以让人纳凉 A.①④⑤②③⑥   B.③⑥②①⑤④   C.⑤①③②⑥④   D.④①⑤③⑥②‎ ‎16. 分析下面表格的内容,根据表格传达的主要信息回答问题 。 (4分)‎ ‎ ‎ 年龄 美国 中国 ‎  9—24个月 自己扔尿布  ‎ 认字 ‎2—3岁 扔垃圾,整理玩具,浇花,喂宠物 ‎  背唐诗 ‎3—6岁 铺床,摆餐具,擦桌子,收拾房间  ‎ 各种艺术能力培训 ‎6—12岁 做简单的饭,清理洗手间,使用洗衣机  ‎ ‎  做作业,艺术培训 ‎12岁以上 换灯泡,做饭,洗衣,修剪草坪  ‎ 做作业,艺术培训 ‎(1)美国家长认为,孩子应该 :                                            ‎ ‎(2)中国家长认为,孩子应该 :                                              (3)你认可哪种教育方式?理由 是什么?‎ ‎                                                                      ‎ ‎17.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题目。( 7 分)‎ 材料1: 校门建筑是校园建筑群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功能是交通和安保。它与校园内的教学楼、实验楼等一样,重要的是实用价值。因此,校门建筑首先应当注重实用。‎ 材料2: 校门建筑是一所学校的“门面”,是一道独特的人文景观。它应当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并努力体现该校的办学理念。因此,校门建筑首先应当彰显校园文化。‎ 你对校门建筑有何看法?请简要阐述。(要求:表达简明连贯,言之成理;1 0 0字左右。)‎ 五、写作(60分)‎ ‎1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人,在人群里行走寻找他的道路,在人群里说话寻找他的回声,在人群里微笑寻找回应的表情,在人群里投资寻找他的利润。生而为人,我们不可能拒绝人群,虽然,喧嚣膨胀的人群有时也不可避免地令人苦恼,让人迷惘,但我们终不能一转身彻底离开人群。  ‎ 上面的文字,引发你怎样的联想?请根据你的感悟或联想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注意】①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④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⑤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 15 -‎ 西安市曲江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度第 一 学期 期中考试高三年级语文答题 纸 ‎ ‎ 题号 ‎1‎ ‎2‎ ‎3‎ ‎4‎ ‎5‎ ‎6‎ ‎13‎ ‎14‎ ‎15‎ 答案 ‎ ‎ ‎ ‎ ‎ ‎ ‎ ‎ ‎ ‎ ‎ ‎ ‎ ‎ ‎ ‎ ‎ ‎ ‎7.(1)                                                                ‎ ‎                                                                      ‎ ‎(2)                                                                  ‎ ‎                                                                      ‎ ‎8.                                                                     ‎ ‎                                                                      ‎ ‎                                                                      ‎ ‎9.                                                                     ‎ ‎                                                                      ‎ ‎                                                                      ‎ ‎                                                                      ‎ ‎10. (1)                                                           ‎ ‎(2)                                                           ‎ ‎(3)                                                           ‎ 我选作【 1 1】【12】题 ‎(1)(    )(    )‎ ‎(2)                                                                  ‎ - 15 -‎ ‎                                                                      ‎ ‎                                                                      ‎ ‎                                                                      ‎ ‎(3)                                                                  ‎ ‎                                                                      ‎ ‎                                                                      ‎ ‎                                                                      ‎ ‎(4)                                                                  ‎ ‎                                                                      ‎ ‎                                                                      ‎ ‎                                                                      ‎ ‎                                                                      ‎ ‎                                                                      ‎ ‎16.  (1)                                                                 ‎ ‎( 2 )                                                                    ‎ ‎( 3 )                                                                    ‎ ‎                                                                      ‎ ‎17.                                                                     ‎ ‎                                                                      ‎ ‎                                                                      ‎ ‎                                                                      ‎ - 15 -‎ ‎                                                                      ‎ ‎18. 写作 - 15 -‎ 西安市曲江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度第 一 学期 期中考试高三年级语文 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1.A . (“始终”的说法不正确)‎ ‎2.D . (不是两个地区的同姓率而是两个地区间的同姓率。另外,根据原文第7段信息可得出结论“两个地区同姓率越大,那么这两个地区的姓氏分布差异就越小,也可以说他们之间的遗传距离小”。因为原文中的“同姓率越大”与选项表述的“同姓率比较接近”不能完全等同。)‎ ‎3.D . (不同地区之间的同姓率是能够反映他们的历史文化)‎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4.【答案】D项   ( 由,出于 )‎ ‎5. 【答案】 D 项   (译文: 现在您背弃本性,抛弃汉人的衣帽巾带,想要凭借小小的南越和大汉相对抗,成为敌对国家,灾祸将要降临到您的身上了!)‎ ‎6.【答案】 B      ( B项, “ 且南越君民同心”于文无据。 )‎ ‎7.【答案】‎ ‎(1) 南越国中没有人值得(我)同(他)交谈,直到你来,让我每天都能听到过去从未听到过的道理。(得分点:“无足”,没有值得……的。两处省略。“所未闻”,所字结构,没听到过的道理。大意2分。)‎ ‎( 2 ) 任嚣死后,赵佗于是逐步用手段诛杀了秦所设置的官吏,让自己的同党代任郡守。 (得分点:“因”于是,翻译成“趁机”似乎亦可。“党”,同党,亲信。“假”,暂代。大意2分。)‎ ‎【 参考译文】‎ ‎    陆贾跟随高祖平定天下,被称为能言善辩之士,身为近臣,常出使诸侯。到高祖登基时,中原刚刚安定,尉佗平定了南越,趁机在南越称王。高祖派陆贾赐给尉佗官印,封他为南越王。陆贾到了南越,尉佗头梳椎髻,腿伸如箕,倨傲无礼地接见陆贾。陆贾于是游说尉佗说:“您是中原人,父母兄弟的坟墓在真定。现在您背弃本性,抛弃汉人的衣帽巾带,想要凭借小小的南越和大汉相对抗,成为敌对国家,灾祸将要降临到您的身上了!况且秦朝政治黑暗,诸侯豪杰一起起兵反秦,只有汉王首先入函谷关,占据咸阳。项籍违背了约定,自立为西楚霸王,诸侯都隶属于他,可以说最强大了。然而汉王从巴蜀起兵,征伐天下,约束诸侯,终于诛杀项羽灭掉西楚。五年之中,海内平定,这不是人力所能做到的,而是上天的任命啊。天子听说您在南越称王,却不帮助天下诛灭凶暴叛逆之人,(因此)将相要调兵来诛灭大王;天子怜悯百姓刚刚经历艰辛困苦,将要让他们休养生息,派我授予大王官印,剖符为信,互通使者。大王应该出迎于郊,北面称臣。大王您竟然想凭借刚刚创建尚未安定的南越,在此不顺从朝廷。大汉天子如果听说了,(一定会)挖掘焚烧大王先人的坟墓,诛灭大王全族,然后派一名偏将率领十万之众军队到南越,南越人就会杀了大王而归降大汉,(这就)如同翻转手掌一般容易啊。”于是尉佗就急忙起身,向陆贾道歉说:“我身处蛮夷之中时间久了,太失礼了。”于是问陆贾说:“我和萧何、曹参、韩信他们相比,谁更贤能?”陆贾说:“大王比他们贤能。”尉佗又问:“我和皇帝比,谁更贤能?”陆贾说:“皇帝在丰、沛起兵,讨伐暴秦,诛灭项羽,为天下人兴利除害,接续五帝、三王的功业,统治中原,中原的人口数以亿计,土地方圆万里,占有天下肥沃的土地,人众车多,万物富足,政令出自一家,自开天辟地以来,未曾有过。现今大王的人口不超过几十万,都是蛮夷之人,而南越在山海之间,处境艰危,如同大汉的一个郡,大王又怎能和汉王相比呢!”尉佗大笑说:“我没有从中原起兵,所以在这里称王;假如我身处中原,怎么就比不上汉王!”于是非常喜欢陆贾,挽留他并和他连饮数月。尉佗说:“ ‎ - 15 -‎ 南越国中没有人值得(我)同(他)交谈,直到你来,让我每天都能听到过去从未听到过的道理。 ”陆贾授予尉佗为南越王,让他称臣并遵从大汉的管理。回朝复命,高祖非常高兴,授予陆贾为太中大夫。‎ ‎(节选自《说苑·奉使》)‎ 南越王尉佗,是真定人,姓赵。秦当时已统一天下。到秦二世时,南海郡尉任嚣重病垂死,召请龙川县令赵佗。任嚣将文书交付赵佗,让他代任南海尉。 任嚣死后,赵佗于是逐步用手段诛杀了秦所设置的官吏,让自己的同党代任郡守。 秦朝灭亡之后,赵佗就攻打吞并了桂林、象郡,自立为南越武王。高帝平定天下之后,认为中原历经艰辛困苦,所以放过了赵佗而没有讨伐他。汉十一年,派陆贾趁势立赵佗为南越王。‎ ‎(节选自《史记·南越列传》)‎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8.苏州本是吴中佳胜,诗人因王程之便得以游赏苏州胜景而兴奋不已,看着熟悉的岸旁杨柳和青山白云,颇有悠然自赏的得意; (结合一、三两联,只答出情感,没有结合诗歌扣1分,共2分。) 诗人由 停靠 在百花洲的孤舟想到自己身如孤舟,漂泊不定,已有半世之久,不由得生发出对这种羁旅生活的无奈与感慨。 (结合二、四两联,只答出情感,没有结合诗歌、或只联系其中一联扣1分。共3分)‎ ‎9.颈联使用了拟人(曲笔)的修辞(1分), 岸旁杨柳都认得自己,眼底云山也极力挽留“我” 。  ( 1 分)看似不符合生活的常理,实际上是诗人故意将景物拟人化 , 明明是自己喜欢杨柳,依恋眼底云山, 却 故意说成是岸旁杨柳都认得自己,眼底云山也依依挽留自己。(2分)这样写既突出诗人对这一带风物的熟悉,也包括了诗人对此间风物的深情,显得不落俗套又更有情趣。( 2 分)  (修辞手法1分;诗句解释1分;分析出“ 无理却有趣 ”2分;效果作用2分。共6分)‎ ‎【鉴赏 参考 】‎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江西吉州人(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 洴 塘村)。南宋大诗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历任国子博士、太常博士,太常丞兼吏部右侍郎,提举广东常平茶盐公事,广东提点刑狱,吏部员外郎等。反对以铁钱行于江南诸郡,改知赣州,不赴,辞官归家,闲居乡里。在中国文学史上,与陆游、范成大、尤袤并称“南宋四家”、“中兴四大诗人”。‎ ‎     这首七律是光宗绍熙元年(1190)诗人从临安赴建康(今江苏南京)江东转运副使任途中暂住所作。平江,府名,治所在今江苏苏州,百花洲是当地的一个沙洲。‎ ‎     开头两句交待自己与苏州的因缘。平平叙事,颇有民歌风味。读来似乎是庆幸自己因王程之便而得游赏吴中佳胜,实际上却是为下文翻出感慨作势。“王程”二字已微露端倪。王程,谓为王事(公事)奔走的旅程,用法甚新。“半世三江五湖掉,十年四泊百花洲”。杨万里于绍兴二十年(1154)中进士,初授赣州司户,继调永州零陵,以后历任内外官职,奔走于江湖间,到写这首诗时,已经半世(指一个人的半生)之多;十来年间,因主程所经,曾四次泊舟于百花洲畔。这一联用秀朗工整之笔概括了自己的漂泊羁旅的生活,其中含有身世之感,但调子并不沉重,毋宁说还带有一点悠然自赏的意味。从眼前的胜游回顾半世以来的行踪,从眼前的百花洲联想到所历的三江五湖,时间、空间都延伸扩大了。这一联在对仗上句法上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多用数目字成对,如“半”对“十”“三”对“四”“五”对“百”;二是上下句的句法并不同(下句的“泊”是动词,与上句的“江”为名词不同,五湖棹与百花洲也有所不同,平仄也不调)。这样一种对仗,表现出诗人的巧思,具有一种轻快流利、拗折错落的美感。‎ ‎     “岸傍杨柳都相识,眼底云山苦见留。”颈联承“四泊百花洲”‎ - 15 -‎ 突出自己对这一带风物的熟悉。明明是诗人认得岸旁杨柳、依恋眼底云山,却故意将景物拟人化,从对面写来,说成是岸旁杨柳都认得自己,眼底云山也依依挽留。这样写,既饶情致,又不落套。诗人对此间风物的深情也更进一层地得到表现。‎ ‎     “莫怨孤舟无定处,此身自是一孤舟。”尾联承“半世三江五湖棹”从眼前泊岸的孤舟兴感,说别再埋怨孤舟漂泊不定,将自己载往三江五湖,要知道,自己原就是一只不系的孤舟。上句先放开一步,下句却透过一层,揭示了事情的底蕴。这个结尾,将“四泊百花洲”所引起的感触与联想凝聚到一点上:身如孤舟,漂泊无定,从而点明了全诗的主旨。‎ 杨万里的诗,活泼自然,富于新意,思想感情则每每不够深沉。这首抒写旅途感受的诗,思想深度原很有限,它的特点仍在轻快清新、洒脱自然。不但额、颈两联对仗有如行云流水,一气舒卷,就连尾联的直抒人生感慨也显得轻松自如,毫不凝重。这种清畅流易的格调正是杨诗风格的一个显著特点。‎ ‎【附加思考】有人说尾联的情感转折过于突兀,你怎么看?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 (1)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万里悲秋常作客   (2) 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     (3) 廊腰缦回      钩心斗角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1、 (1)BE.(选E给3分,选B给2分,选A给1分  解析:A “运用了语言、心理描写”概括不全面,缺少了动作描写。C主要采取的是第三人称手法,最后两段使用了第一人称。D“对比鲜明是这篇小说最突出的特色”、“通过胡安和“我”的对比表现出来”都有误。)‎ ‎    (2)①人物性格上,通过补充他回忆故事和学校经历的描写,进一步表现了胡安喜欢幻想的性格,使胡安的行为更加合理;②内容上,交代胡安决定爬上绳索的动因,为后文情节做铺垫;③结构安排上,使情节更加起伏,充满波澜,摇曳多姿。(每点2分,共6分)‎ ‎    (3)(1)充满好奇和自信、喜欢探索:看见绳索极力攀爬想探寻究竟、喜欢在课堂上想入非非。(2)谨慎胆怯,小心细致:一步一步十分小心接近绳索,用指尖轻轻触碰绳索,爬到十米害怕得不敢继续。(3)勇敢执着,有冒险精神:在央求父亲无果后,自己向绳索跑去。七十年后还在寻找绳索。(每点2分,共6分,结合文本简要分析,不分析者最多得3分)‎ ‎   (4)①表现人物性格,用七十年的发展轨迹进一步表现胡安充满好奇的精神和探索的欲望,符合人物性格特征。②照应前文情节,使绳索成为小说线索,贯穿全文,使小说结构完整。③深化了小说的主题,丰富了小说主题意蕴。④加大小说时间长度和空间广度,丰富了小说的艺术技巧。⑤增加了小说的神秘感,激发读者丰富的想象。(每点2分,共8分,答出四点即可)‎ ‎12.(25分)(1) 选E得3分,选C得2分 ,选B得1分 。 (A项“目的在于营造苍凉壮阔的意境”错。B项“可见苦难是作家成功的必由之路”错。D项“但题材极少有人涉猎是主要原因”错。)‎ ‎(2) ①突出“东北高密乡”的历史文化、传说风俗对莫言文学生命的孕育。‎ ‎②点出了对读书的热爱和执着以及大量的阅读的莫言日后成为作家的重要原因,给他的创造提供丰富的养分。③使传记内容更加丰富,增强了文本的可读性和真实性,便于全面展示传主的特点。增强读者的阅读兴趣,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每条3分,答出两条即为满分)‎ ‎(3) ①谦虚,为人低调。尽管作品在世界文坛的影响和声望足以让莫言骄傲,但是他觉得获奖并不能代表什么,兴奋五分钟可以了,不把这当成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②不断学习和创新。逐渐结束了高密东北乡家族系列的创作,转而精心对小说进行着各种探索和创新。③热爱阅读,善于从生活中积累素材,不满足,经历了许多苦难,但依然热爱阅读,如饥似渴地从书籍中汲取着养分,从未放弃。(每条2分,意思对即可)‎ ‎(4) 【示例一】:扎根乡土,真实反映生活的作品都有着鲜活的生命力,并能被世界范围的读者所理解。在《白狗秋千架》中,莫言第一次使用了“高密东北乡”。而《红高粱》诞生后的20多年里,他一直忠实地延续着“高密东北乡”‎ - 15 -‎ 的故事,正是因为扎根乡土,反映作家熟悉的生活,倾注了自己的真实感情,才成就了莫言。如当代作家中的贾平凹是以为致力于描写陕西农民的生活的作家,他扎根于乡土,所写的商州系列小说奠定了其在中国当代文坛的地位。(其他作家如陈忠实笔下的白鹿原,沈从文的边城等等)‎ ‎【示例二】:作家总是从熟悉的生活写起,总是把自己身边的人物,甚至把自己的亲人当做小说中的人物来描写,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莫言的作品大多以自己生活了很多年的家乡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物为原型。《红高粱家族》写了“我爷爷奶奶”;20世纪90年代中期,《丰乳肥臀》写了“我爹我娘”;2006年的《生死疲劳》写了“我”这代人,正是因为作家生于斯长于斯,对这片土地熟悉和挚爱,才写出了优秀的作品,如贾平凹笔下是商州,汪曾祺的胡同里的文化等都可以证明这一点。‎ 四、语言文字运用(9分)‎ ‎13.(3分)C(解释:① 分析说明,分析阐明 ;② 说明含义、原因、理由 。/ 解读:① 阅读解释 ;② 分析 , 研究 ;③ 理解 , 体会 。   偶然: ① 事理上不一定要发生而发生的;超出一般规律的。 / 偶尔: ① 间或,有时候 。  夜郎自大: 比喻骄傲无知的肤浅自负或自大行为。 / 妄自尊大: 形容人狂妄地 夸大 自己,以为自己了不起, 轻视 别人。 )‎ ‎14.(3分)C (A.“ 培育 ”和“经营模式”不能搭配应把“经营模式”改为“ 经营主体”B.“ 据气象资料显示 ”杂糅,删除“据”D否定不当将“ 防止类似事件 不要 再次发生”中的“不要”删除。)‎ ‎15.(3分) D ‎16.  (1)从小就参与家务劳动(或者“从小就养成做家务的习惯”) (1分)  (2)更重视学业和各种艺术能力培训 (1分)  (3)认可美国的教育方式,因为美国的教育方式更能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责任心。 (2分)(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准确、鲜明的能力。本题图表内容比较简单,主要说明了中美家长对孩子在不同成长阶段的教育要求。完成这类试题(表文转换),首先要看清图表,抓住其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其次要根据题目要求组织文字。解答本题,要注意最好不出现具体数字。回答第(3)问时,要注意言之有理。 )   (共4分)‎ ‎17. 示例1: 校门建筑的设计应秉持实用、简约、大方的原则。校门建筑是校园交通的门户,是校园安全的锁钥,实现这两大功能是校门建筑的基本要求。在此前提下,再讲求造型美观。因此,校门建筑要实用、简约、大方,而不应盲目攀比。那种一味追求高大、奢华,耗巨资建造校门的做法,不仅造成很大的浪费,还会给学生带来不良影响。‎ 示例2: 校门在建筑造型和风格上应该具有鲜明的特点。它不仅要实用美观,还应该与学校的办学理念相吻合。校门建筑是学校文化内涵的体现,是对该校历史文化积淀和办学特色的诠释。因此,它应该是校园建筑的点睛之笔,和学校的其他建筑相协调。这就要求我们,在校门设计上要讲究个性,不能千篇一律,应注重体现它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观点明确2分,具体分析出特点4分,语句通畅1分。共7分)‎ ‎( 解析: 试题提供的材料是一个现实生活中典型的现象——校门建筑是注重实用性还是文化性,试题明确提示“对校门建筑有何看法”因此,可以根据其中一个观点,即支持校门的实用性或支持校门的文化性;其次,分析相对应的理由时,可以紧扣两种校门的不同特点、意义价值加以展开,拓展阐述的深度。另外,该题联系时代,和学生生活贴近,可以从现实角度相关支持或反对的理由。注意语言的简洁和答题深度。 )‎ 五、写作(60分)‎ ‎18.略 - 15 -‎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