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汪清六中高三地理10月考试题
班级 姓名
一、选择题50分
右图为我国东南丘陵某小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图中等高距为50米,河流水深10米,小船上的桅杆顶端Q与水面高差为10米。据此完成1~2题。
1.理论上,R、Q两点的高差最小值、最大值分别最接近
A.351米 429米
B.341米 429米
C.351米 439米
D.341米 439米
2.①、②、③、④四地段中,平均坡度最大的为
A.① B.②
C.③ D.④
30年前电影《星球大战》中首次描绘了一个有两次日出的世界(右图),如今这一想象被证明是现实:距地球200光年的地方有颗行星在绕两颗恒星旋转,这颗行星的体积、密度与土星非常相近,极有可能也是气体巨行星,中心由冰块和岩石组成,与绕转的两颗恒星几乎同处于一个平面。两颗恒星之间距离很近,比水星和太阳之间的距离更近。据此回答3~4题。
3.下列现象,有可能在该双日行星上出现的是
①全球白昼无夜 ②白天立物双影
③双日此升彼落 ④有两次日出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4.该行星下列特征中,不利于其存在生命的是
A.体积、密度与土星非常相近 B.同时接受两颗恒星照射
C.绕转的两颗恒星之间距离很近 D.与绕转的两颗恒星几乎在一个平面上
读地球近地面主要风带示意图,回答5~6题。
5.终年受①风带与③风带之间的气压带控制的地区,其气候特点是
A.终年温和湿润 B.终年高温多雨
C.终年炎热干燥 D.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6.与欧洲西部终年温和多雨的气候特征的形成有关的风带是
A.① B.② C .③ D. ④
读我国某山脉及东西两侧甲、乙两地气候资料图,回答7~9题。
- 9 -
7.图中山脉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对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是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 B.是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C.是地势的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 D.是干旱区与半干旱区的分界线
8.下列适宜在甲地大面积种植的主要农作物有
A.春小麦、大豆、甜菜 B.冬小麦、玉米、水稻
C.棉花、春小麦、大豆 D.油菜、茶叶、春小麦
9.图中乙地所在地形区可以看到的景观是
A.麦浪滚滚 B.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C.“鱼塘一台田”模式的生态农业 D.牧草如茵,风吹草低见牛羊
10.下图为世界四个不同地区的气候资料图。读图思考,若不考虑海拔高度的影响,则四地由南到北的排列顺序为
A.甲乙丁丙 B.乙丙甲丁 C.丙甲乙丁 D.丁甲丙乙
读“大气热量交换过程图”,回答11~12题。
11.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相比较气温低的原因是
- 9 -
A.③变小 B.②变小
C.①变大 D.④变大
12.西北地区昼夜温差大的主要原因是
A.①变大,②变大 B.②变大,③变小
C.⑤变大,④变大 D.②变大,④变小
下图是我国南方某城市1月某日21时等温线分布图,图中P为市中心。读图回答13~14题。
13.关于该城市气温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城市生产和消费活动释放大量热量是图示现象产生的最主要原因
B.城市中心海拔低,故气温高
C.O、P两点的温差为2 ℃~3 ℃
D.图示气温的分布会导致近地面大气由城市吹向郊区
14、观测发现,一条源自山区的宽阔河流穿城而过,河流两岸气温较低。由上图可知,该河流在城市大致为
A.东西走向 B.南北走向
C.西北—东南走向 D.东北—西南走向
下图为某区域不同季节盛行风向示意图。读图,回答15~16题:
15.图示甲、乙盛行风中
A.甲风七月最为盛行
B.乙风一月最为盛行
C.乙为西北季风,由副热带高压吹向赤道地区
D.甲为西北季风,由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而成
- 9 -
16.在甲风盛行的季节
A.苔原带驯鹿向北迁徙 B.新疆草原一片葱绿
C.阿尔卑斯山雪线抬升 D.亚洲高压势力强盛
“民以食为天,粮以土为本。”近年来,“保护性耕作法”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它是指对耕地实行
免耕或浅耕措施,并在粮食收割时,及时将作物秸秆粉碎后归还农田,或者将庄稼茬子留在田地过冬。下表为某地实验前后冬春季节有关实验资料,回答17~19题。
17.实验结果反映了实行“保护性耕作法”能
①保持土壤水分 ②增强土壤透气性 ③增加大气湿度 ④减少空气污染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8.下列功效中,哪项不属于实行“保护性耕作法”后产生的有利影响
A.减轻土壤盐碱化程度 B.保护了土壤肥力
C.增强土壤抗风蚀能力 D.减轻了酸雨程度
19.根据实验资料,“保护性耕作法”最适宜在以下哪个地区使用
A.三江平原 B.云贵高原 C.河套平原 D.江汉平原
20、下列各地的地壳厚度,最厚的是()
A.长江中下游平原
B渤海大陆架
C.青藏高原
D.云贵高原
- 9 -
德国慕尼黑大学的一位教授是这样看待中国的:他首先把中国分成东部与西部,再分别分成南北两部分,形成如下图①、②、③、④四块区域,并将这四块区域命名为“银色中国”“金色中国”“黄色中国”和“绿色中国”。回答21~22题。
2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银色中国”与“金色中国”以冈底斯山为界
B.“金色中国”与“绿色中国”的分界线包括贺兰山
C.“黄色中国”与“绿色中国”的分界线为秦岭
D.“绿色中国”与“银色中国”的分界线是巫山
22.各区域与主要成因的组合,正确的是
A.“黄色中国”——海拔高度所致 B.“金色中国”——海陆位置影响
C.“绿色中国”——流水侵蚀作用 D.“银色中国”——纬度位置影响
我国的古代诗歌和谚语中有不少作品蕴含着丰富的地理信息,有些与天气系统有关。据此回答
23~25题
23.“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此诗中所描述的天气现象与哪种天气系统有关
A.冷锋 B.暖锋 C.准静止锋 D.反气旋
24.我国谚语“山北黄牛下地,山南水牛犁田”所示地区南部区域特征有
①地带性土壤肥力较高 ②河流众多 ③植被以落叶阔叶林为主
④水热条件优越,盛产葡萄、油菜 ⑤有全国四大工业基地
A.①②③ B.④⑤ C.①③④ D.②⑤
25.我国谚语①“清明时节雨纷纷”、②“黄梅时节家家雨”、③“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④“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依次反映的是我国哪几个地区的地理特征
A.青藏高原 黄土高原 黄淮海平原 西北地区
B.云贵高原 长江中下游地区 华北平原 青藏高原
C.东南沿海地区 长江中下游地区 华北平原 西北地区
D.江淮地区 华北平原 西北地区 四川盆地
26.读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左图)和北半球大气上界太阳辐射分布图(右图)回答问题。(12分)
- 9 -
(1)由左图说出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大致的分布规律。(6分)
(2)结合左图和右图指出影响太阳辐射的主要因素。(6分)
27.(12分)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两大洲的纬度分布组合示意图。
(1)读材料一,该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位于 半球。
(2)读材料二,该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是 。在材料三的ABCD四地中,属于这种气候类型的是 。
(3)读材料三,分析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气候类型在A处分布面积比B处大的原因。
- 9 -
28.读图1-4-2,完成下列问题。 (13分)
图1-4-2 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的内部圈层的划分
(1)地震波:E______________________,F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连续界面:A_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面以上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是厚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一层;A和B之间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软流层就存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B面以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圈层:D______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地震波在经过B界面时传播速度有什么变化?
29、读下图回答问题 (13分)
1.当太阳直射点运动到1时的日期 节气
当太阳直射点运动到2时的日期 节气
当太阳直射点运动到3时的日期 节气
当太阳直射点运动到4时的日期 节气
- 9 -
2、当太阳直射点运动到1、2段时,太阳直射点在 半球,该半球昼夜长短情况
3、国庆节位于上图中 段,此时,北半球昼夜长短情况 ,太阳直射点继续向 移动
- 9 -
答案
DBDAB BBADB ADABD DBDCC CCADC
26.(12分)(1)分布不均(2分);西部多,东部少;北方多,南方少(或西北多,东南少)(2分)。内蒙古西部和青藏地区最多或四川盆地最少(2分)。
(2)地势高低(地形)、大气状况(天气)、正午太阳高度 (纬度)。(6分)
27.(12分)(1)北
(2)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 C
(3)A处没有阻挡西风深入的高大地形;利于西风气流深入大陆内部;(4分)B处有高
大的南北向沿海山脉,阻挡了西风气流的深入。(2分)
28:A是莫霍界面,B是古登堡界面,C是外核,D是地壳。 答案:(1)横波 纵波
(2)莫霍界面 古登堡界面
(3)地壳 最小 地幔 上地幔顶部 地核 (4)地壳 外核
(5)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
-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