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县一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中的阴阳五行哲学思想、儒家伦理道德观念、中医营养摄生学说,还有文化艺术成就、饮食审美风尚、民族性格特征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创造出彪炳史册的中国烹饪技艺,形成博大精深的中国饮食文化。
中国饮食文化绵延170多万年,分为生食、熟食、自然烹饪、科学烹饪4个发展阶段,推出6万多种传统菜点、2万多种工业食品、五光十色的筵宴和流光溢彩的风味流派,获得“烹饪王国”的美誉。
我国的烹饪技术讲究食医结合,与医疗保健有密切的联系,在几千年前有“医食同”和“药膳同功”的说法,利用食物原料的药用价值,做成各种美味佳肴,达到对某些疾病防治的目的。中国饮食文化突出养助益充的营卫论(素食为主,重视药膳和进补),并且讲究“色、香、味”俱全,有五味调和的境界说。
古代的中国人还特别强调进食与宇宙节律协调同步,春夏秋冬、朝夕晦明要吃不同性质的食物,甚至加工烹饪食物也要考虑到季节、气候等因素。在《礼记·月令》就有明确的记载,如春“行夏令” “行秋令”“行冬令”必有天殃;孔子说的“不食不时”,包含有两重意思一是定时吃饭,二是不吃反季节食品,西汉时,皇宫中便开始用温室种植“葱韭菜茹”,这种强调适应宇宙节律的思想意识的确是华夏饮食文化所独有的。
“阴阳五行”说是传统思想所设定的世界模式,也被认为是宇宙规律。制作饮食的烹饪必然也要循此规律。因此,不仅把味道分为五,并产生了“五味”说,而且还削足适履地把为数众多的谷物、畜类、蔬菜、水果分别纳入“五谷”“五肉” “五菜”“五果”的固定模式。更令人惊奇的是还有“凡饮,养阳气也;凡食,养阴气也”(《礼记·郊特牲》)。并认为只有饮和食与天地阴阳互相协调,这样才能“交与神明”,上通于天,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的效果。这种说法被后的道教所继承,成为他们饮食理论的一个出发点,如认为吃食物是增加人体阴气的,如“五谷充体而不能益寿”“食气者寿”等,要修炼、要获得阳气就要尽量少吃、最佳境界是不吃,走“辟谷”的境界。
“中和之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的审美理想。这个“中”指恰到好处,合乎
度。“和"不是“同”,是建立在不同意见的协调的基础上的。因此中国哲人认为天
地万物都在“中和”的状态下找到自己的位置以繁衍发育。这种通过协调而实现
“中和之美”的想法是在上古烹调实践与理论的启发和影响下产生的,而反过来又
影响了人们的整个的饮食生活。
中国饮食文化是一种广视野、深层次、多角度、高品位的悠久区域文化;是
中华各族人民在1 00多万年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在食源开发、食具研制、食
品调理、营养保健和饮食审美等方面创造、积累并影响周边国家和世界的物质财
富及精神财富。
研究中国人的饮食文化不仅是研究中国文化的必要组成部分,甚至可以成为
研究中国文化的一把钥匙。
1.下列关于中国饮食文化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下产生的。如阴阳五
行哲学思想、中医营养摄生学说、饮食审美风尚、民族性格特征等。
- 9 -
B.中国饮食文化历史悠久,绵延了1 70多万年,分为了四个发展阶段,风
味流派繁多,有“烹饪王国”的美誉。
C.中国饮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研究中国饮食文化甚至可以成为
研究中国文化的一把钥匙。
D.中国饮 文化是一种广视野、深层次、多角 、高品位的区域文化,它
在饮食文化的多个方面影响了周边国家和世界的物质财富及精神财富。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中国饮食文化突出养助益充的营卫论,中国的烹饪技术讲究食医结合,
食物要达到对某些疾病防治的作用。
B.中国人在饮食上还特别强调进食与宇宙节律协调同步,春夏秋冬、朝夕
晦明要吃不同性质的食物,加工食物时要考虑季节、气候的因素。
C.我国在几千年前有“医食同源”和“药膳同功”的说法,要利用食物原料的
药用价值,做成各种美味佳肴。
D.孔子说的“不食不时”,是说不吃反季节食品和定时吃饭的意思。强调适
应宇宙节律的思想意识是华夏饮食文化所独有的。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制作饮食的烹饪遵循了“阴阳五行”规律,不仅产生了“五味”说,而且把
谷物、畜类、蔬菜、水果分别纳入“五谷”“五肉”、“五菜”、“五果”的固定模式。
B.“五谷充 而不能益寿”是认为吃食物是增加人体阴气的,要获得阳气就
要尽量少吃、最佳境界是不吃。
C.道教饮食理论的一个出发点是只要饮和食与天地阴阳互相协调,就能“交
与神明”,上通于天,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的效果。
D.“中和之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的审美理想,是在上古烹调实践与理
论的启发和影响下产生的,反过来又影响了人们的整个的饮食生活。
二、古代诗文阅读(3 6分)
(一)文言文阅读(1 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胡世宁,字永清,仁和人。 弘治六年进士。性刚直,不畏强御;且知兵。除德安推官。 岐王初就藩,从官骄,世宁裁之。
迁广西太平知府。太平知州李浚数杀掠吏民,世宁密檄龙英、知州赵元瑶擒之。母丧归。服阕赴京。道沧州,流寇攻城急,世宁即驰入城,画防守计。贼攻七日夜,不能拔,引去。
迁江西副使。当是时,宁王宸濠骄横有异志,莫敢言,世宁愤甚。正德九年三月上疏曰:“敕王止治其国,毋挠有司,以靖乱源,销意外变。”宸濠闻,大怒。列世宁罪,遍赂权幸,必杀世宁。世宁已迁福建按察使取道还里宸濠遂诬世宁逃驰使令浙江巡按潘鹏执送江西鹏尽系世宁家人索之急。李承勋为按察使,保护之。世宁乃亡命抵京师,自投锦衣狱。 狱中三上书言宸濠逆状, 卒不省。 系岁余,言官程启充、徐文华、萧鸣凤、邢寰等交章救, 乃谪戍沈阳。居四年,宸濠果反。世宁起戍中为湖广按察使.寻摧右佥都御史,巡抚四川。以父忧归。
世宁风格峻整,居官廉。疾恶若仇,而荐达贤士如不及。都御史马昊、陈九畴坐累废;副使施儒、杨必进考察被黜;御史李润、副使范辂为时所抑,连章荐之。与人语,呐不出口,及具疏,援据古今,洞中窾会。与李承勋善,而持议不苟合。始以议礼与张璁、桂萼 合,璁、萼德之,欲援以自助, 世宁不肯附会,论事多牴牾。诸大臣皆忌之。帝始终优礼不替。
九年秋卒。赠少保,谥端敏。
- 9 -
摘编自《明史•列传第八十七》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世宁已迁福建按察使/取道还里/宸濠遂诬世宁逃/驰使令浙江巡按潘
鹏执送江西/鹏尽系世宁/家人索之急/
B.世宁已迁/福建按察使取道还里/宸濠遂诬世宁逃/驰使令浙江巡按潘
鹏执送江西/鹏尽系世宁家人/索之急/
C.世宁已迁/福 按察使/取道还里/宸濠遂诬世宁逃/驰1令浙江巡按
潘鹏执送江西/鹏尽系世宁家人/索之急/
D.世宁已迁福建按察使/取道还里/宸濠遂诬世宁逃/驰使令浙江巡按潘
鹏执送江西/鹏尽系世宁家人/索之急/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弘 治, 是中国明朝第九个皇帝明孝宗朱祐樘的年号。年号,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用 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始于汉武帝。
B.疏,又称“奏议”或“奏疏”,是臣僚向帝王进言使用文书的统称。疏的本意为“疏 通”,这里引申为分条说明的文字 。
C.父忧,为“丁父忧”的省写。“丁忧”,古代官员父母亲去世后必须停职守制的制度,丁忧期间,丁忧人不准为官。
D.谥,谥号,是古代君主、诸侯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给予的 一个寓含善意评 价或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 。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胡世宁通晓军事 。他的军事才能在流寇攻打沧州时展现出来,流寇攻打沧州七天七夜,沧州城还是没有攻破,最后,流寇被迫撤离。
B.胡世宁疾恶如仇。他为人风格端庄、峻严,任广西太平知府时,太平知州李浚几次三番杀害吏民,掠夺财产,胡世宁率人逮捕了他。
C.胡世宁不畏权贵。他果断揭发宁王宸濠骄横不法和造反的意图,虽遭受迫害,并被关进监狱,也毫不屈服,他最后被谏官营救出狱。
D.胡世宁举贤荐才 。即使他举荐的人被罢官,考评中被黜斥,被当时大臣压制,他还 是连上奏章推荐,唯恐被举荐的人仕途不通达。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道沧州,流寇攻城急, 世宁即驰入城,画防守计。
译 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人语,呐不出口, 及具疏,援据古今,洞中窾会。
译 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鉴赏(1 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浣溪沙
张先
楼倚春江百尺高,烟中还未见归桡①,几时期信似江潮?
花片片飞风弄蝶, 柳阴阴下水平桥, 日长才过又今宵。
注:①“桡[rao]”,划船的桨,这里代指船。
8、这首词的上片塑造的女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结合内容分析。
(5分)
9、这首词的下片以抒情为主,试简要分析其抒情手法o(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