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2016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检测(有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温州市2016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检测(有答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温州第八高级中学2015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段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卷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密封区内填写学校、班级和姓名。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案卷上,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没有错误的一组是 A.趑趄(zī) 剔除(tì) 紧箍咒(gū) 俾众周知(bǐ)‎ B.框架(kuàng) 罔替(wǎng) 河埠头(bù) 宵衣旰食(gān)‎ C.攻讦(jié) 落泊(bó) 杀手锏(jiǎn) 卖官鬻爵(yù)‎ D.聒噪(guō) 豇豆(jiāng) 嗑瓜子(kē) 瞽言刍议(chú)‎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一株小小的丝瓜藤,绽放的却是夺目的光采,彰显的是生命难以割舍的爱。‎ B.一度,他凭实力争取到位居人臣的显贵,眨眼,他又成了流落乡野的游子,被人讥笑为不识时务的无知者,也被人尊奉为儒家学派的集大成者。‎ C. 那么,在这个尚有暑气的清晨,迎着朝阳跑起来吧;在这个尚显漫长的午后,把庸懒关到门外;在这个清风阵阵的深夜,甘与寂寞为伴,用勤奋作舟,驶上寻秋的路吧。‎ D. 即将到来,却又未到的时节则更令人愁怅,更容易激起心里的那一丝涟漪。‎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 从片面追求经济发展到注重可持续发展,教训是惨痛的,也算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段弯路,认识到不足,处心积虑,及时纠正,为时不晚。‎ B. 在政府的具体工作中,处处掩盖执政者缺点,将所犯的错误掩盖起来,这就是饮鸩止渴。‎ C.我的手机进水了,先用吹风机吹吹,死马当作活马医,希望有救。‎ D. 《全宋诗》的编纂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北京大学古典文学研究所经过八年努力,终于日前告罄。‎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一阵清风扬过,携带着漫天的柳絮翩翩起舞,慢慢的飘向远方,只留下它们美丽的身影。‎ B. 可见国外处罚垃圾短信和出售个人信息行为,对未构成犯罪的,一律施以严厉的经济罚款 C. 我国石油的生产,长期不能自给,一旦中东地区局势出现动荡,我国的燃油市场也将随之出现波动。‎ D. 焰火的响声夹杂着虫鸣,连焰火的音响也让人产生一种留恋夏天般的寂寞情绪。我觉得秋天就像虫鸣,是从地底迸发出来的。‎ ‎5.以下材料选自家用净水器的说明书,请你提取四个关键词,来说明家用净水器的工作过程。(4分)‎ 一套完整的全屋水处理系统由前置过滤器、中央净水机、软水机和直饮机四大部分组成。前置过滤器是对家用水进行的第一道粗过滤设备,通过不锈钢过滤钢网滤除自来水中的铁锈、泥沙、虫卵和悬浮物等,前置过滤器可以稳定水压。中央净水主要利用活性炭吸附和KDF高效滤料实现净水作用,可去除自来水中的余氯、胶体和杂质等。其中KDF滤料是一种高纯度的铜锌合金,它能去除水中高达96%以上的氯、氯化物、硫化氢、水溶性重金属等,并能抑制细菌生长;活性炭的吸附能力非常强,经中央净水机过滤后的水能达到国家一般饮用水质。‎ ‎6.仔细观察下面图画,请你为其配一段画外音,至少运用两种修辞,不超过100字。(4分)‎ 10‎ ‎ ‎ ‎ ▲ ‎ ‎ ▲ ‎ ‎7.读完下面两则神话故事,你能说说它们千百年来能带代代相传的原因吗?(4分)‎ 精卫填海:精卫原来是炎帝宠爱的女儿,有一天她去东海玩,突然风暴袭来,她死了。女娃变成了鸟,名字就叫作“精卫鸟”。 精卫痛恨无情的大海夺去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她要雪报仇恨,就去西山衔来石子和树枝,一次又一次投到大海里,发誓要把东海填平。‎ 夸父追日:夸父是一个善于奔跑的巨人,他与太阳“逐走”。在炎热的太阳炙烤下,他口渴如焚,虽然接连喝干了黄河和渭水两条大河,仍不解渴,又赶往大泽,终于没来得及喝大泽的水而渴死。他遗下的手杖,化为一片桃林。‎ 二、现代文阅读(共28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人们要知道一年中寒来暑往,常常用肉眼来看降霜下雪,河开河冻,树木抽芽发叶、开 花结果,候鸟春来秋往,等等,这就是物候。物候学也可以说是没有观测仪器时代的气象学和气候学。我国劳动人民早在公元前十一世纪便开创了这种观测,积累了三千年的丰富材料。‎ 中国的许多方块字,用会意象形来表示。在周朝初年的文件中,如衣帽、器皿、书籍、家具和乐器等名称都以“竹”为头,表示这些东西最初都是用竹子做成的。可见周初黄河流域竹类广泛生长,而现在则不行了。商周时代,黄河流域的劳动人民都从事农业和畜牧业。对于他们,季节的运行是很重要的事。人民采用各种方法来定春分,作为农业操作的开始时期。当时位于山东近海的郯国人民,每年观测家燕的最初来到以定春分,但是现在家燕3月22日才到长江下游。郯城和上海两地的年平均温度相差1.5℃,正月平均温度相差4.6℃。这个结果与考古时期用竹子分布区域变化的方法所得的结果是一致的。‎ 周初温暖的气候不久就恶化了,汉江在公元903年和897年就两次结冰。但是,‎ 10‎ ‎ 到春秋时期又和暖了。《左传》中往往提到,山东鲁国过冬,冰房得不到冰。周朝中期,黄河流域下游到处可以生长梅树。《诗经》中就有五次提过梅。《秦风》中有“终南何有?有条有梅”的诗句。终南山位于西安之南,现在无论是野生的还是栽培的,都无梅树了。而且在商周时期,梅子被普遍用来调和饮食,因当时不知有醋。这说明梅树的普遍性。战国秦汉时期,气候继续暖和。清初的张标研究了秦朝《吕氏春秋》中的物候资料,认为秦时春初物候要比清初早三个星期。汉朝司马迁在《史记》中描写了当时经济作物的分布,如桔在江陵,桑在齐鲁,竹在渭川,漆在陈夏。这些亚热带植物的北界比现时都推向北方。公元前110年,黄河在瓠子决口,斩伐了河南淇园的竹子编筐盛石子来堵口,可见那时河南淇园竹子的繁茂。‎ 到东汉时代,即公元之初,我国天气有趋于寒冷的趋势,有几次冬天严寒,国都洛阳晚春还降霜雪,但冷的时间不长。当时,河南南部的桔和柑还十分普遍。直到三国时代,曹操在铜雀台种桔,已经不能结实了,气候已比司马迁时寒冷。曹操儿子曹丕在公元225年,到淮河广陵视察十多万士兵演习。由于严寒,淮河忽然结冰,演习不得不停止。这是我们所知道的第一次有记载的淮河结冰。那时,气候已比现在寒冷。这种寒冷继续下来,直到第三世纪后半叶,特别是公元280—289年这十年间达到顶点。当时每年阴历4月份降霜,估计那时的年平均温度比现在低1°—2℃。南北朝时,南京覆舟山筑有冰房,是用以保存食物新鲜的。那时南京的冬天应比现在要冷2℃,才能提供储藏需用的冰块。约在公元533—544年出版的《齐民要术》,总结了六朝以前中国农业最全面的知识。根据这本书,当时黄河以北阳历4月中旬杏花盛开,5月初旬桑树生叶,与现在相比约迟了两周到四周。此外,书中还讲到当时黄河流域石榴树过冬要“以蒲藁裹而缠之”,也表明六世纪上半叶比现在冷。‎ ‎ 节选自竺可桢《中国近五千年的气候变迁》‎ ‎8.下列能说明上世纪半叶我国天气渐趋寒冷的一项是 A.三国时代,曹操在铜雀台种桔,大都已经不能结实了,气候已比司马迁时寒冷。 B.曹丕在公元225年,到淮河广陵视察十多万士兵演习。由于严寒,淮河忽然结冰,演习不得不停止。‎ C.东汉时期,冬天严寒,国都洛阳晚春还降霜雪。‎ D.当时每年阴历4月份降霜,那时的年平均温度比现在低1°—‎2℃‎。南京覆舟山筑有冰房,是用以保存食物新鲜的。‎ ‎9.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周朝初年,衣帽、器皿、书籍、家具和乐器等名称都以“竹”为头,说明周初黄河流域竹类广泛生长,气候比现在寒冷。 B.商周时期,梅子被普遍用来调和饮食,梅树普遍生长,说明周初时期,气候恶化了。 C.桔在江陵,桑在齐鲁,竹在渭川,漆在陈夏。这些亚热带植物的北界比现时都推向北方,说明古代中国比现在温暖。 D.黄河以北阳历4月中旬杏花盛开,5月初旬桑树生叶,说明六世纪上半叶的气候较现在寒冷。‎ ‎10.通观全文,本文作者是怎样来推断古代气候情况的。(3分)‎ ‎ ▲ ‎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19分)‎ 灵龟 曹文轩 王庄是个普通的庄子,这个庄子有段故事——   庄上有一李姓人家,主人为人忠厚慈和。这一日,李家主人见到一穷道士,正万分倦慵地坐在村前大槐树下,便邀请他在家做客。   道士在李家一住一年有余,李家主人却无半句怨言,闲时,还常陪道土庄里庄外走走。夜晚,常过来与他说话。   这一日,春光融融,李家主人正陪道士田边散步。道士走到庄前远望,目光深邃不可测。有风从田野上吹来,一边带来菜花的芳香,一边撩起道士的道袍,使它像天空的云一样猎猎飘动。   道士像是自己独语:“你知道这是一块好地方吗?”‎ 10‎ ‎   李家主人答:“不知。”   道士徐徐抬起瘦骨嶙峋的手,指指前面的路,又指指庄外几条河道:“你看不出,像只龟吗?福地啊!”   “福地又如何?”   “你回头去看你家的房子。”   “房子还是房子。”   “看它立的地方。”   “立在庄子中间。”   “不,立在灵龟背上。它驮着你一家人。”   “驮着一家人又如何?”   道士微微一笑,如春光灿烂。   晚上,道士对李家主人道:“那龟会走的。明日,你去拿条铁链来,缠在门前的白果树上。”第二天,李家主人并没有照道士说的去做。   “为什么不锁住它?”道士问。   “那龟既然是个活物,它要走,就让它走吧。”   “还是留住它好。”   李家主人转身四望:“我不好留住它。”   道士长叹了—声。   黄昏时,道士让李家的家人过来,道:“烦你取一根铁链来。”   家人取来铁链。道士道:“你只管将铁链缠在白果树上就是了。”   家人遵瞩。   道士一阵晕眩,双眼随即瞎了。   李家主人见了,一迭声地:“你何苦来呢?你何苦来呢?”   欲去解掉铁链。   道士道:“晚了。”仰望苍天,面容竟无一丝悲哀与懊悔,倒是嘴角漾出微微笑意,犹如平静的秋水微起细澜。   几年之后,李家的三个孩子皆做了官,人丁兴旺。   然而这年秋天,李家主人却乘鹤西归了。‎ 道土依旧住在李家。他有时也出来走走,但只是孤身—人。他或立在路头,仰脸而望,听雁叫长空,或走到村后的老林里,然后坐在朽烂的树根上,听凄风号林。失明的双目,使他不能再远走,去浪迹天涯。           ‎ 这天,李家兄弟宰鸡杀鸭,宴请贵宾高朋,其中有一只鸡,四处乱飞,飞进了粪坑里。李家老二说:“道士近来很是瘦弱,将这只鸡煨汤,让他老人家滋补身子吧。”‎ 道士已多日不见肉了,见了鸡汤,大吃大喝。   还是李家主人健在时的一个老佣看着道士,终于说:“您知道他们为什么会舍得绐您吃—只鸡?”   “不知。”   老佣道:“这是一只掉进粪坑里的鸡。”   道士—笑:“掉进粪坑里的鸡,也是一只鸡。”他将鸡汤喝得一滴不剩。   第二天,他叫来李家三兄弟,问:“知道李家为什么会有今日?”   “知道。得您老人家指点,我们家锁住了一只灵龟。”   道土说:“但这龟还是要走的,你们去看那棵白果树,它已死啦。那铁链快烂了。”   李家兄弟立现惊慌:“这如何是好?”   道士说:“若欲 10‎ 将此龟终身锁住,就得设下暗锁。”   “如何设法?”‎ 道士指指龟颈道:“在颈处挖壕沟—条,深约九尺。”   李家兄弟领教,不出两日,就挖成九尺深一道壕沟。   此时,道士脑袋忽如雷击,随即觉得眼前有闪电划过,当他双眼睁开时,看到一轮太阳正挂在万古永存的的天上。   道士要离开李家了,他站在那条路口,回首—望,老主人在世时的一切平和而质朴的景象皆荡然无存了。‎ 这年冬天,天气干燥。一天,李家的大宅忽然在五更天失火。前村后舍的人在睡梦中惊醒后,抬起灭火的水龙赶来救火。然而,那条深九尺的壕沟挡住了人们的去路,等有人摘下门板,铺在壕沟上,将水龙抬到大宅前时,大宅早已化为灰烬,只剩几点余火在那里如鬼火一般在虚幻地跳跃……‎ ‎11.联系全文,分别分析小说画波浪线部分描写的作用。(4分)‎ ‎ ▲ ‎ ‎12.文中划直线句用语幽微,请试着揣摩人物此时的心理活动。(4分)‎ ‎ ▲ ‎ ‎13.“文似看山不喜平”,小说情节贵在一波三折,前后勾连。本文情节前后有许多对比照应,请择两处简要概括。(3分)‎ ‎ ▲ ‎ ‎14.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道士性格特点。(4分)‎ ‎ ▲ ‎ ‎15.小说讲的是风水与主人的故事,结合本文,谈谈你对风水与人的关系的认识。(4分)‎ ‎ ▲ ‎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8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 平原乔生有女黑丑,壑一鼻,跛一足。年二十五六,无问名者。邑有穆生四十余,妻死,贫不能续,因聘焉。三年生一子。未几穆生卒,家益索,大困,则乞怜其母。母颇不耐之。女亦愤不复返,惟以纺织自给。‎ 有孟生丧偶,遗一子乌头,裁周岁,以乳哺乏人,急于求配;然媒数言,辄不当意。忽见女,大悦之,阴使人风示女。女辞焉,曰:“饥冻若此,从官人得温饱,夫宁不愿?然残丑不如人,所可自信者,德耳。又事二夫,官人何取焉!”孟益贤之,使媒者函金加币而悦其母。母悦,自诣女所固要之,女志终不夺。母惭,愿以少女字孟,家人皆喜,而孟殊不愿。‎ 居无何,孟暴疾卒,女往临哭尽哀。孟故无戚党,死后,村中无赖悉凭陵之,家具携取一空。方谋瓜分其田产,家人又各草窃以去,惟一妪抱儿哭帷中。女问得故,大不平。闻林生与孟善,乃踵门而告曰:“夫妇、朋友,人之大伦也。妾以奇丑为世不齿,独孟生能知我。前虽固拒之然固已心许之矣今身死子幼自当有以报知己然存孤易御侮难若无兄弟父母遂坐视其子死家灭而不一救则五伦可以无朋友矣。妾无所多须于君,但以片纸告邑宰;抚孤,则妾不敢辞。”林曰:“诺。”女别而归。林将如其所教;无赖辈怒,咸欲以白刃相仇。林大惧,闭户不敢复行。女见数日寂无音,问之,则孟氏田产已尽矣。‎ 女忿甚,挺身自诣官。官诘女属孟何人,女曰:“公宰一邑,所凭者理耳。如其言妄,即至戚无所逃罪;如非妄,则道路之人可听也。”官怒其言戆,呵逐而出。女冤愤无伸,哭诉于搢绅之门。某先生闻而义之,代剖于宰。宰按之果真,穷治诸无赖,尽返所取。‎ 或议留女居孟第,抚其孤;女不肯。扃其户,使媪抱乌头从与俱归,另舍之。凡乌头日用所需,辄同妪启户出粟,为之营辨;己锱铢无所沾染,抱子食贫,一如曩昔。‎ 10‎ 积数年乌头渐长,为延师教读;己子则使学操作。妪劝使并读,女曰:“乌头之费,其所自有;我耗人之财以教己子,此心何以自明?”‎ 又数年,为乌头积粟数百石,乃聘于名族,治其第宅,析令归。乌头泣要同居,女从之;然纺绩如故。乌头夫妇夺其具,女曰:“我母子坐食,心甚不安。”遂早暮为之纪理,使其子巡行阡陌,若为佣然。乌头夫妻有小过,辄斥谴不少贷;稍不悛,则怫然欲去。夫妻跪道悔词始止。未几乌头入泮,又辞欲归。乌头不可,捐聘币,为穆子完婚。女乃析子令归。乌头留之不得,阴使人于近村为市恒产百亩而后遗之。后女疾求归。乌头不听。病益笃,嘱曰:“必以我归葬!”乌头诺。‎ 既卒,阴以金啖穆子,俾合葬于孟。及期,棺重,三十人不能举。穆子忽仆,七孔血出,自言曰:“不肖儿,何得遂卖汝母!”乌头惧,拜祝之,始愈。乃复停数日,修治穆墓已,始合厝之。‎ 异史氏曰:“知己之感,许之以身,此烈男子之所为也。彼女子何知,而奇伟如是?若遇九方皋,直牡视之矣。”‎ ‎《聊斋志异卷九》‎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女志终不夺 夺:改变 B. 村中无赖悉凭陵之 陵:欺凌 C. 公宰一邑 宰:宰相 D. 辄斥谴不少贷 贷:宽恕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孟益贤之 何厌之有 B. 官怒其言戆 失其所与,不知 C. 我耗人之财以教己子 阙秦以利晋 D. 彼女子何知 开国何茫然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女主长相丑陋,嫁人后丈夫死了,生活贫困,带着儿子求靠母家,母亲拒绝对她帮助,她愤愤回家,自力更生。‎ B. 孟生死了妻子,对女主一见钟情,想要娶她为妻,但女主因为自卑而不愿意再嫁。‎ C.孟生死后,他的家产被村中无赖瓜分,女主为其据理力争,不惜得罪县宰,最后得回田产。‎ D. 女主死后,乌头和穆子想把她和孟生合葬,她显灵而使穆子瞬间死亡,最终乌头把她单独下葬。‎ ‎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前 虽 固 拒 之 然 固 已 心 许 之 矣 今 身 死 子 幼 自 当 有 以 报 知 己 然存 孤 易 御 侮 难 若 无 兄 弟 父 母 遂 坐 视 其 子 死 家 灭 而 不 一 救 则 五 伦 可 以 无 朋 友 矣 ‎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 妾以奇丑为世不齿,独孟生能知我。‎ ‎ ▲ ‎ ‎(2) 乌头留之不得,阴使人于近村为市恒产百亩而后遗之。。‎ ‎ ▲ ‎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21-22题。 ‎ 燕子来舟中作 杜甫 湖南为客动经春,燕子衔泥两度新。 旧入故园尝识主,如今社日远看人。 可怜处处巢居室,何异飘飘托此身。 暂语船樯还起去,穿花贴水益沾巾。‎ 10‎ ‎21. 明末清初卢世榷《杜诗胥抄》中说:“七言律诗以此收卷,五十六字内,比物连类,似复似繁。”请你结合诗句,分析诗歌是如何“比物连类“的。(4分)‎ ‎22. 杜甫诗歌艺术成就极高,尤其是七律,千锤百炼,可为典则。请结合二三两联说说诗歌的艺术手法。(4分)‎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3—24题。(5分)‎ 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国器也。口能言之,身不能行,国用也。口言善,身行恶,国妖也。治国者,敬其宝,爱其器,任其用,除其妖。‎ ‎(《荀子·大略》)‎ 子墨子曰:“政者,口言之,身必行之。今子口言之,而身不行,是子之身乱也。子不能治子之身,焉能治国政?子姑亡,子之身乱之矣。”‎ ‎(《墨子·公孟》)‎ ‎23.荀子、墨子二人都很重视言行一致,但又有所侧重。请简要谈谈两者的不同。(2分)‎ ‎24.你更欣赏谁的观点,请结合现实谈谈你的理由。(3分)‎ ‎(四)古诗文默写。 ‎ ‎25.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6分)‎ ‎(1)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 ,友善柔, ▲ ,损矣。”(《论语》)‎ ‎(2)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 , ▲ 。(庄子《逍遥游》)‎ ‎(3) ▲ ,佳木葱茏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 ▲ 。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欧阳修《秋声赋》)‎ ‎(4)闾阎扑地, ▲ ;舸舰迷津, ▲ 。(王勃《滕王阁序并诗》)‎ ‎(5)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 , ▲ 。(杜甫《登高》)‎ 四、作文(60分)‎ ‎26.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木心先生在他的散文集《琼美卡随想录》中这样说:“一味冲谦自牧,容易变成晦黯枯涸;终身狂放不羁,又往往流于轻薄可笑……不谦而狂的人,狂不到哪里去;不狂而谦的人,真不知其在谦什么。拜伦以天才自命,以不多读书自诩,后来在他的故居,发现许多书上密密麻麻地注满他的感想、心得。”‎ 综合上述材料,结合你的所感所思,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 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题目自拟。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③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④不得抄袭、套作。‎ 10‎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C(A 剔tī B旰gàn D嗑kè)‎ ‎2. B(A光采——光彩;C庸懒——慵懒;D愁怅——惆怅)‎ ‎3. C(处心积虑:形容用尽心思地谋划,此处贬词褒用;饮鸩止渴:用错误的办法来解决眼前的困难而不顾严重后果,此处应用欲盖弥彰;死马当作活马医:比喻明知事情已经无可救药,但还是抱一丝希望,积极挽救,通常也泛指做最后的尝试;告罄:宣告工作完毕,财物用尽,此处应用付梓。)‎ ‎4. 答案:D(A,偷换主语,“只留下”前添加“天空”;B,成分残缺,“垃圾短信”前添加动词“发送”;C,搭配不当,删除“的生产”。)‎ ‎5. 答案:粗滤,稳压,吸附,精滤。‎ ‎6. 答案示例:你方便了自己,可曾考虑过别人的安全?你以为你得到了方便,知不知道是在拿生命开玩笑?侥幸了几十年,你想过这一次也许你不再走运?请遵守生命最基础的规则,稍等片刻!(4分)‎ ‎7. 答案:1、运用了夸张想象的浪漫主义手法,寄托了人类探索大自然的美好愿望;2、神话故事的主角都有一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气概,这种精神是人类得以繁衍生息的根源。(4分)‎ 二、现代文阅读 (共28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8. 答案:B ‎9. 答案:D ‎10. 答案:根据物候学,考证各类史书典籍记载的实例,对比中得到结论。(3分)‎ ‎11. 答案:第一处:渲染轻松愉悦的气氛,为下文道士指点李家主人做铺垫。第二处:折射出道士失望失落的心境,暗示着他将弃李家而去。(4分)‎ ‎12. 答案:1、我不能因为自私而拘囿住山水灵性,就像我不能因为一己私欲而伤害你。2、你是无私善良的人,值得拥有山水灵气,也算是我对你的报恩吧。(4分)‎ ‎13. 答案:李家主人在世时经常陪伴道士,而李家儿子们从不主动理睬道士,道士在精神上得不到理解;李家主人不贪好风水,而儿子们贪婪不知足;前后对比,暗示着小说的最后结局。(概括出其他对比情节亦可。3分)‎ ‎14. 答案:知恩图报。当感知到李家主人热情好客的真心,便不惜瞎了双眼为李家谋利;果断决然。当发现李家后代自私忘恩,便果断恢复视力收回恩情离开。(4分)‎ ‎15. 答案一:风水其实是由人主导的。文中的李家主人,为人善良,积德行善,不求回报,“积善成德,神明自得”,自然凝聚了自然的灵气,生活也会舒畅。而他的子孙,只见利益,自私贪婪,气运也会随之而去。文章只是借道士风水一说,来增强阅读的趣味性,深化主题,劝谏大家积德积善。‎ 答案二:风水影响了人的命运。文中的李家主人,因为行善而得到道士的指点,家族兴旺,儿子们都当了官;而他的子孙因为不懂得感恩,过于贪婪,使得道士诱使他们自破风水。风水会因人而变,道德决定了气场,气场决定了命运。(4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8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6. 答案:C(宰:动词,主宰,管理)‎ ‎17. 答案:C(A代词,代女主;提宾的标志 B代词,代女主;代词,代自己的 10‎ ‎ C连词,来;D代词,什么;副词,多么)‎ ‎18. 答案:C(A,母亲不耐烦,而非拒绝帮助她;B,是怕损害道德,而不是自卑;D,乌头最终将她与穆子合葬。)‎ ‎19. 前 虽 固 拒 之 / 然 固 已 心 许 之 矣 / 今 身 死 子 幼 / 自 当 有 以 报 知 己/ 然存 孤 易 / 御 侮 难 / 若 无 兄 弟 父 母/ 遂 坐 视 其 子 死 家 灭/ 而 不 一 救 / 则 五 伦 可 以 无 朋 友 矣/‎ ‎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答案:1、我因为长相奇丑,被世人看不起,唯独孟生能了解我。(得分点:被动句,“以”,知。)(3分)2、乌头挽留穆子,留不住,私下派人在临近村子为他买下一百亩固定产业,然后送给他。(得分点:“阴”“市”“遗”)(3分)‎ 参考译文:‎ 平原乔生有个女儿生得又黑又丑,还豁了一边鼻子,瘸了一条腿,二十五六岁了,还没人来说亲。县里有个穆生四十多岁,妻子死了,穷得无力再娶,便娶了乔女。乔女过门三年,生了一个儿子,不久穆生便过世了。穆家家境更加萧索,非常困难,只得乞求母亲同情帮忙,母亲却很不耐烦。乔女也发愤,不再回娘家,靠纺纱织布维持生活。‎ 有个孟生,死了妻子,留下一个周岁的孩子叫乌头。因没人带小孩,急于要续弦,但是媒人向他介绍了几个,他都不中意。忽见乔女,非常满意。他暗地里透了口风给乔女,乔女却拒绝了。她说:“我现在穷困到这地步,跟着官人能吃得饱,穿得暖,哪有不愿意的呢?只是我身有残疾,相貌丑陋,这些我比不上别人,可以自信的只有品德。如果又嫁了两个男人,官人还能看得上我哪一点?”孟生听后更加敬佩她了,派媒人慎重地在礼金上加以重币去打动她的母亲。乔母很高兴,亲自到女儿那里,坚持要她答应这门婚事,但乔女始终没有改变守节的意志。乔母很不好意思,表示愿意把小女儿嫁过来,孟家的人很乐意,但孟生不愿意。‎ 过了不久,孟生得了急病死了,乔女前往孟家,很伤心地给孟生吊丧。孟生没有亲族,死后,村里的无赖都来欺负他家,把他家的用具掠取一空。他们正打算瓜分孟家田产呢,孟家仆人又偷了东西逃了。只剩下一个老太婆抱着孩子,躲在帷幕里面啼哭。乔女问明原委后,感到十分不平。她听说林生和孟生交好,就登门对林生说:“夫妇、朋友,是人伦中很重要的部分。我因为长得非常丑陋,而为世人所瞧不起,只有孟生能理解我。在他生前,虽然我坚决拒绝了他,但我心底早已把他视为知己。现在他身死子幼,我理当用行动报答知己。然而,保住孤儿容易,抵御外侮却很难。如果因为孟生没有父母兄弟,就坐看他家破子亡而不伸手去救,那么五伦之中就可以不要朋友了。我没有太多的事麻烦您,只是想请你写一张状纸告到县令那里。抚养孤儿的事,我是不会推卸责任的。”林生说:“好!”乔女告别林生回到家里。林生正打算按照乔女的主意去做,无赖们得知暴怒,都说要用刀子来对付他。林生害怕得很,关起门来不敢露面。乔女见数日没有音讯,再一打听,孟家的田产已经被瓜分光了。‎ 乔女十分气愤,挺身而出主动去找县太爷。县太爷问乔女是孟家的什么人,乔女说:“大老爷主管一县,所依据的应该是公理。如果说的话不合事理,即使是至亲也逃不了罪责;如果并非无理,哪怕是过路人说的话也是可以听信的。”县太爷认为乔女的话顶撞了他,就把她呵斥了出去。乔女怨愤满怀无处申辩,就到官绅家去哭诉。有个乡绅听了她的哭诉,为她的义气所感动,代她到县令那里说明原委。县令经过审查,果然真是这样,就把那些无赖整治得走投无路,追回了被他们侵占的所有田产。‎ 10‎ 有人主张留下乔女住在孟家,由她来抚养孟家遗孤。乔女没有答应,把孟家的门锁上,叫老太婆抱着乌头跟着她回家,另外安排他们住下。凡是乌头日用所需物品,都和老太婆一道开门去取。孟家的东西都由乔女管理,自己一丝一毫都不沾,还像往日一样和自己的儿子过着贫困生活。‎ 过了几年,乌头渐渐长大了,乔女给他聘请老师教他读书,却教穆子学农耕。老太婆劝她,让她儿子一起去读书,她说:“乌头的花费,都是他自己的。如果我耗费别人的钱来教自己的儿子,我的心怎么能表白清楚呢?”‎ 又过了几年,她为乌头储存了几百石粮食,还帮他取了名门望族的女儿。她收拾了孟家的宅子,让乌头回自己家去。乌头哭着要乔女和他们住在一起,乔女答应了,但还是像以前一样整天纺纱绩麻。乌头夫妇夺了她的纺织工具,她说:“我母子坐享其成,我心里很不安。”乔女便早晚为他们管家,叫他儿子在田间巡回查看,就好像雇工似的。乌头夫妇如有小小的过失,她便毫不通融地加以责骂,如不悔改,就会不高兴要离开,直到乌头夫妇跪着说不重犯为止。不久乌头考入县学,她又想告辞回家,乌头不肯,拿出礼金给穆生的儿子娶亲。乔女让儿子回家去住,乌头想留也留不住,暗中派人在附近买了百亩土地,送给他们。后来乔女病了,要求回家,乌头不听。病得很重了,乔女嘱咐乌头:“一定把我葬回穆家。”乌头答应了。‎ 乔女死后,乌头暗中送些钱给乔女的儿子,要将乔女与孟生合葬。出殡那天,乔女的棺材重得连三十多个人都抬不起来。穆生的儿子突然倒在地上,七孔流血,自己骂自己道:“不肖的儿子,怎么能出卖自己的母亲!”乌头很害怕,连忙拜倒在地,并进行祷告,穆生的儿子才恢复正常。于是又推迟了几天出殡,直到把穆生的墓修好,才将乔女和穆生合葬。‎ 异史氏说:为了报答知己而去感恩,答应付出毕生的精力,这是刚烈男子汉所应该做的。她一个弱小女子怎么明白这些道理,为什么她的行为会如此雄奇伟大?如果她遇到九方皋,一定会被看做男子汉喽!‎ ‎21. 答案:诗人写来舟中停息的燕子,四处为家,居无定所,与自己漂泊天涯相契,用移情写燕子,实为写自身,体物缘情,浑然一体,把自己凄凉落魄的情感寄托到燕子身上,情感更加动人。(4分)‎ ‎22. 答案:先前飞入故园还曾识得主人面,如今又到社日,燕子却远远看着我,似乎不再认识我。运用对比,夸张,拟人,突出诗人漂泊流离,老态尽显,今不如昔的悲惨处境和凄凉心境。天地广阔,小小的燕子四处为家没有定居之所,与飘飘荡荡托身于茫茫江湖中的我何其相似呢?运用叠词,对偶,渲染出人怜燕,燕怀人的陪伴之情,写出自己的寂寞寥落之情。‎ ‎(4分)‎ ‎23.荀子对治国者的建议:一定要摒弃言善行恶的伪善者。(或“荀子是从用人的角度给治国者提出建议”)‎ 墨子对治国者的要求:一个人言而不行,是不能治身,而不能治身也就不能治国。(或“墨子是从修身的角度给治国者提出建议”)‎ ‎24.略。(观点1分,结合现实1分,言之有理1分)‎ ‎25.(6分)‎ 答案:1、友便辟,友便佞;‎ ‎2、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3、丰草绿缛而争茂,木遭之而叶脱;‎ ‎4、钟鸣鼎食之家,青雀黄龙之轴;‎ ‎5、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怀。‎ ‎(每句1分,有错别字该句不得分。)‎ 10‎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