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年度中考生物模拟试卷(含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5-2016年度中考生物模拟试卷(含解析)》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江苏省赣榆区华杰双语学校2015——2016年度中考生物模拟试题 一.选择题(共30小题)‎ ‎1.下列属于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  )‎ A.春来江水绿如蓝 B.雨露滋润禾苗壮 C.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 ‎ ‎2.在我国北方地区栽植的苹果比南方地区栽植的苹果甜,其主要原因是(  )‎ A.南方地区苹果树呼吸作用弱 B.南方地区苹果树吸收水分少 C.北方地区较为寒冷 D.北方地区昼夜温差大 ‎ ‎ ‎3.某生态系统中的四种生物可以构成一条食物链,如图表示一段时间内它们的相对数量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食物链可表示为丁→乙→甲→丙 B.甲、乙、丙、丁及它们生活的环境组成了生态系统 C.甲和乙是消费者,丁是分解者 D.该食物链中的能量最终来源是丙固定的太阳能 ‎ ‎ ‎4.某校课外活动小组探究“湿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你认为下列实验方案需要修改的选项是(  )‎ A鼠妇数量 B光照 C温度 D湿度 ‎50只 阴暗 ‎30°C 适宜 ‎50只 阴暗 ‎30°C 适宜 A.A B.B C.C D.D ‎ ‎ ‎5.下列现象中不是生物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的是(  )‎ A.惊弓之鸟 B.蜻蜓点水 C.杯弓蛇影 D.望梅止渴 ‎ ‎ ‎6. “叶落归根”是一种自然现象,是符合生物学原理的.下列判断或解释不正确的是(  )‎ A.根和叶是绿色植物的营养器官,但苔藓植物有叶无根 B.落叶须经过微生物的分解才能产生根能够吸收的物质 C.落叶现象是植物在一定生长阶段不适应环境的表现 D.叶落归根说明生物体内的物质在生态系统中可以循环 ‎ ‎ ‎7.某同学在观察人血涂片时,看到了如图所示的物像.如要进一步放大以清晰地观察白细胞甲,不必要进行的操作是(  )‎ A.转动转换器 B.转动粗准焦螺旋 C.转动细准焦螺旋 D.调节反光镜 ‎ ‎ ‎8.下表是显微镜使用过程中要达到的目的和所采用的操作,其中能达成目的操作是(  ) ‎ 选项 目的 操作 A 调节光线强弱 转动细准焦螺旋 B 调换不同倍数的物镜 转动转换器 C 使物象更清晰 转动遮光器和反光镜 D 将视野左上方的物像移到中央 将装片向左上方移动 A.A B.B C.C D.D ‎ ‎ ‎9.在练习使用显微镜时,由甲图变为乙图的操作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向右上方移动玻片标本,视野变暗 B.向左下方移动玻片标本,视野变暗 C.向右上方移动玻片标本,视野变亮 D.向左下方移动玻片标本,视野变亮 ‎ ‎ ‎10.如图表示细胞发生的一系列变化过程,图中过程A和过程B分别表示(  )‎ A.细胞生长、细胞分化 B.细胞分裂、细胞分化 C.细胞分裂、细胞生长 D.细胞生长、细胞分裂 ‎ ‎ ‎11.我们常说的“藕断丝连”中的“丝”属于什么组织(  )‎ A.分生组织 B.保护组织 C.营养组织 D.输导组织 ‎ ‎ ‎12.大豆、小麦、西瓜的主要食用部分,分别是(  )‎ A.子叶、胚乳、果皮 B.子叶、子叶、种皮 C.胚乳、子叶、种皮 D.胚乳、子叶、胚乳 ‎ ‎ ‎13.花生播种前常要松土的主要原因是种子萌发需要(  )‎ A.充足的空气 B.适宜的温度 C.适量的水分 D.一定的光照 ‎ ‎ ‎14.荔枝的果肉香甜多汁.如图中,发育成荔枝“果肉”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 ‎ ‎15.下列对“根尖的结构”的相关知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根尖成熟区细胞有叶绿体 B.根尖的细胞分裂时,核内的遗传物质先进行复制 C.根尖伸长区有大量根毛,利于吸水和无机盐 D.幼根的生长靠分生区细胞的伸长和伸长区细胞的分裂 ‎ ‎ ‎16.植物体内带动水和无机盐向上运输的动力来自(  )‎ A.蒸腾作用 B.光合作用 C.呼吸作用 D.吸收作用 ‎ ‎ ‎17.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植物蒸腾作用意义的是(  )‎ A.促进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进行 B.促进植物体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 C.增加周围大气的湿度,提高降雨量 D.使植物有效地散热,避免被高温灼伤 ‎ ‎ ‎18.在农业生产中由于施肥不当造成“烧苗”现象,其原因是(  )‎ A.土壤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细胞吸水 B.土壤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细胞吸水 C.土壤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细胞失水 D.土壤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细胞失水 ‎ ‎ ‎19.温室大棚栽培蔬菜时,夜间常常适当降低大棚内的温度,其最主要的目的是(  )‎ A.降低温度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B.温度降低,呼吸作用减弱,有机物消耗减少 C.温度降低,蒸腾作用减弱,减少水分的散失 D.温度降低,光合作用增强,有机物积累量多 ‎ ‎ ‎20.下列措施中,不能提高大棚蔬菜产量的是(  )‎ A.适当提高氧气浓度 B.适当延长光照时间 C.适当提高二氧化碳浓度 D.适当增加光照强度 ‎ ‎ ‎21.有关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呼吸作用主要场所是线粒体 B.光合作用只在白天进行,呼吸作用只在夜晚进行 C.光合作用是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呼吸作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D.合理密植和中耕松土分别是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 ‎ ‎22.取一段带叶的枝条,插入盛有红色染液的瓶里,过一段时间,把茎切开观察,染成红色的部分是(  )‎ A.树皮 B.形成层 C.木质部 D.韧皮部 ‎ ‎ ‎23.根的生长是由于(  )‎ A.根冠不断产生新的细胞,分生区不断产生新细胞 B.根冠不断产生新的细胞,伸长区的细胞不断伸长 C.伸长区的细胞不断伸长,成熟区形成了大量的根毛 D.分生区不断的产生新细胞,伸长区的细胞不断伸长 ‎ ‎ ‎24.人类祖先与猿分界的重要标志是(  )‎ A.脑容量增加 B.会使用工具 C.产生了语言 D.能直立行走 ‎ ‎ ‎25.下列关于人体部分器官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膀胱﹣﹣暂时储存尿液 B.子宫﹣﹣受精的场所 C.肺﹣﹣气体交换的场所 D.小肠﹣﹣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 ‎ ‎26.关于胎儿获得营养物质的途径,下列正确的是(  )‎ A.母体→脐带→胎盘→胎儿 B.胎盘→脐带→母体→胎儿 C.母体→胎盘→脐带→胎儿 D.脐带→胎盘→母体→胎儿 ‎ ‎ ‎27.儿童、青少年以及伤病员要多吃一些奶、蛋、鱼、肉,是因为人的生长发育和受损细胞的恢复和更新,都离不开(  )‎ A.糖类 B.脂肪 C.蛋白质 D.水 ‎ ‎ ‎28.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是靠消化系统来完成的.如图是组成人体消化系统的部分消化器官.下列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A.①分泌的消化液含有消化脂肪的酶 B.②能分泌初步消化蛋白质的酶 C.③分泌的消化液含有多种消化酶 D.④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 ‎ ‎ ‎29.探究“馒头在口腔的变化”,实验设计如图,试管均置于‎37℃‎温水中10分钟,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滴加碘液后,①号试管会变蓝色 B.②③对照可探究“舌的搅拌对馒头的消化作用”‎ C.本探究实验的变量不唯一,无法得出任何结论 D.①②试管对照,②号试管为对照组 ‎ ‎ ‎30.下面是给佝偻病小儿开的药方,其中最科学的一组是(  )‎ A.钙片、鱼肝油 B.钙片、甲状腺激素 C.钙片、葡萄糖 D.钙片、生长激素 ‎ ‎ ‎ ‎ 江苏省赣榆区华杰双语学校2015——2016年度中考生物模拟试题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30小题)‎ ‎1.下列属于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  )‎ A.春来江水绿如蓝 B.雨露滋润禾苗壮 C.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考点: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1‎ 分析: 环境中影响生物形态、生理和分布的各种因素叫做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 解答: 解:A、春来江水绿如蓝,体现了温度对生物的影响,温度属于非生物因素,不是生物因素,A不正确;‎ B、雨露滋润禾苗壮大,体现了水对生物的影响,水属于非生物因素,不是生物因素,B不正确;‎ C、草是生物,因此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属于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C正确;‎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体现了温度对生物的影响,温度属于非生物因素,不是生物因素,D不正确.‎ 故选:C.‎ 点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 ‎ ‎2.在我国北方地区栽植的苹果比南方地区栽植的苹果甜,其主要原因是(  )‎ A.南方地区苹果树呼吸作用弱 B.南方地区苹果树吸收水分少 C.北方地区较为寒冷 D.北方地区昼夜温差大 考点: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1‎ 分析: (1)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 ‎(2)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呼吸作用则吸收空气中的氧将体内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使出能量.白天光合作用强度强制造的有机物多晚上温度低呼吸作用弱.消耗的有机物少,积累的有机物就多.‎ 解答: 解:北方地区的昼夜温差要比南方地区大,白天光合作用强,夜间呼吸作用弱.分解有机物少,积累有机物,苹果甜.所以北方地区比南方地区的苹果含糖量高.‎ 故选:D 点评: 解题的关键是知道影响生物生存的因素以及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等.‎ ‎ ‎ ‎3.某生态系统中的四种生物可以构成一条食物链,如图表示一段时间内它们的相对数量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 A.该食物链可表示为丁→乙→甲→丙 B.甲、乙、丙、丁及它们生活的环境组成了生态系统 C.甲和乙是消费者,丁是分解者 D.该食物链中的能量最终来源是丙固定的太阳能 考点: 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1‎ 分析: 在一个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其数量越少,图中丙的相对数量最多营养级别最低,属于生产者,甲次之属于初级消费者,乙再次之,属于次级消费者,丁属于第三级消费者,据此解答.‎ 解答: 解:A、食物链表示的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食物联系,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由图可知,该食物链可表示为丙→甲→乙→丁,A错误.‎ B、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故甲、乙、丙、丁及它们生活的环境,还缺少分解者,不能组成了生态系统,B错误.‎ C、甲、乙和丁都是消费者,C错误.‎ D、生态系统中生物所需的能量来源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固定的太阳能,由图可知丙是绿色植物.故丙固定的太阳能是食物链中各种生物的能量来源的说法正确,D正确.‎ 故选:D 点评: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识图并能书写食物链.‎ ‎ ‎ ‎4.某校课外活动小组探究“湿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你认为下列实验方案需要修改的选项是(  )‎ A鼠妇数量 B光照 C温度 D湿度 ‎50只 阴暗 ‎30°C 适宜 ‎50只 阴暗 ‎30°C 适宜 A.A B.B C.C D.D 考点: 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1‎ 分析: 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解答: 解:对照实验所要探究的条件就是实验的唯一变量,因此探究“湿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唯一变量是湿度.除湿度不同外,其它条件都应该相同且适宜,如鼠妇的数量、光照、温度等.所以实验方案需要修改的选项是D湿度,改为一组适宜、另一组干燥.‎ 故选:D 点评: 实验中,控制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是设计实验方案必须处理好的两个关键问题.‎ ‎ ‎ ‎5.下列现象中不是生物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的是(  )‎ A.惊弓之鸟 B.蜻蜓点水 C.杯弓蛇影 D.望梅止渴 考点: 生物的特征.1‎ 分析: 本题考查生物的特征.生物的特征有(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解答: 解:生物对外界刺激作出的规律性反应,叫做应激性.应激性能够使生物“趋利避害”. 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的一种表现形式.如选项A、C、D均属于应激性.选项B属于生物繁殖行为.‎ 故选:B 点评: 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生物的特征,注意应激性与繁殖行为的区分.‎ ‎ ‎ ‎6. “叶落归根”是一种自然现象,是符合生物学原理的.下列判断或解释不正确的是(  )‎ A.根和叶是绿色植物的营养器官,但苔藓植物有叶无根 B.落叶须经过微生物的分解才能产生根能够吸收的物质 C.落叶现象是植物在一定生长阶段不适应环境的表现 D.叶落归根说明生物体内的物质在生态系统中可以循环 考点: 生物的特征.1‎ 分析: (1)苔藓植物大多生活在潮湿的陆地环境.有茎和叶,但是茎中没有导管,叶中没有叶脉,即没有输导组织,根是假根,吸水能力、保水能力较差.‎ ‎(2)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细胞中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因此营养方式是异养.可把动植物遗体和粪便中中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又能被植物吸收和利用,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由此可见,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这类微生物应该是腐生性微生物.‎ ‎(3)冬季植物落叶是植物对冬季寒冷环境的一种适应.‎ 解答: 解:A、根和叶是绿色植物的营养器官,苔藓植物大多生活在潮湿的陆地环境.有茎和叶,根是假根,吸水能力、保水能力较差.A正确;‎ B、落叶须经过微生物的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这些物质又能被植物吸收和利用,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B正确;‎ C、冬季植物落叶是植物对冬季寒冷环境的一种适应.C错误;‎ D、动植物遗体和粪便中中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又能被植物吸收和利用,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由此可见,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叶落归根说明生物体内的物质在生态系统中可以循环,D正确.‎ 故选C 点评: 掌握微生物的作用是关键.难度较大.‎ ‎ ‎ ‎7.某同学在观察人血涂片时,看到了如图所示的物像.如要进一步放大以清晰地观察白细胞甲,不必要进行的操作是(  )‎ ‎ ‎ A.转动转换器 B.转动粗准焦螺旋 C.转动细准焦螺旋 D.调节反光镜 考点: 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1‎ 分析: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用显微镜观察人的血涂片的实验,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解:显微镜视野下看到的物像:放大倍数越大,细胞越大,个数越少,视野越暗;放大倍数越小,细胞越小,个数越多,视野越亮.如要进一步放大以清晰地观察白细胞甲,要由低倍物镜换成了高倍物镜,首先要转动转换器,使高倍物镜对准载物台上的通光孔,换用反光镜的凹面镜来提高亮度,然后再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此过程中不需要调节粗准焦螺旋.‎ 故选:B.‎ 点评: 此题考查了显微镜的使用:由低倍镜转换为高倍物镜的方法.‎ ‎ ‎ ‎8.下表是显微镜使用过程中要达到的目的和所采用的操作,其中能达成目的操作是(  ) ‎ 选项 目的 操作 A 调节光线强弱 转动细准焦螺旋 B 调换不同倍数的物镜 转动转换器 C 使物象更清晰 转动遮光器和反光镜 D 将视野左上方的物像移到中央 将装片向左上方移动 A.A B.B C.C D.D 考点: 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1‎ 分析: 显微镜包括:目镜、镜筒、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转换器、物镜、压片夹、载物台、遮光器、通光孔、反光镜、镜臂、镜柱、镜座等部分.其中遮光器上有大小不同的光圈,调节光线进入镜筒的多少;转换器是安装物镜部位,转动转换器,可以调换不同倍数的物镜;细准焦螺旋可以小范围的升降镜筒,可以调节物像的清晰,据此解答.‎ 解答: 解:A、遮光器上的光圈控制通过光线的多少,因此调节光圈能调节视野的明暗,反光镜也能够调节光线的强弱.A不符合题意;‎ B、物镜固定在转换器上,因此转动转换器调换不同倍数的物镜,B符合题意;‎ C、调节细准焦螺旋能使焦距更精确,因此使看到的物像更清晰,C不符合题意;‎ D、显微镜下形成的物像是一个倒像,物像的移动方向与玻片的移动方向相反,即要向左移动物像,就要向右移动装片.也就是物像在什么地方,就像那个地方移动装片.所以,欲把将视野左上方的物像移到中央,应把装片推左上方移动装片,D符合题意.‎ 故选:BD.‎ 点评: 掌握显微镜的各部分名称和功能是解题的关键.‎ ‎ ‎ ‎9.在练习使用显微镜时,由甲图变为乙图的操作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 A.向右上方移动玻片标本,视野变暗 B.向左下方移动玻片标本,视野变暗 C.向右上方移动玻片标本,视野变亮 D.向左下方移动玻片标本,视野变亮 考点: 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1‎ 分析: 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是实物的倒像,不但上下倒,左右也倒.‎ 解答: 解:因显微镜成倒立的像,像的移动方向与装片的移动方向是相反的.图甲物像偏左下方,应向右上方移动图象,因此装片应该向左下方移动,像移动到中央,乙图象变大,是低倍镜换成高倍镜,视野亮度变暗.故由甲图变为乙图的操作中,向左下方移动玻片标本,是低倍镜换成高倍镜,视野亮度变暗.‎ 故选:B.‎ 点评: 着重考查了高倍镜使用的方法,意在考查考生显微镜操作的技能.‎ ‎ ‎ ‎10.如图表示细胞发生的一系列变化过程,图中过程A和过程B分别表示(  ) ‎ A.细胞生长、细胞分化 B.细胞分裂、细胞分化 C.细胞分裂、细胞生长 D.细胞生长、细胞分裂 考点: 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细胞分化形成组织.1‎ 分析: (1)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 ‎(2)细胞分化是指细胞在生长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的过程,细胞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组织,如动物的肌肉组织、上皮组织、神经组织和结缔组织,植物的保护组织、营养组织、分生组织和输导组织.‎ ‎(3)图中A代表细胞分裂、B代表细胞分化 解答: 解:图中A过程中只有细胞数目的增加,细胞的形态结构没有发生变化,因此A代表细胞分裂;B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了变化,因此B代表细胞分化.‎ 故选:B 点评: 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细胞分裂、细胞分化的特点.‎ ‎ ‎ ‎11.我们常说的“藕断丝连”中的“丝”属于什么组织(  )‎ A.分生组织 B.保护组织 C.营养组织 D.输导组织 考点: 植物的几种主要组织及功能.1‎ 分析: 细胞的分化形成了组织,藕是莲的根状茎,其内的细丝中有导管、筛管等,导管和筛管属于输导组织.‎ 解答: 解:将藕折断后露出的细丝,可以输导水分、无机盐和有机物,是因为其内有导管、筛管,因而藕内的细丝属于输导组织.‎ 故选:D 点评: “藕断丝连”中的丝不是胞间连丝,而是输导组织.‎ ‎ ‎ ‎12.大豆、小麦、西瓜的主要食用部分,分别是(  )‎ A.子叶、胚乳、果皮 B.子叶、子叶、种皮 C.胚乳、子叶、种皮 D.胚乳、子叶、胚乳 考点: 种子的结构和成分.1‎ 分析: 双子叶植物种子的结构由种皮和胚(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组成,子叶贮存营养物质,单子叶植物种子由种皮、胚和胚乳组成,胚乳是储存营养物质的结构.‎ 解答: 解:大豆属于双子叶植物,营养物质储存在种子胚的子叶中,小麦属于单子叶植物,种子的营养物质储存在胚乳中,西瓜属于果实,食用部分食用果皮,由子房壁发育而成,可见,A正确.‎ 点评: 大多数双子叶植物的营养物质储存在子叶里,大多数单子叶植物的营养物质储存在胚乳中.‎ ‎ ‎ ‎13.花生播种前常要松土的主要原因是种子萌发需要(  )‎ A.充足的空气 B.适宜的温度 C.适量的水分 D.一定的光照 考点: 种子萌发的条件和过程.1‎ 分析: 种子萌发必须同时满足外界条件和自身条件,外界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有完整而有活力的胚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以及种子不在休眠期.‎ 解答: 解:花生播种前要松土,是因为种子萌发需要充足的氧气,这样可以促进种子的呼吸.‎ 故选:A.‎ 点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种子萌发的条件.‎ ‎ ‎ ‎14.荔枝的果肉香甜多汁.如图中,发育成荔枝“果肉”的是(  )‎ ‎ ‎ A.① B.② C.③ D.④‎ 考点: 果实和种子的形成.1‎ 分析: 如图所示:①是柱头、②是花柱、③是子房壁、④是胚珠.在果实的发育过程中,子房壁发育成果皮,子房中的胚珠发育成种子,胚珠里面的受精卵发育成胚,最终雌蕊的子房发育成果实.‎ 解答: 解:植物开花后,成熟的花药自动裂开,花粉从花药里散发出来,通过一定的方式,落到雌蕊的柱头上,再经过受精过程,子房逐渐膨大,子房壁发育成果皮,子房中的胚珠发育成种子,胚珠里面的受精卵发育成胚,最终雌蕊的子房发育成果实,可见,甘甜可口的果肉是雌蕊的③子房壁发育而成的.‎ 故选:C 点评: 关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可结合花与果实的结构示意图对比记忆.‎ ‎ ‎ ‎15.下列对“根尖的结构”的相关知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根尖成熟区细胞有叶绿体 B.根尖的细胞分裂时,核内的遗传物质先进行复制 C.根尖伸长区有大量根毛,利于吸水和无机盐 D.幼根的生长靠分生区细胞的伸长和伸长区细胞的分裂 考点: 根尖结构以及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1‎ 分析: 根尖是指从根的顶端到生有根毛的一段.根尖的结构从顶端向上,一般可以划分为四个部分: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 ‎ ‎ 解答: 解:A、根尖的成熟区细胞的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和液泡,它们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因为没有叶绿体,A错误;‎ B、细胞核分裂前,染色体进行复制,数量已经加倍,随着分裂的进行,染色体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因此细胞分裂产生新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不变.B正确;‎ C、伸长区在分生区上部,细胞逐渐停止分裂,开始迅速伸长,是根伸长最快的地方,是根深入土层的主要推动力,能够吸收水分和无机盐.成熟区因生有大量的根毛也叫根毛区;在伸长区的上部,细胞停止伸长,并且开始分化,表皮细胞一部分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C错误;‎ D、分生区被根冠包围着,属于分生组织,细胞很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够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使细胞数目增加,向下补充根冠,向上转化为伸长区.伸长区在分生区上部,细胞逐渐停止分裂,开始迅速伸长,是根伸长最快的地方.所以,根的长度能不断地增加,D错误.‎ 故选:B.‎ 点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根尖的结构及各部分的功能.养成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 ‎ ‎16.植物体内带动水和无机盐向上运输的动力来自(  )‎ A.蒸腾作用 B.光合作用 C.呼吸作用 D.吸收作用 考点: 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1‎ 分析: 植物吸收的水分绝大多数通过蒸腾作用散失到大气中去了,这不是对水的浪费,蒸腾作用有重要的意义,分析解答.‎ 解答: 解:A、植物的蒸腾作用在把体内的水以水蒸气的形式蒸发到大气当中去的时候,是一种“泵”的原理,它为根吸水提供了向上的拉力,同时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也一同被向上吸收和运输,动力都是来自于植物的蒸腾作用,A正确.‎ B、光合作用是制造有机物、释放氧气,储存能量的过程,不能提供水和无机盐向上运输的动力,B错误.‎ C、呼吸作用是消耗氧气、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的过程,该能量供细胞是生命活动利用,而植物体内带动水和无机盐向上运输的动力来自蒸腾作用,C错误.‎ D、吸收作用主要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D错误. ‎ 故选:A 点评: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植物蒸腾作用的意义,植物的其它作用也要了解.‎ ‎ ‎ ‎17.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植物蒸腾作用意义的是(  )‎ A.促进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进行 B.促进植物体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 C.增加周围大气的湿度,提高降雨量 D.使植物有效地散热,避免被高温灼伤 考点: 蒸腾作用的意义.1‎ 分析: 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植物的蒸腾作用有重要的意义,能为根吸水提供了向上的拉力,同时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也一同被向上吸收和运输,动力都是来自于植物的蒸腾作用.其次,蒸腾作用还能提高大气的湿度,增加降水.并带走植物体内的热量,使植物不至于在炎热的夏天被烤死.分析解答.‎ 解答: 解:A、由分析可知,蒸腾作用不能促进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进行,A错误;‎ B、由分析可知,蒸腾作用能够带动植物体对水分的吸收和向上的运输,B正确;‎ C、由分析可知,蒸腾作用能提高大气的湿度,增加降雨量,C正确;‎ D、由分析可知,蒸腾作用能带走植物体的热量,降低植物体的温度,避免植物被高温灼伤,D正确.‎ 故选:A.‎ 点评: 物的蒸腾作用是中考的热点,要注意理解掌握,并能灵活运用相关知识来解决具体的问题.‎ ‎ ‎ ‎18.在农业生产中由于施肥不当造成“烧苗”现象,其原因是(  )‎ A.土壤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细胞吸水 B.土壤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细胞吸水 C.土壤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细胞失水 D.土壤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细胞失水 考点: 植物细胞的吸水、失水.1‎ 分析: 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是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内部浓度时失水,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内部浓度时吸水.‎ 解答: 解:若一次性给农作物施肥过多,会使土壤溶液浓度过高,大于植物细胞溶液的浓度,植物细胞不能吸水,反而会失水,导致植物因失水而萎蔫,造成“烧苗”现象.因此要合理施肥.‎ 故选:C 点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植物细胞吸水失水的原理.‎ ‎ ‎ ‎19.温室大棚栽培蔬菜时,夜间常常适当降低大棚内的温度,其最主要的目的是(  )‎ A.降低温度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B.温度降低,呼吸作用减弱,有机物消耗减少 C.温度降低,蒸腾作用减弱,减少水分的散失 D.温度降低,光合作用增强,有机物积累量多 考点: 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1‎ 分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温度对呼吸作用的影响.解答时可以从温度与呼吸的关系方面来切入.‎ 解答: 解:温度能影响呼吸作用,主要是影响呼吸酶的活性.一般而言,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呼吸强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强. 根据温度对呼吸强度的影响原理,夜间,蔬菜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还要进行呼吸作用,菜农常会适当降低蔬菜大棚内的温度,使蔬菜的呼吸作用减弱,以减少呼吸作用对有机物的消耗,提高蔬菜的产量.‎ 故选:B.‎ 点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植物的呼吸作用受温度的影响,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 ‎ ‎ ‎20.下列措施中,不能提高大棚蔬菜产量的是(  )‎ A.适当提高氧气浓度 B.适当延长光照时间 C.适当提高二氧化碳浓度 D.适当增加光照强度 考点: 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1‎ 分析: 要想提高作物的产量就要想办法促进光合作用,并抑制呼吸作用.据此答题.‎ 解答: 解:植物的光合作用原理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放出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制造的有机物里.呼吸作用的原理是在线粒体里在氧气的作用下把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可见要想提高作物的产量就要想办法促进光合作用,并抑制呼吸作用.由其原理可知促进光合作用的措施有:增加光照、增加原料二氧化碳和水.同时我们知道适当提高温度可以促进生物的生命活动,因此适当增加白天的温度可以促进光合作用的进行.而夜晚适当降温则可以抑制其呼吸作用.‎ A、氧气是呼吸作用的原料,增加氧气促进了呼吸作用,促进了有机物的分解,作物就减产.A错误;‎ B、光照时间越长,植物光合作用的时间越长合成的有机物就越多,能增产.B正确;‎ C、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原料越多合成的有机物就越多,所以适度增加大棚中的二氧化碳气体的含量能增产.C正确;‎ D、适当提高温度可以促进生物的生命活动,因此适当增加白天的温度可以促进光合作用的进行,让植物合成更多的有机物.而夜晚适当降温则可以抑制其呼吸作用,使其少分解有机物.这样白天合成的多,夜晚分解的少,剩余的有机物就多,自然就产量高.D正确.‎ 故选:A 点评: 植物的三大作用是重点内容,是考试的重点,要熟练掌握三大作用的原理,从容应对此类题目.‎ ‎ ‎ ‎21.有关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呼吸作用主要场所是线粒体 B.光合作用只在白天进行,呼吸作用只在夜晚进行 C.光合作用是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呼吸作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D.合理密植和中耕松土分别是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考点: 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区别和联系.1‎ 分析: 由我们所学的知识可以知道:(1)光合作用的公式: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氧+能量;‎ ‎(2)呼吸作用的公式:有机物+氧→‎ 二氧化碳+水,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而呼吸作用指的是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题干图示①表示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的过程;②表示呼吸作用消耗氧气的过程.据此可以解答本题.‎ 解答: 解: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如表:‎ ‎ 区别 联系 ‎ 场所 原料 条件 产物 能量 光合作用 叶绿体 二氧化碳、水 光 有机物、氧气 储存能量 相互对立 相互依存 呼吸作用 所有的活细胞 有机物、氧气 有无光皆可 二氧化碳、水 释放能量 ‎ A、光合作用的场所是细胞的叶绿体,条件是光能;呼吸作用的场所为线粒体,A正确;‎ B、因为光合作用需要光,因此光合作用只有在白天进行,呼吸作用不需要光,因此呼吸作用全天都能进行,B错误.‎ C、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而呼吸作用指的是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C正确;‎ D、合理密植是增加作物产量的重要措施,通过调节植物单位面积内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使个体发育健壮,群体生长协调,达到高产的目的.合理密植,有利于充分利用光能,提高光合效率.植物的根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经常松土,可以使土壤疏松,土壤缝隙中的空气增多,有利于根的呼吸,促进根的生长,D正确.‎ 故选:B.‎ 点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关系.‎ ‎ ‎ ‎22.取一段带叶的枝条,插入盛有红色染液的瓶里,过一段时间,把茎切开观察,染成红色的部分是(  )‎ A.树皮 B.形成层 C.木质部 D.韧皮部 考点: 探究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1‎ 分析: 茎是主要的输导器官,其中含有输导组织﹣﹣导管和筛管.‎ 解答: 解:茎中输导组织根据其构造和功能的不同,分为两类. 导管和筛管:导管的主要功能是自下而上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的主要功能是自上而下运输有机物质.剪取带叶的一段茎,插入红色的液体里.过一段时间,将茎取出,横切和纵切,可以看到染成红色的部分是木质部,正是因为木质部中含有导管是自下而上输送水分和无机盐的管道.‎ 故选:C.‎ 点评: 注意两种管道的功能是解题的关键.‎ ‎ ‎ ‎23.根的生长是由于(  )‎ A.根冠不断产生新的细胞,分生区不断产生新细胞 B.根冠不断产生新的细胞,伸长区的细胞不断伸长 C.伸长区的细胞不断伸长,成熟区形成了大量的根毛 D.分生区不断的产生新细胞,伸长区的细胞不断伸长 考点: 幼根的生长.1‎ 分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根的生长.解答时可以从分生区和伸长区的特点功能方面来切入.‎ 解答: 解:分生区被根冠包围着,属于分生组织,细胞很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够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使细胞数目增加,向下补充根冠,向上转化为伸长区. 伸长区在分生区上部,细胞逐渐停止分裂,开始迅速伸长,是根伸长最快的地方.因此根的生长主要是由于分生区的细胞不断分裂和伸长区的细胞不断伸长的缘故.‎ 故选:D.‎ 点评: 生物体的生长是由于细胞数目的增多和细胞体积的增大,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根的生长原因与生物体的生长是一样的.‎ ‎ ‎ ‎24.人类祖先与猿分界的重要标志是(  )‎ A.脑容量增加 B.会使用工具 C.产生了语言 D.能直立行走 考点: 在人类发展和进化中的重大事件.1‎ 分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人类进化中最有决定意义的阶段,解答时可以从人类进化的过程、直立行走的意义方面来切入.‎ 解答: 解: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现代类人猿包括:大猩猩、黑猩猩、长臂猿和猩猩.在人类发展和进化中的重大事件有:直立行走﹣﹣制造和使用工具﹣﹣大脑进一步发达﹣﹣语言的产生.直立行走是进化发展的基础,直立行走是人类脱离森林束缚,开拓新家园的标志,是使用工具制造工具的基础.恩格斯曾指出,直立行走是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古猿的直立行走造成了前后肢的分工,直立行走使古人类能够将前肢解放出来,使用工具.前肢所从事的活动越来越多,上肢更加灵巧.‎ 故选:D 点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直立行走意义.‎ ‎ ‎ ‎25.下列关于人体部分器官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膀胱﹣﹣暂时储存尿液 B.子宫﹣﹣受精的场所 C.肺﹣﹣气体交换的场所 D.小肠﹣﹣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考点: 精子和卵细胞,受精.1‎ 分析: 1、泌尿系统的组成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 ‎2、卵细胞与精子在输卵管内相遇形成受精卵,受精卵的形成是新生命诞生的起点.‎ ‎3、呼吸系统由气体通行的呼吸道和气体交换的肺所组成.呼吸道由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内的各级支气管分支所组成.‎ ‎4、人体各段消化道的功能是不同的,其中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 解答: 解:A、肾中形成的尿液,经过肾盂流入输尿管,再流入膀胱,在膀胱内暂时储存,A错误;‎ B、精子和卵细胞在输卵管结合形成受精卵并进行细胞分裂形成早期胚胎,因此人类的受精作用发生在输卵管,B错误.‎ C、肺由许多肺泡构成,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的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都有利于气体交换,因此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C正确;‎ D、小肠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小肠很长;表面积大;消化液种类多等,因此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D正确.‎ 故选B.‎ 点评: 理解各器官的概念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 ‎ ‎26.关于胎儿获得营养物质的途径,下列正确的是(  )‎ A.母体→脐带→胎盘→胎儿 B.胎盘→脐带→母体→胎儿 C.母体→胎盘→脐带→胎儿 D.脐带→胎盘→母体→胎儿 考点: 胚胎的发育和营养.1‎ 分析: 本题考查胚胎的发育和营养的有关知识.胎盘是哺乳动物妊娠期间由胚胎的胚膜和母体子宫内膜联合长成的母子间交换物质的过渡性器官.‎ 解答: 解:人的精子与卵细胞在输卵管处相遇并结合形成受精卵,随后受精卵开始发育成最初的胚胎,此时的发育的营养物质来自卵黄.当胚胎到达子宫后着床(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怀孕),此后的通过胎盘交换营养物质来自母体,同时将代谢废物经母体排出.怀孕两周后,胚胎称作胎儿.母体怀孕280天(40周)左右,胎儿发育成熟.成熟的胎儿从母体的阴道产出的过程成为分娩.分娩的结束标志着婴儿的诞生.胎儿在母体内:‎ ‎ ‎ 所以胎儿获得营养物质的途径为:母体→胎盘→脐带→胎儿.‎ 故选:C 点评: 胚胎发育最初的营养物质来自卵黄,着床后来自母体.此时胎盘只是交换的场所.‎ ‎ ‎ ‎27.儿童、青少年以及伤病员要多吃一些奶、蛋、鱼、肉,是因为人的生长发育和受损细胞的恢复和更新,都离不开(  )‎ A.糖类 B.脂肪 C.蛋白质 D.水 考点: 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1‎ 分析: 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 解答: 解: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对于身体的生长发育以及细胞的修复和更新有主要作用;糖类是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脂肪是人体内备用的能源物质,维生素既不是构成组织的主要原料,也不是供应能量的物质,但它对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有重要的作用;无机盐是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原料.水是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 故选:C 点评: 此题考查了食物中含有的营养物质对人体的作用,重点考查的是蛋白质对人体的作用.‎ ‎ ‎ ‎28.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是靠消化系统来完成的.如图是组成人体消化系统的部分消化器官.下列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 ‎ A.①分泌的消化液含有消化脂肪的酶 B.②能分泌初步消化蛋白质的酶 C.③分泌的消化液含有多种消化酶 D.④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 考点: 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1‎ 分析: 图示为消化系统模式图,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其中①是肝脏,②是胃,③是胰腺,④是小肠.‎ 解答: 解:A、①是肝脏,能够分泌胆汁,胆汁不含消化酶,A错误;‎ B、②是胃,胃内有胃腺,能分泌胃液,胃液里面含有胃蛋白酶,能对蛋白质进行初步消化,B正确;‎ C、③是胰腺,胰腺能够分泌胰液,胰液中含有多种消化酶,能够消化脂肪、蛋白质、糖类等,C正确;‎ D、④是小肠,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分泌肠液,含有多种消化酶,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D正确.‎ 故选:A.‎ 点评: 消化道的组成,特别是小肠的结构与消化功能相适应的特点,是考查的重点内容.‎ ‎ ‎ ‎29.探究“馒头在口腔的变化”,实验设计如图,试管均置于‎37℃‎温水中10分钟,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 A.滴加碘液后,①号试管会变蓝色 B.②③对照可探究“舌的搅拌对馒头的消化作用”‎ C.本探究实验的变量不唯一,无法得出任何结论 D.①②试管对照,②号试管为对照组 考点: 探究发生在口腔内的化学消化.1‎ 分析: 通过分析图中的相关信息可知,该实验设置了两组对照实验:①号试管与②号试管以唾液为变量形成一组对照实验,目的是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①号试管与③号试管以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为变量形成一组对照实验,目的是探究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对淀粉消化的促进作用.‎ 解答: 解:A、滴加碘液后,①号试管中,馒头里的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分解为麦芽糖,因此滴加碘液不变蓝,A错误;‎ B、②③不能作为对照实验,因为变量不唯一,B错误;‎ C、该实验设置了两组对照实验:①号试管与②号试管以唾液为变量形成一组对照实验,目的是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①号试管与③号试管以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为变量形成一组对照实验,目的是探究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对淀粉消化的促进作用,C错误;‎ D、探究唾液对馒头的消化作用,要以唾液为变量设置对照实验,因此,在①号试管和②号试管可形成对照实验,②号为对照组,D正确.‎ 故选:D.‎ 点评: 对照实验中,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应相同,及实验变量具有唯一性.‎ ‎ ‎ ‎30.下面是给佝偻病小儿开的药方,其中最科学的一组是(  )‎ A.钙片、鱼肝油 B.钙片、甲状腺激素 C.钙片、葡萄糖 D.钙片、生长激素 考点: 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安全用药的常识.1‎ 分析: 无机盐在人体内的含量不多,仅占体重的4%左右.无机盐对人体也非常重要,它是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原料.例如,无机盐中含有的钙磷是构成骨骼和牙齿的重要成分,铁是构成血红蛋白的一种成分.‎ 解答: 解:佝偻病是由于体内缺乏维生素D而引起钙、磷代谢障碍和骨骼的病理变化所造成的,因为钙是构成牙齿和骨骼的重要成分,佝偻病多见于3岁以下的儿童.因此给佝偻病患儿补钙必须加服维生素D,鱼肝油中维生素D含量丰富,维生素D可以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 故选:A 点评: 此题考查了钙、维生素D的作用及食物来源.‎ ‎ ‎ ‎ ‎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