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市2015年秋期高中三年级期中质量评估
语 文
第I卷 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古代文论的基本概念和术语源自孔子对诗歌、乐舞的功能及其艺术活动机制的概括。
《论语·阳货》有云:“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
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它全面集中地表述了诗歌通过表达情志来发挥社会
作用的机制,表现出孔子对诗歌艺术特征的准确把握.
所谓“兴”,即“兴于诗,立于礼”的“兴”,主要指诗歌对人们的思想感情具有启发感染
作用,可以引发联翩的想象,可以“引譬联类”“感发志意”,增进人的修养.一文中慨叹从师风尚长久不传、人难免产生疑惑的两句是:
“ , ”
- 13 -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
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25分)
真正的猎手
张明在乌林,算不得真正的猎手。以前是,至少后来不是。
这完全是由于漆武.
漆武是外乡人,一年前不知哪天在镇外的普济寺安然住下就没有走的意思。开头,人们并
不在意,直到有一天,人们才突然注意起这个人来.
原因是他从山里扛回一只豹子.人们就知道了他叫漆武,还知道他猎杀豹子的武器竟然是
祖辈用过而现在人们早已弃之不用的古老工具—— 弩!
乌林,外围八百里大崎山.这里山高林密,断谷残涧,常呈浓雾弥漫之势,毒虫鸟兽出没
无常。所以,鸟林多猎手。然而,独自一人扛回一只豹子,这还是破天荒。
于是,漆武便很受乡人敬仰,
但也有好多人不服,特别是年轻的后生。张明就是一个。
让一个外乡人在这八百里大崎山逞强,这无疑是劈头让人打了一耳光!
张明就很想猎到一只豹子,最好是比那只更大一些.
张明不怕。原因是自己本就是鸟林最出色的猎手。再说张明手中握的不是弩,而是铳!一
扣扳机,轰响震山林,飞砂走石,就是铜头铁罗汉也会炸得千疮百孔,更何况血肉之躯的乌兽!
、于是张明就下决心一定要扛回一只最健壮的豹子。于是这一天张明就收拾好东西一个人进
山了。
山高林深草密。等来到鬼见愁涧的时候,张明已是筋疲力尽,劳累不堪。其间也遇到过几
只小兽,但张明都放过了,一心一意要猎只豹子。
喝了几口水,张明稍作喘息。正待前行,耳畔忽传一点轻微的声响。定睛看去,洞对岸赫
然踱出一只大豹!而且是一只母豹。此刻,它正悠闲地到涧边饮水.
张明兴奋得手都有点颤。他瞄准豹子扣动扳机。没响!妈的,臭子!张明顿感绝望。因为,
那只受惊的豹子已跃于头顶。显然,装火药是来不及了。张明抽出了猎刀。
豹子直压而下,张明捅进猎刀,决心来个同归于尽。
张明无损。.豹子腹中一刀,鲜血喷出,死了。
张明惊魂未定,手脚酥软。好半天,他努力走过去,抽出了猎刀,一切如在梦中:我张明
真的杀死了一只豹子?
不,不是!张明镇定下来。因为他看见豹子额中插着一样东西——一支没颈的羽箭!
张明忽然明白了。明白了,就转身走了。
- 13 -
张明空手出山!这是从没有的事。人们望着疲惫不堪默然无言的张明亦无言。
张明是被一大群人吵醒的.一人当胸一拳:好张明!真是好样的!
张明懵然爬起来到庭院。当中,停放一只开膛的豹子.张明上前,摸摸豹额,羽箭没了,
箭洞被巧妙堵死。张明又明白了.
在乌林人敲锣打鼓抬着张明满街转的时候,不知为什么,张明真想大哭一场….,
之后,一个如血的黄昏,张明提着一壶酒和半只狍子来到普济寺.漆武不在,于是,张明
就一个人喝了半壶酒,吃了带来的半只狍子的一半。以前,张明很能喝酒.但不知为什么,这
次张明喝了半壶酒就醉了,并且醉得很厉害.
就在张明烂醉如泥的那天晚上,日本鬼子来了。
打猎,可以.
铳,自是不敢放。张明就是个例子.没被日本共用皮鞭涪活抽死就算万幸。
不敢放铳。陷井、下套、付箭,倒是能捉住凡只野兽。但那滋味呢?世世代代的乌林,让
小日本给统治了。窝囊!
感到最窝囊的依然是张明!张明永远也忘不了那个留着小胡子的中队长藤野一郎,用皮鞭
托着张明的下巴,得意洋洋地问他:你说咱俩谁是真正的猎手呢?
张明咬牙切齿:终有一天,老子要用猎刀再开一次膛!
机会终于来了。依然是一个如血的黄昏.张明这次没有醉,他埋伏在一棵大树后。因为,
他知道藤野一郎今晚一定会打这经过.
藤野一郎来了.张明迅雷不及掩耳地扑上去。猎刀捅进了藤野一郎的腹中。那一刻,藤野
一郎的枪也响了.
后来,在张明死的地方竖了一块石碑,碑文只有五个字:真正的猎手。
再后来,鸟林的所有猎手忽拉一夜间全消失了.
在抗日战争时期,在八百里大崎山上活跃着这样一支神秘的队伍:他们除了用枪,最拿手
的就是利用陷井、套子、竹箭等森林中随手可得的东西对付日本鬼子,叫他们防不胜防。听说,
这支队伍骁勇善战,神秘莫测。还听说,他们的带头人是一个不善言语的中年汉子。对了,他
的身上永远都带着一把弩。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外乡人漆武凭借一把祖传的弩独自一人猎杀了一只豹子,轰动了整个乌林,赢得
了当地百姓的敬仰。
B.张明不服漆武,他本来是乌林最出色的猎手,而且他的猎杀工具是火铳,比漆武
所用的弩威力更大,因此他要入山猎杀一只最大的豹子。
C.小说用传言作为结局,更能突出这支抗日队伍的神秘性.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空间,
可以引导读者去推理想象,从而增加了小说的魅力。
D.小说两次写张明“明白了”,巧妙地省略了一些繁琐的补叙,言简意赅,寥寥几语
既推动情节发展,又把漆武和张明的形象突显出来。
E.本文语言凝练,叙事简洁,善于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肖像、心理等描写来刻
- 13 -
画人物形象,使人物栩栩如生,更加丰满。
(2)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
(3)小说中漆武这一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4)小说标题“真正的猎手”有哪些作用和内涵?请结合文本分别加以分析。(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真人”熊十力
熊十力(1885~1968)原名继智,号子真,晚年号漆园老人,湖北黄冈县人,哲学家。曾
任教于南开中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
哲学家牟宗三记叙他与老师熊十力的初见。那是1932年冬,熊十力“胡须飘飘,面带病
容,头戴瓜皮帽,好像一位走方郎中,在寒风瑟肃中,刚解完小手走进来”。
言谈中,他忽一拍桌子,大喊:“当今之世,讲晚周诸子,只有我熊某能讲,其余都是混
扯。”
再看熊十力,眼睛瞪起,“目光清而且锐,前额饱满,口方大,颧骨端正,笑声震屋宇,
直从丹田发”。此情此景此人,牟宗三以“真人”二字冠之。
熊氏天性张狂。他师从欧阳竟无学佛,却不尊经,常自称菩萨,后来却写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