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中学201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试题
高三 文综(地理)
水量盈余率是衡量水库蓄水量变化的重要指标(水量盈余率=流入量/流出量),下表为北半球某水库各月水量盈余率统计表。据此完成1~2题。
1.该水库的最低水位一般出现在
A 3月 B 6月 C 9月 D 11月
2.该水库库区所处的自然带最有可能是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D.温带针叶林带
左图和右图分别为某月13日9时和15日9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
读图回答3~4题
3.该日正值北半球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4.15日9时和13日9时相比
A.华南地区天气持续晴朗 B.我国东部海域风力减弱
C.日本南部受强台风影响 D.朝鲜半岛天气状况稳定
离岸风长期吹拂,沿岸往往会产生水温较低的上升补偿流。下图为某季节北印度洋局部海域示意图,据此完成5~6题。
5.图中①虚线代表的地理事物可能是
A.深海沟 B.1月0℃等温线
C.板块生长边界 D.岛弧链
6.此季节图示洋流的性质和流向
A.寒流 向东北流
B.寒流 向西南流
C.暖流 向东北流
- 5 -
D.暖流 向西南流
左图为“某地海陆水循环示意图”,右图为“该地甲山自然带垂直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7~8题.
7.该区域
①地势起伏大 ②冰川侵蚀作用强 ③夏季降水多 ④河流含沙量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8.若甲山森林急剧减少,对当地水循环的影响将主要有
①坡面汇流速度加快 ②水汽输送量减少
③蒸腾、蒸发量加大 ④地下径流减少.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某地地质小组在我国一潮湿、黏重的红色土壤分布区对某一沉积岩层进行探测,得到了下图所示数据:甲、乙、丙三处为探测点位置,斜线左侧数据为探测点所在地面的海拔(单位:米),右侧数据为该岩层层顶的埋藏深度(即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单位:米)。据此回答9~10题。
9.该区域最有可能位于
A. 东北地区 B. 南方地区 C. 西北地区 D. 华北地区
10.乙处地形可能属于
A. 向斜谷 B. 背斜谷 C. 向斜山 D. 背斜山
11.甲、乙为某纬线与晨昏线的交点,两地经度差≤180°,若某段时期内甲、乙经度差扩大,则该纬线
A. 昼变长 B. 昼变短
C. 昼夜差值变小 D. 正午太阳高度变大
- 5 -
176° 北岛
172°北岛
168°北岛
36°°北岛
40°°北岛
44°°北岛
36. (28分)读新西兰南、北二岛示意图,
表1:北岛和南岛各类地形所占面积
表2:①②两地的气候统计资料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表1 北岛
表2 北岛
(1)与北岛相比,南岛多雪峰和冰川,试分析原因。(10分)
(2)比较分析①②两地降水总量的差异。(8分)
(3)判断该区域人类活动主要分布的岛屿(南岛或北岛),并简述理由。(10分)
37.(28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祁连山北侧冲积扇分布示意图(左图)
- 5 -
材料二:自上世纪80年代甘肃省开始推广使用农用塑料地膜(右图),全膜覆盖技术近年来
得到大面积推广
材料三:祁连山为河西走廊固体水库,河西走廊有绿色走廊美称。2013年9月,
习近平主席首次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国家战略,甘肃地处丝绸
之路的黄金路段。
(1)简述祁连山北侧冲积扇的形成过程。(8分)
(2)说明农用地膜对农作物生长自然条件的改善作用。(6分)
(3)说明铁路运输成为今日丝绸之路经济带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的原因(6分)
(4)分析河西走廊成为“绿色走廊”的主导自然条件(8分)
- 5 -
地理答案
1—11 CBDAC ACDBA C
36.(1)(与A岛相比)B岛纬度高(2分),山地比重大,平均海拔高(2分),气温低,(2分);终年在湿润的西风控制下,加之山地地形的抬升(2分),降水丰富(2分)。
(2)②地降水总量多于①地(2分)。原因:②地终年受西风影响,西风控制时间长于①地(2分);②地地形起伏较①地大(2分),湿润西风受地形抬升强烈(2分),降水多。
(3)北岛(2分);纬度较低,光热条件相对较好;丘陵比重大,平均海拔低,地势起伏较小;首都位于北岛;北岛各等级的城市数量多、等级更高,分布更密集;北岛铁路长度更长,密度更大(理由答对4点即得8分)。
37.(1)河流携带大量泥沙(2分),在出山口地区(2分),地形平坦,流速减缓(2分),泥沙沉积(2分),形成冲积扇。
(2)减少水分蒸发,保水(2分);保护土壤,保持肥力(2分);增加热量,保持温度。(2分)
(3)(气候、地形等地理环境复杂多样(科技的进步);地域广,运距长;经济发展,运输需求量大;铁路运输运量大、连续性好、速度快、安全性高(共6分,答对3点即得6分);
(4)主导自然条件是水(2分)。内陆干旱地区,降水少(2分);河西走廊由于有祁连山的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补给(2分),山麓地带绿洲广布(2分),形成“绿色走廊”
-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