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市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语文试卷(A)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卷上。
2.考试结束,将答题卷交回。
一、基础内容(24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沼泽(zhăo) 横亘(gèn) 蠕动(rŭ) 生杀予夺(yŭ)
B.叱咤(chà) 觊觎(yú) 莅临(lì) 不假思索(jiă)
C.谄媚( chăn) 强劲(jìn) 创伤(chuāng) 忸怩不安(ní)
D.解剖(póu) 箴言(zhēn) 菲薄(fēi) 引吭高歌(háng)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酣畅 焦灼 桀骜不训 不同凡响
B.酝酿 诃护 古道热肠 喟然长叹
C.徘徊 斑斓 长歌当哭 迥乎不同
D.喋血 莅临 巧言另色 不能自已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 4点30分,面色 的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
杆。根据传统,每一任港督离任时,都举行降旗仪式。但这一次不同:永远都不会有另
一面港督旗帜从这里升起。
(2)不能保护一条小狗,我感到____;为了想保全自己,我把包弟送到解剖来上,我瞧
不起自己,我不能原谅自己!我就这样可耻地开始了十年浩劫中_ ___的苦难
生活。
(3)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凡人?____ 我想起了从前的一段
经历,____。
A.凝重 羞耻 逆来顺受 于是 笔而记之
B.庄重 羞耻 备受煎熬 于是 记而笔之
C.凝重 羞辱 备受煎熬 因而 笔而记之
D.郑重 羞耻 逆来顺受 因而 记而笔之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晚上附近的小孩时常打门大喊大嚷,说是要杀小狗。听见包弟尖声吠叫,我就胆战
心惊,害怕这种叫声会把抄“四旧”的红卫兵引到我家里来。
B.上午9时整,随着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巨型运载火箭喷射出一团橘红色的烈焰,托
举着载人飞船拔地而起,直刺九霄…‘
C.然而,一看到玻璃窗内成堆的头发和婴儿的鞋子,一看到用以关押被判处绞刑的死
囚的牢房时,他们就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浑身发抖。
D.这是我所知道的,凡我所编辑的期刊,大概是因为往往有始有终之故吧,销行一向就
甚为寥落,然而在这样的生活艰难中,毅然预定了《莽原》全年的就有她。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8 -
A.一个民族的文明史实质上就是这个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经历了深重灾难,也绝
不放弃文化的传承与融合,从而促进自我发展的精神升华历程。
B.不同的生活习俗、自然条件以及地理环境,使各地的民居在平面布局、结构方法、造
型等方面呈现出淳朴自然,而又有着各自的特色。
C.最近三年内,我们将围绕以提高质量为中心,着力调整布局结构,化解产能过剩矛
盾,努力实现船舶工业由大到强的转变。
D.作家喜欢把相反的力量、个性加诸一人身上,让他面目不清、身份游移,现实生活中
许多人就是这样。
6.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孔子(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著名的
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
者乐,仁者寿”选自《论语·雍也》。
B.新诗是在五四前后出现的。新诗的“新”,是相对于古典诗歌而言,“新”在用白话写
诗,摆脱古典诗词严整格律的束缚,比较适合表现现代人的思想感情。
C.古诗《箜篌引》“公无渡河,公竞渡河!渡河而死,其奈公何!”这四句十六字,经梁任
公先生一朗诵,再经他一解释,活画出一出悲剧,其中有起承转合,有情节,有背景,
有人物,有感情。
D.《大卫·科波菲尔》是享有世界声誉的英国小说家查尔斯·狄更斯的著名代表作。
全书采用第三人称叙事,融进了作者本人的许多生活经历。小说讲述了主人公大卫
从幼年至中年的生活历程,以“我”的出生为源,将朋友的真诚与阴暗、爱情的幼稚与
冲动、婚姻的甜美与琐碎、家人的矛盾与和谐汇聚成-条溪流,在命运的河床上缓缓
流淌,最终融入宽容壮美的大海。
7.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但是,从我们孩子的眼里看来,船户对墨鸭并没有怎样虐待,
②而现在,将这种关系转移到人和人的中间,便连这一点施与的温情也已经不存在了!
③它们的脚是用绳子吊住了的,下水捕鱼,起水的时候船户就在它的颈子上轻轻地一
挤!吐了再捕,捕了再吐。
④和乌鸦很相像的那种怪样子的墨鸭,整排地停在舷上,
⑤看着这种饲养小姑娘营利的制度,我禁不住想起孩子时候看到过的船户养墨鸭捕鱼
的事了。
⑥墨鸭整天地捕鱼,卖鱼得钱的却是养墨鸭的船户。
A.⑤①②④③⑥ B.⑤④③⑥①② C.①②⑤⑥④③ D.④③⑤⑥①②
8.根据文意,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不正确的一组是
①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谒:陈述,说明。
②人不敢与忤视 忤:逆。
③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被:表被动关系。
④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振:通‘‘‘震”,惧怕。
⑤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 职:职任、职责。
⑥士皆嗔目,发尽上指冠 嗔目:形容发怒时瞪大眼睛的样子。
⑦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 谢:答谢。
⑧轲自知事不就,倚柱雨笑 就:成功。
A.①③⑤⑦ B.①②③④ C.⑤⑥⑦⑧ D.②④⑥⑧
二、诗文阅读(35分)
- 8 -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日:“臣与将军戮力而攻泰,将军战河北,臣战
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酃。”项
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
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
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
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
“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
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
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
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嗔目视项王,头发上指,
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日:“壮
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
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
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成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成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
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
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
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令将军与臣有郤 郤:通“隙”,隔阂,嫌怨。
B.常以身翼蔽沛公 翼:翅膀。
C.刑人如恐不胜 胜:尽。
D.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王:封……为王。
10.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B.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C.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D.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沛公一句“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郁”的话语,就从项羽口中得到自己内部
的奸细。
B.范增富有才智谋略和政治远见。他深知刘邦将来对于项羽集团的威胁,所以一再
暗中努力,想利用鸿门宴这一绝佳时机除掉刘邦。
C.项羽缺乏政治斗争策略,麻痹轻敌。对刘邦的假意谦卑,心慈手软,放松戒备,有意
把曹无伤告密之事透露给刘邦,以显示自己对刘邦的信任。
D.樊哙从秦王的暴行,起义各方的盟约,自己一方的作为三方面说明了自己一方的所
- 8 -
作所为是从大局考虑,间接批评了项羽“欲诛有功之人”。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2)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
(二)诗歌阅读(8分)
阅读《大堰河——我的保姆》(节选),完成13 -14题。
大堰河,深爱着她的乳儿;
在年节里,为了他,忙着切那冬米的糖,
为了他,常悄悄地走到村边的她的家里去,
为了他,走到她的身边叫一声“妈”,
大堰河,把他画的大红大绿的关云长
贴在灶边的墙上,
大堰河,会对她的邻居夸口赞美她的乳儿;
大堰河曾做了一个不能对人说的梦:
在梦里,她吃着她的乳儿的婚酒,
坐在辉煌的结彩的堂上,
而她的娇美的媳妇亲切地叫她“婆婆”
........
大堰河,深爱她的乳儿!
13.节选部分有哪几个细节描写了母亲深爱乳儿?请结合诗句简要概括。(3分)
14.大堰河做了个梦,为什么不能对人说?既然“不能说”,为什么“我”知道她梦的内容?
(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8分,每空1分)
1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中分别从仰视和俯视角度写景,来表现万物在秋光中竞相自由地生活
的句子是“ ,____ ”。
(2)徐志摩在“康河的柔波里”,看到“ ,____ ”的情景,深深的爱恋使他
“甘心做一条水草”。
(3)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刺秦玉》)
(4)子曰:“ ,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5)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日:“其恕乎! __
。”(《论语·卫灵公》)
三、现代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记念刘和珍君(节选) .
三
在四十余被害的青年之中,刘和珍君是我的学生。学生云者,我向来这样想,这样说,
现在却觉得有些踌躇了,我应该对她奉献我的悲哀与尊敬。她不是“苟活到现在的我”的
学生,是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
她的姓名第一次为我所见,是在去年夏初杨荫榆女士做女子师范大学校长,开除校中
六个学生自治会职员的时候。其中的一个就是她;但是我不认识。直到后来,也许已经是
刘百昭率领男女武将,强拖出校之后了,才有人指着一个学生告诉我,说:速就是刘和珍。
其时我才能将姓名和实体联合起来,心中却暗自诧异。我平素想,能够不为势利所屈,反
- 8 -
抗一广有羽翼的校长的学生,无论如何,总该是有些桀蕾锋利的,但地却常常微笑着,态度
很温和。待到偏安于宗帽胡同,赁屋授课之后,她才始来听我的讲义,于是见面的回数就
较多了,也还是始终微笑着,态度很温和。待到学校恢复旧观,往日的教职员以为责任已
尽,准备陆续引退的时候,我才见她虑及母校前途,黯然至于泣下。此后似乎就不相见。
总之,在我的记忆上,那一次就是永别了。
四
我在十八日早晨,才知道上午有群众向执政府请愿的事,下午便得到噩耗,说卫队居
然开枪,死伤至数百人,而刘和珍君即在遇害者之列。但我对于这些传说,竞至于颇为怀
疑。我向来是不惮以曩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竟会下劣凶残
到这地步。况且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刘和珍君,更何至于无端在府门前喋血呢?
然而即日证明是事实了,作证的便是她自己的尸骸。还有一具,是杨德群君的。而且
又证明着这不但是杀害,简直是虐杀,因为身体上还有棍棒的伤痕。
但段政府就有令,说她们是“暴徒”!
但接着就有流言,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
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
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五
但是,我还有要说的话。
我没有亲见;听说,她,刘和珍君,那时是欣然前往的。自然,请愿而已,稍有人心者,
谁也不会料到有这样的罗网、但竞在执政府前中弹了,从背部入,斜穿心肺,已是致命的
创伤,只是没有便死。同去的张静淑君想扶起她,中了四弹,其一是手枪,立仆;同去的扬
德群君又想去扶起她,也被击,弹从左肩入,穿胸偏右出,也立仆。但她还能坐起来,一个
兵在她头部及胸部猛击两棍,于是死掉了。
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刘和珍君确是死掉了,这是真的,有她自己的尸骸为证,沉勇而友
爱的杨德群君也死掉了,有她自己的尸骸为证;只有一样沉勇而友爱的张静淑君还在医院
里呻吟。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
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
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 .
但是中外的杀人者却居然昂起头来,不知道个个脸上有着血污……
1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表述,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A.在鲁迅先生的心目中,刘和珍是个外表与内心世界有差异的学生。
B.文章写刘和珍“虑及母校前途,黯然至于泣下”表明她是个有责任感的人。
C.执政府对待学生的手段之下劣凶残完全出乎一般人的预料,当然也包括鲁迅这样
的知识分子。
D.执政府对请愿学生的残害以及后来对学生请愿这件事的歪曲与诬陷,暴露出执政
府的反动、贪婪和腐败。
E.作者认为,以刘和珍为代表的学生的请愿行为,一定会唤起民众的觉醒,在全国掀
起反政府的浪潮。
17.文中说“学生云者,我向来这样想,这样说,现在却觉得有些踌躇了”,请说明作者“踌
躇”的原因。(4分)
18.文段的第五节第二自然段,详细地写出刘和珍等三位女子被害的细节,这样写有怎样
的表达作用?(4分)
19.请就第四段画线部分,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写一段赏析的话。(8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11分)
- 8 -
20.对下面画线语句的解释,历来有分歧,请你根据上下文意进行分析,说明哪种解释较为
恰当。(5分)
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
“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
解释一:不要跟从他一起死去。“从”后省代词“之”,指刘邦。
解释二:不跟从我一起走的话,就会和他们一起死去。句子读为“毋从,俱死也”。
21.右图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标识。请说明该标识包含哪些构图元素,并分析各个元素的象征意义。(6分)
五、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
一一龙应台
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一场又一场的送别。想一想,在自己的生活中,有哪次
送别让你记忆深刻?
要求:①请以“送别”为题写一篇记叙文;⑤不少于800字;⑥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 8 -
- 8 -
-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