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ks5u.com
2018年春期四川省宜宾县一中期末模拟考试
历史试题
注意:历史政治地理为同堂考试,试卷分科单独命题;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满分3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汉书•食货志》认为,“治田勤谨则亩益三斗。”东汉王充提出了“勉致人工,以助地力”。南宋陈旁认为,对待不同土壤只要对症下药,可使土地更加精熟肥美,这反映了古代农业
A.需要大量劳力 B.适时增加肥力 C.提倡精耕细作 D.善于积累经验
2.某《竹枝词》云:“脚痛腰酸晓夜忙,田头车戽响浪浪。高田车进低田出,只愿高洼不做荒。”这首词描写的灌溉工具是
A. B. C. D.
3.隋朝将作大匠宇文凯曾严令:官府工匠不得入市工作,其晚年回乡后亦受到严密监视且不许“收授学徒”和“制作产品”。上述现象主要反映了
A.官营手工业者的创造力受到束缚 B.隋朝的官营手工业发达产品精美
C.工官制度不利于手工工艺的传承和推广 D.官营手工业者的匠籍制度被废除
4.明代中期以后,私营手工业在很多行业中超过占主导地位的官营手工业。这主要是因为
A.私营作坊技术水平高 B.官府资金投入不够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雇佣劳动关系的出现
5.我国最早的职业商人产生在
A.原始社会末期 B.商代 C.春秋战国时期 D.秦代
6.明代中后期,江南地区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现象。“机户”是指
A.手工作坊主 B.雇佣工人 C.地主 D.佃农
7.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曾出现急于向更高级形式过渡,在生产关系上超越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水平,从而造成了重大失误。此处重大失误是指
A.三大改造 B.“大跃进”运动 C.优先发展重工业 D.人民公社化运动
8.读下图,对该图中内容理解正确的有
1981年 1984年 1987年 1992年
发挥市场调
节辅助作用
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计划与市场的内在统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①折射出我国在新时期对经济建设道路的探索历程
②说明国人必须在计划和市场中选择一种建设方式
③反映出国人认可经济生活中市场作用的渐进过程
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全抛弃了经济的计划性
A.②④ B.①④ C.①③ D.②③
9.1933年2月,实业家方液仙(镇海方家第五代传人)联合二百多家厂家,在上海南京路大陆商场开设了
中国国货股份有限公司。如图为1949年1月1日该公司发行的壹仟万元股票一枚。对上述材料的理解,
正确的是
A.官僚资本主义企业垄断国货市场 B.私营工商业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
C.私人资本主义企业联合经营自强 D.国有企业的所有制改革不断深入
10.千龙网2006年8月24日发表题为《从大脚到多变:中国百年间美女标准变迁》的文章,介绍了20世纪中国女人美丽标准的变化轨迹:此表能反映出近代中国
时间
标准
1900﹣1909年
会说洋话的大脚女人
1910﹣1919年
敢于追求婚姻自由的女人
1920﹣1929年
有身段的女人
1930﹣1939年
中西合璧的名女人
1940﹣1949年
政治之花
A.女子社会地位根本改善 B.社会生活受到西方文明影响
C.封建礼教受到彻底冲击 D.女子与男子享有同等的权利
11.有俄罗斯学者认为,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这一认识的依据是两者都
A.处于相似的国内外经济环境 B.面临着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
C.巩固了农村的集体所有制经济 D.促进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12.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参观浦东后感慨道:“决策高明,规划周密,做法聪明,这是中国的一大奇迹。”中国这一“奇迹”的出现反映的根本问题是
A.浦东开发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步骤 B.浦东成为20世纪9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
C.改革开放极大地解放了社会生产力 D.中国多层次、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
13.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指出,中国“蒸汽船从1913年的893艘(总吨位达141,024吨)增长到1918年的2,027艘(总吨位达236,622吨);煤产量从1913年的1,280万吨增长到1919年的2,010万吨;钢产量从1914年的100万吨增长到1919年的180万吨。”这种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 B. 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侵略
C. 洋务运动引进了先进技术 D. 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14.从1923年到1929年,在苏联财政人民委员会中,联共(布)党员比例大幅提升;与此同时,受过高等教育者的比例从60.3%下降到31.4%,文盲和少识字者则从0.1%提高到7.2%。这反映出该时期苏联
A.民主集中制遭破坏 B.新经济政策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C.教育发展受到阻碍 D.政治民主化进程落后于经济发展
15.有学者认为,苏联模式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存在诸多问题。下列属
于赫鲁晓夫时期改革的措施的是
A.扩大国营农场自主权 B.允许外国资本家办厂
C.企业全部实行国有化 D.提出加速发展战略
第Ⅱ卷(综合题 共40分)
16.(20分 )“一带一路”是自东向西的东西经济交流共荣之路,已经成为当下中国外交战略和中国国家战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成祖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命和及其侪王景弘等通史西洋”,“皇上命和等帅官校旗军数万人,乘巨舶百余艘,所以宣德化(朝廷的恩德)而柔(安抚)远人也”。
“及观郑君,则全世界历史上所号称航海伟人,能与并肩者,何其寡也。郑君之初航,当哥伦布发现亚美利加以前六十余年,当维哥达伽马发现印度新航路以前七十余年,顾何以哥氏、维氏之绩,能使全世界划然开一新纪元,而郑君之烈,随郑君之没以俱逝。哥伦布以后有无量数之哥伦布,维哥达伽马以后有无量数之达伽马,而我则郑和以后,竟无第二郑和。”﹣﹣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比较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达伽马的航海活动的不同点?
材料二 东南亚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使用好中国政府设立的中国一东盟海上合作基金,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国愿通过扩大同东盟国家各领域务实合作,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同东盟国家共享机遇、共迎挑战,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节选2013年10月3日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国会的演讲
材料三 自公元1500年,世界进入全球化时代,贸易中心逐渐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地区以来,欧洲国家就利用它们在工业技术、经济与政治制度上的优势,孜孜不倦地探求在这个全新时代寻求霸权的道路:从西班牙国王……(到)俾斯麦或伊藤博文,都清楚地明白经济发展、海外扩张与军事征服,将成为构筑一个大国的三根必要支柱。——朱步冲《西方大国崛起的条件:海权,工业,殖民》
(2)根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对比中国“一带一路”构想与近代西方国家的对外交往在方式上的不同。
材料四 “马歇尔计划”从1948年开始执行,共有15个欧洲国家接受援助。到1951年底,美国共向它们拨款131.5亿美元。“马歇尔计划”解救了一些西欧国家的燃眉之急,促进了经济恢复,巩固了西欧的资本主义秩序。美国借此把从政治经济上控制西欧、“遏制共产主义”
与维护本国制造商、出口商的利益联系在一起。——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3)某些国际舆论对“一带一路”倡议存有疑虑,称其为“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你如何认识这一观点?
17.(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向老幼、鳏寡孤独等弱势群体按时赈济日常生活用品,在两汉时期的已成为常制。从《史记》、《汉书》、《后汉书》的记载来看,几乎每个皇帝都多次下诏“赐高年帛”、“赐高年米”、赐“个鳏寡孤独帛,贫穷者粟、高年、鳏、寡、孤、独及笃疮、无家属贫不能自存者粟”。据统计,两汉关于这方面的诏令多达80多条,平均不到5年就有一次,是各种诏令中最多的一种。——吴晓林《中国古代社会对老弱群体的救济与启示》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两汉对弱势群体进行赈济的条件及影响。(12分)
材料二 经济危机与社会福利制度
二战后,欧洲各国的社会福利制度迅速发展。一般说来,现代欧洲各国的福利国家制度主要包括医疗、疾病、养老、事故、失业、住房、教育等方面。其失业保险规定:凡出于年老、残废、疾病、分娩、工伤、失业等原因而全部或部分丧失或暂时丧失劳动能力者,国家将提供一定的社会津贴。除此以外,国家对因公死亡或者伤残的人给予补偿,对有各种困难的人和群体给予补助,同时国家还实行社会救济制度,以保障每个人的最低生活水平。
——刘玉安《北欧福利国家剖析》
(2) 根据材料二,概括现代欧洲国家福利制度的特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政策的看法。(8分)
2018年春期四川省宜宾县一中期末模拟考试
历史试题答案
1.C 2.B 3.C 4.C 5.B 6.A 7.D 8.C 9.C 10.B 11.B 12.C 13.B 14.C 15.A
16.(1)目的:中国为宣扬国威、安抚远人;西方为获得东方的商品和黄金.
影响:中国郑和以后长期实行海禁政策,抑制了对外贸易的发展.西方新航路开辟后,西方国家开始殖民扩张,推动社会变革和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2)中国“一带一路”:共享机遇、共迎挑战,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近代西方:殖民扩张、军事征服.
(3)把“一带一路”当成“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是错误的.
马歇尔计划是美国发动冷战,遏制社会主义苏联的措施;其经济援助促进了西欧国家经济的恢复,也巩固了西欧的资本主义秩序,但美国也借此从政治经济上控制西欧,并与维护本国制造商、出口商的利益联系在一起.中国的“一带一路”建设也是从中国的国家利益出发,但其战略目的是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共同繁荣,是平等的合作关系. 因此“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是对“一带一路”倡议的错误认识.
17.(1)经济:农耕文明的发展(生产力的发展或小农经济的发展)。政治:国家统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巩固。文化:①儒学的发展(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强调人的社会责任。②发挥仁政思想(先秦儒家的民本观念)(中国的传统文化)。社会:民众的斗争。(8分,4点即可)
影响:缓解了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公平。(2分)受阶级和时代的局限,不能从制度上(法理上)解决问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2分)
(2)特点:社会保障覆盖面宽,具有普遍性,社会保障项目设置比较齐全;面向低收入阶层;政府主导国家福利;国家用立法形式加强福利建设。(4分,2点即可)
看法:生产力发展是前提,政府起主导作用(制度设计、法律保障);有利于改善民生、稳定社会秩序;福利政策是一个国家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应调动全社会福利意识,拓宽福利资金渠道,适度减轻政府财政负担;应在公平基础上维护劳动者积极性,防止产生懒惰思想。(言之有理即可)(4分,2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