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第2节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建议用时:25分钟
一、选择题
1.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是化学反应前后( )
A.分子的种类没有改变
B.分子的数目没有改变
C.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都没有改变
D.物质的种类没有改变
2.2017·眉山10 g A和足量B混合加热,充分反应后生成8 g C和4 g D,则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比为( )
A.1∶1 B.2∶1 C.4∶1 D.5∶1
3.下列说法中,与化学变化中遵循的质量守恒定律不相符的是( )
A.水结冰后,质量保持不变
B.铜粉在空气中加热后,质量增大
C.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后,质量减小
8
D.1.2 g碳与3.2 g氧气完全反应,生成4.4 g二氧化碳
4.2017·贺州a g木炭在b g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
A.大于(a+b) g
B.小于(a+b) g
C.等于(a+b) g
D.小于或等于(a+b) g
5.2017·辽阳如图22-K-1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分别表示汞原子、氧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22-K-1
A.反应前后分子个数不变
B.汞和氧气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C.生成的“”和“”的个数比为1∶2
D.在该变化过程中,一定发生改变的粒子是汞原子和氧原子
6.2017·来宾已知:盐酸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水、二氧化碳和氯化钠。下列实验能够用于直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8
图22-K-2
7.2017·娄底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如图22-K-3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图22-K-3
A.x的值是15
B.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D.反应中甲和乙的质量变化之比为4∶1
8.某化合物完全燃烧,需要氧气4.8 g,同时生成4.4 g二氧化碳和2.7 g水,则该化合物中( )
A.只含碳、氢元素 B.只含碳、氧元素
C.含有碳、氢、氧元素 D.无法确定
9.2017·泰安四种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充分混合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22-K-4所示。则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图22-K-4
A.丁一定是化合物
B.乙可能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
C.生成的甲、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8∶1
D.参加反应的丁的质量一定等于生成的甲和丙的质量之和
二、填空题
8
10.质量守恒定律是一条重要规律。请利用该规律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蜡烛在空气中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由此判断蜡烛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________(填元素符号),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同学取一根洁净的铜丝,称量其质量为m1 g,将此铜丝加热并冷却后再次称量,其质量为m2 g,则m1________(填“>”“<”或“=”)m2,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2017·遂宁汽车尾气是导致酸雨的重要原因之一,为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人们在汽车排气管上安装“催化转换器”,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22-K-5:
图22-K-5
(1)写出图乙中物质的化学式:________。
(2)该反应中化合价有改变的两种元素是________(填元素符号)。
12.在天平两端各放等质量的两个锥形瓶(瓶口用单孔塞和粗导管连接起来,气球中装有等质量的大理石粉末),如图22-K-6所示。左盘锥形瓶中盛有m g 水,右盘锥形瓶中盛有m g稀盐酸,天平平衡。
图22-K-6
(1)实验开始时,将气球中的大理石粉末倒入锥形瓶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天平的指针__________(填“偏左”“偏右”或“在分度盘中央”,下同)。
(2)待上述实验的反应完成后,将锥形瓶瓶口上的单孔塞、导管和气球去掉,天平的指针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1.2017·河北一定条件下,密闭容器内发生的某化学反应,测得t1和t2时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
M
N
P
Q
t1时的质量/g
51
9
3
17
t2时的质量/g
23
3
x
51
A.x的值小于3
B.Q可能是单质
C.该反应一定是分解反应
D.M与N的质量变化之比为14∶3
2.2017·青岛为了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否发生改变,甲同学和乙同学分别设计了下面两个实验,请根据图22-K-7回答问题。
图22-K-7
[资料] 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硝酸银与氯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
(1)甲同学设计的实验如图 A 所示,反应前,托盘天平的指针指向刻度盘的中间;两种物质反应后,托盘天平的指针________(填“向左”“向右”或“不”)偏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同学设计的实验如图B所示,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________。
(3)两位同学通过交流反思得到启示:在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否发生改变时,对于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一定要在________装置中进行。
8
(4)从微观角度分析,在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原子种类 ②分子种类 ③原子数目
④分子质量 ⑤分子数目 ⑥原子质量
8
[达标巩固]
1.C 2.D 3.A
4.D [解析] 当a g木炭和b g氧气恰好反应时,则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a+b) g;当a g木炭或b g氧气有剩余时,则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小于(a+b) g。
5.C
6.C [解析] 蜡烛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都逸散到空气中去了,反应前后天平不平衡;B装置玻璃管与外界相通,外界的空气会进入锥形瓶,反应前后天平不平衡;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逸出,反应后烧杯中的物质质量减少。
7.C [解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x=(10+10+10+10)-(6+9+10)=15;丙的质量在反应前后没有变化,可能为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是杂质;甲、乙的质量减小,为反应物,丁的质量增加,为生成物,则此反应为化合反应;反应中甲、乙的质量变化之比为(10-6) g∶(10-9) g=4∶1。
8. C [解析] 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该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4.4 g二氧化碳中含氧元素3.2 g,2.7 g水中含氧元素2.4 g,即生成物中氧元素的质量为3.2 g+2.4 g=5.6 g>4.8 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该化合物中还含有氧元素。
9.C [解析] 由四种物质反应前后的质量分数可知,甲的质量分数增加了,故甲是生成物;乙的质量分数不变,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丁的质量分数减少了,故丁是反应物;丙的质量分数增加了,故丙是生成物。结合上述分析可知,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所以丁一定是化合物;生成的甲、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19%-17%)∶(41%-25%)=1∶8。
10.(1)C、H 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2)< m1中没有包含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
11.(1)N2 (2)C、N
12(1)左盘锥形瓶中无明显现象,右盘锥形瓶中产生气泡,气球胀大
偏左
(2)偏左 右盘锥形瓶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逸出,质量减小
[解析]
8
(1)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其难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但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所以可以看到右盘锥形瓶中产生气泡,气球胀大,产生向上的浮力,故实验后天平的指针偏左。(2)若将锥形瓶瓶口上的单孔塞、导管和气球去掉,天平右盘锥形瓶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就会逸散到空气中,使右盘剩余物质的总质量减少,指针偏左。
[直击中考]
1.D [解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x=(51+9+3+17)-(23+3+51)=3;反应后M、N的质量减小,是反应物,Q的质量增加,是生成物,因此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Q不可能是单质;反应中,M、N两种物质的质量变化之比为(51-23)g∶(9-3) g=14∶3。
2.(1)向右 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的氢气逸出
(2)不变
(3)密闭
(4)①③⑥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