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八中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历史(文)
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2015.11.9
一、单选(每题2分, 共34小题68分)
1.在以“同祭先师,共享和谐”为主题的祭孔大典上,国人诵读的五句《论语》经典应不包括: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德不孤,必有邻
C.民为贵,君为轻 D.礼之用,和为贵
2. 孔子认为周礼是理想之制度,“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这一思想提出的政治背景是:
A. 诸侯不满封号,纷纷改称“王” B. 分封制、宗法制遭到破坏
C. 铁农具和牛耕出现并逐步推广 D. 王室衰微的迹象开始出现
3.西汉后期,儒学之士在中国文化舞台上逐渐成为主角,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出现这种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
A. 董仲舒对儒家学说的发挥 B. 儒家思想是西汉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
C. 汉武帝重用信奉儒学的人 D. 儒家思想适应了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
4. 顾炎武在《亭林文集》中写道,“理学之名,自宋人始有之……今之所谓理学,禅学也,不取之五经而但资之语录……又曰:‘《论语》,圣人之语录也。’舍圣人之语录,而从事于后儒,此之谓不知本矣。”这一观点主要强调了
A.应彻底抛弃宋明理学 B.对儒家思想、理学进行批判
C.孔孟之道与理学都有可取之处 D.取孔孟之道,舍宋明理学
5. 明清之际形成进步思想,最能从根本上体现时代潮流的是
A.穿衣吃饭即人伦物理 B. 严以治吏,宽以养民
C.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D. 工商皆本
6.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从诗、词转变到散曲、小说。这反映了
A.自然经济缓慢解体 B.城市经济逐渐繁荣
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D.儒家地位逐步提高
7.依据你所学知识判断下列所示京剧角色的四大行当,正确的是
① ② ③ ④
A.①生 ②净 ③旦 ④丑 B.①净 ②生 ③旦 ④丑
C.①旦 ②生 ③丑 ④净 D.①净 ②丑 ③旦 ④生
8. 秦始皇历是一位充满争议的帝王。董仲舒批评秦王朝“
- 8 -
力役三十倍于古。田租口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食犬彘之食。”而唐太宗则评论说“近代平一天下,拓定边方者,惟秦皇、汉武。”下列说法最为合理的是
A. 董仲舒去秦不远,他的评论应该更接近于历史事实
B. 唐太宗着眼国家统一的历史大趋势,评论更为准确
C. 两人没有认识历史规律,对秦始皇的评价均不准确
D. 出发点和标准不同,对同一历史事物的评价就不同
9.《春秋繁露》曰;“大富则骄,大贫则忧……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以此为度而调均之,是以财不匮而上下相安,故易治也。”在此,董仲舒提出的治国理念是
A. 上下相安利国益民 B. 强制去富以抑其骄
C. 竭力济贫以抚其忧 D. 劫富济贫以均贫富
10.黄宗羲在《山居杂咏》诗中写道:“锋镝(贬官)牢囚取次过,依然不废我弦歌。死犹未肯输心去,贫(贫困)亦其能奈我何?”这首诗体现了作者
A.批判中国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的斗争精神
B.歌颂正在形成中的资产阶级的斗争精神
C.否定儒家学说,倡导民主政治
D.主张采用革命和暴力的手段改变现状
11.明朝中后期,王阳明学说在中国士大夫中流行。朝鲜来华使者对此不理解,认为“阳明敢肆己意,谤辱朱子,实斯文之罪人也”。结合所学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有
①朝鲜使者以程朱理学为正宗 ②王阳明心学超越了理学范畴
③王阳明与朱熹观点明显不同 ④王阳明心学是对儒学的叛逆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2. 从甲骨的刻符、青铜器的铭文,到笔画详备的楷书,缀连成一幅生动的文字史画卷。 观察右侧图片,可以得出的准确认识是
A. 楷体汉字形态直接演化于甲骨文
B. 楷体汉字飞舞飘逸便于抒情达意
C. 甲骨文字是不可识读的刻画符号
D. 甲骨文具有现今文字的某些特征
13.鲁迅先生曾说:可惜中国太难改变了-----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国自己是不肯动弹的。”以下“鞭子”与“动弹”相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A.鸦片战争——开眼看世界
B.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甲午中日战争——维新变法,救亡图存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传播民主与科学的思想
- 8 -
14.右图是宋代苏轼的书法作品《黄州寒食诗贴》。它问世于苏轼被贬黄州仕途受挫时。这一作品
A.工笔重彩,线条流畅纵情
B.笔画详备,气象端庄浑厚
C.雅俗共赏,字形斜正交错
D.结构严整,笔画平直稳重
15.清廷兵部左侍郎王茂荫进呈咸丰皇帝一书:“其书版在京,如蒙皇上许有可采,请饬重为刊印,使亲王大臣家置一编,并令宗室八旗以是教,以是学,以知夷难御而非竟无法可御。”此书很快进入清朝最高决策层的视野,所提出的主张在洋务运动中付诸实践。该书最有可能是
A.《四洲志》 B.《海国图志》 C.《天演论》 D.《资政新编》
16. 民国初年,建立了为数众多的政党,出现了“朝进党而暮脱党,暮进党又朝脱党,朝秦暮楚,一人一日数变,恬不为怪,党德政德荡然无存”现象,这些现象主要说明:
A.政党政治确立 B.利益驱动下的政党乱象
C.政党政治活跃 D.灵活机制下的党派合作
17.近代某思想家曾说:“余闻东西之人,盛称泰西者,莫不曰其国大政事大征伐皆举国会议,询谋佥同而后行。其荐贤授能,拜爵叙官,皆以公选。其君臣上下,无疾苦不达之隐,无壅遏不宜之情。”从中可见,该思想家
A.主张全面学习西方 B.坚持“中体西用”思想
C.赞赏君主立宪政体 D.认同革命派的政治主张
18.1890 年前后,一位居住浙江余姚蒋村的小地主,从蒋村坐木船到宁波要花三天两夜,从宁波乘轮船到上海,路虽然远十倍,但一夜之间就到了。受此刺激,他后来要自己的儿子离开私塾到教会学校读书,学习西方制造。材料主要反映出
A.近代中国人的物质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B.上海与浙江等周边地区的交通非常发达
C.西方工业品的输入影响到民众生活习俗
D.交通工具的进步推动人的思想观念转变
19.中国历代采用帝王纪年,这种办法一直沿用到清末。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时,电告各省都督:“中华民国,改用阳历,以黄帝纪元四千六百九年十一月十三日,为中华民国元年元旦。”中国纪年的变革
A.是当时政治体制演进的结果 B.说明民主共和观念已深入人心
C.是帝王纪年发展的必然产物 D.表明民族主义的目标得以实现
20. 一位学者评价说:“当时知识分子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而且使不少被尘封或淹没了的传统重现光芒。 例如,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作为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这一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
A. 反对旧道德崇尚现代文化 B. 混淆了先进与落后的界限
C. 充分肯定了文言文的价值 D. 存在对旧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 8 -
21.史学家陈旭麓指出,19世纪40年代、60年代和90年代是中国社会从古代到近代变革过程中前后相接的三个历史环节。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是
A.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
B.批判传统与全面引进西方文化的统一
C.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
D.反抗西方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
22.严复《法意》(今译《论法的精神》)卷一按语:“盖在中文,物有是非谓之理,国有禁令谓之法,而西文则通谓之法”。这一按语表明
A.中国的“理”与西方的“法”相通
B.法治成为中国与西方的共识
C.西方的“法”与中国的“理”本质相同
D.“法”与“理”各异互不兼容
23.下表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错误的是
材料
结论
A
康有为领导公车上书,提出拒和、迁都、变法的主张。
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B
1895年,康有为在北京发起成立维新派的政治团体强学会。
维新变法进入实施阶段。
C
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
守旧势力强烈抵制变法措施。
D
戊戌变法中,维新派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兴民权,提倡新学。
戊戌变法是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24.1923年,共产国际指示中共以“党内合作”方式与国民党合作,对中共的反对意见未予理睬;孙中山则拒绝“联合”而认同“党内合作”,最终中共遵照组织原则,以“党内合作”方式实现国共合作。这突出反映了第一次国共合作
A.中共领导层的软弱妥协 B.特定内外形势的产物
C.孙中山的革命性丧失 D.国民党对中共的合并
25.历史学家金冲及论述说,孙中山曾提出“耕者有其田”的口号,但国民党当政后并没有实行这一政策。20世纪30年代时,中国广大农村仍然是半数以上土地掌握在不足人口总数的10%的地主富农手中。中国共产党发动土地革命,使数百万无地农民获得土地,其实质是
A.调动农民参加革命的积极性 B.消灭封建土地所有制
C.巩固根据地红色政权 D.推动根据地农业发展
26.1979年,邓小平在会见美国、加拿大国际友人的谈话中,谈到了“我们不要资本主义,但是我们也不要贫穷的社会主义,我们要发达的、生产力发展的、使国家富强的社会主义”,还提出了“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论断。邓小平的这些思想主张
A.有利于我国经济特区的创办和建设
- 8 -
B.确定了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C.标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
D.推动安徽、四川开始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
27.下图反映的是1980年和1990年的中国经济成分统计,图中表格数据的变化说明
A.公有制经济已逐步失去主体地位 B.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 D.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28. 1957年经济学家马寅初发表《新人口论》,主张两个(孩子)有奖,三个(孩子)确税,不让人口增殖拖经济的后腿,1958年被扣上了“经济学界的反动学术权威”的帽子,而1979年光明日报发文肯定马寅初的人口主张,认为过去“错批一人,误增三亿”。对马寅初人口思想及对其评价认识正确的是
A.该思想的提出是学术领域贯彻“百花齐放”方针的结果
B.该思想的提出不利于当时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展
C.前者否定该思想是因为它超越脱离了中国的现实国情
D.后者肯定该思想得益于思想解放、纠正了“左倾”路线
29.“苟无事迹,虽圣人不能作《春秋》,苟不知其事迹,虽以圣人读《春秋》,不知所以褒贬。”《四库全书总目》中这段话体现的史学原则是
①秉笔直书 ②言必有据 ③论从史出 ④以小见大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30. 复旦大学课题组发布了关于曹操家族DNA研究最新成果。根据现代基因和古DNA的 双重验证,课题组得出最终结论-100%确定曹操家族DNA。通过比对,证实曹操祖辈墓葬遗骨与现代曹操后人紧密关联,并推断出曹操父亲并非过去所流传的夏侯氏的后人, 更不是西汉第二任相国曹参的后人,而很可能是宦官之首曹腾在自己家族内部过继的。这表明
A.民间传说口述历史毫无史学价值 B.史籍记载未经科学考证不能作为史料
C.现代科学可以解决所有历史悬疑 D.科学手段可以提供历史研究新方法
31.著名国画家傅抱石指出:包括康有为的国画改良观和陈独秀的“美术革命”论在内,在将传统文化与封建专制绑架在一起的20世纪初的文化界,无论哪种观点都离不开“抑中扬西”和倡导写实。当时这种对国画的革新要求反映出
A.维新思想成为社会思潮主流 B.思想文化向现代形态转变的要求
C.传统艺术的衰落是必然趋势 D.弘扬国粹以凝聚民族精神的理想
- 8 -
32.对人类先进科技成果的引进与吸收,是人类文明交流与进步的一种重要手段。下列关于古代东西方科技文化交流的说法正确的有
①中国古代的丝织技术先后通过丝绸之路西传 ②北宋时期中国的印刷术传到欧洲 ③14世纪初中国的火药由阿拉伯传入欧洲 ④明代欧洲水利技术传入中国
A.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33.下表摘引了一部人物传记的目录,根据所学判断,表中空白处应该是
目录
二十
指导敌后抗战和《论持久战》
二十二
三十
重庆谈判
三十二
全国内战爆发以后
四十
筹建新中国
A.五四大潮的洗礼 B.长征
C.新民主主义的理论 D. 上井冈山
34.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出现了不少流行词语,下列各组中,都是从属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流行的是
A.阶级斗争 一国两制 无私奉献 B.体制改革 中国特色 经济特区
C.市场经济 勤俭节约 休闲娱乐 D.和谐文明 注重环保 小康社会
二、非选择题(第35题15分,第36题17分,共2小题32分)
35.(15分)阅读下列材料,问答问题:
材料一臣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数考问以尽其材,则英俊宜可得矣。今之郡守、县令,民之师帅,所使承流而宣化也;故师帅不贤,则主德不宜,恩泽不流。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 唐代考试科目分为常科和制科两种。常科每年举行,分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书、明算等多种。学馆生徒可直接报考,不在学的自行向州县报考,合格者再由州县送中央参加考试,考取者曰“及第”。考试内容初为经义和时务,后虽有变化,但其基本上是进士重时务策和诗赋,明经重经义。时务策和诗赋需要分析能力和文学修养,得第最难,故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之说。不过,唐代进士只是取得了任职资格,还需吏部官员对身(体貌)、言(口才)、书(书法)、判四种能力的测试。制科由皇帝临时立定名目。考中者,是官吏可立即升迁,非官者由吏部授予官职,此外,唐代还设有童于举,由10岁以下儿童应试。武则天时还设武举,由兵部主持。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材料三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有女颜如玉。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宋真宗《劝学文》
材料四
- 8 -
各科教科书,务合乎共和民国宗旨,凡民间通行之教科书,其中如有尊崇满洲朝廷及旧时官制、军制等课,并避讳抬头字样,应由各该书局自行修改。……小学读经课一律废止。……中学校以普通教育,造成健全国民为宗旨。科目有修身、国文、外国语、历史、地理、数学、博物、物理、化学、法制、经济、图画、手工、乐歌、体操。
──南京临时政府《普通教育暂行办法》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董仲舒建议办太学的目的是什么?(3分)
(2)据材料二,概括唐代科举制的主要特点。(3分)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宋朝读书风气浓厚的原因。(3分)
(4)根据材料四概括南京临时政府教育进步性的表现并分析其产生的积极作用。(6分)
36.(17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对于一个旁观者来说,4世纪时世界历史的情况可能是这样:罗马帝国总算历劫而存,而中华帝国的时代已成为过去。可是中华帝国在罗马帝国已不复存在时最后重新组成。中华帝国为什么能恢复而罗马帝国却不能,一个原因可能是中国王朝比拜占庭帝国更充分地保留了帝国的传统。如果皇帝依靠不是按照出身或机遇而是按才干选拔的官僚知识分子行使权力,那他就会实行公正的道德的统治。中国的文字也比西方的拉丁文和希腊文有着更大的文化上的连续性。
——摘编自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革》
材料二
言 论
言论者
思想核心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
A
B
“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生民之困苦荼毒,孰非疾痛之切于吾身者乎?不知吾身之疾痛,无是非之心者也。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
C
D
材料三 明清时期,我国历史也进入了一个承古萌新的转折时代。在社会思想方面,“民本思想是先秦以来中国政治思想的主潮之一,它与尊君论相反又相成,共同构筑了中国君主专制政体的理论基石……然而,至明末清初,“天崩地裂”的时代氛围和批判思想的氤氲涵化,为传统的民本思想提供了一次更新的机会……我们把明末清初涌现的政治理念称之为“新民本”。
——冯天瑜《解构专制——明末清初“新民本”思想研究》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中有利于中国稳定和统一的因素。(4分)
(2)根据材料二的儒学言论表要求,写出A、B、C、D的内容。(4分)
- 8 -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三中“新民本”思想的内容并分析其产生的社会背景?(6分)
(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儒家思想在中华文明的发展进程中有何作用?(3分)
福州八中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历史(文) 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34 CBDDD BCDAA CDDCB BCDAD DCBBB ADDBD BDC B
35.答案要点及解析:(15分)
(1)目的:培养儒家人才,传播儒家思想;实现思想统一;巩固中央集权,维护君主专制(3分)
(2)(从材料中简要概括归纳)主要特点:考试科目多样;报考资格明确;考试内容固定化,进士录用严格。(3分)
(3)(从经济基础、统治政策、技术平台等多角度思考)原因:社会经济的发展;科举制的推动;统治者的提倡;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推广。(3分)
(4)进步性表现:注重全面培养国民素质;注重民主共和精神的培养;注重自然科学知识的教育(3分)
作用:维护民主共和政治;培养健全国民(提高国民素质);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推动教育的近代化;促进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3分)
36.答案要点:(17分)
(1)因素:充分保留传统;合理选官;实行德政;汉字文化延续功能强。(4分)
(2)孟子:民本或仁政;王阳明:“致良知”。(共4分)
(3)内容:批判君主专制,限制君权,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2分)
背景:商品经济活跃,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倡导个性解放的新思想出现;市民阶层力量的壮大;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八股取士,儒家思想日益僵化。(4分)
(4)儒家思想长期作为主流思想有利于中国稳定和统一;儒家思想既尊重传统又不断与时俱进推动了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发展;儒家思想重视道德、气节有利于塑造积极的民族性格(民族精神)。(言之成理即可,3分)
-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