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江西南昌高一上历史期中联考试题(有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5-2016江西南昌高一上历史期中联考试题(有答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历史期中联考卷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25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 .史料记载:“周武王所封弟子同姓者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敌,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据此我们可以推断西周后期被破坏的主要是 A.宗法制 B.分封制 ‎ C.王位世袭制 D.礼仪制度 ‎2.据记载,族刑(指以整个宗族为单位进行惩罚的刑法)在春秋时期被广泛运用,但到战国时期“灭族”、“逐族”的族刑记载大为减少,多以父母、妻子、同产(即同父的兄弟姊妹)在内的“三族”之刑所取代。此变化说明 A. 宗法观念逐渐淡化 B.仁政思想得到贯彻 C.郡县制度得到加强 D.分封制度走向崩溃 ‎3.从商周到秦朝我国政治制度变化的突出特点是 ‎①由贵族政治变为官僚政治 ②以君权为中心,权力高度集中 ‎③削弱地方,加强中央权力 ④血缘政治完全退出了历史舞台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 ‎4..秦代只设置郡县制两级地方行政机构,郡县长官权力较大;宋代设置路府州县四级机构,地方事权分化。这种变化反映了 A.中央集权的强化 B.君主专制的加强 ‎ C.中央消除了地方的威胁 D.地方实权的扩大 ‎5.历史发展证明,提高官员文化素质有助于提高政府的管理水平和执政能力,下列我国古代的选官标准中体现这一认识的是 A.按军功选官 B.按门第选官 C.科举考试选官 D.按品德选官 ‎6.“唐无论社会、经济、选举、交通等,较之西汉,其繁杂程度又何止十倍!旧体制不足以取新社会,政务决策则由丞相一人转为中书门下两省合议,谨慎大政之决策在此行政过程中,宰臣与君主有俱不可得而专擅。”据材料可知,中书门下两省设立的最大意义是有利于 A.推翻旧制    B. 正确决策    C.削弱皇权  D.分权制衡 ‎7. 下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没能有效地防止封建割据的是 A.秦朝实行郡县制 B.汉朝实行郡国并行制 C.北宋设文臣知州 D.明朝实行三司分权 ‎8. 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 A.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 B.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 C.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 D.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 ‎9.张居正担任内阁首辅时制定了一个考成规制:以内阁稽查六科(六科是明初设立的吏、户、礼、兵、刑、工六科,各设给事中,辅助皇帝处理奏章,稽查驳正六部之违误),以六科稽查六部、都察院,六部、都察院稽查巡抚、巡按。这一规制的实施说明此时的内阁 A.已经威胁到皇帝权力  B.拥有了一定的行政权 C.真正具有了宰相之实 D.取得了中央的监察权 ‎10.‎ - 6 -‎ 公元前6世纪末,雅典克利斯提尼改革用10个地域部落代替了4个血缘部落。公元前3世纪晚期嬴政在统一全国基础上用郡县制取代了分封制。二者的共同之处是 A.打击了贵族政治 B.推动了社会转型 C.有利于中央集权 D.建立了官僚政治 ‎11. 英文中的文明一词来源于古希腊的拉丁文(Civis).意思是城市的居民,其本质含义是人民生活于城市和社会集团中的能力.古希腊的“文明”内涵反映了古希腊文明的特点是 A.小国寡民             B.城邦政治      ‎ C.民主政治             D.轮番执政 ‎12.《十二铜表法》规定:“立法者不得为个人利益立法,贪官污吏应受到惩罚,任何人非经审判,不得被处死刑”。上述规定 A.适用于罗马帝国的各族人民 B.解决了家庭财产纠纷 C.掺杂了原始落后的古老习俗 D.体现了平等的思想 ‎13. 罗马法中的人格指权利义务主体。黑格尔认为,“罗马的人格权不是人本身的权利,至多不过是特殊人的权利”。这里的“特殊人”是指 A.奴隶 B.罗马妇女 ‎ C.罗马公民 D.罗马居民 ‎14.“在英国,1830年的资产阶级,同前一世纪的资产阶级是大不相同的。仍然留在贵族手中并且被贵族用来抵制新工业资产阶级的野心的政治权利,己经同新的经济利益不能相容了.”材科中这 一矛盾产生的根源是 A. 专制王权阻碍了社会发展   B. 责任内阁制的确立 C.工业革命的推动       D. 议会改革的结果 ‎15.英国首相卡梅伦在北大演讲时说:“我在英国当首相没有专门的厨师为我做饭,只能去内阁蹭饭。不仅如此,每年收入全部公开。每周二.周四还要去下院接受质询,回来基本上满脸都是口水。”上述言辞主要反映了英国首相 ( )‎ A.政治上无实权,必须服从议会 B.为官清廉,虚心纳谏 ‎ C.作为内阁首脑,接受议会监督 D.经济待遇与其政治地位不相称 ‎16.独立后的美国用联邦制代替邦联制的目的是 A.扩大各州州长的权力 B.调和大州与小州的矛盾 C.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 D.割断与英国联系 ‎17. 英国与美国的代议制都是最具代表性的政治制度,下列表述正确是 A.美国的总统共和制比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优越   B.两国的政体都是资产阶级民主政体 C.美国政府贯彻分权制衡原则,英国政府则是王权至上    D.两国的国家元首的权力和地位相同 ‎18. (它)是共和主义与君主主义妥协的产物。它虽然承认了共和制,但君主制的阴影处处可见……这样一部不伦不类、伸缩性很大的宪法既能适应君主制也能适应共和制。“它”是指( ) A.英国《权利法案》 B.美国1787年宪法 ‎ C.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D.《德意志帝国宪法》‎ ‎19. 恩格斯曾对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作过这样的评述:“在资产阶级借以组织其统治的国家机构中,也有许多东西是工人阶级可能利用来对这些机构本身作斗争的……资产阶级和政府害怕工人政党的合法活动更甚于害怕它的不合法活动,害怕选举成就更甚于害怕起义成就。”恩格斯的评述主要说明 A. 德意志的分裂局面没有完全消除 B. 宪法为工人合法斗争提供了平台 C. 德意志帝国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 D. 德国政府并不害怕工人武装起义 ‎20.斯塔夫•‎ - 6 -‎ 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中写到: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中国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40~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60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4~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这三次战争的共同之处是( )‎ A.中国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中央机构完全半殖民地化 C.通商口岸开放由内地向沿海扩展 D.列强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 ‎21.澳大利亚人莫里循曾任《泰晤士报》驻华首席记者、中华民国总统政治顾问,居住北京20余年(1897~1920),他的大量报道、通讯与日记成为研究这一时期中国历史的重要素材。下面这些资料中,他不可能留下的是 ‎ A火烧圆明园的现场报道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照片 C孙中山宣誓就职的照片 D与义和团冲突的日记 ‎22.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说:“兴银行。倘有百万家财者……倘有百万家财者……或三、四富民共请立,或一人请立,均无不可”、“准富者请人雇工,不得买奴,贻笑外邦。”这表明他 A.受到洋务运动的影响 B.向西方学习发展工商业 ‎ C.主张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D.是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23.有人说《天朝田亩制度》实际是一个和谐社会的公平的经济制度;也有人说《天朝田亩制度》是近代民主革命中的一个科学的政治纲领。你认为下列关于《天朝田亩制度》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它建立在落后的自然经济基础上 B.它与我国正在建立的和谐社会有着本质的区别 C.它反映了农民阶级的生活理想 D.只要具备一定的客观条件,它就会变为现实 ‎24.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历史剧变的基本分界线,是距今一百多年前的甲午战争。”得出这一结论的最主要依据是,甲午战后 ‎ A.中国割地赔款,丧权辱国 B.近代民族工业开始产生 ‎ C.开始出现向西方学习的潮流 D.开启了制度变革的探索历程 ‎25. 孙中山说:“经过那次血战之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思想,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的。”发生在20世纪初的“那次血战”指的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辛亥革命 ‎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中华民族抗日战争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主观题(本题共4道小题,第26,题13分,第27,28题14分, 第29题9分共5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首相丘吉尔对美国总统罗斯福说:“总统先生,人们关心的是你在何种程度上不经国会批准而能采取行动,而你不必为内阁所困扰:另一方面,我从不为议会所困扰,但我事事得与我的内阁商量,并得到内阁的支持。”‎ 材料二、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指出,德意志帝国实质上是一个“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残余,已经受到资产阶级影响、按官僚制度组织起来、并以警察来保卫的、军事专制制度的国家”。‎ 材料三、西方国家的代议制,是一种间接民主的形式,其核心是经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的议会,形式上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由于各国的政体不同,议会在国家政权组织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有所不同。——人教版教材 ‎(1)从美、英两国政府首脑与议会、内阁的关系指出丘吉尔言论的依据。(4分)‎ ‎(2)材料二反映了德国政体的什么特点?这一特点给人类历史带来了什么影响?(3分)‎ ‎(3)以英、美、德为例,分别指出三国议会在国家政权体系中的地位。(6分)‎ - 6 -‎ ‎27. 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以古代中国和古代希腊为代表的东西方文明曾经彼此交融、相映生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朝时三省分工明确: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门下省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事无不总”,负责执行政令。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 材料二、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 材料三、公民大会最重要的程序就是就某些议案展开辩论。雅典人认为,烦琐的辩论虽然延长了决策时间,却可避免鲁莽行事带来的灾难。‎ 请回答:‎ ‎(1)有人认为,材料一说明了唐朝时期的中国已经实行了“三权分立”的民主政治体制你同意这一观点吗?说明你的理由。(4分)‎ ‎(2)根据材料二、三,说明古代中国和古代雅典军国大事的决策方式及其造成结果的差异。(4分)‎ ‎(3)上述三则材料说明了古代中国和古代希腊政治制度有何根本差异?产生这一差异的根源是什么?(6分)‎ ‎2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对同一历史事件,不同的立场会有不同的历史认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战胜的日本确保了侵略中国东北的桥头堡,获得的巨额战争赔款加快了以军需产业为中心的产业化。同时镇压了抵抗日本侵略的东学农民运动,强迫进行甲午改革,扩大了对朝鲜的影响力。以甲午战争为契机,长期延续的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国际秩序宣告瓦解。 ‎ ‎——韩国国定教科书 ‎ 材料二、日清战争是作为欧美式近代立宪国家而发展的日本与中华帝国的决战。被称为“沉睡的狮子”而让人惧怕其潜力的清朝,与世界的预料相反,一下子就败给了新兴的日本,自古以来东亚所持续的中华秩序崩溃了。其后,列强诸国群聚清朝,马上获得了各自的租借地(借用他国领土的土地),构筑了进入中国的立脚点。 ‎ ‎——日本扶桑社出版的《新编历史教科书》 ‎ 请回答: ‎ ‎(1)据材料一说明韩国史学界普遍关注甲午战争的主因。(2分) ‎ ‎(2)据材料指出韩、日教科书认为甲午战争对东亚历史和世界历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6分)‎ ‎(3)扶桑版日本教科书中关于“日清战争”的阐述,哪些是中国史学界认可的事实?(3分)哪里又是中国人民不能接受的?(3分)‎ ‎2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周之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 ‎ ‎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 ‎ - 6 -‎ 材料二、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矣;……此皆变于一百三十三年之间……不待始皇之并天下,而文、武之道尽矣。 ‎ 材料三  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封建子弟之制”指的是什么?(1分)‎ ‎(2)材料二中“七国”代表什么时期?据材料指出“文武之道”丧失的表现。(4分)‎ ‎(3)基于对材料三中天下“战斗不休”的思考,秦朝的政治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4分)‎ - 6 -‎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联考考试 高一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 一、 选择题(本题共25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 B 2.A 3.B 4. A 5. .C 6.B 7.B 8.C 9.C 10.A 11.B 12.D 13. C ‎ ‎14. C 15.C 16.C 17.B 18.C 19.B 20.A 21.A 22.B 23.D 24.D 25.C 二、主观题(本题共4道小题,第26,题13分,第27,28题14分, 第29题9分共50分)‎ ‎26.(1)美国:总统与议会相互制约,总统领导内阁;英国:首相由议会多数党的领袖担任,与内阁在政治上共进退。(4分) ‎ ‎(2)具有浓厚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德国积极对外扩张,为两次世界大战的发动者,给世界带来了深重的灾难。(3分)‎ ‎(3)英国:议会至上,掌握国家最高权力;美国:议会掌握立法权,与总统、最高法院相互制约;德国:议会不掌握实权,受帝国皇帝控制。(6分)‎ ‎27.(1)不同意。唐朝三省分权制约,最终都要集权于皇帝,实际上是为君主专制服务的。(4分)‎ ‎(2)古代中国:个人决策,容易出现失误。古代雅典:集体决策,可以避免鲁莽行事,使决策具有科学性。(4分)‎ ‎(3)古代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古代希腊:民主政治。(4分)根源:古代中国:分散的小农经济;古代希腊:奴隶制工商业发达。(2分)‎ ‎28. (1)主因:甲午战争使朝鲜遭受严重的民族灾难。(2分) ‎ ‎(2)东亚影响:甲午战争导致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传统秩序崩溃;(2分)新兴的日本成为该地区的霸主。(2分) 世界影响:甲午战争刺激了列强的侵略野心,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2分) ‎ ‎(3)认可事实:日本战胜东亚大国中国,让世界大吃一惊;以此为转机,“列强诸国”以租借地形式开始瓜分中国。(3分) 不能接受事实:把列强瓜分中国写为“进入中国”,同时丝毫看不到日本对侵占中国领土(辽东半岛和台湾)的批判和反省。(3分)(言之有理,即可)‎ ‎29. (1)分封制。(1分) ‎ ‎(2)战国时期。表现:宗法分封制(分封制、宗法制)遭到破坏。(4分) ‎ ‎(3)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4分)‎ - 6 -‎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