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三历史复习集训新民主主义革命(带答案和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9高三历史复习集训新民主主义革命(带答案和解析)》 共有 2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莲山课件http://www.5ykj.com/‎ 课后限时集训(五)‎ ‎(时间:45分钟 分值:85分)‎ ‎(对应学生用书第305页)‎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下表信息表明五四运动前夕,中国(  )‎ ‎1894年 中国产业工人10万人 ‎1871-1911年 有记载的罢工斗争达105次 ‎1912-1919年 罢工斗争达130多次 至1919年 中国产业工人约200万人 中国还有1 000万左右手工业工人和店员工人 ‎1915-1920年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黄金时代”‎ A.工人阶级政治觉悟程度有所提高 B.具备接受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基础 C.阶级矛盾逐步成为社会主要矛盾 D.初步进行了新型民主政治的尝试 B [材料中并没有对工人阶级政治觉悟的提及,故A项错误;从1894年至1920年,中国的无产阶级数量激增了100多倍,这就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的建立奠定了阶级基础,故B项正确;材料中并没有对社会主要矛盾的涉及,故C项错误;工人阶级的数量剧增并不等于新型民主政治的初步尝试,故D项错误。]‎ ‎2.“世界似乎没有一个国家的学生像中国的学生这样,一致而热切地追求现代的和新的思想。”这种社会和思想的酝酿,引发了一场大规模的全国性运动。这场“大规模的全国性运动”的主要影响是(  )‎ A.推动现代科学的传播 B.促进民众的思想解放 C.加速国家统一的进程 D.掀起抗日救亡新高潮 B [材料中“大规模的全国性运动”是指五四运动,推动现代科学的传播并非五四运动的主要影响,故A项错误;五四运动使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工人运动相结合,大大促进民众的思想解放,故B项正确;五四运动对国家统一没太大影响,故C项错误;五四运动发生时日本还未大举侵华,‎ 莲山课件http://www.5ykj.com/‎ 莲山课件http://www.5ykj.com/‎ 因而五四运动不可能造成掀起抗日救亡新高潮的影响,故D项错误。]‎ ‎3.1921年,中共“一大”制定了革命纲领,规定“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资本家私有制”。这表明中共成立后,要进行(  )‎ A.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B.旧民主主义革命 C.新民主主义革命 D.社会主义革命 D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材料中的“推翻资产阶级政权”不符合,故A项错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是资产阶级,所以不可能推翻资产阶级,故B项错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与题干不符,故C项错误;据材料中“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可知是无产阶级性质的社会主义革命,故D项正确。]‎ ‎4.1924年孙中山在新成立的国民党第一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内,专门设立了工人部、农民部,负责指导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并亲自核准了《农民协会章程》《工会条例》。这一做法有利于(  )‎ A.改组中国国民党 B.唤起民众投身国民革命 C.壮大中国共产党 D.提高工人农民经济地位 B [从材料“1924年孙中山在新成立的国民党第一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内,专门设立了工人部、农民部”可知,该措施是在改组国民党之后实行的,故A项错误;材料中孙中山重视工人、农民,可知这一做法有利于唤起工人和农民参与革命,故B项正确;孙中山是国民党领导人,故其做法不是为壮大共产党,故C项错误;从“负责指导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可知,材料中的措施不是为提高工人和农民的经济地位,故D项错误。]‎ ‎5.中共机关报《政治生活》载:“(1925年)北方地区的国民党,已经走上了一条政党的轨道,已经有了比较严密的组织与纪律,已经慢慢地取得民众的同情与支持,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表现出了长足进步。”这主要得益于(  )‎ A.中国国民党的正确领导 B.国民革命运动的影响推动 C.北伐战争的强有力支援 D.国民党在一大后迅速发展 B [根据材料可得国民革命运动推动了国民党的新变化,这除了国民党自身的改组外,还得益于国共两党合作的实现,‎ 莲山课件http://www.5ykj.com/‎ 莲山课件http://www.5ykj.com/‎ 故A项错误;据材料可得国民革命运动推动了北方国民党组织的改造,并发展了党员,取得广泛的群众基础,故B项正确;北伐战争从1926年7月开始,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了国民党一大后迅速发展这一现象,但题干问的是这一现象的原因,故D项错误。]‎ ‎6.在1929年中国共产党制定的《兴国土地法》中,把1928年制定的《井冈山土地法》中规定“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权所有”的内容,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兴国工农兵代表会议下政府所有”。这一转变说明了(  ) 【导学号:62160030】‎ A.当时党内“左”倾思想的泛滥 B.共产党保护农民阶级的利益 C.共产党的土地政策尚未成熟 D.根据地的革命形势日趋严峻 B [根据材料“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权所有”到“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兴国工农兵代表会议下政府所有”可得这一转变结合了国情和革命的实际(尤其是土地革命的发展),说明了共产党保护农民阶级的利益,从而调动农民革命的积极性和维护苏维埃政权的稳定,故B项正确。]‎ ‎7.1928年2月,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提出:“故今后本党在民众中,其目的为建设的组织、建设的宣传、建设的训练,不特共产党之方法应彻底湔除,即本党青年党之幼稚行为,亦须根本纠正。”这反映了国民党(  )‎ A.力图维护一党独裁 B.全力围剿工农红军 C.推进国民经济建设 D.与共产党争夺民众 A [根据题目中“故今后本党在民众中……不特共产党之方法应彻底清除”得知,国民党力图维护一党独裁,故A项正确;国民党全力围剿红军是在1930—1935年,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国民政府推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是在1935年,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根据题目中“不特共产党之方法应彻底清除”得出D项表述片面,故错误。]‎ ‎8.1934年10月,中央红军被迫退出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高举“抗日反蒋”的旗帜,转战湘黔川滇寻求新的落脚点,集中全力粉碎敌人的围追堵截。1935年6月转入川西北会合红四方面军,明确提出“北上抗日”‎ 莲山课件http://www.5ykj.com/‎ 莲山课件http://www.5ykj.com/‎ 的战略方针。由此可知(  )‎ A.中共对蒋政策未发生重大变化 B.红军长征进入到一个新阶段 C.中日民族矛盾开始趋于激化 D.中共独立自主地解决了路线方针问题 B [‎1935年9月1日,中共中央向全党发出了《关于逼蒋抗日问题的指示》,这个指示正式改“抗日反蒋”为“逼蒋抗日”,这是中共政策极为重大的改变,故A项错误;根据题干信息“1935年6月转入川西北会合红四方面军,明确提出‘北上抗日’的战略方针”可知红军长征进入到一个新阶段,故B项正确;中日民族矛盾开始趋于激化是在1935年华北事变后,故C项错误;中共独立自主地解决了路线方针问题是在遵义会议上,故D项错误。]‎ ‎9.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扩大会议,史称“遵义会议”。会议通过了张闻天《中共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总结的决议》,集中全力解决当时最紧迫的军事路线和组织领导问题,但却没有提出政治路线的错误问题,反而确认“党中央的政治路线无疑义的是正确的。”而且讲得有根有据,连路线错误的暗示都没有。主要是因为(  )‎ A.担心党内发生严重分裂 B.缺乏稳定的政治大环境 C.错误性质没人认识清楚 D.政治路线问题并不重要 A [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材料“没有提出政治路线的错误问题”“党中央的政治路线无疑义的是正确的”“连路线错误的暗示都没有”得出,当时担心党内发生严重分裂,故A项正确;材料中做法正是为了维护政治环境的稳定,故B项错误;C项说法不符合史实;D项说法错误。]‎ ‎10.美国记者斯诺根据在延安采访所得到的资料,于1937年10月在英国出版了《红星照耀中国》一书,详尽介绍了红军长征途中的艰难险阻和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无私奉献、甘愿牺牲的伟大精神,在西方引起轰动,先后被译成多种文字而广为流传。这反映出(  )‎ A.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初步形成 莲山课件http://www.5ykj.com/‎ 莲山课件http://www.5ykj.com/‎ B.国共实现了由内战到抗战的转变 C.长征扩大了党和红军的影响 D.长征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有力支持 C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此时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尚未初步形成,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国共两党关系的变化,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详尽介绍了红军长征途中……在西方引起轰动,先后被译成多种文字而广为流传”得出长征扩大了党和红军的影响,故C项正确;根据材料“1937年10月在英国出版”可知,题中现象发生在长征之后,故D项错误。]‎ ‎11.1947年,国民党统治区的《观察》周刊写道:“整个战局看来颇为有趣,不是拉锯,而是推磨,从黄河到长江广大的土地上构成了一个大转盘,共军声东击西,打南图北,每动一根毫发也会牵动整个头部。”材料评述的“战局”(  )‎ A.是中共军事战略调整的结果 B.表明国民党已失去战争优势 C.说明长江以北地区已解放 D.奠定了解放南京的军事基础 A [1947年6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而题干中描述的正是1947年的战争状况,与之相符,故A项正确;经过1948年至1949年初的三次战略决战之后,国民党才失去了战争优势,故B项错误;1949年长江以北地区才基本解放,故C项错误;到1949年共产党才具备了解放南京的实力,故D项错误。]‎ ‎12.右图是“民国三十六年”颁发的土地执照,图片反映的“土地执照”(  )‎ A.有利于巩固和扩大农村根据地 B.调动农民参加抗战的积极性 C.推动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 D.大大巩固了新中国革命政权 C [从土地执照颁发时间是民国三十六年,即1947年,‎ 莲山课件http://www.5ykj.com/‎ 莲山课件http://www.5ykj.com/‎ 可知是解放战争时期,巩固农村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时期,故A项错误;调动农民参加抗战的积极性与材料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颁发土地执照,赢得农民对解放战争的大力支持,推动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故C项正确;1947年新中国还没有诞生,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 ‎13.(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湘赣边界的秋收暴动是在共产党的旗帜下进行武装斗争的伟大尝试,它在开始时也是以攻占大城市为目标的,在暴动遭到严重挫折时,毛泽东能够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实践中开始闯出一条与农民相结合,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以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的道路。这条道路代表了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的发展方向。‎ ‎——摘编自《毛泽东与中央早期领导人》‎ 材料二 1927年11月9日至10日,瞿秋白在上海召集了中央临时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做出《中国现状与共产党的任务决议案》,强调了“暴动”的重要性:城市工人暴动的发动非常之重要;轻视城市工人,仅仅当作一种响应农民的力量,是很错误的……城市工人的暴动是革命的胜利在巨大暴动内得以巩固而发展的先决条件……当然,最激烈的主张暴动的,是共产国际新任全权代表罗明纳兹。会后以瞿秋白为首的中共新中央,向各地党组织发出了一系列要求组织暴动的指令,但都一一痛遭失败。‎ ‎——摘编自《历史选择了毛泽东》‎ 材料三 遵义会议集中全力纠正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是完全正确的。这次会议开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中央的新的领导,是中共党内最有历史意义的转变。遵义会议后,党中央在毛泽东同志领导下的政治路线,是完全正确的。“左”倾路线在政治上、军事上、组织上都被逐渐地克服了。‎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1)结合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概括分析当时党内在探索革命道路上存在什么样的分歧,并分析产生分歧的原因。(9分)‎ ‎(2)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概括分析遵义会议召开的背景、特点。(8分)‎ 莲山课件http://www.5ykj.com/‎ 莲山课件http://www.5ykj.com/‎ ‎(3)结合三则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分析党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中所体现出的特点和历史作用。(8分)‎ ‎【解析】 第(1)问的第一小问,抓住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在实践中开始闯出一条……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的道路”“城市工人的暴动是革命的胜利在巨大暴动内得以巩固而发展的先决条件”分析概括即可;第二小问从革命所处的环境、党自身错误和共产国际的指示等方面来分析。第(2)问的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二小问抓住材料中的有效信息“遵义会议集中全力纠正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是中共党内最有历史意义的转变”进行概括。第(3)问的第一小问从理论与实践逐渐相结合的角度来分析;第二小问从革命成果、党的建设等方面来概括。‎ ‎【答案】 (1)分歧:是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工农武装割据”道路,还是走城市中心道路。原因:国民大革命失败后,革命面临严重危机,而八七会议没有指明革命的道路;缺乏革命理论的指导和实践经验的借鉴,照搬了苏联革命道路;党的主要领导人犯了“左”倾错误,对国情缺乏科学认识;共产国际错误的指示。‎ ‎(2)背景: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迫使红军进行长征,由于“左”的错误仍在党内居于统治地位,革命处于危急时刻。特点:集中全力纠正了当时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是中共党内最有历史意义的转变。‎ ‎(3)特点:坚持实事求是原则,把马克思主义与国情相结合;不断吸取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训;党在不断与右和“左”的错误斗争中探索出正确的革命道路。历史作用:使中国革命多次转危为安,党由幼稚走向了成熟,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指明了中国革命前进的方向,妥善处理了党内的分歧,为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14.(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五四学生运动,可分为以傅斯年、梁实秋为首的爱国者和以杨晦、匡互生为主的以情感宣泄为主的暴力爱国者。对于杨晦、匡互生这样的火烧赵家楼,并且痛打所谓“卖国贼”的学生,许多学者认为他们表现了毫不妥协的战斗精神。‎ ‎1919年6月,陈独秀在题为《我们究竟应不应该爱国》的文章里写道:自从山东问题发生,爱国的声浪更陡然高起十万八千丈,似乎“爱国”‎ 莲山课件http://www.5ykj.com/‎ 莲山课件http://www.5ykj.com/‎ 这两字,竟是天经地义,不容讨论的了。感情和理性,都是人类心灵的重要部分,而且有时两相冲突……爱国大部分是感情的产物,理性不过占一小部分。有时竟全然不合乎理性,爱国就是害人的别名。‎ ‎——摘编自黄广明、杨潇《启蒙是最好的爱国——‎ 新文化运动健将的觉悟》等 运用中国近现代史的史实,对材料中有关“爱国”的观点加以讨论。(要求:提取材料观点,也可以提出自己的观点,史论结合,表述准确)‎ ‎【解析】 根据材料中以五四运动的现象为例,分析爱国的方式,并通过陈独秀先生的著作提出观点“感情和理性,都是人类心灵的重要部分,而且有时两相冲突……爱国大部分是感情的产物,理性不过占一小部分。有时竟全然不合乎理性,爱国就是害人的别名。”得出观点:爱国主义是感情与理性的统一,并结合材料论述。‎ ‎【答案】 示例:观点:爱国主义是激情与理性的统一。‎ 讨论:首先,爱国主义是和中华民族的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当民族利益受到严重危害时能够挺身而出,坚决反对外来侵略是一种爱国行为。山东问题发生后,爱国学生奔走相告,唤起了民众的觉醒;抗战时期为国捐躯的将士们,他们都是爱国英雄。同时,激情爱国往往又极不理性,导致无政府主义倾向加剧。五四运动中,学生用暴力惩治了他们眼中的“汉奸”。这样的结局就是暴力赢了,文明输了,情感赢了,法律丢了。激情爱国往往破坏了社会理性,难以达到预期目的。(示例仅作阅卷参考,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莲山课件http://www.5ykj.com/‎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