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秋台州市高二语文期中试卷(有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5秋台州市高二语文期中试卷(有答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浙江省台州市书生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 分钟) ‎ 一、语言基础题(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诬蔑(miè)   磐(pán)石   赎(shú)罪    不可估量(liáng)‎ B.诅咒(zòu) 勖(xù)勉     给(jǐ)予    诽(fěi)谤 C.炽(chì)热   嫉(jì)恨    虫豸(zhì)    笞(chī)刑 D.社稷(jì)    饿莩(piǎo)  孝悌(tì)     弃甲曳(yàn)兵 ‎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恫吓     蜕变     分崩离析    渊远流长 B.枷锁    侈谈   繁芜丛杂     祸起萧墙 C.编纂    本份   骸人听闻    浅尝辄止      ‎ D.璀璨    伺侯     义愤填膺     删繁就简 ‎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群众看见了伽西莫多赤裸的驼背,突起的胸脯,长着许多硬皮和汗毛的肩膀,便____出一阵哄笑。 ‎ ‎(2)散文比诗容易写,但也需下一番____才能写好。 ‎ ‎(3)他____良久,最终作出决定要尽力挽救那些即将遭灭顶之灾的人们。 ‎ ‎ A.爆发  工夫  考虑   B.暴发  功夫  权衡  ‎ ‎ C.暴发  功夫  考虑    D.爆发  工夫  权衡 ‎4.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责任编辑说他敢对文字部分负责,书的其他环节,他就望尘莫及了。‎ B.钱钟书是一个奇才,他知识渊博,治学严谨,其文章到达了不赞一词的地步。‎ C.现在不少大款,认为钱是自己赚来的,怎么花谁也管不着,常常挥金如土,一饭千金,他们还觉得这才有气派,这才叫潇洒。‎ D.王勃在滕王阁盛会上,当众挥笔而书,率尔成章,于是《滕王阁序》喷薄而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熠熠生辉。‎ ‎5.给下面句子排序,语意连贯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其中包括生存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②人人生而平等 ‎③为了保障这些权利,人们才在他们中间建立政府 ‎④造物主赋予他们若干不可让与的权利 ‎⑤而政府的正当权利,则是经被统治者同意授予的 ‎⑥我们认为下述真理是不言而喻的 A.①⑥④③②⑤        B.③⑤⑥④②①‎ C.⑥②④①③⑤        D.⑥③②④①⑤‎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寡人之于国也》在说理中采用了“欲擒故纵”的论辩手法,孟子使用“五十步笑百步”‎ 的比喻来使梁惠王说出“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引他上套,从而向他说明了他的治 国方法与邻国没有质的差别,打消了梁惠王的矜傲情绪,为下面孟子提出的治国之策能 12‎ 够为梁惠王所接受作了铺垫。 B.《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由于以马克思和恩格斯二人一生的友谊为基础,所以文中对马克 ‎ 思的称谓使用了“思想家”“巨人”“科学巨匠”“革命家”等,表现了恩格斯对马克思 的敬仰与悼念。 C.《雷雨》中的鲁侍萍是一个正在觉醒的底层劳动妇女的形象,她根本不相信有什么命运,‎ 大胆地向封建势力和不幸命运进行挑战。 D.曹禺,原名万家宝,作品有《日出》、《原野》、《北京人》、《胆剑篇》、《王昭君》等。‎ ‎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五大道历史体验馆”项目以五大道历史为背景,以洋楼文化为主线,结合历史图片、历史资料、历史物品、历史人物,通过多媒体手段,展现当年的洋楼生活。‎ B.“全民阅读”活动是丰富市民文化生活,引导市民多读书、读好书,使读书成为一种体现百姓精神追求的生活方式。‎ C.由于自贸区致力于营造国际化、法治化、市场化的营商环境,使更多金融、物流和IT等专业人才有机会不出国门,就能拿到远超同行水平的“国际工资”。‎ D.一个民族的文明史实质上就是这个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经历了深重灾难,也绝不放弃文化的传承与融合,从而促进自我发展的精神升华历程。‎ ‎8.下列古代诗句所蕴含的理趣与故事内容最不相符的一项是(      )‎ 相传,古希腊有位国王做了一顶纯金王冠,便怀疑工匠在王冠中掺假。如何临别真假又不损坏原物?国王将这个难题交给了阿基米德。阿基米德尝试过很多办法都失败了。有一天他去洗澡,踏入浴盆,水往外溢。他恍然大悟,终于找到了答案。‎ A.山重水复疑无路,攀附暗花明又一村。‎ B.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C.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D.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二、现代文阅读理解题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9--11题。(9分)‎ 两汉经学 经学的真正确立是在汉武帝时代。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独尊儒术”的建议,设置五经博士,收博士弟子五十人。其后博士弟子屡经增加,东汉时多达三万人。五经博士及其弟子以五经为研习对象,这就形成了经学。所谓经学,是指专门研究儒家经典的学问。从中国文化史看,经学出现的前提是汉王朝运用国家力量将民间流传的文化经典宣布为国家经典,并设立博士制度予以专门研究,于是,五经成为国家政治、法律、意识形态的根据。从国家制度层面保证儒家经典的传习,确立了儒家经典在中华文化经典中的主流地位,客观上也确立了经学在中国学术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儒学作为汉代主流思想,是与中央集权的统一相适应的。儒家主张的五伦、五常作为社会伦理道德,也因儒家的主流地位而得以明确确立。‎ 两汉经学分为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秦始皇焚书,造成文化典籍的浩劫,五经借助儒生记忆而保存下来。用汉代流行的隶书书写的经书文本,被称为今文经。汉景帝以后,陆续在孔府旧宅壁等处发现的与五经有关的用战国字体书写的文本,被称为古文经。古文经与今文经不仅书写字体不同,而且同一部经典的篇章多寡也或有差别,如孔府旧宅壁中友现的《尚书》就比汉初伏生所传《尚书》多16‎ 12‎ 篇。此外,还发现了一些其他古文经典,如《周官》《左传》等。因汉武帝及其后所立五经博士皆为今文经博士,西汉末刘歆便要求把古文经也立于学官,但遭到今文经学家的阻挠,一时没有实现于是引起今古文经学家之间的一场大争论。西汉时期,今文经学是经学主流。今文经学通经以致用,注重思想的阐发,强调经书的历史借鉴意义,但弊病是与谶纬结合而流于神秘。古文经学在东汉发展昌盛,注重文字训诂和对典章名物的解释,突出还原历史和文化传承,学术贡献良多,弊病是流于繁琐的文献考证而脱离思想和生活。东汉章帝时的《白虎通义》主张今文经学,强调经学大义与社会价值,借以维护主流思想,带有一定的理论总结性。东汉末古文经学家郑玄融合今古文经学,遍注群经,成为汉代经学的集大成者。今古文经学的分歧和论争促进了经学的发展,它们所代表的两种学术精神和方法,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对后来的中国学术史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9.下列关于“两汉经学”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汉武帝接受“独尊儒术”的建议,设置五经博士,以五经为研习对象,标志经学的真正确立。‎ B.汉朝五经博士制度的建立,确立了儒家思想的主流地位及经学在中国学术体系中的核心地位。‎ C.今古文经学的学术精神和研究方法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对后世中国学术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D.今文经、古文经的不同是分别采用了隶书和战国的字体书写,今文经的篇目与内容相对较丰。‎ ‎10.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儒家思想作为汉代主流思想的地位确立以后,儒家主张的五伦与五常也明确确立为社会伦理道德。‎ B.儒家经典被汉王朝宣布为国家经典,成为国家政治、法律、意识形态的根据,这是中央集权统一的条件。‎ C.今文经学注重思想的阐发,古文经学注重训诂和考证,两者都强调发挥五经历史资源的现实价值。‎ D.东汉的《白虎通义》和古文经学家郑玄对五经的注释,分别代表了汉代今文经学、古文经学最高成就。‎ ‎11.根据原文,下列分析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国家高度重视以及有效的制度保障,对于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B.西汉儒生凭借口耳相传,把五经书写下来形成今文经,今文经的研究成为西汉经学主流。‎ C.古文经学和今文经学的分歧与论争,客观上促进了两派的相互了解,推动了经学的发展。‎ D.古文经学一直未能立于学官,但凭借民间研究力量的不断努力,在东汉也取得了巨大成就。‎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6题。(20分)‎ 不一样的城 ‎ 文/李萦枝 ‎ (1)接触地面的瞬间,我有一种绵软的匍匐下去的感觉。青藏高原的空阔闪电般迅速展开,耀眼的明亮强大得使我近似胆怯地半眯着眼睛。这明亮像一面奇异的镜子,照见了我自身。我看见自己在拉萨的天空下通体发亮。‎ ‎ (2‎ 12‎ ‎)我以几近膜拜的心迎着高原之上的日光。阳光是稠密、坚韧、油性而片状的。它肆意倾覆,在道路、旷野、河流和群山之上流泻,以交响乐般的恢弘拍打着高原的寂静。万物发疯了似的在质感的丰厚中高亢地敞开自己。当它涂抹着我的身体,我感到一种饱满的幸福,类似果实看见了自己甜美、殷实的肉体的光泽。‎ ‎ (3)我的眼睛向上,眩目的光芒后面是蓝得不含一丝杂质的天空。蓝,近似执著的澄净,使天空无比高远。当我的目光拂过天空,像一滴水融进湛蓝的海,我忽然获得释放自己的快乐。我在天空中看见了尘世之上的道路通往四面八方。心飞奔而出,鸟儿一样展开翅膀,以自由的姿态抵达深处的蓝。‎ ‎ (4)天空有着宁静与热烈的两重世界。蓝之于阳光如同冰之于火,火并不融化冰,而是彼此映照。拉萨的天空是极端的阳光和极端的蓝的统一,它因而是强烈的。‎ ‎ (5)当我的目光从天空折回大地,我最先注意到的是藏民的身影。略显笨重的藏袍,领子、袖口、袍的边缘用各种亮色镶边,在阳光下变得绚烂。黑而非光滑的发辫,因为不经常梳理显得毛茸茸的,就像毛线被反复磨擦后的样子。脸黑得发红,瘦削,粗糙而结实,留着日照和风的痕迹。我看着他们的眼睛,看到了隐忍,平静,甚至淡淡的迷茫。‎ ‎ (6)他们在拉萨的大街移动脚步,身上散发出混合的气息。这气息经过我,在我的视野里带出了旷野的苍茫,风的刀刃,帐篷的孤单和行走在高原上的坚韧。能够想象那是怎样的骨骼、肌肤和内心的愿望支撑起世代的藏民在高原之上站立和生长。‎ ‎ (7)我在风中经幡的劈啪声中聆听他们的心跳。他们把地、水、火、风、空五大元素抽象为蓝、白、红、绿、黄五种颜色。然后是印上去的经文,像一把开启神秘之门的钥匙。我相信他们一生都在祈愿的途中,祈愿成了他们生命的一种方式,甚至是生命本身。在午后大昭寺门前的石板上,我看见他们双手合十举过头顶,有着金属光芒的后背缓缓前倾,与伸出的双臂一起向前滑去。掌心贴地,终于全身俯下。我想到了“倾其所有”这四个字,朝拜者似乎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将一颗虔诚的心完完全全呈示在佛的面前。‎ ‎ (8)藏袍的投影及其褶皱里细微的黑在我的感觉中弥漫开来,将我的思绪带往寺院佛殿里的幽暗。走进幽暗的藏民,脸上的表情是宽慰的,眼睛里有一抹幸福的光亮。他们挤挤挨挨连成一个长队,怀着急切的心情等待着向佛磕头。铜盏的佛灯中一根细小的灯芯吮吸着奶白的酥油,开始伴随着六字真言在黑暗中吐出手指大小的火焰。每跳动一下,都像心灵的一次歌唱。当酥油灯聚拢,像一群尘世的孩子排列在佛的膝前,整齐地亮出歌喉。这声音越来越响亮,越来越饱满,向着高处,直至喷溅出黄金的液滴。从这里经过的人是快乐的,他们看见了自己的心火焰一样绽放。站在一侧的我沐着火焰的光辉,心中充满莫名的感动。红尘之上,为心灵点一盏灯该有多好。‎ ‎ (9)在布达拉宫的一个大房间里,看到了黄铜质地的转经筒,正方列队排列。我听到了绕着木头轴心转动的经筒发出“骨碌碌”的声响,这声音在黑乎乎的屋子里有一种模糊的生动。我知道,我所听到的是厚厚的经文被传诵的声音。时间多久,它就能传诵多远。紧挨在我身后的是一个头发灰白的藏族老太太,乱线似的皱纹丝毫没有减弱她眼睛里的明亮。她一只手推着转经筒,目光安详地注视前方,仿佛她正随着转经筒的声响在一条路上兼程。‎ ‎ (10)众多的手不停地挨个推动着转经筒,像转动时光。站在寺院的一角,我有一种边缘的感觉。远远地看着,恍惚中的寺院就像一座灯火的城池。酥油灯亮遍每一个角落,灯光显现了念经的喇嘛绛红色的藏袍,墙上以朱红、深红、金黄、橘黄等暖色调为底色的彩画,深红色的廊柱……这些温暖而瑰丽的色彩在黑暗中类似一种放大的喜悦。藏民的身影穿梭期间,来来往往,生生不息,渴望灵魂永远不落。‎ ‎ (11)我忽然有一种落泪的感觉,因为幸福。如果说拉萨是一座阳光的城,那么拉萨的寺院则是灵魂的城。在那里,众多的心点燃,就是黑暗中的一盏盏灯。‎ ‎12.试联系文意,说说文章以“不一样的城”为题的含义。(2分)答: ‎ ‎13.简析第三段的写景手法。(4分)答: ‎ 12‎ ‎14.第(7)段细写午后大昭寺门前藏民们的祈愿,用意是什么?(4分)答: ‎ ‎15.联系全文谈谈你对下面两句话的理解。(4分)‎ ‎(1)天空有着宁静与热烈的两重世界。答: ‎ ‎(2)众多的心点燃,就是黑暗中的一盏盏灯 答: ‎ ‎16.赏析第(8)段画线的句子。(6分)答: ‎ 三、古诗文阅读(26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7——21题。(19分)‎ 使治乱存亡若高山之与深溪,若白垩之与黑漆,则无所用智,虽愚犹可矣。然治乱存亡则不然。如可知,如可不知;如可见,如可不见。故智士贤者相与积心愁虑以求之。治乱存亡,其始若秋毫。察其秋毫,则大物不过矣。[]‎ 鲁国之法,鲁人为人臣妾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其金于府。子贡赎鲁人于诸侯,来而让,不取其金。孔子曰:“赐失之矣。自今以往,鲁人不赎人矣。”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曰:“鲁人必拯溺者矣。”孔子见之以细,观化远也。‎ 郑公子归生率师伐宋。宋华元率师应之大棘,羊斟御。明日将战,华元杀羊飨士,羊斟不与焉。明日战,怒谓华元曰:“昨日之事,子为制;今日之事,我为制。”遂驱入于郑师。宋师败绩,华元虏。夫弩机差以米则不发。战,大机也。飨士而忘其御也,将以此败而为虏,岂不宜哉!故凡战必悉熟遍备,知彼知己,然后可也。‎ 鲁季氏与郈氏斗鸡,郈氏介其鸡,季氏为之金距。季氏之鸡不胜,季平子怒,因归郈氏之宫,而益其宅。郈昭伯怒,伤之于昭公,曰:“禘①于襄公之庙也,舞者二人而已,其馀尽舞于季氏。季氏之舞道,无上久矣。弗诛,必危社稷。”公怒,不审,乃使郈昭伯将师徒以攻季氏,遂入其宫。仲孙氏、叔孙氏相与谋曰:“无季氏,则吾族也死亡无日矣。”遂起甲以往,陷西北隅以入之,三家为一,郈昭伯不胜而死。昭公惧,遂出奔齐,卒于干侯。鲁昭听伤而不辩其义,惧以鲁国不胜季氏,而不知仲、叔氏之恐,而与季氏同患也。是不达乎人心也。不达乎人心,位虽尊,何益于安也?以鲁国恐不胜一季氏,况于三季?同恶固相助。权物若此其过也。非独仲、叔氏也,鲁国皆恐。鲁国皆恐,则是与一国为敌也,其得至干侯而卒犹远。‎ ‎ 节选自《吕氏春秋·察微》‎ 注:①古代帝王或诸侯在始祖庙里对祖先的一种盛大祭祀。‎ ‎17.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故智士贤者相与积心愁虑以求之 一起 B.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 拜谢 C.华元杀羊飨士 犒劳 D.宋华元率师应之大棘,羊斟御 抵挡 ‎18.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现未“察其秋毫”的过失的一组是( )‎ ‎①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 ②华元杀羊飨士,羊斟不与焉 ‎③宋师败绩,华元虏 ④(公)乃使郈昭伯将师徒以攻季氏 ‎⑤郈昭伯不胜而死 ⑥昭公惧,遂出奔齐 A.②③④ B. ①②④ C.②⑤⑥ D.③⑤⑥‎ ‎19.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孔子赞赏学生子贡的做法,认为他虽然失去了赏赐,但鲁国人不用再赎买自己的国人了。‎ B.治乱存亡在它们刚显现的时候就如同秋天的毫毛一样,治理国家的人,需要有明察秋毫的 12‎ 洞察力。‎ C.弩机相差一颗米粒就不能发射,战争是个大的弩机,所以凡作战一定要熟悉全部的情况。‎ D.斗鸡是一件小事,却最终导致国家大乱,其根本原因在于鲁昭公不能明察人心细微之处。‎ ‎20.(1)把文言文阅读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7分)‎ ‎①使治乱存亡若高山之与深溪,若白垩之与黑漆,则无所用智,虽愚犹可矣。(4分)‎ ‎②宋师败绩,华元虏(3分)‎ ‎21.用斜线(/)给下面划线的一段文言文断句(3分)‎ 孔子穷乎陈、蔡之间,藜羹不斟,七日不尝粒。昼寝。颜回索米,得而爨之,几熟,孔子望见颜回攫其甑中而食之。选间,食熟,谒孔子而进食。孔子佯为不见之。孔子起曰:“今者梦见先君,食洁而后馈。”颜回对曰:“不可。向者煤炱(煤灰)入甑中,弃食不祥,回攫而饭之。”孔子叹曰:所信者目也而目犹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犹不足恃知人固不易矣且知人非难也之所以知人难也。‎ ‎(二)阅读下面文字,然后回答问题(7分)‎ ‎《红楼梦》第七十回“林黛玉重建桃花社 史湘云偶填柳絮词”中写到:史湘云提议以“柳絮”为对象来填词,林黛玉和薛宝钗所填的词得到了众人的推崇。二人所做的词如下:‎ 唐多令(林黛玉)‎ 粉坠百花洲,香残燕子楼。一团团逐对成逑。飘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拾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 临江仙(薛宝钗)‎ 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蜂团蝶阵乱纷纷。几曾随流水,岂必委芳尘。 ‎ 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 ‎22.(1)林黛玉在词中对柳絮进行了哪些角度的描写?她由此联想到了什么?(3分)‎ ‎(2)后人评价这两首词时说“黛玉之情感、宝钗之性格皆全然显露”,词中分别借柳絮表现 了黛玉的什么情感?又表现了宝钗的何种性格?(4分)‎ 四.语言运用及背诵题(11分)‎ ‎23.阅读下面的文字,请将划线的句子改写成排比句。(要求:不得改变愿意)(3分)‎ 焦裕禄是闻名全国、感动全国的“县委书记的好榜样”。他在兰考县忘我奋斗一年零五个月,积劳成疾,英年早逝。焦裕禄是为人民拼死拼活谋福祉的领导干部的优秀代表;为信仰无怨无悔做奉献,成为共产党人的光辉典范;在为祖国艰苦奋斗创新功的时代里,他是那一代人的精神符号。人民是不会忘记焦裕禄的。答: ‎ ‎24.背诵题(每空1分,任选四句,共8分)‎ ‎(1)别有幽愁暗恨生, 。 ,铁骑突出刀枪鸣。‎ ‎(2)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 。‎ ‎(3)庄生晓梦迷蝴蝶, 。 ,蓝田日暖玉生烟。‎ ‎(4)        ,        ,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5)丘也闻有国有家者, , 。‎ ‎(6) ,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五.作文 ‎2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12‎ 鉴真和尚刚剃度皈依时,住持让他做了寺里谁也不愿意做的行脚僧。一天,日已三竿,鉴真依旧大睡不起。住持很奇怪,叫醒鉴真问为什么。鉴真说:“穿破一堆芒鞋,就能做一个能光大佛法的名僧吗?我还是为庙里节省些芒鞋吧!”住持一听,明白了,说:“你随我到寺前的路上走走吧。”寺前是黄土坡,昨天夜里下了一场大雨,路面泥泞不堪。艰难走过之后,住持问:“你能找到你刚才留下的脚印吗?”鉴真说:“当然。”住持捻须一笑:“你能否找到你昨天从这条路上走过的脚印?”鉴真十分不解地说:“昨天没下雨,这路又坦又硬,小僧哪能留下脚印?”住持听了,拍着鉴真的肩说:“泥泞的路才能留下脚印!”‎ 请根据以上文字,写一篇文章。要求:⑴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范围作文。⑵标题自拟,文体自选,立意自定。⑶不得抄袭,不得套作,字数不少于800字。‎ 12‎ 班级 姓名 学号 总序号 座位号 ‎ ‎-------------------------------------装--------------------------订-------------------------------------线---------------------------------‎ ‎ 台州市书生中学 2015学年第一学期 期中考高二语文答卷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2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7[Z#X#X#K]‎ ‎18‎ ‎19‎ 答案 二、现代文阅读题(20分)‎ ‎12.                       (2分)‎ ‎13.                             ‎ ‎                         (4分)‎ ‎14.                          ‎ ‎                         (4分)‎ ‎15.                          ‎ ‎                           ‎ ‎                         (4分)‎ ‎16.                           ‎ ‎                             ‎ ‎                             ‎ ‎                             ‎ ‎                          (6分)‎ 三、古诗文阅读 ‎20.翻译(1)                      ‎ 12‎ ‎                         (4分)‎ ‎(2)                       (3分)‎ ‎21.断句:‎ 所信者目也而目犹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犹不足恃知人固不易矣且知 人非难也之所以知人难也 (3分)‎ ‎22.(1)                       ‎ ‎                       (3分)‎ ‎(2)                        ‎ ‎                            ‎ ‎                       (4分)‎ 四、语言运用及背诵(11分)‎ ‎23.                            ‎ ‎                           ‎ ‎                        (3分)‎ ‎24.                   ‎ ‎                  ‎ ‎                    ‎ ‎                   ‎ ‎25.作文写在背面文稿纸内。(60分)‎ 12‎ 12‎ 台州市书生中学2015第一学期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1. A 解析:B项“咒”应读“zhòu”; C项“嫉”应读“jí”;D项“曳”应读“yè”。‎ ‎2.B(A项“源远流长”,C项“本分”“骇人听闻”,D项“伺候”)‎ ‎3.D(爆发:指力量、情绪等忽然发作;暴发:突然发作。功夫:武术技能或本领;工夫:时间,做事所费的人力。考虑:思索问题,以便做出决定;权衡:衡量、考虑。)‎ ‎4.B ‎ ‎5.C ‎ ‎6.C ‎ 7. D分析:A“历史图片、历史资料、历史物品、历史人物”并列不当。B中途易辙,去掉“是”。 C成分残缺,去掉“由于”.   ‎ 8. B ‎9.D(D项“今文经的篇目与内容相对较丰”错误。原文“如孔府旧宅壁中发现的《尚书》就比汉初伏生所传《尚书》多16篇”的表述,表明古文经更多)‎ ‎10.A(B项,强加因果。“这是中央集权统一的条件”,原文为“是与中央集权的统一相适应的”。C项,表述绝对。“都”字表述绝对。D项,无中生有。“分别代表……最高成就”在原文无。原文为“郑玄融合今古文经学……成为……集大成者”)‎ ‎11.D(D项表述绝对.“一直未能立于学官”表述错误,原文为“一时没有实现”)‎ ‎12.拉萨是一座阳光的城(1分),拉萨的寺院是灵魂的城(1分)。‎ ‎13.①先正面直接写(1分)拉萨的天空蓝得不含一丝杂质,蓝得近似执著的澄净(1分);②后用比喻手法(1分)写“我”在天空下的感受,侧面烘托拉萨的天空之蓝(1分)。‎ ‎14.①为下文写拉萨的寺院是灵魂的城作铺垫(埋下伏笔)(2分);②表现朝拜者对佛的虔心,祈愿成了他们生命的一种方式,甚至是生命本身(2分)。‎ ‎15.(1)宁静的世界是指拉萨的天空之蓝,热烈的世界是指拉萨的天空阳光之强烈(1分),两者彼此映照、统一(1分)。‎ ‎(2)在苦难的人生之中,信徒们用信念为自己的灵魂点一盏灯(1分),生命就有了光明与希望,灵魂就能永远不落(1分)。‎ ‎16.①色彩对比鲜明(1分),如:“奶白的酥油”,“黄金的液滴”形成色彩反差(1分),给人以强烈的视觉感受(1分);②运用比喻手法(1分),如:手指大小的火焰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酥油灯火焰的形状(1分);“像一群尘世的孩子排列在佛的膝前”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酥油灯聚拢一起时的情形(1分);③运用通感手法(1分),如:(酥油灯)“每跳动一下,都像心灵的一次歌唱”,视觉形象转化为听觉形象;“这声音越来越响亮…直至喷溅出黄金的液滴”,听觉形象转化为视觉形象(1分),这样写极富神韵,引人联想,从而让读者更能感受到信徒们礼佛时的虔诚心灵(1分)。【共3点,任意2点即可,每点3分。】‎ ‎17.D御是驾车的意思。‎ ‎18.A①子路并无过失;⑤郈昭伯挑拨离间最后被杀,并非未“察其秋毫”的过失。‎ ‎19.A ‎20.(1)①假如治乱存亡的道理象高山和深谷,象白土和黑漆那么显而易见,那么就 没有地方使用高明的智慧,即使是愚笨也可以了。(“使”1分,“无所”1分,“即”1分,句意1分)‎ 12‎ ‎ (2)②宋军打了败仗,华元被俘虏。(“师”1分,“败绩”1分,“虏”被动1分)‎ ‎21.所信者目也/而目犹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犹不足恃/知人固不易矣/且知人非难也/之所以知人难也 ‎22.(1)重量和颜色;从柳絮重量轻、随风漂泊的特点想到了自己的漂泊的命运,从柳絮的颜色想到了时光易逝,草木也像人一样头发变白。(3分)‎ ‎ (2)林黛玉借柳絮的“粉堕”“香残”“漂泊”“白头”“无人收”抒发了自己漂泊无依、年华易逝、无人理解的孤独和哀愁。薛宝钗则认为柳絮随风起舞如同蜂蝶乱舞,但却不会坠入水中或者落在尘土里,而是会随着东风,飞到云彩之上,体现了薛宝钗乐观积极的性格。(4分)‎ ‎23.示例:是为人民拼死拼活谋福祉的领导干部的优秀代表,是为信仰无怨无悔做奉献的共产党人的光辉典范,是为祖国艰苦奋斗创新功的那一代人的精神符号。‎ 分析:本题考查句式变换的能力,考生可先确定一个标准句,然后将其他句子转换成与标准句一样的格式即可。‎ ‎24.略 ‎25.审题立意:材料作文,尤需全面准确理解材料内涵。命题人要求:请根据以上文字,写一篇文章。显示所写文章立意须来自于材料;“全面理解……可以选择一个侧面或角度”,则需我们对材料作整体把握,其中关键句的理解就尤为重要。‎ 鉴真十分不解地说:“昨天没下雨,这路又坦又硬,小僧哪能留下脚印?”住持听了,拍着鉴真的肩说:“泥泞的路才能留下脚印!”(“又坦又硬”的“路”是什么路?“泥泞的路”又是什么样的路?”前后两种“路”有何不同?“脚印”有何寓意?)‎ 材料末“泥泞的路才能留下脚印!”要仔细斟酌。材料作文中材料多有其寓意指向,这里的“泥泞的路”和“脚印”自不能例外,关键是我们应联系生活或人生或生命,思考为什么“泥泞的路才能留下脚印”。‎ 行文思路点拨:一代高僧鉴真,就是这样走过了泥泞,走过了坎坷。“泥泞”是多么形象的字眼,它象征了挫折、困苦、磨难、逆境与无奈。泥泞的路才能留下脚印,芸芸众生莫不如此啊。一生碌碌无为的人,不经风不沐雨,没有起也没有伏,就像一双脚踩在又坦又硬的大路上,脚步抬起,什么也没有留下。而那些经风沐雨的人,他们在苦难中跋涉不停,一双脚行走在泥泞里,他们走远了,但脚印却印证着他们行走的价值。‎ 生活的路,总要经历一段坎坷,一番风雨,才会精彩。正如这句话: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坎坷的人生才是精彩的人生,才是成功的人生。‎ 顺利、舒适、遂心的环境,看来是惬意的,但也是消失最快的。人的心性最容易在此中迷失。这种环境最终会把一切抹平,包括个人的价值。一个人如果想要获得成功,就必须经历风雨和磨难。没有经过这些,怎能获得成功!‎ ‎ ‎ 12‎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