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学年第一学期分水高级中学高三地理练习卷十五
一、选择题
下表为“2005年联合国城市研究机构发布的关于日本、沙特阿拉伯、泰国、英国等四国的城市化水平表”。完成1~2题。
国家
甲
乙
丙
丁
城市化水平/%
90
83
66
32
1.甲、乙、丙、丁依次代表的国家是
A.日本、英国、泰国、沙特阿拉伯 B.日本、英国、沙特阿拉伯、泰国
C.英国、沙特阿拉伯、日本、泰国 D.英国、日本、沙特阿拉伯、泰国
2.下列关于乙国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出生率低 B.人口集中在东南沿海城市
C.人口集中在中部平原城市 D.人口集中在绿洲城市
下图为三个城市圈20世纪不同年代人口增长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下列选项最符合“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人口自然增长特点的是
A.乙城市圈70年代 B.乙城市80年代
C.甲城市圈90年代 D.丙城市圈90年代
4.人口迁移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城市化过程。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乙城市圈60年代城市化速度快、水平高
B.乙城市圈90年代城市化速度慢、水平低
C.丙城市圈90年代城市化速度快、水平高
D.90年代,与丙城市圈相比,甲城市圈城市化速度快、水平较低
区域发展过程中,城镇化进程与产业结构演化相伴相随,
下图为崇明县三大产业产值比重和城镇化率变化图。
5 2000年到2012年,崇明县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
的主要原因是
①第一产业效率提高,农村出现剩余劳力
②第二产业长足进步,吸纳农村剩余劳力
③第三产业产值稳定,城镇人口不断增加
④产业结构基本稳定,就业人口基本不变
A.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6.崇明县需根据自身的环境和人才条件,调整第三产业,推进城镇化建设。其应该优先发展的行业是
A.休闲旅游业 B. 高端金融业 C. 农贸批发业 D. 房地产业
上海某商厦屋顶上铺满了一个个生态种植箱,这里被称为“屋顶农庄”。商家专门从长白山运来优质土壤,吸引附近居民来租借种植箱种植蔬果。屋顶农庄运作以来,整栋商厦夏季空调用电量下降.
7.商家在经营屋顶农庄时,重点关注的因素时
A. 土壤 B. 地形 C. 劳动力 D. 市场
8.除了经济效益外,开设屋顶农庄还可获得环境收益。因为它有助于
A. 减少灰霾污染 B. 缓和热岛效应 C. 削弱紫外辐射 D. 增强雨岛效应
下图反映我国某城市某工作日0:00时和10:00时的人口聚集状况,该图由手机定位功能获取的人口移动数据制作而成。读图回答9-10题。
9.按城市功能分区,甲地带应为
A.行政区 B.商务区 C.住宅区 D.工业区
10.根据城市地域结构特点推断,该城市位于
A.丘陵地区 B.平原地区 C.山地地区 D.沟谷地区
下图中的曲线示意中国、日本、意大利和法国四个
国家的城镇化率变化情况,曲线上的圆点表示各国不同
高铁线路开始运营的年份。读图1,回答11-12题。
11.图中第一条高铁开始运营时,四个国家中乡村人口
比重最小的为( )
A.20%-30% B.30%-40%
C.40%-50% D.60%-70%
12.图中2000-2010年高铁新运营线路最多的国家在此期间( )
A.工业化程度提高 B. 人口增长率增大
C.逆城市化现象明显 D.经济发展水平最高
有人把城市楼房超过90m部分的高度之和称为“城市个头”。2011年香港和重庆“城市个头”在中国排名靠前。据此完成13-14题。
13.香港“城市个头”比重庆高,下列原因更合理的是香港
A.洪涝灾害更少 B.淡水资源更多 C.经济水平更高 D.土地成本更低
14.今年来重庆“城市个头”不断长高,其主要积极影响是
A.节约建筑用地 B.缓解交通压力 C.降低建筑耗能 D.扩大用地规模右图为某个组团式城市布局图,各城区分散布局。完成15-16题。
15.该城市的布局模式有利于
A.缩短居民出行距离
B.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C.加强各区之间的联系
D.节省基础设施投资
16.该城市规划建设物流园区和化工园区,应分别安排在
A.①处和③处 B.①处和④处
C.②处和③处 D.②处和④处
下图是某城市1990年和2010年人口密度空间分布图。读图回答17—18题。
17.下列四地单位面积人口数量,2010年较1990年增长最大的是
A.2千米附近
B.4千米附近
C.8千米附近
D.10千米附近
18.结合城市与城市化知识推断,图中人口密度二十年的变化是
A.城市化水平降低的表现 B.城市地租水平保持稳定的需要
C.城市等级提高的结果 D.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调整的反映
图7表示安徽省1985-2010年就业结构与城镇人口比重变化。完成19—21题。
19. 2005年以来,安徽省城市化处于
A. 初期阶段
B. 中期阶段
C. 后期阶段
D. 逆城市化阶段
20. 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安徽省城市化
水平的提高,表现在
A. 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均
持续快速提高
B. 城镇新增就业人口第二产业
超过第三产业
C. 农村人口向东部沿海城市
迁移数量增加
D. 劳动力主要由第一产业向第二. 三产业转移
2. 为增强工业对就业和农业产业化的带动作用,近期安徽省中小城市可以着力发展
A. 劳动力导向型和原料导向型工业 B. 技术导向型和市场导向型工业
C. 动力导向型和劳动力导向型工业 D. 原料导向型和技术导向型工业
下表是我国不同时期的城市用地年均增长率与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统计表。据表回答24-25题。
时期(年)
1985~1990
1990~2000
2000~2011
城市用地年均增长率(%)
6. 49
5. 72
6. 22
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
3. 77
4. 28
3. 79
22. 1985~2011年我国城市人口人均城市用地总体变化趋势为
A. 先增后减 B. 先减后增 C. 不断增加 D. 逐渐减少
23. 据表1并结合相关知识可以判断,1985年以来我国
A. 城市新增用地以商业用地为主 B. 乡村人口数量持续增长
C. 城市人口增长以自然增长为主 D. 农业用地面积有所减少
二、综合题:
材料一:城市的“空心”现象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些国家的大城市中心区人口开始向郊区移动,在城市周围形成新城或卫星城,并将城市文化和产业等带到郊区,在郊区构建了许多超级市场、高级住宅、大型停车场,且在老城区和新城区或卫星城之间迅速发展高速公路和地铁等交通运输,整个都市区人口出现负增长。
材料二:“部分国家城市化及其经济发展情况统计图”(图甲)和“部分国家城镇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百分比统计图”(图乙)。
(1)材料一中叙述的现象主要发生在图甲和图乙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国家,这种现象我们称为________________,分析形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2)有关材料一中叙述的现象,正确的说法是(双选)。
A.是社会生产力退化的表现
B.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
C.是城市化发展的继续
D.是大量非农业人口转化为农业人口造成的
(3)由图甲和图乙可知,城市化水平可以体现
______ _ _水平,
二者的关系是__ _____。
(4)由图甲和图乙可知,发达国家城市化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____,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______________
解析 第(1)题,由材料一中提到的城市的“空心”现象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及促使这种现象出现的条件,可以判断这是逆城市化现象,主要出现于西方发达国家,导致其出现的原因可充分挖掘材料一得出。第(2)题,发达国家的城市化因其经济发展水平高,已经发展到了成熟阶段,出现逆城市化现象,是其生产力水平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城市化继续发展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城市化的质的提高。第(3)、(4)题,材料二中的图甲充分反映出城市化和经济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同一国家不同年份比较,人均GDP上升,则城市化水平提高;不同国家相同年份比较则显示人均GDP高的国家城市化水平高。图乙则反映出不论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其城市化水平都随时间推移逐步提高,但同一时间,不同国家的城市化水平不同,同一时间段内变化幅度也不同。
答案 (1)英国 美国 日本 逆城市化现象 ①交通和通信的现代化,缩短了城市与郊区之间的时间距离;②市中心用地紧张,地价上涨;③城区人口密集、就业困难、环境恶化,生活质量下降;④新商业区在郊区的发展,为居住在郊区的人们提供了便利的服务 (2)BC (3)社会经济发展 相互促进 (4)起步早,水平高,城市人口比重在70%以上 起步晚,水平低,速度快,成为当代世界城市化的主流,城市人口急剧膨胀,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极不相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