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州中学2016届高三上语文第三次月考试卷A(带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冀州中学2016届高三上语文第三次月考试卷A(带解析)》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5--2016年度高三月考语文试题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6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 ①当今的艺术仿佛在兴致勃勃地享受一场技术的盛宴。戏曲舞台上眼花缭乱的灯光照射,3D电影院里上下左右晃动的座椅,魔术师利用各种光学仪器制造观众的视觉误差,摄影师借助计算机将一张平庸的面容修饰得貌若天仙……总之,从声光电的全面介入到各种闻所未闻的机械设备,技术的发展速度令人吃惊。然而,有多少人思考过这个问题:技术到底赋予了艺术什么?关于世界,关于历史,关于神秘莫测的人心——技术增添了哪些发现?在许多贪大求奢的文化工程、文艺演出中,我们不难看到技术崇拜正在形成。‎ ‎ ②技术是艺术生产的组成部分,艺术的创作与传播从来没有离开技术的支持。但即便如此,技术也从未扮演过艺术的主人。《史记》、《窦娥冤》、《红楼梦》……这些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它们的思想光芒与艺术魅力,而不是因为书写于竹简,上演于舞台,或者印刷在书本里。然而,在现代社会,技术的日新月异造就了人们对技术的盲目崇拜,以至于许多人没有察觉艺术生产正在出现一个颠倒:许多时候,技术植入艺术的真正原因其实是工业社会的技术消费,而不是艺术演变的内在冲动。换言之,这时的技术无形中晋升为领跑者,艺术更像是技术发明力图开拓的市场。‎ ‎ ③中国艺术的“简约”传统隐含了对于“炫技”的不屑。古代思想家认为,繁杂的技术具有炫目的迷惑性,目迷五色可能干扰人们对于“道”的持续注视。他们众口一词地告诫“文胜质”可能导致的危险,这是古代思想家的人文情怀。当然,这并非号召艺术拒绝技术,而是敦促文化生产审慎地考虑技术的意义:如果不存在震撼人心的主题,繁杂的技术只能沦为虚有其表的形式。‎ ‎ ④这种虚有其表的形式在当下并不少见,见怪陆离的外观往往掩盖了内容的苍白。譬如众多文艺晚会和其他娱乐节目。大额紫荆慷慨赞助,大牌演员频频现身,大众传媒提供各种空间……形形色色的文艺晚会如此密集,以至于人们不得不怀疑:这个社会真的需要那么多奢华呈现吗?除了玩会还是晚会,如此贫乏的文化想象通常预示了主题的贫乏——这种贫乏多半与技术制造的华丽风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此时的技术业已游离了艺术的初衷,众多的娱乐节目——而不是艺术——充当了技术的受惠者。‎ ‎ ⑤技术是一个中性的东西,是一种工具,关键在于怎么使用。对于技术的盲目崇拜无异于对于工具的盲目崇拜,这种崇拜的实质,是重技而轻道,重物而轻人。如果任由其泛滥,容易遮蔽掉技术背后真正关键的东西——使用技术的人的作用与良知。前一段诸多社会事件引起舆论大哗的时候,并没有多少人将这些社会事件与技术联系起来。从瘦肉精饲料、三聚氰胺奶粉、毒胶囊的制作到利用电话、互联网精心设计的钱财欺诈,舆论同声谴责的是无量企业、利欲熏心的商家、心狠手辣的骗子以及失职的监管机构,而技术研发者的责任似乎被轻轻放过,人们没有看到参与这些社会事件的技术人员出面道歉,这个环节成为盲点因而遭到遗忘——文化领域的事情也似乎常常如此。社会的进步、文化的繁荣,需要让技术与道德的关系重回人们的视野之中,如此我们方可避免陷入技术盲目崇拜的陷阱与误区。‎ ‎1. 下列关于“技术崇拜”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从现象看,技术崇拜就是大型文艺晚会中声光电的全面介入和各种闻所未闻的机械设备等诸多技术手段的过度应用。‎ B.从原因看,技术崇拜过分强调日新月异的现代技术对艺术创作和传播的作用,许多时候源于艺术生产中的技术消费。‎ 11‎ C.从实质看,技术崇拜无异于工具崇拜,重技而轻道,重物而轻人,忽视了艺术演变的内 在冲动在艺术生产中的作用。‎ D.从结果看,技术崇拜所形成的华丽风格,弥补了娱乐节目艺术主题的不足,从而让娱乐节目成为技术使用的受惠者。‎ ‎2. 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①段针对当前许多文化工程、文艺演出中技术应用贪大求奢的现象,对技术的作用进行了反思和追问,明确指出艺术领域中技术崇拜正在形成,自然引出本文话题。‎ B.④段与②③两段形成递进关系,先指出光怪陆离的外观往往掩盖了内容的苍白,接着通过一些娱乐现象表明由技术主打的娱乐节目主题贫乏,技术游离了艺术的初衷。‎ C.②段先明确艺术和技术的关系,借着分析文学作品成文经典的原因,指出在现代社会艺术和技术本末倒置;③段联系中国艺术传统,进一步阐述艺术和技术的关系。‎ D.⑤段首先指出技术的工具性,然后联系社会现象,揭示技术使用人员的作用和良知才是真正的关键所在,从而得出重新审视技术和道德关系的结论,与①段相照应。‎ ‎3. 下列对原文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思想家反对“文胜质”,认为繁杂的技术具有炫目的迷惑性,“炫技”势必干扰人们对于“道”的持续关注。‎ B.艺术生产从来离不开技术的支持,如果艺术作品不存在震撼人心的主题,那么炫目的技术就只能是虚有其表的形式。‎ C.技术是艺术生产的组成部分,艺术是技术发明力图开拓的市场,因而从事文化生产应该审慎地考虑技术使用的意义。‎ D.如果让技术和道德的关系重回人们的视野,就能避免陷入技术盲目崇拜的误区,就能实现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繁荣。‎ 二、古代诗歌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6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 王浚,字士治,弘农湖人也。家世二千石。浚博坟典,美姿貌,不修名行,不为乡曲所称。晚乃变节,疏通亮达,恢廓有大志。尝起宅,开门前路广数十步。人或谓之何太过,浚曰:“吾欲使容长戟幡旗。”众咸笑之,浚曰:“陈胜有言,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州郡辟河东从事。守令有不廉洁者,皆望风自引而去。刺史燕国徐邈有女才淑,择夫未嫁。邈乃大会佐吏,令女于内观之。女指浚告母,邈遂妻之。后参征南军事,羊祜深知待之。祜兄子暨白祜:“浚为人志太,奢侈不节,不可专任,宜有以裁之。”祜曰:“浚有大才,将欲济其所欲,必可用也。”转车骑从事中郎,识者谓祜可谓能举善焉。‎ ‎ 除巴郡太守。郡边吴境兵士苦役生男多不养浚乃严其科条宽其徭课其产育者皆与休复所全活者数千人转广汉太守垂惠布政百姓赖之及贼张弘杀益州刺史皇甫晏,迁浚为益州刺史。浚设方略,悉诛弘等,以勋封关内侯。怀辑殊俗,待以威信,蛮夷徼外,多来归降。征拜右卫将军,除大司农。车骑将军羊祜雅知浚有奇略,乃密表留浚,于是重拜益州刺史。‎ ‎ 武帝谋伐吴,诏浚修舟舰。浚乃作大船连舫,方百二十步,受二千余人。以木为城,起楼橹,开四出门,其上皆得驰马来往。又画鹢首怪兽于船首,以惧江神。舟楫之盛,自古未有。浚造船于蜀,其木柿蔽江而下。寻拜浚为龙骧将军、监梁益诸军事。‎ ‎ 时朝议咸谏伐吴,浚乃上疏曰:“臣数参访吴楚同异,孙皓荒淫凶逆,荆扬贤愚无不嗟怨。且观时运,宜速征伐。若今不伐,天变难预。令皓卒死,更立贤主,文武各得其所,则强敌也。臣作船七年,日有朽败,又臣年已七十,死亡无日。三者一乖,则难图也,诚愿陛下无失事机。”帝深纳焉。 (选自《晋书·列传十二》,有删节)‎ 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11‎ A. ‎“二千石”为汉郡守俸禄,即月俸百二十斛。“两千石”分为中二千石、 真二千石和比二千石。州刺史和郡太守为真两千石,牧是中两千石。比两千石低一级的叫“比两千石”。 ‎ B.“坟典”是三坟、五典的并称,后转为古代典籍的通称。《三坟》即伏羲、神农、黄帝之书;《五典》即少昊、颛顼、高辛、尧、舜之书,《八索》(乃八卦之说)、《九丘》(九州之志)等古书。‎ C.“转”有时指的是“迁官转任”,例“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有时解释为贬官,如“转除”“转任”“转补”。‎ D.“.疏”指奏章,亦指上奏章。又如疏封:奏疏,奏章;疏草:疏稿,奏章的草稿;疏直:上疏直陈;疏奏:臣下向帝王上本进言;疏陈:上疏陈述。‎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郡边吴境兵士苦役/生男多不养/浚乃严其科条/宽其徭课/其产育者/皆与休复/所全活者/数千人/转广汉太守垂惠布政/百姓赖之 B.郡边吴境兵士/苦役生男/多不养/浚乃严其科条/宽其徭课/其产育者皆与休复/所全活者数千人/转广汉太守/垂惠布政/百姓赖之 C.郡边吴境/兵士苦役/生男多不养/浚乃严其科条/宽其徭课/其产育者皆与休复/所全活者数千人/转广汉太守/垂惠布政/百姓赖之 D.郡边吴境兵士苦役/生男多不养/浚乃严其科/条宽其徭课/其产育者皆与休复/所全活者数千人转广汉/太守垂惠/布政百姓赖之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浚志向远大。曾在盖房时,在自家大门前留有几十步宽以备容下长戟幡旗,受到众人的嘲笑。‎ B.王浚敢于进谏。武帝谋划伐吴之事,但朝廷百官却都劝阻皇帝讨伐吴国,王浚力排众议,上书皇帝分析利弊得失,力主伐吴。‎ C.王浚工作得力。武帝谋伐吴时,他受命大造连舫大船,巨船用木材建城,树起高台,开通向四方大门,城上可以骑马往来。‎ D.王浚严明法令。王浚任巴郡太守时,因张弘杀害益州刺史皇甫晏,被调任广汉。他将张弘绳之以法,深得百姓爱戴。‎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题5分,共10分)‎ ‎(1)怀辑殊俗,待以威信,蛮夷徼外,多来归降。‎ 译文:‎ ‎(2)令皓卒死,更立贤主,文武各得其所,则强敌也。‎ 译文:‎ (二) 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 白门感旧 ‎ 汪中 ‎ 秋来无处不销魂,箧里春衫半有痕。‎ ‎ 到眼云山随处好,伤心耆旧几人存。‎ 11‎ ‎ 扁舟夜雨时闻笛,落叶西风独掩门。‎ ‎ 十载江湖生白发,华年如水不堪论。‎ ‎8.诗歌第三联“扁舟夜雨时闻笛,落叶西风独掩门”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5分)‎ ‎9.有人说,虽同为悲秋伤怀,但汪诗浅窄,杜甫深广。请结合《登高》分析这样说的理由。(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在《江城子 密州出猎》一词中运用典故,希望朝廷委以重任的句子是         ,        ?‎ ‎(2)《游山西村》中写出丰收的年景和农民热情好客的淳厚品性的句子是:         ,        。‎ ‎(3)“青山处处埋忠骨,何必马革裹尸还”这两句诗与我们学习过文天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两句诗同样表达以死明志的决心。‎ ‎(四)晨读材料默写(2分)‎ ‎11.历史和现实都证明,中华民族有着强大的文化创造力。 。‎ 三、实用类类文本阅读(24分)‎ 1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4分)‎ ‎ 黄庭坚:与苏东坡比肩的文化大家 黄庭坚幼时聪颖早慧,属于神童。他5岁就能背诵五经,“坚幼警悟,读书五行俱下,数过辄忆。”他的父亲黄庶追慕古代大哲,用上古时帝颛顼高阳氏的后裔“八恺”之一“庭坚”为其命名。良好的家庭环境,让黄庭坚从小就深受文化的浸染,他的出类拔萃也就不令人感到意外了。‎ 父亲的去世使得15岁的黄庭坚不得不跟着舅舅到淮南游学。在扬州,他认识了诗人孙觉。孙觉是著名经学家胡瑗的高足,对黄庭坚极为赞赏,后来干脆把自己的女儿兰溪许配给了他。两位长辈的悉心教育,让黄庭坚受益匪浅,他们清廉的官风,也给了他很大的影响。嘉祐十一年乡试时考官李询击节称绝,谓“此人不惟文理冠扬,异日当以诗名擅四海”。第二年终登进士榜。‎ 对黄庭坚一生影响最大的,当然是苏东坡。他以一块洮河石砚作为见面礼,登门以弟子的身份拜见了老师,正式成为苏东坡的学生。随着师徒二人聚会京城,黄庭坚也迎来了他一生最快乐的时光。在汴京三年的时间里,黄庭坚与苏东坡朝夕相伴,得以亲耳聆听老师的教诲,受益良多。他对苏东坡极为仰慕,痛惜跟老师学得太晚。苏东坡也为这样的奇才弟子而十分高兴,说“又得天下才,相从百忧散”。俩人在一起讲道论艺,酬唱赠答,切磋诗文,鉴书赏画,诗词唱和达百篇之多。此时黄的诗歌创作达到一个高峰,他的声名也越来越高,并大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势,以至有了双星闪烁、“苏黄”并称的说法。可以说,得遇恩师苏东坡,是黄庭坚人生的重要转折点。‎ 与黄庭坚过人的才华相比,他一生的仕途极为黯淡。当官不得领导喜欢,关键在于他总是坚持以民为本,“民为贵,君为轻”,把百姓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施仁政,抚黎民,建功业”‎ 11‎ ‎。例如他在《虎号南山》中,对虐民的苛政就进行了猛烈的抨击。《流民叹》则描述了震后又大涝,数万灾民流离失所的悲惨图景。这些作品渗透出强烈的关心国运民生的使命感和责任心,仁政爱民也成为他从政的核心理念,他曾摘“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来勒石自警,展现了感人的人道主义的精神。‎ 随之,他终因朋党之争和文字狱而遭贬。贬谪诏书下达时,左右的人皆因蛮荒之地,少有人烟而替他哭泣,而黄庭坚却说:“四海之内,皆为兄弟,浮生若梦,来去无迹,凡有日月星辰明耀之地,无处不可寄此一生,又有何忧?”‎ 或许正是在政治上屡受打击、生活上经历了太多的不如意,让黄庭坚有了更多对于人生命运的思考,反而成就了他文学艺术上的辉煌。‎ 黄庭坚“擅文章、诗词,尤工书法”,他首先为人所推崇的就是诗词。“风前横笛斜吹雨,醉里簪花倒著冠”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曼妙诗句,皆出自他的手笔。他的诗风奇崛瘦硬,力摈轻俗之习,对宋代诗歌发展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他认为“诗,乃至一切艺事,不能落于俗格”。那何为“不俗”呢?“不俗”有两种:“语言高妙,似非吃烟火食”“笔下无一点尘俗气”,是为诗品不俗;“临大节不可夺”“与天地相终始”,则为人品不俗。在二者的关系上,他提出“文章者,道之器也;言者,行之枝叶也”。说到底在他眼中,没有人品的高洁,诗品必然俗不可耐。‎ 黄庭坚说得好,做得更好。他的一生,屡受恩师苏东坡的牵连,但他从未为避免贬谪而与老师划清界限,更不会暗施冷箭。这种人生境界,保证了他诗歌的骨力,读来不仅意境悠远,而且荡气回肠。‎ 与诗歌相比,黄庭坚的书法更为有名。‎ 黄庭坚书法师从周越,一学就是二十年,他行笔中一波三折之势即受益于此。尽管黄庭坚练字刻苦,但作品却难入高手法眼。一次应宝梵寺住持之请作草书数纸,苏东坡甚是赞赏,但钱勰认为太俗。钱勰说:“你如果见过怀素《自叙帖》,就明白其中的原因了。”黄自此不肯为人作草书。‎ 不过黄庭坚并没有就此止步,他一边从王羲之等大家的书法中汲取营养,一边师法自然,苦思突破的路径。船工划桨的整齐动作激发了他的灵感,得以初悟草书真谛。被贬为涪州别驾,意外地见到了怀素《自叙帖》真迹,将《自叙帖》借回家,废寝忘食地临摹和研究,草书技法由此突飞猛进。‎ 通过兼收并蓄,大胆创新,黄庭坚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书法风格,终得自立门户,与苏东坡、米芾、蔡襄被时人并称“宋四家”。‎ ‎“诗品、书品、人品”,黄庭坚的艺术品格,是留给我们最宝贵的文化遗产。他“世道极颓,吾心如砥柱”的风骨,更是值得我们永远追求的精神境界。‎ ‎(摘自2014年第3期《文史天地》,略有删改)‎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黄庭坚的父亲用高阳氏后裔“八恺”之一的“庭坚”为黄庭坚命名,不单反映出父亲对他个人的期待,也直接反映出这个黄氏家族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B.黄庭坚成为苏轼的学生后,黄庭坚有相见恨晚之感,而苏东坡对黄庭坚亦是十分满意,认为是得天下英才而教之,百忧可散,欣喜有加。‎ C.黄庭坚的《虎号南山》《流民叹》等众多作品中流露出的是以民为本的执政理念,这种强烈的国运民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成为他仕途发展的助推剂。‎ D.黄庭坚对于他人生仕途的遭遇比较淡然,这种淡然是他屡受打击、饱经坎坷的结果,也是他对人生和社会思考的结果。‎ E 11‎ ‎.对于黄庭坚在书法上的成就和造诣,苏轼比较认可,是因为黄庭坚二十年书法师从周越,但钱勰却认为黄庭坚能够成为书法上的名家是得益于见到并临摹了怀素的《自叙帖》。‎ (2) 作者在文章题目中为什么称黄庭坚为“与苏东坡比肩的文化大家”?试结合传记的全文加以分析。(6分)‎ (3) 请结合全文分析黄庭坚的形象特征。(6分)‎ ‎ (4)作者在结尾说黄庭坚“世道极颓,甜心如砥柱”的风骨,更是值得我们永远追求的精神境界,你同意作者的看法吗?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8分)‎ 第II卷 四、语言运用题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的成语,语意最贴切的一组是 ‎①事前有周密的规则,遇事有果敢的决心,就不至于 、左右为难了。‎ ‎②要创佳绩,就必须大胆革新,勇于实践,克服 的保守思想。‎ ‎③青年人在困难面前不应该 ,而应该勇猛前进。‎ ‎④在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应该坚决地舍弃个人利益,决不应该 。‎ A.犹豫不决 畏首畏尾 畏缩不前 举棋不定 B.畏首畏尾 举棋不定 犹豫不决 畏缩不前 C.举棋不定 畏首畏尾 畏缩不前 犹豫不决 D.畏缩不前 举棋不定 犹豫不决 畏首畏尾 1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杨大使在营救8名中国工人的声明中,讲明了中国在伊拉克问题上的公正立场,并澄清了这8名工人工作过的服装厂与任何外国公司都没有关系。‎ B.新世纪、新阶段,各民主党派是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是进步性与广泛性相统一的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参政党。‎ C.投资环境的好坏,服务质量的优劣,政府公务人员素质的高低,都是地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D.观摩了这次关于农村经营承包合同法的庭审以后,对我们这些“村官”的法律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15.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大师遗留下的巨大精神财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勇敢地承担起他们未尽的责任,这将是我们对大师最好的缅怀与纪念。‎ ‎①只闻大师之名,不读大师之书,将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悲哀 ‎②比之大师孤独的“存在”,更有意义的乃是其智慧成果适时转化为普世价值 ‎③不应该从此成为尘封的历史 ‎④以此推动我们的民族、文明一路前行 ‎⑤而必须经由我们之手推广普及、弘扬传承 ‎  A.⑤①④②③   B.③①②⑤④  C.⑤③②④①    D.③⑤②④①‎ ‎1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一句是 11‎ A.依据纪律处罚办法,决定给予该队员停止参加今年余下所有甲级队比赛资格,并罚款人民币4万元。‎ B。“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已于‎10月26日正式启动,从‎10月26日起全国中小学生每天要求长跑,其表现将记入中小学生成长记录。‎ C.贸易保护主义不同于正当的贸易保护措施,有的国家一味采用利己损人的贸易保护措施,将使金融危机下本已十分严峻的经济形势进一步恶化。‎ D.张艺谋和他的团队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令人惊艳的出色表现,登上了“2008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领奖台。‎ ‎17.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括号里的成语,恰当的一项是( )‎ ‎①这几幅画是他的早期作品,自是不能和他现在的创作 。‎ ‎②作者笔下钗黛这两个姑娘,常常是被人 加以评比的。‎ ‎③文学批评中,不应把形式的模仿和内容的抄袭 。‎ ‎④后来列国纷纷称王,周室更不算回事,至多能和宋鲁等小国君主 罢了 A.相提并论 等量齐观 同日而语 混为一谈 ‎ B.等量齐观 混为一谈 相提并论 同日而语 C.同日而语 相提并论 混为一谈 等量齐观 ‎ D.混为一谈 同日而语 等量齐观 相提并论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美国国务卿希拉里20日抵京,开始为期三天的访华行程,中美双方希望通过此次访问增进互信、扩大合作、加强对话,推动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地向前发展。‎ B.受网络泡沫破灭的影响,加之强劲对手不断涌现,雅虎的市场份额开始减弱,互联网搜索市场逐渐形成谷歌、雅虎和微软MSN鼎立的局面。‎ C.人们在为GDP的飞快增长欢欣鼓舞的时候,是否也认真计算了我们所付出的环境成本,是否时时不忘我们有责任给子孙后代留下一片青山绿水呢?‎ D.据中国民航局网站消息,根据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旅客乘机可随身携带液态物品和打火机、火柴等火种按照中国民用航空总局的紧急通知暂缓执行。‎ ‎19.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文学创作是艰苦的事,只有刻苦自励,推陈出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你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境界。‎ B.由于20世纪社会现实的极短冷酷荒诞,使现代西方人丧失了对社会未来的最后信念,他们开始凝视自己的内心深处。。‎ C.本书作者希望以这本书能够帮助同学们提高阅读速度和阅读质量,进而使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D.‎2014年9月27日,我国著名作家张贤亮因病去世,他给人们留下了不少经典作品,而他创办的影城是中国西部最重要的影视基地之一。‎ 20.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央视综艺主持人纷纷出走,多数人认为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由于央视纪律太严;二是由于主持人工资收入太少;三是由于工作压力大,发展空间小。‎ B.中美分别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两国发展建设性合作关系不仅符合当今世界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的时代潮流,也符合两国的根本利益。‎ C.澳大利亚人麦士数十年来在许多厕所的门上画了彩画,给人们增添了生活情趣。他去世后,群众虽然很怀念他,但艺术界却不把他列为艺术家。‎ 11‎ D.将GDP增幅降低作为宏观调控的积极成果,预示着山东经济增长方式将发生重大改变,在保持较快增长速度的同时,更加强调质量的提高。‎ ‎21. 下面两则材料告诉了我们“家是什么”,请结合材料给我们的信息加以概括。(3分) 在美国洛杉矶,有一位醉汉躺在街头,警察把他扶起来,一看是当地的一位富翁。当警察说扶他回家时,富翁说:“家?我没有家。”警察指着富翁的别墅说:“那不是你的家吗?”“那是我的房子。”富翁说。‎ ‎ 卢旺达内战期间,有一个叫热拉尔的人。他本来有一个40口人的大家庭,可战争使他的亲人有的离散,有的丧生。当他历尽艰险找到5岁的女儿时,第一句话就是:“我又有家了。”‎ ‎2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羡慕嫉妒恨”是近年的网络流行语,它正好揭示了嫉妒的生长轨迹迹:① 。对一个人来说,被人嫉妒,② ,是一种精神上的优越和快感。而嫉妒别人,则或多或少透露出自己的自卑、懊恼、羞愧和不甘。忌恨优者、能者和强者,既反映了自己人格的卑污,也不会有任何好的结果。因此,③ 。 ‎ ‎ ‎ 六、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 有人认为,世界上最痛苦的人有两种:一种是走在最前面的人,一种是走在最后面的人。‎ 要求:自定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高三月考语文答案 A卷 ‎1.【解析】答案:C本题重点考查“理解文中重点概念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A项把“技术崇拜”的范围缩小到了“大型文艺晚会”,不合文意;B项偷换概念,原文“工业社会的技术消费”,而非“艺术生产中的技术消费”;D项从结果角度看技术崇拜,只看到文中提及的好结果,而对作者重点论述的不好结果问曾提及。‎ ‎2.【解析】答案:B本题重点考查学生概括文段信息能力。此题综合性较强,但由于选择支都是对固定语段的分析,所以考生容易明确阅读区间。该项指出④段与②③两段形成递进关系,明显错误,④段是在②③两段分析的基础上顺承而来,没有语意上的递进关系。‎ ‎3.【解析】答案:B本题重点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A项“势必”一词偷换了原文“可能”的表述;根据原文第2段最后一句话,C项中“艺术是技术发明力图开拓的市场”的表述明显是作者否定的现象;D项根据原文最后一句话,可以判断错误。‎ ‎4.答案:C(转除:升官;转任:转换所任职务;转补:迁调官职,以补缺额。‎ 11‎ ‎5.答案:C解析:原文标点:郡边吴境,兵士苦役,生男多不养。浚乃严其科条,宽其徭课,其产育者皆与休复,所全活者数千人。转广汉太守,垂惠布政,百姓赖之 ‎6.答案:D解析:根据“迁浚为益州刺史。浚设方略,悉诛弘等”,将张弘绳之以法,是在益州任职时所为,而非在广汉任职时。‎ ‎7.答案:(1)怀柔安抚招来的不同风俗的人,用威严信用待人,异族境外,大多前来归顺投降。(关键词:怀、辑、威信、徼)‎ ‎(2)假如孙皓突然死了,更换了贤明的国君,文官武将各自有了合适的位置,那么吴就变成强敌了。(关键词:令、卒、更、所、强) ‎ ‎8.(1)这首诗第三联描绘了一幅凄清孤寂的图画。(2分)夜雨凄凄,扁舟寂寥,笛声如泣如诉,令人断肠;江湖客老,在萧萧西风中看黄叶飘零,叹息声里孤独掩门。诗歌融情于景,突出了诗人的伤感孤寂。(2分)‎ ‎9.(2)杜诗主题(感情)更深广。汪诗主要抒发的是华年不再,生命短暂的暮年感伤,是个人无可奈何的情绪抒发;(2分)而杜诗把个人颠沛流离老病多愁的感伤写得浩茫深沉,而且这种感伤是建立在忧国忧民,担忧社会时局的高尚个人情操基础之上,故感情更显深广。(2分)‎ ‎10.(1)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2)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1.答案:(略)‎ ‎12 (1)B、D(答D给2分,答B给2分,答E给1分)‎ ‎ A项 中不应该是“直接”反映,而是间接反映。‎ ‎ C项 中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没有成为助推剂,反倒成了他仕途发展的阻碍。‎ ‎ E 项 中钱勰只是说当他见到真正的《自叙帖》时,他就会明白他的草书为什么这么俗了,而没有说他能成为名家。‎ ‎(2)①他师从苏轼,诗歌成就高,双星闪烁,有“苏黄”之称。诗风奇崛,不落俗,对宋代诗歌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②人品高洁。他的作品渗透出强烈的关心国运民生的使命感和责任心,展现了感人的人道主义精神。③书法上刻苦练字,师法自然,汲取名家,大胆创新,终成一家。(每点2分)‎ ‎(3)①聪颖早慧,少年得志。5岁时就能背诵五经,过目不忘。早年便投师问学,科举得意。②尊师感恩,一身正气。仰幕苏轼,以砚为礼,老师贬谪时不怕牵连,是非分明。③爱民如子,执政为民。做官时和作品中一直贯穿着强烈的国运民生精神。④勤奋好学,成就卓越。与苏轼不断讲道论艺,切磋诗歌技艺。书法师从周越,一练就是二十年,不断汲取名家营养。文学与书法均为宋代名家。(任选三点作答,每点2分)‎ ‎(4)同意。①他的为官之道值得我们学习。官风日下,他不会去出卖自己的良知。当别人都忙于官场周旋,忙于迎合领导时,黄庭坚却仁政爱民,坚持着以民为本,执政为民的人道主义精神。为了百姓可以得罪自己的上司,不怕领导不高兴。②他的为人之道值得我们学习。世风日下,他不会去出卖自己的老师。当自己的老师苏轼进入人生的低谷被贬时,黄庭坚不会为了自己和老师分清界限,更不会为了自己就对老师暗放冷箭,对老师的感恩和支持是值得我们永远学习的地方。③他的为文之道值得我们学习。文风日下,他不会去出卖自己的人品。人要诗品不俗,首先得人品不俗,黄庭坚认为,文章者,道之器也,只有人品高洁,文品才能好。黄庭坚这几方面的精神境界对于今天在官场、文坛以及现实中生活的人们无疑是宝贵的人生财富。 (观点2分,分析每点2分,言之有理即可)‎ 11‎ ‎13【答案】选C ‎【解析】(举棋不定:比喻临事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畏首畏尾:形容“瞻前顾后”,疑虑重重 畏缩不前:指畏惧退缩,不敢前进,犹豫不决:迟迟疑疑下不了决心)‎ ‎14B(A项,动宾搭配不当,把“澄清”改为“讲明”;C前后不一致,可改为“……都对地区经济能否健康发展有着重要影响”;D缺少主语,应改为“我们这些‘村官’法律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15. D【解析】试题解析:这类题目首先要通观原文,了解大概内容,然后默读所给各句子,找出句中的关联词、人称代词、指示代词,关注句首和句尾。关联词常常成对出现,代词出现前前面一定要出现此人或事物,而句首和句尾应该是一致的。根据“而” 不能与第一句的衔接连贯,可排除AD,与连接为紧密的是⑤,选D。‎ 16. C(A成分残缺,缺少与“给予”想对应的宾语;另外,“停止参加今年余下所有甲级队比赛资格”搭配不当,简便的改法是把“决定给予该队员停止参加今年余下所有甲级队比赛资格”一句,改为“决定取消该队员参加今年余下所有甲级队比赛的资格”;B.“全国中小学生每天要求长跑”主客颠倒;D缺少介词,应在“团队”后加上介词“以”)‎ ‎17.【答案】选C【解析】相提并论:把截然不同或不是一个性质的人或事物摆在一起进行评论。混为一谈:将本质不通的额事物相混淆,说成是同一事物。等量齐观:指把不相同的事物用同一标准来衡量,一样对待。‎ ‎18.C(A语序不当,应为“加强对话、增进互信、扩大合作”;B。“减弱”改为“缩减”;D。在“火种”后加上“的规定”)‎ ‎19. D(A项:“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不合逻辑。B项:滥用介词或动词导致主语残缺,删去“由于”或“使”。C项:“本书作者希望以这本书帮助同学们……”和“本书作者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同学们……”两种句式杂糅,删去“以”或“能够”。)‎ ‎20.D(A项,“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由于……二是由于……三是由于……”重复累赘;B项语序不当,两个 “符合”后的内容错位;;C项,应改为“虽然群众很怀念他,但艺术界却不把他列为艺术家”)‎ ‎21答题思路:家不等于房子,仅仅有亲人也是不够的,它意味着亲情、温馨和关爱。(能答出重点,表意准确即可)(3分)‎ ‎22 ① 始于羡慕而终于嫉恨。 ② 等于领受了嫉妒者最真诚的恭维。 ③ “羡慕嫉妒恨”是一种有害心理。(各2分)‎ ‎23.写作指导:‎ 立意的角度可以有多种:‎ 角度一:正面立意,同意材料中的观点,走在最前与最后是痛苦的。因为走在最前的人要面临各种从未见过的艰难险阻,他们在身体上和心理上承受着压力,他们是痛苦的。走在最后面的人则要面对别人鄙弃的眼光,而对强者欺凌的危险,他们也是痛苦的。要举事例,分析要言之有理。‎ 角度二:从反面立意,即不赞成材料中的观点。走在最前面的人和最后的人从某种意义上说应该是幸福的。他们是精神上的富有者,他们是伟大的人。可赞颂他们的开创精神。他们发现了真理,创造了历史,改变了世界。可赞其在后方为前面的人做好后盾,同样可贵。‎ 角度三:辩证立意。可辩证分析,多赞颂他们是物质上的最后者,却是精神上的最前者。他们有痛苦的一面,但最主要的是享受快乐。‎ 角度四:心态决定一切,走在最前面和走在最后面的人觉得痛苦,主要是由心态决定的。只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乐观的精神,无论走在最前还是走在最后,我们都会感觉到幸福。‎ 11‎ ‎【参考译文】‎ 王浚字士治,弘农湖地人。家世中有人做过太守。王浚博览古籍,姿容相貌俊美,不注重名声品行,不被乡里人称道。后来才改变了节操,开通豁达,很有大志向。曾盖房,大门前留有几十步宽。有人问他为什么留下太多地方,王浚说:我想使门前容下长戟幡旗。”众人都笑他,王浚说:“陈胜说过,燕雀哪知道鸿鹄的志向。”州郡征召他为河东从事。官吏中不廉洁的人,都听到消息自行离去。刺史燕国人徐邈有个女儿淑贤有才,挑选丈夫尚未出嫁。徐邈于是广泛地召集下属官吏,让女儿在里面观看他们。女儿指着王浚告诉母亲,徐邈于是把女儿嫁给他。后来参征南军事,羊祜深深理解厚待他。羊祜兄长的儿子羊暨对羊祜说:“王浚做人的志向太过分,奢侈不节制,不能过于信任,应该对他有所限制。”羊祜说:“王浚有大才,我将要帮他实现愿望,必定可以任用。”转任车骑从事中郎,有见识的人说羊祜能推举有良才的人。‎ 被任命为巴郡太守。巴郡与吴国边境相邻,兵士们以劳役为苦,生男孩大多不养活。王浚于是使条令严厉,使徭役宽松,那些生育的人,都让他们休整并免除徭役,这样活下来的有几千人。转任广汉太守,实施恩惠仁政,百姓依赖他。等到贼人张弘杀了益州刺史皇甫晏,朝廷调王浚任益州刺史。王浚设计谋划,全部诛杀了张弘等人,因为有功被封为关内侯。怀柔安抚招来的不同风俗的人,用威严信用待人,异族境外,大多前来归顺投降。征召授职为右卫将军,授官大司农。车骑将军羊祜很知道王浚有奇谋,于是暗中上表留王浚,于是又任益州刺史。‎ 武帝谋划伐吴,下诏令王浚修造舟船。王浚于是建造大船相连的船,一百二十步见方,载两千多人。用木材建城,树起高台,开通向四方的大门,城上都可以骑马往来。又在船头上画上鹢鸟的头及怪兽,用来恫吓江神。舟船的规模之大,自古没有过。王浚在蜀造船,砍削下的木片遮盖了江面向下游漂流。不久授王浚为龙骧将军、监梁益诸军事。‎ 当时朝廷的议论都劝阻伐吴,王浚就上书说:“我多次查访吴楚的异同,孙皓荒淫凶暴,荆扬的人不论贤愚没有不抱怨的。况且观察时机运数,应该迅速征伐。如果现在不讨伐,天意的变化难以预料。假如孙皓突然死了,更换了贤明的国君,文官武将各自有了合适的位置,那么吴就变成强敌了。我造船七年,逐渐会有腐朽败坏的,再说我已七十岁,离死已不远。这三条有一项不顺,就难于图谋了,诚恳地希望陛下不失时机。”皇帝深深接受他的看法。‎ B卷 ‎1D 2.C 3.C 4.B 5.D 6.B 13.B 14.D 15.C 16.D 17.B 18.A 19.C 20.B 11‎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