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课堂检测题(附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课堂检测题(附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二框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课时演练·促提升 一、选择题 ‎1.仔细品读《论语》,我们懂得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学习之道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学态度。走进《史记》,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自黄帝到汉武帝3 000多年的成长画卷,更感受到司马迁身残志坚的顽强与不屈。这表明(  )‎ ‎①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②文化学习不断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③中国文学具有丰富而绚丽的内涵 ‎④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见证 A.①②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③④‎ 解析:仔细品读《论语》和走进《史记》的收获,表明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①符合题意。仔细品读《论语》可以体味到中国文学具有丰富而绚丽的内涵,③符合题意。走进《史记》可以体味到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见证,④符合题意。优秀文化才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②说法错误。‎ 答案:B ‎2.诗歌是汉族文学中最早成形的文学体裁,简短、生动的形式表现出中华民族语言的力量。广义的中国古代诗歌,包括中国古代的各种韵文如赋、词、曲等,狭义的中国古代诗歌则仅包括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代诗歌多是文人墨客通过诗歌写作吟唱来表现心中的思绪。这表明中国文学(  )‎ ‎①具有辉煌而悠久的历史 ②具有丰富而绚丽的内涵 ③具有鲜明而独特的风格 ④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诗歌是汉族文学中最早成形的文学体裁”,表明中国文学具有辉煌而悠久的历史,①符合题意。“简短、生动的形式表现出中华民族语言的力量”,体现了中国文学具有鲜明而独特的风格,③符合题意。“通过诗歌写作吟唱来表现心中的思绪”,体现了中国文学能够展现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④符合题意。②材料体现不出。‎ 答案:C ‎3.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下列能体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特征的是(  )‎ ‎①中华文化的独特性 ②中华文化的传承性 ③中华文化的民族性 ④中华文化的地域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主要体现在: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即具有独特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即具有地域性;民族文化各具特色、异彩纷呈,即具有民族性。①③④符合题意,应入选;②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答案:D ‎4.《黄帝内经》成编于战国时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专著。它总结了春秋至战国时期的医疗经验和学术理论,并吸收了秦汉以前有关天文学、历算学、生物学、地理学、人类学、心理学的知识,运用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的理论,对人体的解剖、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预防、诊断与治疗,作了比较全面的阐述。这表明(  )‎ ‎①我国古代科技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②任何时代的文化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③实现文化创新需要独树一帜 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A.①②③   B.①③④  ‎ C.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黄帝内经》成编于战国时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专著”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黄帝内经》对秦汉以前各种理论的吸收,说明任何时代的文化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黄帝内经》阐述的内容,体现了中国古代科技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故①②④符合题意,答案选C项。‎ 答案:C ‎5.中国传统民居风格各异,有的民居建筑就地取材,如黄土高原上的陕北民居、山西民居,多为窑洞;有的民居建筑实用美观,如福建客家土楼呈圆形围合,土筑而成,形似堡垒;有的民居建筑亲近自然,如湖南民居、西藏民居等大多依山面水而建。这些民居建筑风格的差异体现了(  )‎ 4‎ A.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B.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C.中华文化的地域性 D.中华文化的民族性 解析:中国传统民居建筑风格存在差异,体现了中华文化具有地域性特点,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均与题意不符。‎ 答案:C ‎6.陕西、山东的剪纸,风格豪放粗犷、浑厚淳朴;广东、福建的剪纸,风格纤细秀丽、玲珑剔透;江苏、浙江的剪纸,风格疏密流畅、精巧明快。这体现出(  )‎ A.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B.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C.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D.不同地域文化渐趋融合 解析:材料说的是不同地区的剪纸风格各不相同,体现了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故B项符合题意。‎ 答案:B ‎7.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同样是过元宵节,福州民间有送灯习俗,对出嫁之女,娘家例必送灯;莆田涵江镇前有坐刀轿、铁球甩打脊背的习俗;闽南漳浦有“穿灯脚”向祖宗及乡亲介绍新媳妇的习俗等。这表明(  )‎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②区域文化各具特色 ③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④民族文化异彩纷呈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材料强调的是福建各地过元宵节习俗的不同,这表明中华文化区域特色明显、博大精深,②③符合题意。①④与题意不符。‎ 答案:B ‎8.我国汉族歌舞主要有流传于黄河以北各省的“秧歌”、西南各省的“花灯”、南方各省的“采茶”、东北的“二人转”、内蒙古和山西的“二人台”等。我国汉族歌舞具有多样性的原因是(  )‎ ‎①各地社会经济特点具有差异 ②各地文化传统各不相同 ③各地历史、地理环境不同 ④文化具有多样性 A.①②③ B.①③④ ‎ C.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①②③分别从各地社会经济特点、历史、地理环境等方面正确指出了我国汉族歌舞具有多样性的原因,故答案选A项。④与题干不构成因果关系。‎ 答案:A ‎9.苗族女子的头饰反映出浓郁的民族习俗和古老的文化传统,是图腾文化和农耕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土族妇女斜襟上衣的袖子是用五色彩布缝制而成的,远看如同两道美丽的彩虹。从材料中可以看出(  )‎ ‎①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 ②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③不同地域决定着不同民族文化的发展 ④民族文化不属于本民族,只属于全世界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材料强调我国各民族文化的个性和特征,没有涉及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①②符合题意,④观点错误。③夸大了自然环境对民族文化发展的作用。‎ 答案:A ‎10.我国至今使用的许多民族乐器,如笛、琵琶、胡琴、横吹、鼓、腰鼓等,都是从汉代开始由各边疆民族地区陆续传入中原的,少数民族的音乐、舞蹈在祖国的艺术舞台上占有重要地位。这表明(  )‎ A.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B.中华文化独具特色 C.各族人民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发展作出了贡献 D.不同区域的文化,显示出不同的特色 4‎ 解析:我国至今使用的许多民族乐器都是从汉代开始由各边疆民族地区陆续传入中原的,这说明各族人民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发展作出了贡献,故答案选C项。‎ 答案:C ‎11.北京的“四合院”、上海的“石库门”、广东的“围村”、陕西的“窑洞”、福建的“土楼”等民居建筑都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民俗民风息息相关,特色鲜明、异中有同,是中华民族共有的文化财富。这说明(  )‎ A.文化的差异性是由各地千差万别的自然条件决定的 B.各具特色的区域文化蕴含着中华文化的共性 C.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D.区域文化相互借鉴而日趋同一、渐趋融合 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民族性和区域性的知识。A项混淆了文化的决定因素和影响因素;不同区域的建筑文化“异中有同”体现了B项;材料强调的是中华文化的区域性特征而非民族性特征,C项不符合题意;D项中的“日趋同一”说法错误。‎ 答案:B ‎12.2014甲午年公祭中华人文始祖伏羲大典在甘肃天水举行,来自海内外两万余人士共同祭拜中华人文始祖伏羲。两岸同胞共祭人文始祖伏羲(  )‎ ‎①能够增强两岸同胞对同根文化的认同感 ②表明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③有利于促进两岸文化在融合中消除差异 ④说明了团结统一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两岸文化同根同源,两岸同胞共祭中华人文始祖伏羲,有利于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也表明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①②符合题意。③④表述错误。‎ 答案:A ‎13.漫画《中国茶楼》体现了中华文化(  )‎ 中国茶楼 A.源远流长 B.博大精深 C.较强的包容性 D.鲜明的民族性 解析:同一座茶楼既卖代表西方文化的咖啡,又卖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龙井茶,这充分体现了中华文化极强的包容性,C项符合题意。‎ 答案:C ‎14.大型励志专业音乐评论节目《中国好声音》在制作技术和传播规律上学习西方,在精神内涵上强调中国文化、中国人的情感,传播当下社会的“中国梦”“中国力量”,向社会传递了巨大的“正能量”。这说明(  )‎ ‎①文化能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②我国的影视制作技术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特点 ③中华文化具有趋同性 ‎④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解析:“《中国好声音》在制作技术和传播规律上学习西方”说明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向社会传递了巨大的‘正能量’”说明文化能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①④符合题意。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特点,②说法错误;③表述明显错误。‎ 答案:A 4‎ ‎15.在5 000多年中华文明的历史长卷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万事开太平”的爱国主义精神始终是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3 000多年前的《周易》提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更激励着中华民族为了美好明天奋斗不止。这说明(  )‎ ‎①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②中华文化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的强大物质力量 ③中华优秀文化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坚实物质力量 ④中华优秀文化是激励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祖国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之源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优秀传统文化中包含的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这说明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①符合题意。“3 000多年前的《周易》提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更激励着中华民族为了美好明天奋斗不止”,说明优秀传统文化是激励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祖国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之源,④符合题意。中华优秀文化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的强大精神力量,②③说法错误。‎ 答案:B 二、非选择题 ‎16.‎2014年10月1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出席第十届亚欧首脑会议时指出,早在2 000多年前,古丝绸之路就将亚洲和欧洲、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连接在一起。欧洲的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曾得益于东方古代智慧的滋养,亚洲的现代化进程更离不开学习欧洲科学技术和工业革命的成果。“东风西渐”“西风东渐”各领风骚,促进了亚欧交流互鉴、取长补短,推动了人类社会发展进步。‎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促进亚欧交流互鉴、取长补短的意义。‎ 答案:(1)促进亚欧交流互鉴、取长补短有利于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化的发展,有利于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2)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既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促进亚欧交流互鉴、取长补短,有利于促进亚欧各国文化创新,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与进步。‎ ‎(3)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促进亚欧交流互鉴、取长补短,有利于促进中华文化走向更加辉煌的明天。‎ ‎17.中华民族具有多元一体的结构,其中56个民族各具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这是中华民族“多元”的方面;而56个民族在历史上又有一个主体文化,这是中华民族文化结构“一体”的方面。统观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发展历史,能够承担这个“主体文化”使命的,只能是儒家文化。儒家文化之所以有如此重要的地位,主要是由于其对于构成中华民族共同要素的血缘世系、语言交流、文化性格都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儒家文化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不断发展变化,命运跌宕起伏。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儒家文化不但没有消亡,反而一次又一次地在挑战中进行文化更新,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灿烂的中华文明历史新阶段。‎ 结合材料,请分析说明你对中华文化特征的理解。‎ 答案:(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儒家文化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已成为中华文化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并对中华民族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体现了这一点。‎ ‎(2)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儒家文化植根于中国固有的价值系统而又能因时而变,内涵异常丰富,其鲜明的独特性和民族性体现了这一点。‎ ‎(3)中华各民族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中华民族具有多元一体的结构体现了这一点。‎ ‎(4)中华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儒家文化能够与其他民族文化和睦相处,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长处;儒家文化在挑战中不断进行更新,发展到新的阶段,体现了这一点。‎ 4‎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