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第21讲 两次工业革命
一、工业革命
1.条件
(1)政治: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2)资本:殖民贸易和殖民掠夺积累了大量的财富。
(3)劳动力:圈地运动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
(4)技术:手工工场的生产技术进一步发展。
(5)市场:英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海外市场广阔。
2.进程
(1)开始: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
(2)新阶段:1785年,瓦特制成改良蒸汽机,推动了机器的发明和使用。
(3)完成:1840年前后,英国的大机器工业基本上取代了工场手工业,率先完成工业革命。不久,法国和美国等国的工业革命也相继完成。
3.影响
生产力
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社会生产力极大提高,工业日益重要
生产组织
工厂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
生活方式
工业城市形成,地位日益重要,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
阶级关系
形成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
思想意识
要求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的自由主义兴起
轻巧识记 工业革命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二、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1.条件
(1)生产力:机器大工业生产需要更广阔的世界市场和原料产地。
(2)交通:蒸汽机车和轮船使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更为便捷。
2.表现
(1)19世纪中后期,一个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2)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贸易中心。
3.影响: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改变了世界面貌。
三、第二次工业革命
1.背景
(1)经济: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科技:19世纪中后期,科研成果应用于生产,生产力飞速发展。
2.成就
(1)电的广泛使用,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2)以内燃机为动力,出现新交通工具汽车和飞机。
(3)电讯事业、化学工业、钢铁工业都取得发展。
3.影响
(1)生产力:提高了生产力,推动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2)工业结构:诞生电力、石油和汽车等新兴工业。重化工业取代轻纺工业成为生产的主要成分。
(3)生产组织:垄断成为这一时期资本主义的重要特征。
(4)世界市场: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以欧美资本主义列强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
概念阐释 垄断组织
垄断组织是指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个或几个经济部门中居于重要地位的大企业之间的联合。它们凭借这种联合所建立的统治地位,控制相应部门的商品生产,瓜分销售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规定垄断价格,攫取高额利润。垄断组织在本质上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四、世界市场的发展
1.原因
(1)物质基础: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增长,使世界各地经济联系更加密切。
(2)交通通讯:新型交通工具和通讯手段,大大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3)殖民体系:19世纪末20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世纪初,世界基本被资本主义列强瓜分完毕,亚非拉地区基本上都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2.表现:世界贸易额增长三倍左右;非工业国家与工业化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日益明显。
3.影响
(1)建立起以欧美资本主义列强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2)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广大地区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了艰难的发展历程。
易错提醒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关系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包括资本主义世界政治体系(指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确立)、经济体系(指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整个世界被纳入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和殖民体系(指亚非拉广大地区沦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半殖民地)。
1.圈地运动
14~15世纪,在农奴制解体的过程中,英国新兴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通过暴力把农民从土地上赶走,强占农民的份地及公有地,剥夺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和所有权,限制或取消原有的共同耕地权和畜牧权,把强占的土地圈占起来,变成私有的大牧场、大农场,这就是英国历史上的“圈地运动”。圈地运动是英国历史发展走向的重大转折点,在客观上推动了英国社会结构的变化,促进了英国社会的发展。
2.《国富论》
是苏格兰经济学家、哲学家亚当·斯密的一本经济学专著。被誉为“西方经济界的圣经”。是现代政治经济学研究的起点。因此亚当·斯密被世人尊称为“现代经济学之父”和“自由企业的守护神”。这部著作奠定了资本主义自由经济的理论基础,第一次提出了市场经济会由“看不见的手”自行调节的理论。
考点一 改变世界的力量——两次工业革命
1.两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1)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①生产方式: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
②技术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
③开始部门:首先发生在轻纺部门。
④范围:首先发生在英国,后缓慢扩展到其他国家。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①具有坚实的科学理论基础。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②侧重于基础工业、重工业、能源工业。
③几乎同时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出现。
④在一些国家形成两次工业革命的交叉。例如:德国和日本。
2.工业革命对西方经济和社会结构的影响
(1)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使人类由农业文明时代迈进工业文明时代,工业资本主义逐渐成为社会的主要经济组织形式。机器大生产的使用和推广,摧毁了一切前资本主义的小生产方式。
(2)工业革命引起了经济格局的变动和产业结构的变化。工业革命使第二产业(工业)和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经济格局和产业结构的变化过程,还是一个城市化过程。
(3)大工厂制度的确立,创立了进行大工厂生产的组织和管理形式,为资本主义的社会化大生产提供了可能性;使社会表现形式发生了分化重组,社会日益分裂成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这两大对立阶级。
(4)工业革命引起上层建筑的变化,使社会又一次出现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高潮。工业资产阶级通过改革或革命等形式,在国家政治生活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5)工业革命促进了思想、科学和教育的发展。工业革命使自由主义、社会主义、民族主义思潮成为影响社会发展的重要思想。
3.工业革命的消极影响
(1)无产阶级遭受日益沉重的剥削和压迫,贫富差距日益扩大,造成阶级矛盾尖锐。
(2)亚非拉等落后地区加快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化的进程,受到了日益严重的掠夺,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3)工业革命后,工业化国家加强了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和掠夺,造成自然环境的破坏,威胁了人类的生存环境。
(4)生产不足被生产的相对过剩取代,工业革命后,周期性的经济危机成为规律,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其破坏力越来越大,成为新的经济问题。
(5)工业革命创造的强大生产力也造就了强大的军工企业,再加上世界市场的形成,战争的破坏力更加巨大,两次世界大战都严重威胁了人类的生存,使人类更加珍爱和平。
分析材料,论证观点:就英国市场机制与工业革命的关系,论证“斯密派”和“马克思派”哪一派的观点更合理?
材料 对18世纪的英国,市场机制空间如何发挥作用,以及给英国社会带来了怎样的影响。“斯密派”和“马克思派”都承认18世纪的英国已经出现市场经济,商品价格最终由供需决定。其分歧在于,“斯密派”认为“看不见的手”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占绝对优势。在他们看来,英国的工业革命应当归因于早在18世纪英国经济就实现完全的自由竞争,与之相伴的还有稳步扩展的市场,以及其所提供的创新和增长的广阔平台。“马克思派”认为,英国之所以发生资本积累和投资行为是因为,从生产角度看,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受到政治领导的保护和支持而大行其道。以众多英国人变为完全依赖工资的劳动力这一事实为例,他们认为没有政府的合谋协助是不可想象的。
——[荷]皮尔·弗里斯《从北京回望曼彻斯特:英国、工业革命和中国》
提示:先选择流派再从市场机制在英国的工业化中发挥的不同作用论证。
论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同意“斯密派”。观点:市场机制在英国的工业化中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
史实:圈地运动提供了原料、劳动力、市场等;殖民活动扩大了海外市场;奴隶贸易和殖民扩张积累了原始资本;手工工场积累了大量的生产技术和经验;商业经营模式的变化,股份公司、证券交易所出现;世界殖民霸权的确立等。
(2)同意“马克思派”。观点:英国工业化的推动进程中,政府的领导、保护和支持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史实:政府颁布圈地法令,扩大国内市场;鼓励海外贸易,颁布《航海条例》;发动殖民战争,拓展海外市场;进行议会改革,加强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工业革命成果的推广等。
1.工业革命时期政府对科技发明的保护政策
早在1624年,英国法律就明确规定:把专利权授予最早的发明者。到1851年,美国总共颁发了13 023项专利,促进和保护了私人发明。1687年牛顿出版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他通过自己的实践,沟通了技术和科学之间的鸿沟,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大门。
——摘编自《大国的崛起》
发现问题 西方的专利保护制度促进科技快速发展,对当今中国有借鉴作用。
命题角度 社会环境与科技发展的关系;技术发明与生产力发展之间的关系;英国工业革命技术创新的特征。
2.工业革命时期的自由主义思想
1824年
英普条约规定两国关税平等
1825年
英国取消机器出口禁令
1849年
英国废除《航海条例》
拿破仑三世时期
法国废除第一帝国以来的关税保护政策
1852年
英国议会发表原则声明,称自由贸易是国策
1860年
英法签订自由贸易条约,消除两国间的贸易壁垒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发现问题 英法贸易政策随着时间而转变。
命题角度 以具体事例解读自由主义政策;国家对外政策的立足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逐渐成熟。
3.“欧洲中心论”在史学界的体现
就欧洲的工业化历史而言,“世界视野”对于欧洲的意义远不如“欧洲视野”对于世界的意义大。对于核心地区的经济增长来说,亚洲、非洲和南美洲等边缘地区的作用微不足道。
——据帕特里克·奥布莱恩《欧洲经济发展》等
发现问题 “欧洲中心论”因工业革命推动了欧洲经济的崛起而出现。
命题角度 近代欧洲经济崛起的动因;“欧洲中心论”的片面性;全球视角看人类文明的发展与进步。
考点二 工业文明拓展的桥梁——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1.两次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关系
(1)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①机器大生产的产品需要更广阔的世界市场。
②工厂生产需要来自世界各地的原料。
③交通运输业的革命(轮船、火车等交通工具先后发明,远洋运输公司大量出现,世界铁路线长度急剧增加)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技术条件。
④工业革命密切了国际交流,各行业间和各国间生产的互补性使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的交往更加频繁。
⑤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和扩展,资产阶级极力向外扩张,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⑥资本主义国家按照自由主义原则确立了资本的自由流动、安全与增值的国际经济交流的基本准则,使世界经济交流更加理智,信用增强。
(2)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①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世界范围工业生产的空前发展,更多的产品销往世界各地。
②实力强大的垄断公司致力于频繁的跨国贸易和资本输出。
③交通运输工具的变革(汽车、飞机等出现)和电信工具(电报、电话等)的创新加速了商业信息的传播与交流。
④国际分工日益明显,生产的社会化程度提高。
⑤全球性文化交流扩大。
⑥资本主义各国通过革命或改革完善民主与法制,不断发展经济思想和管理方式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唯物史观——辩证分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
(1)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看:世界市场的形成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生产技术的传播,扩大了工业文明对世界的影响,加强了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联系,推动了世界贸易和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形成。
(2)从道德的角度看:世界市场的形成是资本主义列强对亚非拉国家和地区进行掠夺和剥削的产物,造成了亚非拉国家和地区的贫穷和落后。
(3)从文明演进的角度看:世界市场的形成,客观上促进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在全球的传播,结束了人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狭隘性,有利于世界文明的交流和发展。
要求:根据材料信息,归纳19世纪中期前后国际贸易的特征。
材料 1820~1840年世界工业生产年增长率和世界贸易增长率分别为2.9%和2.81%;1840~1860年,分别为3.5%和4.8%;1860~1870年,分别为2.9%和5.53%……19世纪中期机器纺织品……成为19世纪国际贸易中最主要的工业制成品。殖民地国家的主要出口产品中,棉花、生丝、矿产原料逐步取代了茶叶、香料等生活用品的出口。……1800年,英国、法国、德国、美国在世界贸易中占有的比例分别为33%、9%、10%、5%。
主要信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工业革命后国际贸易迅速发展;商品结构发生重大变化;英国成为世界贸易的中心;国际分工的形成。
1.铁路交通工具对世界市场形成的作用
1870~1900年的铁路网(单位:千公里)
年份
全世界
欧洲
美洲
亚洲
非洲
澳洲
1870
210
105
93
8
2
2
1880
372
169
175
16
5
8
1890
617
224
331
34
9
19
1900
760
284
402
60
20
24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发现问题 中国高铁的快速发展与国际高铁市场的参与大大加强了世界经济的发展,是时下热点问题。
命题角度 铁路交通发展与世界市场形成的关系;铁路交通发展与资本输出的关系;世界各地铁路交通发展的不平衡性;殖民地半殖民地铁路发展的双重性。
2.海洋意识与海权意识对大国崛起的作用
19世纪末,美国海军理论家马汉提出并建立了西方的“海军制胜论”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这一理论总结了西方列强的“炮舰政策”,提出“海军在战争中将起决定性的作用、而夺取制海权则被宣称为战争的基本规律和唯一目的,达到了这一目的就能最终战胜敌人和夺取世界霸权”。
——《海洋霸权:美国的全球海洋战略》
发现问题 中国倡导的和平崛起是对马汉“海权制胜论”的重新定位,时下中国海权问题突出。
命题角度 重视海洋的和平开发与利用;和平解决海洋争端;海军的强大与国家的发展的关系。
全国卷5年考题统计
时间
题号
时间
题号
2017
全国Ⅰ,33
2016
全国Ⅱ,33
全国Ⅲ,33
2015
全国Ⅱ,32
全国Ⅱ,33
2014
全国Ⅱ,33
1.命题点:读图识表——工业革命对英国阶级关系的影响
(2017·课标全国Ⅰ,33)下表
英国国民总收入变化表
年份
约1770
约1790~1793
约1830~1835
数额(百万英镑)
140
175
360
英国工人实际工资变化表(即按实际购买力计算的工资,1851年为100。)
年份
1755
1797
1835
指数
42.74
42.48
78.69
综合上表可知,在工业革命期间,英国( )
A.工人实际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
B.经济快速发展依赖于廉价的劳动力
C.工人生活整体上没有改善
D.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
答案 D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解析 根据表格数据信息可知“国民总收入”增长幅度大,工人实际工资增长幅度相对小,这说明国民贫富差距扩大,故D项正确。题干表格中“国民总收入”两次增加,而工人的实际工资只有一次增加,故不能得出“同步增长”的结论,A项错误;工业革命期间,经济快速发展更多依赖于机器生产的采用、工厂的推广、海外市场的扩大等而不是廉价的劳动力,故B项错误;根据题干表格,工人实际工资有较大增长,C项错误。
2.命题点:可持续发展——工业革命与环境问题
(2016·课标全国Ⅱ,33)英国18世纪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但1816年以后死亡率上升。1831~1841年,工厂集中的伯明翰每千人死亡率由14.6上升到27.2,利物浦由21上升到34.8。导致上述情况发生的重要原因是( )
A.城市环境极其恶化 B.化学工业污染严重
C.人口膨胀食物短缺 D.医疗技术水平下降
答案 A
解析 题干材料反映了“1816年”,特别是在“1831~1841年”,人口死亡率上升。结合所学可知,这与英国工业革命后城市环境的恶化有关,故A项正确;化学工业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故B项错误;“人口膨胀食物短缺”在材料中没有涉及,故C项错误;结合所学史实可知,19世纪医疗技术水平应该高于18世纪,故D项错误。
3.命题点:美国工业革命——美国铁路建设轨距变化
(2016·课标全国Ⅲ,33)19世纪60年代,总长超过3万英里的美国铁路有多种轨距。南部铁路轨距以5英尺居多,北部最普遍的轨距是4.9英尺,部分地区还采用6英尺、5.6英尺的轨距。这反映出当时美国( )
A.尚未形成成熟的统一国内市场
B.铁路是经济增长的主导部门
C.科技水平限制了制造业的发展
D.战争破坏了基础交通设施建设
答案 A
解析 19世纪60年代美国各地铁轨有很大差异反映出美国尚未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故A项正确。各地铁路轨距不统一,说明铁路部门不是经济增长的主导部门,故B项错误。C项没有材料依托,D项不符合史实。
4.命题点:英国工业革命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2014·课标全国Ⅱ,33)有人描述19世纪初英国的情景时说,妇女和女孩们曾从黎明到深夜整天不断地使用的嘤嘤作响的纺车,如今已被弃置屋隅。那些打着拍子砰然作响的手织机也多半闲置无闻。这说明( )
A.生产领域出现革命性变化
B.工业革命推动妇女解放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C.重工业成为国民经济主导
D.家庭手工业已不复存在
答案 A
解析 19世纪初,英国已开始工业革命,妇女和女孩们从繁重的手工纺车的辛苦劳动中解放出来,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使手织机也多半被闲置,材料只说明纺车被弃置,不能得出妇女被解放的结论,故A项正确,B项不正确。材料也未体现C项。D项表述过于绝对,且不符合史实。
1.命题点:政府在工业革命中的角色
(2018·全国Ⅰ卷高考考前模拟预测一,33)对18世纪后半期英国的工业化,“马克思派”认为,英国之所以发生资本积累和投资行为是因为,从生产角度看,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受到政治领导的保护和支持而大行其道。对“马克思派”思想理解最准确的是( )
A.资本积累和投资是政府干预的有效手段
B.政府支持在工业化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C.工业革命成果的推广需要依赖政府支持
D.市场机制在工业化中的作用微乎其微
答案 B
解析 材料强调的政府的保护与支持,故B项正确;政府支持是英国工业化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因素,C项理解不准确,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提到市场机制,故D项错误。
2.命题点: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革命的差异性
(2018·衡阳十校高考调研冲刺预测,32)下面是1810~1812年间英、德、法、美四国机器棉纺业中拥有的纱锭数量的对比示意图。下列对图中的信息说明正确的是( )
A.英国已经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
B.美国民主制没能推动经济发展
C.法国共和制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D.德国的分裂严重影响了工业化
答案 D
解析 英国于19世纪三四十年代完成工业革命,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B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项不符合史实,故B项错误;法国于1875年确立共和体制,1810~1812年法国处于拿破仑帝国时期,故C项错误;1810~1812年德国还未统一,德国的分裂影响统一市场的形成,因而影响工业化,故D项正确。
3.命题点:工业革命与社会生活
(2017·韶关一模,32)下图为1834~1878年西欧某国棉纺织业工人就业情况(%),可用来研究( )
年份
孩子
男性(13~18岁)
女性(13+)
男性(18+)
1834
13.3
12.5
47.8
26.4
1847
5.8
11.8
55.5
26.9
1850
4.6
11.2
55.5
28.7
1861
8.8
9.1
55.7
26.4
1870
9.6
8.5
55.9
26.0
1878
12.8
7.2
54.7
25.3
A.女性社会角色的转变
B.劳动就业率的增加
C.工人家庭收入的增长
D.非法雇佣童工的现象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不难看出,在工业革命基本完成后,该国女工在棉纺织业的比例始终稳定在55%左右,这就表明女性的社会角色发生了明显的转变,故A项正确。
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2017·韶关二模,33)1819~1846年英国棉纺织品的销售额从2 940万英镑上升到4 670万英镑,其中,每年出口的比例稳定在50%~55%,其余满足国内需求。可见,英国( )
A.社会贫富差距拉大
B.国内消费能力有较大增长
C.对殖民地市场的依赖性增强
D.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
答案 B
解析 1819~1846年英国棉纺织品的销售额得到迅速的发展,这是由于工业革命促使生产力得到很大的提高,其中每年出口的比例稳定在50%~55%,45%~50%满足国内消费需求,可见英国国内消费能力有较大的提升,国内消费能力有较大增长符合题意,故B项正确。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2.(2017·宁德二模,34)到18世纪中期,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英国形成了一种经济现象:即工资水平极高,而能源尤其是煤炭的价格极为便宜。这( )
A.促使英国加快海外市场的开拓
B.导致英国圈地运动的加速
C.推进英国社会大力发展新技术
D.削弱英国经济发展的潜能
答案 C
解析 材料描述的是英国国内的现象,没有涉及到海外市场的信息,故A项错误;“工资水平极高”不能说明对劳动力的需求大,故B项错误;“工资水平极高,而能源尤其是煤炭的价格极为便宜”这种情形使得利用新技术成为一件有利可图的事情,故C项正确;这种情况导致新技术的大力推广促进了经济的飞速发展,故D项错误。
3.(2017·茂名二模,33)在17到18世纪,英国在全国各地修建了多条主干道,并对河流河床进行综合整治,最终打造成四通八达的水陆交通运输网,这些措施( )
A.引发了英国交通领域上的革命
B.推动了英国对外进行殖民扩张
C.加速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D.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生和发展
答案 D
解析 英国交通领域上的革命要到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动力出现才引发,材料时间不对,故A项错误;据材料“英国在全国各地修建了多条主干道”可得这些措施是在英国本土进行的,不属于对外的殖民扩张,故B项错误;17至18世纪的“四通八达的水陆交通运输网”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没有内在的逻辑联系,故C项错误;“四通八达的水陆交通运输网”的形成有利于国内市场的扩大,这为工业革命的发生和发展创造了条件,故D项正确。
4.(2017·北京顺义一模,29)“在17世纪,(英国)煤的运输方面的困难,曾是其作为燃料的一大缺陷,但到19世纪30年代后,煤就可以自己运输自己了。”材料现象反映了( )
A.煤炭已成为工业主要能源
B.英国急需煤炭的大量进口
C.铁路是煤的主要运输方式
D.近代的电力工业发展迅速
答案 C
解析 材料强调煤在运输方面的问题得到解决的事实,没有说明其是否成为主要的工业能源,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提到英国煤的来源,故B项错误;用煤来运煤,可以推测为用火车来运输,故C项正确;电气化铁路运输是20世纪以后的事情,故D项错误。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5.(2018·湖南百所重点中学高三阶段性诊断考试,17)下图体现了工业革命机器发明的递进状态。推动这种“递进状态”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
A.科学理论的突破 B.思想文化的进步
C.政府措施的激励 D.市场需求的带动
答案 D
解析 结合材料来看,珍妮纺纱机的出现是为了解决人工纺纱效率低下问题;水力织布机的发明是为了提高织布效率;瓦特改良蒸汽机是为工业革命开展解决动力难题,每一次技术发明都是为了提高工业生产的效率,促进工业生产以满足巨大的市场需求,故D项正确。
6.(2018·全国卷高考模拟调研,32)19世纪后半期……动力技术与其他发明携手并进,在欧洲和世界其他部分之间“挖开”了一道“鸿沟”。下列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欧洲与世界各地的矛盾激化
B.工业革命使欧洲领先于世界
C.工业化推动了欧洲对外扩张
D.欧洲脱离了与世界各地联系
答案 B
解析 材料“在欧洲和世界其他部分之间‘挖开’了一道‘鸿沟’”,反映出欧洲和世界其他地区差距的扩大,但材料没有体现它们之间矛盾的激化,故A项错误;工业革命使欧洲领先于世界,欧洲和世界其他地区差距扩大,故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工业革命对欧洲国际地位的影响,而不是推动欧洲对外扩张,故C项错误;工业革命使世界各地联系加强,故D项错误。
7.(2017·天津河东一模,4)1832年一位英国工业家说:“50年前我们不需要议会代表,现在我们需要了。因为,我们现在为整个世界生产。”这说明( )
A.工业革命推动人们民主意识的提高
B.英国议会实行无代表的专制统治
C.工业革命导致英国政治力量的变化
D.英国资产阶级要求建立世界霸权
答案 C
解析 需要代表不能体现民主意识的提高,而是反映出工业革命中工业资产阶级要求表达自身政治意愿的声音,故A项错误;光荣革命后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制的民主政治,故B项错误;工业革命促使工业资产阶级壮大,旧的议员结构不利于表达工业资产阶级的政治意图,故C项正确;材料未提及英国称霸问题,故D项错误。
8.(2017·安阳二模,33)1840年前后,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此后20年间英国一直保持着“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世界工厂”的地位。这表明当时( )
A.国际贸易缺乏竞争 B.世界市场很不成熟
C.英国成为世界霸主 D.世界局势比较稳定
答案 B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国际贸易缺乏竞争不符合史实,故A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年间英国一直保持着‘世界工厂’的地位”是因为英国最先完成工业革命,实力大大增强,采取一系列措施打造“世界工厂”,当时尚未确立国际经济交流的基本准则,世界市场还不成熟,故B项正确;英国成为世界霸主不符合史实,故C项错误;世界局势比较稳定不符合史实,故D项错误。
9.(2017·遵义二模,33)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但是,资本主义国家中出现了独裁统治的现象,这反映了( )
A.资本主义发展到最高阶段
B.原有的民主制度不适应或不利于垄断
C.资本主义制度已经腐朽不堪
D.资本主义制度即将被社会主义制度所取代
答案 B
解析 材料“资本主义国家中出现了独裁统治的现象”,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垄断阶段,原有的民主制度不能适应垄断阶段的需求,故B项正确。
10.(2018·安徽皖智教育1号卷联盟高三联考,19)某国19世纪70年代冶金企业平均投资为10多万元,20世纪初则达到近200多万元;同一时期的冶金企业由上千家减少为100多家。据此可知该国( )
A.已经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
B.是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国家
C.出现新式的生产组织形式
D.两次工业革命的交叉进行
答案 C
解析 根据题目中“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判断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冶金企业”平均投资额从10多万元增加到200多万元,说明生产和资本走向高度集中,“冶金企业由上千家减少为100多家”说明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促使垄断组织的产生,即生产组织形式发生了新的变化,故C项正确。
11.(2017·汕头高三期末,34)1870~1900年间,英国的工业生产增加了一倍,但英国在世界工业总产量中所占份额从三分之一降到五分之一。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A.工业革命产生和发展进程不一致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B.英国失去了殖民霸主的地位
C.新兴国家的兴起改变了经济格局
D.英国坚持实行自由贸易政策
答案 C
解析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美国、德国等国经济快速发展超过了英国,故C项正确。
12.(2017·广安、遂宁、内江、眉山三模,33)1883年,恩格斯在致德国社会民主党人爱·伯恩施坦的信中说:“远距离输电使工业几乎彻底摆脱地方条件所规定的一切界限,它终将成为消除城乡对立的最强有力的杠杆。”恩格斯旨在说明( )
A.电力推广将导致阶级斗争的终结
B.科学技术对社会变革的重要影响
C.发展电力是德国革命成功的关键
D.电气技术取代蒸汽技术的必要性
答案 B
解析 电力的推广引发第二次工业革命,激化了阶级矛盾,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电力推广加强了城乡联系,故B项正确;材料并未提及德国革命成功的关键,故C项错误;材料并未提及电气技术取代蒸汽技术的相关情况,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13.(2018·揭阳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大夫(指御史大夫桑弘羊)曰:“今意一总盐铁,非独为利入也,将以建本抑末,离朋党,禁淫侈,绝并兼之路也。……铁器兵刃……非众庶所宜事也。往者豪强大家……采铁石鼓铸,煮海为盐,一家聚众或至千余人……成奸伪之业,遂朋党之权,其轻为非亦大矣。”
——[西汉]桓宽《盐铁论》
材料二 中国似乎长期处于静止状态,其财富也许在许久以前已完全达到该国法律制度所允许的限度,但若易以其他法制,那么该国土壤、气候和位置所可允许的限度,可能比上述限度大得多。一个忽视或鄙视国外贸易,只允许外国船舶驶入一二港口的国家,不能经营在不同法制下所可经营的那么多交易。
“这种管制(国家和君主干预经济生活)几乎毫无例外地必定是无用的或有害的。”国家只起“守夜人”的作用。它的职能是:“第一,保护社会,使不受其他独立社会的侵犯。第二,尽可能保护社会上各个人,使不受社会上任何其他人的侵害或压迫,这就是说,要设立严正的司法机关。第三,建设并维持某些公共事业及某些公共设施。”
——[英]亚当·斯密《国富论》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汉武帝时实施盐铁官营政策的原因。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2)材料二中亚当·斯密批评了当时中国的什么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政策的影响。
(3)根据所学知识,比较分析材料一与材料二两种经济理念的不同及实施的历史影响。
答案 (1)原因:盐铁业市场大、利润高,是政府重要财源;地方豪强操纵盐铁经营,影响社会稳定;形成地方势力。
(2)政策:闭关锁国。
影响: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维护统治;但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3)不同:材料一:国家应对经济(经济主权)加强控制或实现经济大一统;材料二:自由主义、自由放任。
影响:材料一:①对当时:维护了社会稳定,巩固了皇权统治;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削弱了地方豪强权贵和富商大贾财力,抑制土地兼并,防止地方割据。
②对后世:历代统治者基本秉持了经济大一统的理念,对经济进行控制;虽然有助于加强统治维护稳定,但是不利于商品经济(民间私营业)的发展,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社会转型(资本主义萌芽)。
材料二:①对英国:顺应了工业革命的历史要求,推动自由贸易和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实施,推动英国社会的发展。
②对世界:推动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普遍推行,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自由贸易和国际贸易准则的制定。
解析 (1)根据材料一“今意一总盐铁,非独为利入也”“往者豪强大家……采铁石鼓铸,煮海为盐,一家聚众或至千余人……成奸伪之业,遂朋党之权,其轻为非亦大矣”“离朋党,禁淫侈,绝并兼之路也”进行归纳概括其原因即可。
(2)第一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二“一个忽视或鄙视国外贸易,只允许外国船舶驶入一二港口的国家,不能经营在不同法制下所可经营的那么多交易”可知该政策为闭关锁国;第二小问影响,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考虑。
(3)第一小问不同,由材料一、二的表述可以看出两者对政府应该扮演的角色认识不同,前者认为政府应该加强控制,后者认为政府应实行自由主义和自由放任政策;第二小问影响,对于中国古代经济理念的评价,从当时和后世分阶段评价,而亚当·斯密的自由放任政策则从对英国和对世界两个角度考虑。
14.(2017·淄博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平定新疆等少数民族贵族叛乱以后,为保证政治上的有效统治,清朝统治者特别提倡迁移内地人民到新疆从事农业开发。清廷以切实有效的措施帮助内地人民完成向新疆的迁徙。1761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年,清政府首先实行有组织地移民出关,尔后对落户的农户放宽起课年限,有力地保证了应募农民在迁入地有时间和力量开垦种地,受有组织的移民的吸引和鼓舞,自发迁移进入新疆的人口也与日俱增,移民屯垦取得显著成效。在西南地区,清雍正年间实行改土归流,废除土司制,汉族手工业者纷纷进入少数民族地区,有的来定居,有的开荒,有的经营木工、金工、石工等手工业,促进了西南地区的经济开发。
——摘编自王兴文《试论中国古代西部经济开发政策》
材料二 18世纪末19世纪初,在美国领土扩张的同时,兴起了大规模的西进运动。一批批移民像潮水般涌入西部地区,一望无际的西部荒原逐步得到开发。最先的移民在西部开拓荒地,建立居民点,发展农业,他们所需要的生产资料及日用工业品则完全仰仗东部,这就为东部资本主义工业扩大了国内市场。反过来,西部新农业区的开辟,又为东部城市和工业人口提供了粮食及原料。农业资本主义沿着这条所谓的“美国式道路”,在西部发展起来。总之,美国西进运动的过程,也就是资本主义在北美大陆的横向发展过程。
——摘编自齐涛《世界通史教程》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18世纪至19世纪初清朝西部开发与美国西进运动的特点及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清朝西部开发与美国西进运动共同的历史借鉴。
答案 (1)特点:
清朝:以政府组织引导为主(从政府组织移民到民众自发流移),移民屯垦为主要内容,农业开发为主。
美国:以市场作导向,以发展农业资本主义为主,东西部经济形成互补。
背景:
清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内地人口压力大(人地矛盾突出),边疆地区人少地荒。
美国:领土扩展,工业革命开展(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2)历史借鉴:政府引导和民众自发相结合;注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正确处理民族关系;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等。
解析 本题通过清朝西部开发和美国西进运动,考查解读材料信息,分析比较历史事物的能力。第(1)问求答项为清朝西部开发和美国西进运动的“特点”和“背景”,前者需要进行比较,可从材料中得出开发的主要内容、形式、影响等可比点,联系所学知识可以比较其实质,由此得出答案;后者联系时代背景回答即可。第(2)问求答项为“历史借鉴”,可联系现实的西部开发,得出历史经验。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