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版学案】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第21课 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习题 新人教版必修1
一、“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
1.原因:“文革”时期,“左”倾错误的发展。
2.民主法制被践踏的表现。
(1)大批各类人士惨遭人身迫害,最突出的是刘少奇案。
(2)根本大法和各类法律失去作用。
(3)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人身自由不能保障。
(4)“造反派”全面夺权,各级党政领导机关陷于瘫痪。
(5)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遭到破坏。
温馨提示:“文革”时期民主法制遭受践踏的最主要表现是宪法失去权威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遭到破坏。
【问题导思1】 结合文化大革命发生的原因及对民主法制的破坏谈谈我们应该吸收哪些教训?
提示:吸取的教训:必须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必须坚持集体领导和民主集中制原则;不能把社会主义社会中的阶级斗争问题扩大化和绝对化。
【预习检测1】 “文化大革命”期间,身为国家主席的刘少奇竟惨遭抄家和人身迫害,这突出表明(A)
A.国家的法律遭到践踏
B.阶级斗争形势依然严峻
C.政治协商制度遭到严重破坏
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二、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
1.法律制度走向健全。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建设方针。
(2)20世纪80年代,在全国范围平反各种冤假错案。
(3)加紧全面立法工作,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4)1999年3月,“依法治国”被正式写入宪法。
2.民主制度的重建与完善。
(1)恢复和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
①完善政治协商制度:1982年确立“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方针。
②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984年颁布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2)进一步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
温馨提示:平反各种冤假错案是新时期法制建设的首要环节,“依法治国”是治国方略。
【问题导思2】 从“法制”到“法治”一字之差体现出哪些变化?
提示:变化:“法制”是法律制度的简称,“法治”是依法治国的简称。有法可依是依法治国的前提条件,依法治国必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一字之差表明中国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加快,进入建设法治化社会时期。
【预习检测2】 “自由选举产生的领导人对村民更负责任,他们的土地管理的决策反映了对公平的再分配的大众偏好……选举往往导致村民委员会主任
6
把投票人的利益放在乡镇机关和党支部之上。”材料反映了农村基层民主选举制度(B)
A.有利于农村重新公正分配土地所有权
B.保障了农民的合法权益
C.不利于农村基层管理
D.得到进一步普及
解析:从材料信息可知农村基层民主选举制度能够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故选B项。
1.“文化大革命”开始以后,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长期没有举行过会议。这反映当时(A)
A.民主法制遭到严重破坏 B.政治协商制度被抛弃
C.多党合作制度一度停止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断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标志,这一制度分为曲折发展、严重挫折、恢复健全三个阶段。其第三阶段时间为(C)
A.1954年以来 B.1976年以来
C.1978年以来 D.1982年以来
3.“海选”制度是对下列哪项制度的创造性发展(C)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
C.村民选举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1982年中国共产党确立“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进一步完善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A)
A.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村民自治制度
5.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依法治国”方针并将其写入宪法是在(D)
A.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B.“大跃进”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6.阅读《全国法院行政案件统计表》,表中的现象反映的是(A)
A.法律在规范政府行为中的作用日益突出
B.中国已建成了完备的法律体系
C.人民当家作主权利完全得到保障
D.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
解析:本题考查图表解读能力。从表格中受案数的迅速增长以及各种案情的结果比例来看,法律在规范政府行为方面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故选A项。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正正反反,反反正正,正反一样;是是非非,非非是是,是非不分。
材料二 1967年8月5日,
6
由江青、康生等人策划在中南海举行的针对刘少奇、邓小平、陶铸等同志的斗争会结束后,刘少奇拿着宪法,义正严词地抗议说:“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你们怎么对待我个人,这无关紧要,但我要捍卫国家主席的尊严。谁罢免了我国家主席?要审判,也要通过人民代表大会。你们这样做,是在侮辱我们的国家。我个人也是个公民,为什么不让我讲话?”
——《历史在这里沉思》第一卷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指出:在过去一段时间内,民主太少,当前这个时期特别需要强调民主。为了保障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这成为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的指导思想。
问题:
(1)根据材料一判断,这副对联是建国后哪一历史事件的写照?它给我国的民主法制带来了怎样的破坏?
(2)根据材料二回答“文化大革命”对民主和法制建设敲响了怎样的警钟?
(3)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指出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关系?
答案:(1)事件:“文化大革命”。破坏表现:国家各级党政机关遭到破坏,法律、制度成为一纸空文;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人身自由都失去了保障。
(2)警钟:必须建设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完善国家的宪法和各项法律制度,深入持久地进行民主法制教育。
(3)关系理解: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密不可分。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前提和基础,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体现和保障。民主必须法制化,法制必须保障民主,社会主义民主是民主化和法制化的统一。
1.“文化大革命”时期,“民主”的主要方式是“大字报”“大鸣”“大放”“大辩论”“大串联”,以下关于“文化大革命”时期“民主”的判断,正确的是(A)
A.歪曲了民主的含义
B.符合民主的程序性原则
C.是直接民主的体现
D.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有益探索
解析:“文化大革命”时期,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遭到严重破坏,民主的含义被歪曲,故选A项。
2.(2014·皖南八校联考)下图所示为新中国某一时期中学课本教材封面(上方文字为:彻底埋葬帝修反!),这一历史时期(B)
6
A.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基础得以奠定
B.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基本中断
C.奠定了依法治国的重要基础
D.基层民主有一定扩大和加强
解析:本题考查材料信息获取和迁移运用能力。从材料“彻底埋葬帝修反”以及图片“红卫兵”标志可知是“文革”时期。B项符合“文革”时期民主政治情况,A项是在新中国成立后,C、D两项是新时期。
3.(2014·浙江五校联考)1978年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讲到:“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往往把领导人说的话当作‘法’,不赞成领导人的话叫做‘违法’,领导人的话改变了,‘法’也就跟着改变。”该讲话的目的是(C)
A.改变一些领导人专制作风
B.改变有法不依的现象
C.亟待建设并完善法律体系
D.增强民众的法制观念
解析:本题考查材料解读能力。“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说明制定法律成为重要任务,故选C项。
4.(2015·佛山一模)以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的时间
第一届
第二届
第三届
第四届
第五届
第六届
第七届
……
1954年
1959年
1964年
1975年
1978年
1983年
1988年
……
据此表格的信息可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
A.与新中国成立同时确立
B.在“文化大革命”时期被废除
C.在改革开放时期得到完善
D.保障了经济的持续平稳发展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第五届人大,即1978年后,人大召开情况较前四届相对固定,故C项正确。
6
5.(2014·北京东城区期末考)1978年至1992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重要法律230多部。其中主要包括1982年宪法、《刑法》《民法通则》《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等。这一立法高峰的出现(D)
A.保障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B.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奠定了基础
C.确立了依法治国的方针
D.建立了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根据信息“1978到1992年”“包括宪法在内的各类法律230多部”可见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已经建立起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故D项正确。
6.民选举是我国农村自治的基础环节。近年来,每次村委会换届的参选率都在90%以上,一大批素质好、能力强、作风正的人走上了村委会的领导岗位,选举还培养了农民参与民主和社会公共事务的能力。这一事实表明村民选举(B)
A.开辟了直接选拔政府管理人员的有效途径
B.体现了民主的广泛性
C.使农民拥有了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D.使农民有能力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村级民主选举是扩大农村基层民主的重要举措,体现了我国民主的广泛性。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自1953年以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对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应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名额,均按照农村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四倍于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的原则分配。
——1953—2009年我国实行的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
材料二 第十六条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根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口数,按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城乡人口数相同的原则,以及保证各地区、各民族、各方面都有适当数量代表的要求进行分配。
——2010年3月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
问题:
(1)对比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我国农村地区在全国人大代表中所占比例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促使这种变化产生的时代背景。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民主政治不断完善的社会条件。
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信息可知我国农村全国人大代表比例的增加,这与农村经济发展、我国民主化程度逐步加深有关。第(2)问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国民素质提高、民主意识增强等角度分析。
答案:(1)变化:农村地区在全国人大代表中所占比例增加。背景: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民主政治不断向前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社会发生巨大变化。
(2)条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国民素质提高,民主意识增强等。
红卫兵
红卫兵,是中国“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特殊产物
6
,开始由年轻的学生组成,后来发展到所有的自认为是革命派、造反派的人或组织都称作红卫兵。红卫兵并不是真正的国家军队,而是一种特殊的群团组织,是“文化大革命”中冲击原政权架构的重要力量,对“文化大革命”在全国范围内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是造成这一时期全国动荡及悲剧的重要因素。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