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市2016届高三语文11月月考试卷(有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湛江市2016届高三语文11月月考试卷(有答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6届湛江一中高三级11月考试 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10页,18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2. 答题前,考生务必把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I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禁书一词,最早见于宋人苏辙的《乞裁损待高丽事件札子》,里面写道:“即不许买禁物、禁书及诸毒药。”什么样的书籍定性为禁书,苏辙没有解释。但禁书作为围剿文化的官方行为,却至晚可以上溯到始皇帝时代。书籍具有广泛的社会性,禁止其刊印、流布、阅读,当然只有通过国家行政手段才能实现。‎ ‎  秦始皇推行禁书的全过程,后世概括为“焚书坑儒”。“焚书”即“禁书”,“坑儒”便是“笔祸”或曰“文字狱”。李斯深谙秦王朝政治专制与思想专制之道,制定的禁毁六国史籍的细则,甚为刻毒。李斯将图书分为三类,《诗》、《书》、百家语之类虽不许民间收藏,但可允许博士之官保留;对医药卜筮种植之作,则不禁不毁。太子扶苏劝谏始皇:“天下初定,远方黔首未集,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上皆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结果被遣至上郡蒙恬那儿监军戍边,后被秦二世赐令自杀。历史学家范文澜指出:“焚书坑儒的野蛮行经,反映出当时统治阶级内部斗争的极端尖锐。李斯主张中央集权是合时宜的,他所代表的儒家荀子学派却是一种极端的镇压人民的政治思想……政治学派的斗争一直发展到大残杀,把孟子学派的儒生大体杀尽,李斯算是取得了胜利。但是,焚书坑儒,丝毫不能消灭学派的分歧,而且还促成了秦朝的灭亡。”始皇的教训,使后来者有所惊醒,终至元明,没有再出像焚书坑儒那样规模的禁书运动。‎ ‎  两汉四百余年,禁书次数寥寥,大都发生于乱世。王莽篡政后禁谶纬,董卓禁民谣,意在告诫百姓,当权者是不容触动的,即使诅咒也是犯法。晋武帝禁星气、谶纬之学,前秦禁老庄之书,北魏禁佛禁道,隋文帝禁民间撰集国史,皆出于治政需要。唐代,“诸造妖书妖言者”因危及当朝政权,是要被判绞刑的,但唐代禁书是以《唐律》的有关规定行事的,这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宋朝的禁书事件,大多发端于改革派与保守派之间的斗争,新党、旧党的头面人物都为此吃过官司,但宋朝的文字狱没有杀头之痛。元代禁书除学步赵宋,还大肆查禁民间宗教典籍和那些有“反叛”‎ 14‎ 色彩的话本、戏剧。明太祖朱元璋推行文化专制,对言论犯忌者格杀勿论。据说,他在一寺院看到一首咏布袋和尚的诗,疑心是指斥自己,竟“尽诛寺僧”。有人认为,他这样做基于自卑与愚昧,其实,这位乞丐皇帝残忍的后面隐藏着一种“精明”。明成祖搞文字狱,其残暴程度逼似赢政“坑儒”。在明代的禁书单上,既有程朱理学之书,也有李贽的著作和《水浒传》等。‎ ‎  清初,为扫荡“反清复明”的思想与举动,统治者一方面施用武力镇压,一方面凶残的制造文字狱。此风一开便不可收,清以前历代统治者的种种手段都被继承和发扬。有个数据值得注意:较大的文字狱,顺治在位17年,发生7次;康熙在位61年,12次;雍正在位17年,17次;乾隆在位60年,130余次。‎ 读史可知:禁书以及由之引发的“文字狱”,在漫长的封建社会悉为统治者政治目的服务的一种重要手段。 ‎ ‎(选自王彬《禁书·文字狱》,有删改)‎ 1、 下列对“禁书”相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历史上的禁书,是指那些统治者担心会危及其统治而采用国家行政手段禁止刊印、流布、阅读的书籍。‎ B.禁书往往引发文字狱,从现有史料看,秦始皇是始作俑者,禁书和文字狱是统治者为巩固政治地位的手段。‎ C.禁书是由国家强制推行的一种文化专制统治,它产生于社会动荡不安的乱世,伴随而来的必是镇压与杀戮。‎ D.宋代的禁书事件,主要是针对那些参与党派之争的士大夫,元代不但步宋代后尘,而且查禁范围更为广泛。‎ 2、 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李斯推行的“焚书坑儒”运动,也是一场政治学派的斗争,并最终以儒家荀子学派战胜儒家孟子学派而告终。‎ B.太子扶苏应是儒家学派的拥戴者,他反对法绳诵法孔子学说的儒生,因此被遣送到边塞戍边,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C.作者认为,朱元璋“尽诛寺僧”的举动,虽然残忍,但并非出于“自卑与愚昧”,而是一种出于巩固其统治的“精明”。‎ D.清王朝即使处于康熙、雍正、乾隆等盛世,禁书与文字狱之风并没有因此而式微,相反,却呈愈演愈烈之势。‎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秦王朝之所以要焚毁《诗》、《书》、百家语之类书籍,是秦始皇担心此类书籍所传播的思想会危及其统治。‎ B.历朝禁书范围大都集中在思想论著、宗教典籍、史学文献等,而医药卜筮种植及文艺等书籍则不禁不毁。‎ C.纵观中国历朝历代,清朝是除秦朝之外,“焚书坑儒”最为严重的一个朝代,而且持续次数更甚于秦朝。‎ D.文化大革命时期焚禁“封资修”书籍的群众性运动,本质上也是统治者出于政治目的的一种政治运动。‎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14‎ ‎ ㈠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赵概,字叔平,南京虞城人。少笃学自力,器识宏远。中进士第,为集贤校理、开封府推官。奏事殿中,仁宗面赐银绯。 ‎ 出知洪州,州城西南薄章江,有泛溢之虞,概作石堤二百丈,高五丈,以障其冲,水不为患。僚吏郑陶、饶奭挟持郡事,为不法,前守莫能制。州之归化卒,皆故时群盗。奭造飞语曰:“卒得廪米陈恶,有怨言,不更给善米,且生变。”概不答。卒有自容州戍逃归而犯夜者,斩之以徇,因收陶、奭抵罪,阖府股栗。加直集贤院。坐失举渑池令张诰免,久乃起。 ‎ 召修起居注。欧阳修后至,朝廷欲骤用之,难于越次。概闻,请郡,除天章阁待制,修遂知制诰。逾岁,概始代之。苏舜钦等以群饮逐,概言:“预会者皆馆阁名士,举而弃之,觖士大夫望,非国之福也。”不报。谏官郭申锡论事忤旨,帝欲加罪,概曰:“陛下始面谕申锡毋面从,今黜之,何以示天下?”乃止。知郓州应天府代韩绛为御史中丞绛以论张茂实不宜典宿卫罢概至首言之茂实竟去。擢枢密使、参知政事。数以老求去。 ‎ 熙宁初,拜观文殿学士、知徐州。自左丞转吏部尚书,前此,执政迁官,未有也。以太子少题致仕,退居十五年,尝集古今谏争事,为《谏林》百二十卷上之。神宗赐诏曰:“请老而去者,类以声问不至朝廷为高。唯卿有志爱君,虽退处山林,未尝一日忘也。当置于坐右,时用省阅。”元丰六年薨,年八十八。赠太子太师,谥曰康靖。 ‎ 概秉心各平,与人无怨怒。坐张诰贬六年,念之终不衰,诰死,恤其家备至。欧阳修遇概素薄,及修有狱,概独抗章明其罪,言为仇者所中伤,不可以天下法为人报怨。修得解,始服其长者。‎ ‎          (《宋史·赵概传》,有删节) ‎ 注:①觖:因不满意而怨恨。②抗章:向皇上上奏章。 ‎ ‎4、文中划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知郓州/应天府/代韩绛为御史中丞/绛以论张茂实不宜典宿/卫罢概至/首言之/茂实竟去 B.知郓州/应天府/代韩绛为御史中丞/绛以论张茂实/不宜典宿卫罢/概至首/言之/茂实竟去 C.知郓州/应天府/代韩绛为御史中丞/绛以论张茂/实不宜典宿卫罢/概至首言之/茂实竟去 D.知郓州/应天府/代韩绛为御史中丞/绛以论张茂实不宜典宿卫罢/概至/首言之/茂实竟去 ‎5、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起居注是我国古代记录帝王的言行录,包括除了皇帝宫中私生活外的种种言行, 一般不外传,仅作为撰修国史的基本材料之一。 ‎ B.枢密使是枢密院的长官。唐时由大臣担任,宋以后改由宦官担任,枢密院是管理军国要政的最高国务机构之一,枢密使的权力与宰相相当,清代军机大臣往往被尊称为“枢密”。‎ C 14‎ ‎.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盖指官员辞职归家。‎ D.赠,是古代朝廷对功臣的先人或其本人死后追封爵位官职。有时朝廷还会根据各文臣武将的生前事迹给予称号以褒贬善恶,是为谥号。‎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赵概,年少时勤奋学习能自力,器量见识宏远。秉性和平,与人没有怨仇。考中进士后,因才干突出,得到皇帝的赏赐。‎ B.赵概在洪州任上,解除了章江的水患,果断地处理了把持郡里事务,行不法之事的属官郑陶、饶奭,终因渑池县令张诰的过失受牵连而被免职。 ‎ C.赵概对朝廷忠耿尽职,即使退居在家,一改一些官员因年老辞官回家后,唯恐自己的一些说辞、议论等传到朝廷的做法,用编书的方式提醒皇上注意纳谏。 ‎ D.赵概因张诰被贬职六年,但他对张诰念念不忘,张诰死后,赵概对他的家人照顾非常周到。连一向对他冷淡的欧阳修最终也为之折服。 ‎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 ‎⑴卒有自容州戍逃归而犯夜者,斩之以徇,因收陶、奭抵罪。(5分) ‎ ‎⑵陛下始面谕申锡毋面从,今黜之,何以示天下?(5分) ‎ ‎ ㈡古代诗歌阅读(11分)‎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送魏大从军 陈子昂 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 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 勿使燕然①上,惟留汉将功。‎ ‎ 【注】①东汉时的车骑将军窦宪,他曾经以卓越的战功,大破匈奴北单于,又乘胜追击,登上燕然山,刻石纪功而还。‎ ‎ 8.结合全诗,赏析“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这两句的妙处。(5分)‎ ‎ 9. 简述本诗与一般送别诗抒发的情感有什么不同。(6分)‎ ‎ ‎ ‎ ㈢名篇名句默写(6分)‎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 ⑴孔子在《论语》中强调尊重他人意愿的句子是:“ , 。”‎ ‎⑵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写出自己在“三顾茅庐”前躬耕南阳时的心态的句子是:“ , 。”‎ ‎⑶《锦瑟》表达“聆听锦瑟之繁弦,勾起对华年往事之追思,音繁而绪乱,怅惘以难言”的诗句是:“ , 。”‎ 乙 选考题 14‎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題,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窗棂上挂串红辣椒 ‎ 王长元 ‎ 村长带着那拨儿人进屋的时候,老太太正在扫地。灰尘沸沸扬扬,仿佛是鲜活的跳蚤在空气中上下跳动,弄得人眼睛迷迷茫茫。‎ ‎ “那啥,顶子哪?”‎ ‎ “下甸子打草去啦。”‎ ‎ “啥时走的?”‎ ‎ “小半个月啦。”‎ ‎ “回来过没?”‎ ‎ “没。”‎ ‎ 村长吸溜一下鼻子,“二婶,还不知道吧,顶子出事了。”‎ ‎ 二婶就一惊:“出了啥事?”‎ ‎ “杀人啦,顶子。这不,官家正寻他哪!”‎ ‎ “啥?”老太太便呆在那里,眼睛就直直地看着炕沿边上的那几个人。她这才发现其中一个戴大沿帽的已经带了绑绳和黑亮亮的枪。立马她心一颤动,眼仁儿就朝上翻过去,人便跟着向门框斜过去。几个人惊恐地奔了过去,将老太太放到炕上。‎ ‎ 一忽儿,老太太的鼻翅儿便扇动一下,翻转的眸子虽归了原位,但依旧是愣愣向上看着。‎ ‎ “二婶,你看你啥个身板还不知道,上甚火?既是杀了人,顶子就不是原先的顶子了,那便是犯了王法。犯了王法的顶子你还伤心个甚!麻溜缓缓,人家公安局还有事情跟你说。” ‎ ‎ 老太太眸子这才转了一轮儿,一汪亮亮的湿润便映在里面。‎ ‎ 看着老太太有了活气,警察就轻轻一笑,说:“老人家,您的心情我们是理解的,但是儿子杀了人,犯了罪,如今又跑掉了。这,国法是不能容的。我们希望您控制住感情,配合我们来抓凶犯。否则,比如说包庇儿子、袒护儿子,那样您老人家也有罪了。按我们的经验,您的儿子还会回家来的,那时您必须报告我们。”‎ ‎ “顶子真若是回家,你可得说呀!”村长眼睛觑觑着,冲着她说,“要不,那叫什么?对,叫窝藏。二婶,咱可不能糊涂啊!”‎ ‎ 她痴痴地点着头,两行老泪缓缓漫过面颊的褶皱,整个面庞已经全是泪水了,闪着亮晶晶的光芒。‎ ‎ 村长最费思索的是:她儿子若回来,她怎么告诉他们哪?他猝然发现了粮囤上那串红辣椒,眼睛立时闪出光亮,便指着红辣椒说:“对,就用它。二婶,他若是回来,您就将这串红辣椒挂到窗户上。”‎ ‎ 她又痴痴点点头,看了一眼红辣椒。‎ ‎ 顶子伏在高梁地垅沟里已经三天了。事情来得太突兀了,突兀得他只有逃到高梁地之后才想起后悔,悔自己不该为那屁大的事而冲动,悔自己冲动时不该抡那镰刀。战战兢兢挨了三天,吃喝现在全成了问题,最讨厌的是那垅上的风,哗啦哗啦吹得叶子直响,仿佛有无数个脚步向他走来,把他弄得一惊一乍的……‎ ‎ 可是一想到出逃,他又茫然了,天下这么大,地面这么广,去哪里呢?可是,不管去哪里,在要走之前,他一定要回家看一眼老娘。‎ 14‎ ‎ 老太太送走了那些公家的人之后,就把家里仅有的二十几斤白面都烙成饼,然后就一张一张地折叠,用纸包好,一沓一沓塞进帆布口袋里。又包了二斤盐巴,塞在缝隙处。她早已谋算好,顶子若回来,就让他躲进小南山的石洞里,过个十天半月的,看看风声,她再想办法。她相信,办法总是有的。记得,她刚十岁那会儿,还扎着羊角辫呢,就给八路军伤病员往那山洞里送过饭,想想那会儿她都从没断过伤病员的一顿饭。如今,为了儿子,她还会没有办法?‎ ‎ 小风轻轻拍打着窗棂,蟋蟀在墙角嘟嘟地叫,老太太迷迷怔怔刚要闩门的当儿,突然间,门“吱呀”一声开了,顶子站在了她的面前。‎ ‎ 老太太眼泪马上就下来了。‎ ‎ 顶子狼吞虎咽地吃着饼,眼睛贼溜溜地寻觑着,待最后一口食物从喉咙处咕噜一声咽下之后,他才急急地说:“娘,我看你一眼就得走了,有没有钱啥的,给我准备点。”‎ ‎ 老太太赶忙把裤腰子拽开,从里面掏出厚厚的一沓钱,递给顶子,说:“就这些了,都拿着吧!顶子,你要去哪里?”‎ ‎ “娘,这您就不要管了。”‎ ‎ “顶子,你把饼带上,到小南山的石洞里躲躲。”‎ ‎ “娘,您就别管我了,我这一走,是死是活,真的不好说,啥年月能见到您,也都不 敢想。娘,只求您自己保重啦!”‎ ‎ “顶子,”老太太整个抖动起来,亮亮的泪珠向脸颊处滚动。‎ ‎ “娘,还有一事,把咱家那把菜刀给我。”‎ ‎ 老太太抹了眼泪,愣了,说:“干啥?”‎ ‎ 顶子咬了下嘴唇说:“娘,我手头怎么也得有个应手的家伙呀。”‎ ‎ “啥?”老太太倒吸了一口冷气。‎ ‎ “娘,我现在已经想好,谁真若是抓我逮我,我已没有别的路了,就得拼了,反正我已是有人命的人啦,杀一个够本,杀俩就赚一个。”‎ ‎ “轰”地一声,老太太就觉得脑袋像被谁猛然击打了一样,眼前金光四射,她颤颤地向前走了一步。‎ ‎ “娘,快快给我取刀来。”‎ ‎ 老太太表面应允着他,脚步便悄然向窗前靠近,趁儿子回身的工夫,就把那串红辣椒牢牢地挂在了窗户上。 (选自《小说月报》,有删改)‎ ‎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村长在老太太苏醒后,劝慰她说“犯了王法的顶子你还伤心个甚”,不能包庇杀人犯,这句话为老太太在最后把红辣椒挂在了窗户上作了伏笔。‎ ‎ B.作品叙述了经历儿子杀人这一生活变故后老太太复杂的情感世界,展现了老太太平凡而伟大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农民式的质朴而不愚昧的母爱的赞美。‎ ‎ C.“小风轻轻拍打着窗棂,蟋蟀在墙角嘟嘟地叫”的环境描写,不仅渲染了一种静谧的氛围,更暗示了老太太苦痛难受的心情,也为顶子回家提供背景。‎ ‎ D.老太太希望顶子躲进小南山的石洞,可是顶子不要老太太管他,因为顶子觉得那个地方村里人都知道,不安全,还不如逃到外面更容易活下来。‎ ‎ E.作品的段落大都很短小,甚至大量使用一句一段的结构形式,语言朴实简练,富于生活化、口语化,这样写符合表现农民生活的题材内容。‎ ‎ (2)小说中的老太太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6分)‎ ‎ (3)作者是怎样叙述老太太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 ‎ (4)作品以老太太“把那串红辣椒牢牢地挂在了窗户上”为结尾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14‎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不为人知的氢弹功臣:于敏 ‎ 少年时代的于敏是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沦陷区度过的,童年亡国奴的屈辱生活给他留下惨痛的记忆,也激发了他为国解难的愿望。上大学后,于敏在理论物理方面的天赋很快展现出来,并以惊人的记忆力和领悟力赢得教授们的欣赏。毕业不久,他被慧眼识才的钱三强、彭桓武调到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专心从事“原子核理论”研究。当时,国内没人懂原子核理论,他就拼命学习,很快掌握了国际原子核物理的发展情况和研究焦点,站在了国际前沿。 ‎ ‎ 60年代初,有关部门做出部署,要求氢弹的理论探索先行原子弹研究一步。于是,钱三强找于敏谈话,让他参加氢弹原理研究。从基础研究转向氢弹研究工作,意味着自己必须放弃光明的学术前途,隐姓埋名,长年奔波。但是,于敏欣然服从了组织的安排,开始新的研究。从原子弹到氢弹,按照突破原理试验的时间比较,美国人用了七年零三个月,前苏联用了四年零三个月,其中主要一个原因就在于计算的繁复。再加上我们的设备不足,国内当时仅有的一台每秒万次的电子管计算机,有95%的时间是分配给有关原子弹的计算的,只留下5%的时间给于敏负责的氢弹设计。于是,于敏领导下的工作组就人手一把计算尺,废寝忘食地计算,直至获得所需的数据。从1960年到1965年初,在艰难的科研攻关中,于敏带领同事们发现了实现氢弹自持热核燃烧的关键,找到了突破氢弹的技术途径,形成了从原理、材料到构型完整的氢弹物理设计方案。5个多月后,中国第一颗氢弹试验圆满成功。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中国人只用了两年零八个月的时间,创造了研制氢弹的世界纪录!爆炸成功后,于敏接着对氢弹的小型化、提高比威力等作了优化设计,并定型为我国第一代核武器装备部队。‎ ‎ 20世纪80年代,在原子弹、氢弹等技术相继突破后,一些曾经和于敏共同奋战在核武器研制一线的骨干相继离开九院①。于敏也曾在脑海中闪过一个念头:回去做基础研究。但是,他稍加权衡就放弃了离开九院的想法。他对别人说:“虽然下面还有不少人,但掌握物理设计全面的也就是自己了。在这个时候把任务全交给下面,显然是不行的。”因为他知道,第一代热核武器虽然解决了有无的问题,但性能还需提高,必须发展第二代核武器。于是,他留了下来,突破第二代核武器技术和中子弹技术。正是由于于敏等科学家们的先见之明,中国在禁止地上核试验后,及时转入地下核试验,随即又在全面核禁试前取得了应有的试验数据,使中国的核武器事业始终没有受到影响。可以说,在中国核武器发展里程中,于敏所起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 于敏为人谦虚,待人诚恳。他给同事讲东西从来不保留,从来不怕别人超过自己。改革开放后,一些中青年科学工作者在他的启迪下,写出一些颇有见地的论文,写上他的名字请他审阅时,他常常把自己的名字抹掉。由于极为平易近人,于敏私下里被同事和晚辈们亲切地称为“老于”“于老爷子”。目前,88岁高龄的于敏仍是单位的重要“顾问”。每每遇到难题或重大决策时,就会想到要请“于老爷子”出山,以他平生所学,继续为祖国的核物理事业提供宝贵的咨询和建议。‎ ‎[注] ①九院:第九研究院,是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的前身。1965年1月,于敏奉命调入此。‎ 相关链接 14‎ ‎ ①于敏记忆力惊人,平时很少记笔记,但他满脑子装的都是数据。靠大量的数据,他能很快对一个事物做出物理判断。这是一项特殊的本领,被简称为“粗估”。这种“粗估”方法被何祚庥院士称为理论研究的灵魂。(摘自《我所了解的“氢弹之父”于敏》)‎ ‎②1955年,以朝永振一郎(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为团长的日本原子核物理和场论方面的代表团访华,对于敏的才华和研究成果大为惊叹。回日本撰文,称于敏为中国的“国产土专家一号”。对此,于敏说,“土专家”不足为法,科学需要开放交流和广阔视野,但留学后须“回国再给国家做点事儿”。(摘自陈海波《于敏:愿将一生献宏谋》)‎ ‎③“我们国家没有自己的核力量,就不能有真正的独立……一个人的名字,早晚是要没有的,能把微薄的力量融进祖国的强盛之中,便足以自慰了。”1988年被正式解封的于敏,这样对记者说。(摘自余晓洁《绝密忠诚-——记中国氢弹功勋、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于敏院士》)‎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童年亡国奴的生活让于敏深感屈辱,激发了他为国解难的情怀,正是这种强烈的民族情感,成为日后于敏从事核武器研究的精神动力。‎ B.于敏认为,科学需要开放,应该交流,互相启发。所以,他主张所有的科学研究工作者都应该出国,以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C.于敏重视对年轻科技工作者的培养,他积极为他们的成长提供发展的平台,为了使年轻人的论文便于发表,他常常在论文上署上自己的名字。‎ D.于敏不但有科学的直觉,也不乏战略的眼光。他预见到世界核武器发展的趋势,加快了我国核武器研究的进程,从而保证了我国核武器事业的顺利发展。‎ E.作为一名优秀的原子核理论研究人员,于敏的才华和研究成果深得物理学界的赞誉,在学界曾有“国产土专家一号”的美誉。‎ ‎(2)组织上为什么要将氢弹理论探索的任务交给于敏?请结合材料简述原因。(6分)‎ ‎(3)文中说“在中国核武器发展里程中,于敏所起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于敏起到了哪些重要作用?(6分)‎ ‎(4)于敏作为国家的“氢弹功臣”,功勋赫赫,但他却“不为人知”,你如何看待这一现象?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8分)‎ 第II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①近代启蒙思想家严复翻译的《天演论》________,给当时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中国思想界带来全新的气息,影响巨大。‎ ‎ ②歌曲《青藏高原》表现了青藏高原的辽阔,体现出藏族人民对高原的热爱,而演唱者韩红的嗓音________,更是令听者为之一振。‎ ‎ ③敦煌研究院专家提出建立全球敦煌学研究中心,将敦煌文化基因植入当地产业发展,这一观点________,在学术界和当地引起强烈反应。‎ ‎ A.石破天惊 穿云裂石 发聋振聩 B.石破天惊 发聋振聩 穿云裂石 ‎ C.发聋振聩 石破天惊 穿云裂石 D.发聋振聩 穿云裂石 石破天惊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14‎ ‎ A、印度《经济时报》18日报道,印度军事装备70%依靠进口,至今仍未能发展出完善的国防工业和先进的战斗机,印度同中国在国防工业领域的差距越来越大。‎ ‎ B、美国一些政治领袖和政策专家认为,如果美国积极设法遏制或限制中国的崛起,就会引起中国的敌对情绪,而这种情绪可以通过巧妙的战略和调解的方式加以避免。‎ ‎ C、《纽约时报》6日评论说,在中国房价高耸的同时,拥有几十甚至上百套住房的“房爷”、“房姐”和“房叔”不断浮出水面,中国民众的神经被强烈刺激着,除了在网上激烈地宣泄愤怒外,却别无他法。‎ ‎ D、习近平的此次访问应当确定俄中的新型关系,谋求得到俄罗斯的原料资源。中国一旦与西方关系恶化,俄罗斯即便不伸出援手,也会保持中立。‎ ‎15.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民俗 , 。在文字出现以前,民俗靠话语口口相传,有了 ,便有了 。文艺张扬民俗,民俗在不断的社会历史变革中得到重塑和创新。这样看来, 是一个问题, 更是一个问题。‎ ‎①是地域文化的沉积 ‎②探讨文艺话语保护和传承民俗 ‎③文字记载和文艺话语载体 ‎④承载着博大深远的文化品格和文化精神 ‎⑤寻找文艺介入民俗的有效切入点 ‎⑥生动鲜活、历久不衰的生命力 ‎ A.①④⑤⑥②③ B.④①⑥③②⑤ ‎ C.①④③⑥②⑤ D.④①②⑤⑥③ ‎ ‎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 中国传统社会的内地城市,基本上是出于两种目的而建立的, ① 。主要出于政治目的而建立的叫“城”,主要出于军事目的而建立的则叫“镇”。镇,有重压、安定、抑制、镇服和武力据守等意;所以,险要的地方叫镇。就两者对政治军事的不同的重视程度来看,“城”以政治而兼军事, ② ,故北京市“城”,武汉市“镇”。“城”讲“文治”,而 ③ ,它们都不会把商业和商品生产放在首位。‎ ‎17.有关研究调查机构共同进行了“中美两国高中生使用电脑功能”的调查,根据表格信息,回答问题。(6分)‎ 中美两国高中生使用电脑的情况 使用情况国籍 中国 美国 上网查询收集有关学习的信息 ‎9.1‎ ‎36.2‎ 上网看娱乐新闻 ‎13.2‎ ‎21.6‎ 用电脑打字、写文章、聊天 ‎13.9‎ ‎61.6‎ 使用电脑或游戏机的学习软件学习 ‎8.5‎ ‎17.8‎ 利用网上讲座学习 ‎1.8‎ ‎11.5‎ 看网络小说或漫画 ‎11.2‎ ‎14.7‎ 14‎ ‎(1)与美国高中生相比,中国高中生使用电脑的主要情况是什么?请简要分析两点。(不得出现具体数字)(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上表情况,对高中生的网络学习提出一点建议。(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继清华、北大、武大等大学之后,近日厦门大学也开始对前来校园参观的校外人员收取费用。不但一些名牌大学如此,一些中学名校也纷纷加入收费的行列,如河北的衡水中学、湖北的黄冈中学等。‎ 名校开放校园对外收费一事,一直是人们议论的话题。‎ 以上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思考?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权衡、选择与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6届湛江一中高三级11月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 一、 现代文阅读(9分)‎ ‎1.(3分)C(不一定都产生于“乱世”,如“康熙”“雍正”“乾隆”王朝就不是乱世。也不一定“伴随杀戮”,如宋代就没有“杀头之痛”。)‎ ‎2.(3分)B(应为“儒家孟子学派的拥戴者”或“正统儒家学派的拥戴者”。)‎ ‎3.(3分)B(元朝禁有“反叛”色彩的话本、戏剧,明朝禁《水浒传》,可见在元、明两朝,文艺书籍也不能幸免。)‎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4.(3分)D(结合人名、地名、官职名称以及动词断句)‎ ‎5.(3分)B.(“唐时由大臣担任,宋以后改由宦官担任”错,应为“唐时由宦官担任,宋以后改由大臣担任”)‎ ‎⒍(3分)B (“终因渑池县令张诰的过失受牵连而被免职”是升任直集贤院后的事,而非洪州任上。)‎ ‎7.⑴(5分)有从容州驻地逃回而违禁夜行的士卒,赵概杀了这些士兵示众,并趁机抓捕了陶、奭二人进行抵罪。(“定语后置”1分,“徇”1分,"因"1分,大意2分)‎ ‎⑵(5分)陛下当初还当面训示郭申锡不要表面顺从,现在要罢免他,(这样的话,陛下)拿什么来向天下人解释呢?(“谕”1分,“黜”1分,“宾语前置”1分,大意2分)‎ 附古文翻译:‎ 赵概,字叔平,南京虞城人。年少时勤奋学习能自力,器量见识宏远。中进士,任集贤校理、开封府推官。在殿中奏事,(因才干突出)仁宗当面奖赐他金银锦帛。‎ 14‎ 赵概从京城到洪州任职,洪州西南靠近章江,有河水泛滥的忧患,赵概筑河堤长二百丈,高五丈,用来阻挡河水的冲击,章江水患得以解除。属官郑陶、饶奭把持郡里事务,行不法之事,前任郡守都不能制住他们。洪州的归顺士兵,都是以前的强盗。饶奭编造流言说:“士兵得到的饷米都是陈旧腐烂之米,士兵有怨言,(如果)不给更换好米,士兵将要生变。”赵概没有搭理。有从容州驻地逃回而违禁夜行的士卒,赵概杀了这些士兵示众,并趁机抓捕了陶、奭二人进行抵罪,(这样以来)整个洪州府都为之惊惧。升任直集贤院。(赵概)因举荐渑池县令张诰之失而被免职,很长时间后才被重新起用。‎ 朝廷召赵概编修起居注。欧阳修是后来(被召编修起居注)的,朝廷想破格使用欧阳修,(但)难在不好超越次序(进行提拔)。赵概知道后,主动请求外放任郡官,被任命为章阁待制,欧阳修于是任知制诰。一年多,赵概才取代欧阳修。苏舜钦等人聚众宴饮被罢逐,赵概说:“参加宴饮的都是馆、阁的名士,(如果)全都把他们罢免,会让士大夫们因不满而生怨恨,这非国家之福。”(最终苏舜钦等人)没被上报朝廷。谏官郭申锡因议论有关事情违犯了皇上意旨,皇上要治罪于他,赵概说:“陛下当初还当面训示郭申锡不要表面顺从,现在要罢免他,(这样的话,陛下)拿什么来向天下人解释呢?”皇上因此没有对郭申锡治罪。任职郓州、应天府,代韩绛任御史中丞。韩绛因奏议张茂实不应主持宿卫一职被罢职,赵概上任后,首先奏议这件事,张茂实最终没能任宿卫一职。赵概被提拔为枢密使、参知政事。几次借年老要求辞职。‎ 熙宁初年,赵概任观文殿学士、知徐州。自左丞转任吏部尚书,这以前,由左丞升任吏部尚书,从来没有(先例)。(后来赵概)以太子少师这一身份(或:职务)辞官回家,退居十五年,曾收集集古今谏争之事,编写《谏林》一百二十卷呈给皇上。神宗赐诏说:“因年老辞官回家的官员,一般都是以不让自己的说辞、议论等传至朝廷为高。唯卿有志爱君,即使退处山林,也未曾一日忘君啊。我当把这本书放在座右(指拿起来方便),不时地用来审视阅览。”元丰六年去世,年八十八。赠太子太师,谥康靖。‎ 赵概秉性和平,与人没有怨仇。虽然在一些事情上(表面上)像是没有说什么,但暗地里对别人有利的事情做了不少,人们把他比作刘宽、娄师德。(赵概)因张诰被贬职六年,(但)他对张诰念念不忘,张诰死后,赵概对他的家人照顾非常周到。欧阳修对待赵概一向冷淡,(但)等欧阳修有了讼案,只有赵概一个人向皇帝上奏章认为他无罪,说欧阳修是被仇人诬陷,不能让天下法律(因判罚不当而)被人报怨。欧阳修由此才得以解困,才开始叹服赵概是一个长者。‎ ‎8.(5分)①虚写(想象)手法,此处的景物并不在眼前,而是想像友人要去的地方。(1分)②上句写出雁门山地,它横亘在代州北面;下句逼真地描绘出飞狐塞遥接云中郡,连成一片。(2分)③突出它们地理位置的重要,以及山隘的险峻,暗示魏大此行责任之重大,为结句的抒情作了铺垫。(2分)‎ ‎9.(6分)此诗不落一般送别诗缠绵于儿女情长、凄苦悲切的窠臼(2分),而是从大处着眼,全诗充满奋发乐观向上的精神(2分),激励出征者魏大要立功沙场,报效国家,(1分),并抒发了作者的慷慨壮志。(1分)‎ ‎10.(6分)‎ ‎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⑵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⑶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14‎ ‎(每空1分,错字、别字、少字、多字,该空不给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25分)‎ ‎(1)(5分)B、E (B给3分,E给2分,C给1分。A 项“犯了王法的顶子你还伤心个甚”这句话是村长在开导老太太,让她正确面对这件事,而不是“为老太太在最后把红辣椒挂在了窗户上作了伏笔”。C 项环境描写的作用,不能暗示老太太的苦痛难受的心情。D 项“那个地方村里人都知道”,于文无据)‎ ‎(2)(6分)‎ ‎①坚强淳朴。得知儿子杀人的消息后,没有怨天尤人而是默默承受;小时候给八路军伤病员往山洞里送过饭。‎ ‎②爱子情深。老太太在警察和村长走后为顶子躲藏做了诸多准备。‎ ‎③深明大义。在儿子因杀人后变得心理扭曲、口出狂言,有可能走上极端时,毅然挂上了红辣椒,举报了自己的儿子。(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3)(6分)‎ ‎①以第三人称全知全能的视角叙述故事,这样写更能全面细致地描述老太太的形象,展开故事情节。‎ ‎②以“儿子杀人”事件为线索,展现了老太太的思想、心理变化的过程,在前后对比中突出了人物性格。‎ ‎③多用对话形式, 以人物之间的对话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这样写能够使叙述的故事更加集中。(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4)(8分)‎ ‎①在人物形象上,这样结尾标志着老太太由“包庇儿子”到“举报儿子”思想、心理发生的重大转变,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②在情节结构上,这样结尾使情节突转,产生了戏剧性的效果,故事到此戛然而止,令人深思,回味无穷。‎ ‎③在主题表现上,这样结尾不仅表现了母爱的淳朴与伟大,更表现了人性的淳朴和理智,深化了作品的主题。‎ ‎④在思想情感上,这样结尾寄托了作者对平凡人物身上折射出的精神光辉的赞美,流露了作者对底层人物的关爱情怀。(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可根据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论述合理的程度,酌情给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25分)‎ ‎(1)(5分)D、A(答D给3分,答A给2分,答E给1分;答B、C不给分。B项“他主张所有的科学研究工作者都应该出国”于文无据。C项“为了使年轻人的论文便于发表,他常常在论文上署上自己的名字”不当,文中说的是“一些中青年科学工作者在他的启迪下,写出一些颇有见地的论文,写上他的名字请他审阅时,他常常把自己的名字抹掉”。E项“在学界曾有‘国产土专家一号’的美誉”不当,这只是日本人朝永振一郎的说法。)‎ ‎(2)(6分)‎ 14‎ ‎①有原子核物理的前沿理论和理论物理方面的才华;②有“粗估”这种预先估计数据的能力,这是理论研究的灵魂;③有对祖国满腔忠诚和甘于奉献、拼搏、钻研的精神。(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3)(6分)‎ ‎①他在中国氢弹原理突破中解决了一系列基础问题,提出了从原理、材料到构形完整的设想,起到了关键作用;②带领他的团队,用两年八个月的时间,研制成功我国第一颗氢弹,创造了研制氢弹的世界纪录;③长期领导核武器理论研究、设计,使中国的核武器事业始终没有受到影响。(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4)(8分)①当时于敏先生所从事的事业属于国家机密,按要求不能公开,这是客观环境所限;②于敏先生淡薄名利,甘心奉献,为了国家的核事业,不计个人得失,隐姓埋名近三十年;③有对国家和人民的责任和担当,服从安排调整研究方向,长期留在九院,从事核武器事业研究;④有开放的胸襟和谦逊的品质,为核事业出谋划策和培养中青年科学工作者,而不求出名。(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可根据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论述合理的程度,酌情给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3分)D(穿云裂石:形容声音极其响亮高亢。石破天惊:比喻艺术创造或议论等新奇动人,不同凡响。发聋振聩:比喻说话或写文章有很大的震撼力量,能唤醒麻木的人。) ‎ ‎14.(3分)B( A 搭配不当,删去“和先进的战斗机”,或者改为“至今仍未能研制出先进的战斗机和发展出完善的国防工业”。C.成分残缺,“除了”前面应该加“中国民众”,因为前面一句话的主语是“中国民众的神经”,与后面不同,后面的主语不可省略。 D.关联词位置错误,把“一旦”放在“中国”前面。)‎ ‎15.(3分)C(此类试题的解题思路如下,先浏览语段,把握大概内容;然后看所给小句子中的关联词、提示词,把握小句子之间的关系。按照“阐释概念→民俗与文字的关系→新时代下民俗的发展”这一逻辑关系排列即可。)‎ ‎16.(5分)‎ ‎①这就是“政治”和“军事”(或由政治,或由军事)。‎ ‎②“镇”以军事而兼政治。‎ ‎③镇重“武备”‎ ‎(写出一处给1分,写出两处给3分,写出三处给5分。)‎ ‎17.(6分)‎ ‎ (1)中国高中生电脑使用率普遍比美国高中生电脑使用率低。‎ ‎(2)使用电脑功能进行娱乐高于使用电脑功能进行学习(或:使用电脑主要进行娱乐,利用网上讲座进行学习的功能最低。)(4分,每点2分)‎ ‎(2)(示例一)合理安排学习与娱乐的时间,充分利用网络,提高学习效率。‎ ‎(示例二)更有效地利用网上讲座学习的平台,拓展学习的范围。(言之成理即可 ,2分)‎ 14‎ 六、写作(60分)‎ ‎18.(60分)‎ 参考立意:‎ ‎1、站在名校的角度:(1)开放校园收取费用,合情合理。既能把优质资源回馈社会,又能满足游客需求,又能给学校教学设施的维护和管理带来基本保障。(2)收取费用是为了更好地开放。游客纷至沓来影响了学校的教学秩序,收取一定的费用,便于加强管理,才能在满足游客需求的情况下,不影响正常教学。‎ ‎2、站在游客的角度:(1)名校开放校园,只要收费合理,是可以理解并完全支持的。(2)名校开放校园,不能收取费用。校园的优质资源既是学校的,又是社会的,名校要担当起社会责任。(3)名校收费开放,存在着拜金主义思想,是学校商业化的具体表现。‎ ‎3、评论者的角度(综合角度):(1)开放校园收取费用,合情合理。(2)名校是公共资源,理应开放,不能收取费用。(3)名校不是景区,既不能开放,更不能收费。(4)名校开不开放,体现的是学校的社会责任,收不收费表现的是学校的管理理念。‎ 说明:考生能够从材料中提炼出明确的观点,并在行文中能够自圆其说都是符合题意的。如果行文能做到条理清晰、旁征博引、深刻透彻,就是优秀作文了。‎ 14‎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