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 祖国统一大业练习题(附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第22课 祖国统一大业练习题(附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金版学案】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第22课 祖国统一大业习题 新人教版必修1‎ 一、“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1.提出目的: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 ‎2.酝酿: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提出“和平统一”方针。‎ ‎3.正式提出: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并全面阐释。‎ ‎4.基本内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5.地位:“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温馨提示:香港、澳门问题是外国殖民侵略的产物,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的产物,两者性质不同。“一国两制”尊重了历史和现实,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问题导思1】 为什么要用“一国两制”来解决香港、澳门、台湾问题?‎ 提示:原因:可以避免内战带来的社会动荡,符合人民愿望。有利于保持港、澳、台地区的繁荣、稳定,有利于社会主义建设,符合国情,顺应时代潮流。‎ ‎【预习检测1】 1983年邓小平会见美国新泽西州州立大学教授杨力宇,邓小平谈论的主题是和平统一台湾。对这一谈话内容描述错误的是(D)‎ A.会用到“一国两制”的概念 B.台湾可以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C.台湾实行与大陆不同的制度 D.在国际上台湾与大陆都代表中国 解析:本题考查再认再现能力。材料涉及的内容是“一国两制”、和平统一,其前提是一个中国的原则。故D项描述错误。‎ 二、香港、澳门的回归 ‎1.根本条件:改革开放以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了极大发展。‎ ‎2.香港回归。‎ ‎(1)回归历程。‎ ‎①1982年,邓小平与撒切尔夫人会谈,双方同意以外交途径商谈解决香港问题。‎ ‎②1984年12月,中英签署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③‎1997年7月1日,中国正式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2)历史意义:洗雪百年国耻,为澳门问题的解决提供成功范例。‎ ‎3.澳门回归:‎1999年12月20日,中国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温馨提示: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标志着中国国土上彻底结束了外国列强的占领,中国在完成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问题导思2】 香港和澳门能够回归祖国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原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是前提条件。“一国两制”政策的可行性是关键。港澳同胞渴望回归奠定了群众基础。两个《联合声明》和《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提供了法律依据。‎ ‎                 ‎ ‎【预习检测2】 凌青诗作:“粤海销烟扬我威,但悲港岛易英徽。前仇旧恨今尽雪,只缘华夏已腾飞。”诗中涉及的历史事件有(C)‎ 6‎ ‎①虎门销烟 ②签订《南京条约》 ③签订《马关条约》 ④香港回归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根据材料“粤海销烟”可知虎门销烟,①正确;根据材料“港岛易英徽”可知割让香港岛,即签订《南京条约》,②正确;根据材料“前仇旧恨今尽雪,只缘华夏已腾飞”可知香港回归,④正确,故选C项。‎ 三、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1.实现停火:1979年元旦,解放军停止炮击金门。‎ ‎2.打破隔绝:1987年开始,台湾当局允许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进行经济文化交流。‎ ‎3.两岸民间交流发展。‎ ‎(1)交往平台:1990年,台湾成立的海峡交流基金会和大陆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2)主要成果:1992年,两会达成“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 ‎4.国共两党交往:2005年,国民党主席连战访问大陆,国共两党重申坚持“九二共识”。‎ ‎5.两岸全面三通实现:2008年11月两岸直接通邮、通航、通商。‎ 温馨提示:目前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良好态势有利于“一国两制”在台湾问题上的实施。‎ ‎【问题导思3】 你怎样认识解决台湾问题的重要性?‎ 提示:认识:台湾统一意味着我国最终完成统一大业,可以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挫败外来势力阻挠中国统一的阴谋;台湾统一还将改变我国与日、美等国的关系,提高我国的国际声望。‎ ‎【预习检测3】 20世纪90年代,海峡两岸关系取得的进展是(B)‎ ‎①解放军停止炮击金门 ②实现了两岸直接“三通” ③建立两岸间对话机制 ④达成“一个中国”共识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1984年全国人大通过的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是(C)‎ A.“区域自治” B.“政治协商”‎ C.“一国两制” D.“九二共识”‎ ‎2.(2014·北京会考)下列两图代表着中国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成功范例。它践行的是(D)‎ A.政治协商制度 B“九二共识”‎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一国两制”构想 ‎3.下列关于“一国两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D)‎ A.一个中国是“一国两制”的前提 B.中央人民政府代表中国行使主权 C.特别行政区原有的社会制度不变 D.特别行政区享有完全的自治 6‎ ‎4.“两岸之道,唯和与合,势之所趋,事之必至。期我同胞,终能秉持九二共识与汪辜会谈之谛,续写协商与对话新页。庶几可告慰先生也。”汪道涵唁辜振甫逝世电文中提及的“九二共识”是(D)‎ A.和平统一祖国 B.反对台独分子和国际反华势力 C.加强两岸交流 D.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5.(2014·天津六校联考)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C)‎ A.属于解决台湾问题的纲领性文件 B.结束了海峡两岸的军事对峙状态 C.标志着我国对台政策的重大发展 D.成为反对和遏制台独的法律依据 解析:本题考查再认再现和理解分析能力。结合所学可知《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意味着对台政策由长期的武力统一转向和平统一,故选B项。‎ ‎6.“少小离家老大归,乡音未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争传客从台湾来。”这首改编的《回乡偶书》所反映的场景最早可能大规模出现于(C)‎ A.20世纪70年代末 B.21世纪初 C.20世纪80年代末 D.20世纪90年代初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987年台湾当局迫于形势允许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这与“少小离家老大归”“争传客从台湾来”相符,故选C项。‎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80年代以后,邓小平多次发表谈话,全面阐述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深刻含义: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两种制度长期共存,这是实现祖国统一的必经之路。‎ 材料二 要实现统一,就要有个适当的方式,所以我们建议举行两党平等会谈,实现第三次合作,而不提中央与地方谈判。双方达成协议后,可以正式宣布,但万万不可让外国插手,那样只能意味着中国还未独立,后患无穷。‎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材料三 ‎2008年11月6日,马英九会见海协会会长陈云林。‎2008年12月15日,两岸“三通”正式启动。‎ 问题:‎ ‎(1)材料一中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的目的是什么?20世纪90年代“一国两制”有何体现?‎ ‎(2)材料二中“万万不可让外国插手”体现了中国政府的哪一原则?‎ ‎(3)材料三反映了海峡两岸关系怎样的发展趋势?‎ 答案:(1)目的: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体现:20世纪90年代香港、澳门回归,“一国两制”成功实施。‎ ‎(2)原则:不允许别国干涉我国内政,独立自主解决内部事务的原则。‎ ‎(3)趋势:台湾与祖国大陆长期隔绝状态被打破,海峡两岸关系缓和并呈现出进一步发展的趋势;两岸已实现“三通”。‎ ‎                     ‎ ‎1.‎1979年1月29日,‎ 6‎ 邓小平在访问美国时宣布:“我们不再使用‘解放台湾’这个提法了,只要台湾回归祖国,我们将尊重那里的现实和现行制度。”这一主张(A)‎ A.是对《告台湾同胞书》的发展 B.放弃以武力解决台湾问题的政策 C.明确了“九二共识”的前提和立场 D.使“一国两制”的方针正式形成 解析:材料信息反映了采用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这是对《告台湾同胞书》的发展。故选A项。‎ ‎2.有学者认为“一国两制”下的香港“是中国未来统一的一种示范,一种模式或者一种标本……”。据此,香港回归的历史意义不包括(D)‎ A.国家统一样本 B.经济发展标本 C.文明交流枢纽 D.社会制度示范 解析:本题考查材料解读能力。结合题意和“一国两制”的涵义,可知A、B、C三项说法正确,香港是资本主义制度,因此社会制度示范的说法错误,故选D项。‎ ‎3.(2015·江苏学业水平测试)2015年3月,习近平主席为两岸关系定调,强调“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不移地坚持共同政治基础”“坚定不移为两岸同胞谋福祉”和“坚定不移携手民族复兴”。这些大政方针实现的基础和前提是(A)‎ A.必须坚持“九二共识” B.海协、海基会的沟通 C.两岸三通的扩大 D.政党之间的交流合作 解析:两岸关系发展的历史性突破是“九二共识”的实现,是发展两岸关系的基础,故A项正确。‎ ‎4.1987年,台湾民众发起返乡运动,印发《我们已沉默了四十年》的传单30万份。传单写道:“难道我们没有父母?而我们的父母是生是死不得而知。我们只要求:‘生’则让我们回去奉上一杯茶;‘死’则让我们回去献上一炷香。”这一潮流促成了(A)‎ A.两岸隔绝状态的打破 B.“九二共识”的达成 C.“和平统一”口号的提出 D.海峡两岸“三通”的开展 解析:本题考查材料解读能力。材料中的“让我们回去奉上一杯茶,献上一炷香”体现了台湾民众回大陆,打破两岸隔绝的迫切愿望。故选A项。其余三项时间明显不符,B、C、D三项分别是1992年、1979年、2008年。‎ ‎5.(2014·南通调研)2005年10月以来,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多次率团访问祖国大陆。2013年2月,连战率团访问大陆,被定调为“走春访老友”,这表明海峡两岸(D)‎ A.长期的隔绝状态开始被打破 B.达成了一个中国的共识 C.实现政府间人员的直接交往 D.合作与交流不断地加强 解析:由题干“多次率团访问祖国大陆”等信息可知两岸合作与交流不断的加强,故D项正确。‎ ‎6.(原创题)在祖国统一问题上,我们有“一国两制”,也有“九二共识”。这两者的共同之处有(C)‎ ‎①均以尊重历史和现实为基础 ②均由中国中央政府提出,发展为法律文件 ③均以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 ④均在一定范围内得到了实践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 解析:本题考查比较分析能力。历史上台湾是中国领土一部分,现实看两岸还未实行统一,“一国两制”和“九二共识”都尊重这一历史和现实,故①正确;“九二共识”是民间组织海基会和海协会提出的,②错误;采用排除法,选C项。‎ ‎7.(2015·湖南十三校联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 下面是台湾中学历史教科书1949年后的中国历史目录摘编。‎ 第三节 中共政权的演变 一、中共政权的建立与巩固 二、文化大革命的全面发动:民国55-65年 三、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摸索 四、创造两岸双赢,华人屹立世界 ‎1.两岸关系的发展 A.军事冲突时期(38—67年)‎ B.冷战对峙时期(68—75年)‎ C.交流对谈时期 ‎2.影响两岸关系发展的内外因素 A.国际因素 B.中共对台政策 C.台湾内部因素 ‎3.两岸交流的现况 ‎4.当前的两岸问题 焦点:统独之争 问题:‎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目录提出一条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所提修改建议及理由需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 答案:建议1:增加社会主义制度在大陆的建立。‎ 理由:新中国成立,经过以三大改造为代表的社会主义革命,1956年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体现了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的巨大变化。‎ 建议2:增加冷战与台海关系。‎ 理由:战后,美苏全面冷战,朝鲜战争爆发后,美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加剧台海分裂程度。‎ 建议3:增加台湾问题与国际认知。‎ 理由:台湾问题是内战遗留,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唯一合法政府,已为联合国和国际社会公认。‎ ‎《七子之歌》序 ‎1925年春,在国内革命浪潮影响和爱国心的驱使下,闻一多先生创作了一组现代诗——《七子之歌》。他把被列强侵占的中国领土澳门、香港(岛)、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顺大连,比作与母亲失散多年的七个儿子,分别写了一首诗。诗序中,闻一多写道:“邶有七子之母不安其室。七子自怨自艾,冀以回其母心。诗人作《凯风》以愍之。吾国自《尼布楚条约》迄旅大之租让,先后丧失之土地,失养于祖国,受虐于异类,臆其悲哀之情,盖有甚于《凯风》之七子。因择其与中华关系最亲切者七地,为作歌各一章 6‎ ‎,以抒其孤苦亡告,眷怀祖国之哀忱,亦以励国人之奋斗云尔。国疆崩丧,积日既久,国人视之漠然。不见夫法兰西之Alsace-Lorraine(注:阿尔萨斯-洛林)耶?‘精诚所至,金石能开。’诚如斯,中华‘七子’之归来其在旦夕乎!”‎ 6‎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