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溪一中2016届高三第四次月考试卷
语 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试题卷共8页,共150分,测试时间150分钟。
2.选择题均应用2B铅笔按题号把答案涂在相应的位置、主观题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超出答题框或答在试题卷上的答案无效。
3.答题前将密封线内要求填写的内容填写清楚,将座号写在答题卡上。考生交卷时只交答题卡。
第Ⅰ卷 阅读题(70分)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与自然的关系不独表现在物质方面,更表现在精神方面的复杂关联。除了自然界种种物象变化对人心的影响之外,人的现实处境和主体心态也会导致其对自然有不同理解和表现。梁启超在《饮冰室文集》中说:“同一月夜也,琼筵羽觞,清歌妙舞,绣帘半开,素手相携,则有余乐;劳人思妇,对影独坐,促织鸣壁,枫叶绕船,则有余悲。”在不同的人眼中,自然的面貌原本就是不同的,给人的感触也不一样。人与自然的关系呈现出两种形态:一方面,自然摇荡着人的性灵,使人产生或悲或喜之情;另一方面,人将悲喜之情转移、投射到本无情感知觉的自然物上,使其具备了与人同一的感情色彩,从而在自然施与人巨大影响的同时,人也以自我的情志改变着自然物在人们心中的面貌。
对这种人与自然之间奇妙的生命共感现象,西方人类学家弗雷泽认为:自然变化、草木荣枯使古人看到自己的影子,觉察到自己的生命,并联想到万物与人的生死。因此,在古人的诗文中,纯粹的自然现象是没有的,流动的水,吹过的风,开落的花,都与人自己的命运休戚相[Z-X-X-K]关。
生命的共感帮助我们理解了自然物与人的生理心理之间的密切关系,却难以解释为什么有的自然物可以引起人的快感,有的则引起人的悲感。这就需要探讨自然与人之间异构与同质的问题。
异构,指二者之间有不同的结构形式;同质,指两种物质之间本质的相同。前者将两种物体区别开来,后者则将两种物体联系在一起。人类和自然,无论形式差异多大,都遵循生命的规律,如生老病死、兴衰荣枯。只是作为高等动物的人具有更强烈的心理感受和情感介入,因此自然界的各种变化所具有的特定精神内涵,都是人赋予它的。但久而久之,这种内涵脱离了人的主观赋予而内化为物的客观属性了。比如,人愤怒的时候就像江海中翻滚的波涛,于是有人便赋予波涛以愤怒的含义;在悲伤的时候泪如雨下,于是有人便赋予雨以悲伤的含义。可是随着这些含义日趋固定,当后人写“峰峦如聚,波涛如怒”时,写“泪飞顿作倾盆雨”时,谁还会为这些自然物的原初含义而大动脑筋?在人们看来,这些自然物所包含的愤怒、悲伤、愉悦等含义似乎是它们与生俱来的。
自然物之所以能表现人的心理情感,除了人赋予它以意义之外,它本身必定也具有能够使人赋予这种意义的某种特质。这种特质,被西方美学家鲁道夫·阿恩海姆称为“力的结构”。由于人的情感也受着形式不同但实质一样的力的结构的制约,所以,人便自然地从外部事物中观察并提取与自己心理情感相一致的内在意义,从而将该事物作为表现自己某方面的情感的特定载体。
- 13 -
由此可见,人们观察自然并借以表现自我情感,是一种主客观相互包容、渗透、影响的活动。这个活动中人的心理情感的作用会得到强化,但自然的物性特征也不可忽略。
(摘编自尚永亮《人与自然的生命共感与异构同质》)
1.下列各项中的情境,不能体现人与自然之间“生命共感”的一项是(3分)
A.《红楼梦》中,暮春时节,林黛玉来到大观园,看到繁花落尽,满地堆红,于是带着
扫把、篮子、花锄,扫起落花,埋在土里,做成花冢。
B.《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回到家,端起酒杯自斟自饮,看到院子里的松树傲然挺立,
菊花灿然怒放,他感觉到心中涌出一种久违的快乐。
C.《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严冬时节,林冲看到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大雪纷纷扬扬,
他觉到身上寒冷,为了御寒,便挑起酒葫芦出外买酒。
D.《小石潭记》中,柳宗元坐在被竹林和树木包围着的小石潭边,四周寂静无人,寒气
透骨,幽静深远,感到过于冷清,心神凄凉,于是起身离去。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在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中,自然界的种种物象变化对人心施加着一定的影响,而人
也以自我的情志改变着自然物在人们心中的面貌。
B.自然界的各种变化所具有的特定精神内涵是人赋予它们的,只不过时间久了,这些
特定的精神内涵就成了这些自然物与生俱来的的东西。
C.“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体现着人与自然的生命共感现象,也体现着自然与人异构与
同质的问题,它是主客观相互包容、渗透、影响的活动。
D.要让某个自然物表现人的某种心理情感,除了人赋予它以意义之外,这个自然物本
身也必须具有能够使人赋予其这种意义的某种特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自然界的事物本来是无知觉无情感的,人却可以将自己的悲喜之情转移、投射到自
然物上,使其具备与人同一的感情色彩,从而成为艺术形象。
B.人与自然既存在异构关系,又存在同质关系,没有前者人与自然就不可区分,没有
后者人与自然的联系将很难建立,人们就不会将情感投射到自然物上。
C.当人有了某种情感,他观察外部事物时又恰恰提取到与自己心理情感相一致的内在
意义,于是该事物就成为他表现自己某方面情感的特定载体。
D.《饮冰室文集》中“同一月夜也……”这段话,说明了人与自然关系的两种形态:自
然摇荡着人的性灵,人也会将悲喜之情转移、投射到自然上。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4—6题,每小题3分)
郭璞,字景纯,河东闻喜人也。
- 13 -
父瑗尚书都令史时尚书杜预有所增损瑗多驳正之以公方著称终于建平太守。璞好经术,博学有高才,而讷于言论,词赋为中兴之冠。好古文奇字,妙于阴阳算历。有郭公者,客居河东,精于卜筮,璞从之受业。公以《青囊中书>九卷与之,由是遂洞五行、天文、卜筮之术,攘灾转祸,通致无方,虽京房、管辂不能过也。惠怀之际,河东先扰。璞筮之,投策而叹曰:“嗟乎!黔黎将湮于异类,桑梓其翦为龙荒乎!”于是潜结姻昵及交游数十家,欲避地东南。抵将军赵固,会固所乘良马死,固惜之,不接宾客。璞至,门吏不为通。璞曰:“吾能活马。”吏惊入白固。固趋出,曰:“君能活吾马乎?”璞曰:“得健夫二三十人,皆持长竿,东行三十里,有丘林社庙者,便以竿打拍,当得一物,宜急持归。得此,马活矣。”固如其言,果得一物似猴,持归。此物见死马,便嘘吸其鼻。顷之马起,奋迅嘶鸣,食如常,不复见向物。固奇之,厚加资给。王敦之谋逆也,温峤、庾亮使璞筮之,璞对不决。峤、亮复令占己之吉凶,璞曰:“大吉。”峤等退,相谓曰:“璞对不了,是不敢有言,或天夺敦魄。今吾等与国家共举大事,而璞云大吉,是为举事必有成也。”于是劝帝讨敦。初,璞每言“杀我者山宗”,至是果有姓崇者构璞于敦。敦将举兵,又使璞筮。璞曰:“无成。”敦固疑璞之劝峤、亮,又闻卦凶,乃问璞曰;“卿更筮吾寿几何?”答曰:“思向卦,明公起事,必祸不久。若住武昌,寿不可测。”敦大怒曰:“卿寿几何?”曰:“命尽今日日中。”敦怒,收璞,诣南冈斩之。时年四十九。及王敦平,追赠弘农太守。
(节选自《晋书·郭璞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父瑗/尚书都令史/时尚书杜预有所增损/瑗多驳正之以公/方著称/终于建平太守
B.父瑗/尚书都令史/时尚书杜预有所增损/瑗多驳正之/以公方著称/终于建平太守
C.父瑗/尚书都令史时/尚书杜预有所增损/瑗多驳正之以公/方著称/终于建平太守
D.父瑗/尚书都令史时/尚书杜预有所增损/瑗多驳正之/以公方著称/终于建平太守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河东,古地区名。黄河流经山西、陕西两省,自北而南的一段之东部,指今之山西省。
B.卜筮,古时预测吉凶,用龟甲称卜,用蓍草称筮,合称卜筮。古代也称以占卦为业的人。
C.黔黎,即黔首和黎民的合称,指百姓。黔,黑色;黎,古通“黧”,亦指黑色。也有“众多”的意思。
D.五行,即儒家所说的“五常”:仁、义、礼、智、信。又可指孝的五行,即庄、忠、敬、笃、勇。
6、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郭璞喜好经术,博学有高才,但不善言论,擅长辞赋,且好古文奇字,精通阴阳占卜之术,曾经跟随客居河东的郭公学习,郭公送给他《青囊中书》九卷。
B.惠帝、怀帝之际,河东发生骚乱。郭璞占卜后,想要去东南避难,途中到了将军赵固那里,郭璞设法将赵固已死的马救活了,赵将军很惊奇欣喜,给了他很多财物作为报答。
C.王敦将要叛乱的时候,温峤、庾亮让郭璞占卜,等温峤退下后,郭璞对庾亮说上天要夺王敦之魄,我们为国家办大事举事必定会成功,于是劝皇帝讨伐王敦。
D.王敦将要起兵时,让郭璞占卜。王敦本来怀疑郭璞,又听他报的凶卦,说起兵不会成功,后来又说若是起兵,不久就有大祸,王敦恼怒,把他抓起来,命令押到南冈处死了。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于是潜结姻昵及交游数十家,欲避地东南。(5分)
(2)初,璞每言“杀我者山宗”,至是果有姓崇者构璞于敦。(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列这首宋词,完成8~9题。
唐多令
【宋】刘过①
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二十年重过南楼②。柳下系船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
黄鹤断矶头,故人曾到否?旧江山浑是新愁。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注】①
- 13 -
刘过,南宋爱国词人,号龙洲道人。曾多次上书朝廷,屡陈收复中原大计,但不被朝廷重用。
②南楼,楼名,在武昌,二十年前作者曾与故人到此登楼揽胜,武昌当时是抗金前线。
8.“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描绘了怎样的景象?在词中有什么作用?(5分)
9. 这首词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结合全词作简要赏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苏轼在《赤壁赋》一文中通过飞虫和米粒的比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短暂、个人渺小的感慨,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居易在《琵琶行》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写出大弦和小弦交错弹奏时的美妙感受。
(3)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两句,表达了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寓意。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題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題计分。
三、 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铁 圈 (索洛杜布)
一天清晨,一位妇人带着一个4岁的小男孩在郊区的街道上散步。那孩子天真活泼,面色绯红。那妇人年龄不大,穿着考究。她一边幸福地微笑着,一边细心地照看着自己的儿子。孩子正在滚着一个黄色的大铁圈,他穿着短裤,挥动着棍棒欢快地笑着,跟在铁圈后面跑。他把棒子举得高高的,本来没有那种必要,可他就是那么做的。
真开心!方才他还没有铁圈,可是现在有了,真叫人高兴!一个双手粗糙、衣服褴褛的老头,身体紧靠栅栏站在十字路口,好让那女人和小孩走过去。①老头用那昏花的两眼凝视着孩子,脸上露出呆痴的笑容。
“一个富户人家的公子,”老头心里思忖道,“是个好孩子,你看他多么天真可爱,毕竟是阔人家的孩子!”
当他——这个老头儿——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他过的是苦难的日子。即使现在,他虽然不再挨打受饿了,但生活还谈不上美好。在他的孩提时代,他过的是挨打受骂、饥寒交迫的生活。那时,他没有铁圈,也没有其他这类阔少爷的玩具。他整个一生都是在艰辛困苦中度过的。他没有什么值得回忆的事,也没有一件让人高兴的事。
他咧开没有牙齿的嘴朝那小孩微笑着,心里不禁产生了嫉妒,心想:“这种玩意没有意思。”嫉妒又转而变成了烦恼。于是他回到工作的地方——一家他从幼年起一直工作到现在的工厂。
那小孩边跑边笑追逐铁圈的情景萦绕在他的脑际,不管机器声多么嘈杂,他都忘不了那个孩子和铁圈,晚上也总梦见他们。
第二天早晨,他又做起白日梦来。机器隆隆地响,工作机械单调,没有必要过多操心,再说他已干惯了这种活。厂房里的空气充满了灰尘,传送带平稳地运转着,远处各个角落声音嘈杂,光线晦暗。人们像鬼魂一样地走来走去,人的说话声淹没在机器声里。
- 13 -
这个老头仿佛觉得自己也变成了一个小男孩,他的母亲也是一位贵妇人,他也有一个铁圈和滚铁圈的棒子,他也在穿着白裤衩滚着铁圈玩耍。
天天干着同样的活,做着同样的梦。
一天晚上下班回家时,老头在街上看见一个从旧木桶上掉下来的又大又脏的铁箍。老头高兴得发抖,昏花的老眼流下了泪水。一种意外的,几乎没有想过的愿望进入了他的心灵。他小心地朝四面张望了一下,然后弯下腰哆哆嗦嗦地捡起那个铁箍,虽然他面带笑容,但还是不大好意思把它拿回家去。
没人看见他,也没有人问他。这与别人有什么相干?一个小穷老头捡了一个无论对谁都没有用处的旧箍,谁会管呢?可他还是提心吊胆地偷偷把它拿走了。他为什么要捡?为什么要把它拿回家?他自己也说不清。只是由于它像那个小男孩的玩具,所以他才把它带回家来。
铁箍在老头家破旧的房子里放了几天,闲着没事的时候,他就把它拿出来看看,因为这个肮脏的铁箍对他是个安慰,使那个经常出现在他梦境中的幸福的小男孩,终于变得更加真实了。
一个晴朗、温暖的早晨,当城里树上的鸟正叫得比往常更加欢快的时候,老头早早起了床,洗漱完毕,便拿着他捡来的铁箍出了城。
他一路咳嗽,穿过了枝叶茂密的森林。他不明白这些阴暗的树木为何这样寂静,还散发着奇特的香气,那些昆虫也令他惊奇。露水正像童话中描述的那样。那里既没有嘈杂声,也没有灰尘,树林后面是一片柔和、奇妙而暗淡的景色。
老头折下一根干树枝穿上铁箍。
他眼前展现出一片明亮寂静的田野,青草叶上的露珠闪闪发光。老头突然用那根树枝做成的木棒滚起铁箍来,铁箍轻松地在田野里滚动,老头跟在后面跑,他笑逐颜开,像那个跟着铁圈跑的小男孩一样,有时也将木棒高高地举过头去。
他觉得自己仿佛再一次变成了一个有教养的幸福的小孩,并且好像感到母亲慈祥地微笑着跟在后面。灰白的胡须在憔悴的脸庞上颤抖着,不住的笑声和咳嗽声同时从他那没有牙齿的嘴里迸发出来。
老头喜欢早晨到树林里来滚铁箍,有时他也怕人看见笑话他,一想到这里,他便感到有一种难堪的羞愧;羞愧又进而发展为恐惧,致使双腿开始发软,他一面滚铁圈,一面警惕地看着四周。
可是没人看见他,也没人听见他。②他尽情地玩够了之后,平安无事地走回城去,嘴角上流露出轻松愉快的笑容。
由于没出什么事,他太太平平地一连玩了好几天。可是有一天清早他着了凉,好长时间竟卧病不起。③在工厂的医院里,当他在陌生的人们中间咽下最后一口气的时候,脸上还是堆着宁静的微笑。
他感到欣慰,因为在他的想象中,自己也曾一度做了小孩,由亲爱的妈妈照看着,在树荫下的青草地上嬉戏笑闹。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小说中的老人是一个善良、勤劳而不安于现状,胆怯、谨慎而乐于遐想并付诸实践,衰老、孱弱而浑身充满朝气的具有矛盾意义的典型形象。
B.看到孩子快乐游戏的情景,老人有着复杂的心情。既有被天真感染的快乐,也有联想自己身世而产生的辛酸和嫉妒,还有对当时社会制度的痛恨。
C.“天天干着同样的活,做着同样的梦”中的两个“同样”表达作用不同。第一个突出生活的单调和机械,第二个突出滚铁圈对他内心造成的持久影响和愿望的强烈,为下文作铺垫。
D.写老人去滚铁圈,三次描写环境,有力地衬托了人物内心的欣喜之情;同时与上文的环境描写形成强烈反差,突出人物心理的变化。
E.小说结尾一段富有深意。首先是揭示了人性中普遍存在的对亲情温暖的渴望,其次是表现了下层劳动者对和谐温馨的社会生活的憧憬,最后是暗示了老人即将摆脱人生苦难的轻松。
- 13 -
(2)小说中多次描写老人的笑容来表现他丰富的内心世界,请分别分析画线句。(6分)
[Z-x-x-k.Com]
(3)文中在写老人做“白日梦”时,比较详细地描写了工厂里的环境,这样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联系全文简要分析。(6分)
(4)作者用“铁圈”作为小说的标题,自有妙处。请从主题思想、情节结构、人物塑造三方面中任选一个方面,陈述你的观点并作简要分析。(8分
[Z-X-X-K]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万古不磨意,中流自在心
饶宗颐长期潜心致力于学术研究,是集学术、艺术于一身的大学者。造诣高深,学贯中西,被誉为“东洲鸿儒”、“汉学泰斗”、“东方达芬奇”。
饶宗颐早年以治地方史志为主;中年以后兼治四裔交通及出土文献;后又由中国史扩大到印度史、西亚史以至人类文明史的研究;晚近则致力于中国精神史的探求。有学者曾统计,饶宗颐在学术研究上拥有50项“第一”。根据饶宗颐自己的归纳,其涉猎的领域可分为:敦煌学、甲骨学、词学、史学、目录学、楚辞学、考古学(含金石学)、书画等八大门类。学界对其评价为:饶氏治学,不仅“几乎没有一个时代是‘交白卷’的”,而且“只要触角所及,莫不一针见血、入木三分”。也就是说,他在所涉猎的研究领域中,莫不有天下公认的创见。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饶宗颐也有自己的境界。“漫芳菲独赏,觅欢何极”为第一重境界,意为在孤独里思考和感悟,上下求索;“看夕阳西斜,林隙照人更绿”为第二重境界,饶宗颐认为这是一般人不愿进入的一重境界,因为一般人的精神都向外表露,不肯让光彩受掩盖;只是注重外面的风光,而不注重内在修养,他们看不见林隙间的“绿”。其实,越想暴露光彩,就越是没有光彩。“红蔫尚伫,有浩荡光风相候”为第三重境界。意为无论如何都要相信,永远会有一个美好的明天在等候自己,只有这样才没有烦恼,身心康泰。饶宗颐认为此境界旨在为众人“指出向上一路”,永远以积极向上的态度,培养自己“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的精神意志。
关于人生哲学,饶宗颐提出“安顿说”,他认为“一个人在世上,如何正确安顿好自己,这是十分要紧的”。这与海德格尔所谓的“人,当诗意地栖居”这一哲学命题有异曲同工之妙。如何才能安顿好自己呢? 一曰“天人互益”。人类自己总是制造各种仇恨和恐怖,变成了物质的俘虏。同时,人类也在承受着大自然给予的惩罚。饶宗颐认为,人类一切事业,都要以益人而不是损人作为出发点和归宿。一曰“物物而不物于物”。此句语出《庄子》,意为驾驭外物,而不为外物所驱使。人终其一生,都难免会受到外界“物”的诱惑,饶宗颐提倡一种可以自主的人生,在将近一个世纪的人生中,他始终没有加官进爵。一曰“慈悲喜舍”。这蕴涵着他对人间的一片悲悯之心,他也始终以实际行动践行着这一理念。2003年,饶宗颐将个人数十年来积累的藏书,包括珍贵的古籍善本和180多件书画作品,赠送给香港大学。对于国瘼民生,饶宗颐更是慈悲而喜舍:汶川大地震,他当即捐款20万港币;青海玉树地震,捐款10万港币;甘肃舟曲泥石流灾害,他将各界亲朋馈赠的160万元人民币悉数捐出;书法作品拍得的数百万元也捐给了有关慈善组织……
饶宗颐一向主张学艺双携,张大千先生曾称赞说:“饶氏白描,当世可称独步。”
- 13 -
可见其功力深厚,已非同一般。他曾经把自己的一幅《荷花图》送给温家宝总理,这是一幅堪称诗书画三绝的画作,一枝荷花,形简而神逸,辅以一首自作词《一剪梅·花外神仙》:“荷叶田田水底天,看惯桑田,洗却尘缘。闲随秾艳共争妍,风也倏然,雨也恬然。雨过风生动水莲,笔下云烟,花外神仙。画中寻梦总无边,摊破云笺,题破涛笺。”此画以荷为题,以词为跋,寓意深刻。水中莲花,看惯桑田,洗却尘缘,恬然面对风雨,好一个“花外神仙”!
人们常以“万古不磨意,中流自在心”来形容饶宗颐的人生追求。“不磨”即是古人追求的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中流”即立于水流中央岿然不动,说明有定力,有智慧,有忍耐,就是要保持一种自在的心,是一种境界。季羡林曾盛赞饶宗颐:“近年来,国内出现各式各样的大师,而我季羡林心目中的大师就是饶宗颐。”
【相关链接】
①2014年金秋,97岁的国学大师饶宗颐先生荣获“全球华人国学奖终身成就奖”。组委会在给饶宗颐先生的颁奖词中称,“他出身书香名门,自学而成一代宗师。其茹古涵今之学,上及夏商,下至明清,经史子集,诗词歌赋,书画金石,无一不精;其贯通中西之学,则甲骨敦煌,梵文巴利,希腊楔形,楚汉简帛无一不晓。人谓‘业精六学,才备九能,已臻化境’……”
②饶宗颐著述3000万言,专著60多种,各种论文400余篇,刊行诗文作品集20余种、书画集10余种。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饶宗颐一生治学按时间大致分为四块,从早期到晚年,涉猎越来越广泛,并不断向
外拓展,思维触角从具体层面研究到精神领域,越来越深刻。
B.饶宗颐把自己的一幅《荷花图》送给温家宝总理,该画画技精湛,书法精妙,词意
深刻,以花喻人,巧妙地赞颂了温总理“花外神仙”的品格。
C.荣获“全球华人国学奖终身成就奖”的饶宗颐,造诣高深,学贯中西,靠自学而成
一代宗师,而且德艺双馨,道德品质也足以为世人楷模。
D.饶宗颐的成就得到了季羡林的盛赞,季羡林认为,虽然近年来中国出现了各式各样
的大师,但是像饶宗颐这样的大师却是最难得的一个。
E.汶川大地震,饶宗颐捐款20万港币;青海玉树地震又捐款10万港币,他这样做是
以实际行动践行自己以“安顿”为核心的的人生哲学。
(2)饶宗颐的学术研究有什么特点?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饶宗颐认为要成就一番大事业、大学问需要哪些条件?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饶宗颐“万古不磨意,中流自在心”的人生追求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①今天下午,蔡振华在一场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的出台,是中国足球的福音,中国足球工作者要有_______的勇气,转思路,换脑筋。
②本月上旬,尼日利亚极端组织“博科圣地”在该国东北部发动恐怖袭击,造成大量平民伤亡,还杀害了一名正在分娩的女性。这可能是该组织成立6年来发动的最_______的袭击。
③北京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谈及他与台北故官冯明珠院长再次见面的情形,说:“我们很快就进入实质性的交流,少了一些寒暄,多了一些 _______。”
A.破釜沉舟 惨绝人寰 心领神会 B.孤注一掷 惨无人道 心领神会
C.破釜沉舟 惨无人道 心照不宣 D.孤注一掷 惨绝人寰 心照不宣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为阻止游客的不文明行为的影响,深圳的一些景区也采取了一些办法,比如“锦绣中华”就雇用了几名退休的阿姨来做景区看管员。
B.学习方法是否有效往往因人而异,但勤奋刻苦的学习态度和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却是每个想取得学业成功的学生必须具备的。
C.孩子看电视、玩电脑、读书、写字时间过长及课业负担过重与近视有关,除此之外,光度不够,同样也会引起近视。
D.百年来,中华书局一直以传承文明为己任,本着守正出新的原则,整理出版了大批古籍,也推出了许多高水平的学术新著。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部分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发展已经成为国家决策。转型无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其意义不仅仅在于可以极大地缓解目前大学毕业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更为重要的是,它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引导全社会尊重劳动、尊重技术、尊重创造
②进一步提升高等教育质量
③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发展
④尤其是将逐步改变我国长期以来存在的“重学轻术”思想
⑤逐步改变我国部分地方本科院校长期以来的“黑板上种田”式教学方式
⑥而且可能将彻底改变某些本科高校长期以来存在的教学与实践脱节、校企合作流于形式的不良局面
A.①④③⑤⑥② B.②⑥⑤④③① C.③②④①⑤⑥ D.⑤⑥②③④①
16. 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6分)
不改变人们的功利化价值观和浮躁心态,仅仅依靠法律法规促进全民阅读,不可能收到明显效果。同样道理,在不改变人们功利化价值观和浮躁心态的情况下,设立读书节也未必就能带动读书热、促进全民阅读。① ,譬如1979年开始的美国纽约读书节“纽约是书乡”、创办于1989年的法国读书节等,都有较大影响。但是,②_________,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它们本身是全民自发阅读的产物。全民阅读是“因”,读书节是“果”,是先有全民阅读的“土壤”,③
- 13 -
从这个意义上说,如果不重视营造全民阅读的氛围,读书节就有可能成为一种形式、一个符号。
17.图中的两条曲线均略呈现U型,好似微笑的嘴型,因此被形象地称为“微笑曲线”,仔细观察这幅图,用简洁、准确的语言描述“微笑曲线”反映的经济现象。对此,你有何建议?不超过70个字。(5分)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普通大葱只能长一米高,山东章丘大葱却能长到近两米。人们起初认为这是品种问题。有人把章丘大葱引种到外地,结果长得和普通大葱没什么两样,有人把外地大葱引种到章丘,结果长得跟章丘大葱一般高。于是许多人认为水土气候是关键因素。
有位学者较真,他特地跑到章丘住下来,观察大葱完整的种植过程,揭开了其中奥秘。选种、育苗、施肥、浇水、锄草、捉虫,这些环节跟其他地方一样,无任何特殊之处。但这位细心的学者发现,从大葱破土萌发的那天起,章丘农民就每天往大葱植株上培土,大葱长高一点,泥土就培高一点。每次培土的厚度只有几毫米,刚好让大葱露出头,使它不至于因窒息枯萎。大葱要想获取阳光空气,就必须铆足劲儿往上拔个儿。泥土培得越来越高,章丘的大葱也就长得越来越高。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Z-x-x-k.Com]
- 13 -
屯溪一中2016届第四次月考语文参考答案
(选择题,每小题3分)
1.C(文中的风雪描写只是故事发生的背景,没有林冲情感的投射。)
2.B(“这些特定的精神内涵”是人们赋予它们的,最终也不能说是它们与生俱来的。)
3.D (这段话主要说明“人的现实处境和主体心态会导致其对自然有不同理解和表现”。)
4. B.根据内容“父亲郭瑗,任尚书都令史。当时尚书杜预对朝廷制度进行了一些增减调整,郭瑗常常予以辩驳纠正,因此以公正端方著称,后死在建平太守任上。”可知,“时”为尚书行为的时间状语,“以公方”是介宾短语,修饰“著称”
5.D(D项错误在于,对“五行”的理解不对。在本文的语境下,“五行”指的是我国古代称构成各种物质的五种元素,即水、火、木、金、土。)
6.C(张冠李戴。和庾亮说的是温峤,不是郭璞。)
7.(1) 于是潜结姻昵及交游数十家,欲避地东南。
(郭璞)于是暗中联络了亲戚朋友数十家,准备迁移到东南去避难。(省略主语、“潜”、“姻昵”、“欲避地(于)东南”中状语后置1分,句意1分)
(2)初,璞每言“杀我者山宗”,至是果有姓崇者构璞于敦。
当初,郭璞常说:“杀我的人是山宗。”到这时果然有姓崇的人在王敦面前说郭璞的坏话。(每:每每,常常。“判断句式、“至是”、“构”:陷害,说坏话。介宾短语后置,各1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郭璞字景纯,河东郡闻喜县人。父亲郭瑗,任尚书都令史。当时尚书杜预对朝廷制度进行了一些增减调整,郭瑗常常予以辩驳纠正,因此以公正端方著称,后死在建平太守任上。郭璞喜好经书学术,学问渊博而有大才,但不善于语言表达,他的词赋自中兴以来首屈一指。他喜好古文奇字,精通阴阳术数及历法算学。有一个叫郭公的人,客居于河东,精通卜筮之术,郭璞跟从他学习卜、筮。郭公授予他《青囊中书》九卷,由此他通晓五行、天文、卜筮之术,能攘除灾祸,通达冥冥的玄机,就是京房、管辂这样的人也比不上他。
惠帝、怀帝之际,河东之地首先出现了骚乱。郭璞卜了一卦,丢下书策长叹一声说:“哎呀,老百姓将要陷于异族统治之下了,故乡之地将要受到匈奴的蹂躏啊。”于是暗中联络了亲戚朋友数十家,准备迁移到东南去避难。他们到达将军赵固那里,正遇上赵固所乘的一匹好马死了,赵固非常痛惜,不愿接待宾客。郭璞来见他,守门人不让郭璞进去。郭璞对他说:“我能使马死而复生。”守门人很吃惊连忙告诉赵固。赵固马上出来见郭璞,对他说:“你能使我的马复活吗?”郭璞说:“需要健壮的汉子二三十人,每人手持一根长竿,往东走三十里,在山丘树林里有一个土地庙,使用长竿拍打,就会出来一物,要迅速捉住带回来。得到了这个东西,马就可以复活了。”赵固照着他说的去办,果然捉住了一个像猴子一样的东西,便带了回来。这个像猴一样的小兽一见死马,便对着死马的鼻子呼吸,一会儿马就站了起来,昂头嘶呜,吃起料来和平常一样,可那个像猴~样的怪兽却不见了。赵固惊奇欣喜,送了许多钱财作为报答。
王敦将要叛乱,温峤、庾亮让郭璞占卜,郭璞回答说不能判定。温峤、庾亮又让为他们占凶吉,郭璞说:“大吉。”郭璞走后,和庾亮议论说:“郭璞说不明白,是他不敢明言,或许上天要夺王敦之魄。今天我们为国家办大事,郭璞说大吉,是说明举事必定会成功。”于是劝帝讨伐王敦。当初,郭璞常说:“杀我的人是山宗。”到这时果然有姓崇的在王敦面前说郭璞的坏话。王敦将要起兵,让郭璞占卜,郭璞回答:“不会成功。”王敦怀疑他曾劝告过温峤、庾亮,又听他报的凶卦,便对他说:“你再为我占一卦,看我寿命长短。”郭璞回答:“根据刚才的卦,你若是起兵,不久就有大祸,若是住在武昌,寿长不可限量。”王敦大怒道:“你的寿命你知道吗?”郭璞说:“我就会死在今天中午。”王敦恼怒,把他抓起来,命令押到南冈处死。郭璞这年四十九岁。到王敦乱平,追赠为弘农太守。
8.描绘了江边凄清的秋色:(1
- 13 -
分)衰败的芦叶落满沙洲,沙滩浅流寂寞凄寒(要有对诗句的具体解析2分)。
渲染萧瑟、寥落的悲秋气氛( 或 营造凄怆、伤感的悲凉意境)(1分),
为下文词人重游南楼过程中的伤感、悲凉的心理做铺垫(1分)。
9.作者在这首词中主要运用了虚实结合(或对比)的表现手法。(答出其中任何一点即可给2分)
(下面要具体说明虚实各是什么,或者什么和什么对比)词中实写眼前凄冷的景象,说自己不过是匆匆经过南楼,马上要回家乡了,满怀的愁绪无法用花酒来消遣,中间穿插虚写对二十年前登临南楼的回忆和对故人的追念,将今昔游览的景象与心情进行了对比描写(2分),曲折含蓄地抒发了忧国伤时的浓郁愁绪(2分)。
【赏析】
翻译:芦叶纷扬落满沙洲,浅水带着寒沙汩汩东流。二十年后再次登上南楼,小舟在柳树下还没有系稳,过不了几天,又到了中秋。断崖矶头上的黄鹤楼,故友现今是否安在?看江山破旧心中频添新愁。想买桂花美酒一起畅饮,但终究不再像少年时代那样纵情豪游!
这首词是感时伤今之作。序言说明了写这首词的缘由:词人与柳阜之、刘去非等友人在安远楼小聚,一位姓黄的歌姬在筵席旁演唱助兴,请求词人为其作词,于是词人创作了这首《唐多令》。
上阕写故地重游。开篇二句描绘江边凄清的秋色,衰败的芦叶落满沙洲,沙滩浅流寂寞凄寒,目的在于渲染萧瑟、寥落的悲秋气氛,营造凄怆、伤感的悲凉意境,为词人重游南楼奠定富有悲剧色彩的感情基调;继而点明“二十年重过南楼”的题旨,为下阕的“旧江山浑是新愁”做铺垫。末三句用夸张手法写词人行色匆匆,来不及在柳树下把船系稳就要离开,因为过几天就是中秋了,正是亲友团聚的好时节,自己不能在此久留。
下阕写忧患国事。头两句忆旧,当年与自己同游黄鹤楼、断矶头的故人,如今风流云散,不知所终,暗含物是人非、世事沧桑之慨叹,把个人的身世与国家的命运连接起来,顺理成章地进入主旨“旧江山浑是新愁”。这是全词的精华,深化了题旨。江山依旧,但二十年过去,战争的阴影不但没有消散,反而更加浓重,词人“旧愁”未减,如今又添“新愁”;目睹“旧江山”,想到国运更加衰败,收复中原希望渺茫,词人愁到[Z-x-x-k.Com]了“全都是新愁”的程度;“旧江山”和“新愁”对照鲜明,感情强烈,表达了词人忧患国事的沉痛之情。结尾三句是“浑是新愁”的具体化,词人想买桂花和美酒过中秋,却无心操办,因为少年时代的激情豪兴已一去不返,国运如此衰败,“新愁”如此深重,桂花美酒易得,忧患国事的愁绪却无法消解。
10.(6分)(1)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 (2)嘈嘈切切错杂弹 大珠小珠落玉盘
(3)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11、(1)C(3分)D(2分)E(1分)
解析 A项,“不安于现状”“充满朝气”等分析依据不足。B项,“对当时社会制度的痛恨”不恰当。E项,“暗示了老人即将摆脱人生苦难的轻松”不够恰当。
(2)①一直生活在艰难困苦之中,从未拥有过快乐的老人,受到那孩子的天真快乐的感染,目光久久不愿离开。
②老人由原来的心有顾忌到不再恐惧,内心的愿望也得以实现,因此感到轻松愉快。
③反映了老人临终时内心的欣慰,因为他终于玩了一次幸福孩子才能玩的游戏,又为自己想象了一个幸福的童年。一个“堆”字,表现了他内心的极大满足。
解析: 这三句话都写到了老人的笑容。第①句,老人看到孩子在母亲的带领下玩铁圈后露出“呆痴的笑容”,表现出老人被孩子的天真快乐感染的情形。第②句,写老人在郊区尽情玩耍了铁圈后的快乐之情,表现了他愿望得以实现的愉悦。第③句,因为能够快乐地玩耍铁圈,所以老人在临死前还是这样的满足,可以表现出老人愿望满足后的欣慰之情等。
- 13 -
(3)①反映了嘈杂、晦暗的现实生活环境和老人单调、麻木的生活状态。
②反衬出铁圈给老人精神和生活带来的变化,他有了自己的快乐憧憬。
③与下文老人滚铁圈时的环境描写构成鲜明对比,进而突出主题。
解析: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一般要从环境描写与人物刻画、主题揭示和下文的关系等几个角度分析。比如,工厂的环境是嘈杂的,表现了老人单调的生活状态,文章以此表现老人看到孩子玩铁圈后的向往之情;从后文老人到郊外滚铁圈的环境描写可以看出,两处环境描写的对比表现了老人对亲情的渴望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等情感。
(4)主题思想——铁圈是老人快乐梦想的象征:是童年的幸福,是亲情的温暖,是富贵的愉悦。
情节结构——铁圈是贯串全文的线索:看玩铁圈——想玩铁圈——捡旧铁圈——自玩铁圈。
人物塑造——铁圈是造成老人行为心理变化的催化剂,激起了长期生活在单调、麻木状态下的老人的内心追求,完成了追寻梦想的过程。
解析 作答此题,应先选择分析的角度。如果从主题思想的角度分析,可分析在文中反复出现贯串全文的“铁圈”的象征意义;如果从情节结构的角度分析,可分析“铁圈”与情节的关系,即“铁圈”是小说的线索,所有的情节都是围绕着“铁圈”展开的;如果从人物塑造的角度分析,可以分析“铁圈”与老人的关系,“铁圈”引起的老人行为心理的变化等。
四、(25分)
12.(1)(5分) C(3分)D(2分)E(1分)( 选A B不得分。)A、“越来越深刻”无中生有 B、“花外神仙”应是指饶宗颐本人,E、用行动来践行自己的人生哲学,表述不当,应是人生哲学指导行动。
(2) ①涉猎领域广泛,有八大门类;上及夏商,下至明清,几乎没有一个时代是‘交白卷’的。
②学术研究贯穿一生,善于创新,在学术研究上拥有50项“第一”;见解独特,在所涉猎的研究领域中,莫不有天下公认的创见。
③著述甚丰,成就巨大,荣誉众多。(每一点2分,意思对即可)
(3) ①忍受孤独,在孤独里思考和感悟,上下求索。
②不要注重外在的风光,要注重内在修养。
③有积极向上的态度,坚守自我,对未来有坚定的信念。(每一点2分,意思对即可)
(4)(8分) 事业上:①著述颇丰,著述3000万言,专著60多种,各种论文400余篇;(2分) ②学艺双携,刊行诗文作品集20余种、书画集10余种,白描天下独步。(2分)
生活中:③以有益于人作为自己事业的出发点和归宿;对社会充满悲悯之心,无私捐献藏物和钱款。(2分) ④不为外物所驱使,不看重外在的利益。(2分)
13.C【解析】本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来辨识,然后做出判断。“破釜沉舟”与“孤注一掷”均有最后一搏力图胜利之意。前者含褒义,指富有勇气,不留退路,决心与敌人一决胜负;后者含贬义。指的是竭尽本钱赌一把。“惨无人道”与
- 13 -
“惨绝人寰”都有悲惨之意,但前者形容某人或某些人的卑劣行径,不讲人道;后者形容某件事特别悲惨,其悲惨程度人间少有。“心照不宣”与“心领神会”均有心里领会,不必体现于语言之意,但前者一般指双方或多方;后者一般指一方。
14.D【解析】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仔细分析病句的类型,如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A项,搭配不当,不能说“阻止”“影响”,应删去“的影响”。 B.成分残缺,“学习时间”后面应该加上“的良好习惯”。 C项,主客颠倒,不合逻辑,可改为“孩子近视与看电视……有关”。所以选D。
15.(3分)D 5句和6句都紧扣“改变”,但6是在5基础上的递进,2句和3句是在6句和5句具体的基础上的概括,正面谈论转型的意义,且由浅入深。从4句“尤其”可以看出,4句和1句是补充说明,而且4句和1句紧扣共同的话题“技术”,由破到立。
16.【参考答案】①读书节并不罕见,②这些读书节之所 以能够产,生很大影响,③才栽种出读书节的“果子”。(答出一处给1分,两处3分,三处5分。其他答案,内容和逻辑关系准确,可以酌情给分)
17.现象:产业链上游的研发企业和下游的营销企业利润都要高于产业链中游的制造业;但是这种利润差别在60---70年代不明显,现在却非常突出。(3分)
建议:要努力转变产业结构,提高制造业的技术含量等。(言之有理即可)(2分)
18、18.参考立意:压力与成才;不断拼搏才能走向辉煌;实践出真知;认真细心取得非凡成绩等。
以42分为基准分进行评卷。
- 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