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单元测试题(含答案鲁科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七上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单元测试题(含答案鲁科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人体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是( )‎ A.膀胱 B.肾脏 C.尿道 D.输尿管 ‎2.与肾小球相连的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内所流的血液依次是( )‎ A.动脉血、动脉血 B.静脉血、静脉血 C.动脉血、静脉血 D.静脉血、动脉血 ‎3.尿的形成是连续的,而尿的排出是间歇的。这是因为( )‎ A.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对血液的过滤作用 ‎ B.肾小管对原尿的重吸收作用 C.膀胱对尿液的暂时贮存 ‎ D.输尿管输送尿液是间歇的 ‎4.(2015·湖北宜昌)尿液与原尿相比,一般不含葡萄糖,这是由于(  )‎ A.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 B.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C.膀胱的贮存作用 D.输尿管的输送 ‎5.血液流经肾脏后,发生的主要变化是( )‎ A.养料增加 B.尿素减少 ‎ C.氧气增加 D.尿素增加 ‎6.某病人验尿时发现尿中有血细胞,根据右图分析,可能的原因是( )‎ A.图中①的通透性发生改变 ‎ B.图中②与③之间发生堵塞 C.图中③的功能产生障碍 ‎ D.图中动脉和静脉的结构发生改变 ‎7.在一般情况下,尿液中尿素的浓度总是大于原尿中尿素的浓度,其主要原因是( )‎ A.肾小管将大部分尿素重吸收 B.肾小管将大部分的水分重吸收 C.肾小管上皮细胞分泌产生 D.肾小管外毛细血管壁的细胞产生尿素 ‎8.肾小球是由数十条毛细血管弯曲盘绕而成的血管球,其中( )‎ A.入球血管是小动脉,出球血管是小静脉 B.入球血管是小静脉,出球血管是小动脉 C.入球血管和出球血管都是小静脉 D.入球血管和出球血管都是小动脉 ‎9.对健康人来说,原尿流经肾小管时,被全部吸收的物质是( )‎ A.葡萄糖 B.水 C.无机盐 D.蛋白质 ‎10.某患者肾脏受损,长期检测发现尿液中蛋白质超标。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最可能导致该结果的原因是(  )‎ A.肾小管对血浆的过滤功能受损 ‎ B.肾小球和肾小囊对血浆的过滤功能受损 C.肾小管对原尿的重吸收功能受损 ‎ D.肾小球和肾小囊对原尿的重吸收功能受损 ‎11.下图是肾单位模式图,图中的①②③代表肾单位的三个结构,依次是(  )‎ 7‎ A.肾小囊、肾小管、肾小球     B.肾小球、肾小管、肾小囊 C.肾小囊、肾小球、肾小管     D.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 ‎12.下列血管中,两端都是毛细血管网的是( )‎ A.入球小动脉 B.肺动脉 ‎ C.出球小动脉 D.肺静脉 ‎13.取某健康人肾脏不同部位的液体,进行分析比较,得到如下表所示数据(单位:克/100毫升)。推测丙是( )‎ 成分 甲 乙 丙 水 ‎90‎ ‎99‎ ‎95‎ 蛋白质 ‎7.00‎ ‎0.00‎ ‎0.00‎ 葡萄糖 ‎0.10‎ ‎0.10‎ ‎0.00‎ 无机盐 ‎0.72‎ ‎0.72‎ ‎1.50‎ 尿素 ‎0.03‎ ‎0.03‎ ‎2.00‎ A.血浆 B.原尿 C.尿液 D.血液 ‎14.传统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右图为肾脏形成尿液过程的示意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肾单位是组成肾脏的基本单位,由①②④构成 B.血液经过②和④内壁的过滤作用形成尿液 C.④内的液体与①内的液体相比,④内含有大分子蛋白质 D.③内的液体与①内的液体相比,③内尿素含量大大降低 ‎15.人体内形成尿液的开始部位在( )‎ A.肾小球内 B.肾小囊内 C.肾小管的末端 D.出球小动脉内 ‎16.健康人每天形成的原尿约有‎150 升,而每天排出的尿液只有‎1.5 升左右,其主要原因是( )‎ A.消化作用 B.吸收作用 ‎ C.重吸收作用 D.过滤作用 ‎17.(2014·广东)下图为泌尿系统的示意图,其中形成尿液的器官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8.右图所示为人体某部位的部分血管,其中箭头表示血液流动方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7‎ A.若b为肺部毛细血管网,则经肺循环后,c中血液氧气含量增多,营养物质含量不变 B.若b为小肠处毛细血管网,则c为含营养物质丰富的静脉血 C.若b为肾小球毛细血管网,则c中为代谢废物较少的静脉血 D.若b为肾小管外毛细血管网,则c中为含营养物质丰富的静脉血 ‎19.(2015·江西)尿液的形成及排出过程中会依次流经不同器官,下列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A.肾脏→膀胱→输尿管→尿道 B.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 C.肾脏→输尿管→尿道→膀胱 D.肾脏→尿道→膀胱→输尿管 ‎20.(2014·山东东营)水是生命之源,欧盟建议9~13岁的孩子,每天喝水‎1.68升;14~18岁的少年,每天饮水量要达到‎2升。以下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人体内的水分通过泌尿、排汗两条途径排出体外 B.天气炎热时或剧烈运动后,需要及时补充淡盐水 C.人体产生的代谢废物,需要溶解在水中才能排出体外 D.水参与人体的物质运输、体温调节等重要生理活动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 ‎21.(10分)右图中A、B、C、D代表人体内不同部位的血管,a、b分别代表血液里气体含量在人体不同部位的变化曲线。据图分析:‎ ‎(1)若曲线的A段为组织内毛细血管,则b为 含量的变化曲线,原因是在A段血管中,血液中的氧气与血红蛋白 并扩散到组织细胞,血液由 血变为 血。‎ ‎(2)C段血管最可能为 毛细血管,原因是 。‎ ‎(3)组织细胞代谢产生的废物主要以尿液的形式排到体外,尿液的形成与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 以及肾小管的 有关。‎ ‎22.(10分)下图是人体尿液的形成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正常情况下,肾小管对原尿中的物质进行重吸收是有选择的,程度也不同。重吸收的主要有部分无机盐、大部分水和全部 等物质。‎ ‎(2)正常情况下,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进行过滤作用时,大分子蛋白质不能通过,这些蛋白质主要是食物中的蛋白质经过一系列变化而形成的。食物中的蛋白质在消化道内最终被分解成 才能被机体吸收,在此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是消化液中的 。‎ ‎(3)肾小球是一个毛细血管球,连接着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检测比较入球小动脉与出球小动脉中所含氧气和二氧化碳的量,发现几乎没有变化,这说明在肾小球毛细血管处没有发生 ,此时血液中的血红蛋白与氧处于 状态。‎ 7‎ ‎(4)某同学认为二氧化碳这种代谢废物没有从尿液中排出,说明排泄还有其他途径,你认为还有哪些途径? 。‎ ‎23.(10分)下图为人体血液中的某种物质在流经某些结构的过程中含量变化情况示意图。纵坐标代表某种物质含量,横坐标代表血液流经的某些结构和血流方向,Ⅰ、Ⅱ、Ⅲ表示血液流经的器官或结构。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该物质为氧气,则血液流经器官Ⅰ时,氧气的含量 ,Ⅰ表示的器官是 。‎ ‎(2)若该物质为二氧化碳,则Ⅲ表示的器官是 ,Ⅱ中流动的是 血。‎ ‎(3)若该物质为有机营养物质,则表示小肠的是 ;若该物质为含氮废物,则表示肾脏的是 。‎ ‎24.(10分)下图是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A系统是________________,其主要生理功能是_______。‎ ‎(2)通过B系统排出体外的代谢废物产生于_____________内。‎ ‎(3)C系统是血液循环系统,该系统内防止血液倒流的结构有______________。‎ ‎(4)D所示的结构在人体的结构层次中属于_________。‎ ‎(5)健康成年人通过E系统每天排出的尿液约‎1.5升,但每天形成的原尿约有‎180升,这是因为肾小管将原尿中的______________等成分重新吸收回血液。人为什么每天都要摄取一定的水来补充通过排泄丧失的水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 第五章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参考答案 ‎1.B 解析:人体泌尿系统是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等器官构成的。其中,输尿管、膀胱和尿道是排尿的通道,形成尿的场所是肾脏,因此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是肾脏。‎ ‎2.A 解析:入球小动脉是由肾动脉分支形成的,在肾动脉中流的是动脉血,因而入球小动脉中的血液是动脉血。由于在肾小球内的毛细血管没有发生气体交换,因此出球小动脉内的血液也是动脉血。‎ ‎3.C 解析:血液循环是连续不断的,因而血液流经肾单位形成尿液也是连续不断的,形成的尿液经输尿管进入膀胱,暂时贮存在那里。当膀胱内的尿液达到一定量时,人就产生尿意,才进行排尿。‎ ‎4.B 解析: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等形成尿液,尿液中没有葡萄糖。‎ 7‎ ‎5.B 解析:血液流经肾脏后,血液中的尿素、一部分水和无机盐随着尿液排出,血液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氧气减少。‎ ‎6.A 解析:血细胞是血液的主要成分,在尿液的形成过程中,正常情况下,血细胞不能透过血管壁进入尿液中,当肾小球(血管球)发生病变时,其通透性改变,将导致原尿中出现血细胞,进而导致血尿。图中①代表肾小球,②代表肾小囊,③代表肾小管,④代表收集管。②与③之间发生堵塞,将影响尿液的形成。③的主要作用是重吸收,将原尿中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重新吸收进入血液中,因此,③功能障碍不会导致血尿。动脉、静脉结构发生改变,渗出的血细胞不会经过肾脏的功能单位——肾单位,因此不会出现在尿液中。‎ ‎7.B 8.D ‎ ‎9.A 解析:尿的形成过程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以及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和紧贴着它的肾小囊内壁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通过肾小球和紧贴着它的肾小囊内壁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进入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中,剩下的一部分水、无机盐、尿素和尿酸等就形成了尿液。因此,对健康人来说,原尿流经肾小管时,被全部吸收的物质是葡萄糖。‎ ‎10.B 解析: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以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重新回到血液里;原尿中剩下水和无机盐、尿素等形成尿液。肾小球发生炎症病变时通透性增大,正常人不能透过的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也被过滤到肾小囊中,进而通过肾小管形成血尿和蛋白尿。某患者肾脏受损,长期检测发现尿液中蛋白质超标,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该结果的最可能原因是肾小球和肾小囊对血浆的过滤功能受损。‎ ‎11.D 解析:由图可知,①表示肾小球,②表示肾小囊,③表示肾小管,它们构成了肾单位。‎ ‎12.C 解析:肺动脉和肺静脉都与心脏相连,肺动脉是从右心室发出的动脉血管,只有入肺后才形成毛细血管网,这些毛细血管又汇集成肺静脉出肺,最终连接于左心房。可见,肺动脉和肺静脉只有一端连着毛细血管网。入球小动脉在肾小球处多次分支形成毛细血管网,并盘曲、缠绕成球形,而在入肾小球之前是由肾动脉分支来的,并非毛细血管网。出球小动脉的一端是肾小球毛细血管网,出肾小球后又分支成毛细血管网,缠绕在肾小管周围。‎ ‎13.C 解析:血液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形成原尿,由于肾小球不能过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原尿中不应含蛋白质,但含葡萄糖,故乙是原尿;原尿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了尿液,因为肾小管重吸收了全部的葡萄糖,故尿液中不含葡萄糖,由此推断丙为尿液。‎ ‎14.D 解析:肾单位是组成肾脏的基本单位,由②肾小球、④肾小囊和⑤肾小管组成,而①是入球小动脉,A项叙述不正确。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等会过滤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而不是尿液,B项叙述不正确。肾小囊里面的液体为原尿,①是入球小动脉,其内含有血浆,原尿与血浆相比,原尿中不含有大分子蛋白质,C项叙述不正确。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进入血液,而剩余的水、无机盐和没有被重新吸收的尿素、尿酸等形成尿液,③肾静脉内的液体与①入球小动脉内的液体相比,③内尿素含量大大降低,D项叙述正确。‎ 7‎ ‎15.C 解析:尿液的形成主要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及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过程。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形成的是原尿。原尿经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后,形成的是尿液。所以,尿液是在肾小管的末端开始形成的。‎ ‎16.C 解析:原尿是在肾小囊内形成的,血液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在肾小囊腔内形成了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大部分的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肾小管的重吸收能力很强,于是导致形成的尿液量很少。‎ ‎17.B 解析:图示为泌尿系统的示意图,其中②是肾脏、③是输尿管、④是尿道。人体的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等组成,当血液流经肾脏时,肾脏将多余的水、无机盐和尿素等从血液中分离出来形成尿液,使血液得到净化;输尿管把尿液运送到膀胱;膀胱暂时储存尿液;尿道排出尿液。‎ ‎18.C 解析: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后,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营养物质含量不变;血液流经小肠处毛细血管时,由于吸收了营养物质,则变为含营养物质丰富的静脉血;血液流经肾小球处毛细血管时,肾小球只进行了过滤作用,所以从肾小球流出的血液仍为动脉血;由于血液经过肾小管外毛细血管时进行了重吸收,则血液变为含营养物质丰富的静脉血。‎ ‎19.B 解析: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形成的尿液经输尿管暂时贮存在膀胱内,最后经尿道排出体外。‎ ‎20.A 解析:人体内物质分解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尿素和多余的水等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叫作排泄。排泄的途径主要有三条:一部分水和少量的无机盐、尿素以汗液的形式由皮肤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绝大部分水、无机盐、尿素等废物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可见,人体内的水还以水蒸气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A项错误。天气炎热时或剧烈运动后,人体会大量出汗,汗液的主要成分是水,还含有少量的无机盐、尿素等物质,因此人在大量出汗后要及时补充淡盐水,B项正确。人体产生的代谢废物,像尿素等含氮物质,需要溶解在水中才能排出体外,C项正确。人体内的营养物质和废物都必须溶解在水中才能进行运输,人体还能通过排汗调节体温,D项正确。‎ ‎21.(1)氧气 分离 动脉 静脉 (2)肺部 进行了气体交换,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 (3)过滤作用 重吸收作用 解析:(1)血液流经组织内毛细血管时,由于进行了组织内的气体交换,血液中的氧气与血红蛋白分离,扩散到组织细胞中,血液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则图中a曲线表示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b曲线表示氧气含量的变化。(2)血液通过C处时,氧气含量增加,二氧化碳含量降低,血液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则C处为肺部的毛细血管。(3)尿液的形成与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以及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有关。‎ ‎22.(1)葡萄糖 (2)氨基酸 消化酶(或蛋白酶) (3)气体交换 结合 (4)呼气排出多余的二氧化碳;出汗排出多余的水、无机盐、尿素等 ‎23.(1)增加 肺 (2)肺 静脉 (3)Ⅰ Ⅲ 解析:我们从图形中可以看出,不管是哪种物质,在Ⅰ处这种物质含量呈上升趋势,Ⅱ处含量最多,Ⅲ处含量逐渐减少。(1)假如这种物质为氧气,则说明在此处进行的是气体交换,Ⅰ处含量呈上升趋势,人体内进行气体交换的器官是肺,故Ⅰ是肺。(2)假如这种物质为二氧化碳,那么在进行气体交换之前二氧化碳最多,故Ⅲ应该是肺,Ⅱ是肺动脉,流动的是静脉血。(3)小肠是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所以在小肠内营养物质的含量呈上升趋势,在肠静脉内营养物质含量最多,故若此物质为营养物质,则Ⅰ为小肠;若该物质是含氮废物,在血液中含氮废物最多的应该是形成尿液之前,在肾脏里形成尿液之后,含氮的废物逐渐减少,故Ⅲ应为肾脏。‎ ‎24.(1)消化系统 消化和吸收 (2)组织细胞 (3‎ 7‎ ‎)静脉瓣、动脉瓣、房室瓣 (4)器官 (5)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 尿素等人体产生的废物必须溶解在水中才能被运输并排出体外 解析:人体的消化系统具有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作用。人体与外界通过呼吸系统进行气体交换,可以将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血液循环系统中的动脉瓣、静脉瓣、房室瓣都可以防止血液倒流。人体排汗是通过皮肤完成的,皮肤在人体的结构层次中属于器官。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会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血液,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等形成尿液。尿素等人体产生的废物必须溶解在水中才能被运输并排出体外,因此人每天都要摄取一定量的水,以利于体内废物的排出。‎ 7‎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