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和生物圈
☞解读考点
核心概念:
1.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2.一个生态系统包括一定区域内的所有的植物、动物、微生物以及非生物环境。
3.依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不同作用,一般可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4.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然后通过食物链(网)传给消费者、分解者,在这个过程中进行着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5.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6.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前提,解决科学问题常常需要作出假设;
7.科学探究需要通过观察和实验等多种途径来获得事实和证据。设置对照实验,控制单一变量,增加重复次数等是提高实验结果可靠性的重要途径;
8.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对证据、数据等进行分析和判断;
直击考点:
1:生物圈:大气圏的下层、全部的水圈和岩石圈的上部,是最的生态系统。
2:生物的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细菌、真菌、病毒、植物和动物)、生态系统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
3、生物:凡是具有生命的物体叫生物。
4、生物的特征: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物质;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除病毒以外,生物都由细胞构成的。
5、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环境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温度、水分、土壤、阳光、湿度等),生物因素又包括同种生物(种内互助和种内竞争)和不同生物之间的关系(共生、共栖、寄生、捕食、竞争)。生物适应环境,生物影响生物,环境影响生物。
6、生物学及其发展历程:拉马克—首次提出“生物学”这个科学名词;林奈—生物“分类学之父”;达尔文—生物进化论,进化论的创始人;哈维—血液循环;沃森和克里克—DNA分子双螺旋结构。
7、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实验法(1)发现并提出问题;(2)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3)作出假设;(4)设计实验方案;(5)实施实验并记录;(6)分析实验现象;(7)得出结论。(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对照实验: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实验组:是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对照组:对实验假设而言,是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
21
观察法: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录音机、摄像机等工具,有时还需要测量。科学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时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并及时记录下来。
8.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自然区域内,所有生物及其生活的环境共同构成的统一整体。
9.生态系统的类型:水域:海洋、淡水、湿地;陆地:森林、草原、荒漠、农田、城市等。生态系统有大有小,一个池塘、一块农田、一条河流也是一个生态系统,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10.生态系统的组成。一个生态系统是由生物和非生物环境组成的。
(1)生产者 a.特点:属自养型生物(包括绿色植物及自养型微生物:硝化细菌等化能细菌及光合细菌)。b.作用:把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物;把光能转换为化学能。制造有机物为其它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c.地位:是生态系统的最主要生物,必备成分。
(2)消费者 a.特点:属异养型生物(动物、人及寄生性微生物)。 b.级别: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 c.作用:可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3)分解者 a.特点:主要是异养型,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另外还有少量腐生动物)。 b.作用:将动、植物遗体、排出物.残落物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返回无机环境,再度被生产者利用。c.地位:也是生态系统的必备成分。
(4)非生物物质和能量。空气、水、矿物质、阳光和热能等。作用:为生物提供必要的物质和能量。
11.生态系统各成分的关系。
在生态系统中,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紧密联系,彼此作用,构成一个整体。
12、生态系统的结构
食物链: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通过吃与被吃的关系形成的链条式的联系。
**注意:食物链的起始点是生产者。用箭头表示“吃与被吃”的关系,箭头的方向从生产者指向消费者。如:草→虫→青蛙→蛇
食物网;许多条食物链彼此交错,形成复杂的网状联系。
食物链和食物网反映了生物之间因食物关系而形成的复杂关系。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在生物之间进行运输和传递的。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正是由于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存在,使各种生物与环境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21
13、生态系统的功能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1) 起点:生产者进行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
(2) 流向:沿着食物链传递。
(3)流量:被下一个营养级所吸收的部分。
(4) 散失:呼吸作用、遗体和遗物等。
(5)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不循环,传递效率为10-20%。形成能量金字塔。
物质循环(碳循环):转变成为含碳有机物的过程—光合作用; 含碳有机物在生物中的传递—食物链; 含碳有机物转变成为 的过程—呼吸作用、燃烧。特点:往返循环。
14.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经过长期的发展过程,逐步形成了生物与非生物物质、能量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相对稳定平衡的状态。
生态系统调节的原理: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当外来干扰因素超过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失去自动调节能力,导致生态系统被破坏。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调节能力的关系。生物种类越多,食物链、网越复杂,调节能力越强;生物种类越少,食物链、网越简单,调节能力越弱
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因素:自然因素有火山爆发、泥石流、洪水泛滥等;人为因素有人类在生产、生活活动中对自然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
外来物种入侵为什么会破坏生态系统原有的稳定性:因为入侵种适应性强,引入新的区域缺乏天敌的制约,使其迅速繁殖,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年中考
21
[2014年题组]
1、(2015年中考湖北省宜昌市卷)下列关于生物基本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生物都由细胞构成 B.生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C.生物都需要以其他生物为食 D.生物都能繁殖
【答案】 D
【解析】
考点:生物的特征。
2、(2015年中考湖北省鄂州市卷)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的生活环境是指生物的生存空间
B.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非生物因素只有阳光、温度和水
C.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只有竞争关系
D.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生物的生活环境不仅指生物的生存空间,还包括存在于它周围的各种因素。A错误;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阳光、温度和水、空气、土壤等等,B错误;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由于相互争夺食物、配偶、巢穴等,因此会发生竞争关系;但是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也有合作关系如蜜蜂、蚂蚁、狒狒、猕猴等。因此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既有竞争关系又有合作互助关系,C错误;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D正确。
考点:生物与环境关系。
3、(2015年中考广东省梅州市卷)某一河流生态系统的浮游植物、浮游动物、肉食小型鱼、肉食大型鱼等四类生物中,哪一类生物数量最少?( )
A.浮游植物 B.浮游动物
C.肉食小型鱼 D.肉食大型鱼[来
21
【答案】A
【解析】
考点: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4、(2015年中考湖南省湘潭市卷)某生物小组探究不同植被对空气湿度的影响,得到如下实验结果。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组 别
裸地组
草坪组
灌木丛组
空气湿度平均值
55.9%
63.7%
69.7%
A.该探究中作为对照的是裸地组 B.实验应该选择在水源丰富的地方
C.该探究实验的变量是空气湿度 D.草坪对空气湿度的影响大于灌木丛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实验探究不同植被对空气湿度的影响,因此,实验变量是不同的植被,裸地组中没有植物,可以作为实验的对照组;植物通过蒸腾作用,能够将水分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失到空气中;从实验的数据分析可以知道,灌木丛组的空气湿度比草地组的空气湿度大,草地组的空气湿度比裸地组的空气湿度大,由此可知,植物能够改变空气湿度,植物越茂盛,空气湿度越大。故选项A正确。
考点:植物对环境的影响。
5、(2015年中考江苏省连云港市卷)关于“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尝试探究水温变化对金鱼呼吸次数影响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提出问题和作出假设是科学探究的基础
B.科学探究中需要与他人进行交流与合作
C.金鱼鳃开闭1次,可计数为金鱼呼吸2次
D.升高或降低水温的范围应控制在5℃至10℃以内
21
【答案】C
【解析】
考点: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
6、(2015年中考江苏省连云港市卷)在一定区域内,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所形成的联系叫做食物链.下列各项可表示食物链的是( )
A.兔子→狼→狮子 B.阳光→草→兔子→狼
C.昆虫→青蛙→鹰→草 D.草→昆虫→青蛙→蛇→鹰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食物链的起始点是生产者。兔子是动物属于消费者,而食物链必须从生产者开始,A不正确;阳光属于非生物部分,而食物链不包括非生物部分,B不正确;昆虫是动物属于消费者,而食物链必须从生产者草开始,C不正确;该食物链正确表示了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关系,D正确
考点: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7.(2015届青岛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生物试题)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万物生长靠太阳”说明生物生存离不开环境
B.“南橘北枳”反映了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C.“北雁南飞”体现了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D.“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21
环境是指生物的生存条件和生存空间,生物的生存离不开环境,要受到环境的影响,生物适应环境,也能影响和改变环境。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理、形态和分布的因素叫生态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其中包括光照、空气、温度、湿度、水份、土壤等属于非生物因素,每一种植物受非生物因素的影响是不同的。万物生长靠太阳,是环境因素光对生物的影响,说明生物生存离不开环境,A正确;南橘北枳是环境对生物的影响,主要是温度影响植物的分布,B错误;北雁南飞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C正确;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反映了生物能够影响环境,D正确。故选B。
考点:本题考查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8.(2015年黄石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生物试题)不属于生态系统组成部分的是( )
A. 生产者和消费者 B.分解者
C. 阳光、空气和水 D.食物链和食物网
【答案】D
【解析】
考点: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9.(2015年自贡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题)下面可以看做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
A. 一块农田 B一片小麦 C. 一群大雁 D. 一堆蘑菇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等。一块农田,都即包括了环境,又包括了此环境中所有的生物,A属于生态系统;一片小麦,只是部分生产者,没有消费者、分解者等其它生物,也没有环境部分,B不属于生态系统;一群大雁,只是部分消费者,没有生产者、分解者等其它生物,也没有环境部分,C不属于生态系统;一堆蘑菇,只有部分分解者,没有生产者、消费者等其它生物,也没有环境部分,D不属于生态系统。所以可以看做一个生态系统的是一块农田。故选A。
考点:生态系统的概念。
10.(2015年成都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题)如图为某森林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请分析回答:
21
(1)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 关系而形成的链条式联系,叫做食物链.上图的食物网中有多条食物链,请写出其中任意一条完整的食物链.
(2)如图所示的森林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的生物是 ,无机环境中的二氧化碳主要是通过这些生产者的 作用进入食物链.
(3)当能量顺着食物链逐级传递时,通常每一环节只能把所获得能量的 %传递给下一个环节,因此,能量在沿着食物链各个环节的传递过程中逐级递减.据此推测.图中储存能量最少的生物种类应该是 .
(4)该森林生态系统中,当鼠和兔的数量增多时,植被会 ,但食肉动物数量的增加又使鼠和兔的数量 ,森林植被得以恢复.生态系统可以通过这种 能力,克服系统内部的变化和外来干扰因素的影响,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答案】(1)吃与被吃;草→鼠→蛇→鹰;(2)草;光合;(3)10%~20;鹰;(4)减少;减少;自动调节;
【解析】
(1)食物链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形成的链状结构,图中食物链有:草→兔→鹰;草→兔→狐;草→鼠→狐;草→鼠→鹰;草→鼠→蛇→鹰。
(2)草是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消费者和分解者提供营养物质和能量,因此图中生产者是草,属于生态系统的生物部分。
21
(3)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即能量往下一级传递只是传递上一级能量的10%~20%。动物的营养级越高,所获得的能量就越少。可见图中储存能量最少的生物鹰。
(4)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如果该生态系统鼠和兔的数量增多时,由于鼠和兔以植物为食,则草原植被的数量会减少,食鼠和兔的动物也会由于食物增多而导致数量增多;食鼠和兔的动物的增多又限制了鼠和兔的增长,因此一段时间后,又会恢复正常;可见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故答案为:(1)吃与被吃;草→鼠→蛇→鹰;(2)草;光合;(3)10%~20;鹰;(4)减少;减少;自动调节;
考点: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2015年题组]
1. (2014年中考江苏省苏州市卷)下列各项中,能体现生物对环境适应的是
A.大树底下好乘凉 B.莲藕的茎和叶柄是中空的
C.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D.蚯蚓的活动使土壤更加疏松
【答案】B
【解析】
考点: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2.(2014年中考江苏省苏州市卷)洋洋同学想要研究小虾对水草生长的影响,她做了两个生态瓶,其中一个所处的环境和条件如右图所示。那么,下述各项中,作为她探究实验的第二个生态瓶应该是
21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探究实验设计对照组与实验组只有一个因素不一样,其余的实验条件都应一样,这样得出的实验结论才科学有理,具有说服力。本题探究实验探究的问题是小虾对水草的影响,因为水草在光照下进行光合作用释放出氧气,有利于小虾的呼吸,小虾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根据这一原理设计时,实验组是水草和小虾,可以观察小虾是否对水草的生长有影响;同时要设计一组没有小虾,只有水草,观察其生长情况,这样两组对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可以得出相应的结论,故选项B符合题意。
考点:探究性实验的基本方法,注意对照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3.(2014年中考湖南省娄底市卷)下列叙述中,属于生物的共同特征的是
A.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B.都具有呼吸系统C.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D.都能生长和繁殖
【答案】D
【解析】
考点:生物的共同特征。
4. (2014年中考江苏省苏州市卷) 研究发现,工作状态的电脑会产生一些电离辐射。一些同学沉溺于电脑网络游戏,长时间的电脑辐射对他们的身体有没有伤害呢?有人做了这样一组实验:将健康的成年雄性大鼠随机分成两组,每组8只。甲组置于未开机的电脑前,乙组置于开机电脑前;其他饲养条件相同。六十天后获得实验数据。对此实验设置的变量最准确的描述是
A.大鼠的身体状况 B.电脑是否开机
C.电脑游戏种类 D.是否有电脑辐射
【答案】D
21
【解析】
试题分析:探究实验要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方案,实施方案,得出实验现象,分析并得出实验结论,探究实验在设计对照实验时只有一个因素不一样,其余的条件完全相同,得到的实验结论科学合理。本实验探究的问题是电脑是否对鼠有辐射,所以实验设置的变量最准确的是选项D符合题意。
考点:探究实验的基本方法。
5. (2014年中考福建省泉州市卷)下列关于生物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圈就是地球 B.生物圈是指所有的生物
C.生物圈是生物生存的无机环境 D.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合称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故选D。
考点定:生物圈的组成。
6. (2014年中考福建省泉州市卷)苹果不宜在热带地区栽种,香蕉不宜在寒冷地区栽种,说明影响这些植物分布的因素主要是
A.温度 B.水分 C.光照 D.空气
【答案】A
【解析】
考点: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7.(2014年中考湖北省孝感市卷)同学们在捕捉鼠妇时发现,它们经常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鼠妇为什么会生活在这些地方?对此有人作出了以下四种假设,其中不符合生物学常识的假设是
A.鼠妇躲避天敌 B.鼠妇喜欢潮湿 C.鼠妇厌恶取食 D.鼠妇怕见强光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鼠妇又叫做潮虫,一般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所以可作出假设:鼠妇喜欢产生或者鼠妇怕见强光,鼠妇为了自身的生存会躲避天敌,所以ABD三个假设都符合生物学常识,生物都需要摄取营养,所以鼠妇不可能厌恶取食,故选C。
考点:实验探究的方法。
8.(2014年中考湖北省孝感市卷)在“草→食草昆虫→青蛙→蛇→鹰”食物链中,
21
个体数量最少的动物应该是
A.食草昆虫 B.昆虫 C.蛇 D.鹰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这些能量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能量在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传递时,具有单向性和逐级递减的特点,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多的生物,排在食物链最后面的是数量最少的生物,故选D。
考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通过食物链向后运输和传递的。
9.(2014年中考湖南省湘潭市卷)下列人类活动不会对生物圈造成破坏的是
①围湖造田 ②排放污水 ③植树造林 ④焚烧垃圾 ⑤养花种草 ⑥喷药灭虫
A.③⑤ B.①② C.①②④⑥ D.②④⑤⑥
【答案】A
【解析】
考点: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意义。
10、( 2014年中考四川省遂宁市卷)下图是某生态系统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有关问题:(共5分)
(1)数一数,看看上图所示食物网中,共有 ▲ 条食物链,请写出其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 ▲ 。(2分)
(2)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除图中所示的成分外,还缺少了 ▲ 和分解者。(1分)
(3)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进行着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其中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和 ▲ 的特点。
21
(1分)
(4)如果这个生态系统被有毒物质污染了,有毒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最后体内有毒物质最多的生物是 ▲ 。(1分)
【答案】(1)4 植物—昆虫—青蛙—蛇—猫头鹰 (2)非生物因素 (3)逐级递减 (4)猫头鹰
【解析】
考点:是生态系统的组成,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等。
☞易错易混
1、生物的特征,主要是对生物每一个特征在判断运用。如应激性等。
2、生物之间关系的判断,结合具体的生物材料判断是生物之间的关系。
3、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如温度、光照、水分等因素影响生物的生长发育,分布等。
4、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生物适应环境,是考查生物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是历年中考生物的高频考点。
5、生物多样性的判断,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等知识的区别运用。
6、生态系统概念的运用,生态系统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缺一不可,否则不能叫生态系统。
21
7、食物链的正确写法,组成,相互之间的关系,中考生物中经常出现的考题。
8、物质循环和能量循环的特点、传递途径的区别,需要引起特别重视。
9、生态平衡的调节是有限的,超过一定的限度,生态平衡会破坏,不法恢复,需要我们合理利用资源,更要保护好环境资源,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10、人是生态系统的消费者,不是生产者,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需引起注意。
11、对照实验的设计原则,注意控制实验变量,理解重复实验和求平均值的目的。
例1:(2014年中考广东卷)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应包括
A.食物链、食物网 B.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C.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 D.阳光、空气、水分等
【答案】C
【解析】
考点: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例2:(2014年中考广东卷)在我省生长着外来物种薇甘菊,它茂密的藤蔓缠绕或覆盖住当地植物,夺走本属于当地植物的阳光和养料,严重影响当地植物的生长。薇甘菊与当地植物的关系是
A.竞争 B,捕食 C.寄生 D.共生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常见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等.薇甘菊与当地植物相互争夺阳光、水分、无机盐和生存的空间,属于种间竞争关系。
考点:生物和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例3.(2015年黄石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生物试题)下列四个选项中,能正确表示食物链的是( )
A. 大鱼→小鱼→虾 B.草→羊→狼
C.阳光→草→兔 D.昆虫→青蛙→蛇
【答案】B
【解析】
21
试题分析: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大鱼是动物不是生产者,而食物链的起点必须是生产者,A错误;该食物链正确的表示了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关系,B正确;阳光属于非生物部分,而食物链不包括非生物部分,C错误;昆虫是动物属于消费者,而食物链必须从生产者开始,D错误。故选B。
考点: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题技能
1.生物和生物圈这部分知识是基础,需要识记基本的知识点,核心概念,基本原理,生物结论性的知识,同时注意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区别。
2.需要构建知识的基本体系,学会对知识的迁移运用。本专题中特别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功能和调节原理等知识是考查的重点,需要结合平时所学的知识,读懂题意,明晰图表,综合分析解答题目。
☞1年模拟
1.(2014--2015学年下学期湖北省黄冈市启黄中学九年级生物第三次月考试卷)以下诗文或谚语与所蕴含的科学知识不对应的是( )
A.“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该食物链可以表示为“蝉→螳螂→黄雀”
B.“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形象地说明生物影响环境
C.“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体现了自然界的物质循环
D .“草盛豆苗稀”体现了生物间的竞争关系
【答案】A
【解析】
考点:本题考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流动特点。
2.(2014--2015学年下学期江西省修水县第一中学九年级生物第一次月考试卷)
21
如图是某农田生态系统食物网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食物网中有4 条食物链
B.该食物网中,戊与丁既是捕食关系,也是竞争关系
C.该食物网中,戊获得的能量及毒素最多
D .该农田生态系统的最终能量来自于甲
【答案】B
【解析】
考点: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基本知识。
3 .(2014--2015学年下学期江西省修水县第一中学九年级生物第一次月考试卷)下列有关生命的特征、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除病毒外都能生长和繁殖
B.变黄的树叶能够从树枝上脱落下来,这说明树能够排出体内的废物
C.影响生物生活的生态因素包括阳光、空气、温度、水等非生物因素
D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属于生物影响环境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生物的特征是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够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病毒具有繁殖等生物的特点属于生物,A 错误;变黄的树叶能够从树枝上脱落下来,这说明树能够排出体内的废物,B 正确;
21
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称为生态因素,可以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C 错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属于环境影响生物,D 错误。故选B。
考点:本题考查生物的特征,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4.(2015年福建省武平县城郊初级中学中考生物模拟试题一)在 “测量不同植被环境的空气温度”的活动时,某班级同学设置了一组对照,以下符合实验要求的一组是( )
A.清晨的裸地与中午的裸地 B.中午的灌木丛与傍晚的灌木丛
C.清晨的草地与清晨的裸地 D.中午的草地与中午的灌木丛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在进行实验探究时需要设计对照实验,除了一个因素不一样,其余的实验条件相同,不一样的因素即是实验的控制量,与此对应的是对照组。本题探究的是测量不同植物环境的空气温度,变量是不同的植被。清晨的裸地与中午的裸地,变量是时间,选项A不正确;中午的灌木丛与傍晚的灌木丛,变量是时间,选项B不正确;清晨的草地与清晨的裸地,裸地不能反应植物对环境的温度,选项C不正确;中午的草地与中午的灌木丛,反应了不同植物在同时间对环境温度的情况,选项D正确。故选D。
考点:本题考查对照实验的设计原则。
5.(2015年福建省武平县城郊初级中学中考生物模拟试题一)水稻的主产区在长江以南,小麦的主产区在长江以北,这主要和下列哪项生态因素有关( )
A.温度 B.阳光 C .空气 D.肥沃的土壤
【答案】A
【解析】
考点:本题考查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6.(2015年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刘杜镇中心学校初中生物学业水平模拟试题)“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中描述的现象体现了生物的基本特征是( )
A.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B.生物能生长
C.生物能排出体内废物 D.生物能呼吸
21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生物的特征是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物质;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除病毒以外,生物都由细胞构成的。一滴河水,发现一些能运动的绿色颗粒不能判断是体小且呈色。“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描述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获得生活需要的营养物质。故选A。
考点:本题考查生物的特征。
7.(2015年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刘杜镇中心学校初中生物学业水平模拟试题)正确的食物链是( )
A.草→羊→狼 B.阳光→草→昆虫→蛙
C.兔→狐→细菌 D.草→兔→狼→细菌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形成吃与被吃的食物关系,食物链的起点是植物,即消费者,数量最多,食物链中越是向后的生物数量越少,一般食物链至有2—3个环节。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向后传递的。草—羊—狼,属于食物链,选项A正确;阳光—草—昆虫—蛙,没有生产者,选项B不正确;兔—狐—细菌,没有生产者,食物链中没有细菌分解者,选项C不正确;草—兔—狼—细菌,食物链中没有分解者,选项D不正确。故选A。
考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食物链的概念和特点。
8.(2015年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刘杜镇中心学校初中生物学业水平模拟试题) “我为花草呵护,花草向我微笑”,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花草”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的角色是( )
A.消费者 B.生产者 C.分解者 D.非生物部分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生态系统是指一定的区域内生物与环境之间形成的统一整体,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因素组成,生产者主要是指绿色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给植物和动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消费者主要是指动物和人,直接或间接以绿色植物为食;分解者主要是指细菌和真菌,分解动物植物的遗体或是遗迹;非生物因素是指阳光、空气、水分、土壤、温度和湿度等。花草属于生产者。故选B。
考点: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组成和作用。
9.(2015年福建省武平县城郊初级中学中考生物模拟试题一)
21
下图是凯巴森林中黑尾鹿数量动态曲线图。为了保护黑尾鹿,1906年,人们开始捕杀以黑尾鹿为食的狼,结果黑尾鹿种群的变化如图所示。
⑴凯巴森林中原有的食物链是: 。
⑵食物链反映了生物之间因捕食而形成的复杂关系,是生态系统的 基础。
⑶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大肆捕杀狼之后,鹿群的变化是 。
⑷凯巴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是物质循环和 。
【答案】⑴草 →黑尾鹿→狼 ⑵ 营养结构 ⑶ 先增加后减少 ⑷ 能量流动
【解析】
考点: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功能和调节。
10、(2015届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第四中学九年级中考模拟考试题三)下图是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示意图, 据图回答
21
(1) 该生态系统中有_________条食物链,它们相互交错形成 。
(2)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属于第二营养级的动物有 种。
(3) 生物富集伴随着___________而发生,如果该生态系统受到农药的污染,那么体内积累农药最多的生物是______________ 。
【答案】(1)5 食物网 (2)2 (3)食物链 鹰
【解析】
考点: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功能和调节。
11.(2015年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刘杜镇中心学校初中生物学业水平模拟试题))
21
在清晨或雨后的菜地里,常看到有些种类的菜叶上爬有蜗牛,蜗牛喜欢吃哪种菜叶呢?兴趣小组的同学找来了鞋盒及莴苣、白菜、菠菜、芹菜四种菜叶和蜗牛,针对上述问题开展研究.
(1)在研究活动中,除 不同外,其他饲养条件都保持相同且适宜.
(2)在鞋盒的四角分别放置上述四种菜叶,蜗牛应该在鞋盒的 .叶片的大小、多少及新鲜程度应尽量保持 .
(3)小组用一只蜗牛开展研究,这种做法的错误是没有设置 .
(4)就蜗牛这种小动物的生活习性,请再提出一个你想探究的问题: .
【答案】(1)菜叶 (2)中央 (3)对照实验 (4)蜗牛喜欢生活的潮湿的环境
【解析】
考点:本题考查蜗牛喜欢哪种菜叶,注意探究实验设计的注意事项。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