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2018年中考文综(政治部分)真题试题
卷Ⅰ(选择题部分,共26分)
本卷共12题,1~10题每题2分,22~23题每题3分,共26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为了向大家介绍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冀华中学九年级(I) 班办了一期“学习十九大,启航新时代”主题板报。板报内容应包括
①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热心追问迷路老人信息并拨打其家人电话;为累得满头大汗的快递小哥送上一瓶水;在装有玻璃碴儿的垃圾袋上特意贴上提示纸条......这些凡人善举
①反映了一个人的道德境界 ②传递了社会正能量
③有助于形成自由的价值取向 ④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某地执勤民警发现驾驶员没有随车携带灭火器,依法对其开具处罚决定书。此时,被罚驾驶员发现并指出警车同样没放置灭火器。次口,当地交警支队发布“知错能改”通告,对警车驾驶员也依法进行了处罚。以此事件作为论据,能够证明的观点是
①公民的财产权受法律保护 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③执法者应成为守法的标杆 ④法律的权威只能靠警察维护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4.隋某与丁某是不同房产中介的工作人员,双方因客户买卖房屋问题发生纠纷,隋某便在朋友圈及房产中介微信群内保骂丁某是“人渣”“不会有好下场”。对丁某维权有帮助的提示是
①隋某涉嫌侵犯名誉权 ②给予隋某同样的回击
③向法院提起诉讼讨回公道 ④依法追究隋某的刑事责任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5.机器人灵巧地采摘黄瓜,无人机喷洒农药,通过手机云端随时了解养殖状况......在今天的中国乡村,一个个农业现代化场景令人惊叹。出现这些场景的主要条件是
①农业科技的进步 ②农村率先实现了全面小康
③农村传统习俗的改变 ④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
12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种下一棵树就给大地种下绿色希望,植下一片绿就为生命创造一方美好家园。回答6-7题。
6.“十二五”期间,我国积极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共完成造林4.5亿亩、森林抚育6亿亩,成为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多的国家。我国积极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的意义在于
①改善生态 ②净化空气 ③增加资源种类 ④建设美丽中国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7.五十多载寒来暑往,河北塞罕坝林场几代人持续造林护林100多万亩,将原来“黄沙遮天口,飞鸟无栖树”的荒山秃岭修复成“蓝天白云游,绿野无尽头”的“华北绿肺”。从人与自然关系角度看,塞罕坝的生态变迁给我们的启迪是
①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相互影响 ②人类要主动改善生态环境
③人类善待自然,自然则滋养人类 ④自然能满足人类的一切需要
A.①② 3.②③ C.①③ D.②④
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视的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文化、精神、价值观的传承载体。回答8-10题。
8.“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无论路途有多遥远、春运的列车有多拥挤,只要一到春节这个时间节点上,回家的脚步就变得急促起来。“回家过年”折射出
①对亲情乡情的重视 ②对物质财富的追求
③对阖家团圆的情感需求 ④对五谷丰登的祈福
A.①③ B.②⑧ C.①④ D.③④
9.改革开放40年,春运规模从1亿人次变为近30亿人次,速度从绿皮车变为复兴号,买票从风雪中排对变为80%年票由互联网售出......春运的变化见证了我国改革开放40年
①人口增速加快 ②经济的发展
③共同富裕的实现 ④人民生活越来越美好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春意盈九州,年味儿飘四海。从雪花飞扬的俄罗斯到温暖和煦的泰国,从多彩神秘
的墨两哥到热情洋溢的西班牙... ...如今在海外,越来越多的“洋粉丝”加入了过春节的队伍。这表明
①中华文化具有独特魅力 ②中国引领世界文化发展
③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④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
12
A.①④ B.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世界这么大,只有广西在放假”,这条网上热议的帖子引起大家对广西的关注。回答22~23题
22.2014年,“壮族三月三” 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广西将“壮族三月三” 确定为假期,自治区内全体公民放假2天。这些做法
①提高了壮族在其他民族中的地位 ②体现了对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尊重
③实现了少数民族地区协调发展 ④有利于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23.在广西,“三月三”既是壮族的重要节日,也是汉、瑶、苗、侗等世居民族的重要节日,12个世居民族每年有2700多万人通过不同的方式欢度这个节日,上千场次的民族文化活动次第开花,争奇斗艳,各族人民沉浸在民族大联欢的喜庆气氛中。我们从中感受到
①各民族亲如家 ②各民族风情一致 ③各民族相互影响 ④民族团结的珍贵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④
卷Ⅱ(非选择题部分,共34分)
24.回应诉求,感受文明。9分)
树料一:近年来,全国各地陆续开展的“机动车不礼让斑马线”专项整治活动,收效明显,回应了公众诉求。下面是一组“关注斑马线治理,呵护斑马线文明”宣传图片。
12
(图一:不礼让行人罚206元扣3分;图二:你们请先过马路)
法律连线
第四十七条 机动车行经人行横道时,应当减速行驶;遇行人正在通过人行横道,应当停车让行。机动车行经没有交通信号的道路时,遇行人横过道路,应当避让。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材料二:吸烟有害健康,已经成为妇孺皆知的常识,公众对二手烟危害的认识与自我保护意识明显提高,对目前室内无烟环境的满意度普遍较低。室内无烟环境成为公众诉求。
(1)据图一及“法律连线”得到的启示,选取一个角度。提出实现室内无烟环境的设想。(4分)
(2)据对图二的理解,谈谈实现室内无烟环境,吸烟者应提高哪些道德索质。(3分)
12
(3)据以上材料及问题,概括解决公众诉求对社会的影响。(2分)
25.话说宪法,感悟法治。(10分)
材料一:一切立法活动都必须以宪法为准绳,不得与宪法的规定、 宪法的原则、宪法的精神相违背,必须在宪法规定的范围内依法立法。
——全国政协委员 李保平
相关链接
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议程第四项是审议宪法修正案(草案),第七项是审议监察法(草案)。
材料二:作为一名人民法官,要对宪法法律始终保持敬畏之心,带头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严格依照法定权限、规则、程序履行职责,做到心中高悬法纪明镜、手中紧握法纪戒尺,知晓为官做事尺度。
——广州市增城区人民法院院长蒋伟
材料三:几年前,我进驻旭日村普法。当时,村里乱象频现:基层选举被宗族势力渗透,拉票贿选、使用暴力解决纠纷时有发生。我便从宣讲宪法开始... ..经过努力,情况得到了根本性好转,现在村里的大小事务,都能在法治的轨道上运行。
——广东卓凡律师事务所律师徐向辉
(1)用材料一的观点解释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议程安排。(3分)
12
(2)结合对材料二的理解回答权大还是法大,并说明理由。(3分)
(3)据材料三推断旭日村发生变化的原因。(2分)
(4)概括上述材料及问题共同体现出的法治要求。(2分)
28.阅读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探究问题(15分)
歌曲承载历史记忆,是了解一个时代历史的窗口;歌曲表达民族情感,反映着一个民族的价值追求。对经典歌曲的理解和态度,体现着一个人的精神境界。
材料二:多年来,国歌所承载的爱国情怀、忧患意识和奋勇前行的民族精神深入人心。但社会生活中时常出现这样的现象:一些人在奏唱国歌时嬉笑打闹;一些人把国歌设置为手机铃声;一些人把国歌当成促销活动热闹曲。2017年9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国歌有了法律保障。
法律连线
12
第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和标志。
一切公民和组织都应当尊重国歌,维护国歌的尊严。
第七条 奏唱国歌时,在场人员应当肃立,举止庄重,不得有不尊重国歌的行为。
第八条 国歌不得用于或者变相用于商标、 商业广告.... ..不得作为公共场所的背景音乐等。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
(3)如果奏唱国歌时再有人嬉笑打闹,我们应该怎样做?(2分)由此体会国歌法与我们的关系,请加以说明。(4分)
12
材料三;“风在吼, 马在叫,黄河在咆哮”“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黄河大合唱》中所歌唱的,是八路军东渡黄河、饮马太行抗击日寇的坚定决心,是全民族觉醒、同日寇抗战到底的不屈精神。这样一部经典歌曲却被一些人恶搞,低俗的歌词、夸张的表演,引起大多数观众的愤怒和斥责。
(4) “大多数观众”的表现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的哪些要求?(6分)
(5)据以上材料及问题,归纳当代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3分)
12
答案
卷Ⅰ(选择题部分,共26分)
1.答案:C
解析:本题为时政题。主要考查的是对十九大报告的熟悉程度;1中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历史的选择,不是十九大的内容,排除①,故选C.
2.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道德。题干中的行为都是友善乐于助人的行为,体现了社会正能量和良好的社会风气,和自由的价值取向没有关系,排除③,故选C.
3.答案:B
解析:本题中民警是国家的执法者,对没有装灭火器的的公民依法处罚,但是民警自身身为执法者也并没有做到安装灭火器,也对民警作出了相应的处罚,体现了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并且要为公民做示范和榜样。故②③正确。①中的财产所有权没有受到侵犯,因为民警是依法办事,而不是非法的。
4.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人身权利和维权途径。本题中的关键词“辱骂”这是侵犯了他人人格尊严权(其中人格尊严权包括肖像权,荣誉权,名誉权,隐私权,姓名权)的体现,故①
12
正确;当权利收到侵犯时我们要学会依法维权,诉讼是合理的维权途径之一,故③正确;②做法是不合理的,属于偏激的行为,故②错误;此题中的隋某的行为属于民事违法行为不是刑事违法;故④错误。
5.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科学技术的重要性。题干中通过“机器人采黄瓜”等科技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主要的原因是技术的提高和人们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故选择①④;②的表述是错误的,不能说农村率先完成了,先富带动后富者,而不是率先,并且不能说共同富裕实现了,仍然未实现。故选A。
6.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塞罕坝的环境改善。本题干中没有体现出资源种类增多,主要讲的是生态环境的变化,故③排除。④中建设美丽中国,夸大了塞罕坝的作用;故选D.
7.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人和自然的关系。根据题干中关键词“以前荒山”到“现在的华北绿肺”体现了人类和自然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的。所以①③符合题意,②④表述错误;故选C。
8.答案:A
解析:中华文化的重要性。根据题干对“回家过春节”的描述得
出,人们对亲情的重视和情感的需求;②曲解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
追求,并非物质追求。④不符合题意,①③正确,故选A。
9.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改革开放40周年取得成就的表现;从题干中“由绿皮车变成了复兴号”“由排队买票变成大多数人互联网自助买票”体现出了人们的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和经济的不断发展,①没有在题干中体现出来。③我国还没有实现共同富裕,排除③,选②④,故选D。
10.答案:C
解析:从题干中“从俄罗斯到泰国”“从墨西哥到西班牙”等关键句体现出了我国文化的对外开放,还有中华文化的魅力以及在国际上影响力的显著提高。故①②③正确,④表述错误,夸大了中华文化的作用。
22.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民族文化。题干中将“壮族三月三”列为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出了对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尊重和保护,同时也有利于传承,故
12
②④正确,①表述不正确,③不符合题意,故排除①③,选D.
23.答案:D
解析:通过题干中的“12个世界民族欢度节日”“上千场次的民族文化活动”得出民族一家亲,民族团结以及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影响,故①③④正确,②的表述错误,过于绝对,排除②,故选D。
卷Ⅱ(非选择题部分,共34分)
24.答案:(1)法律角度:
①学法守法尊法用法,依法规范了人们的行为,提高公众对吸烟危害健康的认识;
②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制裁违法行为,保护了人们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③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我们在行使权利的同时应该去履行相应的义务。
解析:本题改变了以往传统的设问行使,设问比较新颖。根据题干图一:惩罚不礼让的行为和“法律连线”得到的启示:即观点(法律的作用)和怎么做,转换设问,通过图一你得出的启示,选取道德角度或者法律角度进行对室内无烟应该怎么做?
(2)答案:道德素质:尊重他人,遵规守德,珍爱生命,对自己对他人负责任。
解析:根据题干分析得出,因为吸烟危害我们的身体健康,所以我们应该尊重他人,并且也要尊重爱护自己的生命,做一个遵守道德和负责任的公民。
(3)答案:①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②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德和社会秩序。
解析:本题的关键点在于“对社会”,切记不要写对个人和对国家的影响。
25(1)①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②普通法律不得与宪法相违背,否则普通法律无效;③宪法是普通法律立法依据和立法基础; ④全国人大是我国的立法机关。
解析:本题可以通过题干转换,更快更好的把答案写出来。转换为“十三届人大上为什么要以宪法为标准来安排回忆”答案应从两方面法:1.人大的地位和权力2宪法的地位和权力。即可。
(2)观点:法大。
说明:因为①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②也是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需要; ③是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建设法治国家的需要,④同时也为权力的实施提供了法律保障和法律依据;
解析:本题的答题方法为:观点加原因。围绕建设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和依法治国;等知识点组织答案即可。
(3)答案:①村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增强;
12
②法律规范人们的行为,通过对法律的宣传阻止了贿选行为;
③法律保护了村民的合法权益,公平选举,拥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维护了社会的公平正义。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考生对法律作用的应用能力,可以通过划相关的关键词一一对应把答案写下来。比如:“贿选”对应的知识点为法律规范人们行为的作用;“暴力解决纠纷问题”和不能公平进行选举,得出法律保护了人们的合法权益。题目较为简单,切记此类题目一定要结合材料回答。
(4)答案: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对依法治国基本要求的记忆和区分,题干中强调了综合上述材料,和关键词“法治要求”,材料一体现了科学立法的要求,材料二体现了严格执法和公正司法的要求,材料三体现了全民守法的要求。
28.(3)答案:①国歌是国家的象征,我们应该在奏国歌时严肃注视履行尊重国歌的义务。②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增强公民的法治观念。
解析:做法类的题目一定要先结合具体材料做法,然后就是公民意识的增强。此题涉及的内容是法律,所以先结合材料围绕权利和义务,然后再答增强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答案:①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②法律赋予我们权利,我们也应履行相应的义务; ③我们有享受国歌的权利,也有维护国家尊严的义务。即使权利的享受者,也是义务履行者;④要学法守法遵法用法,依法行使权利。
解析:观点一定要先写上,在结合材料阐述相关内容即可。每次提到法律角度后。要先找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然后在召开解释。
(4)答案:弘扬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体现了爱祖国的社会主义道德;
(5)答案:法律途径:制裁违法行为的方式来培养民族精神;
道德途径:通过宣传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形成良好的爱国风气培养民族精神。
解析:综合以上材料,材料一体现的是运用法律的方式,进行归纳总结即可;
材料二体现的是社会主义道德,进行归纳总结即可;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