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的水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自然的干预或创造能力越来越强。例如2008年8月8日~24日北京第29届夏季奥运会期间,中央气象台就成功实施了人工消云减雨措施为保证奥运会的正常进行创造了良好的天气条件。如果右图表示“海陆间大循环模式图”,据此回答1~2题。
1.目前,人对水循环各环节中干预最强烈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北京奥运会期间实施的人工消云减雨措施是针对哪一环节的干预( )
A.① B.② C.③ D.④
下图是“全球水循环模式图”,水循环的总量为100单位。读图,完成3~5题。
3.按照全球多年水量平衡规律推算出M、N分别为( )
A.7、16 B.16、7 C.7、23 D.7、77
4.下列关于径流量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径流量为L,量是7 B.径流量为N,量是23
C.径流量为M,量是7 D.径流量为L,量是39
5.能完成图中M功能的是( )
A.我国冬季风 B.我国夏季风
C.干热的山谷风 D.未登陆的台风
读图,完成6~7题。
6.在图中洋流处放一漂流瓶,最有可能先发现漂流瓶的地区是( )
A.南美洲西海岸 B.亚洲东海岸
C.非洲西海岸 D.北美洲西海岸
7.图中洋流对相邻的陆地环境的影响是( )
A.降低了热、干程度 B.增加了热、湿程度
C.加剧了冷、干程度 D.减轻了冷、湿状况
我国第一个南极内陆科学考察站—昆仑站于2009年1月27日在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冰穹A地区胜利建成。下图为“南极地区的自然物质运动示意图”,分析完成8~10题。
8
8.关于图中南极地区水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为大气输送,②和⑤为降雨 B.④为蒸发,⑤为降雨
C.③为蒸发,④为升华,⑤为降雪 D.图中水循环为逆时针方向
9.科学工作者生活在南极洲,必然需要能源,而从其他大洲带入运输费用较高。如果就地解决能源问题,最适宜开发利用的能源是( )
A.地热能 B.风能 C.煤炭 D.太阳能
10.下列关于南极地区年平均气温低于北极地区的主要原因,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纬度高,太阳高度角小 B.冰的反射率强
C.高原大陆且地势高 D.受西风漂流影响,与外海区热量交换弱
上图为“某区域等温线图”,图中等值线a>b,完成11~12题。
11.关于图中河流流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属温带季风气候
B.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
C.从大气环境考虑该流域工业区多分布在城市东南部
D.春小麦是该地区主要农作物
12.此季节,图中河流( )
A.河水补给地下水 B.北岸侵蚀较严重
C.流量变小 D.含沙量变小
据报道,2009年形成了新的一轮厄尔尼诺现象。下图为“厄尔尼诺发生时太平洋表层水温异常现象示意图”。读图回答13~15题。
13.图中甲点为“4℃”,对其含义理解正确的是( )
A.甲地海面水温为4℃ B.甲地海面水温比同纬度地区高4℃
C.甲地海面水温比海底高4℃ D.甲地海面比常年平均水温偏高4℃
14.据图判断,“≥5℃”的海区在赤道上延伸约( )
A.3 500千米 B.4 500千米
C.5 000千米 D.5 500千米
15.下列关于赤道附近A、B两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A地降水增加,气候更加湿润 ②B地气候由干燥少雨变为多雨 ③A地上升气流较正常年份减弱 ④B地下沉气流较正常年份增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新京报》2011年1月6日
8
报道:截至目前,由降水异常偏少和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导致的气象干旱已波及中国12个省份。北方冬麦区旱情为30年一遇,小麦主产区旱情为50年一遇。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在2月4日启动Ⅱ级抗旱应急响应的基础上,5日召开全国冬麦主产区8省抗旱异地会商会议,并宣布启动Ⅰ级抗旱应急响应。这是《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级别最高的应急响应机制,也是我国历史上首次启动Ⅰ级抗旱应急响应。读图,完成16~17题。
16.图片中的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有( )
①我国水资源的数量本来就少 ②我国水资源总量丰富,但地区分布不均 ③部分地区水污染十分严重,为水质性缺水 ④人口的激增和经济的发展,对水资源需求量越来越大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7.华北地区缺水的自然原因有( )
①河川径流季节变化大 ②降水稀少,蒸发量大 ③多年平均径流总量不足 ④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地处渤海之滨的河北沧州市,水资源供应十分紧张,经济发展受到限制。 为解决供水问题,不得不超采地下水,成为我国“成长”最快的地下水漏斗群之一。沧州市中心地面整体沉降1.68米。据此回答18~19题。
18.河北沧州的地下水漏斗群可能造成的危害是( )
A.引起地面沉降,危害建筑物安全 B.导致地下水污染并引发构造地震
C.不会影响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D.将导致当年降水量大幅度减少
19.为防止地下水漏斗群的进一步增大,应采取的积极措施是( )
A.关闭需水量大的工业部门
B.雨季时把地表水回灌到地下漏斗区
C.缺水时向地下灌入海水,以提高地下水位
D.将水泥浆灌入地下漏斗区,防止地面进一步沉降
20.有关从开源和节流两方面促进水资源持续利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合理开发和提取地下水 B.修筑水库蓄积河水
C.海水淡化,人工增雨 D.直接利用生活污水和工业用水灌溉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二、综合题(共50分)
21.读“温带地区两区域的河流图”,图中河流AB段为地上河,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2分)
8
(1)图中三个湖泊中,对河流补给作用最大的湖泊是__________,对河流径流量调节作用最大的湖泊是__________,主要由河流提供补给水源的是________。
(2)河流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通常是丰水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枯水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甲图中的河流AB段的河水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是否如此?为什么?
(3)乙图中河流主要的补给水源可能是________,该种补给形式在我国分布较普遍的地区是________。(东北、西北、西南、东南地区)
(4)甲图所示地区水循环的主要方式是____________,乙图所示地区水循环的主要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循环能使水资源得以再生。
22.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2008年1月13日至2月8日,我国南方地区连续出现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属建国以来所罕见,具有范围广、强度大、持续时间长、灾害重等特点。此次天气过程与特定的大气环流形势和拉尼娜现象(指赤道附近东太平洋表面海水大规模持续异常偏冷的现象)有关。
材料二
(1)造成图甲所示海区表层洋流形成的动力来自________。
(2)标出图甲中底层洋流的运动方向。
(3)正常年份在图甲所示海区上空形成一个热力环流,请在图中标出。
(4)简述在上题所述热力环流影响下,大洋东、西两岸天气状况。
(5)图乙中赤道附近标注-2.5℃,其含义是____________。
(6)与正常年份相比,此时图乙海区上空形成的热力环流有何变化?对东、西两岸天气状况带来怎样的影响?
(7)结合材料一,说明我国此次灾害性天气发生的原因。
8
8
23.下图是“某区域农业文明时期和工业(城市)文明时期的水循环主要环节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注:图中假设降水量的强弱、大小、时间相同情况下,不同生产力发展阶段水循环环节量比例的变化)(10分)
(1)图中哪一幅属于农业文明时期的水循环示意图,你是怎样判断的?
(2)随着工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深入,该区域水资源数量和质量将会发生什么变化?你是怎样分析的?
24.读“2009年中国水质状况统计图”和“中国与发达国家水利用情况对比表”,完成下列问题。(12分)
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
工业水重复利用率
万元工业产值用水量
居民人均用水量
中国
0.4
<50%
91立方米
180升/天
发达国家
0.8
80%
9~18立方米
130升/天
(1)从以上资料可以看出,我国水资源利用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什么?
(2)下列几组河流中,水质状况最差的是________,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松花江、黄河、塔里木河 B.辽河、淮河、海河
C.长江、珠江、钱塘江 D.长江、黄河
(3)解决表中突出问题的主要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D 2.B [目前人类干预最强烈的水循环环节是径流输送;而北京奥运会的“消云减雨”是对水汽输送的干预。]
3.C [M=84-77=7;N=84+16-77=23。]
4.A [L为径流量,L=N-16=23-16=7。]
5.B [M表示水汽输送,其功能是将海洋上空的水汽输送到陆地上空。我国夏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
6.C 7.B [根据图中经纬度可知为南半球中低纬度,其东岸为暖流,并可知此洋流为巴西暖流,根据分布规律,非洲西海岸最先发现漂流瓶;暖流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的影响。]
8.C 9.B 10.A [第8题,①为大气输送,②为降雨,③为蒸发,④为升华,⑤为降雪。图中水的循环为顺时针方向。第9题,南极洲为酷寒、干燥、烈风的冰原气候,如果就地解决能源问题,最经济、最适宜开发利用的能源是风能。第10题,北极地区与南极地区一样,也是纬度高,太阳高度小,所以A项不正确。]
11.C 12.A [第11题,季风气候分布在大陆东岸,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也在东岸,春小麦分布在中高纬度。从等温线的分布规律看,该区域位于南半球大陆西岸,受西风带影响明显,从环境角度考虑,工业区应该在下风方向。第12题,此时该区域在西风带的控制下,降水较多,河流水位较高。]
13.D 14.B 15.B [第13题,厄尔尼诺现象是指东南太平洋海域水温比常年异常偏高的现象。第14题,由图可知,5℃等水温线在赤道上约跨40°经度范围,故其延伸距离约为40°×111千米/度。第15题,厄尔尼诺发生时,东太平洋沿岸地区下沉气流减弱,上升气流增强,降水增多;西太平洋地区上升气流减弱,降水减少。]
16.C [水资源短缺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
17.B [华北地区由于处于季风区,降水季节变化大,造成河川径流季节变化大,多年平均径流总量较小,难以满足生产、生活用水量。]
18.A 19.B [本组题考查超采地下水带来的环境问题,说明环境问题的产生主要由人为原因导致。]
20.D [生活污水和工业用水灌溉需处理后再利用,直接利用会导致土壤和地下水污染。]
21.(1)① ② ③ (2)河水补给地下水 地下水补给河水 否,图甲中AB段始终是河水补给地下水,因为地上河的水位始终比两岸的地下水水位要高。 (3)冰雪融水 西北地区 (4)海陆间循环 陆地内循环 海陆间
解析 本题考查陆地水体的相互补给关系及水循环类型的判别。第(1)题,湖泊①位于河流的源头,是河流上游水源的主要来源,湖泊②位于中游,与河流互相补给;湖泊③的水源来自于河流,与河流不存在互补关系,只存在河流对湖泊的单向补给。第(2)题,河流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取决于水位的变化,水流总是由高水位补给低水位。第(3)题,乙图中河流为内流河,其主要补给水源为高山冰雪融水,在我国西北地区广泛存在。第(4)题,根据河水的最后流入地来确定循环类型,甲图河流为外流河,主要是海陆间循环,乙图为内流区,主要为陆地内循环,海陆间循环能使水资源得到不断补充。
22.(1)信风
(2)略(注意是上升补偿流)。
(3)
8
(4)大洋东部水温低,气压高,盛行下沉气流,天气干燥晴朗。大洋西部水温高,气压低,盛行上升气流,多阴雨天气。
(5)本海区水温比常年平均水温偏低2.5℃
(6)热力环流势力加强,使大洋东岸更加干旱,大洋西岸降水偏多,易发生洪涝灾害。
(7)①冷空气频繁南下;②暖湿空气带来大量水汽,二者相遇形成锋面降水。
23.(1)A。农业文明时期基本保持了地表的自然特征,土壤能下渗,所以地下径流多;绿色植物多,地表涵养了较多水分,所以水分蒸发大;降水发生后,大量水分下渗和蒸发,地表径流较小。(注:可从地下径流、蒸发、地表径流三个角度回答,只需回答一个侧面或者直接指出它们的根本变化是因地表性质的改变也可)
(2)数量上:减少。地表涵养水分减少,水分蒸发减小,导致降水减少,因而总体上水资源(绝对数量)减少,地表涵养水分减少,地表不稳定径流增大,水旱灾害加大,可利用的水资源(相对数量)减少。
质量上:变差。工业、生活污染。
24.(1)水资源污染问题严重,水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
(2)B 流域内人口众多,加之工农业发达,产生了大量的生产、生活废水;受资金和技术的限制,大量的废水得不到处理或处理不当,直接排入河流,导致辽河、海河、淮河流域的河流遭到严重污染
(3)①发展科学技术,使用新工艺、新技术,提高工业生产中水的有效利用率和重复利用率;②增加科技投入,选育优良、抗旱品种,利用喷灌、滴灌等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③提高人们的节水意识,在日常生活中采用节水设施,降低居民日常用水量;④提高水价,减少水资源利用中的浪费现象。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