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光山二高2016届高三生物复习 第六章 生态环境的保护(含解析)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生存环境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基本条件
B.生物多样性是指生物圈内生存环境及生物群落的多样化
C.分子水平的多样性分为染色体的多样性和蛋白质的多样性
D.每个物种的染色体数目、形态和行为都是相同的
2.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措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风沙严重的地区大量栽种防护林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使用价值
B.保护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
C.迁地保护就是把大批野生动物迁入动物园、水族馆等进行保护
D.建立自然保护区的功能是接纳各地迁移和捕来的野生动物并加以保护
3.天然林区内的马尾松一般不容易发生虫害,但在一些人工马尾松林中却常会发生严重的松毛虫危害,其主要原因是( )
A.松毛虫繁殖力强 B.马尾松抗虫能力差
C.人工林营养结构简单 D.当地气候适宜松毛虫生长
4.藏羚羊是我国青藏高原特有的动物,在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有分布。人们保护藏羚羊的目的是 ( )
A.保护遗传的多样性和物种的多样性 B.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C.保护可可西里的植被 D.保护特定生态环境中的食物链
5.下列属于探究物理信息传递的是( )
A、花香吸引昆虫传粉 B、利用行外激素诱杀害虫
C、用音响设备播放鸟类的鸣叫声 D、孔雀开屏
6.生物种类多样性的根本原因是( )
A.环境的多样性 B.蛋白质的多样性
C.细胞的多样性 D.DNA分子的多样性
7.生态系统能够保持动态平衡,主要是因为具有 ( )
A.相对稳定的物质循环
B.自动调节能力
C.稳定的能源和生产者
D.大量的生产者和消费者
8.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美景常常会令人赏心悦目、流连忘返,这说明生物的多样性具有( )
A.科学研究价值 B.直接价值 C.潜在价值 D.间接价值
9.关于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说法,错误的是( )
①要协调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②禁止利用就是最好的保护
③要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地开发利用
④主要有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两大类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10.某山区在过去一段时间内,由于人们滥用农药和滥捕青蛙,导致农田中的青蛙几乎消失,虫害严重,粮食减产。近年来当地村民已逐渐认识到上述做法的危害,停止使用有害农药,同时在农科所科研人员帮助下,向农田内放养一小批青蛙;几年来,虫害减少,粮食产量提高,农田内青蛙数目逐渐增多。有关科研人员对放养后青蛙种群的增长率变化情况进行取样调查,获得结果如下图。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5
A.在图中a~c段内,农田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逐渐提高
B.在图中e点时,青蛙种群数量达到K值,农田生 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C.在测量时期内,青蛙种群呈“S”型曲线增长
D.上述情况表明农田生态系统中人的作用非常关键
11.下列有关生态学观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假如捕食者体型比被捕食者小,则生物的能量关系肯定会构成倒金字塔形
B.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向分解者之后,仍可能从分解者身体再流向消费者体内
C.两个无人为干扰的天然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较,能量输入和输出的比值越大,分解者的数量越少
D.与适当放牧的草原生态系统相比,没有放牧的草原的植物间的竞争激烈程度更大
12.水稻有多种品种,如籼稻、粳稻和糯稻,早稻、中稻和晚稻,米粒呈白色的普通稻和米粒呈绿色、黄色、红色等的有色稻。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①水稻的性状差异是由多种基因控制的
②水稻中存在着物种多样性
③用PCR技术可以检测早稻和晚稻的遗传多样性
④用辛普森指数可以表示稻田中各品种的丰富度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3.下列各选项与所给模型不相符的是( )
A.若A表示甲状腺激素的浓度,则B表示促甲状腺激素的浓度
B.若A表示血糖的浓度,则B可以代表胰岛素的浓度
C.若A表示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则B也可以表示呼吸频率的变化
D.若A表示轻度污染后水体中的有机物含量,则B可以表示微生物的数量
14.当今世界,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哪两大类( )
A.大气污染和水体污染 B.环境污染和人口问题
C.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D.人口问题和气候反常
15.种植抗旱的蒿类植物能有效治理局部沙化的环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治理沙化环境说明人类活动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但不改变其速度
B.治沙植物应选用根系发达、叶小或退化且角质层发达的品种
C.沙化环境中影响群落空间结构的最主要环境因素是温度
D.在沙化环境中觅食的植食性动物之间只有竞争关系
16.下列对生物防治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引入天敌防治马尾松虫害可能会导致外来物种入侵
5
B.抗虫棉由于导入的是生物毒素基因,所以棉铃虫不会产生抗性
C.用性引诱剂作为物理信息诱杀雄性个体,使害虫的出生率下降
D.用DDT杀虫会通过生物的富集作用危害营养级更高的其他动物
17.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生物多样性是共同进化的结果
B.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物种、生态系统多样性
C.保护生物多样性关键是要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D.保护生物多样性意味着禁止开发利用生物资源
18.下列有关生态学原理或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蜜蜂找到蜜源后,通过跳圆圈舞向同伴传递,属于物理信息
B.低碳生活方式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
C.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都是单向的
D.红树林具有调节气候的能力体现了直接价值
19.有一位生态学家,对5个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的组成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如下表:表中种1、种2……代表不同的物种;A、B……代表不同的生物群落;表中的数据表示每个物种的种群密度(单位:个体数100/m2)
生物群落
种1
种2
种3
种4
种5
种6
种7
种8
种9
种10
A
0
900
40
0
0
30
20
0
0
0
B
0
220
240
200
210
100
10
20
0
0
C
700
200
50
50
0
0
0
0
0
0
D
560
400
40
0
0
0
0
0
0
0
E
5
5
1
2
3
4
30
50
800
100
请对上述数据仔细分析后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5个生物群落中,当同时受到大规模虫害袭击时,你认为受影响最小的是___________。
(2)结合上面的信息,在建立人工生态林时应注意以下问题:①选择________的植物种类;②适当增加种植树种,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③考虑不同植物生长占据的不同空间,以增加群落____________结构的复杂程度。
(3)在生态系统中,种群的增长通常呈_________曲线。
20.奶牛场每天排放大量的粪便、饲料残渣,如不处理会严重影响周边人、畜的饮水安全等。下图是某奶牛场废水处理流程图。请回答:
(1)输入此氧化塘的能量有____________。氧化塘中的风车草、圆田螺、细菌等生物共同构成______ ______ .
(2)植物细胞吸收的磷酸根离子用于合成的生物大分子主要是____________。氧化塘后部的溶解氧含量比前部的__________________。
(3)废水流人厌氧池前,需经稀释处理,是为了防止_____________ _____。
(4)氧化塘后部种植莲等挺水植物,有利于减少出水口处水中的浮游藻类的数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5)控制废水流人氧化塘的速率,除有利于氧化塘中有机物被充分分解外,还有利于
____,使出水口处的水质达到排放要求。废水不能过量流人氧化塘,说明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 __。
5
21.2010年11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6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6次缔约方会议在墨西哥坎昆市举行, “节能减排”和“森林保护”是本次会议的重要议题,低碳经济和绿色生活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下图是某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图中“→”表示碳的流动方向,请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1)碳在A→B和B→C过程中分别以________ 、________ 形式流动。
(2)根据右图请提出一项实现“低碳”、减少温室效应的关键措施 ________。
(3)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上看,E代表________ 。
图中参与组成生物群落的是________(填字母)
(4)请写出图中包含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 (用字母和箭头表示)。若生产者固定了1000KJ的能量,则图中最高营养级理论上最多可获得的能量为________KJ。
(5)“周一请吃素”,这是坎昆会议中支持环保的进步青年提出的一个新理念,这一理念符合能量流动的________ 特点。
(6)每年的3月12日是全国植树节,在植树造林活动中,选种的植物必须能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________ 原理。
22.为找出更好的污染治理措施,科研人员做了相关研究。图甲表示某地排污池下游河道中溶解氧及铵盐含量的测定结果,表乙表示对几种生物研究的相关结果。请回答。
(1)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表乙中红假单胞光合细菌属于 。
(2)取水样2L,摇匀后等量分装在黑、白2个瓶中。测得12h内黑瓶氧气下降量为2mg,1d内白瓶氧气增加量为6mg,不计温度影响,则一天内藻类实际产氧量为 mg/L。
(3)线虫以藻类为食,鲫鱼以藻类和线虫为食。若去掉线虫,鲫鱼的总能量变化趋势是 ,其原因是 。
(4)9~12天,水中溶氧量快速下降,其主要原因是 。由于表层藻类的遮光作用使得沉水植物光合作用 阶段产生 减少,光合作用急剧下降,最后大量死亡。
(5)据表分析,治理水华效果最好的生物是 ,理由是 。
23.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全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5次缔约方会议,于2009年12月7~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来自192个国家的谈判代表召开峰会,商讨《京都议定书》一期承诺到期后的后续方案,即2012年至2020年的全球CO2减排协议。下图1为碳循环示意图,图2为食物网。请据图回答:
5
(1)碳在生物群落内以_____________的形式进行流动。
(2)碳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①是_____________作用;无机环境中碳的来源有____________(填数字序号)。
(3)“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主要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功能特点。
(4)若②中的种群及相互关系如图2,其中鹰和蛇的关系为____________。若鹰体内有机物增加15克,假设鹰从各条食物链中获得的能量是均等的,至少需要消耗植物_______克。
(5)针对全球气候变暖,请你提出关于减排方面合理化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由于人类的活动,云南滇池多次在夏季出现由蓝藻爆发引起的水体富营养化,请回答下列问题:
(1)滇池蓝藻爆发时湖面漂浮着一层绿膜,有人认为这是绿藻而不是蓝藻。对此,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是否具有 来判断。如果比较滇池水体的pH,则早上比傍晚要 。
(2)夏季气温偏高是滇池蓝藻爆发的原因之一,从本质上看这是人为污染超过了滇池生态系统的 ,而温度是通过影响细胞内 来影响蓝藻的生长的。
(3)环保部门怀疑某工厂是污染源之一,并对其排污口进行了检测。检验员沿河顺流每隔100 m取水样一次,依次编号为①~⑨(已知⑤号水样正对工厂排水口),对各水样进行了如下处理:首先,检测水样中的蓝藻数量(A组);然后,滤除水样中全部蓝藻后,每份水样分为三等份,编号B、C、D,其中B、C组分别添加适量的N和P,D组不添加;再在各组中加入等量的蓝藻,放置在阳光下若干天,最后检测水样中蓝藻数量,统计数据如下表(蓝藻数量单位:百万细胞/mm3)。
水样编号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A组(原
始水样)
0.2
0.3
0.3
1
10
10
7
7
6.5
B组(添
加N)
1
1.5
2
2.5
20
19
18
17
18
C组(添
加P)
8
9
9.5
10
11
9.5
7.5
7.5
7
D组(无
添加)
0.2
0.2
0.3
1
10
9
7
7
6.5
请回答有关问题:
①通过A组数据可以判断该工厂是污染源,依据是 。
②进行B、C、D分组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工厂排出的污染物主要是N含量超标还是P含量超标,其中D组起 作用,从实验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 。
5
参考答案
1.A
【解析】生存环境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的基础、基本条件。
2.B
【解析】在风沙严重的地区大量栽种防护林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使用价值。保护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迁地保护就是把大批野生动植物迁入动物园、水族馆等进行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的功能是就地对野生动物并加以保护。
3.C
【解析】
试题分析:
一般来说,天然林区经过了若干年的发展,种群数量多,营养结构复杂,自我调节能力也较强。当发生虫害时,以松毛虫为食的动物的数量也增加,限制了松毛虫的数量,保护了植物,故很少发生虫害。而人工马尾松林德营养结构简单,成分单一,自我调节能力较弱,故易发生虫害。故选C。
考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点评:试题较抽象,需比较分析,是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较好选择。
4.AD
【解析】
5.C
【解析】略
6.D
【解析】
试题分析:DNA分子的多样性是生物种类多样性的根本原因,蛋白质的多样性是生物种类多样性的直接原因,环境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外因,故本题选D。
考点:生物多样性
点评:本题着重考查生物种类多样性的根本原因,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
7.B
【解析】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在一定范围内维持相对稳定,保持动态平衡,所以B选项正确。
8.B
【解析】
试题分析: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包括潜在价值、间接价值和直接价值。潜在价值是指目前人类尚不清楚的价值;间接价值是指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功能的价值;直接价值是指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实用意义的,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价值。题示说明生物多样性具有美学价值,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考点:本题考查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属于考纲理解层次。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的含义。
9.A
【解析】
试题分析:①
自然生态系统的破坏,往往与人类的过度开发利用有关,保护生物多样性,关键是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①错误;②合理利用就是最好的保护,②错误;③要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地开发利用,应合理利用,③正确;④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主要有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两大类,④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了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对相关内容的准确记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0.A
【解析】本题考查了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
在图中a~c段内,青蛙种群的增长率不断增大,说明青蛙的数量在快速增多,此时虫害减少,粮食产量提高,生物多样性增大,因此,农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逐渐提高。故A不正确。
11.A
【解析】略
12.A
【解析】
试题分析:物种多样性是指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种类的丰富性,水稻是一个物种,②错误;辛普森指数是一种简便的测定群落中物种多样性的指数,④错误;A.①③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种群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13.A
【解析】
14.C
【解析】
试题分析:当今世界人类面临着许多共同的环境问题。总的来说,这些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故C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环境保护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5.B
【解析】
试题分析:治理沙化环境说明人类活动使群落演替,向着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发展,A项错误;根系发达,有利于从土壤深层吸水、叶小或退化且角质层发达可以有效地减少水分的蒸发,这些都是生物在长期的自然选择过程中所形成的适应干旱环境的特征,B项正确;沙化环境中影响群落空间结构的最主要环境因素是水,C项错误;在沙化环境中觅食的植食性动物之间不一定只有竞争关系,D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群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6.BC
【解析】抗虫棉导入的基因开始没有表达,所以害虫没有被杀死,而不是棉铃虫不产生抗性,性引诱剂作为化学信息而非物理信息。
17.D
【解析】
试题分析:生物多样性是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共同进化的结果,A正确;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B正确;自然生态系统的破坏,往往与人类的过度开发利用有关,保护生物多样性,关键是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C正确;保护生物多样性并不是禁止开发和利用生物资源,而是合理开发利用生物资源,D错误.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生物多样性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18.B
【解析】
试题分析:蜜蜂找到蜜源后,通过跳圆圈舞向同伴传递,属于行为信息,A错误;低碳生活方式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B正确;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信息传递是双向的,C错误;红树林具有调节气候的能力体现了间接价值,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生态系统功能,意在考查考生识记所列知识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19.(1)B (2)适于本地区生长 使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复杂,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2分) 空间 (3)S
【解析】
20.(1)太阳能与化学能 生物群落 (2)核酸 高(多)
(3)微生物失水过多死亡 (4)挺水植物起遮光作用,影响浮游藻类进行光合作用
(5)无机盐被充分吸收 自我调节能力有限
【解析】
21.
(1)CO2 (含碳)有机物
(2)保护植被,大力植树造林;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开发太阳能等新能源
(3)分解者 BCDE(全对才给分) (4) B→C→D 40(2分)
(5)逐级递减 (6)协调与平衡
【解析】略
22.(1)生产者和分解者(各1分) (2) 10 (3)增加 食物链缩短,能量浪费的少
(4)藻类大量繁殖后死亡增多,需氧细菌耗氧量增多 光反应 (1分) ATP(1分)和[H](1分)
红假单胞光合菌(1分) 不产毒素(1分)且对铵盐和有机物的去除率高(1分)
【解析】
试题分析:⑴根据表乙中数据,红假单胞光合菌既能吸收铵盐进行光合作用,又能去除有机物,属于生产者和分解者。⑵一天呼吸作用消耗氧气量是2mg+2mg,光合作用氧气的释放量是6mg,则白瓶一天内藻类实际产氧量为6+2+2mg/L。⑶鲫鱼和线虫的关系是捕食与竞争,若去掉线虫,鲫鱼的总能量变化趋势是增加,其原因是食物链缩短,能量浪费的少。⑷9~12天,水中溶氧量快速下降,其主要原因是藻类大量繁殖后死亡增多,需氧细菌耗氧量增多。由于表层藻类的遮光作用使得沉水植物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产生ATP减少,限制了暗反应的进行,导致光合作用急剧下降,最后大量死亡。⑸据表分析,治理水华效果最好的生物是红假单胞光合菌,理由是不产毒素且对铵盐和有机物的去除率高。
考点: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稳定性方面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
23.
(1)有机物(或含C的有机物)
(2) 光合 ③④⑤
(3)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
(4)竞争和捕食 875 (5)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开发新能源等
【解析】
试题分析:
(1)碳在生物群落内以有机物形式通过食物链流动。
(2)绿色植物通过①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固定转化为有机物形式进入生物群落。无机环境中碳的来源有:③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细胞呼吸释放二氧化碳,④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释放二氧化碳,⑤化石燃料的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3)“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指植物遗体被分解者分解生成无机物再次被生产者利用,同时能量也被利用,体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构成的食物链体现生物通过捕食,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同时生物之间也进行信息传递,调节种间关系。
(4)鹰捕食蛇,二者有共同食物为鼠,故二者关系为竞争和捕食。鹰食物来源有3条食物链,按照最高传递效率20﹪计算,来自蛇这条食物链需要植物为5×5×5×5=625;来自鼠这条食物链需要植物5×5×5=125;来自兔这条食物链需要植物5×5×5=125;总共需要植物625+125+125=875克。
(5)全球气候变暖主要原因是大气二氧化碳增加,故需要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开发新能源、低碳出行等以降低二氧化碳排放。
考点:本题考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能力。
24.(1)成形的细胞核(或叶绿体等细胞器,答出一种真核细胞特有的细胞器也可) 低
(2)自我调节能力(或抵抗力稳定性) 酶的活性
(3)①工厂排水口和下游河水中的蓝藻数量明显多于上游 ②对照 工厂排出的污染物主要是P含量超标
【解析】(1)蓝藻为原核生物,而绿藻是真核生物。因经过一天光合作用,水中的CO2在傍晚较早晨低,故水体pH在早晨较低。(2)水体出现蓝藻爆发的原因是污染物的排放超过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3)从⑤号取水点向下游的污染明显加重,说明工厂是污染源。由A、B、C、D对照知B组⑤号以后水样中蓝藻数量较其他组别多,说明N是限制河流中蓝藻生长的因素,而添加P后对⑤号以后水样中蓝藻无影响,说明P不是限制河流中蓝藻生长的因素,即河流中P含量超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