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四川乐山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含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5-2016四川乐山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含答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沫若中学2014级高二上期第二次月考‎...........................................装...........................................订...........................................线...........................................‎ 县(市、区)__________ 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生号__________ 姓名_______‎ 考试范围专题1—5;考试时间:90分钟; ‎ 第I卷(选择题)‎ ‎1、1948年在起草《世界人权宣言》过程中,中国代表张彭春提议将孔子的一个主张翻译成“conscience”放进宣言之中,并写入了宣言的第一条“人人生而自由,在尊严和权利上一律平等。他们赋有理性和良心,并应以兄弟关系的精神相对待”。与“conscience”对应的孔子观点是( C )‎ A.礼B.义 C.仁D.忠 ‎2、《季羡林说和谐人生》一书说:自古以来,中国就主张“和谐”……我们讲和谐,不仅要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还要人内心和谐。下列不能佐证这一说法的( D )‎ A.孔子主张“仁者爱人”B.墨子主张“兼爱”“非攻”‎ C.孟子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D.商鞅主张“有道之国,务在弱民”‎ ‎3、侯外庐在《中国思想通史》中写道:“他给新宗教以系统的理论说明,把阴阳五行说提到神学的体系上来,……把儒家伦常的父权和宗教的神权以及统治者的皇权三位一体化。”这表明“他”的思想是( B )‎ A.从仁的哲学出发建构礼乐制度和儒家学说 B.从天的哲学出发建构伦理思想和政治学说 C.从法的哲学出发建构法治理论和法家学说 D.从理的哲学出发建构伦理道德和儒学体系 ‎4、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表中史实与推论之间的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C ) ‎ 选项 ‎ 史实 推论 A ‎ 乃使蒙恬通道,自九原抵甘泉,千八百里 西南夷地区进入中原统一政权版图 B ‎ 葛洪《抱朴子·仙药》中已经提到“火药” ‎ 火药发明于东晋时期 ‎ C ‎ ‎《清明上河图》描绘大量商人、商船、店铺画面 ‎ 北宋东京是繁华的商业都市 ‎ D ‎ 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中记载“花机图” ‎ 近代科技在明代取得突破性进展 ‎ ‎5、一个人如果被认为是“逆子”,他在道德上根本就站不住脚;如果被认为是“乱臣”,他在政治上就直不起腰来;如果说他“卖国”,那他根本就不是人了。这种观念最早被中国人普遍接受是在( C )‎ A.秦朝B.汉初 C.宋代D.明清 ‎6、某同学围绕“中国科技成就”这一内容自制了多张学习卡片。下图为其中的一张,请指出有几处错误( B ) ‎ A.1  B.2   C.3  D.4‎ 6‎ ‎7、有学者认为:“宋元以后,中华文明开始呈现出复杂的二元性:一是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文化世俗化倾向;二是理学和文化专制强化以后表现出的高雅文化倾向。”以下最符合该学者观点的是( A )‎ A.风俗画和文人画  B.话本和小说 C.汉赋和唐诗D.元曲和傩戏 ‎8、从汉赋、唐诗、宋词到明清小说,文学表达由词藻华丽、对仗工整到句式灵活,这种现象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学( D )‎ A.大一统的时代背景B.多元化的创作风格 C.理性化的思想诉求D.世俗化的发展趋势 ‎9、美国学者罗素说:“我相信,中国人如能对我们的文明扬善弃恶,再结合自身的传统文化,必将取得辉煌的成就。但在这个过程中要避免两个极端的危险。”中国近代史上曾经走向“两个极端”的是( C )‎ A.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B.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C.义和团运动、新文化运动D.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10、梁启超是近代历史上“多变”的典型,经常处在“今日之我与昨日之我战”的状态。除梁启超外,康有为、严复、孙中山等很多人均是“多变”的代表,这几乎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普遍现象。这在本质上体现了( B )‎ A.中国的现代化发展迅速B.近代中国社会的变迁剧烈 C.西方文化冲击日益深入D.旧民主主义革命陷入绝境 ‎11、近代以来中国出现过几次大的留学热潮。下列表格中的①、②、③处依次应该是( C ) ‎ 批次 留学时间 留学初衷 第一次 晚清 ‎①‎ 第二次 民国初期 ‎②‎ 第三次 国民政府时期 科枝救国 第四次 新中国成立初期 ‎③‎ A.实业救国、建设国家、富国强兵B.实业救国、富国强兵、建设国家 C.富国强兵、实业救国、建设国家D.富国强兵、建设国家、实业救国 ‎12、有学者主张:“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对近代中国“汲取欧洲文明”的过程表述正确的是( A )‎ A.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与此说法相反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开始“改变政令”‎ C.“有形的物质”建设起步于甲午战后 D.“变革人心”在戊戌变法期间得以完成 ‎13、1884年,清朝官员张树声在《遗折》中说:“西人立国,自有本末……育才于学校,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一心……此其体也。轮船、大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步趋,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足恃欤?”此段材料的核心主张是( C )‎ A.改革教育,振兴中华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运用西学,体制变革    D.设立议院,民主共和 ‎14、甲午战后,改良派和革命派在中国政治舞台上相继登场,他们以各自的斗争形式表现出各自的政治面貌。改良派和革命派的主张相同点有( B )‎ A.推翻清政府,实行民主共和B.向西方学习,走资本主义道路 C.革故鼎新,实行君主立宪D.彻底批判封建专制思想 ‎15、十九世纪60—90年代,中国社会的进步思想不包括( A )‎ A.“师夷长技以制夷”B. “师夷长技以自强”‎ 6‎ C.“欲开民智,非讲西学不可”D.“与外国人进行商战”‎ ‎16、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谈到:“任何一种改革运动要想在中国得到广泛的支持,首先必须借助于外国,改变老一套办法,并在哲学上找到根据。这种根据还得从孔孟之道里去找……”下列能体现上述思想的著作是( C )‎ A.《资政新篇》   B.《海国图志》 C.《孔子改制考》 D.《天演论》‎ ‎17、1923 年,胡适撰文: “这三十年来,有一个名词在国内几乎做到了无上尊严的地位;无论懂与不懂的人,无论守旧和维新的人,都不敢公然对它表示轻视或戏侮的态度。 ”文中所说的这个“名词”应该是( D )‎ A.变法B.革命 C.民主D.科学 ‎18、1912年初,南京临时政府令:革除历代官厅“大人”“老爷”等称呼。有研究者发现,同年6月《申报》载:“公堂会审时,被告就口口声声以老爷、大人相称,裁判官亦直受不辞。”材料可以说明( D )‎ A.民国沿用清朝审判制度B.临时政府政令不为民众知晓 C.司法部门不执行政府政令D.新文化运动发生有其必要性 ‎19、民国十三年,孙中山谈到:“民生主义究竟是什么东西呢?民生主义就是共产主义,就是社会主义。所以我们对于共产主义,不但不能说是和民生主义相冲突,并且是一个好朋友。”由此可见,此时的三民主义( B )‎ A.成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B.促进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 C.是反资本主义的革命纲领D.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20、毛泽东曾经给林彪写过一封信,信中写道:“单纯的流动游击政策是不能达到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任务,而朱毛式、贺龙式、李文林式、方志敏式之有根据地的,有计划地建设政权的……是无疑义地正确的。”据此推断,这封信大致写于毛泽东思想的( B )‎ A.酝酿时期    B.形成时期     C.成熟时期    D.发展时期 ‎21、2012年新修改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中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被写入党章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分别是在( A )‎ A.七大、十五大、十六大、十八大B.遵义会议、十四大、十六大、十八大 C.七大、十四大、十七大、十八大D.遵义会议、十五大、十七大、十八大 ‎22、美国学者罗斯·特里尔说:“毛泽东是赋予马克思主义以新的东方道德标准的哲学家。”下列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A ) ‎ ‎①开辟“工农武装割据”道路  ②开创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 ‎③发起“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提出“枪杆子里出政权”‎ A.①②B.①③④ C.②④D.③④‎ ‎23、时评作家梁立俊发表文章说:“我们纪念小平南巡讲话20年,也深深期待中国能够如小平同志的20年前一样,再来一次启动中国今后20年大发展的“破”和“立”。对邓小平南巡讲话的“破”和“立”的理解正确的是( C )‎ A.破除斯大林模式束缚,建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B.破除公有制束缚,建立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新体制 C.破除计划经济体制束缚,建立中国的市场经济体系 D.破除个人崇拜思想束缚,建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24、下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出台的科技、教育、文艺工作方针政策,其先后顺序是( B ) ‎ ‎①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 6‎ ‎②文化教育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 ‎ ‎③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 ‎④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 A.③②①④    B.②③①④     C.②①④③    D.①③④②‎ 二、材料解析题(52分)‎ ‎25、(16分)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 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有人者(古之人君)出,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此其人之勤劳必千万于天下之人,夫以千万倍之勤劳而己又不享其利,……后之为人君者不然,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亦无不可;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 材料二 夫自由一言,真中国历古圣贤之所深畏,而从未尝立以为教者也,彼西人之言曰:唯天生民,各具赋畀,得自由者乃为全受。故人人各得自由,国国各得自由,第务令毋相侵损而已。侵人自由者,斯为逆天理,贼人道。……故侵人自由,虽国君不能,而其刑禁章条,要皆为此设耳。……自其自由平等以观之,……人人得以行其意,中其言,上下之势不相悬隔,君不甚尊,民不甚贱。——王栻《严复集》第1册 ‎ 材料三 欲为立宪之国,必先有立宪之君,又必有立宪之民而后可。立宪之君者,知其身为天下之公仆,眼光心机,动及千年,而不计一姓一人之私刑。 ‎ ‎——王栻《严复集》第2册 ‎ 请回答: ‎ ‎(1)材料一中的“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是针对理学的什么观点提出来的?它主要反映了哪一阶层的要求?(3分) ‎ ‎(2)材料二中的“唯天生民,各具赋畀”是指什么思想?如何理解“其刑禁章条,要皆为此设耳”这句话?(4分) ‎ ‎(3)依据材料一、二,对比黄宗羲与严复在思想来源和人的诉求两方面的不同点。(5分) ‎ ‎(4)对比材料一、三,黄宗羲与严复在如何看待君主制度的问题上有何异同?(3分)‎ ‎【答案】(1)观点:“存天理,灭人欲”; (2分)阶层:市民。(1分) ‎ ‎(2)思想:天赋人权; (2分)‎ 理解:以法律条文限制国君的权力。(2分) ‎ ‎(3)黄宗羲:中国古代君主思想;严复:西方启蒙思想。(2分) ‎ 不同:黄宗羲:人是自私自利的;君主要为人谋利。(2分)严复:自由平等。(1分) ‎ ‎(4)同:都反对君主专制。(2分) ‎ 异:黄宗羲:保留君主制度;严复:实行君主立宪。(2分)‎ ‎26、(18分)近代中国思想急剧变迁,新陈代谢中充满新与旧的碰撞、调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 窃闻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今求之一艺之末,而又奉夷人为师,无论夷人诡谲未必传其精巧,即使教者诚教,学者诚学,所成就者不过术数之士,古今来未闻有持术数而能起衰振弱者也。 ‎ ‎——《同治六年二月十五日大学士倭仁折》(1867年) ‎ 材料二 忠孝节义,奴隶之道德也;轻刑薄赋,奴隶之幸福也;……固有之伦理、法律、学术、礼俗,无一非封建制度之遗……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消灭也。……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 6‎ ‎——陈独秀《敬告青年》(1915年) ‎ 材料三 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如何确立儒家的身份?学术界有以下两种主张:①儒家是治疗现代文明弊病的良方,重建中华文化的核心;②儒家总体上已不适应现代民主法制制度,但在日常生活中还可以发挥一些作用。 ‎ ‎——据余英时等著《不确定的遗产》整理 ‎ ‎(1)概括材料一的主要观点,并联系所学知识指出这一观点产生的背景。(4分) ‎ ‎(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陈独秀所提倡和批判的对象(4分)。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敬告青年》的发表对近代思想的影响。(4分) ‎ ‎(3)如果请您就“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如何确立儒家的身份”发表看法,你会更注重材料三中的哪种主张?请结合历史事实扼要展开。(只列观点,不说理由不得分)(6分)‎ ‎【答案】(1)观点:治国的根本是遵循礼义和取得人心支持,反对向西方学习科技(2分) ‎ 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受到西方更大的冲击,洋务运动开展;(2分) ‎ ‎(2)对象:提倡科学与人权(民主);全面批判中国传统文化(4分) ‎ 影响:有利于打倒传统权威,促进青年人的觉醒和新文化运动的开展;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有一定的片面性,产生一些消极影响。(4分) ‎ ‎(3)(6分)判分标准:作出判断2分(只作判断,不说理由不得分);分别对应所选主张中的两个观点阐述理由各2分。共6分。 ‎ 例:选择观点①:儒家追求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可以有效挽救现代文明之弊病;儒家作为中华文明的核心内容,已经融入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与心理之中,成为民族之根(文化首先是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 例:选择观点②:儒家提倡的纲常名教、等级有差等内容已经与现代社会相抵触(世界文明的发展方向是自由、平等、法制,儒家不能成为社会的指导思想);儒家思想中诸如爱人之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调整人际关系的合理内容,可以在现代社会继续发挥作用。‎ ‎27、(18分)教育内容变革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往往带有鲜明的时代烙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 汉武帝在长安建立太学,五经博士专门讲授儒家经典《诗》《书》《礼》《易》《春秋》,又下令各地设立学校教授儒家经典。晋代增设国子学(国子监),教授内容与太学相同。到了明清,各府县学校学生岁考优秀者可直接升入国子监成为监生,监生毕业可直接做官;未升入国子监者,则参加科考,科考合格者可进一步参加会试,会试合格者即为进士及第,成为官员。 ‎ ‎——据吕思勉《中国通史》 ‎ 材料二 19世纪60年代起,我国出现一批新式学堂,开设了外语翻译、轮船驾驶、天文、测算、军械、行军面阵等课程。1904年清政府学部颁行《奏定学堂章程》,规定中学堂课程如下:修身、读经讲经、中国文学、外语、历史、地理、几何代数、植物动物、理化、图画、法制理财、体操。民国政府成立后规定教育不读四书五经,教科书必须符合共和民国宗旨,并仿照日本、美国学制实行三类三段七级教育的学制(三类指普通教育、实业教育和师范教育三种类型)。 ‎ 材料三 1952年,我国按照苏联模式进行高校院系调整,院系调整的总方针是“以培养工业建设干部和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学院和专科学校。整顿和加强综合性大学”。 经过这次调整,,政府接办改造了65所私立高校。到1957年,高等院校共有323种专业,其中工科183种,占56. 7%。而文科、政法、财经各专业所占的比重急剧下降。1947年文、法、商科在校学生占大学生总数的47.6%,1952年降到22, 5%,1957年又降到9.6%。 ‎ ‎——摘编自栾曦、栾学钢《新中国成立初期高等教育的“苏化”及其利弊分析》 ‎ 回答 6‎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中国古代教育与近代教育的不同。(4分) ‎ ‎(2)结合所学知识,从时代背景角度分析近代教育出现上述变化的原因。(6分) ‎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新中国成立初期高校院系调整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8分)‎ ‎【答案】(1)不同:中国古代教育以儒家经典为教学内容,与科举考试相结合;(2分)中国近代教育向西方先进国家学习,教学内容注重西学与实用技能;(2分) ‎ ‎(2)原因:政治上,列强侵华,民族危机加深,希望通过教育改革实现救亡图存;(2分) ‎ 思想上,西学东渐,向西方学习不断深入(2分) ‎ 经济上,洋务运动兴起,民族工业发展,需要拥有实用技能的人才(2分) ‎ ‎(3)特点:由综合性大学调整为专门学院和专科学院;政府办学;重工轻理,削弱人文学科;。(任答2点得4分) ‎ 原因:加强了党对高校的领导,计划经济的反映;“一边倒”外交政策下受苏联高等教育模式的影响:工业化建设对人才的需要。(任答2点得4分) ‎ 6‎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