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市第五中学教育集团九年级第三次模拟检测
语文试题卷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所有答案都必须做在答题卷标定的位置上,务必注意试题序号和答题序号相对应。
一、语文知识积累(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1.看拼音写汉字(3分)
欢乐是人生的yì___站,痛苦是生命的航程。我知道,当你心绪沉重的时候,最好的礼物是送你一片宁静的天空。你会迷wǎng___,也会清醒,当夜幕低落的时候,你会感受有一双温暖的眼睛。我知道,当你拭干面颊上的泪水,你会灿然一笑。那时,我会轻轻对你说,走吧,你看,huái___花正香,月色正明。
2.古诗文默写(8分)
(1)问君何能尔? ___ 。(陶渊明《饮酒》)
(2) ____ ,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晏殊《破阵子》)
(3)受任于败军之际, ____ ,尓来二十有一年矣。(诸葛亮《出师表》)
(4)_____ ,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秋词》)
(5)李清照《武陵春》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化抽
象为具体,写尽忧愁之沉重。
(6)儒家经典让我们获益匪浅。《论语》中:“见贤思齐焉,_________________。”告诉我
们生活中既要善于从正面学习,也要善于从反面借鉴。《孟子》中的“_________________,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说明了困境出人才的道理。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文言词语。(3分)
(1)亮躬耕陇亩 (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3)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4.名著阅读(4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2分)
他没有什么模样,使他可爱的是脸上的精神。头不是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腮上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儿粗;脸上永远红扑扑的,特别亮的是颧骨与右耳之间一块不小的疤——小时候在树下睡觉,被驴啃了一口。
这段文字选自____________(作家)写的小说《____________》。
(2)下面选项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 林冲,绰号“豹子头”,误入白虎堂,刺配沧州道,忍气吞声,怀怒未发;手刃陆虞候,雪夜上梁山,奋起反抗,尽显英雄本色。
B.《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在孩提时代被迫退学后,到餐馆当童工,经常被厨子头毒打,从此历经了生活的种种磨难。
C.《格列佛游记》小人国的利里浦特党派之争以鞋跟高低划分阵营,分为“高跟党”和“低跟党”两派。
D.《伊索寓言》中《乌龟和老鹰》的故事告诉人们做好事要看对象,以免上当受骗。
二、 现代文阅读(25分)
(一)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回答问题。
画 鲤(13分)
11
牟喜文
旗镇多奇人,穆三爷无疑就是其中之一。
穆三爷擅丹青,尤擅国画。泼墨挥毫,或高山,或小河,或渔舟,或落日,无不大气恢弘,使人如身临其境。画日,喷薄欲出;画霞,娇艳欲滴。画毕,穆三爷双手提笔,左右开弓,梅花篆字,一气呵成。
小镇人无不以拥有穆三爷一幅丹青为荣,更有达官显贵、商贾名人,趋之若鹜。
晚年,穆三爷开始画鱼,尤以鲤鱼为嗜。家中养一池鲤鱼,硕大透明的缸中,红黑相戏,上下翻腾。穆三爷常常伫立缸旁,凝神观察。泼墨挥毫中,鲤鱼跃然纸上,那姿态、那神情无不与真鱼形似。鱼鳃微张,尾鳍轻划,根须颤动,双目含情。仔细听来,耳畔竟有潺潺水声。
画界有规,以老为尊。穆三爷一画,千金难求。
小镇有一外出为官者,车马轻裘,几次登门,重金相求,终不遂愿。后被双规,锒铛入狱。
外人问之,穆三爷捻髯一笑,高雅之物,岂容污人亵玩焉。
小镇人无不竖起大拇指,以穆三爷为奇。
一日,镇东寒门农家李家双子双双考取北京高等学府。众多宾客纷纷前来道贺,李家在镇上小吃部安排就餐,几包瓜子、花生,几碟小菜,几坛老酒。虽简陋,但也其乐融融。
忽人群大惊,见穆三爷立于门前,腋下夹着两个樟木筒。众宾客纷纷让座,穆三爷也不客气,大马金刀,居中而坐。李家双亲诚惶诚恐,忙吩咐上好酒好菜,穆三爷摆手制止,命人撤掉狼藉的杯盘,铺好台面,轻挥双臂,缓缓打开其中一个木筒,众宾客凝神屏气,伸长脖颈。但见,硕大的龙门从水里升起,两条摇头摆尾的鲤鱼从右至左,高高跃起,带起朵朵水花,水面泛起阵阵涟漪。鲤鱼双目圆睁,憨态可掬。
双鲤跃龙门!
穆三爷手捻须髯,微微颔首。
众人啧啧称赞之余,带钩的目光齐刷刷地投向另一个木筒。
只见另一个木筒上一把铜锁光彩照目。
穆三爷将画收好,将两个木筒一齐交给了如在云里雾里的木讷的李氏双亲,叮嘱道,另一个木筒,待双子学业有成之时再打开。
不待众人反应过来,穆三爷拿起一杯老酒,一饮而尽,留下一个红包,飘然而去。
李母颤抖着双手打开红包,里面有两万元钱,泛着油墨的香气。
李父李母拉着两个儿子紧跑几步,门外哪还有穆三爷的影子。
几天后,传来穆三爷辞世的消息。
小镇人唏嘘不已。李家的那两幅画无疑成了穆三爷最后的作品,价值可想而知。一时求购者络绎不绝。然李家父母念及穆三爷,坚决不售,还将画存在了县里银行的保险柜里,断了那些盗贼的念头。
李家仍以种地为生,勒紧裤带,两个儿子勤工俭学顺利完成了学业。
完成学业的两个儿子在城里四处投简历,然而竞争激烈,他们虽名校毕业,但所挣钱粮只够勉强糊口。
他们自然就想起了穆三爷赠送的第二幅画。
哥俩赶回老家,从保险柜中取出上了锁的木筒,请锁匠小心开启。
只见画中还是巨大的龙门,还是两条鲤鱼。与第一幅画不同的是,两条鲤鱼从左至右,游回了龙门。
鲤鱼归龙门!
揣摩了许久,哥俩冲着穆三爷家的方向,仆然跪倒。
11
(选自《小小说大世界》,有删改)
5.文章开头称穆三爷是个奇人,请结合全文具体说说他“奇”在哪里。(2分)
6.文章两次写到“穆三爷手捻髯”,请分别说说你的理解。(4分)
7.赏析文中画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以及分析其在文章中的作用。(3分)
8.艺术作品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请结合小说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小说中的人物对你的启示。(4分)
(一)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回答问题。
山水及自然景物的欣赏(12分)
郁达夫
①自从亚里士多德的文学模仿论创定以来,以为诗的起源是根据于模仿本能的学说,到现在还没有绝迹;论客的富有独断性者,甚至于说出“所有的艺术,都是自然的。”虽则说得太独断,太笼统;但反过来说,自然景物以及山水,对于人生,对于艺术,都有绝大的影响,绝大的威力,却是一件千真万确的事情;所以欣赏山水以及自然景物的心情,就是欣赏艺术与人生的心情。
②自然的变化,实在多而且奇,没有准备的欣赏者,对于他的美点也许会捉摸不十分完全的;就单说一个天体罢,早晨的日出,中午的晴空,傍晚的日落,都是最美也没有的景象;若再配上以云和影的交替,海与山的参错,以及一切由人造的建筑园艺,或种植畜牧的产物,如稻麦牛羊飞鸟家畜之类,则仅在一日之中,就有万千新奇的变化,更不必去说暗夜的群星,月明的普照,或风、雷、雨、雪的突变,与四季寒暖的更迭了。
③我们人类都有一种特性,就是喜新厌旧,每想变更。一碗最珍贵最可口的菜,你若每日吃着,到了后来,也觉得宁愿去换一碗粗肴淡菜来下饭;唯有对于自然,就决不会发生这一种感觉,太阳自东方出来,西方下去,日日如此,年年如此,我们可没有听见说有厌看白天晚上的一定轮流而去自杀的人。还有月亮,初一出,月半圆,月底全没有,无论哪一个人,看了月亮,总没有不喜欢的。自然的伟大,自然的与人类有不可须臾离的关系,就此一点也可以看出来。
④欣赏自然景物的本能,是大家都有的;不过有些人忙于衣食,不便沉酣于大自然的美景,有些人习以为常了,虽在欣赏,也没有欣赏的自觉。更有些人,将自然范围限制得很小,以为能如此这般的欣赏,自然景物,就尽在他们的囊中了。
⑤我从前有一位同事平时只晓得钻门路,积私财,以升官发财为惟一的人生乐趣,现在居然位至极品,财积到了几百万了,但他惟一娱乐,还是出外则装学者的假面,回家则翻存在英国银行里的存折,对于自然山水,非但不晓得欣赏,并且还是视若仇敌似的。对于这一种利欲熏心的人,我以为对症的良药,就只有一服山水自然的清凉散。因为山水、自然,是可以使人性发现,使名利心减淡,使人格净化的陶冶工具。
⑥自然景物所包涵的方面,原是极博大、极广阔的;像上面所说的天地岁时、社会人事,静而观之,无一不是自然,无一不可以资欣赏,但这却非要悠闲自得,像朱夫子那样的道学先生才办得到;至于我们这种庸人,要想得到些自然的美感,还是上山水佳处去寻生活,较为直截了当。
⑦大抵山水佳处,总是自然景物的美点发挥得最完美,最深刻的地方。孔夫子到了川上,就觉悟到了他的栖栖一代,猎官求仕之非;太史公游览了名山大川,然后才死心塌地,去发愤而著书。可知我们平时所感受不到的自然的威力,到了山高水长的风景聚处,就会得同电光石火一样,闪耀到我们的性灵上来。
⑧
11
我曾经到过的濑户内海去旅行,月夜行舟,四面的青葱欲滴,当时我就只想在四国的海岸做一个半渔半读的乡下农民;依船楼而四望,真觉得物我两忘,生死全空了。后来也登过东海的崂山,安徽的黄山,更在天台雁荡之间,逗留过一段时期,总没有一次不感到人类的渺小,天地的悠久的。所以要想欣赏自然的人,还是先上山水优秀的地方去训练耳目,最为适当。
⑨从前有一个赞美美术批评家拉斯肯的人说,他在没有读过拉斯肯以前,对于绘画,犹如瞎子,读了之后,眼就开了。这话对于高深的艺术品的欣赏,或者是真的,但对于自然美,尤其是山水美的感受,也未必尽然。乡下愚夫愚妇的千里进香,都市里寄住的小市民的窗槛栽花,都是欣赏自然的心情的一丝表白。只教天良不泯,本性尚存,则但凭我们的直觉,也就尽够做一个自然景物与高山大水的初步欣赏者了。
9.下列对文章的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文章从亚里士多德的模仿学说谈起,意在引出人生、艺术模仿自然山水的中心观点,启发读者思考人生的意义。
B.第②段有关自然的描述涉及时间、空间、光线、色彩等元素,平常的自然景物、人文景观流转变幻,姿态万千。
C.作者笔下的自然山水具有陶冶性灵的作用,“清凉散”之喻形象地告诫人们不要因为工作的繁忙而忽略对自然的欣赏。
D.本文以吃饭为例表现人类总在寻求新事物的道路上奔走,以“小市民的窗槛栽花”为例,表明凡夫俗子也能做一个自然景物与高山大水的初步欣赏着。
10.作者认为应该如何欣赏山水及自然景物?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4分)
11.文章第⑧段写“我”在濑户内海旅行,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
12.文中说:“欣赏山水以及自然景物的心情,就是欣赏艺术与人生的心情。”请结合本文和下面的材料谈谈你对这就话的思考。要求观点明确,阐述合理,有说服力。(3分)
①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郁达夫《故都的秋》)
②陶渊明、谢灵运这般人的山水诗那样的好,是由于他们对自然有一股新鲜发现时身入化境浓酣忘我的趣味;他们随手写来,都成妙谛,境与神会,真气仆人。
(宗白华《轮和晋人的美》)
三、古诗文阅读(18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3-14题(4分)
夜 坐 张 耒
庭户无人秋月明,夜霜欲落气先清。
梧桐真不甘衰谢,数叶迎风尚有声。
13.试分析一、二句在全诗中的作用。(2分)
14.《文心雕龙》中说:“人亲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请结合本诗对“梧桐”这一形象的描写,分析作者的情志。(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19题 (14分)
杨 素
陈太子舍人徐德言之妻,后主叔宝之妹,封乐昌公主,才色冠绝。德言为太子舍人,方属时乱,恐不相保,谓其妻曰:“以君之才容,国亡必入权豪之家,斯永绝矣。傥情缘未断,犹冀相见,宜有以信之。”乃破一镜,各执其半。约曰:“他日必以正月望卖于都市,我当在,即以是日访之。”及陈亡,其妻果入越公杨素之家,宠嬖殊厚。德言流离辛苦,仅能至京。遂以正月望访于都市。有苍头卖半镜者,大高其价,人皆笑之。德言直引至其居,予食,具言其故,出半镜以合之。乃题诗曰:“
11
镜与人俱去,镜归人不归。无复嫦娥影,空留明月辉。”陈氏得诗,涕泣不食。素知之,怆然改容。即召德言还其妻仍厚遗之。闻者无不感叹,仍与德言陈氏偕饮,令陈氏为诗曰:“今日何迁次,新官对旧官。笑啼俱不敢,方验作人难。”遂与德言归江南,竟以终老。 选自《太平广记》
【注释】太子舍人:官名
1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德言为太子舍人,方属时乱 笑啼俱不敢,方验作人难
B.德言直引至其居,予食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C.国亡必入权豪之家,斯永绝矣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犹冀想见,宜有以信之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16.用“/”为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
即 召 德 言 还 其 妻 仍 厚 遗 之 。
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乃破一镜,各执其半。
(2)他日必以正月望卖于都市,我当在,即以是日访之。
18.本文为什么要以“杨素”为题?(2分)
19.当陈氏被要求作诗时,为什么感到啼笑皆非,说“做人难”?(3分)
四、语言运用(56分)
20.细读材料,按要求完成语言运用。(6分)
近期关于文明出游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因此“提升中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行动计划” 的主题标志也应运而生,请你仔细观察下面的图标,为其配上说明性的文字,好让大家明白它的意思。
要求:(1)用语规范、得体。(2)150字左右。(3)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21.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50分)
人的一生要经历无数选择,小至朋友、学业、生活方式,大到尊严与生死。正确的选择造就无悔的人生——当逃避还是直面,停驻还是超越,自私还是高尚,虚伪还是正直摆在我们面前时。有选择是幸事,但选择又是折磨。选择时既是品性的亮相,也是智慧的厮杀,有时选择放弃与选择坚守一样美丽……
请以“选择”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
(1) 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2) 文中不得出现含考生个人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3) 不少于600字。
11
湖州市第五中学教育集团初三年级第三次模拟检测
语文答题卷2015.5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所有答案都必须做在答题卷标定的位置上,务必注意试题序号和答题序号相对应。
一、语文知识积累(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1、看拼音写汉字(3分)
2.古诗文默写(8分)
(1)
(2)
(3)
(4)
(5) ,
(6)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文言词语。(3分)
(1)
(2)
(3)
4.名著阅读(4分)
(1)
(2)
二、 现代文阅读(25分)
(一)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回答问题。13分
5、
6、
7、
8、
(二)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回答问题。12分
9、
10、
11、
11
12、
三、古诗文阅读(18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3-14题(4分)
13、
14、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19题 (14分)
15、
16. 即 召 德 言 还 其 妻 仍 厚 遗 之 。
17、
(1)
(2)
18、
19、
四、语言运用(56分)
20.细读材料,按要求完成语言运用。(6分)
11
21.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50分)
11
11
湖州市第五中学教育集团九年级第三次模拟检测
语文 参考答案
一、语文知识积累(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1.驿 惘 槐(3分,1分一个)
2.(1)心远地自偏;(2)池上碧苔三四点(3)奉命于危难之间(4)晴空一鹤排云上
(5)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6)见不贤而内自省;入则无法家拂士 (8分,1分一格)
3.(1)亲自 (2)类 (3)国都 (3分,1分1个)
4.(1)老舍;骆驼祥子(2分,1分1个)
(2)D(2分)
二、现代文阅读(25分)
(一)13分
5(2分):①画艺精湛,他的画让众人惊叹,让“达官显贵、商贾名人,趋之若鹜”
②行事特别,拒绝重金求画的为官者,却无偿赠与寒门李家佳作,并赠款两万。
③目光长远,用所绘《鲤鱼归龙门》为李氏兄弟指明了出路。(回答任意两点得2分)
6(4分):第一次,是在为官者几次登门,重金相求画作,穆三爷却没有给他们,此时捻髯是对自己拒画行为的肯定。(2分)
第二次,是在寒门双子考上大学,穆三爷亲自来送画,展开画作,捻髯是对自己画作的满意。(2分)
7(3分):运用了动作描写、细节描写(或描绘出穆三爷画鲤的动作以及所画鲤鱼的形神兼备),(1分)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穆三爷绘画水平的高超,(1分)也为下文穆三爷无偿送给李家兄弟两幅画作了必要的铺垫。(1分)
8(4分):示例:穆三爷拒绝当官之人,赠画寒门,让我们感受到他德艺双馨的高贵品质;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应当如穆三爷一样,不趋炎附势,不追名逐利,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或李家人贫穷时坚决不售画和李家兄弟的“朴然跪倒”,让我们看到了朴实的人性和感恩之心;在我们的生活,也应当乡李家人那样,接受他人帮助时懂得感恩。
(结合内容1分,联系生活1分,启示2分)
(二)12分
9(2分):B
10(4分):①留意自然的丰富与变化,做有准备的欣赏者。
②不为世俗所累,感受自然景物的美。
③寻找山水优秀的地方训练耳目,感受自然的美。
④保存美好本性,在生活中欣赏自然。
11(3分): ①生动表现物我两忘的感受,突出自然的伟大。
②以个人体验来写,亲切自然而真实。
③与上文古人游览经历,下文自己登临崂山的内容呼应,成为文章的论据,进一步论证山水佳处对心灵的陶冶作用,更有说服力。
12(3分):示例一:这句话点明了自然山水与艺术、人生的紧密关系。山水以及自然景物,会影响艺术与人生;而对待艺术与人生的态度,同样会使自然山水染上人化的色彩。陶渊明、谢灵运等人,能发现自然的美好,忘却尘世的烦忧,因而写出“悠然见南山”“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等清新自然的诗行。郁达夫《故都的秋》中写“扫帚的丝纹”,细腻、清闲却不免有些落寞,自然外物因为点染上他独特的情绪色彩,具有生命的气息。
示例二:
11
欣赏山水自然的心情与欣赏艺术、人生的心情是同一的。因为艺术与人生是山水自然的映照,人对于山水自然的欣赏态度也恰恰是人对于人生与艺术的态度。能认识山水与自然的美好、博大与威力的人,对于艺术与人生才能获得超越世俗的认识,才能如孔夫子、太史公那样领悟人生,寻求精神价值的实现,才能像陶渊明、谢灵运、郁达夫那样在山水自然的流连忘返中物我两忘,写出“境与神会,真气仆人”的佳作。
三、古诗文阅读(18分)
(一)(4分)
13(2分). 紧扣诗题,写了明月、寒霜,营造了秋夜萧瑟清寒的氛围;为写梧桐作了铺垫,同时起到了衬托的作用。(内容结构各1分)
14(2分). 梧桐面对风霜,不甘凋零,依然飒飒有声,作者借此赞美了刚强不屈的生命力,表现了作者内心孤傲倔强的个性特点。(梧桐的形象与作者的情致各1分)
(二)(14分)
15(3分).C
16(2分):即召德言/ 还其妻/ 仍厚遗之。
17(4分):(1)于是徐德言折断一面铜镜,夫妻两人各拿一半。
(2)日后(将来)你一定要在正月十五那一天将镜片拿到街上出售,(如果)我看到了,就会在当天去找你。
18(2分).因为德言能与妻子破镜重圆,与杨素是分不开的,本文突出表现了杨素的宽宏大量及成人之美,所以要以“杨素”为题。
19(3分).“作人难”是陈氏当时真实的心理写照。如果“笑”,杨素会觉得她辜负了他的成人之美而不高兴,如果“哭”,徐德言会以为她眷念杨素的优宠而伤心不乐。在这种忧喜交加的情况下,她还能如此周全地思考问题,这说明陈氏确实是个“才色冠绝”之人。
四、语言运用(56分)
20.(6分)①标识由汉字“文”、龙、长城等元素构成。(2分)②标识整体为草书的“文”字,象征着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表达了提高公民文明素质的涵义;(1分)龙的形象体现了中国悠久的历史,表明动员全民参与,积极投入到提升旅游文明素质行动计划中;(1分)长城的造型,代表中国丰富的旅游资源,表达通过“提升中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行动计划”的实施,达到保护旅游资源,增强公民文明意识,弘扬礼仪之邦文明形象的目的。(1分)(表达通顺1分)
21.作文评分,参考2014年中考评分标准。(50分)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