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高二月考地理试题
分值:100分 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读“中国西北地区局部图”,完成1~4题。
1.图中有明确区域边界的是
A.库布齐沙漠 B.土默川平原
C.呼和浩特市 D.阴山山脉
2.河套平原从“地固泽卤,不生五谷”发展成为“塞外粮仓”主要是由于该地
A. 灌溉条件改善 B.年降水量增多
C. 地质条件稳定 D.黄河水量减少
3.河套平原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A.湿地破坏 B. 土壤盐渍化
C.水土流失 D. 森林锐减
4.造成河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耕作制度不同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土壤 B.海拔 C.水 D.热量
右图为“某地1985—2005年产业结构变化图”。读图完成5~6题。
5.关于该地产业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A.第一产业产值大幅下降
B.第二产业占比持续升高
C.第三产业占比匀速上升
D.产业结构变化趋于优化
6.该产业结构的变化对社会经济的主要影响是
A.就业机会减少,失业率上升
B.区域间的经济联系减弱
C.资源利用率提高,环境质量改善
D.降低了交通与信息的通达度
右图是陕西、山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示意图,Ⅰ表示以粮食为主的阶段,Ⅱ表示以发展林果业为主的阶段。回答7~8题。
11
7.如果该区域继续按照Ⅰ阶段进行农业生产活动,可能造成的后果是
A.黑土肥力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
B.过度抽取地下水,引起地面下沉
C.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加剧
D.生态、经济的良性循环
8.该区域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是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趋势,为达到这一目的应采取的措施主要有
①扩大农业用地]②提高土地生产率,逐步建成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③扩大林、草种植面积,发展经济林、用材林、薪炭林④发展林果产品的综合加工业,增加附加值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9.我国南方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
A.水资源不足,水土流失严重 B.生物资源单一,农作物种类有限
C.气候干旱,降水稀少 D.旱涝灾害频繁,山地丘陵区地表较破碎
右图是水土流失过程中各要素的相互作用。读图回答10~11题。
10.图中序号按“地表起伏大、植被条件差、地表侵蚀”顺序排列是
A.②①③ B.①②③ C.③②① D.②③①
11.水土流失对内河航运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因为水土流失会导致
A.植被条件变差 B.地表起伏增大
C.河道泥沙淤塞 D.土壤质地变差
12.数字地球与其他信息系统相区别的根本标志
A.空间性 B.数字性 C.整体性 D.上述三者的整合统一
13.有关“3S”技术运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RS可以获取人口增长的动态信息 ②RS可以获取水灾淹没区域的动态信息
③GPS可以确定运钞车的位置 ④GIS可以获取森林火场遥感信息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②④
红水河为西江上游的别称,流域内山岭连绵,地势崎岖,水力资源十分丰富,它的梯级开发已被我国列为国家重点开发项目。读图,回答14~15题。
11
14.红水河水能资源梯级开发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主要影响有
A.不能满足用电需求的增长
B.能源消费结构不再以煤为主
C.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D.不易出现淤积减慢或侵蚀后退的现象
15.下列符合红水河流域综合开发利用方向的是
A.发展微电子工业 B.发展有色金属冶炼工业
C.发展畜牧业 D.发展甜菜、花卉等城郊农业
川气东送是继西气东输之后中国兴建的又一条能源大动脉,对促进能源结构调整,推动西部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具有重要意义。结合图7及有关知识,回答16~17题。
16.川气东送工程实施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地形因素 B.交通运输条件
C.经济因素 D.气候因素
17.与轮南至上海的西气东输管道干线相比,普光至上海的“川气东送”方案具有的优点是
①沿线经济发达,市场需求量大 ②途经我国水能最丰富的三峡地区,供气更方便
③经过的高原山地少,工程量小 ④供气来源更多,供气更稳定 ⑤运输线路短
A. ①③⑤ B.②③⑤ C. ①②③ D.③④⑤
读我国新疆(土地面积166.48万平方千米)荒漠化情况统计数据表,回答18~19题。
表一 新疆的荒漠化土地类型(万平方千米)
荒漠化土地总量
耕地
林地
草地
未利用土地
111.32
2.35
4.31
50.54
54.12
表二 新疆荒漠化土地形成因素(万平方千米)
水蚀
风蚀
冻融
盐碱化
12.53
83.93
5.24[学
9.398
18.关于新疆土地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荒漠化土地面积小于非荒漠化土地面积
B.荒漠化主要是滥伐林木造成的
C.保护植被,合理利用草场资源是治理荒漠化的主要措施之一
D.荒漠化只发生在有人类活动的地区
19.关于新疆土地荒漠化形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A.控制人类活动的规模和强度对防治荒漠化效果不明显
B.荒漠化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农田灌溉不合理
C.只要人类改变了粗放经营的活动方式,就不会形成荒漠化
D.荒漠化形成的主要动力是近地面水平气流
人们把湿地称为“地球之肾”
11
、天然水库和天然物种库。云南的大山包、拉市海、纳帕海和碧塔海(如图)是我国4处国际重要湿地。20世纪80年代初,纳帕海周围山上的原始森林已被砍伐殆尽,为开垦田地、扩大牧地,人们设法排干湖水、降低水位,致使湿地面积不断减少。读图,完成20~21题。
20.与图中8处湿地的形成无关的是
A.海拔高,气温低,蒸发量小
B.地形相对低洼,容易积水
C.植被较好,容易涵养水源
D.都濒临长江,常受到长江洪水的泛滥而积水
21.从保护湿地和发展经济的角度看,不合理的行为有
A.利用文化生态优势,发展旅游等绿色产业
B.停止挖沙、打坝蓄水、恢复沼泽地
C.修筑梯田、扩大耕地,解决贫困山区的粮食问题
D.加大投入,进行改造,建湿地公园
右图为某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比较图,回答22~23题。
22.关于该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城市化与工业化呈同步增长趋势 B.阶段Ⅰ城市化进程速度比阶段Ⅱ快
C.在此国城市化进程中工业化都是主要动力D.城市化速度一直快于工业化速度
23.在阶段Ⅲ,该国新增就业机会主要来自
A.技术指向型产业 B.劳动力指向型产业
C.动力指向型产业 D.现代服务业
24.该地区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产生的问题中,属于生态破坏方面的是]
A.大气污染日益加剧,该地区已成为全国第一大酸雨中心
11
B.水污染严重,“水质性”缺水问题突出
C.噪声扰民,城市环境质量下降
D.耕地锐减,土壤肥力下降
25.区域的特征有( )①整体性 ②差异性 ③独立性 ④开放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④
读全球荒漠分布示意图,回答26~27题。
26.全球荒漠分布地区主要受哪几种气候类型控制( )
①热带季风气候 ②热带沙漠气候 ③温带大陆性气候 ④亚热带季风气候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7.目前,全球荒漠化土地面积约3600万平方千米,而且呈扩大和加剧的趋势,其影响因素中不包括( )
A.地震、火山、泥石流频发 B.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C.乱垦滥伐、砍伐森林 D.全球CO2排放量增加
28.我国能源供求面临的挑战正确的有:①人均资源量少 ②人均能源消费量高 ③单位产值能耗低 ④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 ⑤能源安全受到威胁
A.①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④⑤ D.①④⑤
29.田纳西河流域的农业发展注重了
A.以畜牧业为主 B.以种植业为主
C.农、林、牧、渔综合发展 D.美化环境,发展旅游业
30.田纳西河流域进行综合开发的核心是
A.河流的利用和治理 B.梯级开发
C.生态环境进行恢复和治理 D.对资源进行综合开发
31.东北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的主要原因是
A.耕地面积广大,适宜大规模机械化耕作 B.宜农荒地多
C.人少地多,人均耕地广 D.土壤肥沃
32.产品生产环节中,附加值最低的环节是( ) A.加工阶段 B.设计阶段 C.营销阶段 D.以上都不是
33.国家气象局每天为电视新闻提供的卫星云图主要使用了
①遥感技术 ②地理信息技术 ③全球定位技术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读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完成34-37题
乙
丙
甲
11
34.影响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有( )
①农牧活动 ②距海远近 ③季风风向 ④纬度位置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35.甲地降水较丰富,与之关联的资源有: ①草原 ②水
能 ③石油 ④森林( )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36.乙平原农业生产的不利条件的是 ( )
A.年降水量不足,缺乏灌溉水源 B.纬度偏高,低温冻害影响农作物生长
C.耕地多为旱地,人均耕地少 D.广泛分布红壤,土壤肥沃
37.我国政府下令停止开垦当地的沼泽地,主要原因是( )
A.土壤十分贫瘠 B.开发的成本太高
C.粮食过剩,价格下降 D.为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下列三图中分别标注了我国的A、B、C三个平原地区,判断回答38-39题。
38.比较A、B、C三个平原地区,从农业角度来看,共同点是( )
A.光照丰富,雨热同期 B.地形平坦广阔,地广人稀
C.农作物都有春小麦、玉米、甜菜 D.土壤肥沃,黑土广布
39.有关三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地近年来荒漠化现象严重
B.B地远离海洋,降水少,风蚀严重
C.C地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下降
D.三地均表现出不同程度上的毁林和开垦现象严重
40.有关美国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11
A.F处为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干燥,光合作用强,棉花带分布在此
B.A处为乳畜带,这里是温带海洋性气候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
C.B为小麦带,北部由于冬季较长,种植冬小麦,中部则种植春小麦
D.C、D、G分别是玉米带、棉花带、亚热带作物带
二、综合题
4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 下面两图分别为德国鲁尔工业区1950年和2010年的地图
材料二 下表为“东北产业结构变化表”,下图为“东北某城市以煤炭为主导产业的产业结构调整模式图”。
1978年
2005年
第一产业比重(%)
20.0
12.8
第二产业比重(%)
64.3
49.6
第三产业比重(%)
15.7
37.6
11
(1)鲁尔工业区是在当地丰富的 资源基础上发展起的。(2分)
(2)20世纪60年代,鲁尔工业区开始实施综合整治的全面规划,主要采取了哪些方面的措施?(8分)
(3)根据材料二,试分析该产业结构调整模式的优点。(8分)
42.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及该地区土地利用类型构成示意图。读图,分析回答问题。(10分)(1)上图为甲区域局部放大图,请在图中画出河流及其主要支流。(2分)
11
(2)该地区拟在图示M、N两地中选建取水口为沿海城市供水,哪个地点合适?简述其理由。(3分)
(3)简述该地区土地资源利用构成对环境的潜在影响。(2分)
(4)该地区拟将湖泊北部山坡分成三类,分别实行封山育林、栽植经济林和适度规模的农业种植。试对该土地利用方案进行合理划分并加以简要说明。(3分)
4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12分)
材料一 图10为中国西部的成都、重庆、西安、昆明联手发展形成“西四角”经济战略区,并与周边区域构成“蝶形模式”经济网。
材料二 近几年我国沿海许多企业转移到中西部地区。
(1)简述产业转移对西部城市化进程的影响(6分)
(2)运用所学地理知识,说明如何实现“蝶形模式”区域经济的发展。(6分)
11
11
地理答案
一、选择题
CADBD CCCDD CDBCB CACDD CDDDA BADCB CAABC BDABD
二、综合题
41.(18分)
(1)煤炭(2分)
(2)①调整工业布局;
②改造传统工业,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
③治理环境污染,保护和改善环境;
④发展科技,繁荣经济;
⑤拓展交通,完善交通运输网。(每个要点2分,答出4个即可,共8分)
(3)避免煤炭资枯竭带的经济衰退;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就业机会;保护生态环境。(每个要点2分,答出其中4个即可,共8分)
42(10分)
(1)干流、支流绘图正确各1分(2分)
(2)M地(1分) 地处山间盆地,集水面积大,水源充足;(1分) 上游湖泊对径流有调节作用,供水稳定。(1分)
(3)该地区以低山、丘陵为主,夏季降水集中;过度垦殖易加剧水土流失,致使湖泊淤塞、河流下游洪涝多发。(2分)
(4)200米以下地势平缓,可以发展种植业;(1分) 200米~400米的地区坡度较缓可种植经济林;(1分) 400米以上的地区,坡度较陡,应该封山育林。(1分)
43.(12分)
(1)(6分)吸引当地农村人口从事二三产业,城市人口总量增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增大;工业、住宅等用地增加,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2)(6分)资源优势互补,把资源转化为经济优势;加强区域经济合作;完善交通建设;充分利用劳动力丰富、市场广阔的优势;加强对外经济联系。(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