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题库
(一)直到看见香味为止(18分)
黄愿
①朋友是一间盲人重建中心的长期义工,因为他的邀请,我们聚集了一伙人前去进行为期一天的盲人体验生活。
②在众人的鼓励下,我成了第一个志愿者。我被允许先对周围环境做一番了解,用所有可以想到的法子尽量去记忆。朋友糊涂,忘了我具有惊人的3D立体感,建构、解构物体的面貌是轻而易举的事。我自信在一定的时间内,能在脑海中绘制一份这房子的缩小平面图,顺利通过考验。
③十分钟不到,我准备妥当。按照吩咐我闭上眼睛,眼睛套入罩子内,罩子外再紧紧缠绕一层深色不透光的长巾,世界被缩短到仅仅于我的眼前、布巾之间,里头除了黑暗一无所有。
④漆黑中,有人牵起了我的手,带着我一步一步踏到再熟悉不过的房间外。记得右转左侧是会客厅,左转到底是餐厅,直行是漱洗室,即便失去观察景物的工具,我仍能保持空间与距离的敏锐感官,对此我引以为傲,并对牵引我手的人说:“这有什么难的?瞎了有什么可怕的?”
⑤为了证明我所言不假,我挣脱了她纤细柔嫩的小手,谨慎维持着步伐,一会儿就到了会客厅,顺利绕过了沙发,避开了短凳,伸手抓起一个置于茶几中央水果盘内的橘子,送了一瓣酸甜的橘子到嘴里,我算准位置往后倾倒,安稳躺在搁着靠枕的椅子内,虽然看不见自己,但知道脸上的表情一定得意,心中态度肯定轻佻。
⑥“分我吃一点可以吗?”那人提出了要求,要求不过分,但问题出现了,我听见声音来源,锁定她的方位,可我不清楚她的身材,手不知道往哪个高度摆。于是我拿着橘子的手在半空中试探,试遍上中前后左右下,次次落空,直到她的手握住我的手腕,引导我失措慌乱的手指到定点,等我摸到一块饱满富有弹性的肉块,才确定我的手已到达了她的唇边。
⑦“谢谢你,很甜,很好吃。”她的音色细而婉转,就像山涧中的干净泉水,明知我出糗而不嘲讽我。
⑧“好像不是那么轻松。”我搔搔头,想找个台阶下,企图解开布巾,却被她阻止。
⑨“再等一下下好吗?”谁能拒绝一个语带乞求,且诚恳待己的人呢?至少我不行。“转几圈回到刚刚来的房间,一切就结束了。”她轻描淡写地说着,似乎没注意到我踌躇的脚步。
⑩意外总是出现在意想不到的诡异角落,正当我接近房间,以为再不久便能逃出这窘境时,竟然误踩中一支滚落在地板上的圆珠笔而摔倒,四脚朝天的姿势狼狈可笑,羞耻让我勃然大怒。
“说好只是体验而已,你们玩真的?”明明她就在我身旁,却没有扶我一把,任凭我跌倒而不顾。我不在意受伤,难过的是这女孩的险恶,她分明是乘机报复。
于是我咆哮,用力扯下眼睛上的遮挡物,恢复我的视线与光亮,却从此噤声不再言语。
在我眼前的她,是位盲眼的女孩,她着急地弹开手杖子到处探查我的所在。等她颤抖的手捧住了我的脸,那时她才流出眼泪哽咽地说:“对不起,你没事吧?”
朋友和中心的人听见骚动从远处的楼梯跑下。
“怎么了?”大家七嘴八舌地问。
“我没事,只是看见久违的光亮,不过被感动罢了。”
失明后,我居然看见了肉眼看不到的东西,那是属于心的独特芳香。
1. 请简要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3分)
9
2.第⑤段加点字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何作用?(3分)
一会儿就到了会客厅,顺利绕过了沙发,避开了短凳,伸手抓起一个置于茶几中央水果盘内的橘子,送了一瓣酸甜的橘子到嘴里,我算准位置往后倾倒,安稳躺在搁着靠枕的椅子内。
3. 本文以“直到看见香味为止”为标题,有什么妙处?(4分)
4. 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4分)
5. 结合全文,谈谈文中刻画了一个怎样的盲人女孩形象。(4分)
(一)1.(3分)“我”在盲人重建中心进行一天的盲人体验生活,什么也看不到,在整个过程中有一位女孩一直陪伴着“我”,在“我”摘下蒙布之后才知她是盲人。
【解析】关键要通读全文,先分析文章的段落大意。第①段交代事件起因,“我”应邀体验盲人生活。第②③段讲“我”了解环境,罩上眼罩,准备盲人考验游戏。第④~段讲“我”顺利通过考验,因误会勃然大怒,扯下眼罩真相大白。第段画龙点睛,点明题旨。将这些段落大意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即可。
2.(3分)动作描写,用一连串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通过考验的轻松与熟练,突出“我”自信、得意的神情,为后文故事发展做铺垫。
【解析】此题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理解和赏析。句子中加点词“绕过”“避开”“抓”“送”“躺”都为动词,明显属于动作描写。动作描写的作用一般为展示人物性格、凸显人物情感、推动情节的发展服务,这里是以动作描写形象地表现“我”顺利通过盲人生活考验的轻松与得意,并为后文故事的发展做铺垫。
3. (4分)标题运用通感的修辞手法,调动多重感官,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文中盲眼女孩的善举,是从内心散发的独特香味,要用心去感受,眼盲并不能遮盖她的光芒,深化了文章的主题,点明文章主旨。
【解析】结合文章的中心内容,看标题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再看其在表达中心、点明主旨上的作用。标题一般都有这样的作用。本文的标题中“香味”可以“看见”,这从修辞角度上看是运用了通感的方法,引起读者的兴趣。同时“香味”深化了文章“眼盲并不能遮盖光芒”的主题,也点明了文章主旨。作答语句通顺、意思明确即可。
4.(4分)结构上与标题相呼应,总结全文,表达上深化中心,运用形象的比喻,将内心的善良比作独特芳香,告诉人们要用一颗真心去感受他人的善良。
【解析】此题考查分析文章末段的作用。结尾段“那是属于心的独特芳香”与题目相呼应。“肉眼看不到的东西”是指什么?要结合上文分析,“我”误会女孩的“险恶”,体验结束后才明白真相,盲人女孩因为自责而“哽咽流泪”,“我”被盲人女孩的善良感动。“肉眼看不到的东西”指的是内心的善良。这里作者将善良比作心的独特芳香,告诉人们我们要用心感受他人的善良。
5.(4分)①可爱、聪明:她主动提出“分我吃一点可以吗?”引导我失措慌乱的手指到定点,顺利吃上橘子,并表达了她的谢意;②真诚、善良:她知道“我”
9
因圆珠笔而摔倒后,着急地弹开手杖到处探查“我”的所在,并流出眼泪。
【解析】此题考查对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分析。分析人物形象可从人物的事迹、动作、语言等描写入手。首先结合全文找到描写盲人女孩的段落,文中开头部分并没有明确指出盲人女孩是谁,只在第段道出真相“在我眼前的她,是位盲眼的女孩”,据此可知道文中第④段“漆黑中,有人牵起了我的手”,这个人描写的就是“盲人女孩”,一直到第段都有关于她的描写。结合盲人女孩的动作、语言等描写可分析出人物的形象。
(二)太阳花(20分)
张雪芳
①他把那盆太阳花装上电动三轮车时,老板还在一旁叮咛,记得一定要把这盆太阳花送到啊,那个顾客昨晚可是打了三次电话给我的。(A)他点头说好,一边看了看那盆太阳花,精致的花盆,一丛圆润肉质的花茎,小小的光洁的绿叶茂密地交错着,那些花骨朵就轻巧地立在花茎顶上,有大红、紫红、粉红三种颜色,待太阳一出来,它们就会像一群欢快的孩子,一个个展开它们可爱的笑脸。
②上午十点多的时候,他端着那盆太阳花一口气跑到了五楼,敲了敲门,没有反应;他再敲,还是没有人答应。在他踌躇之际,隔壁的门突然开了,门口站着一位六十多岁的阿婆。问他,你找谁?他说,我是送花的,这家主人昨天在我们店里订了花。说着,他把那盆太阳花举了起来。那位阿婆的眼睛一亮,太阳花?阿婆喃喃道,是了,这家的新媳妇特别喜欢太阳花。阿婆随即轻叹了一声,又说,看来你要白跑一趟了,这家的新媳妇本来今天确实要来婆家的,不过早上来的路上出了车祸,听说当场就死了。啊?他张大了嘴巴,好像听天方夜谭似的,不信自己的耳朵。
③那盆太阳花虽然多少有点晦气,但他只能带回去了。问题是他刚才下楼梯时有点心不在焉,不小心绊了下脚,那盆花就从他的手里飞了出去,很奇怪,竟然不偏不倚就这么端端正正地落在了地上,可惜,花盆被摔了一条很深的缝,落得再重一点估计就两半了。这么一来他更难向老板交待了。他左右为难,最后决定把余下的花送掉再说。
④最后一户人家住在一个高档的别墅区,他是经过了重重的验身才进去的。来到那家别墅的门口,早已有保姆守在那里,看到他便招着手说,你帮我把花盆搬进来吧。他小心地把这些盆景搬到了客厅,按保姆指定的位置放好。正准备离开,突然有一个怯怯的声音说,那是什么花?他转过身,这才看到在客厅的一角,一个小女孩窝在沙发里,她实在太柔弱了,轻得好似一朵棉花。见他似乎没听懂,小女孩又用手指着落地窗外的三轮车,阳光下,那盆太阳花开得正艳。那是什么花?小女孩轻轻问道。他这才会意,跑出去把那盆太阳花端到小女孩的面前,这是太阳花,好看吗?(B)小女孩苍白的脸上露出一丝红晕,轻轻说,好看,是你的吗?他说,是别人的,好看就给你吧。小女孩伸出细小的手臂,突然又迟疑地缩了回来,别人的东西我不能拿。他想了想,说,那个人出远门了,你就帮他养着吧,等他回来了你再还给他好了。小女孩的眼睛眨了眨,真的?好的,我一定会帮他好好养的。他说,你只要记得时常带它去晒太阳就可以了,有了太阳它就会开花。
⑤那盆太阳花终于有了着落,他很开心。
⑥几个月后,他找到了一份有着很好发展前景的工作,于是,他毅然离开了花店。那盆太阳花也渐渐消失在他的记忆中。直到有一天,老板打电话给他,说有一个小女孩的妈妈在找他,说是有一盆太阳花要还给他。
⑦他先是一头雾水,见到小女孩妈妈的时候,才模糊地想起那个只见了一面的小女孩,她跟她妈妈长得很像。女孩妈妈感激地说,谢谢你,这盆太阳花虽然没有救回我的孩子,可是它让她多活了几个月,医生说这已经是奇迹了……
⑧
9
在小女孩妈妈断断续续的讲述中,他才了解到,原来那个小女孩生了重病,而且自从生病后就拒绝出门,哪怕就在自家的院子里晒一会儿太阳都不肯。可是,自从有了那盆太阳花,女孩每天都会捧着它到院子里晒太阳,看着它在阳光下一朵朵地开放,她的笑也渐渐多起来。直到有一天,小女孩实在走不动了,还要求家人把她背到院子里,她说,这是她帮别人照看的,她答应人家要照看得好好的。小女孩的妈妈说,在照顾孩子的日子里,我们确实忽略了一点,只知道给予,却从不知道原来适当地要求她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付出也是一种生命的动力啊,谢谢你为我们想到了这一点。
⑨他愣愣地听着,心里说,不是这样的,其实原本不是这样的……
不久,他辞掉了工作,在一条街上也开出了一爿小花店,进出的人很多,他卖得最多的是太阳花。
窗台上,阳光直射过来,一盆太阳花灿烂地开满了花朵,一只蝴蝶飞来,盘旋在它的上面不舍得离开……
(选自2015年1月12日《苏州日报》)
1. 请试着以太阳花的遭遇为线索来完善故事情节。(4分)
下楼梯时,太阳花被摔了一跤→ →小女孩的妈妈还回了太阳花。
2. 请结合上下文理解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1)他左右为难,最后决定把余下的花送掉再说。
(2)他愣愣地听着,心里说,不是这样的,其实原本不是这样的……
3. 请按照要求赏析文中划横线的句子。(4分)
(A)他点头说好,一边看了看那盆太阳花,精致的花盆,一丛圆润肉质的花茎,小小的光洁的绿叶茂密地交错着,那些花骨朵就轻巧地立在花茎顶上,有大红、紫红、粉红三种颜色,待太阳一出来,它们就会像一群欢快的孩子,一个个展开它们可爱的笑脸。(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
(B)小女孩苍白的脸上露出一丝红晕,轻轻说,好看,是你的吗?(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
4. 结合内容分析,送花工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至少谈两点)(4分)
5. 请简要分析结尾的妙处。(4分)
(二)1.(4分)买主出车祸,太阳花没送出去太阳花被寄养在了一个生命垂危的小女孩那里。
【解析】此题考查对故事情节的理解与概括。首先明确要求,题干要求“以太阳花的遭遇为线索来完善故事情节”,因此我们根据文中太阳花的遭遇概括梳理即可。然后,根据故事情节提示和文章内容进行完善,观察题干和正文,“太阳花被摔了一跤”在文中第③段,“小女孩的妈妈还回了太阳花”在文中第⑥段,那么由此可判断余下的两空所填内容应锁定第(3)段之前的部分和④~⑤两段,分析第③
9
段之前的这一部分内容可知,主要讲的是他去送花,却因为买主出车祸所以没送出去;第二空需要完善的情节可以从第④~⑤段中进行概括,分析这一部分内容,主要讲的是他将花寄养在一个小女孩那里,根据后文内容可知,这个小女孩身患重病。最后,用自己的语言组织概括即可,注意要用语简练,表意清晰。
2.(4分)(1)(2分)“左右为难”一方面指他把花盆摔了一下,不好向老板交代(1分),另一方面指买主去世,花送不出去(1分)。
(2)(2分)“这样”指送花工把花寄养在小女孩那里是让她懂得“适当地要求她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付出也是一种生命的动力”。
【解析】首先理解词义,找到原文相关内容,第(1)小题“左右为难”形容无论怎样做都有难处。我们需要找出“左右为难”在文中所指的内容,通过分析此句前面的“可惜,花盆被摔了一条很深的缝,落得再重一点估计就两半了。这么一来他更难向老板交待了”可知,因花盆摔坏,不好向老板交代;再由一个“更”字可看出上文还有一层原因使他左右为难,分析上文,从“看来你要白跑一趟了,这家的新媳妇本来今天确实要来婆家的,不过早上来的路上出了车祸,听说当场就死了”可知因买主出车祸去世花没送出去,结合这两点概括即可。第(2)小题“这样”指代上文的内容,也就是小女孩的妈妈的话,“谢谢你为我们想到了这一点”,而“这一点”并不是他最初想到的,他只是想把花送出去而已,“这一点”就是“却从不知道原来适当地要求她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付出也是一种生命的动力”,据此不难概括。
3.(4分)(A)句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把太阳花比作孩子,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太阳花的美丽和有活力(1分)。
(B)句运用了神态描写和语言描写(1分),生动传神地写出了小女孩看到太阳花时的兴奋与激动(1分)。
【解析】从题干可以确定答题角度,(A)句要求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从“像一群欢快的孩子”可以判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从“一个个展开它们可爱的笑脸”可以判断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再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这里将太阳花比作“欢快的孩子”并露出“可爱的笑脸”是为了形容太阳花像孩子一样美丽而且有活力。(B)句要求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苍白的脸上露出一丝红晕”显然是神态描写,“轻轻说,好看,是你的吗”则是语言描写,从小女孩脸色变得“红晕”,以及“好看”的赞语中可见她的兴奋与激动。
4.(4分)示例:他是一个善良的人,看到小女孩喜欢太阳花,他用善意的谎言把花寄养在她那里。他是一个有悟性的人,一盆太阳花延长了小女孩的生命,让他顿悟到应该将这种生命的活力传递给更多的人,于是他辞职开花店卖太阳花。
【解析】解题时找到文章能体现送花工形象的内容具体分析即可,第④段“他想了想,说,那个人出远门了,你就帮他养着吧,等他回来了你再还给他好了”,看到小女孩喜欢太阳花,他就用善意的谎言把花送给小女孩寄养,可见他的善良。第段“不久,他辞掉了工作”“他卖得最多的是太阳花”,他从小女孩妈妈的话“却从不知道原来适当地要求她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付出也是一种生命的动力”,明白了生命力的重要,于是决定开花店卖花,可见他是有悟性的人。
5.(4分)结尾描绘了太阳花盛开的美景(1分),总结了全文,与开头相呼应(1分),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礼赞(1分),深化了文章的主旨(1分),使文章意蕴更丰富,令人回味悠长。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分析题干,题干要求分析结尾的妙处,我们要明确结尾语段的作用,从内容、结构以及情感表达等方面具体分析其作用。这一段写到“窗台上,阳光直射过来,一盆太阳花灿烂地开满了花朵,一只蝴蝶飞来,盘旋在它的上面不舍得离开……”
9
,从内容上来看,通过正面描写以及侧面烘托的方式描绘了太阳花盛开的美景。从结构上来看,结尾所写的内容与文章开头对太阳花的描写相呼应,是对全文的总结概括。从情感表达上来看,这一段对太阳花与蝴蝶的描写是对美好生命的描写,一幅充满生机的景象,所表达的是对生命的礼赞;所写到的内容则更是引人深思,使读者不免发出疑问:难道是那个小女孩幻化成蝴蝶停留在太阳花上面?使文章意蕴丰富,令人回味悠长。
(三)外空资源“新大陆”(12分)
瑞语思飞
①月球有两大资源吸引着人类:第一种是太阳能,第二种资源便是氦3。氦3是一种高效安全的核聚变发电燃料,如果利用氦3的核聚变反应堆能够成功实现发电的话,中国每年的能源需求大约只需8吨氦3就够供应了,全世界每年的能源需求则只要100吨氦3就够了。我们只知道地球上的氦3极少,而月球的表土里有很多氦3,但月球上究竟有多少氦3?至今众说纷纭。
②根据“阿波罗”号带回的样品,美国科学家分析认为,月球上氦3资源量在100万~500万吨之间,评估数字跨度很大。而根据搭载在“嫦娥”一号卫星上的微波探测仪获得的数据,中国科学家绘制出全球第一幅“微波月亮”图,并利用实际探测数据推导出月球土壤层的平均厚度为5~6米,而氦3资源量更靠近100万吨,而非500万吨。此次“嫦娥”三号有一个任务,就是要把土壤层的厚度测出来,这样就可以换算出整个月球有多少氦3。因为“嫦娥”三号是直接登陆月球,所以获得的数据应该要比推导出来的更加准确。
③此外,月球还有极其丰富的其他资源,比如钛、稀土、铀矿、钍矿等等。难怪科学家预测,未来10年至20年,月球采矿业将热火朝天地开展起来。月球是一个优良的天体矿区,由于月球没有大气、没有明显的构造活动,因此小行星撞击月球后所带来的矿物质都堆积在月球表面,开采无须像地球上那样进行大规模掘进。月球的引力场对天体开采计划而言也是一个利好消息,这意味着地球上使用的黄金或其他矿物开采设备只需进行一些调整即可满足月球开采使用。
④私人公司的介入可降低月球采矿成本,目前已经有数家私人航天企业展开登月计划。大名鼎鼎的SpaceX公司已经走出了一条商业航天的道路,凭借成熟的技术优势打造出“龙”式飞船和猎鹰9号火箭。
⑤美国一家名为毕格罗航空航天公司的私人公司已向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提出私人开采月球资源的申请。月球表面矿物开采着陆器计划在2015年发射,如果一切顺利的话,可以部署第一个采矿设备。月球采矿的首要任务是验证地球和月球之间的物资转移通道,其次是进行采矿技术的测试,最后将把样本带回地球。
⑥科学家估计在未来10年或者20年内工业规模的月球矿物开采和加工系统将得到部署。早期在月球采矿的机器人不需要非常庞大,体积可以很小,一张办公桌大小的机器人就可以胜任。比如美国宇航局研制的RESOLVE机器人旨在获得月球上的水资源,这个平台将是月球矿物开采的先锋装置。
1. 请根据第①段概括月球上氦3资源的特点。(4分)
2. 第②段画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3. 下面句子中,两个“只”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2分)
9
中国每年的能源需求大约只需8吨氦3就够供应了,全世界每年的能源需求则只要100吨氦3就够了。
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 “嫦娥”三号登录月球的主要任务是把月球的土壤层的厚度测出来,就可以换算出整个月球有多少氦3。
B. 月球表面拥有丰富的钛、稀土、铀矿、钍矿等资源,所以科学家预测未来10~20年月球采矿业将开展起来。
C. 私人公司的介入可降低月球采矿成本,目前美国已经有数家私人航天企业展开登月计划。
D. 早期在月球采矿的机器人不必非常庞大,体积很小,一张办公桌大小的机器人就可以胜任。
(三)1.(4分)高效安全,存在于月球表面。
【解析】此题考查对说明对象特点的概括能力。作答本题之前,首先要分析题干给出的信息:一是给出了范围,即要围绕第①段来分析;二是概括“月球上氦3资源的特点”。把握了这一方向性的信息,答题就会有针对性。其次,要返回文本之中,逐句分析,然后加以筛选提取。重点分析“氦3是一种高效安全的核聚变发电燃料”和“而月球的表土里有很多氦3”两句即可得出答案。
2.(3分)列数字、作比较,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月球土壤层的平均厚度”以及“氦3资源”更为接近的量。
【解析】此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题干要求分析画线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说明文的说明方法常见的有九种,使用频率较高的有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几种。就本题而言,从“5~6米”“100万吨”“500万吨”可知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科学、准确、具体地说明了月球上氦3资源量大约有100万吨,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将美国科学家与中国科学家认为的月球上“氦3资源量”进行比较,突出说明“氦3资源”更为接近的量。
3.(2分)突出了氦3是一种高效的核聚变发电燃料。
【解析】此题考查对说明文语言表达效果的分析。题干要求分析两个“只”字在句中的表达效果。答题时,可以抓住说明文突出说明对象的特征及语言准确的特点,结合语句进行概括。两个“只”字都是放在数字之前,且数字并不大,可见“氦3资源”的高效之处。明白了这一点,作答就不难了。
4.(3分)D【解析】A项定位原文第②段,原文中指出嫦娥登月“有一个”任务,选项中是“主要”任务,改变了原文意思,故A错误。B项定位原文第③段,原文为“月球还有极其丰富的资源”,选项增加了“表面”来限制,缩小了原文意思,故B错误。C项定位原文第④段,原文中的例子举了美国的两家公司,但是第④段没有指出是“美国”的公司,故选项C错误。D选项定位原文第⑥段,是对采矿的机器人的介绍,为正确选项。
(四)恰与够(12分)
董改正
①在造“够”字时,仓颉为难了,天下什么东西有个够呢?冥思很久没有想出来,只好去请教黄帝。黄帝想了想说:“民用五材(金木水火土),再多都不够,唯有多余的话,半句都嫌多!”仓颉击节赞叹:对,就是这个——够!
②但是对“够”
9
的程度把握是困难的,什么时候够了?什么情况下够了?什么程度才叫够了?很难有个量化。欧阳修写《醉翁亭记》时,开始列举了许多山名,后来一句“环滁皆山也”囊括了,这五个字就是正好,就够了。郭沫若写剧本,有一句“你是个卑鄙无耻的小人”,有人说,这样情绪表达不够,改为“你这个卑鄙无耻的小人”更好,郭氏拜之为一字师。
③文章如此,说话也是如此。有个相声模拟公交上劝架,前面义正辞严大方得体,后面来一句“什么玩意儿”,坏了。这样的事生活里很多,不只是笑话。一次我劝一个孤僻偏执的朋友,前面说得他引为知己,后面加了一句“你这种人也只有我能理解”,结果给人轰出来了。
④文章“过了”或“不够”,大不了不够好,没多大问题,但是话多了半句后果往往大得多,孔融、杨修、祢衡等还因此丢了性命。这样的事毕竟少,“够”字造出来,当然不仅仅专门用做说话写文章的。对物质攫取的态度,“够”更难掌握。
⑤没人嫌钱多,这是句老实话。取之有道还好,大不了穷于追逐,忘了生活的乐趣,若是取之无道,那么欲望越来越大,胆子越来越大,往往要犯事。权位也是,名誉也是,一上道就高速向前,如果不慎思,很难遽然而惊:可够了啊?
⑥范蠡功成身退,并留一书信给大夫文种:“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子何不去?”文种没走,结果被害死了。“够”的领会与否,关系到生死。王翦出战,带兵六十万,一路走一路派勤务兵和始皇帝讨价还价,要“美田宅甚众”,一连五次,谋士说:“将军,是不是太过了?”王翦大笑道,皇帝见我求田问舍贪图富贵,反而放心我了!看来,够与不够,真的是要悟性的。王翦果然无恙,得以寿终正寝。
⑦什么时候是够?有词叫“恰好”“恰巧”“恰恰”,都是“多一点不行,少一点不可”的“够”。恰是“合心”,合乎心意就好,心满意足就够,可是前提是“心”要知足。知足的心来自于对欲望的控制,对人生的理解,所以“恰”字造得好,也不好,因为心真的难以控制啊,要修心,要修行,要修性,才能有一颗知足的心,才能体会那个“够”。
(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
1. 请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3分)
2. 第⑤段画线句子中的加点词能否去掉?为什么?(2分)
3. 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思路。(4分)
4.如果用以下材料作为本文论据,你认为放在哪一段最合适?请简述理由。(3分)
张良的功劳很大,却不居功,逐步退隐,名、利和性命都保住了;韩信要求封王,结果被诛灭三族。
(四)1.(3分)要修心,要修行,要修性,才能有一颗知足的心,才能体会那个“够”。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中心论点的能力。通读全文,明确文章围绕“够”
9
字展开论述,从写文章、说话逐渐深入到物质、权势和名誉方面论述什么是“够”,最后,在第⑦段总结全文:要修心,要修行,要修性,才能有一颗知足的心,才能体会那个“够”。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组织答案。
2. (2分)不能。“往往”在句中表示欲望越来越大,胆子越来越大,犯事的几率高。这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谨性。如果去掉,句子就成了“胆子越来越大,要犯事”,过于绝对,表达意思不严密。
【解析】 “往往”是指每每,时常。在句中表示“欲望越来越大,胆子越来越大,时常要犯事的”。如果去掉,该句意思则变成了“那么欲望越来越大,胆子越来越大,要犯事”。这样句子表达的意思就太过绝对,意思不严密。这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科学性。
3. (4分)文章先从黄帝造“够”字的故事谈起,引出本文关于“够”的论题;然后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从写文章和说话方面论证了什么是“够”;接着从写文章、说话过渡到物质、权位、名誉方面,并列举了范蠡、文种、王翦的事例,从正反两方面来论证什么是“够”;最后得出结论“要修心,要修行,要修性,才能有一颗知足的心,才能体会那个‘够’”。
【解析】此题考查考生梳理文章论证思路的能力。首先给本文划分层次,第一部分(第①段):由黄帝造“够”字的故事引出关于“够”的论题。第二部分(第②段~第⑥段):主要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从写文章、说话和物质、权位、名誉方面,论证了什么是“够”。第三部分(第⑦段):得出中心论点:要修心,要修行,要修性,才能有一颗知足的心,才能体会那个“够”。用原句回答或者自己组织语言,意思相符即可。
4. (3分)⑥段。材料中张良与韩信的事例与第⑥段中范蠡和文种的事例类似,论证了在物质、权位、名誉方面什么是“够”。
【解析】此题考查分析补写论据的能力。给出的材料对比论证了“在权位、名誉方面,什么是‘够’”。然后通读文章,分析段意明确第⑥段正是论述在物质、权位、名誉方面,什么是“够”,所以适宜放在第⑥段。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