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二中2016届高三历史12月测试题(有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沈阳二中2016届高三历史12月测试题(有答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沈阳二中2015—2016学年度上学期12月份小班化学习成果 阶段验收 高三(16届)历史试题 ‎ 说明:1.测试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 ‎ 2.客观题涂在答题纸上,主观题答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 ‎ 第Ⅰ卷 (54分) ‎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5分,36题,共54分)‎ ‎1.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后),刺史改州牧,拥有赋政治民之权,州由监察区变成了行政区,州牧位居郡守之上,掌握一州的军政大权。这反映出东汉末年( )‎ A.郡县制最终形成 B.中央集权得到巩固 C.已经取消监察制 D.刺史职能发生变异 ‎2.北宋著名的瓦市艺人张山人说:“某乃于都下三十余年,但生而为十七字诗,鬻钱以糊口。”‎ 至北宋末期,东京的瓦子勾栏已热闹非凡了。这体现了北宋( )‎ A.写诗足以谋生 B.文艺商业化 C.经济重心南移 D.已暂停抑商 ‎3.孔子说:“以道事君,不可则止。”孟子说:“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孔子和孟子都强调( )‎ A.臣子必须绝对服从君主 B.君臣要各安其位,各守其职 C.臣子要为君主做出牺牲 D.君臣的“离合”,以道是否相同为前提 ‎4.一位大学者的诗:“闻道西园春色深,急穿芒履去登临。千芭万蕊争红紫,谁识乾坤造化心。”他要从春意盎然中体会“天地生物之心”,与该主张一致的是( )‎ A.人性本善 B.心即理也 C.格物致知 D.致良知,知行合一 ‎5.《后汉书•左雄传》记载:“请自今孝廉年不满四十,不得察举。皆先诣公府,诸生试家法(经术),文吏课笺,奏副之端门,练其虚实,以观异能,以美风俗。有不承科令者,正其罪法。若有茂才异行,自可不拘年齿。” 据材料可知,左雄建议东汉察举制要( )‎ ‎①改变单凭“德”选拔人才的标准 ②规定察举年龄必须在四十岁以上 ③辅以考试来甄别察举对象的能力④结合科举制度多种途径选拔人才 A.①③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6.2014年度百度搜索风云榜,“网络反腐”倡导“正能量”成为当下搜索热词。中国自秦汉开始,就已经确立官员监察制度。下列哪一官职(或官员)不具备监察官员的职权( )‎ A.御史大夫 B.刺史 C.中正 D.通判 ‎7.明朝官员的公服上所缀图案被称为“补子”,各等级对应的图案有明确规定,如武官“一品、二品狮子,三品、四品虎豹……”但到明朝中后期,在面临农民起义和少数民族政权的威胁下,常出现武官越级使用高品级的图案,而朝廷对此无能为力的情况。下列选项中对这种历史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 A.武官的地位得到了提高 B.商品经济发展淡化了中央集权 C.心学的传播张扬了个性 D.社会危机加剧冲击了纲常束缚 ‎8.宋代出现了“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的现象,这反映了当时( )‎ A.财产平均分配 B.禁止土地买卖 C.实行土地国有化 D.土地所有权转移频繁 ‎9.亚当·斯密说:“中国似乎长期处于静止状态,其财富也许在许久以前已完全达到该国法律制度所允许有的限度,但若易以其他法制,那么该国土壤、气候和位置所可允许的限度,可能比上述限度大得多。”亚当·斯密认为( )‎ - 9 -‎ A.中国的自然地理环境有利于经济发展 B.清朝的法律制度阻碍了中国的进步 C.中国的传统经济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D.中国实行自由市场经济更利于经济发展 ‎10. “假如没有这场革命,清廷不会向西方学习,中国必然会在旧有的轨道上徐徐而行;假如没有这场革命,汉人士大夫还会继续沉沦,不会有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也不会有后来的政治大变局。”上述材料对“这场革命”的认识突出反映了( )‎ A.近代化史观     B.全球史观 C.革命史观 D.社会史观 ‎11.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道“今天我们却把历史切断,一概想模仿外国制度,明明知道这一制度与现实不符合,却想推翻现实来迁就制度……其实应该是推翻制度来迁就现实的,绝非是推翻现实来迁就制度的。”下列史实符合这一观点的是( )‎ A.维新变法 B.辛亥革命 C.洋务运动 D.新民主主义革命 ‎12.1911年12月,孙中山说:“谓袁世凯不可信,诚然,但我因而利用之,使推翻二百六十余年贵族专制之满洲,则贤于用兵十万。纵其欲继满洲以为恶,而其基础己远不如(清政府),覆之自易,故今日可先成一圆满之段落。”这说明孙中山( )‎ A.追求和平建国之路 B.被袁世凯表象迷惑 C.革命策略有合理性 D.圆满完成革命任务 ‎13.1881年投产的开平煤矿是中国第一个使用机械开采的煤矿,其章程规定:“进出煤铁银钱数目,每日有流水簿,每月有小结,每年有总结,(股东)可以随时查核。”这说明开平煤矿( )‎ A.标志着中国近代工业化的起步 B.产品主要远销国外,达到分洋利的目的 C.具有近代企业制度的某些雏形 D.引进西方管理模式,采用中外合资经营 ‎14.1953年底,美国情报部门一封电报写道:“中国外交政策的目标是在其周边地区(指新兴民族独立国家)促进和建立可以作为缓冲的友好国家。”做出这种判断的依据是( )‎ A.中国提出“一边倒”外交战略 B.中国推动印支问题的和平解决 C.中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中国缓和了与美国的外交关系 ‎15.邓小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他讲的很多名言深深地铭刻在了当代中国人的历史记忆中。请按照你的“历史记忆”,对邓小平的以下言论进行排序( )‎ ‎①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③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④发展才是硬道理 A.①③②④ B.③①②④ C.①④③② D.①③④② ‎ ‎16.著名法学家江平认为:“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发展,中国的法律制度和法律观念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罗马法精神在中国的复兴,私法精神在中国的复兴,人文主义在中国的复兴。”那么应当怎样来理解和认识罗马法精神在中国的复兴呢?‎ A.市场经济的法律制定应首先复兴西方古典法律制度 B.从强调统治阶级意志本位到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本位 C.权利自主的经济本位应完全服从于国家至上的国家本位 D.立法从罗马法的经验主义为基础到借鉴出“摸着石头过河”‎ ‎17.有人把我国建国后农村土地政策归纳为四个步骤:给农民土地——土地收归公有——给农民土地经营权——种地给农民补贴。这种变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以增加农民收入 B.满足农民土地要求,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C.调整农村生产关系,以促进生产力发展 D.农业是关乎社会和谐和经济发展的基础 ‎18.有位老人这样描述他们当时的结婚证:除了双方姓名、年龄外,正中央是毛主席像,下 - 9 -‎ 面写有“大海航行靠舵手”几个大字。内页印着“最高指示”:我们作计划、办事、想问题,都要从我国有6亿人口这一点出发,千万不要忘记这一点。这体现出( )‎ ‎ A.阶级斗争决定国家政治生活 B.个人崇拜是十年动乱的主题 ‎ C.国家政治局势影响人民生活 D.意识形态制约社会价值取向 ‎19.中国政府办国有企业的目的在于让国有企业生产经营私人企业不应该生产经营的项目,‎ 并在经济不景气条件下,安排职工就业,从而控制国民经济命脉,稳定社会。这表明( )‎ A.国有企业发挥了调控经济的重要作用 B.国有企业是私营企业的补充部分 ‎ C.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可以激发生产活力 D.国有企业占国民经济总量的大部分 ‎20.公元前415年,雅典发生毁坏神像案,迅即被与酒会联系在一起。报案者称,虽然没有目睹神像被毁的过程,但以前经常看到阿西比德和他的同伴一起聚饮,其间诸多可疑言行,定为他们所为,结果身为雅典将军的阿西比德及其同伴均判有罪。材料表明在古代雅典城邦(  )‎ A.私人生活空间不被尊重 B.众人都生活在城邦集体之中 C.个人都有参与城邦管理的权利 D.集会只能在市政广场举行 ‎21.《十二铜表法》规定:“凡依‘现金借贷’的方式缔结契约的,其所用的语言即为当事人的法律……债务人在拘禁期间,得自备伙食,如无力自备,则债权人应每日供给谷物粉一磅,愿多给者听便”。上述规定体现出( ) A. 《十二铜表法》实际是习惯法 B. 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债务人利益 C. 《十二铜表法》兼顾奴隶利益 D. 债权人的利益受到严格的限制 ‎22.建筑大师维特鲁威转述古希腊人的理论说:“建筑物……必须按照人体各部分的式样制定严格比例。”这表现出古希腊人( ) A.对世风日下、道德沦丧的失望 B.对人作为万物之灵的自豪 C.对直接民主的狂热 D.个人利益至上,忽视真理的存在 ‎23.20世纪以来,在英国议会投票表决过程中,多数党组织的内阁会要求其议会党团服从党纪,议会党团的督导员则会指示本党议员如何投票,而多数议员因害怕失去党内任职机会也会接受督导员的指示,从而导致 ( )‎ ‎ ①下院实际权力的下降 ②上院实际权力的上升③内阁的作用越来越大 ④议会内阁制名存实亡 A. ①② B. ③④ C . ①③ D. ②④‎ ‎24.美国政治家麦迪逊曾说:“共和国无论多小,为了防止少数人结党营私,代表必须达到一定数目;同时,共和国无论多大,为了防止人数过多的混乱,代表必须限于一定数目。”下列说法符合他的主张的是( )‎ A. 既要让公民行使权力又要限制行使权力的范围 B. 应该采取中庸原则,处事不偏不倚 C. 应该把直接民主与间接民主相结合 ‎ D. 代表机构既能体现广泛性又要精干有效 ‎25.据统计,1600—1609年,意大利威尼斯和米兰的毛纺布年均产量分别为22430匹和15000匹,而从1640—1649年,两地毛纺布年均产量分别降为11450匹和3000匹。与同时期的英、法比较,意大利威尼斯和米兰毛纺布生产的萎缩说明(  )‎ A.传统的东方贸易退居次要位置 B.意大利缺乏本土工业原料优势 C.意大利工商业行会竞争意识不足 D.两地生产没有面向大众消费 ‎26.“西方宗教革命和科学革命以来……‎ - 9 -‎ 把人世的勤奋创业理解为上帝的召唤,曾有助于资本主义精神的兴起;把学术工作理解为基督教的天职,也促进了西方近代人文主义教育与人文学术的发展。”材料最能说明宗教改革(  )‎ A.成为推动资本主义发展的精神动力 B.强化了上帝和罗马天主教会的权威 C.实现了宗教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分离 D.促进了民族文化与教育事业的进步 ‎27.《西方文明史读本》载:“启蒙运动思想家质疑了传统对人的所有限制——而且确实挑战了传统本身的正当性。他们拥护普通人的权利、市民的权利、奴隶、犹太人、印第安人和孩子的权利,但是并没有拥护妇女的权利。……在哲学和艺术中,启蒙运动中的男人支持传统的妇女思想:沉默、服从、恭顺、谦逊和贞洁。”材料主要表明启蒙运动( ) A.全盘否定西方传统文化     B.哲学和艺术成就突出 C.捍卫所有人的基本权利     D.本身存在一定的缺陷 ‎28.根据美国宪法,总统集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武装力量统帅于一身,除拥有属于其本职的行政权、外交权和军事权之外,还掌握着部分立法权和部分司法权。这里“部分立法权和部分司法权”指的是(  )‎ A.对立法拥有一定的否决权 B.对法官拥有灵活的任免权 C.对宪法拥有权威的解释权 D.对国会拥有绝对的控制权 ‎29.伏尔泰在《萨帕塔的疑问》中写了这样一则故事:“萨帕塔是神教人员的候选人,他天真地问:‘我们如何进一步说明我们烧死的成百上千的犹太人是四千年前上帝的选民?’……萨帕塔得不到答复,索性极其单纯地宣讲起神来。”伏尔泰写这则故事的主要意图在于(  )‎ A.说明犹太人低人一等已成共识 B.表明宗教不是理想的信仰追求 C.体现萨帕塔对宗教盲从与崇信 D.批判基督教的极端虚伪和无耻 ‎30.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指出:“公社一举而把所有的公职——军事、行政、政治的职务变成真正工人的职务,使它们不再归一个受过训练的特殊阶层所私有。”在巴黎公社选出的89名委员中,工人30多人、知识分子30多人、职员约10人。材料表明巴黎公社在政权建设上的划时代意义是(  )‎ A.消除了选民在职业、性别上的限制 B.建立起高效、廉洁的行政体制 ‎ C.探索了实现劳动者解放的政治形式 D.公社委员会实行了权力集中 ‎31.李庆余在《美国如何构建社会和谐》中提出“新政是在激烈的反对声中进行的,富兰克林•罗斯福被政治对手描绘成一个‘蛊惑人心的政客’,新政则被称为‘凶政’,习惯于以大企业为社会生活中心的企业界直接加入了这一攻击,对新政立法发出一阵阵抗议”。从中可以看出新政( ) ①在美国社会遭到抵制     ②部分损害了资本家的利益 ③加剧了美国的经济危机     ④借用资产阶级民主立法手段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2.1956年4月毛泽东说:“据说一直到第十九次代表大会那个时候,苏联粮食的产量还没有达到沙皇历史上的最高水平。如果真是这样,集体化机械化的优越性在哪里?社会主义制度比沙皇制度好又怎么说呢?”毛泽东认为苏联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是(  )‎ A.国情认识模糊,经济决策失误 B.经济比例失调,制度优越难显 C.农业技术薄弱,发展动力不足 D.建设经验缺乏,经济体制落后 ‎33.俾斯麦用强权帮助普鲁士实现了德意志的统一,一时许多与他有关的现象出现:因俾斯麦曾拿香肠说法律,故早在统一过程中就有了“俾斯麦香肠”及以此为主题的漫画(如下图);就连统一后颁布的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也有人称为“俾斯麦帝国宪法”。以上现象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 9 -‎ A.德国具有明显专制主义传统 B.俾斯麦获得肯定有其必然性 C.俾斯麦始终掌握着帝国实权 D.德国统一提高了其国际地位 ‎34.18世纪早期英国作家笛福在《不列颠岛旅游记》中写道,有一个小城市诺福克为许多小城镇与乡村包围,这些乡村“是如此之大和住满了人,使它们足以与其他地方的镇相比”,这样的中心小城市布满了英国各地。这主要反映出当时的英国( )‎ A.国内工商业发展,推动了地区间的分工 B.国内市场发展,为工业革命创造了条件 C.圈地运动大规模开展,加速城市化进程 D.工业革命深入到农村,缩小城乡间差距 ‎35.詹姆斯·密尔(James Mill)和约翰·密尔(John Stuart Mill)父子是19世纪英国乃至西方自由主义最重要的代表。两人一致认为,印度社会缺乏演进的能力,需要被英国统治才有前途,并称英国东印度公司是人类有史以来最造福印度人民的政府。这说明( )‎ A.密尔父子的自由主义者身份为假,实为殖民主义者 B.工业革命推动英国由自由主义向殖民主义阶段过渡 C.工业革命背景下自由主义与殖民主义存在紧密关系 D.印度实际是英国工业革命和殖民活动的最大受益者 ‎36.1922年3月“十一大”上,列宁就把对新经济政策的强调重点放到了从政治上把握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问题上了,认为新经济政策“是两个不共戴天的敌对阶级(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又一斗争形式”。这实质上是( )‎ ‎ A.列宁准备放弃新经济政策 B.暗示新经济政策的过渡性 ‎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重启 D.以阶级斗争作为经济手段 第Ⅱ卷 (46分)‎ 二、非选择题(37题16分,38题20分,39、40、41、42题选一题作答,10分,共46分)‎ ‎37.(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真正的法律乃是一种与自然相符合的正当理性,它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并且是不变而永恒的。罗马的法律和雅典的法律并不会不同,今天的法律和明天的法律也不会不同。‎ 法是一种自然权利,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衡量正义和非正义的标准。‎ ‎ ——西塞罗 礼义法度者,是圣人之所生也……圣人积思虑习伪,故以生礼义而起法度。……故顺情性则弟兄争矣,化礼义则让乎国人矣。‎ ‎——荀子 材料二 唐代统治者制定《唐律疏议》颁行天下。唐律继承了古代立法传统,“以礼入法”,然后将各种法规熔为一炉,采取了刑事立法的形式,全部律条都围绕着“罪”和“刑”分别加以规定、解释。唐律规定了严惩十恶,依次为: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唐律还规定如果赃证已经明确,“理不可疑”,犯人即使不招,也可根据犯罪事实进行判决。《唐律疏议》成为以后历代刑律的蓝本,也是中国古代法典的楷模和中华法系的代表。中华法系以自己独特的风采影响着亚洲与其有交往的各地,在世界法制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 9 -‎ ‎——摘编自叶孝信《中国法制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荀子和西塞罗关于法律的认识有什么不同?(4分)‎ ‎(2)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比较罗马法系和《唐律疏议》代表的中华法系的区别。(8分)‎ ‎(3)近代西方资产阶级的立法司法更多地借鉴了罗马法而不是中华法系,根据所学,说明原因。(4分)‎ ‎38.(20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世界大历史》是萨克雷等美国学者集体编著的历史巨著,显示了美国学界对世界历史的理解。全书分为五卷。其总目录是 ‎ 第一卷 文艺复兴至16世纪 ‎ 第二卷 1571——1689年 ‎ 第三卷 1689——1799 ‎ 第四卷 1799——1900 ‎ 第五卷 1900至反恐战争 ‎ 材料二 《世界大历史》 每卷罗列各时期的重大事件。第三卷《1689——1799》的目录是 ‎ 第一章 俄国彼得大帝改革 1689——1725 ‎ 第二章 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 1701——1714 ‎ 第三章 不列颠第一帝国 1701——1761 ‎ 第四章 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和七年战争 1740——1763 ‎ 第五章 启蒙运动 约1750年 ‎ 第六章 农业革命 约1750年 ‎ 第七章 美国革命 1763——1783 ‎ 第八章 南太平洋的开辟 1760——1790 ‎ 第九章 第一次工业革命 约1760——1780 ‎ 第十章 亚当·斯密、埃德蒙·伯克和现代保守主义的基础 1770——1796 ‎ 第十一章 大西洋黑奴贸易 约1730——1807 ‎ 第十二章 法国大革命 1789——1799‎ 材料三 近现代以来,世界不断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技术革命、制度革新等,这一切使世界历史的内容越来越丰富,世界似乎“变”得越来越“大”。 ‎ ‎(1)依据材料一,指出《世界大历史》的编撰特点。(2分) ‎ ‎(2)依据材料二,概括这一时期世界经济发展的根本趋势并运用材料分析说明。(8分) ‎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用20世纪初至40年代之间制度革新的史实,指出世界“变大”的表现。(4分)概括近代以来促使世界“变大”的原因。(6分) ‎ 请考生在第39、40、41、42四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做答时,请在答题纸上所选题目题号后的方框内涂黑。‎ ‎39.(10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 材料一 “或由于不得其道,误其方向,认为学问系士人以上之事,至于农工商以及妇女则置之度外”“或骛于词章记诵之末节,陷于空理虚谈之歧途,其论虽似高明,但能身体力行者甚少。”‎ ‎——《析日本明治维新教育改革及其历史作用》‎ 材料二  1872年9月,文部省在《学制序文》中说:“人之所以立其身,治其产,昌其业,以遂其生者,……非学不可。故有学校之设立”“自今以后一般人民,无论华、士族,农工商及妇女,必邑无不学之户,家无不学之人”。‎ ‎——叶立群《日本的教育改革》‎ - 9 -‎ ‎(1)据材料一,概括说明指出当时日本的教育存在哪些弊端?(4分)‎ ‎(2)材料二《学制序文》体现了日本怎样的教育主张?对日本社会发展产生了怎样影响?(6分)‎ ‎40.(10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我们应该知道什么是独立,什么是自由。自由是按法律的要求做任何想做的事情。如果一个人做法律禁止的事,那他就不再自由了,因为其他人都拥有这个权利。立法与政体原则相适应……民主政体下对平等的热爱就是把个人的野心限制在特定的范围内,有丰功伟绩的人也不能例外,他们应该更为平等服务。‎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材料二 清初之儒,皆讲“致用”,所谓“经世之务”是也。(黄)宗羲以史学为根柢,故言之尤辩。其最有影响于近代思想者,则《明夷待访录》也。……此等论调,由今日观之,固甚普通甚肤浅,然在二百六七十年前,则真极大胆之创论也。故顾炎武见之而叹,谓“三代之治可复”。而后此梁启超、谭嗣同辈倡民权共和之说,则将其书节钞印数万本,秘密散布,于晚清思想之骤变,极有力焉。‎ ‎——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孟德斯鸠的主要精神,结合所学回答其主张的历史背景。(6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的“此等论调”指的是什么?阐述“此等论调”与“民权共和之说”的关系。(4分)‎ ‎41.(10分)【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18年1月8日,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在国会发表演说,提出“十四点原则”指导战后和平建设。其中提到: ‎ ‎(1)公开签订合约,之后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秘密会晤,必须公开坦诚地进行外交活动。 ‎ ‎(5)公正处理殖民地问题,决定一切主权问题时应兼顾当地居民的利益和殖民政府的正当要求。 ‎ ‎(14)应根据具体公约成立一个常规国际联合组织,旨在使大小各国平等享有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的权力。 ‎ ‎——据【美】弗兰克·萨克雷等《世界大历史》 ‎ ‎(1)这三条原则怎样诠释了一战爆发的原因?(6分) ‎ ‎(2)这些原则有没有避免战争的再度爆发?试结合第14条的实施情况作出判断并说明理由。(4分)‎ ‎42. (10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如果上帝是造物主,那么达·芬奇对宗教的理解远离教条,比如说,他没有在那些圣徒的头上画上光环。他将基督最后晚餐中的信徒们画得如同世俗之人,他们的形象都是观察路人总结出来的,非常符合人物的性格特征。 ‎ 材料二 达·芬奇在笔记中写道:“人类的互相残杀将永不停息,人性的残忍不会有一点点减少,人类的暴力将毁灭地球上大片森林。哪怕在得到满足后,人类也不会停止由欲望引发的杀戮、灾难和流亡,人类的巨大骄傲让他们膨胀上天,地上地下乃至水中都将不再有任何可以捕杀和摧毁的东西了。他们将从一个国家流亡到另一个国家,他们的身体将变成坟墓和所有被他们杀害的生灵的通道。” ‎ ‎——以上材料均摘自热拉尔德·斯特尔《达·芬奇的挑战》 ‎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达·芬奇的主要观点(4分) ‎ - 9 -‎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达·芬奇的思想。(6分)‎ ‎ 沈阳二中2015—2016学年度上学期12月份小班化学习成果 阶段验收 高三(16届)历史试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5 DBDCA 6-10 CDDDA 11-15 DCCCA ‎ ‎16-20 BCCAA 21-25 BBCDA 26-30 DDADC 31-36 CBABCB 二、非选择题:‎ ‎37.(16分)‎ ‎(1)法律的起源:荀子认为法律出自圣人,而西塞罗认为法律基于自然。‎ ‎ 法律的作用:荀子认为法律的作用是让人拥有美德,而西塞罗认为法律的功用是维护正义。(4分)‎ ‎(2)关于法律的地位:中华法系礼法并用,儒家的道德观念高于法律,习惯法影响很大;而罗马法基于自然法,更加重视法律条文。‎ ‎ 关于法律的社会基础:中华法系基于小农经济和宗族社会,而罗马法基于商品生产者社会。‎ ‎ 关于法律的主体:中华法系侧重刑法,而罗马法侧重于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民法。(能够答出其中的两个比较点即可得8分)‎ ‎(3)罗马法是基于商品经济的法律,有法律面前公民一律平等和保护私有财产的观念。这些观念更符合资产阶级的需要,罗马法更符合资产阶级的需要。(4分)‎ ‎38.(20分)‎ ‎(1)特点:按照历史阶段编排(阶段鲜明、时序性强);贯穿整个世界近现代史(通史性);以文艺复兴为近代起点。(2分) ‎ ‎(2)趋势:工业化时代到来。(或从工场手工业到机器大工业时代、从农业经济过渡到工业经济、从封建经济过渡到资本主义经济。2分) ‎ 分析:第一次工业革命在英国开展,工业化进程开始;南太平洋的开辟和大西洋的黑奴贸易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亚当·斯密等倡导自由主义经济理论,推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任答两点,6分)‎ ‎(3)表现:俄国十月革命,创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模式。(4分) ‎ 原因:新航路开辟与殖民扩张;科技革命,交通、信息技术的进步;启蒙思想与社会主义思想等各种思想文化、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相互交流与学习;世界一体化的兴起与发展。(任答三点,6分) ‎ ‎ 39.(10分)‎ ‎(1)弊端:教育没有普及;内容脱离实际。(4分)‎ ‎(2)主张:学校教育应服务于人的修身立世、发展产业;国民皆学。(4分)‎ ‎ 影响:推动了日本的近代化。(2分)‎ ‎40.(10分)‎ ‎(1)精神:把法律置于决定地位,保障人民的自由、民主权利。(3分)‎ 背景:①17——18世纪,西欧的资本主义有了较大发展,封建专制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迫切要求推翻旧制度。②自然科学的发展使人们认识到人类可能征服自然,人类社会是不断进步的。(3分)‎ - 9 -‎ ‎(2)“此等论调”指的是批判君主专制,提出君臣平等、限制君权的主张。(2分)‎ 关系:为中国近代反专制主义的政治思想,如维新思想、民主革命思想,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2分)‎ ‎41.(10分)‎ ‎(1)诠释:第一条,一战前列强之间秘密外交不断,加剧国家间关系的恶化;第五条,一战前欧洲列强大肆争夺殖民地,形成了不可调和的矛盾冲突;第十四条,一战前欧洲列强间的相互关系缺乏国际组织的及时调和而愈演愈烈,以至于兵戎相见。(6分) ‎ ‎(2)判断:没有。史实:九一八”事变后国联进行调查,虽然宣布日本为侵略国,却要对东北实行国际共管的事实,以及1935年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国联对其进行经济制裁,却不把石油等重要战略物资列入禁运范围,实际上纵容德意侵略。 (4分)‎ ‎42.(10分)‎ ‎(1)观点:反对教会的教条主义;提倡人文主义;人的私欲膨胀必然导致恶果。(3分) ‎ ‎(2)简评:达·芬奇对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有客观全面的认识。一方面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把人从教会的神学世界观下解放出来;另一方面,认识到过分强调以人为中心,私欲膨胀会导致诸多社会问题。(7分)‎ - 9 -‎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