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滕州市第二中学2015-2016学年度高三年级12月月考
语文试卷
第I卷 阅读题(70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北京四合院的形与神
北京四合院的大规模建设可以追溯到元代。元代定都北京,对北京的城市建设有着划时代的意义。而元大都的建设包含有大规模的民居,四合院就是一种基本的民居形式。明代沿袭了元代四合院的形式,但明代对各阶层人士的居住建筑从制度、规模、色彩各方面均做了严格规定。如洪武二十六年定制,官员营造房屋不许歇山转角、重檐、重棋及绘藻井等;庶民庐舍不过三间五架,不许用斗栱、饰彩色等。清代北京的居住建筑继承和发展了四合院。特别是把宫室式第宅发展到了极致,这种四合院在规制、格局方面承袭了古代宫室建筑的特点,属于大中型四合院,院落二三重乃至多重,气派而豪华。目前北京遗存的主要是清代四合院。
四合院之所以能在北京发展完善,并形成一种代表性的民居建筑,是与北京的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密切相关的。北京地处华北地区,因此民居的最主要功能是解决冬季的防寒、保温问题。华北地区风大,冬天寒风从西北来,夏天风从东南来,四合院坐北朝南,门开在南面,冬天可避开凛冽的寒风,夏天则可迎风纳凉。同时,北京四合院的院落比较宽敞,冬天有利于接纳更多的日照,夏天有利于通风。老北京四合院中央,常常摆上一只或数只很大的鱼缸,这也是因为北京相对比较缺水,一是为了观赏,二是能够调节空气,第三还有防火的功能。
标准的北京四合院,应该是南北略长、坐北朝南的矩形院落,正好排列在东西向的胡同之间,大门开向宅南的胡同。儒家文化长幼有序、尊卑有别的影响,也体现在四合院内部布局上:内宅中位置最好的正房,要给老一代的老爷、太太居住,东西厢房则由晚辈居住,而后罩房主要是供未出阁的女子或女佣居住。
私密性也是构筑四合院时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北京地区在历史上一直是各统治集团必争之地,在政权更迭和社会动荡中,北京人选择了四合院这样一个与世无争的安乐窝。四合院中除大门与外界相通之外,一般都不对外开窗户,只有南房为了采光,在离地很高的地方开小窗。因此,只要关上大门,四合院内便形成一个封闭式的小环境。这个相对封闭的环境给了内敛的中国人以很强的安全感。
四合院的建筑理念与文化内涵,构成了四合院的精神。四合院的建筑理念来源于我国几千年来形成的宗法制度和建筑风水学说。
宗法制度是我国古代以家族为中心,按照血统远近区别亲疏的法则,体现在居住形式上,就是聚族而居,进而形成庭院形式的四合院,它鲜明地体现着古代社会的长幼有序、上下有分、内外有别的规则。不仅如此,四合院还具有维系宗族内部的凝聚力,强化亲情,并体现宗族成员不同地位的重要功能。
传统的四合院在建造和设计时,主要依据风水之说。例如标准的四合院是坐北朝南,成南北长、东西短的矩形院落,而大门则开在宅院的东南角,这些就是八卦方位中常说的“坎宅巽门”。“坎”是正北方向,占水位,在此方位上建宅可避免火灾。“巽”是东南方向,占风位,于此处开门是为了出入顺利平安。
- 13 -
虽然四合院是一种非常宜居的住宅形式,但在今天的北京,由于人多地少,大规模建设四合院式住宅已经没有可能性,但是一些建筑师还是难舍四合院情结,于是在现代的建筑中,还是融入了四合院的一些符号和理念。一种借用四合院符号的形式是空中四合院。另一种借用四合院符号的形式是内院式别墅。内院式别墅不同于西式别墅,也不同于传统四合院,主要是在现代别墅的设计中采用了四合院房在外、院在内的特征,使这种别墅更为内敛,更具私密性。
(节选自《文史知识》2008年第8期,有删节)
1.下列关于北京四合院建造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北京四合院的建造样式始于元代,四合院是元大都一种基本的民居形式。
B.明代的四合院样式是对元代的沿袭,但在形式上有意识地体现了等级差别。
C.清代四合院承袭了宫室建筑的特点,在规制、格局方面都追求气派豪华。
D.现代北京四合院的建造主要依据的是清代遗存下来的四合院的样式。
2.下列有关北京四合院的文化内涵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北京四合院的院落比较宽敞,这样的设计有利于夏天通风和冬天接纳日光。
B.不同地位的人居住在院内不同的房间体现了长幼有序、尊卑有别的思想。
C.四合院的封闭式小环境体现了人在动荡中想要寻找一个与世无争的安乐窝的心理。
D.四合院聚族而居的特点也具有体现亲疏、维系宗族内部凝聚力的作用。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由于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不同,南方的四合院在院落设计等方面一定与北京不同。
B.宗法制度崩溃,建筑风水学被现代科技替代,这正是四合院不适合现代人居住的根本原因。
C.四合院相对封闭的环境给人以很强的安全感,这也体现了传统文化中安于现状、处事隐忍的一面。
D.对四合院文化的继承应该一分为二,比如“强化亲情”的作用于现今建设法制社会是无益的。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武王问太公曰:“立将之道奈何?”
太公曰:“凡国有难。君避正殿。召将而诏之曰:‘社稷安危,一在将军。今某国不臣,愿将军帅师应之’。”
“将既受命乃命太史卜斋三日之太庙钻灵龟卜吉日以授斧钺。君入庙门,西面而立;将入庙门,北面而立。君亲操钺持首,授将其柄,曰:‘从此上至天者,将军制之’。复操斧持柄,授将其刃,曰:‘从此下至渊者,将军制之’。见其虑则进,见其实则止。勿以三军为众而轻敌,勿以受命为重而必死,勿以身贵而贱人,勿以独见而众,勿以辩说为必然。
将以受命,拜而报第曰:“臣闻国不可从外治军不可从中御;二心不可以事率,疑志不可以应敌。臣既受命专釜钺之威,臣不敢生还,愿君亦能一言之命于臣。军不许陈,臣不敢将。”君许之,乃释而去。军中之事,不闻君命,皆由将出,临敌决战,无有二心。是故智者为之谋,勇者为之千,气厉青云,疾若驰骛,兵不接刃,而敌降服。战胜于外,功立于内,吏迁士赏,百姓欢悦,将无咎殃。是故风雨时节,五谷丰熟,社稷安宁。”
武王曰:“善哉!”
- 13 -
武王问太公曰:“吾欲令三军之众,攻城争先登,野战争先赴,闻金声而怒,闻鼓声而喜,为之奈何?” 武王曰:“敢问其目?”
太公曰:“将,冬不服裘,夏不操扇,雨不张盖,名曰礼将;将不身服礼,无以知士卒之寒暑。出隘塞,犯泥涂,将必先下步,名曰力将;将不身服力,无以知士卒之劳苦。军皆定次,将乃就舍。炊者皆熟,将乃就食。军不举火,将亦不举,名曰止欲将;将不身服止欲,无以知士卒之饥饱。将与士卒共寒暑、劳苦、饥饱,故三军之众闻鼓声则喜,闻金声则怒。高城深池,矢石繁下,士争先登。白刃始合,士争先赴。士非好死而乐伤也,为其将知寒暑、饥饱之审,而见劳苦之明也。”
4、对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臣既受命于专斧钺之威 独掌
B.敢问其目 条目
C.军皆定次,将乃就舍 次序
D.白刃始合 交锋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将既受命/乃令太史卜斋/三日之太庙/钻灵龟/卜吉日/以受斧钺
B、将既受命/乃令太史/卜斋三日/之太庙/钻灵龟/卜吉日/以受斧钺
C、将既受命/乃令太史卜/斋三日/之太庙/钻灵龟/卜吉日/以受斧钺
D、将既受命/乃令太史卜斋三日/之太庙/钻灵龟/卜吉/日以受斧钺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君王任命将军是,应该在太庙执象征兵权的钺和斧,郑重地授给将军,赋予他处理一切军务的权力。
B.将军接受任命后,将再次请求君王给予充分信任,并表明战胜敌人还需要智者出谋划策、勇士英勇战斗
C.如果将军能做到“三礼”,那么无论攻城时还是野战时,士兵们都会奋勇争先,只想冲锋,不愿后退
D.本文通过君王与太公问答,阐明了君王的立将之过和将军的之策,充分体现了太公高超的军事智慧。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社稷安危,一在将军。今某国不臣,愿将军帅师应之也。(5分)
(2)士非好死而乐伤也,为其将知寒暑饥饱之审,而见劳苦之明也。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8~9题。
临江仙·再用韵送祐之弟归浮梁
辛弃疾
- 13 -
钟鼎山林都是梦,人间宠辱休惊。只消闲处过平生。酒杯秋吸露,诗句夜裁冰。 记取小窗风雨夜,对床灯火多情。问谁千里伴君行。晚山眉样翠,秋水镜般明。
8.词的下片运用了哪些手法?请简要分析。(5分)
9.这首词虽然写的是送别,却无哀伤之感,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出场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赤壁赋》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形容小船像一片叶子任意飘摇在宽阔浩淼的江面上。
(3)屈原在《离骚》中用景物意象表现自己“修初服”的做法的诗句是“_________, ___________”。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被诗打败的人
【智利】巴勃罗·聂鲁达
在我的少年时代,我是那种身披黑斗篷的学生诗人,同当时所有的诗人一样消瘦和缺乏营养。我刚刚出版了诗集《晚霞》,体重比一根黑羽毛还轻。
我同我的朋友们一起走进一家简陋的下等酒馆。那是探戈舞风靡和流氓横行的时代。跳舞突然停止,探戈舞曲就像酒杯砸在墙上似的突然中断。两个臭名昭著的流氓在舞池当中龇牙咧嘴地互相辱骂。当一个上前打对方时,对方就退却,桌子后边的一群音乐迷也随着向后躲闪。那场面就像两个未开化的野人在原始森林的空地上跳舞。
我没有多加考虑就走上前去,不顾自己又瘦又弱,责骂他们:“不要脸的坏蛋,狼心狗肺的家伙,下贱的渣滓,别吵大家了!大家是来跳舞的,可不是来看你们演闹剧的!”他们吃惊地对看一眼,好像不能相信他们听到的话。身材较矮的那个曾是拳击手,他朝我走来,想揍死我。若不是极准的一拳猛地把这个猩猩般的汉于打倒往地,他准能达到目的。是他的对手终于决定给他一拳。
- 13 -
当这个战败的斗士被人像搬麻袋似的抬出去时,当坐在桌旁的人向我们递来酒瓶时,当舞女们向我们投来热情的笑声时,那个打出致命一拳的大汉理所当然地想分享这次胜利的欢乐。但是,我严词责骂道:
“滚出去!你跟他是一路货!”
我的得意不久就结束了。我们穿过狭窄的过道之后,看见一个虎背熊腰的家伙堵住出口——那个被我呵斥的胜刺者,他堵住我们的去路,等着进行报复。
“老子正等着你哪。”他对我说。
他轻轻一推,把我推往一扇门,这时我的朋友们都慌里慌张地跑了。我急忙扫一眼,看看能不能抓到什么东西进行自卫。没有,什么东西都没有。沉重的大理石桌面、铁椅子,我都举不起来。没有花瓶,连一根别人忘记带走的不值钱的手杖都没有。
“咱们谈谈。”那人说。
我明白,任何反抗都是徒劳的;我还想到,他大概像面对一只小鹿的美洲豹,在吞下我之前要打量我一番。我知道,我所能进行的全部自卫,只不过是不让他知道我的恐惧感。我回手也推他一下,但是动不了他一丝一毫。他简直是一堵石墙。
他忽然向后扬起头,他那双凶恶的眼睛换了一种神色。
“您是诗人巴勃罗·聂鲁达吗?”他问。
“是的。”
他低下头,继续说道:“我太不幸了!我现在就在自己衷心钦佩的诗人面前,而当面骂我坏蛋的竟是他!”
他两手抱着头,悲痛地说:“我是个坏蛋,跟我打架的那个人是可卡因贩子。我们是世上最卑贱的人。可是,在我的生活中有一样纯洁的东西,那就是我的未婚妻,我的未婚妻所给予的爱。巴勃罗,您看看她,您看看她的相片。我一定要告诉她,您亲手拿过这张相片。这事儿准会使她高兴。”
他把那张笑吟吟的少女的相片递给我。
“她是由于您,是由于我背诵过您的诗才爱我的。”
他没头没脑地朗诵起来:“一个像我一样悲伤的孩子,跪着从你眼睛深处看着我们……”这时候,门给撞开了。那是我的朋友们带着武装的援军回来了。我看见一张张惊讶的脸挤在门口。
我缓缓地走出门去。那人独自留下,连姿态都没变,继续朗诵道:“为了将要在她血管里燃烧的生命,我这双手不得不杀人。”
他被诗打败了。
【注】巴勃罗·聂鲁达( 1904-1973),智利著名诗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19岁出版了第一部诗集《晚霞》,20岁发表了成名作《二十首情诗和一支绝望的歌》,奠定了他在智利乃至世界诗坛的地位。
(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在我的生活中有一样纯洁的东西,那就是我的未婚妻”“她是由于您,是由于我背诵过您的诗才爱我的”,说明了爱情的力量要远胜于诗歌。
B.本文在故事情节上一波三折,张弛有度,酒馆中的局面出现紧张——缓和——再次紧张——最后缓和的变化,引人人胜,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C.“我急忙扫一眼,看看能不能抓到什么东西进行自卫”“我所能进行的全部自卫,只不过是不让他知道我的恐惧感”,从中不难发现“我”的懦弱无助。
D.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如“那场面就像两个未开化的野人在原始森林的空地上跳舞”,生动地描绘出这两个蛮汉的荒唐可笑。
E.本文是作者的一篇回忆性散文,却以浓烈的感情和丰富的形象,表现了诗歌对野蛮的胜利,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魅力。
- 13 -
(2)文章第1自然段看似与故事情节无关,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
(3)请从细节描写的角度,说说“被诗打败的人”的心理变化过程。(6分)
(4)为什么拳击手竟会“被诗打败了”?试从人物与主旨两方面探究。(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蔡元培:从翰林学士到革命志士
范福潮
蔡元培字鹤卿,号孑民,同治六年十二月十七日(公历1868年1月11日)出生于绍兴府山阴县。15岁中秀才,1892年入京补行殿试,授翰林院庶吉士,因其“年少通经,文极古藻”,颇受本科正考官翁同龢赏识。甲午四月,应散馆试,由庶吉士补翰林院编修;六月,中日战争爆发,与文廷式、徐世昌、张謇等奏请密联英德,抵御日本。
甲午一役,洋务派官僚企图从军事、技术上追求富国强兵的梦想彻底破灭,这给了欲从政治改革入手保国强国的维新派一试身手的机会。康、梁发动的“戊戌变法”,得到了光绪帝和一些汉族官僚的支持。身处变法运动中心的蔡元培,一直在冷静观察形势,他在感情上认同维新派的某些主张,但在行动上却不屑与康、梁为伍。当时,康、梁是政治红人,投拜者接踵而至,而他在其“炙手可热之时,耻相依附,不往交纳”。杨锐等受宠权臣也曾极力拉拢,蔡公不为所动。
后来,罗家伦就此事询问情由,他从容言道:“我认为中国这样大,积弊这样深,不在根本上从培养人才着手,他们要想靠下几道上谕,来从事改革,把这全部腐败的局面转变过来,是不可能的。”
这时,蔡公的思想已在悄然发生变化,他不像某些翰林学士钻营投机,奔竞仕途,而是广泛阅读西方新书,认真思考救国之道。他与友人合作,开设一所东文学社,学读日文书,并练习翻译。他不仅大量阅读《电学源流》《光学量子力学图说》等自然科学著作,还读了很多诸如《环游地球引录》《日本史略》《日本新政考》等介绍外国地理、历史、政治方面的书籍。“都无做官意,惟有读书声”,他写了这副对联,挂在书斋自勉。
- 13 -
1898年9月,蔡公出京返籍,徐树兰聘他担任绍兴中西学堂监督(校长)。中西学堂是徐氏用公款开办的一所新式学校,既有旧学,又有外语和自然科学,外语课原来设有英、法文,蔡公到校后增设了日文。民国时期的北大校长蒋梦麟、北大地质学教授王烈当时都是第一斋学生。1900年正月下旬,徐氏派人把《申报》刊登的上谕送给蔡公,嘱他“自当以名教纲常为己任,以端学术而正人心”,但他不愿以名教纲常毒害学生,复书辞职。此后,蔡公去临安县为绍兴侨农办小学校,又去杭州商议改某书院为师范学校,不辞辛苦,奔走于教育救国之道。
1901年七月,蔡公应上海澄衷学堂总理(即校长)刘葆良之请代为总理,一月后,刘又介绍他去南洋公学任特班总教习。特班学生皆为通古文辞者,非请翰林授课,难以压堂,故聘蔡公为总教习。蔡公对待学生,宽严有度,学生中最为蔡公赏识者有邵力子、胡仁源、谢无量、李叔同、黄炎培等,后来皆为民国政学界名人。1901年冬,南洋公学中院五班学生因反对当局专制而全体退学,蔡公将退学的学生组织起来,募款设校,沿女校之名,曰爱国学社,请吴稚晖、章太炎为教员。不久,章士钊带南京陆师学堂十余名退学生亦来学社,蔡公请章向学生教授兵操,他亦剪发,穿短衣,与学生同在操场训练。“留日学生因东三省俄兵不退,发起成立军国民教育会,于是爱国学社亦组织义勇队以应之,是时,爱国学社几为国内惟一之革命机关矣。”
当时,革命已是学界对政治形势的重要认识,1903年邹容《革命军》中即有“杀尽胡人”之说,但蔡公在《释“排满”》一文中认为满人入关260年,无论其血统、其风俗、其文化,早已被汉人同化,“由是而言,则又乌有所谓‘满洲人’者哉!”是故,他不赞同。时至清末,多数汉人已无种族之见,所谓排满,实为反专制反暴政也,只因清廷是专制与暴政的代表;由是而知,“事之有利于满人者,虽善亦恶;而事之有害于满人者,虽凶亦吉”,他继而认为,“各省官吏勒索赔款,公行贿赂,以为彼政府敛怨于平民者,皆足以动摇满洲人之基本,而为多数汉族之功臣!如张百熙之流,实心举行新政者,宜斥为助桀之民贼而诛之!”政府腐败有利于唤起民众,新政改革不利于鼓吹革命,蔡公此论实为日后《民报》诸君攻击梁启超君主立宪定了调子,同盟会纲领中,“驱逐鞑虏”实是幌子,“建立共和”才是真意。
“自三十六岁以后,我已决定参加革命工作。觉得革命止有两途:一是暴动,一是暗杀。在爱国学社中竭力助成军事训练,算是种下暴动的种子。又以暗杀于女子更为相宜,于爱国女校,预备下暗杀的种子。”(蔡元培《我在教育界的经验》)《苏报》案后,国内的革命运动已经公开化,蔡公亦开始加紧实行他的革命手段,此后一年间,蔡公以爱国学社为机关,以来自东京的军国民教育会成员何海樵、杨笃生、吴樾为骨干,组织暗杀团,拟定的第一个暗杀对象竟是慈禧太后!
- 13 -
鉴于形势的发展,为配合孙、黄领导的国内外革命组织的活动,蔡公认为有必要在江浙成立一个革命组织,他与陶成章、徐锡麟及狱中的章太炎商议改组暗杀团,重订章程,建立了一个新的组织“光复会”,他被推举为会长。此时的蔡公,已与孙、黄并列,成为当时三大革命团体的首领之一。
(内容有删节)
相关链接
①蔡元培作为清末翰林走向革命,其革命活动几乎均以教育机构为据点,革命手段偏重于搞暗杀。然而,暗杀活动连遭失败,蔡元培对此感到茫然:“在上海所图皆不成,意颇倦。”(摘自单滨新《辛亥革命前后的蔡元培》)
②“九·一八”事变后,蔡元培主张抗日,拥护国共合作。1940年蔡公去世,周恩来送挽联:“从排满到抗日战争,先生之志在民族革命;从五四到人权同盟,先生之行在民主自由。”(摘自百度百科)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甲午战败后,面对杨锐等维新派权臣的拉拢,时任翰林院编修的蔡元培开始思考政治局势,最终决定不与康、梁为伍。
B.在广泛阅读了国外自然、地理、历史、政治等方面的书籍之后,蔡元培的思想在悄然发生变化,产生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C.蔡元培组织南洋公学退学的学生成立“爱国学社”,他不仅注重学生的文化教育,聘请吴稚晖、章太炎为教员;而且还注重学生的军事素质,他请章士钊向学生教授兵操。
D.在“排满”的问题上,蔡元培不赞同邹容“杀尽胡人”的观点,他指出汉族官员也有“勒索”“贿赂”之败类,因此认为凡是“敛怨于平民”的人都是“民贼”。
E.文本通过记叙清末翰林学士蔡元培走上革命道路的历程,反映了晚清政府腐败没落,最终将其阵营内的部分知识分子驱赶至“反专制必闹革命”的阵营的社会现实。
(2)蔡元培本是晚清政府的翰林学士,为什么会走上与清政府对立的革命道路?请结合材料陈述原因。(6分)
(3)蔡元培为当代青年熟知的身份是北大校长和教育家,而材料聚焦蔡元培的政治革命经历。请结合材料,梳理一下其中有哪些内容与蔡元培日后教育家身份一以贯之。(6分)
(4)材料叙述了蔡元培的诸多政治思想和革命行动,请结合材料分条陈述。并针对其中某一点谈谈你的看法。(8分)
- 13 -
第II卷 表达题(80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①一幅剪纸看似简单,制作起来可是个细致的手工活儿,手稍一哆嗦,就可能 。虽说难,但学生们乐此不疲,最后终于开心地向我秀出剪得千奇百怪的蝴蝶。
②十年,有人漂洋过海,定居国外,他却选择抛下一切,执意回国;十年,有人安于现状,乐享生活,他却心无旁骛,埋头研发;十年,有人 ,退居一隅,而他却执意进取,愈战愈勇。
③报复性涨价是中国房地产市场高投机性的本质特点,这几乎已经伴随着调控全过程,并一次次使得调控成果 ,毁于一旦。
A.半途而废 前功尽弃 功败垂成 B.前功尽弃 半途而废 功败垂成
C.功败垂成 前功尽弃 半途而废 D.前功尽弃 功败垂成 半途而废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语意明确的一句是( )(3分)
A.为了解决电脑使用者经常忘记密码的问题,科学家推出操作者皮下植入射频识别芯片的方法,这对于电脑爱好者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
B.吸烟产生的烟雾中含有上百种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质,这些物质使机体发生病变,会引发心血管、肺癌等严重疾病。
C.消费者建议,对一次性餐具要采取措施,从生产、流通到消费各个环节进行全程监管,从而保证其质量合格,使用安全。
D.针对我国有些地方不惜牺牲环境来发展经济的现象,有关专家指出,我们一定要吸取发达国家有过的经验教训,避免重蹈其覆辙。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中国封建社会的核心价值是“仁、义、礼、智、信”,其本质核心是“仁”。 , 。 , 。 , ,形成了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
①使中国封建社会得以维系、变革与发展
②以“仁”来塑造社会、教化人生
③正是这样一种核心价值观及其所形成的种种具体价值规范
④在中国封建社会中,“仁”是一种道德规范
- 13 -
⑤是中国儒家文化的核心价值追求
⑥更是一种社会理想,同时还是一种政治纲领
A.④⑥⑤②①③ B.②④⑥③①⑤
C.④⑤②①⑥③ D.②⑤④⑥③①
16.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微博没有传统媒体“守门人”过滤、垄断信息的特权,而且门槛很低, ① 。但是由于人们大多使用匿名, ② ,于是微博从开始时,虚假信息就一直是一个被人诟病的方面。与此同时,由于短小精悍,微博往往只有论点而缺少论证,似乎只需要情绪化的语言打动人, ③ ,这就造成微博里客观理性的意见往往受到忽视或蔑视。
17. 阅读下面的漫画,根据情景补充人物的对话,要求简洁得体。(6分)
主持人:您能用一句话描述这幅画吗?
嘉宾:① 。
主持人:老人为什么喃喃自语这句话?
嘉宾:② 。
主持人:您觉得这反映了什么社会问题?
嘉宾:③ 。
主持人:④ ?
嘉宾:最重要的是,还要常回家看看。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二十多岁、年轻漂亮的师范大学毕业生李云飞,到山村做了一名教师。
有一年,她接到了一笔捐款,这笔捐款的使用方式,迅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争议。她没有把钱用在“现实问题”上,比如增添一些新的教学工具、改善教学环境之类,而是在其他老师反对下,她将全班孩子“奢侈”地带到了深圳,让孩子们第一次走出山沟,亲身感受外面广阔的世界。
面对记者的一大堆的问题,年轻女教师只恬淡地说了一句话:“我们那里太穷了,但我想让我的学生知道山外有高楼。”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除诗歌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015—2016学年度“晋商四校”高三联考
- 13 -
语文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一、 现代文阅读(9分)
1.B(A“建造样式始于元代”不正确,原文是“大规模建设可以追溯到元代”。C“都追求气派豪华”不准确,“追求气派豪华”应该是“宫室式第宅”。D原文并没有说“现代北京四合院的建造”,更没有谈“依据”。)
2.A(A说的是“气候条件”,与文化内涵无关。)
3.C(A“一定”太绝对。B“宗法制度崩溃,建筑风水学被现代科技替代”的说法是正确的,但四合院的文化内涵中即使扣除这两个影响其建筑理念的方面,仍有其存在的价值。四合院不适合现代社会主要是人口问题。D“强化亲情”与“建设法制”不是对立的。)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4、答案:C 解析:“次”有军队驻扎之意。意为军队全部安扎之后,将军乃还其军幕。就是有苦同当,不独享安逸,从下面“炊者皆熟,将乃就食;军不举火。将亦不举,”亦可推敲出“次”与“舍”的关系,进而琢磨出“次”的意思。
5.答案C 解析:太史负责“卜”,斋戒的行为是进入太庙的人所需要的,保持自身的干净不亵渎神灵。斋戒要跟上日期,斋戒三天后,到太庙,然后对那只可怜的乌龟做出某种暴力行为,看龟的裂纹占卜,选一个好的日子举办一下斧钺的交接仪式。
6.答案:B 解析:注意对象。是太公在表达自己的军事思想,“表明战胜敌人还需要智者出谋划策,勇士英勇战斗”。而将军“君许之,乃辞而行。”人家已经在得到君主承诺后辞行了。
7.(1)国家的安危都在将军身上了。现在某国不遵守臣属的职分,希望将军率领军队前去讨伐它。
(2)士卒们并不是喜欢送死、乐意负伤,而是因为他们的将领能够了解他们寒暑饥饱的详细情况,体恤他们的劳苦,因此甘心尽力报效
8.答:(1)想象、虚写。前两句回忆二人当年的快乐时光,写出往昔生活的美好。(1分)(2)比喻、对偶。“晚山”对“秋水”,“翠”对“明”。将晚山比作翠眉,将秋水比作明镜,写出了晚山的秀美青翠,秋水的清澈明净,生动传神。(2分)
(3)设问、以景结情。结尾两句通过景物描写回答了前一句的设问,即这秀美的山水将伴你千里同行,使得情感表达更加含蓄蕴藉,耐人回味。(2分)
9.答:(1)上阕劝慰祐之看淡名利荣辱,秋饮美酒,夜吟佳句,人生态度淡泊旷达,不因失意而哀伤。(2)下阕前两句回忆往事,小窗风雨、对床夜谈的温馨和深情冲淡了离愁,情真而不流于感伤,清丽洒脱。(3)最后三句写祐之虽独自上路,但有明媚的山水千里相伴,不会因旅途孤独寂寞而哀伤。(每点2分)
10.(6分)(1)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2)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3)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1)(5分)E B(答E给3分,答B给2分,答D给1分。C项,错在“懦弱”,文中并无此意。A项“说明了爱情的力量要远胜于诗歌”,属无中生有。D项“两个蛮汉的荒唐可笑”是在争斗时表现出的。)
(2)(6分)①
- 13 -
本段对诗人生活处境的描写,特别是对诗人体重的强调,是对诗人当时备受轻视的社会现实的真实写照。②这与后面写他的诗竟能唤醒人的纯真情感和良知,洗礼人的灵魂形成对比,突出主旨。
(3)(6分)文章采用细节描写,反映出人物心理逐步变化的过程:“他忽然向后扬起头,他那双凶恶的眼睛换了一种神色”反映出其内心已产生微妙的变化;(2分)“他低下头”,由“扬”到“低”显示他内心开始由傲慢转为羞愧;(2分)“他两手抱着头”说明他内心充满反省与自责。文章由此写出其被诗打败的全过程。(2分)
(4)(8分)示例:①拳击手是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可悲的人,为了生存,被社会现实逼迫的他不得不作恶,然而他还未完全麻木,他还能够从诗歌中寻找心灵的慰藉。是诗歌让他获得了爱情,也是诗歌唤醒了他内心留存的良知,更是诗歌使得他对诗人存留有纯朴的敬畏之情,使得诗人不战而胜。(4分)
②文章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尽管人性复杂多变,但每一个人的内心都有光明的一面,内心的善良一旦被激活、唤醒,将会给人带来新生。(4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
12.(1)(5分)C E(答E给3分,答C给2分,答B给1分,答A、D不给分。A项“开始”一词不当,1894年6月蔡元培就上书联合英德抵御日本。B项“读书”与“思想转变”的顺序不当,且“师夷长技以制夷”是洋务派主张,不宜概括蔡元培的相关思想。D项“认为凡是‘敛怨于平民’的人都是‘民贼’”不正确,原文“政府腐败有利于唤起民众,新政改革不利于鼓吹革命”,是将改革政治者称为“民贼”。)
(2)(6分)①蔡元培早有爱国思想和政治意识,做翰林学士时就上书奏请联合英德抵御日本。
②甲午战败后,洋务派、维新派的相继失败,使蔡元培认识到从事改革是不可能把全部腐败的局面转变过来的。必须在根本上从培养人才着手,于是奔走于教育救国之道。
③他不愿以名教纲常毒害学生,反对当局的专制,组织学生成立了国内惟一的革命机关爱国学社。
④清末,清廷已是专制与暴政的代表,革命已是学界对政治形势的重要认识。国内革命形势兴起,章太炎、吴稚晖等诸多名流倡议革命,蔡元培也投身革命洪流。
(每点2分, 列出三点即可)
(3)(6分)①在维新变法阶段,蔡元培就注重“人才培养”,他认为这才是改变中国积弊的根本途径。
②蔡元培出京后,其革命活动几乎均以教育机构为据点,比如在学校开设新课程,组织刺杀也以爱国学社为机关。
③蔡元培宣传革命思想,还注重通过撰写文章等人文手段,如《释“排满”》。
④蔡元培一生无论是革命活动还是教育活动,其核心都是民主革命。
(列出三点即可,若将“‘都无做官意,惟有读书声’的对联,挂在书斋自勉”列为一点,给1分)
(4)(8分)①蔡元培认为从事政治活动不能靠钻营投机,而是潜心学习和研究东西方先进的知识和文化,认真思考救国之道。
②在火热的革命浪潮中,蔡元培保持清醒头脑,准确指出“排满”的反专制反暴政的本质,以此来唤起民主持续坚决推翻满清政府的革命意志。
③蔡元培在实践中看到革命行动的必要性,放弃了早期“唯有读书声”的主张,在学生中助成军事训练,积极策划暗杀行动,组织革命团体。
④我认为蔡元培“觉得革命止有两途:一是暴动,一是暗杀”
- 13 -
的政治观点不恰当。暗杀是企图以较短时间和较小代价实现社会政治变革的手段,但是这种手段将革命对象设定为某个体,会误导民众对革命目标的理解;其次暗杀偶然因素太强大,成功率低,很难切实推进革命进程。(每点2分。“思想和行动”概括其他切合材料的要点也可得分,共6分;“评价其中一点”2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B【解析】前功尽弃:以前的功劳全部丢失。也指以前的努力全部白费。不强调主观原因还是客观原因,只描述事实。半途而废:指做事不能坚持到底,中途停顿,有始无终。侧重指主观上不能坚持,主动或被迫放弃。功败垂成:事情在将要成功的时候遭到了失败。不强调主观能动作用,而是陈述失败状况的客观现实。再者“半途而废”突出“半”的意思,而“功败垂成”则是接近成功突出“垂”的意思。而“前功尽弃”则不确定是刚开始,或“半途”,或“垂成”,只是讲到“前功”。第①句没有主观放弃的意思,也不能确定是“半途”还是“垂成”,所以只能选“前功尽弃”。第②句明显带有主观放弃的意思,所以选“半途而废”。第③句似乎也可以用“前功尽弃”,但用“功败垂成”在语意程度上更符合语境,配合后文的“毁于一旦”,也更为适切。(3分)
14. C.(解析:A项,成分残缺,应在"操作者皮下"前面加介词";B项,不合逻辑,“心血管”不是“疾病”。D项,删去"经验"。) (3分)
15.D (3分)
16.(5分)①每个人都可以是信息发布者②发布的信息往往无法证实③而不需要理性的讨论说服人(写出一处给1分,写出两处给3分,写出三处给5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7.(6分)① 一个老人对着镜子说:孩子们都忙……
② 孩子不在身边,老人非常孤独。
③ 老人缺少精神上的赡养。
④ 您觉得孩子们能做些什么?
六、作文(60分)
【文题解析】:选择高楼就是选择远见,选择发展;点燃心中信念的灯;只有看到高楼,才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才能把握现在,引领未来;物质援助与精神援助;激发内心的渴望。
- 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