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秦安2015年高二上政治第三次月考试题(附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天水秦安2015年高二上政治第三次月考试题(附答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第二中学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高二政治 第I卷(选择题)‎ 评卷人 得分 一、单选题(本题共25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礼仪是交往的产物,语法是说话的产物,逻辑是思考的产物。人们长期形成的做事情的方式和规范,无非是人类知识和经验的总结。这说明:( )‎ ‎①文化包括礼仪、语法、逻辑等意识形态部分 ②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 ‎③每个人的文化素养是后天逐步培养出来的 ④文化实质上是一种精神力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目前,许多城市在管理中坚持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对于马路摊点的管理不再是“一律封杀”,而是“有序开放”。“一律封杀”马路摊点会使城市失去鲜活多彩的地方特色和生活元素,“有序开放”则会使城市如同打开的一本书,从中可以读出市民的文化气质和抱负。这表明( )‎ ‎①文化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 ‎③文化可以塑造健全的人格 ④优秀文化对人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3.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这表明( )‎ ‎①经济、政治决定文化        ②文化反映经济、政治 ‎③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④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4.研究表明,中国电子阅读器市场到2015年的总出货量有望达到246万台的水平,同时销售额将突破3.2亿美元。巨大的产业蛋糕给电子书市场带来了无限的商机。这体现了( )‎ A.社会经济的发展为文化事业的繁荣奠定了物质基础 B.我国的文化产业发展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C.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具有重要作用 D.为经济发展服务是我国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 ‎5.文化素养是现代人的一个基本素质,其核心和标志是 ( )‎ 9‎ A.掌握文化知识的广度和深度      B.在文化知识方面的修养 C.对文学作品的阅读、理解能力     D.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6.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下列诗句寓意能体现这个特点的是( )‎ ‎ ①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花 ②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③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④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7.“在一幅画上有三种事物:鸡、牛和草,如果让你归类,你会把牛和什么分在一起呢?”对此问题,中国人一般把牛和草分在一起,而美国人一般把牛和鸡分在一起。中国人的分类标准是关系,而美国人的分类标准是本质属性。中美两国的这种差异表明(    )‎ A、美国人的思维方式比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优越 B、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 C、文化环境的不同决定人们对事物的分类不同 D、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 ‎8.在第17届亚运会开幕式上,“中国元素”大放异彩,从大熊猫到万里长城,从钢琴家郎朗到火炬手李英爱身上的中国品牌服装,令中国观众倍感亲切。假如你是一位“亚运特派”小记者,你撰写的新闻报道的标题最适合的一组是 ( ) ‎ A.文化交流 文化融合 文化趋同 B.文化传播 文化交融 文化平等 C.文化传播 文化借鉴 文化渗透 D.文化繁荣 文化渗透 文化创新 ‎9.近年来,Dama(大妈)、Tuhao(土豪)等一些新词也在海外媒体或口头交际中成为热点,中式英语不断走向全球,融入了国际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蕴涵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 ‎①中外语言文化在交流中逐渐一体化 ②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③一定的文化反映一定的经济和政治 ④中华文化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同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0.歌曲《菊花台》中的“菊花残满地伤你的笑容已泛黄”、“梦在远方化成一缕香”、“愁莫渡江秋心拆两半”等词句,运用了大量典故与词境,实现了古典和流行完美结合,怀旧与时尚的相互交融,深受广大听众喜爱。这说明( )‎ A.传统文化是现代艺术发展的源泉 B.文化创新来源于创作者的灵感 C.大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 D.文化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的 ‎11.“有钱没钱,回家过年”,过年回家是所有中国人一直以来的共同信仰。2014年春节期间,央视陆续推出了“回家”系列公益广告片,包括《爸爸的谎言》、《妈妈的等待》、《春节回家》等,呼吁每个人都“别爱得太迟,常回家看看”。不少网友评价这些广告着得让人“心酸泪奔”。材料主要表明( )‎ 9‎ ‎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促进经济发展 ‎ ③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④大众传媒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①③‎ ‎12.多年前,单身老人再婚,被视为给子女找麻烦;现在支持单身老人再婚,被写进了2012年8月13日发布的新24孝标准中。这表明( )‎ ‎ ①孝文化的基本内涵已发生根本性改变 ‎ ②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但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因时而变 ‎ ③要为孝文化注人新的时代精神 ④进行孝文化创新必须博采众长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 ‎13.我国动漫产业,起步并不比西方国家晚,但是发展的速度却远不及西方,特别是我们的近邻日本。究其原因,就是创新精神不够。用影视行业中的话说就是剧本创作的程式化,千篇一律,看了开头就能猜出结尾。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 ‎ ①应提高文化竞争力 ②立足实践,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进行文化创新 ‎ ③借鉴吸收国外优秀文化,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 ‎ ④充分弘扬民族精神,全面继承传统文化 ‎ A.①②③ B.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 ‎14.韩国版权的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奔跑吧兄弟》等在国内卫视热播,针对大量引进韩国节目的现象,某论坛展开辩论,正方认为值得提倡,反方则认为应该反对。下列观点能正确支持正方观点的是( )‎ ‎①国内电视节目制作应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②电视节目的发展应注重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③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不同民族文化可以相互融合 ‎④文化对观众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5.下图为北京申办2022年冬奥会标志。该标志以汉字书法“冬”字为主体,将滑道、冰雪运动形态与书法巧妙结合起来,冬字下方两点又顺势融入2022,生动自然。北京冬奥会标志中汉字书法之美的呈现印证了( )‎ ‎ ‎ A.文化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传播 B.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体现时代精神 9‎ C.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D.文化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继承 ‎16.三千多年来,重庆人博采全国各大菜系之长,兼收并蓄,创造出独具特色的重庆火锅文化。重庆火锅文化的形成过程说明中华文化具有( )‎ A.排他性    B.包容性     C.绝对性      D.权威性 ‎17.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吴楚多放诞纤丽之文,自古然矣。自唐以前,长城饮马,河梁携手,北人之气概也;江南草长,洞庭始波,南人之情怀也。上述文字( )‎ A.形象地描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 B.生动地展现了区域文化独具特色的风采 C.说明了中华各民族文化多元一体的原因 D.彰显了中华文化五千年自强不息的品格 ‎18.图12是汉字“文”的书写变化过程,从中我们可以解读出( )‎ 图12‎ ‎①汉字的产生与发展是一种自然现象 ②汉字在历史变迁中进行传承和发展 ‎ ‎③文化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④文化的变化与发展有其固有的规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9.一个小儿醒目地站立在象征宗祠的屋顶下,这便是汉字的“字”。“字”的造字意图可以理解为,把新生命领到天地、祖先面前,通过某种命名仪式,希望他承担起沟通的使命。可以理解为,把新生命领到天地、祖先面前,通过某种命名仪式,希望他承担起沟通的使命。下列关于汉字的认识,正确的是( )‎ ‎ ①汉字文化内涵丰富 ②汉字是中华民族绵延不绝的文明标志 ‎ ③汉字是我国现阶段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④汉字是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大众传媒 ‎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20.中国文人以梅兰竹菊为“四君子”:梅高洁傲岸,兰幽雅空灵,竹虚心直节,菊冷艳清贞。中国人在一花一草、一石一木中负载了自己的真情,使花木草石拓展了原有的意义,成为人格的象征和隐喻。可见( )‎ A.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 B.中华文化具有独特性,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C.中国人热爱自然,自古就有保护环境的好传统 D.中国人善于实践,从中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21.‎ 9‎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介绍了我国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风貌的有代表性的饮食文化。该片在电视台播放后引起了极大关注,产生了广泛影响。通过《舌尖上的中国》,人们感受到的,不仅有美食的味道,还有历史的味道、人情的味道、家乡的味道,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 ,《舌尖上的中国》之所以引起高度关注并产生广泛影响,是因为( )‎ ‎①中华餐饮文化蕴含着浓郁的人文情怀 ②中华餐饮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反映 ‎③现代传媒极大地提升了中华餐饮文化的魅力 ④现代传媒丰富和扩展了中华餐饮文化的内涵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印度佛教自汉代传入我国后,便与中国固有文化相互影响和融合。在隋唐,外来佛教适应中国的文化习俗,演变为以禅宗为代表的中国化佛教,形成中华文化儒、释、道并存的格局;至宋后,传统儒学吸收佛教的有益成果,衍生出新儒学即宋明理学,使以儒家为主导的中华文化发展到新的高度。这一史实表明( )‎ ‎①中华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性  ②不同文化的融合导致文化差异性的消失 ‎ ‎③学习借鉴外来文化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④文化交流借鉴是推动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3.“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毛泽东这首《卜算子.咏梅》以生动的文学艺术形式( )‎ ‎ ①表达了中华民族向往和平的美好追求 ②抒发了中华儿女自强不息的乐观情怀 ‎ ③体现了科学理论武装人的价值引领 ④迸发出优秀作品鼓舞人的感召力量 ‎ A.②④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24.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下列历史典故与民族精神内涵对应正确的是( )‎ ‎①文成公主赴西藏和亲——勤劳勇敢 ②大禹化干戈为玉帛——团结统一 ‎③土尔扈特部东归——爱好和平 ④越王勾践卧薪尝胆——自强不息 ‎⑤台湾人民抗击荷兰殖民者——爱国主义 ‎ A.①③ B.②④ C.④⑤ D.③⑤‎ ‎25.从古至今,历代能人志士总有那么一种情怀,一种牵挂,让人感动,让人砥砺前行。“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等莫不如此。这种情怀、这种牵挂( ) ①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②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③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特征 ④体现了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第II卷(非选择题)( 50分)‎ 评卷人 得分 二、材料题(本大题共5小题,26题10分,27题8分,28题9分29题12分,30题11分)‎ 9‎ ‎26.2014年6月22日,中、哈、吉三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为首例跨国合作、成功申遗的项目。这条由骆驼脚掌踏出的“丝绸之路”,曾经为沟通东西方文明、促进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相互交流和合作做出过重要贡献。中国在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过程中提出,要充分考虑到中亚各国的不同政治经济环境,切实理解相关国家的关切;要注意循序渐进,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要加强对中亚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深入研究,规划战略目标,并制订各类细致的工作计划,综合应用投资、贸易、货币、产业等各类经济手段,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更快、更好地实现。‎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说明丝绸之路成功申遗的重要意义。(10分)‎ ‎27.(8分)下表是国家主席习近平关于建设文化强国的部分讲话,字里行间或许可以一窥我国文化战略的思路脉络。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完成下表:‎ 文化强国战略的讲话摘录 ‎《文化生活》道理 一个政权的瓦解往往是从思想领域开始的。‎ ‎①‎ 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 ‎②‎ 青年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 ‎③‎ ‎28.湖南卫视在节目创作的实践中,从海外引进版权借鉴其成功经验,又深入生活,从中国传统文化注重亲情的角度出发,对其进行内容整合,选取影视名人(爸爸)与孩子在乡村的生存体验,制作出具有本土气息、贴近生活的电视娱乐节目——《爸爸去哪儿》,节目自播出以来,一路飘红。‎ 依据材料,简述文化创新的途径。(9分)‎ ‎29.2014年3月,习近平出访欧洲,并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以“茶酒文化”为话题阐释了中国的文明观:文明是多彩的,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集体记忆,正如中国人喜欢茶而比利时人喜爱啤酒一样,茶的含蓄内敛和酒的热烈奔放代表了品味生命、解读世界的两种不同方式。文明是平等的,茶和酒都是休闲和交际文化的精粹,傲慢和偏见是文明交流互鉴的最大障碍。文明是共生共荣的,茶和酒并不是不可兼容的,人类文明因多样才得以保留,才会让“文明的共存和发展”变得更有前景。‎ 9‎ ‎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多样性和中华文化的有关知识,分析中国的文明观所体现的道理。(12分)‎ ‎30.2013年3月17日上午9时20分许,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人大代表、向全国各族人民郑重宣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人民大会堂见证,在繁星点点的穹顶下,在如潮涌动的掌声中,习近平坚定表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是共和国领导者对祖国、对人民的情怀和担当:我们不能有丝毫自满,不能有丝毫懈怠,必须再接再厉、一往无前,继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回答为什么“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11分)‎ 政治试卷答案 ‎1.B 2.B 3.D 4.C 5.D 6.B 7.B 8.B 9.B 10.D。‎ ‎11.D 12.C 13.A 14.C 15.D 16.B 17.B 18.D 19.B 20.B ‎21.B 22.C 23.A 24.C 25.C ‎26.①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丝绸之路申遗成功,可以繁荣沿途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等,拉动沿途经济增长。有利于正确处理彼此矛盾分歧,维护“带内”和平稳定,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创造安定的国际政治环境(4分)②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丝绸之路申遗成功,能够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和竞争力,也有利于增强国人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3分)③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世界共同的文化财富,对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丝绸之路成功申遗是对世界文化多样的尊重,有利于加强东西方文化的相互传播,推动中西方文化的融合、交流和对话,促进中西方文化的发展和进步。(4分)‎ ‎27.‎ 文化强国战略的讲话摘录 ‎《文化生活》道理 一个政权的瓦解往往是从思想领域开始的。‎ ‎①文化对政治具有反作用(或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②‎ 9‎ 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 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或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青年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 ‎③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或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考点】本题考查文化与政治的关系、传统文化、文化修养等。‎ 本题属于体现类试题,需要结合讲话的内容,逐一分析其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政权往往从思想领域瓦解,体现了文化与政治的关系;抛弃传统就等于隔断了精神命脉,体现了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价值观在青年时期形成,体现了“三观”的重要性。‎ ‎28.①立足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②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一。‎ ‎③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是文化创新的另一基本途径。‎ ‎(每点4分,总分不超过10分)‎ ‎29.①文化具有多样性。因为多种因素和社会实践的差异,各民族文化各具特色。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是这个民族和国家的集体记忆,说明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并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特色。‎ ‎②对待文化多样性,应该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中国的文明观认为文明是平等的,反对文明的傲慢与偏见,认为只有在平等的基础上,才能做到世界各国文化相互交流借鉴,促进各自文化的发展和实现世界文化的繁荣。‎ ‎③中华文化有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中国文明观认为文化是共生共荣的,在和睦中相处,相互吸收、借鉴和融合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从而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每点5分,共15分)‎ ‎30.(1)中国梦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1分)‎ ‎(2)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3分)‎ ‎(3)弘扬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或弘扬民族精神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方向保证)(6分)‎ 9‎ ‎(4)弘扬民族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为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强基固本。(1分)‎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可以遵循以下思路:首先是对设问的解读和转化,即把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转化为为什么要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具体语言表述为中国梦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其次对教材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原因进行系统梳理,即包括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意义。本题难度不大,但要注意不要疏漏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意义。‎ 9‎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