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湖北省恩施州利川市沙溪民族中学八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
一、请你选一选(每题只有1个正确答案,请将其填入答题卡中,每小题1分,共15分)
1.下列哪一项不是鱼与水中生活想适应的特点( )
A.体表有黏液减小水中阻力 B.用鳍游泳,用鳃呼吸
C.侧线能感知水流的方向 D.有肝胰脏
2.陆地生活的动物对环境的适应特点是( )
①具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 ②具有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 ③具有能在空气中呼吸的鳃 ④具有发达的感觉器官 ⑤靠贝壳来保护身体.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①④⑤ D.③④⑤
3.蝗虫是农作物的头等害虫,干旱往往伴随着蝗灾,即“旱极必蝗”.蝗灾发生时,蝗群迁飞遮天蔽日,声震数里,所到之处,绿色植物被啃食殆尽,转眼便成为不毛之地.蝗虫的下列形态结构不是与上述生活习性相适应的是( )
A.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 B.中胸和后胸上各生有一对翅
C.身体表面具有坚硬的外骨骼 D.具有咀嚼式口器
4.针对下列数据分析正确的是( )
心脏
占体重的%
心博次数/分钟
蛙
0.57
22
人
0.42
72
鸽
1.72
135~244
A.鸽的心脏最重,是飞翔生活的沉重负担
B.人的心脏最轻,因此人类不能进行过于剧烈的运动
C.鸽的心脏占体重的百分比高,心跳频率快,与其飞翔生活相适应
D.蛙每分钟心博次数最低,与其维持恒定的体温相适应
5.下列关于骨胳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一组运动通常是由多块骨骼肌协调完成的
B.两端的肌腱分别固着在同一骨上
C.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
D.由肌腱和肌腹两部分构成
6.下列动物行为中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
A.美国红雀在池塘边喂金鱼
B.成年黑猩猩堆叠木箱取高处的香蕉
C.蚯蚓走迷宫
D.大山雀偷喝牛奶
7.下列几种动物群体中,具有社会性行为的是( )
11
A.老虎 B.白蚁 C.鲫鱼 D.老鹰
8.雷达能探测并追踪飞机的行踪,它模仿的是哪一种动物的哪一种功能( )
①海豚 ②蝙蝠 ③声纳 ④回声定位.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图中的牛没有“吹牛”,它的乳汁中含有人乳铁蛋白,下列有关此牛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它是转基因牛 B.它的这一特异性状能够遗传
C.它具有乳房生物反应器 D.它是仿生技术的产物
10.常用的保存食物的方法主要有( )
①高温 ②低温 ③干燥 ④保持湿润 ⑤暴露于空气中 ⑥隔绝空气.
A.①③ B.②③⑥ C.①④⑤ D.②④⑤
11.培养细菌和真菌的一般步骤按先后顺序排列是( )
①高温灭菌 ②接种 ③配制含有营养物质的培养基 ④恒温培养.
A.①②④③ B.②①④③ C.③①②④ D.①③②④
12.真菌和细菌的区别主要在于真菌( )
A.细胞内无叶绿体 B.没有细胞壁
C.有真正的细胞核 D.都是多细胞生物
13.罐头食品很长时间也不会变质,这主要是因为( )
A.密封很严,细菌无法侵入
B.封罐前经过高温高压灭菌,封罐后罐内没有细菌
C.密封很严,细菌无法呼吸
D.封罐前经过高温高压灭菌,封罐后细菌无法生存
14.在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实验中,不正确的操作是( )
A.培养基要经过高温灭菌处理
B.在接种后,迅速盖好培养皿
C.若探究手上菌类要将培养皿放在37℃下恒温培养
D.这个实验不需要设置对照实验
15.青霉素是著名的抗生素.发现它的科学家是( )
11
A.达尔文 B.巴斯德 C.孟德尔 D.弗莱明
二、请你填一填(共三大题,每空1分,共15分)
16.如图是人体屈肘时肌肉的协作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
(1)图中a是肱二头肌,当人屈肘时,以它为主的肌群处于 状态,而以
b 为主的肌群处于舒张状态.
(2)当双臂自然下垂时,a和b都处于 状态;当双臂垂直提起重物时,a和b都处于 状态.
17.请你根据下列学生实验方案,回答问题:
为证明细菌对植物遗体的分解作用,某小组同学设计了一个实验方案:将同一种树的树叶分成甲、乙两组,实验中滴加蒸馏水,让树叶保持潮湿.将甲、乙两组都进行灭菌处理,甲组放在无菌环境下,乙组接种细菌后放在无菌环境下.请你分析:
(1)该方案的实验组是 ,对照组是 .变量是 .
(2)实验过程中给树叶滴加蒸馏水的原因是
(3)如果甲、乙两组所用的树叶种类是不同,行不行,为什么?
(4)实验结果预测:经过一段时间后, 组的树叶有腐烂现象.说明该细菌对树叶有分解作用.
18.小明同学在探究“动物的绕道取食”时做了这样的实验:他把章鱼(软体动物)放到大鱼缸中,中间放一块玻璃板,将鱼缸隔成两部分,玻璃板高度低于玻璃缸的高度,使章鱼能从玻璃缸的一侧越过玻璃板游向另一侧,同时将食物(小虾)放入玻璃板的另一端,当章鱼看见食物时,只是扑向玻璃板,在玻璃板上乱撞,不会绕过玻璃板去捕捉.多次碰撞之后,才能学会绕道;而另一组同学在用小狗做实验时,只用一次小狗就学会了绕道捕获食物.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上述实验中,章鱼、小狗越过障碍物而获得食物,都属于 行为.这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 、 逐渐建立起来的行为活动.
(2)上述实验证明,某些低等动物也可以形成 行为;动物越高等,学习行为越 ,能利用经验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大大增强了 能力.
11
2015-2016学年湖北省恩施州利川市沙溪民族中学八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请你选一选(每题只有1个正确答案,请将其填入答题卡中,每小题1分,共15分)
1.下列哪一项不是鱼与水中生活想适应的特点( )
A.体表有黏液减小水中阻力 B.用鳍游泳,用鳃呼吸
C.侧线能感知水流的方向 D.有肝胰脏
【考点】鱼适于水中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
【分析】本题考查鱼适于水中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随着生物的进化与自然选择的进程,生物往往会表现出一些与周围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特点,认真分析不难解决.
【解答】解:鱼类生活在水中,具有与水生生活相适应的特征:①鱼身体的颜色上深下浅为鱼的保护色.②身体呈流线型中间大两头小.③身体表面覆盖鳞片,保护身体;鳞片表面有一层粘液,游泳时减小水的阻力.④身体两侧有一行侧线,侧线和神经相连,主要是测定方向和感知水流的作用.⑤鱼的身体长有胸鳍、背鳍、腹鳍和尾鳍是鱼在水中的运动器官.⑥鱼用鳃呼吸.⑦体内有鳔,主要作用是调节身体的比重,鳔在鳍的协同下,可以使鱼停留在不同的水层里.然而肝胰脏是鱼类消化系统特有的,与水中生活并无多大联系.
故选:D
【点评】生物往往会表现出一些与周围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特点,但注意并不是所有特点都一定与生活的环境相适应.
2.陆地生活的动物对环境的适应特点是( )
①具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 ②具有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 ③具有能在空气中呼吸的鳃 ④具有发达的感觉器官 ⑤靠贝壳来保护身体.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①④⑤ D.③④⑤
【考点】陆生动物及其与环境相适应的特征.
【分析】本题考查陆生动物及其与环境相适应的特征.随着自然选择与生物的进化,每一种生物都是与其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
【解答】解:陆地气候相对干燥,与此相适应,陆生动物一般都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像爬行动物的鳞或甲,昆虫的外骨骼;陆地上的动物不受水的浮力作用,一般都具有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用于爬行、行走、跳跃、奔跑、攀援等多种运动方式,以便觅食和避敌;除去蚯蚓等动物外,陆地生活的动物一般都具有能在空气中呼吸的,位于身体内部的各种呼吸器官,像肺或气管;陆地动物还普遍具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能够对多变的环境及时做出反应.
故选:A
【点评】根据每一种生物生存的环境来分析其特征,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3.蝗虫是农作物的头等害虫,干旱往往伴随着蝗灾,即“旱极必蝗”.蝗灾发生时,蝗群迁飞遮天蔽日,声震数里,所到之处,绿色植物被啃食殆尽,转眼便成为不毛之地.蝗虫的下列形态结构不是与上述生活习性相适应的是( )
A.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 B.中胸和后胸上各生有一对翅
C.身体表面具有坚硬的外骨骼 D.具有咀嚼式口器
【考点】节肢动物 蝗虫的主要特征.
【分析】蝗虫为陆生动物,会飞,有适于陆生的特点,据此答题.
11
【解答】解:蝗虫为陆生动物,陆地环境一般比较干燥,所以体表有外骨骼,可以减少体内水分的散失,有两对翅,会飞,活动范围比较大,具有咀嚼式口器,上颚坚硬,适于咀嚼,取食禾本科植物,为农业害虫.所以只有A身体的分部与材料中的内容不符.
故选:A
【点评】掌握蝗虫的形态结构特点,特别是适于陆生的特点.
4.针对下列数据分析正确的是( )
心脏
占体重的%
心博次数/分钟
蛙
0.57
22
人
0.42
72
鸽
1.72
135~244
A.鸽的心脏最重,是飞翔生活的沉重负担
B.人的心脏最轻,因此人类不能进行过于剧烈的运动
C.鸽的心脏占体重的百分比高,心跳频率快,与其飞翔生活相适应
D.蛙每分钟心博次数最低,与其维持恒定的体温相适应
【考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鸟类的主要特征及其适于空中飞行的特点.
【分析】此题一是考查收集和分析资料的能力.对获得的资料要进行整理和分析,从中寻找答案和探究线索.二是考查用比较法把彼此有某种联系的事物加以对照,确定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解答】解:A、鸽的心脏占体重的百分比高,并不是鸽的心脏最重.该选项的说法不正确.
B、人的心脏占体重的百分比低,并不是人的心脏最轻,该选项的说法不正确.
C、鸽的心肌发达,血液循环快,血液输送氧、营养物质的能力强,与其飞翔生活相适应.该选项的说法正确
D、蛙的体温随环境温度变化而改变的是变温动物.该选项的说法不正确.
故选:C.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资料中的信息从中寻找解题线索,提取有利于解题的信息,与所学知识建立链接,并用所学知识解释问题,从而得出答案.
5.下列关于骨胳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一组运动通常是由多块骨骼肌协调完成的
B.两端的肌腱分别固着在同一骨上
C.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
D.由肌腱和肌腹两部分构成
【考点】骨骼肌与人体主要的骨骼肌群.
【分析】骨骼肌包括肌腱和肌腹两部分,骨骼肌的两端是白色的肌腱,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肌腱分别附着在邻近的两块骨上,中间部分是肌腹,主要由肌细胞组成,肌腹外面包有结缔组织膜,里面有许多血管和神经;骨骼肌具有收缩和舒张的特性.
【解答】解:A、人体的任何一个动作都不是由一块骨骼肌独立完成的,而是由多组肌群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相互配合、共同完成的.故不符合题意.
B、骨骼肌两端的肌腱分别附着在不同的骨上,故符合题意.
C、骨骼肌有受到刺激收缩的特性,骨骼肌收缩牵引所附着的骨绕关节活动,从而产生运动.故不符合题意.
D、骨骼肌由两端的肌腱和中间的肌腹组成,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1
【点评】骨骼肌两端的肌腱附着在同一块骨上,则骨骼肌收缩不会产生运动.
6.下列动物行为中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
A.美国红雀在池塘边喂金鱼
B.成年黑猩猩堆叠木箱取高处的香蕉
C.蚯蚓走迷宫
D.大山雀偷喝牛奶
【考点】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动物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的区别.解答时可以从先天性行为、后天性行为的特点方面来切入.
【解答】解: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例如:蜜蜂采蜜,蚂蚁建巢,蜘蛛织网,鸟类迁徙等. 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后天性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动物建立后天行为的主要方式是条件反射.参与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美国红雀在池塘边喂金鱼,是生来就有的,不学就会的,由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先天性行为;成年黑猩猩堆叠木箱取高处的香蕉、蚯蚓走迷宫、大山雀偷饮牛奶是通过学习或生活经验的积累得来的行为,属于后天性行为.
故选A.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动物行为获得途径和特点.
7.下列几种动物群体中,具有社会性行为的是( )
A.老虎 B.白蚁 C.鲫鱼 D.老鹰
【考点】社会行为的特征.
【分析】本题考查动物行为的概念和特征,可以从社会行为的特点来考虑.
【解答】解:动物营群体生活,绝不是同种的许多个体简单的聚集在一起,而是动物之间存在组织,具有明确的分工和森严的等级制度,还有靠的动物的活动、声音和气味等起到传递信息的作用称为动物语言,如:在白蚁的群体中,包括雌蚁、雄蚁、工蚁和兵蚁,其中工蚁一般为群体中最小的个体,但数量最多,为没有生殖能力的雌性蚂蚁,工蚁的主要职责是建造和扩大巢穴、采集食物、伺喂幼蚁及蚁后等;兵蚁主要是保卫蚁穴;雌蚁的职能是产卵,雄蚁负责和雌蚁交配.而老虎、鲫鱼、老鹰等之间没有明确的分工和等级制度不存在社会行为.
故选:B
【点评】关键知道营社会行为的动物之间存在明确的分工和森严的等级制度.
8.雷达能探测并追踪飞机的行踪,它模仿的是哪一种动物的哪一种功能( )
①海豚 ②蝙蝠 ③声纳 ④回声定位.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考点】生物仿生的应用.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物仿生的应用.解答时可以从仿生的原理方面来切入.
【解答】解:仿生学是指模仿生物建造技术装置的科学,它是在上世纪中期才出现的一门新的边缘科学.仿生学是通过对动物的观察和研究生物体的结构、功能和工作原理,并将这些原理移植于
11
工程技术之中,发明性能优越的仪器、装置和机器,创造新技术.某些动物能通过口腔或鼻腔把从喉部产生的超声波发射出去,利用折回的声音来定向,这种空间定向的方法,称为回声定位.雷达是模仿蝙蝠回声定位的原理来工作的.
故选:D.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理解仿生的原理.
9.图中的牛没有“吹牛”,它的乳汁中含有人乳铁蛋白,下列有关此牛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它是转基因牛 B.它的这一特异性状能够遗传
C.它具有乳房生物反应器 D.它是仿生技术的产物
【考点】转基因技术的应用;生物仿生的应用.
【分析】此题考查了转基因技术和乳房生物反应器的概念和原理.
【解答】解:A、利用转基因技术,将控制人分泌乳铁蛋白的基因转移到牛的DNA中,使这一基因控制的性状在后代乳腺细胞得到表达,产生的乳汁中有乳铁蛋白,这样牛就称为转基因牛,不符合题意.
B、转基因牛乳汁中含有人乳铁蛋白,它的这一形状是由于遗传基因发生改变引起的,能够遗传给后代,不符合题意.
C、乳房生物反应器即人类通过对某种动物的遗传基因进行改造,使这些动物的乳房可以产生和分泌出人们所需要的某些物质,可以节省建设厂房和购买仪器设备费用,可以减少生产程序和环境污染,不符合题意.
D、仿生学是一门模仿生物的特殊本领,利用生物的结构和功能原理来研制机械或各种新技术的科学技术.图中的牛利用的是转基因技术,而不是仿生学技术,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掌握转基因技术、乳房生物反应器、仿生学的原理和应用.
10.常用的保存食物的方法主要有( )
①高温 ②低温 ③干燥 ④保持湿润 ⑤暴露于空气中 ⑥隔绝空气.
A.①③ B.②③⑥ C.①④⑤ D.②④⑤
【考点】食品保鲜的一般方法.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的是防腐的原理以及保鲜方法的知识,据此解答.
【解答】解:各种细菌、真菌等微生物,接触到食物,并利用食物中的养分,大量的生长和繁殖,期间会产生很多的生长代谢产物,产生各种各样酸、臭的味道,所以食品腐败变质.因此食物腐败变质是由于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而引起的.根据食物腐败变质的原因,食品保存就要尽量的杀死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如低温、干燥、隔绝空气等措施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利于保存食物.可见B符合题意.
故选:B
11
【点评】这部分内容是中考的热点,注意理解和掌握.并注意灵活答题.
11.培养细菌和真菌的一般步骤按先后顺序排列是( )
①高温灭菌 ②接种 ③配制含有营养物质的培养基 ④恒温培养.
A.①②④③ B.②①④③ C.③①②④ D.①③②④
【考点】菌落及细菌菌落与真菌菌落的区别.
【分析】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细菌、真菌的培养方法.
【解答】解:细菌和真菌的生活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水分、适宜的温度、还有有机物.因此首先③要配制含有营养物质的培养基,可以用牛肉汁加琼脂熬制,然后把培养基和所有用具进行高温灭菌,以防杂菌对实验的干扰,为防止高温杀死细菌、真菌,要等冷却后,在进行②接种,接种后放在温暖的地方进行④恒温培养.注意:定期观察并详细记录实验现象.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培养细菌、真菌的一般方法.解答时可以从培养细菌、真菌的方法步骤方面来切入.
12.真菌和细菌的区别主要在于真菌( )
A.细胞内无叶绿体 B.没有细胞壁
C.有真正的细胞核 D.都是多细胞生物
【考点】细菌和真菌的区别.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细菌与真菌的区别.解答时可以从细菌真菌的结构方面来切入.
【解答】解:细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没有叶绿体;真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没有叶绿体.因此细菌与真菌的根本区别在于真菌具有成形细胞核,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DNA集中的区域.
故选C.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细菌真菌的结构.
13.罐头食品很长时间也不会变质,这主要是因为( )
A.密封很严,细菌无法侵入
B.封罐前经过高温高压灭菌,封罐后罐内没有细菌
C.密封很严,细菌无法呼吸
D.封罐前经过高温高压灭菌,封罐后细菌无法生存
【考点】食品保鲜的一般方法.
【分析】本题考查食品保鲜的原理和一般方法.本知识可结合生活实际与食品的保存方法进行记忆.
【解答】解:因食物腐败变质是由于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而引起的.根据食物腐败变质的原因,食品保存就要尽量的杀死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传统的食品保存方法有盐腌、糖渍、干制、酒泡等.现代的贮存方法主要有罐藏、脱水、冷冻、真空包装、添加防腐剂等.首先喜氧菌不能在无氧环境下生存,厌氧菌可以在罐头里生存,繁殖(袋装食品发生胀袋的原因).罐头食品就是利用在密封前高温灭菌封盖,使之处于无菌状态封盖后用高温蒸汽灭菌法,杀死细菌.
故选:B
【点评】注意食品保鲜的原理和一般方法.
11
14.在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实验中,不正确的操作是( )
A.培养基要经过高温灭菌处理
B.在接种后,迅速盖好培养皿
C.若探究手上菌类要将培养皿放在37℃下恒温培养
D.这个实验不需要设置对照实验
【考点】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解答是可以从细菌、真菌的培养过程要求和设置对照实验的目的方面来切入.
【解答】解:细菌和真菌的生活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水分、适宜的温度、还有有机物.因此首先要配制含有营养物质的培养基,可以用牛肉汁加琼脂熬制,然后把培养基和所有用具进行高温灭菌,以防杂菌对实验的干扰,为防止高温杀死细菌、真菌,要等冷却后,在进行接种,接种后放在温暖的地方进行恒温培养.注意:定期观察并详细记录实验现象.
A、培养基要经过高温灭菌处理,以防止培养基内的细菌真菌对实验的干扰,影响观察效果.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在接种后,迅速盖好培养皿,可以避免空气中的细菌、真菌或孢子落入培养皿,影响实验效果.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细菌、真菌的生长需要适宜的温度,因此若探究手上菌类要将培养皿放在37℃下恒温培养.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设置对照组是为了和实验组做对比 更好的说明实验组的科学性和排除其它因素的干扰.因此这个实验需要设置对照实验.故该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设置对照实验的目的.
15.青霉素是著名的抗生素.发现它的科学家是( )
A.达尔文 B.巴斯德 C.孟德尔 D.弗莱明
【考点】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青霉素的发现,据此答题.
【解答】解:青霉素是抗菌素的一种,是从青霉菌培养液中提制的药物,是第一种能够治疗人类疾病的抗生素.
青霉素的发现者是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1928年的一天,弗莱明在他的一间简陋的实验室里研究导致人体发热的葡萄球菌.由于盖子没有盖好,他发觉培养细菌用的琼脂上附了一层青霉菌.这是从楼上的一位研究青霉菌的学者的窗口飘落进来的.使弗莱明感到惊讶的是,在青霉菌的近旁,葡萄球菌忽然不见了.这个偶然的发现深深吸引了他,他设法培养这种霉菌进行多次试验,证明青霉素可以在几小时内将葡萄球菌全部杀死.弗莱明据此发明了葡萄球菌的克星﹣青霉素. 可见D正确.
故选:D
【点评】注意搜集相关的资料,了解青霉素的发现,明确青霉素的发现者是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
二、请你填一填(共三大题,每空1分,共15分)
16.如图是人体屈肘时肌肉的协作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
(1)图中a是肱二头肌,当人屈肘时,以它为主的肌群处于 收缩 状态,而以
b 舒张 为主的肌群处于舒张状态.
11
(2)当双臂自然下垂时,a和b都处于 舒张 状态;当双臂垂直提起重物时,a和b都处于 收缩 状态.
【考点】骨骼肌在运动中的协作关系.
【分析】图中是屈肘动作,a是肱二头肌,b肱三头肌,人体的任何一个动作,都是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由于骨骼肌收缩,并且牵引了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而完成的.
【解答】解:(1)骨的位置的变化产生运动,但是骨本身是不能运动的.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但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推开骨,因此与骨相连的肌肉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的.例如,图中屈肘动作时,a肱二头肌处于收缩状态,b肱三头肌处于舒张状态.
(2)双臂自然下垂,a肱二头肌和b肱三头肌都舒张,因此感觉比较轻松;双手竖直向上提起重物或双手抓住单杠身体自然下垂,a肱二头肌和b肱三头肌都收缩,因此感觉比较累.
故答案为:(1)收缩;舒张;
(2)舒张;收缩
【点评】明确屈肘动作和伸肘动作的产生与骨骼肌在运动中的协作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17.请你根据下列学生实验方案,回答问题:
为证明细菌对植物遗体的分解作用,某小组同学设计了一个实验方案:将同一种树的树叶分成甲、乙两组,实验中滴加蒸馏水,让树叶保持潮湿.将甲、乙两组都进行灭菌处理,甲组放在无菌环境下,乙组接种细菌后放在无菌环境下.请你分析:
(1)该方案的实验组是 乙 ,对照组是 甲 .变量是 有无接种细菌(是否接种细菌) .
(2)实验过程中给树叶滴加蒸馏水的原因是 细菌适宜生活在潮湿的环境(细菌生长繁殖需要水分、为细菌提供适宜的生存条件等)
(3)如果甲、乙两组所用的树叶种类是不同,行不行,为什么? 不行,除了有无细菌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应该完全相同.或(不同的树叶,细菌生长繁殖情况不同,不能科学证明细菌的分解作用)或(遵循单一变量)
(4)实验结果预测:经过一段时间后, 乙 组的树叶有腐烂现象.说明该细菌对树叶有分解作用.
【考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分析】生物学的科学探究过程大致包括以下六个环节: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能够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是探究成功的前提,制定出恰当的科学探究计划,是探究成功的关键.探究计划包括方法和步骤,以及所需要的材料、用具等.可供生物学探究采用的方法很多,如观察法、实验法、测量法、调查法等.最重要的还是实验法.
11
【解答】解:(1)探究实验,要设置对照实验,包括实验组和对照组,一般地没有特别施加影响的一组作为对照组,施加了特别影响的为实验组.甲组未接种细菌为对照组,乙组接种了细菌为实验组.
(2)实验中,除了要探究的条件,其他条件一般要满足实验进行的基本需要.生物生活需要水,实验中滴加蒸馏水,可以满足细菌生活的需要.
(3)进行对照实验,基本要求是唯一变量,其他影响因素要保持一样,所以实验中,要使用同一种树叶.
(4)细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它可以将动植物的残体等分解.树叶的腐烂,就是细菌等微生物分解的结果.
故答案为:(1)乙;甲;有无接种细菌(是否接种细菌)
(2)细菌适宜生活在潮湿的环境(细菌生长繁殖需要水分、为细菌提供适宜的生存条件等)
(3)不行,除了有无细菌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应该完全相同.或(不同的树叶,细菌生长繁殖情况不同,不能科学证明细菌的分解作用)或(遵循单一变量)
(4)乙
【点评】探究实验,遵循对照实验的基本原则,认真分析,逐一解答即可.
18.小明同学在探究“动物的绕道取食”时做了这样的实验:他把章鱼(软体动物)放到大鱼缸中,中间放一块玻璃板,将鱼缸隔成两部分,玻璃板高度低于玻璃缸的高度,使章鱼能从玻璃缸的一侧越过玻璃板游向另一侧,同时将食物(小虾)放入玻璃板的另一端,当章鱼看见食物时,只是扑向玻璃板,在玻璃板上乱撞,不会绕过玻璃板去捕捉.多次碰撞之后,才能学会绕道;而另一组同学在用小狗做实验时,只用一次小狗就学会了绕道捕获食物.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上述实验中,章鱼、小狗越过障碍物而获得食物,都属于 学习 行为.这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 生活经验 、 学习 逐渐建立起来的行为活动.
(2)上述实验证明,某些低等动物也可以形成 学习 行为;动物越高等,学习行为越 强 ,能利用经验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大大增强了 适应环境 能力.
【考点】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
【分析】动物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的行为活动,也称为后天性行为.
【解答】解:(1)章鱼、小狗越过障碍物而获得食物,都属于学习行为.这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行为活动.
(2)实验中,章鱼经过多次碰撞之后,才能学会绕道;而小狗只要一次就学会了绕道捕获食物,可以知道章鱼是软体动物比较低等,而小狗为哺乳动物为高等动物,所以动物越高等,学习行为越复杂,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的能力越强.
故答案为:(1)学习; 生活经验; 学习
(2)学习; 强; 适应环境
【点评】知道动物越高等,学习行为越复杂,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的能力越强.
11